本发明涉及一种使栽培植物免受高效农药,特别是除草剂对植物毒害作用的组合物,该组合物含有噻唑-5-羧基酰胺薏莨物,也涉及除含有所述薏莨物(也称为解毒剂或安全剂)以外,还含有除草剂的组合物,并涉及一种选择性防治杂草的方法,该方法包括使用这些除草剂和安全剂。 已知除草剂属于很广范围的化合物种类,例如三嗪,脲衍生物,氨基甲酸酯,硫代氨基甲酸酯,卤代N-乙酰苯胺,卤代苯氧基乙酸等,当以有效浓度使用时,有时除欲防治的杂草以外也在某种程度上损害栽培植物。气候条件或土壤的性质可能会造成本来适用于正常条件的除草剂浓度超剂量。种子的质量也是耐受除草剂方面的一个因素。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已提出了不同的化合物,它们能够特异性地抵抗除草剂对栽培植物的有害作用,即,在不显著影响除草剂对欲防治杂草作用的情况下保护栽培植物。然而,业已发现,推荐的解毒剂常常对栽培植物和除草剂均具有种特异活性,而且,在某些情况下,依施用的方式而定,即,某一特定解毒剂通常只适合于某一特定的栽培植物和几类除草剂。
从经济观点看,在使用抵抗除草剂的化学安全剂时,必须考虑几种因素。施用的化学药品必须是一种这样的物质,即,保持与作物紧密接触地时间足够长以起到对植物的应急保护作用直到除草剂的浓度对植物不再有危险的毒害作用为止。其它化合物本身具有对作物产生毒害作用的倾向。这种情况的发生方式可能有三种:即,阻碍作物出芽,其结果造成不理想的萌芽;在出芽作物生长期间造成作物畸形;或阻碍或延缓作物的生长。在某些情况下,可简单地通过降低浓度来消除这些影响。然而,在另一些情况下,似乎不可能以足够使这种损害减小到经济上可耐受的程度那样的低浓度施用这些化合物。在有些情况下,化学安全剂可使作物免受常量除草剂的作用,但若偶然发生超剂量,例如当圆周喷洒区重叠时,则不能再起保护作用。由于存在这种偶然超剂量的可能性,对于技术应用来说,例如在待处理的重叠区,应使种子免受约两倍于预期浓度的除草剂的作用。
从文献中已知噻唑-5-碳酸衍生物,在美国专利3,725,427中公开了杀真菌剂2,4-二甲基噻唑-5-羧基酰胺;在美国专利4,199,506,4,251,261,已公开的欧洲专利申请27,018,44,201和63.353中公开了降低强除草剂对栽培植物毒害作用的解毒剂(安全剂)2-氯-4-三氟甲基噻唑-5-碳酸衍生物。
出人意料地发现,通式Ⅰ所示的噻唑-5-羧基酰胺特别适用于保护栽培植物使之免受农药(例如囟酰基-除草剂)的损害作用。因此噻唑-5-羧基酰胺在下文中也被作为“反作用剂”,“解毒剂”或“安全剂”。
本发明的噻唑-5-羧基酰胺如式Ⅰ所示
其中A为-NR1R2或-NR3-NR4(CO)mR5,其中R1,R2,R3,R4,R5各自独立地为氢,未取代或取代的C1-C8烷基或C3-C8环烷基,取代基包括C1-C8烷氧基,C2-C8烷氧烷氧基,C1-C8烷基硫代,氰基,-COOR6,C1-C4烷基氨基甲酰基,二-C1-C4烷基氨基甲酰基,C1-C4烷基氨基,二-C1-C4烷基氨基,哌啶子基羰基,吡咯烷基羰基,哌啶子基或吡咯烷基;R1,R2,R3,R4和R5还表示未取代或取代的C3-C8链烯基或C3-C8环烯基,取代基包括囟素,C1-C8烷氧基,C3-C8环烷基,或氰基,-COOR6,C1-C4烷基氨基甲酰基,二-C1-C6烷基氨基甲酰基,U,吡咯烷基氨基甲酰基或哌啶子基氨基甲酰基;R1,R2,R3,R4和R5还表示未取代或被U取代的C3-C8链炔基;R1,R2,R3,R4和R5也表示-(E)m-U或-(E)m-Q;R1和R2或R4和R5同与之相连的氮原子结合起来形成饱和或不饱和的5~9元杂环,该环可包括一个或数个氧,硫,氮,-NH-,-NC1-C4烷基,-CO-或-C(OR7)OR8并可被囟素,氰基,C1-C8烷氧基,氨基,C1-C4烷基氨基,二-C1-C4烷基氨基,或-COOR6取代;R6为氢,C1-C8烷基,C3-C8环烷基,C3-C8链烯基,C3-C8环烯基,C3-C8链炔基,C2-C8烷氧基烷基,C3-C8烷氧基烷氧烷基,C1-C4囟代烷基,-(C1-C3亚烷基)mU,-(C1-C3亚烷基)mQ,C1-C4囟代烷氧基;R7和R8各自独立地为C1-C4烷基或R7和R8一起形成2-4元亚烷基链;
U为未取代或一次或数次取代的苯基或萘基,取代基包括囟素,C1-C4烷基,-Y-C1-C4烷基,C1-C4卤代烷基,C1-C4卤代烷氧基,氰基,硝基,羧基,-COOR7,-CONH2,-CONHR7,-CON(R7)2,-SO2NHR7,-SO2N(R7)2,吡咯烷基,哌啶子基,吡咯烷基羰基或哌啶子基羰基;
E为未取代或取代的C1-C8亚烷基或C2-C8亚烷基链,取代基包括卤素,C1-C4烷氧基,C1-C4烷基硫代,C1-C4囟代烷氧基或-CO(O)mR6,-(CO)mNH2,-(CO)mNHR7,-(CO)mNR7R8,并可被-CO-或-C(OR7)OR8-间断;
Q为饱和或不饱和的5-12元杂环,可含有1-4个杂原子或与亚磺酰基或磺酰基结合的1-2个杂原子,或可被1-2个羰基间断并可使苯环稠合,m为0或1。
由于具有除草剂薏莨活性,所以将着重说明相应于式Ⅰa的噻唑-5-碳酸酰胺,
其中R1和R2各自独立地为氢,未取代或被囟素,氰基,C1-C4烷氧基或-COOR6取代的C1-C8烷基或C3-C8环烷基;未取代或被卤素,氰基,C1-C4烷氧基或-COOR6取代的C2-C8链烯基;或C3-C8链炔基,
R2也可以是-(E)mU或-(E)mQ,
R1和R2也可一起形成4-5元亚烷基链,该链可被氧,硫,-NH-或NR7间断和/或被C1-C4烷基取代,
U为未取代或取代的苯基,取代基包括卤素,氰基,C1-C4烷基,C1-C4烷氧基,C1-C4卤代烷基,C1-C4囟代烷氧基,COOR6,-SO2NH2,-SO2NHR7,-SO2N(R7)2,-CONH2,-CONHR7或-CON(R7)2,
Q为未取代或被囟素,C1-C4烷基,C1-C4烷氧基,C1-C4卤代烷基或C1-C4卤代烷氧基取代的5-6元杂环,且R6和R7的定义同上。
下述的酰胺是特别有效的,其中R1为氢,C1-C8烷基或C3-C8链炔基,R2为C1-C8氰基烷基,C3-C8氰基环烷基,C3-C8链炔基,苯基,卤苯基,C1-C4烷基苯基,C1-C4烷基卤苯基,苯基氨基,卤苯基氨基或呋喃基,特别是以-N-甲基-N-(1-氰基戊基)胺或-N-甲基-N-(2,6-二氯苄基)胺表示-NR1R2的酰胺。
另一类极有效的除草剂薏莨物以通式Ⅰb所示的噻唑-5-碳酰肼为代表
