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叠蜂窝.pdf

上传人:a**** 文档编号:402730 上传时间:2018-02-14 格式:PDF 页数:25 大小:840.3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96195679.8

申请日:

1996.07.16

公开号:

CN1191508A

公开日:

1998.08.26

当前法律状态:

撤回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专利申请的视为撤回公告日:1998.8.26||||||公开

IPC分类号:

B31D3/00

主分类号:

B31D3/00

申请人:

卡柴列克大学; 约翰·普鲁格

发明人:

约翰·普鲁格

地址:

比利时卢汶比基荷夫本尼登街

优先权:

1995.07.18 DE 19526189.5; 1996.01.15 DE 19601172.8; 1996.02.21 DE 19606195.4

专利代理机构:

上海华东专利事务所

代理人:

费开逵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一种由平面体折成蜂窝结构及其用途,特别是可用作轻型结构夹心材料的夹心层,该蜂窝结构具有矩形或六角形壁(22),其与面层成直角配置,该蜂窝结构可以用金属、塑料、纺织物、纤维增强复合材料或纸片,通过切割及弯折而成矩形波型,这些由平面体折成的蜂窝结构其弯折而成的波型具有较大的可与面层联结的面积(13、16)。

权利要求书

1: 蜂窝,特别是用作复合夹层的蜂窝,由多数个并列、同种蜂窝胞构成,其特 征在于:蜂窝胞具有环形相连的侧胞壁且蜂窝胞的开口端由盖层平面限定; 蜂窝胞在至少一个盖层平面部分地或全部由搭桥部分(13、16)搭接;蜂窝由一 相连的平面体的折成; 所述平面体划分成连贯的第一带状区(22)及多数个第二组带状区(20、21); 第二带状区(20、21)具有切口(9)和与第一带状区相连的搭桥部分(13、16) 第一带状区(22)相对第二带状区约折弯90°,同时一个第二带状区(20、21)的 搭桥部分(13、16)与相邻的第一带状区(22)相连。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蜂窝,其特征在于:蜂窝胞壁由两系列搭接壁(14、17、 22、44、50、51、52)构成; 第一系列搭接壁(22、44、52)沿第一方向延伸; 第二系列搭接壁(14、17、50、51)沿与第一方向垂直的第二方向延伸; 搭接壁(14、17、22、44、50、51、52)由平面体的切边(11、12、41、42)及 折边(5、6、7、8、35、36)限定; 第一组连接面(13、16、43、46)由留在盖层平面的平面体部分以及由三折边 (1、2、3、4、5、6、31、32、33、34、35、36)及一切边(10、40)限定的平面体部 分构成。
3: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蜂窝,其特征在于:一第二组连接面(15、18、45、48) 由折入盖层面并由至少两切边(10、11、12、40、41、42)限定的平面体的收折部分 构成。
4: 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蜂窝,其特征在于: 一第三组连接面(27)由从搭接壁折入至少一盖层面并垂直第一或第二组连接面 的平面体部分构成。
5: 如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权项所述的蜂窝,其特征在于: 与搭接壁相触的切边(11、12、40)用粘接,点焊及焊接法与之固连。
6: 如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权项所述的蜂窝,其特征在于: 平面体沿连贯的折线(1、2、3、4)折入矩形波纹,该波纹多数个由第二带状区 (20、21)构成的波峰面(20)及波谷面(21)以及第一带状区(22)构成的第一系列搭 接壁(22)构成; 平面体上为形成第二系列搭接壁(14、17)面构成有切口(9),相应“u”型两 侧部分的切边(11、12)与边贯的折线(1、2、3、4)呈锐角或重合,而对应“u”型 底侧的切边(10)与折线(1、2、3、4)垂直;“u”型切口(9)沿波峰面(20)和/或 波谷面(21)行列式间隔布置而由之构成第一组连接面(13、16); 由波峰和/或波谷平面第二侧面的搭接壁(14、17)沿条块折线(5、6)折入蜂窝 体。
7: 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蜂窝,其特征在于:“u”型切口(9)内所含的块状件 在其自由端边弯折构成第二组连接面(15、18)。
