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光有机电致磷光材料铱金属配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有机电致发光器件.pdf

上传人:大师****2 文档编号:4035159 上传时间:2018-08-12 格式:PDF 页数:27 大小:4.3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310395551.8

申请日:

2013.09.03

公开号:

CN104418911A

公开日:

2015.03.18

当前法律状态:

撤回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发明专利申请公布后的视为撤回IPC(主分类):C07F 15/00申请公布日:20150318|||公开

IPC分类号:

C07F15/00; C09K11/06; H01L51/54

主分类号:

C07F15/00

申请人:

海洋王照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深圳市海洋王照明技术有限公司; 深圳市海洋王照明工程有限公司

发明人:

周明杰; 王平; 张娟娟; 张振华

地址:

518000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区南海大道海王大厦A座22层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广州三环专利代理有限公司44202

代理人:

郝传鑫; 熊永强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蓝光有机电致磷光材料铱金属配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有机电致发光器件;该材料的结构通式如下:其中,R为氢原子、C1~C20的烷基或C1~C20的烷氧基。本发明提供的蓝光有机电致磷光材料铱金属配合物,以2-(3’,5’-二氟-4’-三氟甲基苯基)嘧啶为环金属配体,以3-三氟甲基-5-(2’-吡啶基)-1,2,4-三唑为辅助配体,合成一种蓝光有机电致磷光材料铱金属配合物,并通过对环金属配体的嘧啶环上引入烷基链或烷氧基链的化学修饰来实现对材料发光颜色的调节,从而获得高色纯度的蓝光。

权利要求书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蓝光有机电致磷光材料铱金属配合物,其特征在于,结构通式如下:

其中,R为氢原子、C1~C20的烷基或C1~C20的烷氧基。

2.  一种蓝光有机电致磷光材料铱金属配合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1)惰性气体保护下,将结构式为的化合物A和结构式为的化合物B溶于含有催化剂和碱的第一有机溶剂中,得到反应液,所述反应液在85~100℃温度下进行Suzuki偶联反应6~12h,待反应停止后,分离提纯反应液,得到结构式为的环金属配体;其中,所述化合物A与化合物B的摩尔比为1:1~1:1.5;R为氢原子、C1~C20的烷基或C1~C20的烷氧基;
(2)惰性气体保护下,将所述环金属配体和三水合三氯化铱以摩尔比为2.2:1~3:1溶于2-乙氧基乙醇与水形成的混合溶剂中,加热混合溶剂至回流状态搅拌反应22~25h;冷却至室温,分离提纯,得到结构式为的氯桥二聚物;R为氢原子、C1~C20的烷基或C1~C20的烷氧基;
(3)惰性气体保护下,将所述氯桥二聚物和结构式为的化合物C以摩尔比为1:2~1:3溶于含有甲醇钠或乙醇钠的第二有机溶剂中,得到混合溶液,加热所述混合溶液至40~84℃,搅拌反应8~20h,冷却至室温,分离提纯,得到结构式为的蓝光有机电致磷光材料铱金属配合物;R为氢原子、C1~C20的烷基或C1~C20的烷氧基。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蓝光有机电致磷光材料铱金属配合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所述碱为碳酸钠或碳酸钾,所述碱与化合物A的摩尔比为1:1~3:1。

4.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蓝光有机电致磷光材料铱金属配合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所述催化剂为四(三苯基膦)合钯或二氯双(三苯基磷)合钯,所述催化剂与化合物A的摩尔比为0.03:1~0.05:1。

5.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蓝光有机电致磷光材料铱金属配合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所述化合物A在反应液中的摩尔浓度为0.1~0.2mol/L。

6.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蓝光有机电致磷光材料铱金属配合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中所述氯桥二聚物在混合溶液中的摩尔浓度为0.0067~0.02mol/L。

7.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蓝光有机电致磷光材料铱金属配合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所述环金属配体的分离提纯包括:
待反应停止冷至室温后,二氯甲烷萃取、分液,水洗至中性,用无水硫酸镁干燥;过滤,滤液减压蒸出溶剂得粗产物,以乙酸乙酯和正己烷形成的混合液为洗脱液进行硅胶柱色谱分离,干燥后得到所述环金属配体。

8.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蓝光有机电致磷光材料铱金属配合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所述氯桥二聚物的分离提纯包括:
待反应停止冷至室温后,过滤得到固体,固体依次用乙醇、正己烷洗涤,真空干燥后得到所述氯桥二聚物,或
待反应停止冷至室温后,旋转蒸除部分溶剂,加入适量蒸馏水,过滤得到固体,固体依次用蒸馏水、甲醇洗涤,干燥后得所述氯桥二聚物。

9.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蓝光有机电致磷光材料铱金属配合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中所述蓝光有机电致磷光材料铱金属配合物的分离提纯包括:
待反应停止冷至室温后,浓缩除去部分溶剂,倾入适量蒸馏水,有固体析出;过滤收集粗产物,粗产物依次用去离子水、甲醇洗涤数次,经二氯甲烷和无水乙醇形成的混合溶剂重结晶后得蓝光有机电致磷光材料铱金属配合物。

10.  一种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包括发光层,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光层中掺杂蓝光有机电致磷光材料铱金属配合物,结构通式如下:

其中,R为氢原子、C1~C20的烷基或C1~C20的烷氧基。

说明书

说明书蓝光有机电致磷光材料铱金属配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有机电致发光器件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有机电致发光材料,尤其涉及一种蓝光有机电致磷光材料铱金属配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有机电致发光器件。
背景技术
有机电致发光是指有机材料在电场作用下,将电能直接转化为光能的一种发光现象。早期由于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驱动电压过高、发光效率很低等原因而使得对有机电致发光的研究处于停滞状态。直到1987年,美国柯达公司的Tang等人发明了以8-羟基喹啉铝(Alq3)为发光材料,与芳香族二胺制成均匀致密的高质量薄膜,制得了低工作电压、高亮度、高效率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开启了对有机电致发光材料研究的新序幕。但由于受到自旋统计理论的限制,荧光材料的理论内量子效率极限仅为25%,如何充分利用其余75%的磷光来实现更高的发光效率成了此后该领域中的热点研究方向。1997年,Forrest等发现磷光电致发光现象,有机电致发光材料的内量子效率突破了25%的限制,使有机电致发光材料的研究进入另一个新时期。
在随后的研究中,小分子掺杂型过渡金属的配合物成了人们的研究重点,如铱、钌、铂等的配合物。这类配合物的优点在于它们能从自身的三线态获得很高的发射能量,而其中金属铱(III)化合物,由于稳定性好,在合成过程中反应条件温和,且具有很高的电致发光性能,在随后的研究过程中一直占着主导地位。
为了使器件得到全彩显示,一般必须同时得到性能优异的红光、绿光和蓝光材料。总的来说,蓝色磷光材料的发展落后于红光和绿光,就单从色纯度这 一指标来说,蓝色磷光材料至今很少能做到像深红光和深绿光的色纯度。目前报道最多、综合性能最好的蓝光有机电致磷光材料为双(4,6-二氟苯基吡啶-N,C2)吡啶甲酰合铱(FIrpic),虽然人们对FIrpic类OLED结构进行了各种优化,器件性能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但FIrpic最大的弱点就是所发的蓝光为天蓝色,蓝光色纯度欠佳,制作的各OLED器件的CIE在(0.13~0.17,0.29~0.39)间变化,这与标准蓝光CIE(0.137,0.084)间有很大的差距。因此,研发出高色纯度的蓝色磷光有机电致发光材料成为拓展蓝光材料研究领域的一大趋势。
发明内容
基于上述问题,本发明所要解决的问题在于提供一种蓝光有机电致磷光材料铱金属配合物。
一种蓝光有机电致磷光材料铱金属配合物,结构通式如下:

其中,R为氢原子、C1~C20的烷基或C1~C20的烷氧基。
一种蓝光有机电致磷光材料铱金属配合物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惰性气体保护下,将结构式为的化合物A和结构式为的化合物B溶于含有催化剂和碱的第一有机溶剂中,得到反应液,所述反应液在85~100℃温度下进行Suzuki偶联反应6~12h,待反应停止后,分离提纯反应液, 得到结构式为的环金属配体;其中,所述化合物A与化合物B的摩尔比为1:1~1:1.5;R为氢原子、C1~C20的烷基或C1~C20的烷氧基;
(2)惰性气体保护下,将所述环金属配体和三水合三氯化铱以摩尔比为2.2:1~3:1溶于2-乙氧基乙醇与水形成的混合溶剂中,加热混合溶剂至回流状态搅拌反应22~25h;冷却至室温,分离提纯,得到结构式为的氯桥二聚物;R为氢原子、C1~C20的烷基或C1~C20的烷氧基;
(3)惰性气体保护下,将所述氯桥二聚物和结构式为的化合物C以摩尔比为1:2~1:3溶于含有甲醇钠或乙醇钠的第二有机溶剂中,得到混合溶液,加热混合溶液至40~84℃,搅拌反应8~20h,冷却至室温,分离提纯,得到结构式为的蓝光有机电致磷光材料铱金属配合物;R为氢原子、C1~C20的烷基或C1~C20的烷氧基。
优选地,步骤(1)中所述碱为碳酸钠(Na2CO3)或碳酸钾(K2CO3),所述碱与化合物A的摩尔比为1:1~3:1。
优选地,步骤(1)中所述催化剂为四(三苯基膦)合钯(Pd(PPh3)4)或二氯双(三苯基磷)合钯(Pd(PPh3)2Cl2),所述催化剂与化合物A的摩尔比为0.03:1~0.05:1。
优选地,步骤(1)中所述化合物A在反应液中的摩尔浓度为0.1~0.2mol/L。
优选地,步骤(3)中所述氯桥二聚物在混合溶液中的摩尔浓度为0.01~0.02mol/L。
优选地,步骤(1)中所述环金属配体的分离提纯包括:
待反应停止冷至室温后,二氯甲烷萃取、分液,水洗至中性,用无水硫酸镁干燥;过滤,滤液减压蒸出溶剂得粗产物,以乙酸乙酯和正己烷形成的混合液为洗脱液进行硅胶柱色谱分离,干燥后得到所述环金属配体。
优选地,步骤(2)中所述氯桥二聚物的分离提纯包括:
待反应停止冷至室温后,过滤得到固体,固体依次用乙醇、正己烷洗涤,真空干燥后得到所述氯桥二聚物,或
待反应停止冷至室温后,旋转蒸除部分溶剂,加入适量蒸馏水,过滤得到固体,固体依次用蒸馏水、甲醇洗涤,干燥后得所述氯桥二聚物。
优选地,步骤(3)中所述蓝光有机电致磷光材料铱金属配合物的分离提纯包括:
待反应停止冷至室温后,浓缩除去部分溶剂,倾入适量蒸馏水,有固体析出;过滤收集粗产物,粗产物依次用去离子水、甲醇洗涤数次,经二氯甲烷和无水乙醇形成的混合溶剂重结晶后得蓝光有机电致磷光材料铱金属配合物。
本发明提供的蓝光有机电致磷光材料金属铱配合物以2-(3’,5’-二氟-4’-三氟甲基苯基)嘧啶为环金属配体主体结构,以3-三氟甲基-5-(2’-吡啶基)-1,2,4-三唑为辅助配体。环金属配体上的嘧啶基有利于提高材料的LUMO能级,苯环上强吸电子基两个F基和三氟甲基有利于降低材料的HOMO能级,使材料发光波长有效蓝移;嘧啶环上烷基或烷氧基的引入,一方面烷基或烷氧基的给电子性质能获得满意的蓝光发光波长,另外一方面不同长度的烷基链有利于增加其在有机溶剂中的溶解性,并支链型烷基或烷氧基能产生一定的空间位阻效应,从而 减少金属原子间的直接作用,减少三重态激子的自淬灭现象;此外,苯环上强吸电子基团氟基、三氟甲基以及辅助配体3-三氟甲基-5-(2’-吡啶基)-1,2,4-三唑的引入还可以改善发光性能,利于蒸镀,增加成膜型并提高器件的稳定性。
一种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包括发光层,所述发光层中掺杂蓝光有机电致磷光材料铱金属配合物,结构通式如下:

其中,R为氢原子、C1~C20的烷基或C1~C20的烷氧基。
本发明所述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发光层中含有上述蓝光有机电致磷光材料金属铱配合物,此化合物与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发光层中的主体材料具有较好的相容性,可广泛用于制备蓝光或白光磷光电致发光器件。本发明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由于发光层中含有发射蓝光波长的有机电致磷光材料金属铱配合物,从而其具有能发射高色纯度蓝光及较好的器件性能的优点。
附图说明
图1为一实施方式的蓝光有机电致磷光材料铱金属配合物的制备流程示意图;
图2为实施例1中制得的蓝光有机电致磷光材料铱金属配合物的发射光谱图;
图3为应用实施例中制得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在于选择以2-(3’,5’-二氟-4’-三氟甲基苯基)嘧啶为环金属配体,以3- 三氟甲基-5-(2’-吡啶基)-1,2,4-三唑为辅助配体,合成一种蓝光有机电致磷光材料铱金属配合物,并通过对环金属配体的嘧啶环上引入烷基链或烷氧基链的化学修饰来实现对材料发光颜色的调节,从而获得色纯度较高的蓝光。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这样一种蓝光有机磷光材料铱金属配合物及其制备和有机电致发光器件。
本发明的蓝光有机电致磷光材料铱金属配合物的结构通式如下:

其中,R为氢原子、C1~C20的烷基或C1~C20的烷氧基,所述环金属配体的结构式具体为:

n=1~20。
请参阅图1,上述蓝光有机电致磷光材料铱金属配合物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惰性气体保护下,将结构式为的化合物A和结构式为的化合物B溶于含有催化剂和碱的第一有机溶剂中,得到反应液,所述反应液在85~100℃温度下进行Suzuki偶联反应6~12h,待反应停止后,分离提纯反应液, 得到结构式为的环金属配体;其中,所述化合物A与化合物B的摩尔比为1:1~1:1.5;R为氢原子、C1~C20的烷基或C1~C20的烷氧基;反应式为:

S2、惰性气体保护下,将所述环金属配体和三水合三氯化铱以摩尔比为2.2:1~3:1溶于2-乙氧基乙醇与水形成的混合溶剂中,加热混合溶剂至回流状态搅拌反应22~25h;冷却至室温,分离提纯,得到结构式为的氯桥二聚物;R为氢原子、C1~C20的烷基或C1~C20的烷氧基;反应式为:

S3、惰性气体保护下,将所述氯桥二聚物和结构式为的化合物C以摩尔比为1:2~1:3溶于含有甲醇钠或乙醇钠的第二有机溶剂中,得到混合溶液,加热混合溶液至40~84℃,搅拌反应8~20h,冷却至室温,分离提纯,得到 结构式为的蓝光有机电致磷光材料铱金属配合物;R为氢原子、C1~C20的烷基或C1~C20的烷氧基;反应式为:

优选地,步骤(1)中所述第一有机溶剂为甲苯或二甲基甲酰胺(DMF)。
优选地,步骤(1)中所述碱为碳酸钠(Na2CO3)或碳酸钾(K2CO3),所述碱与化合物A的摩尔比为1:1~3:1。
优选地,步骤(1)中所述催化剂为四(三苯基膦)合钯(Pd(PPh3)4)或二氯双(三苯基磷)合钯(Pd(PPh3)2Cl2),所述催化剂与化合物A的摩尔比为0.03:1~0.05:1。
优选地,步骤(1)中所述化合物A在反应液中的摩尔浓度为0.1~0.2mol/L。
优选地,步骤(2)中所述三水合三氯化铱在2-乙氧基乙醇与水形成的混合溶剂中的摩尔浓度为0.02~0.05mol/L。
优选地,所述2-乙氧基乙醇与水体积比为3:1。
优选地,步骤(3)中所述第二有机溶剂为1,2-二氯乙烷、三氯甲烷或二氯甲烷。
优选地,步骤(3)中所述甲醇钠或乙醇钠与所述氯桥二聚物的摩尔比为8:1~12:1。
优选地,步骤(3)中所述氯桥二聚物在混合溶液中的摩尔浓度为0.0067~0.02mol/L。
优选地,所述惰性气体为氮气或氩气。
优选地,步骤(1)中所述环金属配体的分离提纯包括:
待反应停止冷至室温后,二氯甲烷萃取、分液,水洗至中性,用无水硫酸镁干燥;过滤,滤液减压蒸出溶剂得粗产物,以乙酸乙酯和正己烷形成的混合液为洗脱液进行硅胶柱色谱分离,干燥后得到所述环金属配体。
更优选地,所述乙酸乙酯和正己烷的体积比为1:1~5:1。
优选地,步骤(2)中所述氯桥二聚物的分离提纯为:
待反应停止冷至室温后,过滤得到固体,固体依次用乙醇、正己烷洗涤,真空干燥后得到所述氯桥二聚物,或
待反应停止冷至室温后,旋转蒸除部分溶剂,加入适量蒸馏水,过滤得到固体,固体依次用蒸馏水、甲醇洗涤,干燥后得所述氯桥二聚物。
优选地,步骤(3)中所述蓝光有机电致磷光材料铱金属配合物的分离提纯包括:
待反应停止冷至室温后,浓缩除去部分溶剂,倾入适量蒸馏水,有固体析出;过滤收集粗产物,粗产物依次用去离子水、甲醇洗涤数次,经二氯甲烷和无水乙醇形成的混合溶剂重结晶后得蓝光有机电致磷光材料铱金属配合物。
本发明提供的蓝光有机电致磷光材料金属铱配合物以2-(3’,5’-二氟-4’-三氟甲基苯基)嘧啶为环金属配体主体结构,以3-三氟甲基-5-(2’-吡啶基)-1,2,4-三唑为辅助配体。环金属配体上的嘧啶基有利于提高材料的LUMO能级,苯环上强吸电子基两个F基和三氟甲基有利于降低材料的HOMO能级,使材料发光波长有效蓝移;嘧啶环上烷基或烷氧基的引入,一方面烷基或烷氧基的给电子性质能获得满意的蓝光发光波长,另外一方面不同长度的烷基链有利于增加其在有机溶剂中的溶解性,并支链型烷基或烷氧基能产生一定的空间位阻效应,从而减少金属原子间的直接作用,减少三重态激子的自淬灭现象;此外,苯环上强吸电子基团氟基、三氟甲基以及辅助配体3-三氟甲基-5-(2’-吡啶基)-1,2,4-三唑的 引入还可以改善发光性能,利于蒸镀,增加成膜型并提高器件的稳定性。
此外,还有必要提供一种蓝光有机电致磷光材料金属铱配合物有机电致发光器件。
一种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包括发光层,所述发光层中掺杂蓝光有机电致磷光材料铱金属配合物,结构通式如下:

其中,R为氢原子、C1~C20的烷基或C1~C20的烷氧基。
本发明所述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发光层中含有上述蓝光有机电致磷光材料金属铱配合物,此化合物与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发光层中的主体材料具有较好的相容性,可广泛用于制备蓝光或白光磷光电致发光器件。本发明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由于发光层中含有发射蓝光波长的有机电致磷光材料金属铱配合物,从而其具有能发射高色纯度蓝光及较好的器件性能的优点。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1:配合物双(2-(3’,5’-二氟-4’-三氟甲基苯基)嘧啶-N,C2')(3-三氟甲基-5-(2’-吡啶基)-1,2,4-三唑)合铱的合成
(1)2-(3’,5’-二氟-4’-三氟甲基苯基)嘧啶的合成

氮气保护下,将1.59g(10mmol)2-溴嘧啶(A1)、2.71g(12mmol)3,5-二氟-4-三氟甲基苯硼酸(B)和0.58g(0.5mmol)四(三苯基磷)合钯溶于40mL甲苯中,搅 拌10min。随后滴加20mL含2.76g(20mmol)碳酸钾的水溶液形成反应液。加热,在100℃温度状态下搅拌反应6h。待反应液冷至室温后,二氯甲烷萃取、分液,水洗至中性,无水硫酸镁干燥。过滤,滤液减压蒸出溶剂得粗产物。以体积比为1:1的乙酸乙酯和正己烷形成的混合液为洗脱液进行硅胶柱色谱分离,干燥后得固体1.14g,收率为43.8%。
结构鉴定:
质谱(MS m/z):260.0(M+);
元素分析:C11H5F5N2;
理论值:C,50.78;H,1.94;F,36.51;N,10.77;
实测值:C,50.74;H,1.99;F,36.53;N,10.74。
(2)配体为2-(3’,5’-二氟-4’-三氟甲基苯基)嘧啶的含铱二氯二聚体的合成

氮气保护下,将0.71g(2mmol)三水合三氯化铱和1.3g(5mmol)2-(3’,5’-二氟-4’-三氟甲基苯基)嘧啶溶于60mL体积比为3:1的2-乙氧基乙醇和水形成的混合溶剂中,加热至回流状态下搅拌反应24h。冷至室温后过滤收集反应混合液中的沉淀物,依次乙醇、正己烷洗涤,真空干燥后得固体物0.74g,收率为49.6%。
(3)配合物双(2-(3’,5’-二氟-4’-三氟甲基苯基)嘧啶-N,C2')(3-三氟甲基-5-(2’-吡啶基)-1,2,4-三唑)合铱的合成

氮气保护下,将0.75g(0.5mmol)配体为2-(3’,5’-二氟-4’-三氟甲基苯基)嘧啶的含铱二氯二聚体和0.26g(1.2mmol)3-三氟甲基-5-(2'-吡啶基)-1,2,4-三唑(化合物C)于15mL三氯甲烷中,随后滴加10mL含0.27g(5mmol)甲醇钠的三氯甲烷溶液形成混合溶液,,搅拌加热混合溶液升温至62℃回流状态反应15h。自然冷至室温后,浓缩除去部分溶剂,倾入适量蒸馏水,有固体析出。过滤,收集粗产物,固体依次用去离子水、甲醇洗涤数次,经二氯甲烷和无水乙醇混合溶剂重结晶得0.37g纯产物,收率为40.0%。
结构鉴定:
质谱(MS m/z):924.1(M+);
元素分析:C30H12F13IrN8;
理论值:C,39.01;H,1.31;F,26.74;Ir,20.81;N,12.13;
实测值:C,39.05;H,1.27;F,26.82;Ir,20.76;N,12.10。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1制得的蓝光有机电致磷光材料金属铱配合物的发射光谱图。如图2所示,横轴为发光(单位nm),纵轴为已归一化的光致发光强度,终产物在298K温度下CH2Cl2溶液(~10-5M)中的发射光谱的最大发射峰在470nm处,同时在493nm处有一肩峰,可作为蓝光电致发光材料广泛应用在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制备领域。
此外,10-5M终产物的CH2Cl2溶液在298K温度下,以浓度为~10-5M的Ir(ppy)3的CH2Cl2溶液为标准(ΦPL=0.40),测得终产物的ΦPL=0.12,可见本实施例的含铱有机电致发光材料具有较高的发光量子效率。
实施例2:配合物双(2-(3’,5’-二氟-4’-三氟甲基苯基)-5-甲基嘧啶-N,C2')(3-三氟 甲基-5-(2’-吡啶基)-1,2,4-三唑)合铱的合成
(1)2-(3’,5’-二氟-4’-三氟甲基苯基)-5-甲基嘧啶的合成