其中R3,R4和R5各自独立地为氢,C1-C8烷基,C3-C8环烷基,苯基或苄基,苯环可未取代或被囟素,C1-C4烷基,C1-C4卤代烷基,C1-C4烷氧基,C1-C4囟代烷氧基,-COOR6,-CONH2,-CONHR7,-CON(R7)2,-SO2NH2,-SO2NHR7,-SO2N(R7)2取代,且
R4和R5也可一起形成可被氧,硫,-NH-,-NR7间断和/或被C1-C4烷基取代的4-5元亚烷基链。
当式Ⅰ化合物以光学异构体形式存在时,本发明包括光学异构体以及外消旋异构体作为有效成分。
在这些定义中,卤素本身或作为定义一部分的囟素(例如囟代烷氧基,囟代烷基或囟代链烯基)包括氟,氯,溴和碘,优选氟,氯和溴,最好是氯。
烷氧基包括例如甲氧基,乙氧基,正丙氧基,异丙氧基或丁氧基,戊氧基,庚氧基或辛氧基的异构形式,最好是甲氧基、乙氧基或异丙氧基。
未取代的取代基或未取代的取代基部分的实例有例如烯丙基,烯丙氧基,丙炔基,丙炔氧基,甲代烯丙基,甲代烯丙氧基,丁烯基,丁烯氧基,丁炔基,丁炔氧基,3,3,3-三氟-1-丙烯基,3,3,3-三氟-1-丙炔基或2,3-二氯丙烯-1-基。
烷氧基烷基以下列基团为代表,例如甲氧基甲基,乙氧基甲基,甲氧基乙基和乙氧基乙基,丙氧基乙基,异丙氧基乙基,丁氧基乙基,烯丙氧基乙基,最好是甲氧基乙基。
卤代烷基本身或以卤代烷氧基或卤代烷基硫代的一部分存在时,通常是指氯甲基,氟甲基,二氟甲基,三氟甲基,二氯甲基,三氯甲基,2-氯乙基,2,2,2-三氟乙基,1,1,2,2-四氟乙基,五氟乙基,1,1,2-三氟-2-氯乙基,2,2,2-三氟-2,2-二氯乙基,五氯乙基,3,3,3-三氟丙基,2,3-二氯丙基,2,2,2-三氯乙基和1-氯乙基,最好是氯甲基,二氯甲基,三氯甲基和1-氯乙基。
在这些定义中,烷基应具有1-18个碳原子。它们可以是直链的或支链的。最常用的烷基有例如甲基,乙基,正丙基,异丙基,正丁基,异丁基,仲丁基,叔丁基,正戊基,异戊基,正己基和正辛基。链烯基和炔基也可以是直链或支链的且含有3-18个碳原子。最常用的基团有例如烯丙基,甲代烯丙基,丁烯基,丁二烯基,丙炔基,甲基丙炔基,1-丁炔基和2-丁炔基。环烷基或环烯基最好具有3-13个碳原子并也可使苯环稠合。典型的代表有例如环丙基,环戊基,环己基,环己烯基,2,3-二氢化茚基,四氢化萘基,十氢化萘基。卤素指氟,氯,溴和碘原子,特别是氟和氯。卤代烷基和卤代烯基为被卤原子单取代或多取代的基团。
上述基团可以是未取代的或取代的基团,典型的取代基为卤素或烷基,烯基,炔基,环烷基,芳基或芳烷基(通过氧,硫或亚氨基而键合)。芳基还可被取代。这些基团也可通过一个硫酰基-,磺酰基-,羰基-,羰基氧基-,氨基甲酰基-氨磺酰基-或氨基-氧桥与脂环烃残基结合。
取代基Q,以及基上结合有氮原子的R1和R2或R4和R5可表示不饱和或饱和的5-12元杂环,该杂环可包含1,2或3个其它的杂原子或硫酰基或磺酰基。它们还可含有1或2个羰基并且可以是苯环稠合的,未取代的或取代的。
可能的杂原子在本文中为1,2或3个额外的氮原子,至多2个氧原子或硫原子,但两个氧原子不能位于邻位。
这类杂环的实例可列举如下:吡咯啉,吡咯烷,咪唑啉,咪唑烷,吡唑啉,吡唑烷,异吡咯啉,异吡咯烷,噁唑啉,噁唑烷,异噻唑啉,噻唑啉,噻唑烷,二噻唑烷,噁二唑烷,哌啶,哌嗪,四氢嘧啶和吡嗪,吗啉,硫代吗啉,噻嗪,六氢化三嗪,四氢吡嗪,噁二嗪,噁三嗪,六氢化氮杂,六氢化二氮杂,二氮杂,氮杂环辛烷,二氢吲哚,异二氢吲哚,苯并咪唑啉,苯并吲唑啉,苯并恶唑啉,苯并噻唑啉,苯并异噁唑啉,苯并噻唑,四氢喹啉,四氢异喹啉,四氢喹唑啉,四氢喹噁啉,四氢二氮杂萘,苯并吗啉,苯并硫代吗啉,四氢苯并氮杂,四氢苯并二氮杂,四氢苯并氧氮杂,1,氮杂二环[4.3.0]壬烷,二氢苯并氧氮杂,1,6-二氮杂二环[5.3.0]癸烷,1,4-双二环[3.3.0]辛烷,1,5-二氮杂二环[4.4.0]癸烷。
以上杂环也可以是取代基,可作为取代基存在的杂环体系的进一步的实例有例如吡咯,咪唑,吡唑,异噁唑,噻唑,三唑,噁二唑,噻二唑,四唑,噁三唑,噻三唑,呋喃,四氢呋喃,间二氧杂环戊烯,二氧杂环,氧硫杂环戊二烯,氧硫戊环,噻吩,四氢噻吩,二硫戊环,二噻唑,吡啶,吡喃,硫代吡喃,哒嗪,嘧啶,哌嗪,四氢吡喃,四氢硫代吡喃,dioxin,二噁烷,dithiin,二噻烷,噁嗪,噻嗪,氧硫杂环己二烯,恶噻烷,三嗪,噁二嗪,噻二嗪,噁噻嗪,二噁嗪,氮杂卓,oxepin,thiepin二氮杂,氧氮杂,吲哚,苯并呋喃,苯并噻吩,吲唑,苯并咪唑,苯并间二氧杂环戊烯,苯并二硫酚,苯并异噁唑,苯并噻唑,苯并噁唑,苯并氧硫杂环戊二烯,苯并三唑,苯并噁二唑,苯并呋咱,苯并噻二唑,喹啉,异喹啉,苯并吡喃,苯并二氢吡喃,异苯并吡喃,异苯并二氢吡喃,硫代苯并吡喃,异硫代苯并吡喃,硫代苯并二氢吡喃,异硫代苯并二氢吡喃,噌啉,喹唑啉,喹噁啉,二氮杂萘,benzdioxin,benzdithiin,苯并噁嗪,苯并二噁烷,苯并噁噻烷,苯并三嗪,苯并氮杂,苯并二氮杂,苯并氧氮杂,嘌呤,蝶啶,吩噁嗪,吩噻嗪。
杂环基可如上所述被取代。
从欧洲专利申请公开EP-A279,239得知一些式Ⅰ所示的衍生物,这些衍生物可用已知方法来制备。
式Ⅰ所示的噻唑衍生物可按照美国专利4,199,506,通过式Ⅱ的丙烯酸酯与式Ⅲ的氯羰基-磺酰氯缩合(按下面的反应图解)来制备
将得到的2-氧-4-三氟甲基-噻唑-5-碳酸衍生物与氯氧化磷一起加热,生成2-氯-4-三氟甲基-噻唑-5-碳酸衍生物(式Ⅰ)
式Ⅱ的丙烯酸衍生物可按照J.Het.Chem.9(1972)p13,通过乙酰乙酸酯与三氟甲腈在乙酸钠存在下于沸腾的溶剂中缩合制备(按下面的图解进行)。
以2-氯-4-三氟甲基-噻唑-5-碳酰氯为原料,下列式Ⅰ的活性衍生物可按已知方法和下面的反应图解来制备:
在上述各式中,A和R1的定义如前所述。
在这些反应中,使用了惰性溶剂和适用于特殊反应条件的稀释剂。可作为实例提及的有:囟化烃,特别是氯化烃(例如四氯乙烯,四氯乙烷,二氯丙烷,二氯甲烷,二氯丁烷,氯仿,氯萘,二氯萘,四氯化碳,三氯乙烷,三氯乙烯,五氯乙烷,二氟苯,1,2-二氯乙烷,1,1-二氯乙烷,1,2-顺-二氯乙烯,氯苯,氟苯,溴苯,碘苯,二氯苯,二溴苯,氯甲苯和三氯苯);醚(例如乙基丙基醚,甲基叔丁基醚,正丁基乙基醚,二正丁基醚,二异丁基醚,二异戊基醚,二异丙基醚,茴香醚,苯乙醚,环己基甲基醚,乙醚,乙二醇二甲醚,四氢呋喃,二恶烷,硫代茴香醚和二氯乙醚);硝基烃(例如硝基甲烷,硝基乙烷,硝基苯,氯硝基苯和邻硝基甲苯);腈(例如乙腈,丁腈,异丁腈,苯腈和间氯苯腈;脂族或环脂族烃(例如庚烷,蒎烷,壬烷,cymol,沸点为70°~190℃的石油馏分,环己烷,甲基环己烷,萘烷,石油醚,己烷,ligroin,三甲基戊烷,2,3,3-三甲基戊烷和辛烷);酯(例如乙酸乙酯,乙酰乙酸乙酯和乙酸异丁酯);酰胺(例如甲酰胺,甲基甲酰胺和二甲基甲酰胺)。