8: 如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蜂窝,其特征在于:相邻系列“u”型切口(9)的 条块折线(5)相互排成直线(图1)。
9: 如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蜂窝,其特征在于:相邻系列“u”型切口(9)的 条块折线(5、6)相互错开。
10: 如权利要求6至9中任一权项所述的蜂窝,其特征在于:相邻系列“u” 型切口(9)向同一侧面折开。
11: 如权利要求6至9中任一权项所述的蜂窝,其特征在于:相邻系列“u”型 切口(9)向不同侧面折开。
12: 如权利要求9至11中任一项所述的蜂窝,其特征在于:第一系列的搭接壁( 22)垂直其所在平面变形。
13: 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蜂窝,其特征在于:相对而立的搭接壁(22)为构成六 角蜂窝而相互分开变形(图9)。
14: 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蜂窝,其特征在于:相对而立的搭接壁(22)为构成鱼 网状结构而相互靠紧变形(图10)。
15: 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蜂窝,其特征在于:第一系列的搭接壁(22)阶梯状变 形,以与第二系列搭接壁(14、17)相靠(图11)。
16: 如权利要求2-5中任一权项所述的蜂窝,其特征在于:平面体的带状区分 为窄带、宽带(55、56、57、58),它们由折边(35、36)和折边(37、39)相互分开, 窄带(55、57)在垂直纵向延伸的蜂窝层平面上构成矩形波纹,其中相邻窄带的波峰 面(43、48)或波谷面(45、46)交替构成第一或第二连接面(43、46、45、48),侧面 (44)构成第二系列搭接壁的一部分; 宽带(56、58)构成蜂窝层平面上的矩形波纹,其中波蜂面(50)和波谷面(51)表 示第二系列搭接壁,而窄带(55、57)的侧翼(52)与侧翼(44)共同构成第一系列搭接 壁。
17: 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蜂窝,其特征在于:窄带(55、57)的波峰(43、48)、 波谷面(45、46)宽度只有侧翼(44)的一半。
18: 如权利要求16或17所述的蜂窝,其特征在于:宽带(56、58)的波峰面(50)、 波谷面(51)为四方形。
19: 如权利要求6-15中任一权项所述蜂窝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 步骤: (a).提供可能的话带有预备粘、点焊、焊接连接位(19)的金属、塑料、织物、 纤维复合材料或加强纤维纸的平面体; (b).在平面体上系列设置“u”型切口(9),以预备由第一组连接面(13、16) 相互分开的第二系列搭接壁(14、17); (c).将平面体折成矩形波纹以构成波峰面(20),波谷面(21)及第一系列搭接壁 (14、17); (d).由波峰或波谷平面将第二系列搭接壁(14、17)折入蜂窝层中,而波峰或波 谷面上的连接面(13、16)不动。
20: 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将搭接壁(14、17)的端部弯折以 构成作为第二组连接面的条块面(15、18)。
21: 如权利要求19或2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将“u”型切口(9)如此排 列,使得相邻行列搭接壁(14、17)的条块折线(5)排成直线。
22: 如权利要求19或2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将“u”型切口(9)如此排 列,使得相邻行列搭接壁(14、17)的条块折线(5、6)相互错开。
23: 如权利要求19-22中任一权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将“u”型侧切 边(11、12)与搭接面(22)沿预备的连接位(19)相固连。
24: 如权利要求2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将第一系列搭接壁(22)垂直其平 面变形以构成六角形蜂窝。
25: 如权利要求2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将第一系列搭接壁(22)横其平面 变形而构成鱼网状结构。
26: 如权利要求2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将第一系列搭接壁(22)横其平面 变形而构成部分与第二系列搭接壁(14、17)相靠的阶梯边缘。