氮气保护下,将1.73g(10mmol)2-溴-5-甲基嘧啶(A2)、2.48g(11mmol)B和0.28g(0.4mmol)二氯双(三苯基磷)合钯溶于50mL DMF中,搅拌10min。随后往反应体系中滴加25mL含3.18g(30mmol)碳酸钠的水溶液形成反应液。加热至90℃温度状态下搅拌反应8h。待反应液冷至室温后,二氯甲烷萃取、分液,水洗至中性,无水硫酸镁干燥。过滤,滤液减压蒸出溶剂得粗产物。以体积比为2:1的乙酸乙酯和正己烷形成的混合液为洗脱液进行硅胶柱色谱分离,干燥后得固体0.82g,收率为29.9%。
结构鉴定:
质谱(MS m/z):274.0(M+);
元素分析:C12H7F5N2;
理论值:C,52.57;H,2.57;F,34.64;N,10.22;
实测值:C,52.53;H,2.63;F,34.56;N,10.28。
(2)配体为2-(3’,5’-二氟-4’-三氟甲基苯基)-5-甲基嘧啶的含铱二氯二聚体的合成

氮气保护下,将0.71g(2mmol)三水合三氯化铱,1.64g(6mmol)2-(3’,5’-二氟-4’-三氟甲基苯基)-4-甲基嘧啶溶于50mL体积比为3:1的2-乙氧基乙醇和水 形成的混合溶剂中,加热至回流状态下搅拌反应22h。冷至室温后过滤收集反应混合液中的沉淀物,依次乙醇、正己烷洗涤,真空干燥后得固体物0.59g,收率为38.1%。
(3)配合物双(2-(3’,5’-二氟-4’-三氟甲基苯基)-5-叔丁基嘧啶-N,C2')(3-三氟甲基-5-(2’-吡啶基)-1,2,4-三唑)合铱的合成

氮气保护下,将0.77g(0.5mmol)配体为2-(3’,5’-二氟-4’-三氟甲基苯基)-5-甲基嘧啶的含铱二氯二聚体和0.21g(1mmol)化合物C溶于20mL二氯甲烷中,随后滴加10mL含0.27g(4mmol)乙醇钠的二氯甲烷溶液形成混合溶液,搅拌加热升温至40℃回流状态反应20h。自然冷至室温后,浓缩除去部分溶剂,倾入适量蒸馏水,有固体析出。过滤,收集粗产物,固体依次用去离子水、甲醇洗涤数次,经二氯甲烷和无水乙醇混合溶剂重结晶得0.28g纯产物,收率为29.4%。
结构鉴定:
质谱(MS m/z):952.1(M+);
元素分析:C32H16F13IrN8;
理论值:C,40.38;H,1.69;F,25.95;Ir,20.20;N,11.77;
实测值:C,40.35;H,1.76;F,25.91;Ir,20.27;N,11.71。
终产物在298K温度下CH2Cl2溶液(~10-5M)中的发射光谱的最大发射峰在469nm处,同时在491nm处有一肩峰,以相同浓度的Ir(ppy)3的CH2Cl2溶液为标准(ΦPL=0.40),测得终产物的ΦPL=0.07,可见本实施例的含铱有机电致发光材料具有较高的发光量子效率,可作为蓝光电致发光材料广泛应用在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制备领域。
实施例3:配合物双(2-(3’,5’-二氟-4’-三氟甲基苯基)-5-叔丁基嘧啶-N,C2')(3-三 氟甲基-5-(2’-吡啶基)-1,2,4-三唑)合铱的合成
(1)2-(3’,5’-二氟-4’-三氟甲基苯基)-5-叔丁基嘧啶的合成

氮气保护下,将2.15g(10mmol)2-溴-5-叔丁基嘧啶(A3)、3.39g(15mmol)化合物B和0.21g(0.3mmol)二氯双(三苯基磷)合钯溶于35mL DMF中,搅拌10min。随后往反应体系中滴加15mL含1.38g(10mmol)碳酸钾的水溶液形成反应液。加热至85℃状态下搅拌反应10h。待反应液冷至室温后,二氯甲烷萃取、分液,水洗至中性,无水硫酸镁干燥。过滤,滤液减压蒸出溶剂得粗产物。以体积比为3:1的乙酸乙酯和正己烷形成的混合溶液为洗脱液进行硅胶柱色谱分离,干燥后得固体0.47g,收率为14.9%。
结构鉴定:
质谱(MS m/z):316.1(M+);
元素分析:C15H13F5N2;
理论值:C,56.96;H,4.14;F,30.04;N,8.86;
实测值:C,56.92;H,4.20;F,30.00;N,8.88。
(2)配体为2-(3’,5’-二氟-4’-三氟甲基苯基)-5-叔丁基嘧啶的含铱二氯二聚体的合成

氮气保护下,将0.35g(1mmol)三水合三氯化铱和0.70g(2.2mmol)2-(3’,5’-二氟-4’-三氟甲基苯基)-5-叔丁基嘧啶溶于20mL体积比为3:1的2-乙氧基乙醇和水形成的混合溶剂中,在回流状态下搅拌反应24h。冷至室温后过滤收集反应混合液中的沉淀物,依次乙醇、正己烷洗涤,真空干燥后得固体物0.22g,收率为25.6%。
(3)配合物双(2-(3’,5’-二氟-4’-三氟甲基苯基)-5-叔丁基嘧啶-N,C2')(3-三氟甲基-5-(2’-吡啶基)-1,2,4-三唑)合铱的合成

氮气保护下,将0.86g(0.5mmol)配体为2-(3’,5’-二氟-4’-三氟甲基苯基)-5-叔丁基嘧啶的含铱二氯二聚体和0.27g(1.25mmol)化合物C溶于25mL三氯甲烷中,随后滴加15mL含0.41g(6mmol)乙醇钠的三氯甲烷溶液形成混合溶液,搅拌加热混合溶液升温至62℃回流状态反应12h。自然冷至室温后,浓缩除去部分溶剂,倾入适量蒸馏水,有固体析出。过滤,收集粗产物,固体依次用去离子水、甲醇洗涤数次,经二氯甲烷和无水乙醇混合溶剂重结晶得0.18g纯产物,收率为17.4%。
结构鉴定:
质谱(MS m/z):1036.2(M+);
元素分析:C38H28F13IrN8;
理论值:C,44.06;H,2.72;F,23.84;Ir,18.56;N,10.82;
实测值:C,44.02;H,2.78;F,23.80;Ir,18.59;N,10.81。
终产物在298K温度下CH2Cl2溶液(~10-5M)中的发射光谱的最大发射峰在473nm处,同时在496nm处有一肩峰,以相同浓度的Ir(ppy)3的CH2Cl2溶液为 标准(ΦPL=0.40),测得终产物的ΦPL=0.11。
实施例4:配合物双(2-(3’,5’-二氟-4’-三氟甲基苯基)-4-二十烷基嘧啶-N,C2')(3-三氟甲基-5-(2’-吡啶基)-1,2,4-三唑)合铱的合成
(1)2-(3’,5’-二氟-4’-三氟甲基苯基)-4-二十烷基嘧啶的合成

氮气保护下,将2.20g(5mmol)2-溴-4-二十烷基嘧啶(A4)、1.36g(6mmol)化合物B和0.23g(0.2mmol)四(三苯基磷)合钯溶于35mL甲苯中,搅拌10min。随后往反应体系中滴加15mL含1.38g(10mmol)碳酸钾的水溶液形成反应液。加热反应液至85℃温度状态下搅拌反应12h。待反应液冷至室温后,二氯甲烷萃取、分液,水洗至中性,无水硫酸镁干燥。过滤,滤液减压蒸出溶剂得粗产物。以体积比为4:1的乙酸乙酯和正己烷形成的混合液为洗脱液进行硅胶柱色谱分离,干燥后得固体0.54g,收率为20.0%。
结构鉴定:
质谱(MS m/z):540.4(M+);
元素分析:C31H45F5N2;
理论值:C,68.86;H,8.39;F,17.57;N,5.18;
实测值:C,68.83;H,8.45;F,17.51;N,5.21。
(2)配体为2-(3’,5’-二氟-4’-三氟甲基苯基)-4-二十烷基嘧啶的含铱二氯二聚体的合成

