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稳定的布洛芬精氨酸注射剂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
本发明属于药物制剂领域, 具体涉及一种稳定的布洛芬精氨酸注射剂及其制备方 法, 该注射剂含有布洛芬、 精氨酸和葡甲胺, 也可进一步含有磷酸二氢钠和硫代硫酸钠。该 注射剂可以是注射液、 输液和冻干粉针。 背景技术 :
布洛芬 (Ibuprofen) 的化学结构式为 :
化学名是 : α- 甲基 -4-(2- 甲基丙基 ) 苯乙酸。
布洛芬为白色结晶性粉末 ; 稍有特异臭, 几乎无味。 布洛芬在乙醇、 丙酮、 三氯甲烷 或乙醚中易溶, 在水中几乎不溶 ; 在氢氧化钠或碱性氨基酸溶液中易溶。
布洛芬为苯丙酸类非甾体消炎镇痛药, 其抗炎、 镇痛、 解热作用与阿司匹林、 保泰 松相似, 比对乙酰氨基酚强, 且胃肠道刺激性小, 耐受性好。布洛芬是抗炎解热止痛类 OTC 产品, 是临床使用最普遍的非类固醇类抗炎药物之一, 被广大医师广泛地用于治疗风湿或 类风湿疾病, 以及关节肌肉痛、 头痛、 痛经等多种疼痛。布洛芬 1966 年在英国上市, 1974 年 在美国上市。 1983 年布洛芬在英国成为第一个可以通过非处方药方式销售的非类固醇类抗 炎药, 第二年 (1984 年 ), 布洛芬在美国也成为非处方药。布洛芬是一种非选择性环氧合酶 (COX) 抑制剂, 最近的证据表明, 其抗炎特性是通过调节白细胞活性、 减少细胞因子产生、 抑 制自由基和信号转导等途径达成的。布洛芬可能也通过背角发挥中枢镇痛作用, 其应用前 景还可能包括在某些癌症和阿尔茨海默病 ( 老年痴呆症 ) 中具有的保护作用。
到目前为止, 多数非类固醇类抗炎镇痛药物都只有口服剂型, 布洛芬剂型有普通 片、 缓释片、 胶囊剂、 混悬剂、 栓剂和乳膏剂等。由于布洛芬难溶于水, 所以以上剂型存在溶 出缓慢、 吸收不完全等缺点。 当患者不能口服用药或者需要快速起效时, 注射用布洛芬能够 提供给患者用于快速缓解疼痛和发热。
布洛芬注射液由 CUMBERLAND 公司研发, 美国 FDA 在 2009 年 6 月 11 号批准上市, 商品名为 Caldolor, 该药物每 1ml 的溶液含有 100mg 的布洛芬, 产品含有 78mg/ml 的精氨 酸, 与布洛芬的摩尔比为 0.92 ∶ 1, 溶液 pH 值为 7.4。临床上用于治疗轻 - 中度疼痛, 也可 作为辅助药物与阿片类止痛剂联用治疗中 - 重度疼痛, 还可以用于成人患者治疗发烧。
由于布洛芬难溶于水, 难以直接制成注射剂, 目前解决其溶解性的方法主要通过 形成无机盐和氨基酸盐的形式, 另外一种方式是通过加入氨基酸形成混合溶液。
US5200558、 US4279926、 CN101214235、 CN101669929、 CN101669903CN101569604 等 公开的布洛芬溶液或注射剂就是采用布洛芬与氨基酸如精氨酸开成盐 ( 复盐 ) 的方式, 从