本发明的噻唑-5-羧基酰胺(式Ⅰ)具有优异的安全剂活性且其活性优于已知的化合物。
式Ⅰ的反作用剂或解毒剂可根据所需的用途用于预处理栽培植物的种子(拌种和浸渍籽苗)或在播种之前或之后施于土壤中。它可在植物萌发之前或之后单独施用或与除草剂一起施用。用解毒剂处理植物或种子原则上可与植物毒性化学物质的施用分别进行,也可通过植物毒性化学物质与解毒剂的同时施用(混合物)处理植物。萌发前处理包括在播种前施用于栽培区以及在作物萌发之前处理已播种的栽培区。
达到预期解毒效果所需式Ⅰ解毒剂的量可根据施用方法和时间的不同在较大范围内变化,不能用简单方法确定。
通常,例如用式Ⅰ所示的反作用剂拌种或处理籽苗的保护方法和用农药有选择性地处理栽培区在时间上有较长的重迭。经预处理的种子和植物在用于农业,园艺或林业期间可与许多不同的化学药品接触。因此,本发明也包括含有式Ⅰ的解毒剂以及常用的载体材料的保护栽培植物的组合物。这样的组合物还可含有农药,起到保护栽培植物的作用。
作为栽培植物,在本发明中包括所有能以任何形式产生有用的产物(如种子,根,茎,鳞茎,叶,花或油,糖,淀粉,蛋白质等内容物)并能栽培的植物。其中,特别是例如各种谷类(如小麦,黑麦,大麦和燕麦)等植物,进而优选栽培黍,玉米,棉花,糖甜菜,甘蔗,大豆,蚕豆和豌豆,最好是稻子。
为使上述栽培植物免受农药,主要是各类除草剂的损害作用,可任何时候使用反作用剂,当使用式Ⅰ的解毒剂以使栽培植物免受磺酰脲类除草剂,氯代N-乙酰苯胺和芳氧-苯氧-丙酸除草剂的作用时),尤其是在玉米,高粱和稻子的培育过程中,可观察到优异的保护作用。最近已知有大量的磺酰脲类除草剂,其对栽培植物的毒害作用可用式Ⅰ的噻唑-5-羧基酰胺降低或消除。有大量关于具有除草剂活性的磺酰脲类衍生物的出版物,例如美国专利4,127,405以及欧洲专利申请公开EP-A7687,EP-A30,142,EP-A44,807,EP-A44,808,EP-A51,466,EP-A70,802,EP-A84,020,EP-A87,780,EP-A102,925,EP-A108,708,EP-A120,814,EP-A136,061,EP-A184,385,EP-A206,995和EP-A237.292。
具有除草剂活性的磺酰脲类衍生物的典型代表以式Ⅳ概括
其中
E为
n为0或1,
G为氢或甲基,
X为甲氧基,乙氧基,二氟甲氧基或氯,
Y为氮或次甲基(-CH-)
Z为甲基,甲氧基,二氟甲氧基,环丙基或甲氨基,
R10为C2-C5烷氧烷氧基,C1-C4囟代烷氧基,C1-C4囟代烷基硫代,C2-C4囟代链烯基,氯或C1-C4烷氧羰基,
R11为三氟甲基或二(C1-C4-烷基)氨基甲酰基,
R12为C1-C4烷氧羰基,
R13为C1-C4烷氧羰基,和
R14为C1-C4烷基,
式Ⅳ的活性物质包括下列化合物:
N-(3-三氟甲基吡啶-2-基磺酰)-N′-(4,6-二甲氧基嘧啶-2-基)-脲,
N-(3-二甲基氨基甲酰基吡啶-2-基磺酰)-N′-(4,6-二甲氧基嘧啶-2-基)-脲,
N-(1-甲基-4-乙氧羰基吡唑-2-基磺酰)-N′-(4,6-二甲氧基嘧啶-2-基)-脲,
N-(2-甲氧羰基噻吩-3-基磺酰)-N′-(4-甲氧基-6-甲基-1,3,5-三嗪-2-基)-脲,
N-(2-甲氧羰基苄基磺酰)-N′-(4,6-二甲氧基嘧啶-2-基)-脲,
N-(2-甲氧羰基苯基磺酰)-N′-(4,6-双-二氟甲氧基嘧啶-2-基)-脲,
N-(2-甲氧羰基苯基磺酰)-N′-(4-乙氧基-6-甲氨基-1,3,5-三嗪-2-基)-脲,
N-(2-甲氧羰基苯基磺酰)-N′-(4-甲氧基-6-甲基-1,3,5-三嗪-2-基)-脲,
N-(2-乙氧羰基苯基磺酰)-N′-(4-氯-6-甲氧基嘧啶-2-基)-脲,
N-(2-甲氧羰基苯基磺酰)-N′-(4-甲氧基-6-甲基-1,3,5-三嗪-2-基)-N′-甲基脲,
N-(2-甲氧羰基苯基磺酰)-N′-(4,6-二甲氧基嘧啶-2-基)-脲,
N-(2-氯苯基磺酰)-N′-(4-甲氧基-6-甲基-1,3,5-三嗪-2-基)-脲,
N[2-(2-氯乙氧基)-苯基磺酰]-N′-(4-甲氧基-6-甲基-1,3,5-三嗪-2-基)-脲,和
N[2-(2-甲氧乙氧基)-苯基磺酰]-N′-(4,6-二甲氧基-1,3,5-三嗪-2-基)-脲。
还已知有大量的囟代N-乙酰苯胺,其对栽培植物的毒害作用可由式Ⅰ的噻唑-5-羧基酰胺降低或消除。它们可用下面的通式Ⅴ表示:
其中
L为C1-C4-亚烷基桥,
R15,R16和R17各自独立地为氢,卤素,C1-C4烷基,C1-C4烷氧基,C1-C4囟代烷基,C2-C5-烷氧基烷基或C2-C5烷基硫代烷基,和R18为C1-C4烷氧基,-COOH,C1-C4烷氧羰基,-CONH2,C1-C4烷基氨基甲酰基,二-C1-C4烷基氨基甲酰基,氰基,C1-C4烷基羰基,
有选择取代的苯甲酰基,
有选择取代的呋喃基,
有选择取代的噻吩基,
有选择取代的吡咯基,
有选择取代的吡唑基,
有选择取代的1,3,4-噁二唑-2-基,
有选择取代的1,3,4-噻二唑-2-基,
有选择取代的1,2,4-三唑-3-基,
有选择取代的二氧戊环基,
有选择取代的二噁烷基,
有选择取代的1,3,4-三唑-2-基或
有选择取代的四氢呋喃基。
下列氯代N-乙酰苯胺衍生物是式Ⅴ所示活性物质的典型代表:
N-乙氧基甲基-N-氯乙酰-2-乙基-6-甲基苯胺,
N-氯乙酰-N-甲氧基甲基-2,6-二乙基苯胺,
N-氯乙酰-N-(2-甲氧基乙基)-2,6-二甲基苯胺,
N-氯乙酰-N-(2-正丙氧基乙基)-2,6-二甲基苯胺,
N-氯乙酰-N-(2-异丙氧基乙基)-2,6-二甲基苯胺,
N-氯乙酰-N-(2-甲氧基乙基)-2-乙基-6-甲基苯胺,
N-氯乙酰-N-(甲氧基乙基)-2,6-二乙基苯胺,
N-(2-乙氧基乙基)-N-氯乙酰-2-乙基-6-甲基苯胺,
N-氯乙酰-N-(2-甲氧基-1-甲基乙基)-2-甲基苯胺,
N-氯乙酰-N-(2-甲氧基-1-甲基乙基)-2,6-二甲基苯胺,
N-氯乙酰-N-(2-甲氧基-1-甲基乙基)-2,6-二乙基苯胺,
N-氯乙酰-N-(2-甲氧基-1-甲基乙基)-2-乙基-6-甲基苯胺,
N-(2-乙氧基乙基)-N-氯乙酰-2,6-二乙基苯胺,
N-氯乙酰-N-(2-正丙氧基乙基)-2-乙基-6-甲基苯胺,
N-氯乙酰-N-(2-正丙氧基乙基)-2,6-二乙基苯胺,
N-氯乙酰-N-(2-异丙氧基乙基)-2-乙基-6-甲基苯胺,
N-乙氧羰基甲基-N-氯乙酰-2,6-二甲基苯胺,
