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体绝缘金属封闭开关.pdf

上传人:奻奴 文档编号:388622 上传时间:2018-02-13 格式:PDF 页数:35 大小:1.8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97117452.0

申请日:

1997.07.18

公开号:

CN1174432A

公开日:

1998.02.25

当前法律状态:

终止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专利权有效期届满IPC(主分类):H02B 1/20申请日:19970718授权公告日:20011017|||授权|||公开|||

IPC分类号:

H02B1/20

主分类号:

H02B1/20

申请人:

株式会社东芝;

发明人:

宫川胜; 吉田哲雄; 佐藤章; 堀切和仁; 阪口修; 平本武; 正木信男; 乡富夫; 玉良一; 池田顺一

地址:

日本神奈川县

优先权:

1996.07.18 JP 189158/96; 1997.02.28 JP 44987/97

专利代理机构:

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

代理人:

王忠忠;张志醒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一种气体绝缘金属封闭开关,其包括一配电箱,用以接收多个电路设备,至少三个第一绝缘套管,其贯穿所述配电箱的外壁,至少三个第二绝缘套管,其贯穿所述配电箱的外壁,和至少三根电缆,其与配电箱外壁相邻相互平行地定位,其每根分别连接在第一绝缘套管之一和第二绝缘套管之一之间。每个第一和第二绝缘套管在其两侧上形成有四边形头部,并且在四边形的至少一侧上连接有电缆之一,用以分别连接电路设备。由第一和第二绝缘套管引出的第一相绝缘套管四边形部分的第一侧侧表面分别相邻于由第一和第二绝缘套管引出的第二相绝缘套管四边形部分的第二侧侧表面而设置。由第一和第二绝缘套管引出的第二相绝缘套管四边形部分的第一侧侧表面分别相邻于由第一和第二绝缘套管引出的第三相绝缘套管四边形部分的第一侧侧表面而设置。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气体绝缘金属封闭开关,其包括: 一配电箱,用于接纳许多的电路设备; 至少三个第一绝缘套管,其贯穿所述配电箱的外壁, 至少三个第二绝缘套管,其贯穿所述配电箱的外壁 至少三根电缆,其与所述配电箱外壁相邻相互平行地定位,其每根分别连接 在所述第一绝缘套管之一和所述第二绝缘套管之一之间; 每个所述第一和第二绝缘套管在其侧上形成有四边形部分的头部,并且连 接所述四边形部分的至少一侧上的所述电缆之一,用以分别连接所述电路设备; 由所述第一和第二绝缘套管引出的第一相绝缘套管的所述四边形部分的第 一侧侧表面分别相邻于由所述第一和第二绝缘套管引出的第二相绝缘套管的所述 四边形部分的第二侧侧表面而设置;和 由所述第一和第二绝缘套管引出的第二相绝缘套管所述四边形部分的第一 侧侧表面分别相邻于由所述第一和第二绝缘套管引出的第三相绝缘套管所述四边 形部分的第一侧侧表面而设置。
2: 一种气体绝缘金属封闭开关,其包括: 一配电箱,用于接纳接收来自第一电源系统的第一电力的第一进线配电盘, 接收来自第二电源系统的第二电力的第二进线配电盘,用以接收第一进线侧母线 耦合分断开关,第二进线侧母线耦合分断开关、第一负载侧母线耦合分断开关、 第二负载侧母线耦合分断开关的母线耦合配电盘,和用以接收VCT的VCT盘; 所述第一进线侧母线耦合分断开关的第一侧连接于所述第一进线配电盘的 负载侧上; 所述第二进线侧母线耦合分断开关的第一侧连接于所述第二进线配电盘的 负载侧上; 所述第一进线侧母线耦合分断开关的第二侧连接于所述第二进线侧母线耦 合分断开关的第二侧上; 所述第一进线侧母线耦合分断开关的第一侧连接于所述第一进线配电盘的 所述负载侧上,并适合于连接第一负载侧变换器上; 所述第二负载侧母线耦合分断开关的第一侧通过VCT连接于所述第二进线 配电盘的所述负载侧上,并适合于连接第二负载侧变换器上; 所述第一负载侧母线耦合分断开关的第二侧连接于所述第二负载侧母线耦 合分断开关的第二侧上,并适合于连接第三负载侧变换器上; 第一绝缘套管组,其贯穿在其第一侧上的所述配电箱顶部的前侧上,用于连 接所述第一进线配电盘的所述负载侧和所述第一进线侧母线耦合分断开关的所述 第一侧; 第二绝缘套管组,其贯穿在其第二侧上的所述配电箱顶部的所述前侧,用于 连接所述第二进线配电盘的所述负载侧和所述第二进线侧母线耦合分断开关的所 述第一侧; 第三绝缘套管组,其贯穿在其第一侧上的所述配电箱顶部的所述后侧,用于 连接所述第一进线配电盘的所述负载侧和所述第一负载侧母线耦合分断开关的所 述第一侧以及所述第一负载侧变换器; 第四绝缘套管组,其贯穿在其第二侧上的所述配电箱顶部的所述后侧,用于 连接所述VCT和所述第二负载侧母线耦合分断开关的所述第一侧以及所述第二 负载侧变换器;和 第五绝缘套管组,其贯穿所述配电箱的所述顶部,用于连接所述第一和第二 负载侧母线耦合分断开关的所述第二侧和所述第三负载侧变换器。
3: 按照权利要求2的气体绝缘金属封闭开关,其特征在于: 每个所述第一、第二、第三和第四绝缘套管组是由第一相、第二相和第三相 绝缘套管组成的;和 其中在每个所述第一、第二、第三和第四绝缘套管组中, 每个所述第一相、第二相和第三相绝缘套管在其两侧上形成有四边形部分的 端头; 所述第一相绝缘套管的所述四边形部分的第一侧侧表面相邻于所述第二相 绝缘套管的所述四边形部分的第二侧侧表面而设置;和 所述第二相绝缘套管的所述四边形部分的第一侧侧表面相邻于所述第三相 绝缘套管的所述四边形部分的第一侧侧表面而设置。
4: 按照权利要求2或3的气体绝缘金属封闭开关,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二绝缘套管组的第三相绝缘套管和所述第三绝缘套管组的第一相 绝缘套管之间设置所述第五绝缘套管组的第二相绝缘套管; 在所述第二绝缘套管组的第一相绝缘套管和所述第一绝缘套管组的第一相 绝缘套管的中部第一侧上设置所述第五绝缘套管组的第一相绝缘套管; 在所述第三绝缘套管组的第三相绝缘套管和所述第四绝缘套管组的第三相 绝缘套管的中部第二侧上设置所述第五绝缘套管组的第三相绝缘套管。
5: 按照权利要求2,3和4中之一的气体绝缘金属封闭开关,其特征在于: 其中所述母线耦合配电盘装备有第一纵向隔板、第二纵向隔板、第三纵向隔 板、和横向隔板,由此在所述第一和第二纵向隔板之间和所述横向隔板下形成第 一气体绝缘室体,在所述第一和第二纵向隔板之间和所述横向隔板上形成第二气 体绝缘室体,在所述第二和第三纵向隔板之间和所述横向隔板下形成第三气体绝 缘室体,和在所述第二和第三纵向隔板之间和所述横向隔板上形成第四气体绝缘 室体;和 其中在所述母线连接配电盘中, 所述第一进线侧母线耦合分断开关收容在所述第一气体绝缘室体中, 所述第二进线侧母线耦合分断开关收容在所述第二气体绝缘室体中, 所述第一负载侧母线耦合分断开关收容在所述第三气体绝缘室体中, 所述第二负载侧母线耦合分断开关收容在所述第四气体绝缘室体中。
6: 按照权利要求2、3和4中之一的气体绝缘金属封闭开关,其特征在于 其中所述第一和第二进线配电盘之一设置有隔板,以形成上气体绝缘室体和 在所述上气体绝缘室体下的下气体绝缘室体; 其中在所述第一和第二进线配电盘之一中: 负载侧分断开关收容在所述上气体绝缘室体中, 进线侧真空断路器收容在所述下气体绝缘室体中, 电源侧分断开关收容在所述下气体绝缘室体中的所述进线侧真空断路器的 下面, 所述进线侧真空断路器的上电极连接于所述负载侧分断开关的下电极上, 所述负载侧真空断路器的上电极连接于所述进线侧真空断路器的下电极 上;和 其中提供有绝缘套管,其贯穿所述第一和第二进线配电盘之一的所述顶部, 并且连接于所述负载侧分断开关的上电极上。
7: 按照权利要求2、3和4中之一的气体绝缘金属封闭开关,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多个变换器初级配电盘; 其中所述变换器初级配电盘设置有隔板,形成上气体绝缘室体和在所述上气 体绝缘室体下的下气体绝缘室体; 其中在所述变换器初级配电盘中, 负载侧真空断路器收容在所述上气体绝缘室体中,和 分断开关收容在下气体绝缘室体中, 所述分断开关的上电极连接于所述负载侧真空断路器的下电极上; 其中提供有绝缘套管,其贯穿所述变换器初级配电盘的所述顶部,并且连接 于所述分断开关的下电极上;和 其中提供有电缆端头,其贯穿所述上气体绝缘室体的顶部,并且连接于所述 真空断路器的上电极上。
8: 按照权利要求2、3和4中之一的气体绝缘金属封闭开关,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多个变换器初级配电盘: 其中所述变换器初级配电盘设置有隔板,形成上气体绝缘室体和在所述上气 体绝缘室体的下和后侧上的下气体绝缘室体; 其中在所述变换器初级配电盘中, 分断开关收容在所述上气体绝缘室体中,和 负载侧真空断路器收容在所述下气体绝缘室体中,所述负载侧真空断路器的 上电极连接于所述分断开关的下电极上; 其中提供有绝缘套管,其贯穿上气体绝缘室体的顶部,并且连接于所述分断 开关的上电极上;和 其中提供有电缆端头,其贯穿所述下气体绝缘室体的顶部,并且连接于所述 负载侧真空断路器的下电极上。
9: 一种气体绝缘金属封闭开关,其包括: 第一进线配电盘,用以接收第一电力系统的第一电源,其具有第一绝缘套管 组,该绝缘套管组贯穿所述进线配电盘配电箱的顶部,用于连接负载侧; 第二进线配电盘,用以接收第二电力系统的第二电源,其具有第二绝缘套管 组,该绝缘套管组贯穿所述进线配电盘配电箱的顶部,用于连接所述负载侧; VCT盘,其定位在所述第一和第二进线配电盘之间,用以接收VCT,其带 有第三和第四绝缘套管组,该第三和第四绝缘套管组贯穿所述VCT盘配电箱的顶 部; 所述第三绝缘套管通过电缆连接于所述第一和第二绝缘套管; 第一变换器初级配电盘,其定位在所述第一进线配电盘和所述VCT盘之 间,其带有第五绝缘套管组,该第五绝缘套管组贯穿所述第一变换器初级配电盘 配电箱的顶部,用以将电力馈送给负载; 第二变换器初级配电盘,其定位在所述第二进线配电盘和所述VCT盘之 间,其带有第六绝缘套管组,该第六绝缘套管组贯穿所述第二变换器初级配电盘 配电箱的顶部,用以将电力馈送给负载; 所述第四绝缘套管组连接于所述VCT上并连接于所述第五和第六绝缘套管 上; 所述第四绝缘套管组的第一相绝缘套管定位在所述第三绝缘套管组的前侧 上; 所述第四绝缘套管组的第三相绝缘套管定位在所述第三绝缘套管组的后侧 上; 所述第五绝缘套管组的第二相绝缘套管连接于所述第一绝缘套管组的第二 相绝缘套管上; 所述第六绝缘套管组的第二相绝缘套管连接于所述第二绝缘套管组的第二 相绝缘套管上; 由此所述第三绝缘套管组的第二相绝缘套管共同地用作所述第四绝缘套管 组的第二相绝缘套管。
10: 按照权利要求9的气体绝缘金属封闭开关,其特征在于: 其中每个所述第一、第二和第三绝缘套管组是由第一相、第二相和第三相绝 缘套管组成的;和 其中在每个所述第一、第二和第三绝缘套管组中; 每个所述第一相、第二相和第三相绝缘套管在其两侧上均形成有四边形部分 的端头; 所述第一相绝缘套管的所述四边形部分的第一侧侧表面相邻于所述第二相 绝缘套管的所述四边形部分第二侧的侧表面而设置;和 所述第二相绝缘套管的所述四边形部分的第一侧侧表面相邻于所述第三相 绝缘套管的所述四边形部分第一侧的侧表面而设置。