而解决布洛芬水溶性问题。 如 US4279926 公开了一种布洛芬赖氨酸盐注射液, US4309421 公 开了一种布洛芬与磷脂的复合物注射溶液, US4859704 和 US4861,797 公开了一种布洛芬碱 金属盐的溶液制剂, US5200558 公开了一种 L 或 D 氨基酸布洛芬盐的注射溶液, US5463117 也公开了一种制备布洛芬氨基酸盐的方法。CN101214235 公开了一种布洛芬氨基酸盐注射 液及其制备方法。 CN101669929 公开了一种布洛芬液体制剂的制备方法及其用途, 该专利公 开的布洛芬注射液的制备方法是 : 先将布洛芬和精氨酸制备成复合物, 再加入注射用水和 适宜辅料, 制成液体制剂。该制剂用于疼痛、 发炎和发热的治疗。
CN101669903 公开了一种布洛芬氨基酸注射液的制备方法, 该制备方法是 : 先将 布洛芬和酪氨酸、 赖氨酸、 天冬氨酸、 谷酰胺、 丝氨酸中的一种制成复合物, 再加入缓冲溶液 和注射用水, 制成液体制剂, 该方法是通过将布洛芬做成复盐形式以解决布洛芬溶解性问 题。
CN101569604 公开了右旋布洛芬氨基酸盐注射剂及其制备方法。该专利采用右旋 布洛芬氨基酸盐作为原料, 辅料为碳酸氢钠和注射用水。
WO2005065674 公开了一种含有布洛芬和精氨酸的溶液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该制剂 中精氨酸与布洛芬的摩尔比小于 1 ∶ 1, 溶液 pH 值小于 7.8。 该专利还公开了布洛芬注射液 的制备方法 : 先将精氨酸溶解于适量注射用水中, 再在该溶液中加入布洛芬搅拌使其溶解, 定容、 过滤、 调节 pH 值、 灭菌即得。 以上专利或申请专利使用的药物原料是布洛芬精氨酸盐或布洛芬赖氨酸盐中的 一种, 辅料是碳酸氢钠和注射用水, 该制剂主要用于补宜口服给药或不能口服给药情况下 的解热、 镇痛。但这些专利技术的缺点在于制备注射剂前需要先将布洛芬与氨基酸或碱金 属反应成盐或复盐, 分离后再制成溶液制剂和注射剂溶液。
而 CN1585635、 WO2005065674 公开了一种精氨酸与布洛芬之摩尔比小于 1 ∶ 1 的 混合溶液 ( 非盐的形式 ), 其 pH 值小于 7.8。布洛芬注射剂在临床使用过程中往往需要用 生理盐水或葡萄糖注射液稀释后再静注或输注, 本发明人在研究布洛芬精氨酸注射剂过 程中发现, 按上述两专利公开的方法制备的精氨酸与布洛芬混合溶液注射剂或上市产品 TM Caldolor 在临床使用前用生理盐水或 5%葡萄糖注射液稀释时不稳定, 易产生白色乳光 或浑浊现象, 这不利于静脉注射或肌肉注射, 注射或输注后可能会产生严重副反应。 为了克 服上述不良现象, 本发明人在研制布洛芬精氨酸注射剂过程中意外发现, 在 pH7.0 ~ 8.0 范 围内, 在布洛芬和精氨酸的混合溶液中加入葡甲胺制成注射剂, 该注射剂用生理盐水或 5% 葡萄糖注射液稀释时基本不出现白色乳光或浑浊现象。 为此完成本发明。 同时, 本发明的布 洛芬精氨酸注射剂无需先将布洛芬和精氨酸制成复盐, 而只需要在制备过程中将精氨酸、 葡甲胺等与布洛芬搅拌溶解即可。工艺操作简单, 工业化成本低。
发明内容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稳定的布洛芬精氨酸注射剂, 该注射剂包含布洛芬、 精氨酸和 葡甲胺, 其中, 布洛芬和精氨酸的摩尔比为 0.5 ∶ 1 ~ 1 ∶ 0.8。
本发明的布洛芬精氨酸注射剂, 葡甲胺占布洛芬的重量的百分比为 : 5%~ 20%。