27: 如权利要求16-18中任一权项所述的蜂窝层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下列 步骤: (a).将平面体用相错的曲状切边(37、39)沿折线(35、36)分隔成窄、宽带(55、 56、57、58); (b).将平面体沿折线(35、36)交叠; (c).将折叠结构变形成矩形波纹,使窄、宽带(55、56、57、58)构成单一的 套叠状矩形波纹; (d).将套叠状矩形波张拉开,同时窄带(55、57)与其矩形波纹-道折入垂直蜂 窝面的平面,而宽带(56、58)与其矩形波纹折入蜂窝面。
28: 如权利要求2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将窄带(55、57)矩形波纹的侧面 (44)与宽带(56、58)矩形波纹的侧面(52)排齐或稍重叠并将两侧面相固连构成第一 系列搭接壁(44、52)。
29: 如权利要求19-28中任一权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平面体由金属、塑 料、织物、纤维复合材料或纸构成。
30: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蜂窝,其特征在于: 第一带状区(22)稍弯折而构成有带波凸(22c、22d)和波凹(22a、22b)的半蜂窝 波纹; 相邻半蜂窝波纹的波凸或波凹相触而构成有一排蜂窝胞; 每个搭桥区(13、16)搭接一个所属的蜂窝胞。
31: 如权利要求30所述的蜂窝,其特征在于:波凸(22c、22d)或波凹(22a、22b) 相互固连。
32: 如权利要求30或31所述的蜂窝,其特征在于:第一带状区(22)的折叠间距 均等,四个折叠(5、6、7、8)构成一个系列循环。
33: 如权利要求32所述的蜂窝,其特征在于:第二带状区(20、21)的搭桥区(13、 16)循环地与第-带状区(22)的折叠(5、6、7、8)相应配置。
34: 如权利要求32或33所述的蜂窝,其特征在于:第二带状区(20、21)的切口 (9)包括四分之三的循环。
35: 如权利要求30-34中任一权项所述的蜂窝,其特征在于:切口(9)呈矩形。
36: 如权利要求30-34中任一权项所述的蜂窝,其特征在于:切口(9)为“u” 型,并构成条块(14、17)。
37: 如权利要求36所述的蜂窝,其特征在于:条块(14、17)留在波峰平面(20) 或波谷平面(21)内。
38: 如权利要求36所述的蜂窝,其特征在于:条块(14、17)由其各自的波蜂、 波谷平面中折出。
39: 如权利要求38所述的蜂窝,其特征在于:条块(14、17)的自由端(15、18) 折入其所在的波谷或波峰平面。
40: 如权利要求30-34中任一权项所述的蜂窝,其特征在于:切口(9)呈缝隙状, 构成的第二带状区(20、21)不中断。
41: 如权利要求40所述的蜂窝,其征在于:隙状切口(9)在第二带状区(20、21) 两两相对,而第二带状区(20、21)相邻的缝隙两两相错。
42: 如权利要求30-41中任一权项所述的蜂窝,其特征在于:第一带状区(22) 的带宽根据蜂窝位置所需的层厚相应变化。
43: 如权利要求30-42中任一权项所述的蜂窝,其特征在于:第二带状区的带宽 根据波峰(20)、波谷(21)作不同选择,以得到相应的蜂窝曲拱度。
44: 蜂窝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下列步骤: (a).提供金属、塑料、织物、纤维复合材料或加强纤维纸或普通纸板的平面体; (b).在平面体设置切口(9)以构成第一带状区(22)和第二带状区(20、21),切 口交替设置,同时第二带状区(20、21)具有与第一带状区(22)相固连的搭桥部分(1 3、16); (c).将第一带状区(22)沿条带方向横向变形,以获得带波凸、波凹的半蜂窝波 段; (d).第一带状区(22)已变形的平面体沿分隔第一和第二条状区(20、21、22)折 线(1、2、3、4),折入矩形波纹,同时搭桥区留在波峰(20)或波谷(21)处; (e).将平面件(22a、22b、22c、22d)与相对而立的平面件(22a、22b、22c、 22d)叠合。
45: 如权利要求4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上述相叠的平面件为半蜂窝波纹的 波凸(22c、22d)和波凹(22a、22b),它们相互固连。
46: 如权利要求4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上述相叠平面件为搭桥部分(13、 16)及由切口(9)构成的条片(14、17)的端部,相叠部分被相互固连。
47: 如权利要求44或4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条带区(22)的变形 通过弯或折完成。
48: 如权利要求44或4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条带区(22)的变形 通过拉伸完成。
49: 由权利要求1至16或30至43权项所述的蜂窝的用途是作包装材料。
50: 由权利要求1-18或30-43权项所述的蜂窝用途是作防震结构。