氮气保护下,将0.18g(0.5mmol)三水合三氯化铱,0.81g(1.5mmol)2-(3’,5’-二氟-4’-三氟甲基苯基)-4-二十烷基嘧啶溶于25mL体积比为3:12-乙氧基乙醇和水形成的混合溶剂中,在回流状态下搅拌反应25h。冷至室温后,旋转蒸除部分溶剂,加入适量蒸馏水,过滤。固体依次用蒸馏水、甲醇洗涤,干燥后得固体物0.10g,收率为15.3%。
(3)配合物双(2-(3’,5’-二氟-4’-三氟甲基苯基)-4-二十烷基嘧啶-N,C2')(3-三氟甲基-5-(2’-吡啶基)-1,2,4-三唑)合铱的合成

氮气保护下,将0.52g(0.2mmol)配体为2-(3’,5’-二氟-4’-三氟甲基苯基)-4-二十烷基嘧啶的含铱二氯二聚体和0.13g(0.6mmol)化合物C溶于15mL1,2-二氯乙烷中,随后滴加10mL含0.11g(2mmol)甲醇钠的1,2-二氯乙烷溶液形成混合溶液,搅拌加热混合溶液升温至84℃回流状态反应10h。自然冷至室温后,浓缩除去部分溶剂,倾入适量蒸馏水,有固体析出。过滤,收集粗产物,固体依次用去离子水、甲醇洗涤数次,经二氯甲烷和无水乙醇混合溶剂重结晶得0.04g纯产物,收率为7.0%。
结构鉴定:
质谱(MS m/z):1484.7(M+);
元素分析:C70H92F13IrN8;
理论值:C,56.63;H,6.25;F,16.63;Ir,12.95;N,7.55;
实测值:C,56.57;H,6.34;F,16.55;Ir,12.93;N,7.61。
终产物在298K温度下CH2Cl2溶液(~10-5M)中的发射光谱的最大发射峰在493nm处,同时在516nm处有一肩峰,以相同浓度的Ir(ppy)3的CH2Cl2溶液为标准(ΦPL=0.40),测得终产物的ΦPL=0.008。
实施例5:配合物双(2-(4',6'-二氟-3'-三氟甲基苯基)-5-甲氧基嘧啶-N,C2')(3-三氟甲基-5-(2’-吡啶基)-1,2,4-三唑)合铱的合成
(1)2-(3’,5’-二氟-4’-三氟甲基苯基)-5-甲氧基嘧啶的合成

氮气保护下,将1.89g(10mmol)2-溴-5-甲氧基嘧啶(A5)、2.71g(12mmol)化合物B和0.58g(0.5mmol)四(三苯基磷)合钯溶于40mL甲苯中,继续搅拌10min。随后往反应体系中滴加20mL含2.76g(20mmol)碳酸钾的水溶液。加热至100℃温度状态下搅拌反应6h。待反应液冷至室温后,二氯甲烷萃取、分液,水洗至中性,无水硫酸镁干燥。过滤,滤液减压蒸出溶剂得粗产物。以体积比为2:1的乙酸乙酯和正己烷形成的混合液为洗脱液进行硅胶柱色谱分离,干燥后得固体1.10g,收率为37.9%。
结构鉴定:
质谱(MS m/z):290.0(M+);
元素分析:C12H7F5N2O;
理论值:C,49.67;H,2.43;F,32.73;N,9.65;O,5.51;
实测值:C,49.61;H,2.52;F,32.65;N,9.73;O,5.49。
(2)配体为2-(3’,5’-二氟-4’-三氟甲基苯基)-5-甲氧基嘧啶的含铱二氯二聚体的合成

氮气保护下,将0.71g(2mmol)三水合三氯化铱,1.74g(6mmol)2-(3’,5’-二氟-4’-三氟甲基苯基)-5-甲氧基嘧啶溶于50mL体积比为3:1的2-乙氧基乙醇和水形成的混合溶剂中,加热混合溶剂至回流状态下搅拌反应24h。冷至室温后,旋转蒸除部分溶剂,加入适量蒸馏水,过滤。固体依次用蒸馏水、甲醇洗涤,干燥后得固体物0.64g,收率为39.7%。二聚物无需进一步提纯,可直接投入下一步反应中。
(3)配合物双(2-(3’,5’-二氟-4’-三氟甲基苯基)-5-甲氧基嘧啶-N,C2')(3-三氟甲基-5-(2’-吡啶基)-1,2,4-三唑)合铱的合成

氮气保护下,0.81g(0.5mmol)配体为2-(3’,5’-二氟-4’-三氟甲基苯基)-5-甲氧基嘧啶的含铱二氯二聚体和0.27g(1.25mmol)化合物C溶于15mL1,2-二氯乙烷中,随后滴加10mL含0.27g(5mmol)甲醇钠的1,2-二氯乙烷溶液形成混合溶液, 搅拌加热混合溶液升温至62℃回流状态反应8h。自然冷至室温后,浓缩除去部分溶剂,倾入适量蒸馏水,有固体析出。过滤,收集粗产物,固体依次用去离子水、甲醇洗涤数次,经二氯甲烷和无水乙醇混合溶剂重结晶得0.25g纯产物,收率为25.4%。
结构鉴定:
质谱(MS m/z):984.1(M+);
元素分析:C32H16F13IrN8O2;
理论值:C,39.07;H,1.64;F,25.11;Ir,19.54;N,11.39;O,3.25;
实测值:C,39.03;H,1.71;F,25.05;Ir,19.59;N,11.35;O,3.27。
终产物在298K温度下CH2Cl2溶液(~10-5M)中的发射光谱的最大发射峰在465nm处,同时在489nm处有一肩峰,以相同浓度的Ir(ppy)3的CH2Cl2溶液为标准(ΦPL=0.40),测得终产物的ΦPL=0.06。
实施例6:配合物双(2-(3’,5’-二氟-4’-三氟甲基苯基)-4-己氧基嘧啶-N,C2')(3-三氟甲基-5-(2’-吡啶基)-1,2,4-三唑)合铱的合成
(1)2-(3’,5’-二氟-4’-三氟甲基苯基)-4-己氧基嘧啶的合成

氮气保护下,将2.59g(10mmol)2-溴-4-己氧基嘧啶(A6)、3.39g(15mmol)化合物B和0.21g(0.3mmol)二氯双(三苯基磷)合钯溶于40mL DMF中,搅拌10min。随后往反应体系中滴加20mL含1.38g(10mmol)碳酸钾的水溶液形成反应液。加热反应液至85℃状态下搅拌反应10h。待反应液冷至室温后,二氯甲烷萃取、分液,水洗至中性,无水硫酸镁干燥。过滤,滤液减压蒸出溶剂得粗产物。以体积比为4:1的乙酸乙酯和正己烷形成的混合液为洗脱液进行硅胶柱色谱分离,干燥后得固体0.79g,收率为21.9%。
结构鉴定:
质谱(MS m/z):360.1(M+);
元素分析:C17H17F5N2O;
理论值:C,56.67;H,4.76;F,26.36;N,7.77;O,4.44;
实测值:C,56.63;H,4.83;F,26.31;N,7.84;O,4.39。
(2)配体为2-(3’,5’-二氟-4’-三氟甲基苯基)-4-己氧基嘧啶的含铱二氯二聚体的合成