说明书


气体绝缘金属封闭开关

    本发明涉及一种气体绝缘金属封闭开关。

    图11以单线连接线路图表示常用气体绝缘金属封闭开关一实例的主电路。图12是图11所示常用气体绝缘金属封闭开关的平面图。

    图11和图12所示的气体绝缘金属封闭开关就是所谓的初级2CB-1VCT-次级2CB系统的两电路接收设备。在接收侧上的引入是在房屋的地板下进行的,而接收侧之间的连接和负载侧之间的连接是在房屋的天花板上进行的。

    在图11和12中,在安装于中央并含有组合电压和电流变换器(下面称作VCT)的组合电压和电流变换器配电盘(下面称作VCT盘)51的两侧上,对称地设置有No.1变换器初级盘50A和No.2变换器初级盘50B,其通过电缆分别连接于VCT盘51的负载侧上。

    在这No.1和No.2变换器初级盘50A,50B的外侧上,对称地设置有No.1进线配电盘,其连接于VCT盘的电源侧上,并且No.2进线配电盘49B连接于不同于No.1进线配电盘电力系统的电源侧上。

    在电缆终端接头32A的下端上,其安装在左端上No.1进线配电盘49A的后下端上,连接有电缆,其与接收设备的引入线相连接,其中提供了该气体绝缘金属封闭开关。变流器31A与该电缆相连接。