说明书


折叠蜂窝

    本发明涉及由多数个蜂窝单位(胞)构成的蜂窝结构,其制作方法以及用途。

    夹层一般由六角形蜂窝单位构成的蜂窝结构生产,蜂窝层配有盖层与蜂窝搭接边相连,蜂窝则从一蜂窝块上裁下而得。而蜂窝边与盖层的连接在复合过程中相当困难,因为要使用相当厚的胶层胶在蜂窝边缘而且粘胶的粘度要严格控制。

    US-A-4197341公开了带有与盖层部分连为一体的蜂窝胞壁的蜂窝。但这种蜂窝必须由一个个单个板块制作,为构成蜂窝行要将两块单板条相拼接,这里就要求较高的拼接精度。

    WO-94-02311=PCT/US 93/06872也公开了一种由含有切口、相互连接的平面体制作的蜂窝,其实施例具有与盖层相连的连接面,但它却在大的八角形蜂窝胞和小的六角形蜂窝胞之间的胞壁缝上方延伸,另一实施例虽然有统一的六角蜂窝胞,但却没有与盖层相粘连的连接面。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带有同种蜂窝胞的蜂窝,它可由相连的平面体折成并有足够大的连接面供以盖层相连。

    本发明在权利要求书中加以限定。

    本发明与由蜂窝块切得的蜂窝的外部区别在于它包括有垂直于蜂窝壁的盖层连接面,如果用作夹心层则获得很高的抗剥强度。

    因蜂窝具有方向不一地重壁(即相垂直的胞壁),因此它在平行层面方向上有相当高的抗推韧强度。

    蜂窝的连接面也可构成搭接件,它在胞壁连成一体而提供给蜂窝一个垂直胞壁附加韧度。

    搭桥件在平面体上由切口或折线限定,这里可以是“u”型切口,由此构成的条带可以全部或部分用作连接面。

    根据本发明也可制作楔形蜂窝或有轮廓高度的蜂窝,前述的带状件此时可以宽些、窄些变化,带状区的限定切口可以弯曲或沿着区段曲线伸展。

    如果半蜂窝相近的波凸、波凹不固连,则也可将蜂窝推曳变形以适合其弯曲的外表面,这种外表面形状当然在波凸、波凹相固连时受限,但后者可以用以生产有一定自身荷载能力的蜂窝,这种蜂窝可继续加工成夹层结构形状部分用作抗震防撞结构。

    生产蜂窝采用滚压法对平面体切割、折叠,因此制作成本低。对普通纸板作为原材料时,制成的蜂窝适用于包装材料。

    本发明实施例结合附图加以说明。其中

    图1为带折线及“u”型切口的平面体;

    图2为一矩形波纹;

    图3为带有切割模型的矩形波纹;

    图4为折叠蜂窝的立体示意图;

    图5为矩形交叉蜂窝;

    图6为另一带折线和“u”型切口的平面体;

    图7为由图6之平面体所制得的蜂窝立体图;

    图8为折叠矩形蜂窝的示意图;

    图9为图8所示蜂窝的放大图;

    图10为图8所示蜂窝的收缩图;

    图11为图8所示的带有折叠搭接片的蜂窝图;

    图12为一脉冲状矩形波纹;

    图13为一带有切口模型的矩形波纹;

    图14为如图12、13所示的矩形交叉蜂窝的立体图;

    图15为另一带折线及切口的平面体;

    图16为图15所示的平面体的第一折叠过程;

    图17为该平面体的又一折叠过程;

    图18为一折叠具体过程之立体示意图;

    图19为图15所示的平面体所制的蜂窝;

    图20为又一带折线和切口的平面体;

    图21为一制作的中间状态;

    图22为图20、21所制得的六角形蜂窝;

    图23为又一带折线和切口的平面体;

    图24为如图23材料所制得的蜂窝局部放大图;

    图25为一蜂窝变体的立体放大图;

    图26为又一蜂窝变体的立体放大图;

    图27为楔形蜂窝的切口;