N-乙氧羰基甲基-N-氯乙酰-2,6-二乙基苯胺,
N-氯乙酰-N-甲氧羰基甲基-2,6-二甲基苯胺,
N-氯乙酰-N-(2,2-二乙氧基乙基)-2,6-二甲基苯胺,
N-氯乙酰-N-(2-甲氧基-1-甲基乙基)-2,3-二甲基苯胺,
N-(2-乙氧基乙基)-N-氯乙酰-2-甲基苯胺,
N-氯乙酰-N-(2-甲氧基乙基)-2-甲基苯胺,
N-氯乙酰-N-(2-甲氧基-2-甲基乙基)-2,6-二甲基苯胺,
N-(2-乙氧基-2-甲基乙基)-N-氯乙酰-2-乙基-6-甲基苯胺,
N-氯乙酰-N-(1-乙基-1-甲氧基乙基)-2,6-二甲基苯胺,
N-氯乙酰-N-(2-甲氧基乙基)-2-甲氧基-6-甲基苯胺,
N-正丁氧基甲基-N-氯乙酰-2-叔丁基苯胺,
N-(2-乙氧基乙基-2-甲基乙基)-N-氯乙酰-2,6-二甲基苯胺,
N-氯乙酰-N-(2-甲氧基乙基)-2-氯-6-甲基苯胺,
N-(2-乙氧基乙基)-N-氯乙酰-2-氯-6-甲基苯胺,
N-(2-乙氧基乙基)-N-氯乙酰-2,3,6-三甲基苯胺,
N-氯乙酰-1-(2-甲氧基乙基)-2,3,6-三甲基苯胺,
N-氯乙酰-N-氰基甲基-2,6-二甲基苯胺,
N-氯乙酰-N-(1,3-二氧戊环-2-基甲基)-2,6-二甲基苯胺,
N-氯乙酰-N-(1,3-二氧戊环-2-基甲基)-2-乙基-6-甲基苯胺,
N-氯乙酰-N-(1,3-二噁烷-2-基甲基)-2-乙基-6-甲基苯胺,
N-氯乙酰-N-(2-呋喃基甲基)-2,6-二甲基苯胺,
N-氯乙酰-N-(2-呋喃基甲基)-2-乙基-6-甲基苯胺,
N-氯乙酰-N-(2-四氢呋喃基甲基)-2,6-二甲基苯胺,
N-氯乙酰-N-(N,N-二甲基氨基甲酰基甲基)-2,6-二甲基苯胺,
N-(正丁氧基甲基)-N-氯乙酰-2,6-二乙基苯胺,
N-(2-正丁氧基乙基)-N-氯乙酰-2,6-二乙基苯胺,
N-氯乙酰-N-(2-甲氧基-1,2-二甲基乙基)-2,6-二甲基苯胺,
N-氯乙酰-N-异丙基-2,3-二甲基苯胺,
N-氯乙酰-N-异丙基-2-氯苯胺,
N-氯乙酰-N-(1H-吡唑-1-基甲基)-2,6-二甲基苯胺,
N-氯乙酰-N-(1H-吡唑-1-基甲基)-2-乙基-6-甲基苯胺,
N-氯乙酰-N-(1H-1,2,4-三唑-1-基甲基)-2,6-二甲基苯胺,
N-氯乙酰-N-(1H-1,2,4-三唑-1-基甲基)-2,6-二乙基苯胺,
N-苯甲酰基甲基-N-氯乙酰-2,6-二乙基苯胺,
N-苯甲酰基甲基-N-氯乙酰-2-乙基-6-甲基苯胺,
N-氯乙酰-N-(5-甲基-1,3,4-噁二唑-2-基)-2,6-二乙基苯胺,
N-氯乙酰-N-(5-甲基-1,3,4-噁二唑-2-基)-2-乙基-6-甲基苯胺,
N-氯乙酰-N-(5-甲基-1,3,4-噁二唑-2-基)-叔丁基苯胺,
N-氯乙酰-N-(4-氯苯甲酰基甲基)-2,6-二甲基苯胺和
N-氯乙酰-N-(1-甲基-5-甲基硫代-1,3,4-三唑-2-基甲基)-2,6-二乙基苯胺。
还可用式Ⅰ的噻唑-5-羧基酰胺降低或消除其它卤代N-乙基苯胺对栽培植物的毒害作用,这些囟代N-乙酰苯胺见R.Wegler,Chemie der Pflanzenschutzund Schaedlingsbekaempfungsmittel,Vol.8,pages 90-93 and pages 322-327。
已知有大量的芳氧基苯氧基-丙酸除草剂,其对栽培植物的毒害作用可由式Ⅰ的噻唑-5-羧基酰胺降低或消除。这类芳氧基苯氧基丙酸衍生物可用通式Ⅵ表示:
其中
Q为
其中T为
-NR21R22,-N(CN)R21,-OR22,SR22或-O-N=CR23R22,
R19为氢或三氟甲基,
R20为氢或卤素,
R21和R22各自独立地为氢,C1-C8烷氧基,C1-C8烷基,苯基或苄基,R21和R22也可与氮原子结合起来形成饱和的5-6元氮杂环,该环可含有氧或硫原子,
R23为C1-C4烷基,C3-C4链烯基,C3-C4炔基或C2-C4烷氧基烷基,
R24为氢或碱金属阳离子,碱土金属阳离子,铜离子或铁离子;C1-C4烷基季铵或C1-C4羟烷基铵阳离子;未取代的或单取代或多取代的C1-C9烷基,取代基包括氨基,卤素,羟基,氰基,硝基,苯基,C1-C4烷氧基,具有2-6乙烯氧基单元的聚乙氧基,-COOR27,-COSR27,-CONH2,-CON(C1-C4-烷氧基)-C1-C4烷基,-CO-N-二-C1-C4烷基,CONH-C1-C4烷基,-N(C1-C4烷氧基)-C1-C4烷基或二-C1-C4烷基氨基;未取代或被卤素或C1-C4烷氧基取代的C3-C9链烯基;未取代或被卤素或C1-C4烷氧基取代的C3-C9炔基;未取代或取代的C3-C9环烷基苯基,取代基包括氰基,C1-C4烷基,C1-C4烷氧基,乙酰基,-COOR27,COSR27,-CONH2,-CON(C1-C4烷氧基)-C1-C4-烷基,-CO-N-二-C1-C4烷基或-CONH-C1-C4烷基;
R25和R26各自独立地为C1-C4烷基或一起形成3-6元亚烷基链和
R27为氢,C1-C6烷基,C1-C6卤代烷基,C2-C6烷氧基烷基,C3-C6链烯基,C3-C6卤代烯基,C3-C6炔基或C3-C6囟代炔基。
式Ⅵ特别包括了下列具有除草剂活性的芳氧基苯氧基丙酸衍生物:
2-[4-3,5-二氯吡啶-2-基氧基)-苯氧基]-丙酸-丙炔酯,
2-[4-3,5-二氯吡啶-2-基氧基)-苯氧基]-硫代丙酸-丙炔酯,
2-[4-(5-氯-3-氟吡啶-2-基氧基)-苯氧基]-丙酸-甲酯,
2-[4-(5-氯-3-氟吡啶-2-基氧基)-苯氧基]-丙酸-丁酯,
2-[4-(5-三氟甲基吡啶-2-基氧基)-苯氧基]-丙酸-丁酯,
2-[4-(5-三氟甲基吡啶-2-基氧基)-苯氧基]-丙酸-甲酯,
2-[4-(6-氯喹噁啉-2-基氧基)-苯氧基]-丙酸-乙酯和
2-[4-(6-氯苯丙噁唑啉-2-基氧基)-苯氧基]-丙酸-乙酯。
式Ⅰ的解毒剂特别适用于使栽培植物免受式Ⅳ,Ⅴ和Ⅵ所示除草剂的毒害作用。
在普通配方中含有式Ⅰ的解毒剂和磺酰脲类除草剂,氯代N-乙酰苯胺类除草剂或芳氧基苯氧基丙酸类除草剂的农药组合物适用作栽培植物作物的选择性除草剂。本发明的组合物最好含有式Ⅰ的解毒剂和式Ⅳ的磺酰脲类,式Ⅴ的氯代N-乙酰苯胺类或式Ⅵ的芳氧基苯氧基丙酸衍生物之一。
相对于每重量份除草剂,反作用剂的用量可在约0.01-5重量份之间变化,用于拌种时除外。基于对具体的栽培植物的最佳作用最适宜的比例应根据不同情况确定,即取决于所使用的除草剂的类型。
本发明还涉及选择性防治作物中杂草的方法,即用除草剂和式Ⅰ的化合物或含有除草剂和式Ⅰ化合物的组合物对农作物、农作物的部分或作物耕种的地区进行处理。含有除草剂/解毒剂的组合物也属于本发明的一个部分。