    在电缆终端接头32A的上端上,以该顺序在该电缆终端接头32A上安装有避雷器33A,电压检测器34A,接地开关35A和初级分断开关36A。初级分断开关36A的电源侧连接于电缆终端接头32A上,并且初级分断开关36A的负载侧与真空断路器37A的电源侧相连。

    真空断路器37A通过次级分断开关38A与绝缘套管46A的下端相连,用以贯穿No.1进线配电盘49A箱体顶部而进行外部连接。

    同样地,电缆,即连接于其中提供有气体绝缘金属封闭开关的接收设备不同系统引入线上,连接于右端上的电缆终端接头32B的下端上,其安装在No.2进线配电盘49B的下后端上。变流器31B连接在该电缆上。

    在电缆终端接头32B的上端上,以该顺序在该电缆终端接头32B上安装有避雷器33B,电压检测器34B,接地开关35B和初级分断开关36B。初级分断开关36B的电源侧连接于电缆终端接头32B上,并且初级分断开关36B的负载侧与真空断路器37B的电源侧相连。

    真空断路器37B的负载侧与接地开关39相连,用以使母线接地,并且通过次级分断开关38B与绝缘套管46B的下端连接,用以贯穿No.2进线配电盘49B箱体顶部而进行外部连接。

    然后,将变流器45A与连接于No.1变换器(未示出)的电缆相连接。该电缆连接于电缆终端接头44A,其提供用以贯穿No.1变换器初级配电盘50A的上端。电缆终端接头44A的下端连接于接地开关43A的电源侧和真空断路器42A的负载侧。

    连接于真空断路器42A电源侧的导体通过装在真空断路器42A下的分断开关41A向上到No.1变换器初级配电盘50A的后部上,并且与绝缘套管46C的下端相连,其纵向地贯穿顶部的后部用于外部连接。

    同样地,将变流器45B与连接于No.2变换器(未示出)的电缆相连接。该电缆连接于电缆终端接头44B,其提供用以贯穿No.2变换器初级配电盘50B的上端。电缆终端接头44B的下端连接于接地开关43B的电源侧和真空断路器42B的负载侧。

    连接于真空断路器42B电源侧的导体通过装在真空断路器42B下的分断开关41B向上到No.2变换器初级配电盘50B的后部上,并且与绝缘套管46D的下端相连,其纵向地贯穿顶部的后部用于外部连接。

    进一步地,在VCT盘上,将连接于VCT40电源侧端子上的导体上端与绝缘套管46E的下端连接,其可纵向地贯穿VCT盘51顶部中央略靠前的位置上,并且将连接于VCT40负载侧端子上的导体上端与绝缘套管46F的下端连接,其可纵向地贯穿VCT盘51顶部中央略靠后的位置上。

    在纵向贯穿No.1进线配电盘49A顶部的绝缘套管46A的上端,纵向贯穿VCT盘51的绝缘套管46E的上端和纵向贯穿No.2进线配电盘49B顶部的绝缘套管46B的上端之中,分别提供与其相连接的R相CV电缆(下面简称为电缆)47a,47a′,S相电缆47b,47b′和T相电缆47c,47c′。这些电缆47a,47a′,47b,47b′,47c和47c′组成了初级侧母线,即第一母线47。

    在纵向贯穿No.1变换器初级盘50A顶部的绝缘套管46C的上端,纵向贯穿VCT盘51顶部的绝缘套管46F的上端和纵向贯穿No.2变换器初级盘50B顶部的绝缘套管46D的上端之中,分别提供与其相连接的R相电缆48a,48a′,S相电缆48b,48b′和T相电缆48c,48c′。这些电缆48a,48a′,48b,48b′,48c和48c′组成了次级侧母线,即第二母线48。

    另外,第一母线47,第二母线48和所有绝缘套管的上端均由电缆导管(未示出)所包覆,其安置在No.1进线配电盘49A,No.1变换器初级盘50A,VCT盘51,No.2变换器初级盘50B和No.2进线配电盘49B上。

    进一步地,图13是从右侧所看到的图11和12所示No.1和No.2进线配电盘49a和49b的放大竖直截面详细图。

    在图13中,外壳52带有近似U型截面的隔板52a,用以划分中央和前后部分,在该隔板52a前侧上的中央和顶部之间的L型截面隔板52b,和在隔板52a前的U型截面隔板52c。这些隔板52A,52b和52c的内侧充以六氟化硫气体。

    在隔板52c的内侧,安置有图11所示的真空断路器37A(37B)。真空断路器37A(37B)的上电极连接于上隔板的前端,其横向贯穿隔板52a前侧的上部。真空断路器37A(37B)的下电极连接于下隔板的前端,其横向贯穿于在上隔板下侧上的隔板52a。

    在真空断路器37A(37B)的下部上,在隔板52c下侧上安置有真空断路器37A(37B)的操作机构37a。

    在隔板52a前侧的下部上,将初级分断开关36A(36B)的断路器固定到隔板52a的背侧。将该初级分断开关36A(36B)的上电极连接到下隔板的后端上。

    在初级分断开关36A(36B)的下部上,包含有接地开关35A(35B)的断路器。提供该接地开关35A(35B)操作机构35a的同时,其伸向隔板52c的下部前端。

    初级分断开关36A(36B)和其操作结构36a(未示出),以及接地开关35A(35B)和其操作机构35a可通过由点划线所示的操作杆和斜齿轮而连接。

    初级分断开关36A(36B)的下电极连接于电压检测器34A(34B)的前端上,其通过电缆终端接头32A(32B)的上端横向固定到隔板52a后端的前面,其电缆终端接头纵向贯穿在隔板52a的后部上。该电压检测器34A(34B)的前端连接于避雷器33A(33B)的上端,其纵向贯穿于电缆终端接头32A(32B)后侧上的隔板52a。

    在隔板52b的底部上,固定有次级分断开关38A(38B)的断路器。次级分断开关38A(38B)的前端连接于上隔板的后端。在隔板52c的前面,提供该次级分断开关38A(38B)的操作结构38a的同时,其略向上地伸向中央部分。

    由点划线所示的该操作结构38的操作杆和类似物向上到外壳的侧面,气密地穿过隔板52a到背侧,并向下到侧面,然后,将其连接到次级分断开关38A(38B)安装基座中央上的轴上。

    只在No.2进线配电盘中,在次级分断开关38B的后部上,包含有由点划线所示的接地开关39。该接地开关39的操作机构与其平行地安装在操作机构38a的侧面上。

    在次级分断开关38A(38B)上部的顶部上,通过安装基座气密地安置有绝缘套管46A(46B)(在图13中示出了其三个)。该绝缘套管46A(46B)的下端连接于次级分断开关38A(38B)的后端上(在图13中只示出了其一个)。在图12中所示的R相电缆47a(47a′),S相电缆47b(47b′)和T相电缆47c(47c′)分别连接于绝缘套管46A(46B)的上端上。