    图28为由图27材料所制的蜂窝的立体放大图;

    图29为一弯由状蜂窝的切口;

    图30为由图29材料所制得的弯曲蜂窝的立体图;

    图31为又一带折线和切口的平面体;

    图32为制作过程的中间状态;

    图33为由图31、32所制得的六角形蜂窝;

    图1表示一由金属薄板,塑料、织物、合成纤维(含碳、阿拉明Aramid或玻璃纤维)或加强纤维纸(Nomex纸)制成的平板,按本发明折叠后制成中间夹层。为便于说明,折叠部位在平板上用虚线表示,其中加工过程中可被折叠,具体如连通的水平折线1、2、3、4以及不连续的垂直折线5以及另外的折线7、8。预备加工时将粘接片或焊条19设置在折线5的平板两侧,这些折线也可冲压制备。此外,我们还看到有一系列“u”型切口9,其上腰边11、12与水平折线4、1或2、3相重叠,这些“u”型切口可以在折线1、2、3、4的弯折前、后或弯折时制备,最好用冲压法。此“u”型切口9限定了那些应由平板平面弯入将要构成的夹层体中的层面。如图所示,腰边11、12的端部始终与折线5相叠,同时基底10边上构成有连接面13或16,其作用在后面详述。“u”型切口9中的层面有区段14、15和区段17、18,它们之间通过折线7或8分隔,区段14、17是为构成搭接壁面设置且显片状,因此此区段也称为搭接片14、17。

    图2表示一矩形波纹,可由图1所示的单面体部分制成。这里合适的加工方法为冲或压,其将料板慢慢拉入而不致于因为板带的减短而撕断。如图所示,折线1-4之间构成有波峰面20、波谷面21及搭接面22。图3加绘有矩形波纹的“u”型切口9及折线7、8,我们由此看到,搭接面22将在夹层中保持不变,而波峰面20、搭接片14及衬片15依次下弯,到连接面13之下,波谷面21、搭接片17及衬片依次上弯到连接面16之上。

    为构成如图4所示的蜂窝,区段14、15绕折线5向下,而后区段15绕折线7向上弯。原始的波峰平面20上现在仅余下连接面13,波谷面21也是如此操作,区段17、18上弯,而后区段18沿水平线回弯,这些弯折过程所用的工具可以是带有上、下工件的冲压模。上工件有指状弯杆,它将接片14、15下弯至下方的模具,衬片15继而被弯成水平;下工件同样设有指状弯杆,它将接片17、18上弯至上模具,继而衬片18被弯成水平状。指状弯杆充满搭接壁22、14或22和17之间的空间23、24,直至它们被抽回。通过弯折切边11、12与连接面22相触,用合适的方法,壁如借助粘条或焊条19将之加以固连。如图所示,蜂窝提供了较大的用以连接覆盖层的连接面13、16以及衬片15、18,所以很方便就能获得抗推强度高的蜂窝连接。

    图4的实施例中连接面13及衬片18向不同的侧面延伸,但也可以如图5所示向相同的侧面延伸,这种情况下衬片15、18先不用弯杆弯,而是之后用分开的步骤,即弯杆抽回之后弯。此外也可以使用不同的弯杆(如可转动的弯杆),以获得图示的弯折结构,蜂窝单位由搭接面22和搭接片14、17构成不同方向的重壁上下侧均有连接面13、18、15、16。

    如果切边11、12不用粘胶或焊接的方式和与之相邻的搭接壁22相连,则由夹层及盖层连接获得的夹层结构抗推/强度降低。但对某些应用这一微小的抗弯强度就已足够。但最好是将切边11、12与搭接壁固连,以获得最大的抗推韧度和强度。

    图6表示相对图1切割、折叠模型有所变化的平面体,原先垂直搭接面唯一的一组水平折线5现为两组相错开的折线5、6取代。如图所示,“u”型切口9排排相错。与图1不同,与图3相同,其“u”型开口9向左折开,就是说,折线5或6始终在所属“u”型切口9的左方,这一变化对蜂窝的生产有重要意义。