待防治的杂草既可以是单子叶杂草也可以是双子叶杂草。
可以采用各种方法和技术来应用式Ⅰ的化合物或含该化合物的组合物以保护农作物免受农药的有害影响,例如:
ⅰ)拌种
a)通过在容器中摇动,用配制成可湿性粉末的活性物质拌种,直到实现种子表面上的均匀分布(干拌)。在这一步骤中,每100kg种子使用大约10-500g式Ⅰ的活性物质(40g-2kg可湿性粉末)。
b)采用上述a)的方式,用式Ⅰ活性物质的乳化浓缩物拌种(湿拌)。
c)在含有50-3200ppm式Ⅰ活性物质的液体中浸渍1-72小时拌种,如有必要,继而将种子干燥(浸渍拌种)。
拌种或处理籽芽当然是优选的施用方法,因为这种处理完全是针对目的作物。通常,每100kg种子使用10-500g,最好为50-250g活性物质,且根据所采用的方法,例如还能加入其它活性物质或微量养料,可以超出或低于上述浓度范围(反复拌种)。
ⅱ)混合物施用
使用反作用剂和除草剂(二者比例为10∶1至1∶30)混合物的液体制剂,除草剂的施用量为0.1-10kg/公顷。这种形式的混合物最好在播种前或播种后立即施用,也可在播种前将其施用在5-10cm深的土壤中。
ⅲ)在播种沟中施用
将乳化浓缩物、可湿性粉末或颗粒形式的反作用剂施用在播过种但未压土的沟槽中,然后用常规的方法封盖沟槽,用芽前法施用除草剂。
ⅳ)活性物质的控制释放
将活性物质的溶液吸附在矿物颗粒载体或聚合颗粒(脲/甲醛)上,使其干燥,如有必要,还可以采用涂层(涂覆颗粒),以使活性物质在特定的时间内定量释放。
式Ⅰ化合物的使用形式可以是其本身,但最好是与通常用于制剂的辅剂一起,用已知的方法制成例如乳化浓缩物、可雾化或不经进一步处理便可稀释的溶液、稀乳液、可湿性粉末、粉剂、颗粒以及用聚合材料制成的胶囊。施用方法(例如雾化、喷雾、喷粉、喷淋或水浇)的选择应适应于理想的目的和给定的环境,同时也取决于组合物的形式。
含有式Ⅰ活性物质以及适当还含有固体或液体辅剂的组合物、制剂或其组分等形式的制品可用已知的方法制备,例如将活性物质与填充剂(例如溶剂、固体载体以及必要时的表面活性化合物(表面活性剂)均匀混合和/或一起研磨。
适宜的可用溶剂有:芳香烃,以C8-C12馏分为好,例如混合的二甲苯或取代萘;苯二甲酸酯,例如苯二甲酸二丁酯或苯二甲酸二辛酯;脂族烃,例如环己烷或石蜡烃;醇和二醇及其醚和酯,例如乙醇,1,2-亚乙基二醇,乙二醇-甲醚或乙二醇-乙醚;酮类,例如环己酮;强极性溶剂,例如N-甲基-2-吡咯烷酮,二甲亚砜或二甲基甲酰胺;以及环氧化或未环氧化的植物油,例如环氧化椰子油或豆油;水也可以用作为溶剂。
用于粉剂和可分散粉末的固体载体通常有天然研磨矿物,例如方解石、滑石、高岭土、蒙脱土或硅镁土。还可以添加高分散二氧化硅或高分散吸收剂聚合物以改善其物理性质。适宜的颗粒吸附载体为多孔型,例如浮石、碎砖、海泡石或膨润土,而适宜的非吸附性载体为方解石或砂。此外,还可以使用大量无机或有机性质的预粉碎材料,例如,特别是白云石或粉碎的植物残渣。
适宜的表面活性化合物是具有良好乳化、分散和润湿特性的非离子型、阳离子型和/或阴离子型表面活性剂。这里的表面活性剂也指表面活性剂的混合物。
适宜的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可以是所谓的水溶性皂以及水溶性合成表面活性化合物。
皂的实例有碱金属盐,碱土金属盐或高级脂肪酸(C10-C22)的取代或未取代铵盐,例如油酸或硬脂酸的钠盐或钾盐,或天然脂肪酸混合物的钠盐或钾盐,该混合物可从椰子油或牛油得到。此外,还应提到脂肪酸甲基牛磺酸盐。
然而,经常使用的是合成表面活性剂,特别是脂肪族磺酸盐、脂肪族硫酸盐、磺化苯并咪唑衍生物或烷芳基磺酸盐。
脂肪族磺酸盐或硫酸盐通常的形式是碱金属盐、碱土金属盐或取代或未取代的铵盐,含有一个8-22个碳原子的烷基,在此,烷基也包括酰基上的烷基部分,实例有由天然脂肪酸制备的木素磺酸的钠盐或钙盐,十二烷基磺酸酯或脂族醇硫酸酯混合物的钠盐或钙盐。这里还包括硫酸酯和磺酸或脂族醇/环氧乙烷加成物的盐。磺化苯并咪唑衍生物宜含有2个磺酸基团和1个有8-22个碳原子的脂肪酸基团。烷芳基磺酸盐的实例有十二烷基苯磺酸、二丁基萘磺酸或萘磺酸/甲醛缩合产物的钠盐、钙盐或三乙醇胺盐。
此外,相应的磷酸盐,例如对-壬基酚/(4-14)环氧乙烷加成物的磷酸酯盐,或磷脂的磷酸酯盐也是适用的。
适宜的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主要是脂族或环脂族醇、饱和的或不饱和的脂肪酸和烷基酚的聚乙二醇醚衍生物。这些衍生物可含有3-30个乙二醇醚基团,在(肪族)烃基上可有8-20个碳原子,在烷基酚的烷基上可有6-18个碳原子。
其它适宜的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是聚环氧乙烷与聚丙二醇、亚乙基二氨基聚丙二醇和烷基聚丙二醇(烷基链上有1-10个碳原子)的水溶性加成物(含有20-250个乙二醇醚基团和10-100个丙二醇醚基团)。所述化合物相对每个丙二醇单元通常含有1-5个乙二醇单元。
可以提到的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的实例有壬基酚聚乙氧基乙醇,蓖麻油聚乙二醇醚,聚丙烯/聚乙烯氧化加成物,三丁基苯氧基聚乙氧基乙醇,聚乙二醇和辛基苯氧基聚乙氧基乙醇。
此外,聚氧乙烯脱水山梨醇的脂肪酸酯,例如聚氧乙烯脱水山梨醇三油酸酯,也是可用的。
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具体有含有至少一个烷基(8-22个碳原子)作为N-取代基、以及低级、卤代或未卤代烷基、苄基或低级羟烷基作为其它取代基的季铵盐。该盐宜为卤化物、甲基硫酸盐或乙基硫酸盐的形式,例如,氯化十八烷酰三甲基铵或溴化苄基二-(2-氯乙基)乙基铵。
制剂中常规使用的表面活性剂在下述出版物中特别有述:
“McCutcheon′s Detergents and Emulsifiers Annual”,MC Publishing Corp.,Ridgewood,New Jersey,1981;H.Stache,“Tensid-Taschenbuch”(“Surfactants Manual”),2nd edition,C.Hanser Verlag,Munich,Vienna,1981;M.and J.Ash,“Encyclopedia of Surfactants”,vol.Ⅰ-Ⅲ,Chemical Publishing Co.,New York,1980-1981.
