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支高密棉织物高效短流程前处理工艺 (一)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纺织领域的织物印染前处理工艺,特别是涉及一种应用于高支高密纯棉织物的高效短流程前处理工艺。
(二)背景技术
随着循环经济法规的实施,节约能源,减少污染排放将成为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是长期的战略任务。由于经济的高速发展与能源供需之间的矛盾日益加重,导致近年来能源价格的不断上涨,能源消耗的费用与企业成本的比重逐年上升。为使产品价格上具有竞争力,就势必要千方百计的降低成本,而通过改进工艺则是节能减排的有效方法之一。
棉织物在染整前需要进行前处理,以去除织物中的杂质和浆料。棉织物中的杂质分为天然杂质和浆料两大类。天然杂质:在棉纤维中大约含有6~10%,包括蜡质、灰分、含氮物质、有机酸、果胶物质、多糖类、未测定部分等,这部分杂质主要通过漂白工序而去除。浆料:主要是织布前对经纱进行上浆而存留于布面上。上浆率视织物的品种不同而异,一般为4~8%,紧密织物类高达8~14%。近年来,为提高织机速度,织物上浆率也有大于14%的。浆料主要通过退浆工序而去除。
传统地常规前处理工艺一般采用连续煮漂机,是一种较传统的煮练设备。其工艺流程为:进布→浸轧煮练液→条栅蒸箱(70min,100℃,,)→4台蒸洗箱水洗→浸轧漂白液→条栅蒸箱(45min,100℃)→热洗→温洗→烘干。其不足之处在于:(1)煮练时,工作液量大(约3500L),因而适合集中进行煮练和漂白,连续生产15万米。(2)煮练剂要求高,在30~50g/L NaOH,100℃时,需保持80小时不变质,更不能漂油。(3)控制漂液浸轧工作液时,左、中、右带液量要求保持一致。例如:条栅汽蒸箱,织物浸轧工作液后,进入汽蒸预热区,升到100℃,然后通过摆布装置将织物整齐堆置在上层条栅上,随着运动条栅的运动,再转移到下层条栅上。其煮练时堆置70min,100℃饱和蒸汽,漂白时堆置45min,100℃饱和蒸汽;其结果:①易出现褶皱;②左中右白度不一致;③左中右毛效不一致。
我公司对高支高密纯棉织物采用高效短流程前处理技术,即是把前处理的退煮(退浆)段采用宽温酶退浆,煮练、漂白段采用碱氧工艺,结合湿短蒸设备,很容易通过洗涤去除纤维中的杂质及浆料。
目前,有关这样的短流程前处理技术的公开文献尚没有发现。
(三)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基于节能减排,缩短工艺流程,提高生产效率,提高产品质量,而提供了一种高支高密棉织物高效短流程前处理工艺。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高支高密棉织物高效短流程前处理工艺,目的是去除棉织物中的杂质和浆料,其工艺流程中包含进布、水洗、烘干等常规工序。该前处理的工艺流程为:进布、热洗、浸轧酶工作液、汽蒸、热洗、温洗、浸轧煮漂工作液、湿蒸、热洗、温洗、烘干。
其关键工序技术条件如下:
1、热洗工艺条件:
温度:80℃,时间:1min,渗透剂:1g/L。
2、浸轧酶工作液:
酶退浆工作液配方为:
宽温退浆酶:3.0g/L
精练酶:0.5g/L
渗透剂:5.0g/L
PH:7。
3、汽蒸工艺条件:
温度:100℃,时间:3min。
4、浸轧煮漂工作液:
煮漂工作液配方:(/L)
双氧水:14~16g/L
稳定剂:5g/L
螯合分散剂:2g/L
T(吐温):4g/L
S(司盘):1g/L
