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淹闸板系统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地铁设施领域,尤其是一种防淹闸板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现代化城市的建设与发展,地铁作为现代化城市公共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
地铁行成了地下网络空间。然而近几年来,城市洪涝灾害越来越严重,一旦发生重大水灾事
故,洪水就会灌入地铁隧道,将会使地铁内的人员、物资遭受灭顶之灾,防淹闸门系统它能
够在突发灾害时迅速切断事故区间,保护地铁站的人员和财产安全。因此,地铁防淹闸门已
经成为了必不可少的安全防护措施,而作为一种应急防护装置,如何做到快速拆装是其必
须考虑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便于拆装和存放的防淹闸板系统。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防淹闸板系统,包括防淹闸板和
可拆卸式闸板立柱,所述防淹闸板设于可拆卸式闸板立柱之间,两端与可拆卸式闸板立柱
插接,可拆卸式闸板立柱分为一号立柱和二号立柱,其中一号立柱的两侧设有插接条,二号
立柱的两侧设有插接口,防淹闸板的一侧设有与插接条配合的插槽,另一侧设有与插接口
配合的插接头。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方案:所述可拆卸式闸板立柱的底部焊接圆通柱,圆通
柱的下部开有避空缺口,避空缺口的上端设有卡口,该圆通柱插入地插管内将可拆卸式闸
板立柱固定,地插管的下部设有向内凸出的挡销,该挡销与卡口配合将圆通柱与地插管固
定。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方案:所述地插管安装在底架上,并且通过四个调节螺
栓与底架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方案:所述地插管埋设在地下,地插管的管口塞入堵件。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方案:所述一号立柱与二号立柱交错分布。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方案:所述防淹闸板设于一号立柱与二号立柱之间,防
淹闸板的插槽插在一号立柱的插接条上,插接头插入二号立柱的插接口内。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方案:所述防淹闸板的两端及底部均设有挡水条胶垫,
防淹闸板的顶部设有U型尼龙拉手。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防淹闸板系统通过插接的方式快
速拆装,拆卸后便于存放,提高了应急响应速度,值得大力推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一号立柱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二号立柱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可拆卸式闸板立柱的插装结构的爆炸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可拆卸式闸板立柱的圆通柱的放大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可拆卸式闸板立柱与地插管的安装示意图一;
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可拆卸式闸板立柱与地插管的安装示意图二。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
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
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
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7,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防淹闸板系统,包括防淹闸板1和可拆卸式闸
板立柱2,所述防淹闸板1设于可拆卸式闸板立柱2之间,两端与可拆卸式闸板立柱2插接,可
拆卸式闸板立柱2分为一号立柱3和二号立柱4,其中一号立柱3的两侧设有插接条5,二号立
柱4的两侧设有插接口6,防淹闸板1的一侧设有与插接条5配合的插槽,另一侧设有与插接
口6配合的插接头。
上述,可拆卸式闸板立柱2的底部焊接圆通柱7,圆通柱7的下部开有避空缺口8,避
空缺口8的上端设有卡口9,该圆通柱7插入地插管10内将可拆卸式闸板立柱2固定,地插管
10的下部设有向内凸出的挡销11,该挡销11与卡口9配合将圆通柱7与地插管10固定,该地
插管10埋设在地下。
上述,地插管10安装在底架13上,并且通过四个调节螺栓12与底架13连接,在地插
管10未使用时可以将地插管10的管口塞入堵件14,防止地插管10堵塞,做到人行通道无障
碍功能。
上述,一号立柱3与二号立柱4交错分布。
上述,防淹闸板1设于一号立柱3与二号立柱4之间,防淹闸板1的插槽插在一号立
柱3的插接条5上,插接头插入二号立柱4的插接口6内。
上述,防淹闸板1的两端及底部均设有挡水条胶垫,防淹闸板1的顶部设有U型尼龙
拉手。
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特点及其优点:防淹闸门系统主要由三部分组成:储藏柜、防淹
闸门、可拆卸立柱。储藏柜主要用于存放闸板与立柱,防止设备的遗失,减少了设备的占用
空间,也能够在最快时间内将设备集中在一起。可拆卸式立柱主要用于灾害来临时,能够稳
固住防淹闸板,不管从设备的材料还是结构方面,它们都需要具备足够的强度、刚度、稳度
和耐久性。同时,整套系统的密闭性的好坏,安装拆卸的方便与快速,更是非常重要,因为直
接关系到人员和设备安全。事故发生时,在设定的时间内安装好防淹门,事故结束后,在最
短时间内拆卸防淹闸门,恢复地铁的正常运行。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
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
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
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
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
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
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
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
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