缝纫机裁刀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缝纫机裁刀装置,尤其涉及一种具有上下动作切布边的裁刀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缝纫机的裁布边装置,由于其具有上下动作切布边的上裁刀,配合固定式的下裁刀,其中,上裁刀除了需要上、下动作外,其上裁刀尚需方便于收藏至机座台面的下方,以利无需裁布边时的车缝作业,因此,上裁刀除需虑及上下的动作顺畅性以及切布边的稳定性外,另需考虑更换上裁刀位置的方便性,而针对下裁刀的部份,则需考虑上裁刀位置的移动以调整布边的宽度,惟如此的结构实有以下的缺失,诸如:
1.上裁刀稳定性不足:由于其上裁刀固定于一刀座上,而其刀座则可于传动机构中平移以调整其上裁刀所在地位置,因此刀座除需作上下动作外,更需作水平的移动,因此其刀座必须兼具稳定、垂直动作时的牢固性以及可调整的移动性,而其刀座单纯穿套定位的结构形态,实难以达成此一需求,常有不当晃动的缺陷发生,造成切布边无法确实稳定性。
2.下裁刀抗力性及稳定性差:其以单一螺栓固定于刀座上,且其下裁刀需作水平的移动,并于配合上裁刀裁切时,切布产生的反作用力,常使下裁刀固定结构无法确实的固定,而发生不当的偏移,造成切布边的品质相对降低甚至无法确实的切断,难以符合品质上的要求,故有改进的必要。
有鉴于此,为使缝纫机的上裁刀与下裁刀在使用上更为平稳确实,乃开发出一种符合上述条件的一种缝纫机裁刀装置。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缝纫机裁刀装置,其通过上裁刀座双支撑的性能以及上裁刀传动机构的平行四连杆形态的作动方式,以及下裁刀多点平行支撑的高抗力性结构,而达到该裁刀装置整体高稳定度高准确度的实用目的。
为能进一步了解本发明的结构,特征及其它目的,以下配合较佳实施例以及附图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立体外观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裁刀装置放大立体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立体系统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的上裁刀以及其上裁刀传动装置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的上裁刀及其相关结构的剖面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的整体端视平面示意图。
图中符号说明
10 缝纫机
11 机座 110 枢轴
111 第一枢轴
112 第二枢轴
12 悬臂 13 主传动轴
20 上裁刀传动装置
21 主动件 22 固定件
23 第一动力转向件 24 连杆
25 第二动力转向件
26 掣动体 260 枢孔
261 固定孔 262 穿定孔
263 枢穿孔
27 枢轴
A 裁刀机构
30 上裁刀限位装置
31 上裁刀 310 调整孔
311 调整栓
32 上裁刀座 320 座部
321 定刀槽 322 枢套部
33 复位簧
34 限位体 340 中心孔
341 限位孔 342 限位轴
35 支撑架
350 固定孔 351 固定栓
352 定轴孔 353 支撑孔
354 限位孔
36 枢定轴 361 锁固件
360 固定部 362 枢套部
37 附动件
38 固定件
40 下裁刀限位装置
41 下裁刀 42 下裁刀结合座体
420 定刀孔 421 固定件
422 延伸部
423 穿架孔
43 下裁刀座 430 定刀槽
44 旋钮轴 45 旋钮
【具体实施方式】
请配合参阅图1、2、3所示,本发明的缝纫机10,依附图所示的实施例,其具有平台式的机座11,机座11具有悬臂12,而于悬臂12末端设置车针处的下方处另设有裁切布边的裁刀机构A,机座11设有动力输出的传动轴13,配合上裁刀传动装置20带动裁刀机构A的上裁刀31动作;而裁刀机构A则分别设置有上裁刀限位装置30,以及下裁刀限位装置40,两装置内的上裁刀31以及下裁刀41可改变所在的位置,并确保其改变后所在的位置;其中,本发明的特征在于通过其上裁刀限位装置30与下裁刀限位装置40配合的设置,以使上裁刀31与下裁刀41具有更为稳定的多支撑点的功能。
其中,本发明的机座11壁面上相对于上裁刀传动装置20、上裁刀限位装置30与下裁刀限位装置40设有一短枢轴110、两长度较长且相互平行,高度各异的第一平行枢轴111以及第二平行枢轴112,以供相对的结构套合枢接动作。
而其机座11上设有上裁刀传动装置20,请配合图4、5、6所示,其中于主传动轴13上设有一凸轮连动形态的主动件21,其配合环状固定件22以及其固定件22上的螺栓的螺锁,使其主动件21底部与第一动力转向件23水平端枢接带动,第一动力转向件23中段处与机座11上的枢轴110枢接配合环状固定件230以及其上的螺栓定位于该枢轴110上转动,而第一动力转向件23垂直端另接设水平方向的连杆24,连杆24另端以枢轴配合C形扣与第二动力转向件25连动,第二动力转向件25与第一动力转向件25结构相当,其垂直端底部连杆24枢接,而中段处配合固定件250枢设于第一平行枢轴111上,第二动力转向件25水平端则枢接于一掣动体26底部,其掣动体26底部相对设有枢孔260以配合螺栓螺穿固定枢轴27枢套于第二动力转向件25相对端部,使第二动力转向件25可确实的带动掣动体26。