    根据图6的切口、折线模型制得图7所示的蜂窝,这时对指状弯杆可能产生阻碍的衬片15或18可以留待以后加工。

    图8为蜂窝的俯视图,搭接壁22可以通过拉开矩形蜂窝结构或行列式挤压呈波浪式变形。张拉后获得象蜜蜂巢样的结构,如图9所示,而收缩后获得拉网式结构如图10。蜂巢形结构使蜂窝层的重量减轻,而收缩获得均等的宽度。

    为制作蜂窝可以采用滚压冲压相结合的方式,生产带相连切边夹层可考虑如下步骤:

    a)提供一预定材料卷带;

    b)排列式设置“u”型切口,以构成由连接面13、16分隔的搭接片;

    c)将料带折成矩形波纹以构成波峰面20,波谷面21及搭接面22;

    d)搭接片14、17由各自的波峰、波谷面折出,而连接面13、16留在该面不变;为构成其它搭接或连接面15、18将搭接片的自由端弯转;

    e)切边11、12用搭接面22固连(固定连接),连接方式可根据所用构成夹层的平板带的材料而定,可考虑粘接、点焊、焊接法。

    图12表示一有脉冲状特征的矩形波的形式,波峰面20极窄,就是说,折线2、3相叠,因此只有波谷面21有“u”型切口,见图13,搭接片折出后获得图14所示结构。

    图15表示带有切口和折线模型的又一平板,其设有水平折线31、32、33、34和垂直折线35、36,它们相互构成方格结构,此外还有两组相错的曲形切口37、39,其各有一中段40和两个侧段,中段40位于相邻线35、36当中,在水平折线32、33之间构成有连接面43、45,而折线34、31之间构成有连接面46、48。在折线35、36之间的条块55、57中还有之后构成搭接面44区域这将在后详述。折线组35、36之间还有较宽的条带56、58,分隔成四方区域50、51、52。

    将图15所示的平板带如图16作锯齿形折叠,则宽条带56、58相对窄条带55、57的尺寸错开并将之覆盖。

    再下一步是将图16的折叠结构垂直条带方向绕折线31、32、33、34作波纹状折叠,此时将最终获得保持有图16的覆盖结构的矩形波起,图17的结构紧接着再拉扯开,并完成绕折边的移动,这就使得切边41、42与夹层方向垂直,而切边40与之平行。这样切边41、42就与区域50、51、52相接触并可用粘、焊的方式加以固连。通过将该结构相互压紧也可让搭接区与区域44、52、达到一定层度的重叠,因此也就改善连接的强度。

    图18是夹层结构在其达到最终位置前的立体示意图,但为清楚起见画得有些分开。实际上所示的结构互相靠紧,区域50、52,51、52、50等呈矩形波的形式构成搭接壁,而区域44垂直于搭接壁52。这些区域因此相互连接,如图19表示其俯视图。

    夹层由窄、宽条带55、56、57、58组成,它们在区域43沿折边36,在区域44沿折边32相连,窄条带56、57构成垂直夹层平面的矩形波,宽条带56、58构成夹层中的矩形波,同时面积43、面积46分别表示波峰和条带55的波谷,面积48则作为条带57的波峰,面积45作为其波谷,以构成带有交错面43、48的上侧连接带59(图19)以及带有交错面45、46的下侧连接带60。窄带55、57的矩形波侧翼以及宽带56、58的矩形侧翼52位于夹层当中并构成搭接壁或搭接壁部分。

    以下详述的六角形蜂窝仍象前面一样由平面体制成,诸如由金属薄板、塑料、织物,带状复合纤维材料,(含碳、阿拉明-或玻璃纤维)或加强纤维纸(Nomex纸)也可用普通纸或硬纸板制成。平面材料带有切口并作为以后为折叠所用的原材料。

    图20表示一带有系列水平折线1、2、3、4及垂直折线5、6、7、8的平板,该折线可以是刻压而成。在折线2、3和4、1之间有切口9,它在图1情况下切成矩形,切口9可以稍微沿折线5、8成6、7沿展。这种切口可由冲压法制得。

