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涉及一种把半链环的两相对端连结起来的方法,特别涉及通过固定件固定的两半壳来将半链环相对端连结在一起的方法以及涉及一种用这种方法实现的可拆卸的链环。 已知的可拆卸的链环有一种是由榫眼和榫舌连接头所组成的,它们用于船上或采油平台的锚链的连结。
在现有地另一种可拆卸链环中,两半环用螺栓固定的两半壳体连结在一起,其中两半壳体有脊,它与在两半环的自由端所形成的突出部相配合。
为了使上述两种型式的链环具有足够的强度,在加工相互接触的部分时需要十分小心和十分精确以减小连在一起时的间隙量并提供良好的拉伸和疲劳强度。这些精确的金加工操作的成本是相当高的。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装配方法和一种用这种方法几乎无需对接触的部分进行金加工就可以制造出可拆卸的链环,因此,与现有方法和链环相比成本要小得多。
为达到此效果,本发明的第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用通过紧固件如螺栓紧固在一起的两个半壳体把两半链环的两相对两端连结在一起的方法,其特点是,它包括以下步骤:
-在半壳的内表面或在半链件端部的外表面上形成凹凸;
-把半壳件置于半链环的两端上;
-在起先是光滑的构件上锻压出凹凸,此凹凸是由直接在已有凹凸的构件上加以冲压形成的。
-借助所述的紧固件把两个半壳体紧固起来。
在本说明书及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述的“原来是光滑的”一词是指这些壳体的表面原先未曾经过任何机加工。另一方面是指它们可由锻压预先形成。
因此,凹凸首先只在一个接触表面上形成,而在另一个表面上的相对应的凹凸是直接在这些已形成的凹凸部分上经冲压形成的。这就保证在最后形成的总成(组件)内没有间隙,由此提供改进的拉伸和疲劳强度。
另外,还发现虽然它们是未经机加工生产出来的,在原先光滑的表面上所形成的凹凸具有良好的质量,而将这些半链环拆开再重新连结也不会出现任何问题。
在一个具体实施例中,首先在半链环的相对两端上形成凹凸,然后在两个半壳体的原先是光滑的或稍经初步处理的内表面上由冲面而在其上锻出凹凸。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连结拆开链段的可拆卸的链环,它至少包括两半链环的两个相对端以及用于将所述两个端部连结在一起的、由紧固件紧固在一起的两个半壳体,其特点是这些链环的两端是由上述的方法连结起来的。
在上述优点之外,本发明的链环对一个给定的横截面来说可以做得比较薄一些,这是因为应力分布获得了改善及其金属纤维未被加工刀具损坏的缘故。另外,这些链环可在现场容易地装上和拆开。
在第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的链环是由带有两对相对端的两个半环组成的,而所述的两半环由两个半壳连结在一起,以在链环空隙之间形成一过桥。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的链环是由一个开口环构成,其相对的两端是两半壳连结在一起的。
更具体地说,每个半壳可包括一个伸向另半壳的凸出部,这两个突出部是互补的,两者都被一个装配销横向穿过,每个突出部都由一插入半壳的钻孔内的构件组成并通过锻压固定在这个孔内。
有利的是,凸出件的外表面或孔的内表面上包含凹凸,而这些凹凸是在锻压时在另外的一面上冲压出来的。
本发明的还有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制造用于装拆链段的可拆卸链环的方法,其特点是所述的链环至少包括半链环单元的两个相对端以及通过紧固件在一起的两个半壳,用以连结半链环的两端,其特点是它包括以下的步骤:
-在两半壳的内表面上或两个半链环的端部的外表面上形成凹凸;
-在每个半壳内钻一孔,该孔穿过将彼此相对的两部分;
-形成两个互补的装配件,每一个装配件有一穿入所述的一孔内的端头;
-在所述孔的内表面上或在装配件的端部的外表面上形成凹凸;
-在装配件的每一端插入所述的一孔内,并且把两半壳置于半链环的两端上;
-在原先是光滑的、与凹凸部分相对的部分形成凹凸,此凹凸是直接在所述已形成凹凸的面上通过冲压形成的。
-借助插入装配件的两半的重迭部分上所形成的两个对准的孔内的装配销而将所述的两个半壳连结起来。
所述的对准孔可在锻压后从链环的外侧钻出。
它们也可在锻压前钻出,而且可临时地利用它们来连结所述装配件的两半。
在制造包括两对相对端的两半链环的可拆装的链环的方法的一个具体实例中,在一外壳的内表面上或在另一对端头的端部的外表面上形成凹凸,所述的另一对端头插入所述的套内,这另一对的端头与上述第一端头是同时被锻压的。
下面对本发明的非限制的实施例结合附图进行具体的说明,其中:
图1是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可拆卸链环的顶视图;
图2是它的一前视图;
图3是一经冲压后的半壳的立体视图;