    在这里,删除了No.1和No.2变换器初级盘50A和50B和VCT盘51的纵向截面图。

    在如上所述结构中的气体绝缘金属封闭开关的配电箱深度受限于纵向贯穿配电箱顶部的绝缘套管的数量和宽度。

    原因在于,需要在纵向贯穿图13所示No.1进线配电盘49A和No.2进线配电盘49B外壳顶部的绝缘套管46A(46B)的后部上获得一定空间,用于安装3相绝缘套管46C,46D,以使电缆将No.1和No.2变换器初级盘50A和50B与VCT盘51相连接。在这些条件下必须确定初级电路设备的布局,其设备包括No.1和No.2变换器初级盘50A和50B和VCT盘51的绝缘套管的安装单元。

    因此,在No.1和No.2变换器初级盘50A和50B上,在图12所示前方位置上设置电缆终端接头44A,44B,其连接于负载侧。另外,电缆终端接头44A,44B以分别与后部的绝缘套管46C和46D正交的方向加以安装,以便减小横向宽度。然而,该方法不适用于新近开发的减小尺寸的真空断路器和分断开关。

    特别是,当在图11和12所示中央部分上不包含VCT盘51,而将其设置在左端或右端上时,或如果负载是基于用户需要为3组的话,在图12的横向上以6线设置的电缆将增加到9线。因此,配电箱的深度将会增加,从而削弱了试图减小尺寸的气体绝缘金属封闭开关的特性。

    因此,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气体绝缘金属封闭开关,它能减小其外壳的深度,并且它能显示出优良的气体绝缘特性。

    本发明的这些和其它的目的可以通过提供这样一种气体绝缘金属封闭开关而实现,其包括,一外壳,用以接收许多电路设备,至少三个贯穿配电箱外壁的第一绝缘套管,至少三个贯穿配电箱外壁的第二绝缘套管,和至少三根与配电箱外壁相邻相互平行设置的电缆,其每根分别在第一绝缘套管中的一个和第二绝缘套管中的一个之间连接。第一和第二绝缘套管的每个在其两侧上形成有四边形部分的端头,并且连接于在四边形部分至少一侧上的电缆之一,用以分别连接电路设备。由第一和第二绝缘套管出来的第一相绝缘套管四边形部分第一侧的侧面分别相邻于由第一和第二绝缘套管出来的第二相绝缘套管四边形部分第二侧的侧面而设置。由第一和第二绝缘套管出来的第二相绝缘套管四边形部分第一侧的侧面分别相邻于由第一和第二绝缘套管出来的第三相绝缘套管四边形部分第一侧的侧面而设置。

    按照本发明的一个方案,提供一种气体绝缘金属封闭开关,其包括一配电箱,用于接收第一进线配电盘,以从第一电力系统接收第一电力,第二进线配电盘,以从第二电力系统接收第二电力,母线耦合配电盘,用以接收第一进线侧母线耦合分断开关,第二进线侧母线耦合分断开关,第一负载侧母线耦合分断开关,第二负载侧母线耦合分断开关,和用以接收VCT的VCT盘。第一进线侧母线耦合分断开关的第一侧连接于第一进线配电盘的负载侧,第二进线侧母线耦合分断开关的第一侧连接于第二进线配电盘的负载侧,第一进线侧母线耦合分断开关的第二侧连接于第二进线侧母线耦合分断开关的第二侧,第一负载侧母线耦合分断开关的第一侧连接于第一进线配电盘的负载侧并适合于连接第一负载侧变换器,第二负载侧母线耦合分断开关的第一侧通过VCT连接于第二进线配电盘的负载侧并适合于连接第二负载侧变换器,和第一负载侧母线耦合分断开关的第二侧连接于第二负载侧母线耦合分断开关的第二侧并适合于连接第三负载侧变换器。气体绝缘金属封闭开关进一步包括第一绝缘套管组,其贯穿在其第一侧上的配电箱顶部的前侧,用于连接第一进线配电盘的负载侧和第一进线侧母线耦合分断开关的第一侧,和第二绝缘套管组,其贯穿在其第二侧上的配电箱顶部的前侧,用于连接第二进线配电盘的负载侧和第二进线侧母线耦合分断开关的第一侧,第三绝缘套管组,其贯穿在其第一侧上的配电箱顶部的后侧,用于连接第一进线配电盘的负载侧和第一进线侧母线耦合分断开关的第一侧以及第一负载侧变换器,第四绝缘套管组,其贯穿在其第二侧上的配电箱顶部的后侧,用于连接VCT和第二负载侧母线耦合分断开关的第一侧以及第二负载侧变换器,和第五绝缘套管组,其贯穿配电箱顶部,用于连接第一和第二负载侧母线耦合分断开关的第二侧和第三负载侧变换器。

    按照本发明的另一方案,提供一种气体绝缘金属封闭开关,它包括具有第一绝缘套管组的第一进线配电盘,用于从第一电力系统接收第一电力,其贯穿第一进线配电盘配电箱的顶部以连接负载侧,具有第二绝缘套管组的第二进线配电盘,用于从第二电力系统接收第二电力,其贯穿第二进线配电盘配电箱的顶部以连接负载侧,和定位在第一和第二进线配电盘之间的VCT盘,其接收有VCT,其带有第三和第四绝缘套管组,它贯穿VCT盘配电箱的顶部。第三绝缘套管通过电缆与第一和第二绝缘套管相连接。气体绝缘金属封闭开关进一步包括定位在第一进线配电盘和VCT盘之间的第一变换器初级盘,其带有第五绝缘套管组,它贯穿第一变换器初级盘配电箱的顶部,用于将电力馈送给负载,和定位在第二进线配电盘和VCT盘之间的第二变换器初级盘,其带有第六绝缘套管组,它贯穿第二变换器初级盘配电箱的顶部,用于将电力馈送给负载。第四绝缘套管组连接于VCT并连接于第五和第六绝缘套管。第四绝缘套管组的第一相绝缘套管定位在第三绝缘套管组的前侧上,第四绝缘套管组的第三相绝缘套管定位在第三绝缘套管组的后侧上,第五绝缘套管组的第二相绝缘套管连接于第一绝缘套管组的第二相绝缘套管,和第六绝缘套管组的第二相绝缘套管连接于第二绝缘套管组的第二相绝缘套管,由此将第三绝缘套管组的第二相绝缘套管共同地用作为第四绝缘套管组的第二相绝缘套管。

    通过结合附图并参照下列的详细说明将会更好地理解本发明的全面内容及其所带来的优点,其中:

    图1是表示按照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气体绝缘金属封闭开关的平面图;

    图2是图1所示A-A的放大截面图;

    图3是按照本发明第一实施例在图1中所示气体绝缘金属封闭开关初级电路单线连接示意图;

    图4是按照本发明第一实施例在图1中所示气体绝缘金属封闭开关初级电路单线连接布局图;

    图5是图1局部放大详细图;

    图6是图1所示B-B的放大截面图;

    图7是图1所示C-C的放大截面图;