    折线2、3之间构成有不连续的带状区20,它除和前面已提到的切口9外还含有搭桥部分13,折线4、1之间构成不连续带状区21,它也含有切口9和搭桥部分16,不连续带状区20、21之间有连续条带区22,它贯穿系列折线5、6、7、8。如图所示,该条带状区22通过搭桥部分13或16相连,因此折叠材料可由一个整体平面体组成。

    图20的平面体(平板)可以以两个相垂直的方向折叠而构成矩形波,其中条状区20构成波峰、带状区21构成波谷、条带区22构成波侧翼。垂直方向的波起可以通过绕折线5至8弯或稍折弯,这里也称“小弯弯”而实现,由此产生的梯形波在这里称为“带波凸和波凹的半蜂窝波起”。

    图21表示由三个条状区22组成的半蜂窝波的制备过程中间状态,如图所示,图20的材料经“小弯弯”使得搭桥部分13与“波凸”对齐,搭桥部分16与“波凹”对齐。

    图21绘出两个相邻的“波凹”22a、22b及两个相邻的“波凸”22c、22d,如果这时将半蜂窝波连同部分22a绕折线2弯折,则半蜂窝波沿一垂直平面沿伸,带部分22b的条带区绕折线3弯折,则半蜂窝波同样沿一垂直平面延伸,将两蜂窝凹22a、22b拼接,则构成一列六角形蜂窝23,如图22的最上一排所示。折叠时搭桥件16同时绕折线4回弯至水平;半蜂窝波连同部分22d被这么弯,使得半蜂窝波水平站立,此时面22c、22d相触并可相互固接。由此得到图22所示的第二列蜂窝24,它与第一列23相错,就象真正的蜜蜂窝结构一样。

    如图22所示的带有搭桥件的蜂窝由波状结构以相互垂直方向弯折产生,制作很方便,因为这样可以简单地用滚压法制得。

    图23表示一切割“u”型切口9的实施例,构成的条带被折线7或5分隔成两条片部分14、15或17、18。其它特征对应图20的实施形式。条片14被下弯,条片15调至水平,而条片17上弯,条片18同样调至水平。如图21、22所示,经以两个不同方向折弯后,条片14、17变成横向搭桥,将蜂窝胞23、24连成一体;条片15及18变成连接面将蜂窝胞23、24搭接,如图24所示。条片15、18提供附加的连接面给可能的夹层。

    图25表示另一可能的蜂窝结构,原始材料仍是具有“u”型切口9,然而由此构成的条片14、17不被折线中断,条片14、17垂直往上或下弯,由此获得在两个蜂窝胞之内的加强搭桥。

    图26表示另一可能的蜂窝结构,其中条片14、17保留在原先的平面20或21,对相应长度的条片14、17它们被限定于搭桥部分13、16内并可与胞壁22粘接。如果条片14、17相对够长,也可以把条片14的端部藏到相邻搭桥部分13之下,以顺其自然。同样的考虑适用于条片17的搭桥部分16的端部。最后也可以将条片14、17固定到搭桥部分13、16上(粘接等),以获得一完整的盖层,它覆盖蜂窝并将之加固。

    图27表示一个不同高度蜂窝胞,也即如图28所示楔形蜂窝的切口状态。因为条带22构成胞壁,故条带22相应变高的蜂窝胞要宽些。如果胞壁边缘位于楔形界面70、71的话,楔型尖端侧面胞壁高度应比楔形扩展部分侧面的胞壁低。因此条带22的宽度是变化不定的——局部地方如条带22之内也是如此——参见图27。条片14、17可充作附加盖片,它们的前自由端15、18将被置放在相邻的搭桥件13或16之下。图27的切口含有一些狭窄的冲压废料72。也可以将条片14、17在其自由端截短,使之在制得半蜂窝波之后刚好与搭桥件13相触。条片14、17当然也可以与胞壁的自由边粘连,就如与夹层结构的覆盖层粘连一样。

    迄今为止所述的实施例中区域20、21的宽度一直是不变的,我们当然也可以将区域20、21的宽度加以变化,例如图29把区域20相对21增宽,由此而得到与条带垂直方向垂直的拱形蜂窝,借助波峰面20产生的面积部分象壳形包络由波谷面产生的面积,这正是如翼断面在翼尖处人们所希望的一样。