氮气保护下,将0.35g(1mmol)三水合三氯化铱和0.79g(2.2mmol)2-(3’,5’-二氟-4’-三氟甲基苯基)-4-己氧基嘧啶溶于20mL体积比为3:1的2-乙氧基乙醇和水形成的混合液中,在回流状态下搅拌反应24h。冷至室温后,旋转蒸除部分溶剂,加入适量蒸馏水,过滤。固体依次用蒸馏水、甲醇洗涤,干燥后得固体物0.31g,收率为32.8%。
(3)配合物双(2-(3’,5’-二氟-4’-三氟甲基苯基)-4-己氧基嘧啶-N,C2')(3-三氟甲基-5-(2’-吡啶基)-1,2,4-三唑)合铱的合成

氮气保护下,将0.95g(0.5mmol)配体为2-(3’,5’-二氟-4’-三氟甲基苯基)-4- 己氧基嘧啶的含铱二氯二聚体和0.21g(1mmol)化合物C溶于20mL二氯甲烷中,随后滴加15mL含0.27g(4mmol)乙醇钠的二氯甲烷溶液形成混合溶液,搅拌加热混合溶液升温至40℃回流状态反应20h。自然冷至室温后,浓缩除去部分溶剂,倾入适量蒸馏水,有固体析出。过滤,收集粗产物,固体依次用去离子水、甲醇洗涤数次,经二氯甲烷和无水乙醇混合溶剂重结晶得0.11g纯产物,收率为9.8%。
结构鉴定:
质谱(MS m/z):1124.2(M+)
元素分析:C42H36F13IrN8O2
理论值:C,44.88;H,3.23;F,21.97;Ir,17.10;N,9.97;O,2.85;
实测值:C,44.84;H,3.28;F,21.93;Ir,17.16;N,9.91;O,2.88。
终产物在298K温度下CH2Cl2溶液(~10-5M)中的发射光谱的最大发射峰在479nm处,同时在503nm处有一肩峰,以相同浓度的Ir(ppy)3的CH2Cl2溶液为标准(ΦPL=0.40),测得终产物的ΦPL=0.02。
实施例7:配合物双(2-(3’,5’-二氟-4’-三氟甲基苯基)-5-二十烷氧基嘧啶-N,C2')(3-三氟甲基-5-(2’-吡啶基)-1,2,4-三唑)合铱的合成
(1)2-(3’,5’-二氟-4’-三氟甲基苯基)-5-二十烷氧基嘧啶的合成

氮气保护下,将2.28g(5mmol)2-溴-5-二十烷氧基嘧啶(A7)、1.36g(6mmol)化合物B和0.23g(0.2mmol)四(三苯基磷)合钯溶于35mL甲苯中,搅拌10min。随后往反应体系中滴加15mL含1.38g(10mmol)碳酸钾的水溶液形成反应液。加热反应液至85℃温度状态下搅拌反应12h。待反应液冷至室温后,二氯甲烷萃取、分液,水洗至中性,无水硫酸镁干燥。过滤,滤液减压蒸出溶剂得粗产物。以体积比为5:1的乙酸乙酯和正己烷为洗脱液形成的混合液进行硅胶柱色谱 分离,干燥后得固体0.50g,收率为18.0%。
结构鉴定:
质谱(MS m/z):556.4(M+);
元素分析:C31H45F5N2O;
理论值:C,66.88;H,8.15;F,17.06;N,5.03;O,2.87;
实测值:C,66.83;H,8.24;F,17.04;N,5.06;O,2.83。
(2)配体为2-(3’,5’-二氟-4’-三氟甲基苯基)-5-二十烷氧基嘧啶的含铱二氯二聚体的合成

氮气保护下,将0.18g(0.5mmol)三水合三氯化铱,0.84g(1.5mmol)2-(3’,5’-二氟-4’-三氟甲基苯基)-5-二十烷氧基嘧啶溶于25mL体积比为3:1的2-乙氧基乙醇和水形成的混合溶剂中,在回流状态下搅拌反应25h。冷至室温后,旋转蒸除部分溶剂,加入适量蒸馏水,过滤。固体依次用蒸馏水、甲醇洗涤,干燥后得固体物0.10g,收率为14.9%。
(3)配合物双(2-(3’,5’-二氟-4’-三氟甲基苯基)-5-二十烷氧基嘧啶-N,C2')(3-三氟甲基-5-(2’-吡啶基)-1,2,4-三唑)合铱的合成

氮气保护下,将0.54g(0.2mmol)配体为2-(3’,5’-二氟-4’-三氟甲基苯基)-5- 二十烷氧基嘧啶的含铱二氯二聚体和0.13g(0.6mmol)化合物C溶于20mL三氯甲烷中,随后滴加10mL含0.16g(2.4mmol)乙醇钠的三氯甲烷溶液形成混合溶液,搅拌加热混合溶液升温至62℃回流状态反应15h。自然冷至室温后,浓缩除去部分溶剂,倾入适量蒸馏水,有固体析出。过滤,收集粗产物,固体依次用去离子水、甲醇洗涤数次,经二氯甲烷和无水乙醇混合溶剂重结晶得0.02g纯产物,收率为3.3%。
结构鉴定:
质谱(MS m/z):1516.7(M+);
元素分析:C70H92F13IrN8O2;
理论值:C,55.43;H,6.11;F,16.28;Ir,12.67;N,7.39;O,2.11;
实测值:C,55.36;H,6.19;F,16.30;Ir,12.62;N,7.38;O,2.15。
终产物在298K温度下CH2Cl2溶液(~10-5M)中的发射光谱的最大发射峰在499nm处,同时在523nm处有一肩峰,以相同浓度的Ir(ppy)3的CH2Cl2溶液为标准(ΦPL=0.40),测得终产物的ΦPL=0.003。
应用实施例
本实施例为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其以实施例1制得的配合物双(2-(3’,5’-二氟-4’-三氟甲基苯基)嘧啶-N,C2')(3-三氟甲基-5-(2’-吡啶基)-1,2,4-三唑)合铱(以M1表示)作为发光层掺杂客体材料;结构式为:

如图3所示,有机电致发光器件300的结构包括依次层叠的透明阳极301、空穴注入层302、空穴传输层303、电子阻挡层304、发光层305、空穴阻挡层306、电子传输层307、电子注入缓冲层308、阴极309。
该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制备工艺:
在一个经预清洗和紫外-臭氧处理过的玻璃基板片上沉积一层厚度为100nm、方块电阻为10Ω/□的氧化铟锡(ITO)作为透明阳极301,然后在阳极301上旋涂一层厚度为40nm的PEDOT:PSS(聚3,4-乙撑二氧噻吩/聚苯乙烯磺酸盐)空穴注入材料作为空穴注入层302,在氮气氛围中120℃温度下烘烤10min;在空穴注入层上旋涂一层厚度为50nm的掺杂有质量分数为12%M1的PVK(聚乙烯基咔唑)作为发光层303;然后在此发光层303上旋涂一层厚度为20nm的TmPyPB(1,3,5-三(间-吡啶-3-基苯基)苯)材料作为电子传输层304,然后在80℃退火处理60min;最后在电子传输层304上蒸镀一层厚度为1nm的LiF作为电子注入缓冲层305,在电子缓冲层305上采用真空镀膜沉积技术沉积厚度为120nm的金属Al,作为器件的阴极306。因此,该有机电致发光器件300的结构为:ITO/PEDOT:PSS/PVK:M1/TmPyPB/LiF/Al;其中,PVK:M1表示M1掺杂到PVK中,斜杠“/”表示层状结构。
由Keithley源测量系统(Keithley2400Sourcemeter)测试上述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电流-亮度-电压特性,用法国JY公司SPEX CCD3000光谱仪测量其电致发光光谱,所有测量均在室温大气中完成,测得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最大发光波长在474nm处,在501nm处有一肩峰,器件的最大外量子效率为3.6%,最大流明效率为2.3lm/W。
应当理解的是,上述针对本发明较佳实施例的表述较为详细,并不能因此而认为是对本发明专利保护范围的限制,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蓝光有机电致磷光材料铱金属配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有机电致发光器件.pdf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蓝光有机电致磷光材料铱金属配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有机电致发光器件.pdf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蓝光有机电致磷光材料铱金属配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有机电致发光器件.pdf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蓝光有机电致磷光材料铱金属配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有机电致发光器件.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蓝光有机电致磷光材料铱金属配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有机电致发光器件.pdf(27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 (43)申请公布日 (21)申请号 201310395551.8(22)申请日 2013.09.03C07F 15/00(2006.01)C09K 11/06(2006.01)H01L 51/54(2006.01)(71)申请人海洋王照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地址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区南海大道海王大厦A座22层申请人深圳市海洋王照明技术有限公司深圳市海洋王照明工程有限公司(72)发明人周明杰 王平 张娟娟 张振华(74)专利代理机构广州三环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4202代理人郝传鑫 熊永强(54) 发明名称蓝光有机电致磷光材料铱金属配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有机电致发光器件(。