    图8是按照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气体绝缘金属封闭开关的放大截面图;

    图9是表示按照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气体绝缘金属封闭开关的平面图;

    图10是图9所示D-D的放大截面图;

    图11是常用气体绝缘金属封闭开关一实例的初级电路单线连接布局图;

    图12是图11所示气体绝缘金属封闭开关的平面图;和

    图13是图12所示D-D的放大截面图。

    现参照附图,其中类似的标号表示贯穿若干附图的同样或对应的部件,下面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

    图1是表示按照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气体绝缘金属封闭开关的平面图,其对应于按照现有技术所示的图12。

    还有,图3是图1所示开关主电路的单线连接图。图4是图3所示主电路设备状态的单线连接分布图,其被分别地接收在图1所示的各配电箱中。在这里,图4对应于表示现有技术的图11。

    在这些附图中,负载侧是3组(变换器),并且母线耦合配电盘3和分断开关配电盘4(其细节未示出)均被加到排成直线的配电盘的中部。因此,连接配电箱的电缆和绝缘套管的数量会增加,并由此使它们变复杂了。

    首先,在图1中,在现后部右侧上所示的宽度方向上的VCT盘1的左侧上,提供No.2变换器初级配电盘2B。由于附图所限在前排上VCT盘1前面所示的VCT盘1的右侧上提供No.3变换器初级配电盘2C。

    在左侧上的No.2变换器初级配电盘2B的左侧上,提供在宽度方向的母线耦合配电盘3,其将在图2中加以详细描述。在该母线耦合配电盘3的左侧上,还提供有分断开关配电盘4,其将在图3和图4中加以详细地描述。

    在该分断开关配电盘4的左侧上,提供No.1变换器初级配电盘2A。在该No.1变换器初级配电盘2A的左侧上和上述No.3变换器初级配电盘2C的右侧上,还提供有进线配电盘6A,6B,其分别与不同系统电源连接。

    在左侧上的进线配电盘6A的顶部上,提供有绝缘套管7A,7B和7C,其以Z形贯穿前侧上的顶部。

    在进线配电盘6A右侧上所提供的No.1变换器初级配电盘2A顶部的前端上,类似于按照现有技术在图12所示的电缆终端接头44A,提供电缆终端接头10A,10B和10C,其连接于负载侧上的降压变压器上。还提供绝缘套管8A,8B和8C,其以Z形纵向贯穿在顶部的后侧上。

    在No.1变换器初级配电盘2A右侧上所提供的分断开关盘4的顶部上,提供了绝缘套管7D,7E和7F,其以Z形纵向贯穿在前侧上的顶部。在这些绝缘套管7D,7E和7F的后面,提供了绝缘套管8D,8E和8F,其以Z形纵向贯穿顶部。

    在分断开关盘4右侧上所提供的母线耦合配电盘3的顶部上,提供了绝缘套管7G,7H和7J,其以Z形纵向贯穿在顶部的前左侧上。在这些绝缘套管7G,7H和7J的后面,提供了绝缘套管8G,8H和8J,其以Z形贯穿顶部。

    另外,在母线耦合配电盘3的顶部上,提供了绝缘套管7K,7L和7M,其以Z形纵向贯穿在顶部的前右侧上。在这些绝缘套管7K,7L和7M的后面,提供了绝缘套管8K,8L和8M,其以Z形纵向贯穿顶部。

    还有,在母线耦合配电盘3的顶部上,在左右两套绝缘套管7G,7H,7J,8G,8H,8J和7K,7L,7M,8K,8L,8M之间,提供了绝缘套管9A,9B和9C,其以由前侧向后侧的顺序纵向贯穿顶部。

    在母线耦合配电盘3右侧上所提供的No.2变换器初级配电盘2B的前端上,类似于按照现有技术在图12中所示的电缆终端接头44A提供电缆终端接头10D,10E和10F,其连接于负载侧上的降压变压器。在这些电缆终端接头10D,10E和10F的后面,分别提供了绝缘套管9D,9E和9F,其以由前侧向后侧的顺序以Z形纵向贯穿,其带有与绝缘套管9A,9B和9C之间的空间相同的空间。

    在No.2变换器初级配电盘2B右侧上所提供的VCT盘1的顶部上,提供了绝缘套管7N,70和7P,其以Z形纵向贯穿在前左侧上。在这些绝缘套管7N,70和7P的后面,提供了绝缘套管8N,80和8P,其以Z形纵向贯穿在后右侧上。

    在VCT盘1右侧上所提供的No.3变换器初级配电盘2C顶部的前端上,类似于按照现有技术在图12中所示的电缆终端接头44A而提供了电缆终端接头10G,10H和10J,其连接于在负载侧上的降压变压器。在这些电缆终端接头10G,10H和10J的后面,提供了绝缘套管8Q,8R和8S,其以Z形纵向贯穿在顶部的后侧上。

    在No.3变换器初级配电盘2C右侧上所提供的进线配电盘6B的顶部上,提供了绝缘套管7Q,7R和7S,其Z以形纵向贯穿在前侧上。

    在这些排列的配电盘的顶部上,提供了A相电缆11A,B相电缆11B和C相电缆11C,其分别在绝缘套管7A,7B和7C与绝缘套管7D,7E和7F之间进行连接,还提供了A相电缆11A′,B相电缆11B′和C相电缆11C′,其分别在绝缘套管7D,7E和7F与绝缘套管7G,7H和7J之间进行连接。这些电缆11A,11B,11C,11A′,11B′和11C′组成了第一母线,用以在进线配电盘6A,分断开关配电盘4和母线耦合配电盘3之间进行连接。

    在这些排列的配电盘的顶部上,提供了A相电缆12A,B相电缆12B和C相电缆12C,其分别在绝缘套管8A,8B和8C与绝缘套管8D,8E和8F之间进行连接,还提供了A相电缆12D,B相电缆12E和C相电缆12F,其分别在绝缘套管8D,8E和8F与绝缘套管8G,8H和8J之间进行连接。这些电缆12A,12B,12C,12D,12E和12F组成了第三母线,用以在No.1变换器初级配电盘2A,分断开关配电盘4和母线耦合配电盘3之间进行连接。

    在这些排列的配电盘顶部上,提供了A相电缆11D,B相电缆11E和C相电缆11F,其分别在绝缘套管7K,7L和7M与绝缘套管7N,70和7P之间进行连接,还提供了A相电缆11G,B相电缆11H和C相电缆11J,其分别在绝缘套管7N,70和7P与绝缘套管7Q,7R和7S之间进行连接。这些电缆11D,11E,11F,11G,11H和11J组成了第二母线,用以在母线耦合配电盘3,VCT盘1和进线配电盘6B之间进行连接。

    在这些排列的配电盘顶部上,提供了A相电缆12G,B相电缆12H和C相电缆12J,其分别在绝缘套管8K,8L和8M与绝缘套管8N,80和8P之间进行连接,还提供了A相电缆12K,B相电缆12L和C相电缆12M,其分别在绝缘套管8N,80和8P与绝缘套管8Q,8R和8S之间进行连接。这些电缆12G,12H,12J,12K,12L和12M组成了第四母线,用以在母线耦合配电盘3,VCT盘1和No.3变换器初级配电盘2C之间进行连接。