    为加工上述蜂窝还要考虑如下步骤:

    第一步将平面材料输入,同时可刻上折线1-8,但也不一定;

    第二步加工出切口,如用冲压法;

    第三步将连续的带状区22梯形绕折线5、6、7、8弯折,就是说制成带有“波凸”“波凹”的半蜂窝波,此时减短材料在进给或横向的读数,使用带梯形齿的辊筒于物料的上下两侧,齿牙交错产生半蜂窝波纹。为使辊具与不同宽度的连续条状区22相配,可以由单个齿轮组装成辊轮,并由一个共同的花键轴驱动。

    加工过程中可在折线6、7及8、5之间的条带,如图2 1中的“波凸”和“波凹”上预备使用的粘接面,

    接下一步将条带14、15弯折,如果有或需要弯的话;

    再一步沿连续折线1、2、3、4进行弯折,获得矩形波纹,其中波峰或波谷辗过连接面13或16,这时重新减短物料。

    本发明的范围也包括近似矩形波的蜂窝,如蜂窝高度变化的蜂窝(图28)或弯曲拱形蜂窝(图30)的制作。

    最后一步是将半蜂窝波的“波凸”或“波凹”相固连,如果结构需要的话;固连的方式首先考虑粘连,焊接也可。

    如果“波凹”或“波凸”不相固连,则可将条带14、17与搭桥部分固连,以保证蜂窝一定的连接强度。

    在将波凸、波凹相互固连或将条带与搭桥部分相连之前,可以将蜂窝结构按其最终要求的结构设置,这样蜂窝就不含内应力象铸型件一样,作为夹层结构的核心层有相当广泛的用途。

    因加工过程大多为滚压法,所以蜂窝的制备成本不高。因此也被考虑用来生产纸板包装材料。相对普通的波纹纸这种新的包装材料有更好的抗压强度,受压时也不易弯折,此外对包装材料冲撞荷载也很大,这种结构的包装材料将使其抗震性加强。

    蜂窝变形时其许多的搭接壁相应变形,由此可吸收很大的变形能,因此其适用于许多涉及能量吸收的抗震结构。

    图31表示一可以张拉变形的材料件,这里可以是所有轻金属材料,当然织物,纤维结构也可以在一个层面变形,热度、湿度的影响也同样要加以考虑(对纸板而言)。预计的变形是由折线组1、2、3、4或5、6、7、8指明,沿折线1、2、3、4有细隙状切口9,之间有条带状区20、21、22。带状区21对面有缝隙9,带状区21也一样,但条带区20的切口9与条带区21的切口9相错。隙状切口9之间有搭桥部分13、16,因此所示的材料带是一相连的平面体。

    带状区22将如图32所示进行变形成为半蜂窝波纹,波凹用22a、22b、波凸用22c、22d表示,条状区20、21对齐成波凸或波凹,搭桥部分13、16连有半蜂窝波纹。

    为制作图33的蜂窝结构,将图32所示的中间状态绕折线2、3、4、1以图21所述的方式弯折,即将波凹22a、22b,紧接着将波凸22c、22d相互挡盖而后可能的话相互固连,产生图22所示的六角形蜂窝结构,如图33的中间层。因为图31的切割不产生废料,条状区20、21保持不变并盖住由条状区22获得的六角形蜂窝区。图33的结构自身有一定的稳定度,但最好可以将切边与接触面固连而提高其强度。

    根据使用材料的不同制得的如图33的蜂窝轻型结构适用于包装或抗震材料。

折叠蜂窝.pdf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折叠蜂窝.pdf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折叠蜂窝.pdf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折叠蜂窝.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折叠蜂窝.pdf(25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一种由平面体折成蜂窝结构及其用途,特别是可用作轻型结构夹心材料的夹心层,该蜂窝结构具有矩形或六角形壁(22),其与面层成直角配置,该蜂窝结构可以用金属、塑料、纺织物、纤维增强复合材料或纸片,通过切割及弯折而成矩形波型,这些由平面体折成的蜂窝结构其弯折而成的波型具有较大的可与面层联结的面积(13、16)。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作业;运输 > 纸品制作;纸的加工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