而本发明的主要特征在于掣动体26与上裁刀限位装置30间的设计与下裁刀41以及其上裁刀限位装置40配合机座11的两平行枢轴111、112的设计,以使本发明的上裁刀31与下裁刀41的结构与动作功能可保持在最稳定的状态下进行。
其中,本发明的上裁刀传动装置20掣动体26由枢孔260依序向上设置有固定孔261、穿定孔262以及枢穿孔263,以供上裁刀限位装置30整体配合设置以利形成高稳定度双支撑上裁刀31形态的结构功能,如图3、4、5、6所示;而其上裁刀限位装置30的上裁刀31配合底部长形调整孔310与螺栓形态的调整栓311的螺锁,使上裁刀31固定于一上裁刀座32大径端座部320上的定刀槽321上,而上裁刀座32另端伸出细径的枢套部322以穿套过枢穿孔263,并于穿过枢穿孔263的端部另穿套一圈状弹簧形态的弹性复位件33、环状的限位体34的中心孔340以及一支撑架35者;支撑架35固定于掣动体26上,支撑架35与掣动体26间另设有一枢定轴36以枢接连动一附动件37,附动件37另端则套设于第二平行枢轴112,以使上裁刀传动装置20形成一平行四连杆组的结构形态,掣动体26即可随的作平行移动的形态作上下的移动。
而其中,上裁刀限位装置30的弹性复位件33,其一端伸入掣动体26枢穿孔263内径处,另端可弹性顶持于限位体34上,使限位体34另端顶靠于支撑架35相对的端面上,并于限位体34凸形的结构上另设有一限位孔341以供弹性梢形态的限位轴342以配合支撑架35相对的结构达到限位的目的。
而其支撑架35呈一片状体弯折而成的ㄣ字形结构,而其底部主要相对于掣动体26的内螺纹形态的固定孔261设有一固定孔350以供一螺栓形态的固定件351穿过固定于其固定孔261上者;而支撑架35上半段的底部处另设有一固定孔352,以供一枢定轴36具有外螺纹的固定部360配合两组螺帽形态的锁固件361锁固于其上者;而支撑架35上半段的顶部处另于中央处设有一支撑孔353以供上裁刀座32的枢套部322端部穿过,形成大跨距的双支撑结构形态;而于支撑孔353周缘设有两组限位孔354以供配合限位体34上的限位轴342穿置限位固定。
而前述支撑架35上的枢定轴36另端为一光滑杆体形态的枢套部362以供枢穿过一附动件37的端部并进入掣动体26相对的穿定孔262配合一螺栓固定,使其枢定轴36可确实的枢套住附动件37,更可使支撑架35除于底部与掣动体26固接外,藉由枢定轴36的两端固定接合,使支撑架35可确实的与掣动体26一体固定并一体带动者;而附动件37另端则枢套于第二平行枢轴112上,并配合一环状固定件38,使附动件37定位枢设于第二平行枢轴112上,使掣动体26、第二动力转向件25的水平端以及附动件37形成一平行四连杆组的结构形态。
而下裁刀限位装置40则具有一下裁刀41,其下裁刀41配合两组螺栓固定于一下裁刀结合座体42顶部,而其下裁刀结合座体42中段处另设有定刀孔421以配合螺栓形态的固定件421穿过并螺锁于下裁刀座43的定刀槽430上,如图2、3所示,而其下裁刀结合座体42底部向第二平行枢轴112伸出一延伸部422,并于其延伸部422设有一穿架孔423以供与第二平行枢轴112穿套,使上裁刀31与下裁刀41相互切动时,藉由定刀孔420形成一抗力的支点,而其距离较远的穿架孔423形成长距离的抗力矩,使下裁刀41与下裁刀结合座体42于切布边时更为稳定。
而其下裁刀座43另端伸穿入机座11壁面,并由另端伸出一旋钮轴44,以供一旋钮体45固定以供使用者转动控制的用。
通过前述各项结构的设计,使本发明可具有以下的优点,诸如:
1.上裁刀31与上裁刀座32大跨距双支撑效果的高稳定性:即其上裁刀座32穿过掣动体26的枢穿孔263后,另端为支撑架35的支撑孔353所支撑,形成一双支点大跨距的支撑效果,其上裁刀座32稳定度十分的高,如此可于上裁刀31定位后,不致有所偏移,以确保切布的品质。
2.上裁刀31上裁刀座32的长度可有效减短:即其上裁刀座32穿过掣动体26与支撑架35不但可有效的以大跨距的支撑形态稳定的支撑住上裁刀座32,更藉由将弹性复位件33套设于限位体34与掣动体26间,可有效的缩短上裁刀座32整体的长度,以使整体的结构更为简化精减,且由于上裁刀座32短小,故于上裁刀座32调整时的晃动可能性相对降低,可有效提高动作的稳定性。
3.传动合理确实:即其上裁刀座32与上裁刀31配合上裁刀传动装置20掣动体26与机座11间所形成的平行四连杆组,其上裁刀31即可保持在平行的状态上、下移动,如此上裁刀31的切布角度与下裁刀41的配合可保持最佳的角度上,且可藉由各平行的构件的连动有效的提高力量的传递效果,可有效的提高作动抗力的效果者,而达到传动切布角度确实的目的。
4.高抗力性的下裁刀41与下裁刀结合座体42设计:即其下裁刀结合座体42除中段固定于下裁刀座43上,并于底部套设于第二平行枢轴112上,以形成长力矩的抗力结构形态,如此当上裁刀31与下裁刀41相互交错切布时,其可保持在最稳定的状态下进行切布,而可达到切布高品质的需求。
5.结构稳定性高损害性小:由于上裁刀31、上裁刀座32以及下裁刀41与下裁刀结合座体42等结构相互运动时,其相对的晃动或偏动情形减至最低,稳定性高,而缝纫机10的运动频率十分的高,稳定性高时,其构件间运动的顺畅性自然增加,振动以及相互不当摩擦碰撞破坏的机率降至最低的状态,而可使整体的使用寿命有效的延长。
综上所述,本发明确实可达到上述诸项功能,故本发明应符专利申请要件,依法提出申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