图4是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的一链环的顶视图;
图5是根据本发明的又一实施例的一半链环的平面视图;
图6是一个用于连结两个如图5所示的半链环的套;
图7是一相应于图5的半链环的一半壳的平面视图;
图8a和8b是用于连结图5和7的半链环的两个半销柱的立体视图;
图9图示装配在一起后的图8a和8b中的半销柱;
图10是沿图9的X-X线所得的一横剖面图;
图11是由如图5至10中的半链环连结在一起后的一个链环。
图1和图2所示的链环是由两个半链环1及两个半壳(2)所组成。
该半链环1可从棒材落料到所需长度而得。
然后在这些棒材部形成凹凸部分(3);在附图中所示的实施例中,这凹凸是由形成脊(4)的三角形横截面及环形槽所组成,它们基本上垂直于棒材的轴线并向着棒材的中心。
当然还可采用方形或长方形横截面的环槽。
凹凸部分(3)还可通过在棒材端部切削成螺纹的方式形成。
在一变型例子中,该半链环可由模压制成以便很容易地产生具有相同强度的形状以及直接形成凹凸部分(3)。
该半链环还可由铸钢制成。
一旦该凹凸部分(3)形成后,棒材就被弯曲成U形以制成该半链环(1)。
每个半壳(2)基本呈板形,它至少包含一平表面(5),其上形成有两个半圆筒形的平行槽(6),它们有与棒材1相同的直径并且其间距等于由半链环形成的U形臂之间的距离。
这些半壳可由任何可锻的金属制成,槽(6)的表面原先是光滑的或可能预先形成的。
此外,半壳(2)上钻有诸孔(7),用于以后紧固定位后的两半壳以使它们彼此相对。
然后把这些半壳(2)加热到锻压温度,把两半壳置于两个半链环(1)上面,其相对应的两端定位得使它们彼此相对。
将以这种方式产生的组件置于一压机中冲压以在槽(6)的内表面上形成凹凸部分(8),此凹凸部分与半链环(1)的端部表面的凹凸部分互补。
然后用螺栓紧固两个半壳(2)。
结果就产生一个链环,它包括有架在由两半壳所形成的间隙上的一个桥(9),此桥比整体的链环仅稍厚些,因此可容易地穿过锚定或系留体。
另外,这种链环可容易地拆卸和重新连结在一起。
在图4的实施例中,该链环的基本部分是一个由两个横向部分(11)组成的Ω型件(10),其两端被弯曲以使它们彼此相对并在它们之间形成一空间(12),中央部分形成一突入空间(12)的一个突出部(13)。横向部分(11)的各端有与上述的凹凸部分(3)相同型式的凹凸(14)。
在平面视图中,两个半壳(15)呈T型,其中每个都包含一个半圆筒形槽,槽的表面原先是光滑的。
将两个半壳(15)置于构件(10)的横向部分(11)的相对端上,然后如前述进行锻压并用螺栓紧固。
结果是产生一个如同图1形状的可拆卸的链环,半壳(15)的中央T形部分基本与突出部(13)相对。
下面说明图5至图11的实施例。
根据此实施例的链环是由与图1和图2的半链环(1)相似的两半环(20)构成,并在其各端(21)和(21')上具有凹凸部分。
这种链环还由一个套(22)及两个半壳(23)构成。
所述的套(22)设有穿孔以形成一套壳,所述的两端(21)可以插入其内,使它们相对两半链环(20)。
每个半壳(23)包括容纳所述两半环的另外两端(21')的两个凹槽(24)及一个带有平底面(25)的孔,其作用将在下面予以说明。
所述的两半壳(23)是用两装配销柱(26)和(26')固定在一起,如图8a、8b、9和10所示。
每个半销柱包括一半柱体(27)和一头部(28),头部(28)为圆柱体并有相同的直径和与体(27)同轴线。然而,头部(28)有类似上述的凹凸部分(29)。每个销柱(26)的半圆栓体(27)还穿有一孔(30),孔(30)的轴线垂直于销柱轴颈的轴线及体(27)的侧平面。
因此,两个销柱都是互补的,当它们被按图9和10所示装配时,它们就基本上构成一个在其端部带有凹凸部分的圆柱体,并有一个垂直于其轴线的穿孔。
这种链环是以下列方式装配成的。
首先,将两半销柱装配起来,最好临时用铆钉穿过它们的孔(30)。
这样构成的圆柱形销被插入孔(25),使孔的方向相对于链环或横向即垂直于半链环的端(21)和(21')。
然后把两个半链环端(21')设置在其相对应的凹槽(24)内,同时其端(21)被插入套(22)的孔内。然后装上半壳,使孔(25)接受圆柱销的自由端,它的凹槽(24)复盖半链环(20)的端(21')。
当然,在装上它们以前,所述的半壳(23)及套(22)已被加热到锻压温度。该装配件然后由压机锻压,由此,在凹槽(24)、套(22)及孔(25)的内表面上锻出凹凸部分。
因此,两个销柱(26)的最初的铆接使此装配总成件与半壳(23)连成一整体,由此减少由于装配件的冷却或热处理所带来的变形。
沿着孔(30)的轴线钻削一个其直径大于孔(30)的孔,以便可以把装配总成件拆卸。该钻孔穿到链环的另一横向端且穿过套(22)。并将构件用压力夹固成一体钻孔并扩孔成锥孔,将锥销(31)插入孔内,在锥孔的入口用焊料(32)填封锁定在内并由位于锥孔入口处的凹入部(33)固定。
这种链环通过从销的狭小端把销轻轻敲出可非常容易和迅速地拆开。
装配工作可以很容易地以一次锻压操作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