2、57) 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蓝光有机电致磷光材料铱金属配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有机电致发光器件;该材料的结构通式如下:其中,R为氢原子、C1C20的烷基或C1C20的烷氧基。本发明提供的蓝光有机电致磷光材料铱金属配合物,以2-(3,5-二氟-4-三氟甲基苯基)嘧啶为环金属配体,以3-三氟甲基-5-(2-吡啶基)-1,2,4-三唑为辅助配体,合成一种蓝光有机电致磷光材料铱金属配合物,并通过对环金属配体的嘧啶环上引入烷基链或烷氧基链的化学修饰来实现对材料发光颜色的调节,从而获得高色纯度的蓝光。(51)Int.Cl.(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权利要求书3页 说明书21页 附。

3、图2页(10)申请公布号 CN 104418911 A(43)申请公布日 2015.03.18CN 104418911 A1/3页21.一种蓝光有机电致磷光材料铱金属配合物,其特征在于,结构通式如下:其中,R为氢原子、C1C20的烷基或C1C20的烷氧基。2.一种蓝光有机电致磷光材料铱金属配合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1)惰性气体保护下,将结构式为的化合物A和结构式为的化合物B溶于含有催化剂和碱的第一有机溶剂中,得到反应液,所述反应液在85100温度下进行Suzuki偶联反应612h,待反应停止后,分离提纯反应液,得到结构式为的环金属配体;其中,所述化合物A与化合物B的摩尔比为。

4、1:11:1.5;R为氢原子、C1C20的烷基或C1C20的烷氧基;(2)惰性气体保护下,将所述环金属配体和三水合三氯化铱以摩尔比为2.2:13:1溶于2-乙氧基乙醇与水形成的混合溶剂中,加热混合溶剂至回流状态搅拌反应2225h;冷却至室温,分离提纯,得到结构式为的氯桥二聚物;R为氢原子、C1C20的烷基或C1C20的烷氧基;(3)惰性气体保护下,将所述氯桥二聚物和结构式为的化合物C以摩尔比为1:21:3溶于含有甲醇钠或乙醇钠的第二有机溶剂中,得到混合溶液,加热权 利 要 求 书CN 104418911 A2/3页3所述混合溶液至4084,搅拌反应820h,冷却至室温,分离提纯,得到结构式为的。

5、蓝光有机电致磷光材料铱金属配合物;R为氢原子、C1C20的烷基或C1C20的烷氧基。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蓝光有机电致磷光材料铱金属配合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所述碱为碳酸钠或碳酸钾,所述碱与化合物A的摩尔比为1:13:1。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蓝光有机电致磷光材料铱金属配合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所述催化剂为四(三苯基膦)合钯或二氯双(三苯基磷)合钯,所述催化剂与化合物A的摩尔比为0.03:10.05:1。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蓝光有机电致磷光材料铱金属配合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所述化合物A在反应液中的摩尔浓度为0.10.2mol/L。6.根。

6、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蓝光有机电致磷光材料铱金属配合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中所述氯桥二聚物在混合溶液中的摩尔浓度为0.00670.02mol/L。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蓝光有机电致磷光材料铱金属配合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所述环金属配体的分离提纯包括:待反应停止冷至室温后,二氯甲烷萃取、分液,水洗至中性,用无水硫酸镁干燥;过滤,滤液减压蒸出溶剂得粗产物,以乙酸乙酯和正己烷形成的混合液为洗脱液进行硅胶柱色谱分离,干燥后得到所述环金属配体。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蓝光有机电致磷光材料铱金属配合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所述氯桥二聚物的分离提纯包括:待反应停止冷。

7、至室温后,过滤得到固体,固体依次用乙醇、正己烷洗涤,真空干燥后得到所述氯桥二聚物,或待反应停止冷至室温后,旋转蒸除部分溶剂,加入适量蒸馏水,过滤得到固体,固体依次用蒸馏水、甲醇洗涤,干燥后得所述氯桥二聚物。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蓝光有机电致磷光材料铱金属配合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中所述蓝光有机电致磷光材料铱金属配合物的分离提纯包括:待反应停止冷至室温后,浓缩除去部分溶剂,倾入适量蒸馏水,有固体析出;过滤收集粗产物,粗产物依次用去离子水、甲醇洗涤数次,经二氯甲烷和无水乙醇形成的混合溶剂重结晶后得蓝光有机电致磷光材料铱金属配合物。10.一种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包括发光层,其特征在于,。

8、所述发光层中掺杂蓝光有机电致磷光材料铱金属配合物,结构通式如下:权 利 要 求 书CN 104418911 A3/3页4其中,R为氢原子、C1C20的烷基或C1C20的烷氧基。权 利 要 求 书CN 104418911 A1/21页5蓝光有机电致磷光材料铱金属配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有机电致发光器件技术领域0001 本发明涉及有机电致发光材料,尤其涉及一种蓝光有机电致磷光材料铱金属配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有机电致发光器件。背景技术0002 有机电致发光是指有机材料在电场作用下,将电能直接转化为光能的一种发光现象。早期由于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驱动电压过高、发光效率很低等原因而使得对有机电致发光的研究处于停。

9、滞状态。直到1987年,美国柯达公司的Tang等人发明了以8-羟基喹啉铝(Alq3)为发光材料,与芳香族二胺制成均匀致密的高质量薄膜,制得了低工作电压、高亮度、高效率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开启了对有机电致发光材料研究的新序幕。但由于受到自旋统计理论的限制,荧光材料的理论内量子效率极限仅为25%,如何充分利用其余75%的磷光来实现更高的发光效率成了此后该领域中的热点研究方向。1997年,Forrest等发现磷光电致发光现象,有机电致发光材料的内量子效率突破了25%的限制,使有机电致发光材料的研究进入另一个新时期。0003 在随后的研究中,小分子掺杂型过渡金属的配合物成了人们的研究重点,如铱、钌、铂。

10、等的配合物。这类配合物的优点在于它们能从自身的三线态获得很高的发射能量,而其中金属铱(III)化合物,由于稳定性好,在合成过程中反应条件温和,且具有很高的电致发光性能,在随后的研究过程中一直占着主导地位。0004 为了使器件得到全彩显示,一般必须同时得到性能优异的红光、绿光和蓝光材料。总的来说,蓝色磷光材料的发展落后于红光和绿光,就单从色纯度这一指标来说,蓝色磷光材料至今很少能做到像深红光和深绿光的色纯度。目前报道最多、综合性能最好的蓝光有机电致磷光材料为双(4,6-二氟苯基吡啶-N,C2)吡啶甲酰合铱(FIrpic),虽然人们对FIrpic类OLED结构进行了各种优化,器件性能也得到了很大的。

11、提高,但FIrpic最大的弱点就是所发的蓝光为天蓝色,蓝光色纯度欠佳,制作的各OLED器件的CIE在(0.130.17,0.290.39)间变化,这与标准蓝光CIE(0.137,0.084)间有很大的差距。因此,研发出高色纯度的蓝色磷光有机电致发光材料成为拓展蓝光材料研究领域的一大趋势。发明内容0005 基于上述问题,本发明所要解决的问题在于提供一种蓝光有机电致磷光材料铱金属配合物。0006 一种蓝光有机电致磷光材料铱金属配合物,结构通式如下:0007 说 明 书CN 104418911 A2/21页60008 其中,R为氢原子、C1C20的烷基或C1C20的烷氧基。0009 一种蓝光有机电致。