农药制剂通常含有0.1-95%,特别是0.1-80%活性物质,1-99.9%固体或液体辅剂和0-25%,特别是0.1-25%表面活性剂。
具体讲,优选的制剂组成如下:
(%=重量百分数)
乳化浓缩物
活性物质:1-20%,宜为5-10%
表面活性剂:5-30%,宜为10-20%
液体载体:50-94%,宜为70-85%
粉剂
活性物质:0.1-10%,宜为0.1-1%
固体载体:99.9-90%,宜为99.9-99%
悬浮浓缩物
活性物质:5-75%,宜为10-50%
水:94-25%,宜为90-30%
表面活性剂:1-40%,宜为2-30%
可湿性粉末
活性物质:0.5-90%,宜为1-80%
表面活性剂:0.5-20%,宜为1-15%
固体载体:5-95%,宜为15-90%
颗粒
活性物质:0.5-30%,宜为3-15%
固体载体:99.5-70%,宜为97-85%
浓缩的组合物很可能是优选的商业制品,最终消费者通常使用经稀释的组合物。使用时可以稀释至活性物质的含量为0.001%。通常的用量为每公顷0.01-10kg活性物质,较好为每公顷0.025-5kg活性物质。
组合物中还可含有其它辅剂,例如稳定剂、阻泡剂、粘度调节剂、粘合剂、增粘剂和肥料或其它活性物质,以取得特殊效果。
下面的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详述,但并不限制本发明。实施例和表中给出的温度为摄氏度(℃),压力为毫巴(mbar),百分比和份数以重量计。
实施例1
2-氯-5-[N-(1-氰基-环戊基)-N-甲基氨基-甲酰基]-3-三氟甲基-噻唑的制备
在搅拌下于0℃向112.5g2-氯-4-三氟甲基-噻唑-5-碳酸氯化物与200ml乙腈的溶液中滴加入55.9g 1-氰基-1-甲基-氨基-环戊烯(0.45mol)和46.0g三乙胺(0.45mol)的混合物。加入过程中形成盐酸铵沉淀。悬浮液于室温下搅拌过夜,然后在搅拌下倾入2l水中。分离的油相用乙酸乙酯提取,用硫酸钠干燥,然后在减压下蒸除溶剂。当与乙醚一起搅拌时,残余物结晶,得到标题产物,为无色的晶体,熔点为134-136℃,产率:125g(理论值的83%)。
根据本实施例,得到表1所列的噻唑-5-羧基酰胺。
表1
Nr. R1R2物理数据
1.001 烯丙基 烯丙基 mp.38-40℃
1.002 烯丙基 2-甲氧-乙基
1.003 烯丙基 异丙基
1.004 2-甲基-2-丙烯-1-基 异丙基
1.005 2-甲基-2-丙烯-1-基 环己基
1.006 2-氯-2-丙烯-1-基 2-甲氧-乙基
1.007 2-氯-2-丙烯-1-基 异丙基
1.008 2-氯-2-丙烯-1-基 环己基 .mp.70-72℃
1.009 2-氯-2-丙烯-1-基 2-氯-2-丙烯-1-基 mp.38-40℃
1.010 3-氯-2-丙烯-1-基 丙基
1.011 丙基 2-甲氧-乙基
1.012 甲基 环己基
1.013 甲基 苄基 n20D1.5408
1.014 甲基 2,6-二氯-苄基 mp.118-120℃
1.015 异丙基 苄基 n20D1.5333
1.016 异丙基 4-氯苄基
1.017 H 苄基 mp.102-105℃
1.018 H 苯基 mp.137-138℃
1.019 甲基 苯基 mp.57-59℃
1.020 甲基 4-氯苯基
1.021 乙基 2-氯-4-溴-苯基
1.022 乙基 3-三氟甲基-苯基
1.023 H -CH2-COOC2H5
1.024 甲基 -CH2-COOCH3
1.025 异丙基 -CH2-CO-NH-C3H7(i)
1.026 环丙基 -CH2-CO-N(C2H5)2
1.027 乙基 -CH2-CH2-CN
1.028 烯丙基 ″ ″
1.029 环己基 ″ ″
1.030 苯基 ″ ″
1.031 苯基 -CH2-CH2-COOH
1.032 环己基 -CH2-CH2-COOCH3mp.116-120℃
1.033 2,6-二甲基-苯基 -CH(CH3)COOCH3mp.120-123℃
1.034 苯基 -CH2-COOH
1.035 苯基 -CH2-CN
1.036 4-氯-苯基 ″ ″
1.037 2,4-二氯苯基 ″ ″
1.038 3,4-二氯苯基 ″ ″ mp.128-131℃
1.039 3-三氟甲基-苯基 ″ ″
1.040 甲基 1-氰基环戊烯-1-基 mp.130-133℃
1.041 H 3-三氟甲基-环己基
1.042 吡咯烷基
1.043 哌啶子基
1.044 2-甲基哌啶子基
1.045 2-乙基哌啶子基
1.046 六氢氮杂
1.047 吗啉代
1.048 2,2,5,5-四甲基-1,3-噁唑烷-3-基
1.049 5,5-二甲基-2,2,-四亚甲-1,3-噁唑烷-3-基
1.050 5,5-二甲基-2,2,-五亚甲-1,3-噁唑烷-3-基
1.051 2-苯基-1,3-噁唑烷-3-基
1.052 2,2-四亚甲-苯并噻唑-3-基
1.053 2-氧代-吡咯烷基
1.054 六氢-2-氧代-氮杂
1.055 3-氧代-硫代吗啉代
1.056 2-氧代-1,3-噁唑啉-3-基
1.057 2-三氯甲基-1,3-噁唑烷-3-基
1.058 H 2-氯苄基 mp.115-116℃
1.059 H 2-己基苄基
1.060 C2H5C2H5mp.40-41℃
1.061 烯丙基 H mp.56-58℃
1.062 苯乙基 H mp.88-89℃
1.063 C2H52,6-二氯苄基 mp.89-91℃
1.064 2-氯苄基 H mp.115-116℃
1.065 炔丙基 炔丙基 mp.100-101℃
1.066 C4H9-n 2,6-二氯苄基 n20D1.5491
1.067 烯丙基 乙氧巴豆酰-2-基 mp.72-74℃
1.068 -CH2-CH(CH3)22-氯烯丙基 n20D1.5027
1.069 4-氯-2-氟-6-异丙 H mp.123-125℃
氧苯基
1.070 氰基-二甲基-甲基 甲氧乙基 mp.130-132℃
1.071 氯苯基 H mp.125-126℃
1.072 氰基-二甲基-甲基 H
1.073 2,2-二甲基-2,3-二 H mp.174-175℃
氢化茚基
1.074 3,5-双-三氟-甲 H mp.125-127℃
基-苯基
1.075 二苯基甲基 H mp.177-179℃
1.076 2,6-二氟苯基 H mp.160-161℃
1.077 5-三氟甲基-噻 H mp.136-138℃
唑-2-基 三乙基铵盐
1.078 2-羧基-4-氯苯基 H mp.132-134℃
1.079 3-三氟甲基环己基 H mp.106-109℃
1.080 2,4,6-三氯苯胺基 H mp.184-186℃
1.081 糠基 H mp.100-102℃
1.082 3,4-亚甲二氧苄基 H mp.129-131℃
1.083 4-酰胺基磺酰苯基 H mp.186-189℃
1.084 1,2-二苯基乙基-1 H mp.146-148℃
1.085 α-甲基苄基 H mp.131-133℃
1.086 4-氟苄基 H mp.128-130℃
1.087 2,2-二苯基乙基-1 H mp.127-129℃
1.088 1-氰基-环戊基-1 甲氧羰基甲基 mp.145-147℃
1.089 1-氰基-环己基-1 甲基 mp.145-147℃
1.090 2-甲氧羰基-4-氯 H
苯基
1.091 2-甲基氨基羰基-4- H
氯苯基
1.092 2-二甲基氨基 H
1.093 1-氰基环戊基-1 CH3
1.094 氰基-二甲基-甲基 CH3mp.78-80℃
实施例2
2-氯-4-三氟甲基-噻唑-5-碳酸-N′-(2,4,6-三氯苯基)-酰肼的制备
制备9.3g 2-氯-4-三氟甲基-噻唑-5-碳酸氯化物(0.037mol)在50ml乙腈中的溶液。于0℃搅拌下,向其中滴加入8.3g 2,4,6-三氟苯基肼(95%,0.037mol)和3.8g三乙胺(0.037mol)在50ml乙腈中的溶液。形成的悬浮液搅拌过夜,然后倾入1l水中。反应混合物结晶,滤出晶体并在乙醇中重结晶。熔点为184-186℃,产率:7.2g(理论值的46%)。
以与本例相似的方法,得到表2所列的噻唑-5-碳酸酰肼。
表2
Nr. R3R4R5物理数据
2.001 H H H
2.002 H CH3CH3
2.003 CH3H CH3
2.004 H H 苯基 mp.137-138℃