    在这些排列的配电盘顶部上,提供了A相电缆13A,B相电缆13B和C相电缆13C,其分别在绝缘套管9A,9B和9C与绝缘套管9D,9E和9F之间进行连接。这些电缆13A,13B和13C组成了第五母线,用以在母线耦合配电盘3和No.2变换器初级配电盘2B之间进行连接。

    结果,在母线耦合配电盘3的顶部上,提供了总共5组(共15个)绝缘套管,用以连接电缆。因此,在顶部上在横向上提供了9条线电缆,如下述的图2所示。

    图3表示图1所示气体绝缘金属封闭开关初级电路单线连接图。图4表示初级电路单线连接分布图,其示出了分布并容纳在图1所示配电箱中的图3所示初级电路设备的状态。

    如图3所示,该气体绝缘金属封闭开关表示一种接收设备,用以通过三个变压器的降压将由两个系统所接收的电力提供给负载。

    在图3和4中,设备的类似标号表示与图11所示设备相同或相应部分。在图3中,CT表示变流器,LA表示避雷器,VD表示电压检测器,DS表示分断开关,VCB表示真空断路器,ES表示接地开关,和T表示变压器。

    另外,分断开关14C和14A分别起着第一和第二进线侧母线耦合分断开关的作用,并且分断开关14D和14B分别起着第一和第二负载侧母线耦合分断开关的作用。

    分断开关15A起着负载侧分断开关的作用,真空断路器16A起着进线侧真空断路器的作用,和分断开关15B起着电源侧分断开关的作用。真空断路器16B和16C分别起着负载侧真空断路器的作用。

    从图3左上的变流器(CT)开始由参考数字7A,B,C所示的绝缘套管中的设备被接纳在图1所示的No.1进线配电盘6A中。参考数字7A,B,C表示所提供的绝缘套管7A,7B,7C,其纵向贯穿在图1所示进线配电盘6A的顶部上。

    另外,从图3右上的变流器(CT)开始由参考数字7Q,R,S所示的绝缘套管中的设备被接纳在图1所示的No.2进线配电盘6B中。参考数字7Q,R,S表示所提供的绝缘套管7Q,7R,7S,其纵向贯穿在图1所示进线配电盘6B的顶部上。

    在下面,在图3左侧上所示的绝缘套管7A,7B,7C负载侧上所示的参考数字7D,E,F和8D,E,F表示所提供的绝缘套管7D,7E,7F和8D,8E,8F,其分别纵向贯穿在分断开关配电盘4的顶部上。

    另外,在图3中,参考数字7G…,8J…,9A…也表示纵向纵向贯穿各配电箱顶部的绝缘套管。然而,包括其它初级电路设备的说明将被省略,其中它们是通过这些绝缘套管而相互连接的。

    如图1和图4所示,在母线耦合配电盘3的顶部上提供5组绝缘套管,其通过电缆而连接于左右配电箱上。在该气体绝缘金属封闭开关情况下,绝缘套管以极密集的形式安置在该母线耦合配电盘3的顶部上。

    图2是图1所示A-A的放大纵向截面图。图2表示所提供的绝缘套管,其纵向贯穿在母线耦合配电盘3的顶部上,并且主电路设备可设置在母线耦合配电盘3的配电箱内。

    在图2中,在该母线耦合配电盘3的配电箱22中,还提供有竖在中央的隔板22b,在该隔板22b前的隔板22a和在隔板22b后的隔板22c。

    在这些隔板22a,22b和22c的中部上,在隔板22a和22b之间具有横向隔板22f,并且在隔板22b和22c之间具有横向隔板22g。

    在由隔板22a,22b和22f所封闭的气体绝缘室体中,设置有分断开关14A的断路器,以及一同安装在分断开关14A下的接地开关14a。在由隔板22b,22c和22g所封闭的气体绝缘室体中,与分断开关14A和接地开关14a对称地设置有分断开关14B的断路器和接地开关14b。在这分断开关14A和14B断路器的下侧上,设置有分断开关14C和14D的断路器,其上电极分别连接于衬垫22h和22j上。

    在分断开关14A和14C左侧上所提供的低压室中,包含有用于分断开关14A,14C和接地开关14a,14c的操作机构。在分断开关14B和14D的右侧上所提供的低压室中,包含有用于分断开关14B,14D和接地开关14b,14d的操作机构。

    在隔板22f和22g上,对称地提供有衬垫22h和22j。接地开关14a,14b分别与衬垫22h和22j的上端相连接。这些衬垫22h和22j的下端分别与安装在分断开关14C,14D上的接地开关14c,14d相连接,其安置在隔板22f和22g下侧所形成的气体绝缘室体中。

    另外,图1所示的绝缘套管7K,7L和7M纵向贯穿在分断开关室体前侧上部上的顶部。绝缘套管8K,8L和8M纵向贯穿在这些绝缘套管7K,7L和7M右侧上分断开关室体右侧上部上的顶部。

    还有,在绝缘套管7K的前端上,提供了在图1所示母线耦合配电盘3中央前侧上所示的绝缘套管9A和电缆13A。同样地,在绝缘套管7K和8K之间顶部的中央上提供了绝缘套管9B和电缆13B。进一步地,在顶部的后端上提供了绝缘套管9C和电缆13C。

    在图2中,与绝缘套管7K,7L,7M下端所连接的导体22K之一与分断开关14A的后端相连接(这里只示出了其中的一个)。与绝缘套管8K,8J,8M下端所连接的导体221之一与分断开关14B的前端相连接(这里只示出了其中的一个)。

    与分断开关14C后端(这里只示出了其中的一个)所连接的导体22m以垂直于附图的方向通过固定到下侧板上的绝缘体而设置,其沿配电箱22的左侧上升,并且连接于绝缘套管7G,7H,7J的下端,其绝缘套管分别贯穿配电箱22的顶部。

    与分断开关14D前端(这里只示出了其中的一个)所连接的导体22n以垂直于附图的方向通过固定到下侧板上的绝缘体而设置,其沿配电箱22的左侧上升,并且连接于绝缘套管8G,8H,8J的下端,其绝缘套管分别贯穿配电箱22的顶部。

    分别连接在接地开关14d(这里只示出了其中之一)前端和绝缘衬垫22j(这里只示出了其中之一)下端之间的导体22o在固定于配电箱22上的绝缘体上分支,其以垂直于附图的方向通过,并且与绝缘套管9A,9B,9C的下端相连接,其绝缘套管分别贯穿配电箱22的顶部。