渗透剂:15~20g/L
NaOH:15~20g/L。
5、湿蒸工艺条件:温度:135℃,湿度:37%,时间:3min。
本方案的前处理工艺,将前处理的退煮(退浆)段采用宽温酶退浆,煮练、漂白段采用碱氧工艺,结合湿短蒸设备,在达到去除棉纤维中的杂质及浆料的前提下,实现了缩短工艺流程,降低消耗的目的。
本发明的有益之处在于:①缩短了工艺流程,提高了工作效率,提高了产品产量。②减少了有害废物的排放,有利于环保。③减少了水、蒸汽及能源的消耗,降低产品成本。
(四)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高效短流程前处理工艺。
1、品种:JC80s×80s,200×180,63″纯棉布。
2、工艺流程:进布→热洗(80℃×1min)→浸轧酶工作液→汽蒸(100℃×3min)→热洗→温洗→浸轧煮漂工作液→湿蒸(135℃×3min,湿度37%)→热洗→温洗→烘干。
3、工艺条件:
①热洗工艺条件:温度:80℃,时间:1min,渗透剂JFC:1g/L。
②浸轧酶工作液:
酶退浆工作液配方:
宽温退浆酶:3.0g/L
精练酶:0.5g/L
渗透剂JFC:5.0g/L
PH:7。
③汽蒸工艺条件:温度:100℃,时间:3min,
④浸轧煮漂工作液:
煮漂工作液配方:(/L)
双氧水:14~16g/L
稳定剂GJ-101:5g/L
螯合分散剂-540:2g/L
T(吐温):4g/L
S(司盘):1g/L
渗透剂JFC:15~20g/L
NaOH:15~20g/L。
⑤湿蒸:是经浸轧液后不经干燥,湿态汽蒸,是一种节能方法。这一生产过程是利用安装在反应蒸箱内入口处的电红外加热器,将经过染液浸渍过的湿织物加热,使织物迅速升温。反应蒸箱内的在热体是少量蒸汽和干热空气的混合气体,利用干、湿球温度调节反应温度及相对湿度。
湿蒸工艺条件:温度:135℃,湿度:37%,时间:3min。
⑥其它工艺条件与常规工艺相同。
4、半制品质量:
毛效:9.5~10.5cm;棉籽壳去除情况:无;白度(用DTC测色仪):74;径向强力(N):675。
本方案的高效短流程前处理技术特点:
1、采用短流程工艺,其目的是为了提高前处理速度,节约能耗,减少用水量,使处理液尽快浸透、吸收,要求助剂有渗透迅速,乳化力强,去污力高,耐高温,耐浓碱,耐硬水的特点,经探索复配出T、S助剂,即吐温:司盘=4:1,能够较好地适应此工艺。
2、退煮蒸箱出口含碱PH检测情况:
常规工艺(NaOH)>10g/L(PH值约在13~14),
酶工艺(本方案)PH:7。
3、从工艺流程中可以看出,短流程和常规退、煮、漂三段工艺相比,无需网带汽蒸箱,用湿蒸设备代替,酶退浆易水洗,原退浆后5个蒸洗箱,现只用4个蒸洗箱(3个热洗,1个冷洗)来完成,全机流程短,比原工艺设备排列长度减少12米以上。
结论
1、此工艺是高效环保型助剂和清洁生产新工艺相结合,为前处理工序制定合理流程,合并工序节约能源,减少污染和实施清洁生产提供了依据。
2、酶退浆工艺,退煮段由于无碱,排放污水PH仅为7,因此是一种清洁生产的环保工艺。
3、高效短流程相对成本较低,比常规三段工艺每米降低0.03元。
4、白度和毛效的半制品指标完全可以达到染色及印花布的工艺要求。
5、由于煮漂段独特的设备选择,节约了蒸汽,反应时间短,节约蒸汽3吨/万米,电18Kw/万米,缩短了生产周期,降低了工人劳动强度。
综合所述:高效短流程前处理工艺设备投资少,运行费用低,是一种清洁生产和经济效益较好的工艺,同时各项半制品指标完全可以满足染色或印花后工序对半制品的工艺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