2.005 H H CO苯基 mp.192-194℃
2.006 H H SO2苯基
2.007 H H 2-氯苯基
2.008 H H 4-氯苯基
2.009 H H 2,4,6-三氯苯基 mp.184-186℃
式Ⅰ活性组分或其与除草剂的混合物的配方实例(%=重量百分比)
实施例3:可湿性粉末 a) b) c)
表1-2的活性组分
或与除草剂的混合物 20% 60% 0.5%
木素磺酸钠 5% 5% 5%
十二烷基硫酸钠 3% - -
二异丁基萘磺酸钠 - 6% 6%
辛基酚聚乙二醇醚
(7-8mol环氧乙烷) - 2% 2%
高度分散的硅酸 5% 27% 27%
高岭土 67% - -
氯化钠 - - 59.5%
活性组分与辅剂充分混合,用适宜的研磨机充分研磨,得到的可湿性粉末可用水稀释以得到任何所需浓度的悬浮液。
实施例4:乳化浓缩物 a) b)
表1-2的活性组分
或与除草剂的混合物 10% 1%
辛基酚聚乙二醇醚
(4-5mol环氧乙烷) 3% 3%
十二烷基苯磺酸钙 3% 3%
蓖麻油聚乙二醇醚
(35mol环氧乙烷) 4% 4%
环己酮 30% 10%
二甲苯混合物 50% 79%
通过用水稀释,可由上述浓缩物制成任何所需浓度的乳剂。
实施例5:粉剂 a) b)
表1-2的活性组分
或与除草剂的混合物 0.5% 1%
滑石粉 99.5% -
高岭土 - 99%
将活性组分与载体混合并用适宜的研磨机研磨,即可得到备用的粉剂。
实施例6:挤出颗粒 a) b)
表1-2的活性组分
或与除草剂的混合物 10% 1%
木素磺酸钠 2% 2%
羧甲基纤维素 1% 1%
高岭土 87% 96%
将活性组分与辅剂混合,研磨并用水润湿。该混合物经挤压,然后用空气流干燥。
实施例7:涂层颗粒
表1-2的活性组分
或与除草剂的混合物 3%
聚乙二醇(MW200) 3%
高岭土 94%
将细研磨的活性组分在混合器中与用聚乙二醇润湿的高岭土均匀混合,得到无尘涂层颗粒。
实施例8:悬浮浓缩物 a) b)
表1-2的活性组分或
与式Ⅴ除草剂的混合物 40% 5%
乙二醇 10% 10%
壬基酚聚乙二醇醚
(15mol环氧乙烷) 6% 1%
木素磺酸钠 10% 5%
羧甲基纤维素 1% 1%
37%甲醛水溶液 0.2% 0.2%
75%硅油含水乳液 0.8% 0.8%
水 32% 77%
将细研磨的活性组分与辅剂充分混合,得到悬浮浓缩物,通过用水稀释,由此可制得任何所需浓度的悬浮液。
实施例9:盐溶液
表1-2的活性组分
或与式Ⅳ除草剂的混合物 5%
异丙胺 1%
辛基酚聚乙二醇醚
(78mol环氧乙烷) 3%
水 91%
生物实例
下列实施例说明式Ⅰ的化合物保护作物免受烈性除草剂植物毒性作用的能力。在试验的描述中,式Ⅰ的化合物被称为安全剂或反作用剂(解毒剂)。
实施例10:除草剂和解毒剂于玉米中的试验。除草剂和解毒剂以混合物的形式施用。
在塑料容器(25cm长×17cm宽×12cm高)中装满沙质壤土,播种LG5玉米变种籽。将玉米种用土覆盖后,向土壤的表面以混合物的形式与除草剂一起施用被试验的安全剂物质。21天后,以百分数评价安全剂的保护作用。单独用除草剂处理的植物(无保护作用)和未经任何处理的植物(100%保护)作为参照物。
试验化合物使除草剂的植物毒性作用降低到某种程度,且不影响植物的产量。
实施例11:水稻试验,解毒剂和除草剂以混合物形式在芽前施用。
稻种在30℃温水中预浸44小时。
500ml体积的塑料容器中装入沙质壤土至低于上边缘2cm。除草剂(N-氯乙酰基-N-(2-丙氧乙基)-2,6-二乙基苯胺)浓度为每公顷250g活性物质,被试验的安全剂物质的浓度为每公顷1500g,两者以混合物形式喷洒到土壤表面。
然后,将预浸过的稻种播种在水淹的土壤表面。
保持土壤的湿度,根据稻苗的生长增高水位。在施用试验物质18天后,评价安全剂的保护作用,以百分数表示。单独用除草剂处理的植物和未经任何处理的植物作为这一评价的参照物。单独用除草剂处理的植物的受损程度与用除草剂和安全剂组合处理的植物的受损程度之差(改进)表明保护作用。结果示于表3。
表3
解毒剂号 保护作用
- (未用解毒剂) 0%
1.080 38%
1.081 38%
1.085 50%
1.094 38%
实施例12:玉米试验,解毒剂和除草剂以混合物形式在芽前施用。
为评价保护活性,在直径9cm盆的土中栽培LG9玉米变种。在适当调节温度和光线以利于最佳生长的条件下于温室中培养植物。根据需要施肥和浇水。
以每公顷相应于550l水量在芽前混合施用除草剂和安全剂。除草剂[N-(2-甲氧基-1-甲基乙基)-N-氯乙酰基-2-乙基-6-甲基苯胺(1)]的用量为8kg/公顷。待试物质(解毒剂)的加入量为1.5kg/公顷。
处理21天后,估计并以百分数(0%植物=无损伤,与未处理的对比植物相同,100%植物=全损伤)表示植物总的受损率(植物毒性)。单独用除草剂处理的植物与用除草剂和解毒剂组合处理的植物之间受损率百分比之差为保护作用,示于下面表4。
表4
解毒剂号 保护作用
1.014 37.5%
1.017 62.5%
1.040 62.5%
1.081 37.5%
1.085 62.5%
1.089 37.5%
1.094 25%
实施例13:黍类和玉米试验,除草剂和解毒剂以混合物形式在芽前施用。
为评价保护活性,在直径11cm盆的土中播种黍(Funk G-623黍变种)和玉米(“Blizzard”玉米变种)种子。在适当调节温度和光线以利于最佳生长的条件下于温室中培养植物。以相同的条件培养稗草。
除草剂和安全剂以混合物形式与相应于每公顷550l水量一起施用。除草剂[N-(2-甲氧基-1-甲基乙基)-N-氯乙酰基-2-乙基-6-甲基苯胺,“metolachlor”(1)和N-(异丙基)-N-氯乙酰基-3,3,5-三甲基-环己烯-1-基酰胺,“trimexachlor”(2)]按如下所示的量施用。待试的解毒剂以相同的量加入,为除草剂量的1/4。
估计并以百分数(0%植物=无损伤,与未处理的对比植物相同,100%植物=全损伤)表示植物总的受损率(植物毒性)。单独用除草剂处理的植物与用除草剂和解毒剂组合处理的植物之间受损率百分比之差为保护作用,示于下面表5。
表5
解毒剂号 用量 除草剂号 用量 植物 保护作用
1.040 1000g/公顷 (1) 1000g/公顷 黍 35%
1.040 1000g/公顷 (1) 1000g/公顷 稗 0%
1.040 250g/公顷 (1) 1000g/公顷 黍 10%
1.040 250g/公顷 (1) 1000g/公顷 稗 0%
1.040 1000g/公顷 (2) 1000g/公顷 黍 40%
1.040 1000g/公顷 (2) 1000g/公顷 稗 0%
1.040 250g/公顷 (2) 1000g/公顷 黍 20%
1.040 250g/公顷 (2) 1000g/公顷 稗 0%
1.040 8000g/公顷 (1) 8000g/公顷 玉米 70%
1.040 8000g/公顷 (1) 8000g/公顷 稗 0%
1.040 2000g/公顷 (1) 8000g/公顷 玉米 60%
1.040 2000g/公顷 (1) 8000g/公顷 稗 0%
1.040 8000g/公顷 (2) 8000g/公顷 玉米 40%
1.040 8000g/公顷 (2) 8000g/公顷 稗 0%
1.040 2000g/公顷 (2) 8000g/公顷 玉米 35%
1.040 2000g/公顷 (2) 8000g/公顷 稗 0%
实施例14:黍类试验。除草剂和解毒剂以混合物形式在芽前施用。
为评价保护活性,在9cm盆的土中播种黍(Funk G-623)种。植物在利于最佳生长的温度和光线下于温室中培养,根据需要施肥和浇水。
以每公顷550 l的水量,除草剂和待试的安全剂物质在芽前混合使用。除草剂[N-(2-甲氧基-1-甲基乙基)-N-氯乙酰基-2-乙基-6-甲基苯胺(metolachlor)]的用量为1.5kg/公顷,解毒剂的用量也为1.5kg/公顷。
处理21天后,估计并以百分数(0%植物=无损伤,与未处理的对比植物相同,100%植物=全损伤)表示植物总的受损率(植物毒性)。单独用除草剂处理的植物与用除草剂和解毒剂组合处理的植物之间受损率百分比之差为保护作用,示于下面表6。
表6
解毒剂号 保护作用%
1.014 50
1.017 37.5
1.085 37.5
实施例15:水稻试验,在浸种期间将解毒剂施于水稻,播种后立即在芽前施用除草剂。