    另外,所有在顶部上所提供的贯穿顶部的绝缘套管和所有电缆均通过电缆管道(未示出)所封装。

    图5是局部放大详细图,其表示VCT盘1的绝缘套管7N,70和7P。该图示出了在紧密安置有绝缘套管的各个相中的安装空间,如在其两侧上连接有电缆的VCT盘1的绝缘套管7N,70,7P,这些绝缘套管纵向贯穿出图1所示配电箱的顶部。各组绝缘套管还紧密地安置在与绝缘套管7N,7O和7P相同空间上的其它配电箱的顶部上。

    也就是说,在绝缘套管7N,70和7P成为R-,S-和T-相的一组情况下,在各相中的安装空间P1要略窄于绝缘套管7N,7O和7P每个终端接头7a的最大宽度W。

    因此,各相绝缘套管7N,70和7P纵向(图5中的左右方向)上的安装空间P2要比绝缘套管7N,70和7P每个终端接头7a的长度L短。

    还有,在终端接头7a上,绝缘层是由环氧树脂形成的,其用于嵌在内芯上的中央导体的外部。该绝缘层的两端为四边形。电缆连接支撑11a通过螺栓而固定到每个终端接头7a的外表面上。

    绝缘套管7N,70和7P以图5所示的左右方向相互搭接在上述四边形部分上。因此,在电缆连接支撑11a的圆筒形外部和相邻绝缘套管终端接头7a的侧部之间,具有一定的间隙,其足以插入用以夹住夹具(未示出)的工具,以便将绝缘套管固定到配电箱的顶部上。

    另外,在终端接头7a的表面上形成有接地层。绝缘套管每个终端接头7a的外表面与每个配电箱的顶部一样保持在地电位。

    在上述气体绝缘金属封闭开关的情况下,其中提供有用于3相的绝缘套管,其提供横向和纵向的紧密配合而纵向地贯穿顶部,由此,与具有图12所示绝缘套管的气体绝缘金属封闭开关相比可以减小配电箱的深度和宽度。因此,就可以减小安装本发明开关所需的占地空间。

    还有,在具有较大宽度的母线耦合配电盘3的情况下,可以在极小的空间安置总共5组绝缘套管,并且通过电缆可连接左右位置上的配电盘,其是通过在左右前后4组绝缘套管7G,7H,7J,7K,7L,7M,8G,8H,8J,和8K,8L,8M之间提供一组绝缘套管9A,9B和9C,并在其中部上安装电缆13A,13B和13C,用以连接这些在两套前后绝缘套管7G,7H,7J,7K,7L,7M和8G,8H,8J,8K,8L,8M的前后上的绝缘套管9A,9B和9C。

    再有,可以使电缆的长度,即从VCT盘1的顶部上部到进线配电盘6B顶部的上部所提供的电缆,除电缆13A,13B和13C以外在各组的三相上相等。因此,这些电缆包括在三相上的绝缘套管均可以互换,由此,可以很容易将其装配。

    另外,还可以通过与在右侧上的No.2变换器初级配电盘2B的绝缘套管9D,9E和9F同样地在母线耦合配电盘3的中央上以Z形安置绝缘套管9A,9B和9C,或通过与在左侧上的绝缘套管9A,9B和9C同样地在顶部的中央上以一直线安置这些绝缘套管9D,9E和9F,而使电缆13A,13B和13C的长度相等。

    下面,图6是定位在沿图1所示B-B线所截左侧上的进线配电盘6A的放大截面图。由虚线表示由顶部上所提供绝缘套管伸出的绝缘套管表示在不同于图1所示气体绝缘金属封闭开关排列配电盘的中部上安置进线配电盘6A的情况下配电箱中的绝缘套管。

    在图6中,在配电箱18的上部设置U形隔板18a,在隔板18a和顶板之间形成气体绝缘室体18d。提供负载侧初级电路分断开关15A,使其贯穿在该气体绝缘室体18d的前端。

    该初级断路器15A在其上端配备有接地开关。在隔板18a的前部上在大气绝缘室体中安置有初级电路分断开关15A的操作机构15a和接地开关的操作机构15b。

    还提供一真空断路器16A,其贯穿在由隔板18a下前侧向下所提供的隔板18b的上部,并且真空断路器16A的操作机构16a被安装在隔板18b的前侧。

    在真空断路器16A的下面,提供电源侧初级电路分断开关15B,其贯穿隔板18a。在隔板18b的下前侧上还固定有该初级电路分断开关15B的操作机构15c和接地开关的操作机构15d。

    在初级电路分断开关15B的下面,安装有避雷器19,其贯穿隔板18b,并且该避雷器19的后端连接于上侧的初级电路分断开关15B的下电极上。

    在由隔板18a的下后端向下所提供的隔板18c的上部上,提供有电缆终端接头17,其气密地贯穿。由配电箱18的后下侧底部向上的电源侧电缆的上端连接于该电缆终端接头17的下端。该电缆穿过固定于隔板18c下后端的贯通型变流器CT。

    在配电箱18的顶部上,由前侧以该顺序安置绝缘套管7A,7B和7C。这些绝缘套管7A,7B和7C的下端通过导体分别连接于负载侧初级电路分断开关15A的上电极上(这里只示出了其中之一)。在这些绝缘套管7A,7B和7C的中央上,提供构成图1所示第一母线的电缆11A,11B和11C。

    本发明还可应用于气体绝缘金属封闭开关,其中通过用户要求,通过沿图6中点划线所示绝缘套管提供图6所示电缆12A,12B,12C和电缆13A,13B,13C,将进线配电盘6A定位在变换器初级配电盘2A和分断开关配电盘4之间或母线耦合配电盘3和分断开关配电盘4之间。

    图7是沿图1所示线C-C所截变换器初级配电盘2A的放大纵向截面图。

    在图7中,在该变换器初级配电盘2A的配电箱23中,提供有竖于中央的隔板23b,在该隔板23b之前的隔板23a和在该隔板23b之后的隔板23c。在由隔板23a,23b和23c所封闭的室体中,充有绝缘气体。

    在配电箱23的前侧上安装有前门23d,在配电箱23的后侧上安装有上门23e和下门23f。

    还提供有图1,3和4所示的电缆终端接头10A,10B,10C,其纵向贯穿在隔板23a和23b之间靠前位置上的配电箱23的顶部,使得其电缆连接侧定位在向前的方向上。提供有绝缘套管8A,8B,8C,其纵向贯穿在隔板23b和23c之间位置上配电箱23的顶部。还示出了图1所示电缆11A,11B,11C,其位于电缆终端接头10A,10B,10C和绝缘套管8A,8B,8C之间的顶部上。

    在隔板23a的上侧上,安装有接地开关16c,其贯穿隔板23a。在接地开关16c和电缆终端接头10A,10B,10C下端之一之间分别连接有导体23g(其之示出其中之一)。