12、磷光材料铱金属配合物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0010 (1)惰性气体保护下,将结构式为的化合物A和结构式为的化合物B溶于含有催化剂和碱的第一有机溶剂中,得到反应液,所述反应液在85100温度下进行Suzuki偶联反应612h,待反应停止后,分离提纯反应液,得到结构式为的环金属配体;其中,所述化合物A与化合物B的摩尔比为1:11:1.5;R为氢原子、C1C20的烷基或C1C20的烷氧基;0011 (2)惰性气体保护下,将所述环金属配体和三水合三氯化铱以摩尔比为2.2:13:1溶于2-乙氧基乙醇与水形成的混合溶剂中,加热混合溶剂至回流状态搅拌反应2225h;冷却至室温,分离提纯,得到结构式为的氯。

13、桥二聚物;R为氢原子、C1C20的烷基或C1C20的烷氧基;0012 (3)惰性气体保护下,将所述氯桥二聚物和结构式为的化合物C以摩尔比为1:21:3溶于含有甲醇钠或乙醇钠的第二有机溶剂中,得到混合溶液,加热混合溶液至4084,搅拌反应820h,冷却至室温,分离提纯,得到结构式为说 明 书CN 104418911 A3/21页7的蓝光有机电致磷光材料铱金属配合物;R为氢原子、C1C20的烷基或C1C20的烷氧基。0013 优选地,步骤(1)中所述碱为碳酸钠(Na2CO3)或碳酸钾(K2CO3),所述碱与化合物A的摩尔比为1:13:1。0014 优选地,步骤(1)中所述催化剂为四(三苯基膦)合钯。

14、(Pd(PPh3)4)或二氯双(三苯基磷)合钯(Pd(PPh3)2Cl2),所述催化剂与化合物A的摩尔比为0.03:10.05:1。0015 优选地,步骤(1)中所述化合物A在反应液中的摩尔浓度为0.10.2mol/L。0016 优选地,步骤(3)中所述氯桥二聚物在混合溶液中的摩尔浓度为0.010.02mol/L。0017 优选地,步骤(1)中所述环金属配体的分离提纯包括:0018 待反应停止冷至室温后,二氯甲烷萃取、分液,水洗至中性,用无水硫酸镁干燥;过滤,滤液减压蒸出溶剂得粗产物,以乙酸乙酯和正己烷形成的混合液为洗脱液进行硅胶柱色谱分离,干燥后得到所述环金属配体。0019 优选地,步骤(2。

15、)中所述氯桥二聚物的分离提纯包括:0020 待反应停止冷至室温后,过滤得到固体,固体依次用乙醇、正己烷洗涤,真空干燥后得到所述氯桥二聚物,或0021 待反应停止冷至室温后,旋转蒸除部分溶剂,加入适量蒸馏水,过滤得到固体,固体依次用蒸馏水、甲醇洗涤,干燥后得所述氯桥二聚物。0022 优选地,步骤(3)中所述蓝光有机电致磷光材料铱金属配合物的分离提纯包括:0023 待反应停止冷至室温后,浓缩除去部分溶剂,倾入适量蒸馏水,有固体析出;过滤收集粗产物,粗产物依次用去离子水、甲醇洗涤数次,经二氯甲烷和无水乙醇形成的混合溶剂重结晶后得蓝光有机电致磷光材料铱金属配合物。0024 本发明提供的蓝光有机电致磷光。

16、材料金属铱配合物以2-(3,5-二氟-4-三氟甲基苯基)嘧啶为环金属配体主体结构,以3-三氟甲基-5-(2-吡啶基)-1,2,4-三唑为辅助配体。环金属配体上的嘧啶基有利于提高材料的LUMO能级,苯环上强吸电子基两个F基和三氟甲基有利于降低材料的HOMO能级,使材料发光波长有效蓝移;嘧啶环上烷基或烷氧基的引入,一方面烷基或烷氧基的给电子性质能获得满意的蓝光发光波长,另外一方面不同长度的烷基链有利于增加其在有机溶剂中的溶解性,并支链型烷基或烷氧基能产生一定的空间位阻效应,从而减少金属原子间的直接作用,减少三重态激子的自淬灭现象;此外,苯环上强吸电子基团氟基、三氟甲基以及辅助配体3-三氟甲基-5-。

17、(2-吡啶基)-1,2,4-三唑的引入还可以改善发光性能,利于蒸镀,增加成膜型并提高器件的稳定说 明 书CN 104418911 A4/21页8性。0025 一种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包括发光层,所述发光层中掺杂蓝光有机电致磷光材料铱金属配合物,结构通式如下:0026 0027 其中,R为氢原子、C1C20的烷基或C1C20的烷氧基。0028 本发明所述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发光层中含有上述蓝光有机电致磷光材料金属铱配合物,此化合物与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发光层中的主体材料具有较好的相容性,可广泛用于制备蓝光或白光磷光电致发光器件。本发明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由于发光层中含有发射蓝光波长的有机电致磷光材料金属铱配。

18、合物,从而其具有能发射高色纯度蓝光及较好的器件性能的优点。附图说明0029 图1为一实施方式的蓝光有机电致磷光材料铱金属配合物的制备流程示意图;0030 图2为实施例1中制得的蓝光有机电致磷光材料铱金属配合物的发射光谱图;0031 图3为应用实施例中制得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0032 本发明在于选择以2-(3,5-二氟-4-三氟甲基苯基)嘧啶为环金属配体,以3-三氟甲基-5-(2-吡啶基)-1,2,4-三唑为辅助配体,合成一种蓝光有机电致磷光材料铱金属配合物,并通过对环金属配体的嘧啶环上引入烷基链或烷氧基链的化学修饰来实现对材料发光颜色的调节,从而获得色纯度较高的蓝光。本。

19、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这样一种蓝光有机磷光材料铱金属配合物及其制备和有机电致发光器件。0033 本发明的蓝光有机电致磷光材料铱金属配合物的结构通式如下:0034 说 明 书CN 104418911 A5/21页90035 其中,R为氢原子、C1C20的烷基或C1C20的烷氧基,所述环金属配体的结构式具体为:0036 0037 n=120。0038 请参阅图1,上述蓝光有机电致磷光材料铱金属配合物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0039 S1、惰性气体保护下,将结构式为的化合物A和结构式为的化合物B溶于含有催化剂和碱的第一有机溶剂中,得到反应液,所述反应液在85100温度下进行Suzuki偶联反应612h。

20、,待反应停止后,分离提纯反应液,得到结构式为的环金属配体;其中,所述化合物A与化合物B的摩尔比为1:11:1.5;R为氢原子、C1C20的烷基或C1C20的烷氧基;反应式为:0040 说 明 书CN 104418911 A6/21页100041 S2、惰性气体保护下,将所述环金属配体和三水合三氯化铱以摩尔比为2.2:13:1溶于2-乙氧基乙醇与水形成的混合溶剂中,加热混合溶剂至回流状态搅拌反应2225h;冷却至室温,分离提纯,得到结构式为的氯桥二聚物;R为氢原子、C1C20的烷基或C1C20的烷氧基;反应式为:0042 0043 S3、惰性气体保护下,将所述氯桥二聚物和结构式为的化合物C以摩尔比为1:21:3溶于含有甲醇钠或乙醇钠的第二有机溶剂中,得到混合溶液,加热混合溶液至4084,搅拌反应820h,冷却至室温,分离提纯,得到结构式为的蓝光有机电致磷光材料铱金属配合物;R为氢原子、C1C20的烷基或C1C20的烷氧基;反应式为:0044 说 明 书CN 104418911 A1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化学;冶金 > 有机化学〔2〕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