为评价保护作用,稻种(S-201变种的稻种)在待试化合物(安全剂)的水溶液中预浸48小时。播种前温育24小时。通过喷洒播种地域的表面,在芽前施用除草剂。
稻种植在9×9cm盘的水淹土中。然后将植物置于温度和光线利于最佳生长的温室中,根据需要洗水和施肥。播种后立即以给定的用量以每公顷550l水向预浸的稻种施用除草剂。使用的除草剂为:N-(正丙氧乙基)-N-氯乙酰基-2,6-二乙基苯胺,pre tilachlor(3)和N-(2-甲氧乙基苯基磺酰基)-N′-(4,6-二甲氧基-1,3,5-三嗪-2-基)-脲(4)。待试物质(解毒剂)在浸种期间以给定的浓度使用。
处理26天后,估计并以百分数(0%植物=无损伤,与未处理的对比植物相同;100%植物=全损伤)表示植物总的受损率(植物毒性)。单独用除草剂处理的植物与用除草剂和解毒剂组合处理的植物之间受损率百分比之差为保护作用,示于下面表7。
表7
解毒剂号 用量 除草剂号 用量 保护作用
1.014 100ppm (3) 250g/公顷 37.5%
1.017 100ppm (3) 250g/公顷 37.5%
1.018 100ppm (3) 250g/公顷 62.5%
1.040 100ppm (3) 250g/公顷 37.5%
1.065 100ppm (3) 250g/公顷 62.5%
1.040 150ppm (4) 30g/公顷 45%
1.040 300ppm (4) 30g/公顷 55%
实施例16:水稻试验。解毒剂和除草剂以混合物形式在芽前施用。
为评价保护活性,将稻种播于直径9cm盆的土中。在利于最佳生长的温度和光线条件下于温室中培养植物。
待试的安全剂物质和除草剂一起与相应于每公顷550l的水量混合使用。以给定的用量使用的除草剂N-(2-甲氧基-1-甲基乙基)-N-氯乙酰基-2-乙基-6-甲基苯胺,metolachlor(1)和N-(2-甲氧基-乙基苯磺酰基)-N′-(4,6-二甲氧基-1,3,5-三嗪-2-基)-胺(4)。待试物质(解毒剂)的加入量为1.5kg/公顷(除草剂(1))和30-60g/公顷(除草剂(4))。
处理26天后,估计并以百分数(0%植物=无损伤,与未处理的对比植物相同,100%植物=全损伤)表示植物总的受损率(植物毒性)。单独用除草剂处理的植物与用除草剂和解毒剂组合处理的植物之间受损率百分比之差为保护作用,示于下面表8。
表8
解毒剂 用量 除草 用量 水稻变种 保护作
号 剂号 用
1.017 1500g/公顷 (1) 375g/公顷 “Starbonnet” 25%
1.040 1500g/公顷 (1) 375g/公顷 “Starbonnet” 12.5%
1.040 60g/公顷 (4) 30g/公顷 S-201 50%
1.040 30g/公顷 (4) 30g/公顷 S-201 35%
实施例17:不同品种的水稻和杂草试验,解毒剂和除草剂以混合物形式在芽前施用。
为评价保护活性,将8个品种的稻种播于直径11cm盆的土中。在利于最佳生长的温度和光线条件下于温室中培养植物。根据需要浇水和施肥,以同样的方式培养稗,粗轴草和潘哥拉草。
受试物质(安全剂)与除草剂和每公顷550l的水量一起在芽后混合施用。以给定的用量,将除草剂[N-(2-甲氧乙基苯磺酰)-N′-(4,6-二甲氧-1,3,5-三嗪-2-基)脲(4)和2-[4-(5-氯-3-氟吡啶-2-基氧)-苯氧]-丙酸的丙炔酯的2R对映体(5)]喷洒于植物。同时以给定的用量施用解毒剂1.040。
处理21天后,估计并以百分数(0%植物=无损伤,与未处理的对比植物相同,100%植物=全损伤)表示植物总的受损率(植物毒性)。单独用除草剂处理的植物与用除草剂和解毒剂组合处理的植物之间受损率百分比之差为保护作用,示于下面表9。
表9
植物 除草 用量 解毒 用量 保护
剂号 剂号 作用
“S-201”稻 (4) 30g/公顷 1.040 60g/公顷 55%
“S-201”稻 (4) 30g/公顷 1.040 30g/公顷 60%
“New Bonet”稻 (5) 60g/公顷 1.040 120g/公顷 30%
“New Bonet”稻 (5) 60g/公顷 1.040 30g/公顷 15%
“Balilla”稻 (5) 60g/公顷 1.040 120g/公顷 30%
“Balilla”稻 (5) 60g/公顷 1.040 30g/公顷 30%
“Jung Weon”稻 (5) 60g/公顷 1.040 120g/公顷 45%
“Jung Weon”稻 (5) 60g/公顷 1.040 30g/公顷 35%
“PB-56”稻 (5) 60g/公顷 1.040 120g/公顷 45%
“PB-56”稻 (5) 60g/公顷 1.040 30g/公顷 45%
“IR-54”稻 (5) 60g/公顷 1.040 120g/公顷 45%
“IR-54”稻 (5) 60g/公顷 1.040 30g/公顷 35%
“Yamabiko”稻 (5) 60g/公顷 1.040 120g/公顷 25%
“Yamabiko”稻 (5) 60g/公顷 1.040 30g/公顷 25%
“Starbonet”稻 (5) 60g/公顷 1.040 120g/公顷 40%
“Starbonet”稻 (5) 60g/公顷 1.040 60g/公顷 45%
潘哥拉草 (5) 60g/公顷 1.040 120g/公顷 0%
潘哥拉草 (5) 60g/公顷 1.040 30g/公顷 0%
粗轴草 (5) 60g/公顷 1.040 120g/公顷 0%
粗轴草 (5) 60g/公顷 1.040 30g/公顷 0%
稗 (5) 60g/公顷 1.040 120g/公顷 0%
稗 (5) 60g/公顷 1.040 30g/公顷 0%
实施例18:水稻和玉米试验,在拌种时施用解毒剂,在播种区域于芽前施用除草剂。
为评价保护活性,在玻璃容器中将“Starbonet”稻种和“Blizzard”玉米种与解毒剂1.040经振摇及搅动混合均匀。然后将种子播于直径11cm盆的土中。在利于最佳生长的温度和光线下于温室中培养植物。根据需要浇水和施肥。
播种后,立即以每公顷550l水量施用除草剂。以给定的用量喷洒的除草剂有:N-(正丙氧乙基)-N-氯乙酰基-2,6-二乙基苯胺,pretilachlor(3),N-(异丙基)-N-氯乙酰基-3,3,5-三甲基-环己烯-1-基酰胺,trimexachlor(2)和N-(2-甲氧乙基苯磺酰基)-N′-(4,6-二甲氧基-1,3,5-三嗪-2-基)-脲(4)和N-(甲氧甲基-N-氯乙酰基-2,6-二乙基)苯胺,alachlor(6)。
处理25天后,估计并以百分数(0%植物=无损伤,与未处理的对比植物相同,100%植物=全损伤)表示植物总的受损率(植物毒性)。单独用除草剂处理的植物与用除草剂和解毒剂组合处理的植物之间受损率百分比之差为保护作用,示于下面表10。
表10
解毒剂号 用量 除草剂号 用量 保护作用
1.040 0.5g/kg(稻种) (3) 1kg/公顷 45%
1.040 0.25g/kg(稻种) (3) 1kg/公顷 40%
1.040 0.5g/kg(稻种) (2) 0.5kg/公顷 40%
1.040 0.25g/kg(稻种) (2) 0.5kg/公顷 35%
1.040 0.5g/kg(稻种) (6) 1kg/公顷 50%
1.040 0.25g/kg(稻种) (6) 1kg/公顷 45%
1.040 1g/kg(玉米) (4) 30kg/公顷 45%
实施例19:玉米试验,在拌种时施用解毒剂,萌发后将除草剂喷洒到植物上。
为评价保护活性,在玻璃容器中将““Blizzard”玉米变种与解毒剂1.040经振摇和搅动混合均匀。然后将种子播于直径11cm盆的土中。在利于最佳生长的温度和光线下于温室中培养植物。根据需要浇水和施肥。
萌发后,以相当于每公顷550l水的水量施用除草剂。将除草剂N-(2-甲氧乙基苯磺酰基)-N′-(4,6-二甲氧基-1,3,5-三嗪-2-基)-脲(4)喷洒到已达到2-3叶期的玉米植株上。
处理25天后,估计并以百分数(0%植物=无损伤,与未处理的对比植物相同,100%植物=全损伤)表示植物总的受损率(植物毒性)。单独用除草剂处理的植物与用除草剂和解毒剂组合处理的植物之间受损率百分比之差为保护作用,示于下面表11。
表11
解毒剂号 用量 除草剂号 用量 保护作用
1.040 1g/kg(玉米) (4) 30g/公顷 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