    还安装有真空断路器16B,其贯穿在接地开关16c靠下位置上的隔板23a上。在真空断路器16B后侧上的上端连接于接地开关16c的后端。

    还安装有绝缘衬垫23j,其纵向贯穿在其下水平部分上的隔板23b。在真空断路器16B后侧上的下端连接于绝缘衬垫23j的上端上。

    还安装有分断开关15C,其纵向贯穿在真空断路器16B靠下位置上的隔板23a。在分断开关15C的后侧上的上端子连接于绝缘衬垫23j的下端上。绝缘体23k安装在配电箱23的底板上。绝缘体23k′安装在隔板23b的背侧上。在分断开关15C后侧上的下端子连接于所提供的绝缘套管8A,8B,8C之一上,其通过固定在绝缘体23k和23k′上的导体23m和23n而贯穿在后侧上配电箱23的顶部。

    与上述No.1变换器初级配电盘2A完全相同地构成右侧上如图1和4所示的No.3变换器初级配电盘2C。而对于在中部上的如图1和4所示No.2变换器初级配电盘2B来说,其初级电路设备的内部布置与No.1变换器初级配电盘2A的相同。而对于隔板23b来说,隔板23b的上部如点划线所示在向前的方向上延伸。代替绝缘套管8A,8B,8C,可以提供绝缘套管9D,9E,9F,其纵向贯穿配电箱23顶部的该部分,即在宽度方向之间具有的空隙。

    如上所述,No.2变换器初级配电盘2B在隔板23b的形状上,配电箱23顶部的开口上,和绝缘套管9D,9E,9F的安装位置上,不同于No.1变换器初级配电盘2A。

    再有,在图3中的接地开关示于与用于No.2变换器T的No.2变换器初级配电盘2B绝缘套管9D,9E,9F相邻的位置上,其与左右两侧上的变换器初级配电盘2A,2C的相同。然而,这里省略了对这些接地开关的示出,以便避免使附图复杂化。

    下面,将描述按照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气体绝缘金属封闭开关。图8表示该气体绝缘金属封闭开关变换器初级配电盘5Z的纵向截面图,并且其对应于图7的按照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气体绝缘金属封闭开关。在图8中,由于用户的要求,电缆终端接头安置在变换器初级配电盘顶部的靠后部分上。

    在图8中,提供有用于相邻配电箱连接使用的绝缘套管8X,8Y,8Z,其纵向贯穿在变换器初级配电盘5Z配电箱24顶部中间靠前部分上。还提供有电缆终端接头10X,10Y,10Z,用于连接负载侧变换器,其纵向贯穿在配电箱24顶部靠后部分上,使得其电缆连接侧定位在向后方向上。

    在图8中,在电缆终端接头10X,10Y,10Z和绝缘套管8X,8Y,8Z之间的顶部上示出了电缆11X,11Y,11Z,其用以在配电箱24两侧上的设备之间进行连接。

    在左侧上的绝缘套管8X,8Y,8Z下,由配电箱24的顶部向下安装有U形隔板24a。还安装有分断开关15D,其水平地贯穿在隔板24a的前部上。

    在隔板24a的底板和配电箱24的底板之间纵向安装有隔板24b。还安装有真空断路器16C,其贯穿在隔板24b的上部上。还安装有接地开关16c,其贯穿在隔板24b下部上的隔板24b上。

    贯穿隔板24a的底板安装有绝缘衬垫24k,分断开关15D后侧的下端子连接于绝缘衬垫24k的上端上,真空断路器16C后侧上的上端子连接于绝缘衬垫24k的下端上。

    真空断路器16C后侧的下端子通过导体24f而连接于接地开关16c的后端上,并且它(其只示出了其中之一)还通过导体24g,24h,24j而连接于电缆终端接头10X,10Y,10Z中之一上,其所提供的电缆终端接头纵向贯穿顶部靠后部分。

    贯穿在配电箱24顶部中间靠后部分上所提供的绝缘套管8X,8Y,8Z下端中之一连接于分断开关15D后侧的上端子上。在配电箱24的前侧上安装有前门24c,在配电箱24的后侧上安装有后门24d和隔板24e。

    在由隔板24a所封闭的室体和隔板24b和24e之间的室体中,充有绝缘气体。

    通过如上所述构成气体绝缘金属封闭开关的变换器初级配电盘,本发明便可以用于接收设备,其中降压变压器定位在气体绝缘金属封闭开关配电箱的后侧上。

    图9是表示按照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气体绝缘金属封闭开关的平面图。图10是图9所示D-D的放大截面详图。

    在图9和图10中,所示出的情况是,其中电源进线系统是2CB-1VCT-2CB或2CB-1VCT-2DS接收设备,其与图11所示常用开关一样。相互相邻地在中央所安装的VCT盘1A的两侧上安装变换器初级配电盘5A,5B,并且在这初级配电盘5A,5B的两侧上分别安装进线配电盘6A,6B。

    如图9和图10所示,在VCT盘1A的顶部上,提供有构成第一母线的电缆11R,11S和11T,并且其与所提供的绝缘套管7R,7S和7T相连接,其中绝缘套管分别纵向贯穿VCT盘1A的顶部。

    在这些绝缘套管7R,7S,7T的前面,安装有绝缘套管8R,其连接有第二母线电缆12R。在其后部,安装有绝缘套管8T,其连接有第二母线电缆12T。这些绝缘套管8R和8T纵向贯穿VCT盘1A的顶部。由于它们具有共同的S相第一母线绝缘套管7S和电缆11S,所以可以省略S相的第二母线绝缘套管和电缆。

    绝缘套管7R和8R的下端连接于VCT的U相变流器20A上,绝缘套管7T和8T的下端连接于VCT的W相变流器20B上,并且绝缘套管7S的下端连接于VCT的变压器21的电源侧上。

    在如上所述气体绝缘金属封闭开关中,可以使每组的绝缘套管之间的横向空间略窄于每个图5所示绝缘套管头部的最大宽度。再有,通过消除第二母线的S相并且共用第一母线的S相,就可以减少电缆的连接工作。因此,就可以减少安装位置上装配工作的工作量。

    如上所述,按照本发明,可以减少由气体绝缘金属封闭开关配电箱外壁和顶部上的绝缘套管所占有的空间。因此,就可以获得可减小配电箱深度并可显示气体绝缘特性的气体绝缘金属封闭开关。

    很明显,在上述指导的基础上可以对本发明进行各种改进和改型。由此,可以理解,其均处于后续权利要求的范围内,本发明可以不限于这里所述的情况加以应用。

气体绝缘金属封闭开关.pdf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气体绝缘金属封闭开关.pdf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气体绝缘金属封闭开关.pdf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气体绝缘金属封闭开关.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气体绝缘金属封闭开关.pdf(35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一种气体绝缘金属封闭开关,其包括一配电箱,用以接收多个电路设备,至少三个第一绝缘套管,其贯穿所述配电箱的外壁,至少三个第二绝缘套管,其贯穿所述配电箱的外壁,和至少三根电缆,其与配电箱外壁相邻相互平行地定位,其每根分别连接在第一绝缘套管之一和第二绝缘套管之一之间。每个第一和第二绝缘套管在其两侧上形成有四边形头部,并且在四边形的至少一侧上连接有电缆之一,用以分别连接电路设备。由第一和第二绝缘套管引出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电学 > 发电、变电或配电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