本发明的布洛芬精氨酸注射剂, 还进一步包含磷酸二氢钠, 其中, 磷酸二氢钠占布 洛芬的重量的百分比为 : 5%~ 20%。本发明的布洛芬精氨酸注射剂, 为了使本发明的布洛芬精氨酸注射液在长期储存 过程中保持稳定, 保证长期存放的质量, 还可进一步包含抗氧剂, 抗氧剂选自硫代硫酸钠、 抗坏血酸及其衍生物、 亚硫酸钠、 焦亚硫酸钠、 连二亚硫酸钠、 硫脲、 生育酚及其衍生物、 半 胱氨酸、 L- 半胱氨酸、 缬氨酸、 L- 缬氨酸、 烟酰胺中的一种或多种, 优选硫代硫酸钠, 其用量 为常规用量。
上述本发明的布洛芬精氨酸注射剂, 可以是注射液、 冻干粉针和输液。
在一具体实施方案中, 本发明的稳定的布洛芬精氨酸注射剂, 含有布洛芬、 精氨 酸、 葡甲胺, 其中, 布洛芬与精氨酸的摩尔比为 0.5 ∶ 1 ~ 1 ∶ 0.8, 葡甲胺占布洛芬的重量 的百分比为 : 5%~ 20%。
在上述实施方案中, 本发明的布洛芬精氨酸注射剂, 还进一步包含磷酸二氢钠, 其 中, 磷酸二氢钠占布洛芬的重量的百分比为 : 5%~ 20%。
在上述实施方案中, 本发明的布洛芬精氨酸注射剂, 还进一步包括抗氧剂, 抗氧剂 选自硫代硫酸钠、 抗坏血酸及其衍生物、 亚硫酸钠、 焦亚硫酸钠、 连二亚硫酸钠、 硫脲、 生育 酚及其衍生物、 半胱氨酸、 L- 半胱氨酸、 缬氨酸、 L- 缬氨酸、 烟酰胺中的一种或多种, 优选硫 代硫酸钠, 其用量为常规用量。
在另一具体实施方案中, 本发明的稳定的布洛芬精氨酸注射剂, 包含布洛芬、 精氨 酸、 葡甲胺和磷酸二氢钠, 其中, 布洛芬与精氨酸的摩尔比为 0.5 ∶ 1 ~ 1 ∶ 0.8, 葡甲胺 占布洛芬的重量的百分比为 5 %~ 20 %, 磷酸二氢钠占布洛芬的重量的百分比为 : 5 %~ 20%。
在上述实施方案中, 本发明的布洛芬精氨酸注射剂, 还含有抗氧剂, 其中, 抗氧剂 选自硫代硫酸钠、 抗坏血酸及其衍生物、 亚硫酸钠、 焦亚硫酸钠、 连二亚硫酸钠、 硫脲、 生育 酚及其衍生物、 半胱氨酸、 L- 半胱氨酸、 缬氨酸、 L- 缬氨酸、 烟酰胺中的一种或多种, 优选硫 代硫酸钠。
上述本发明的布洛芬精氨酸注射剂的所有方案中, 布洛芬精氨酸注射剂的溶液的 pH 范围是 7.0 ~ 8.0。
上述所有本发明的布洛芬精氨酸注射剂可以是注射液、 输液和冻干粉针。
当本发明的布洛芬精氨酸注射剂是输液时, 还含有渗透压调节剂, 其中, 渗透压调 节剂选自氯化钠、 甘露醇、 葡萄糖、 木糖醇和山梨醇中的一种或多种, 优选氯化钠。
本发明的布洛芬精氨酸注射剂, 其中布洛芬的浓度范围为 : 0.8mg/ml ~ 400mg/ ml, 优选 100mg/ml, 具体浓度可根据各具体制剂或剂型及其包装形式,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按 常规方法确定, 只要达到治疗有效剂量即可, 布洛芬的有效治疗剂量是本领域熟知的。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提供了一种制备布洛芬精氨酸注射剂的方法, 该方法包括以下 过程 :
a) 称取精氨酸, 加入加入适量注射用水, 使完全溶解, 形成溶液 ;
b) 将布洛芬边加入该溶液中, 直至完全溶解 ;
c) 将葡甲胺、 磷酸二氢钠, 和任选地抗氧剂如硫代硫酸钠等加入该溶液, 搅拌使完 全溶解 ;
d) 测定溶液的 pH 值, 必要时用盐酸或氢氧化钠调节 pH 至 7.0 ~ 8.0, 加注射用水 至配置量 ;e) 加入适量活性炭, 除热原, 过滤脱炭, 得到滤液 ;
f) 将所得溶液除菌过滤精滤, 得滤液, 灌于安瓿瓶或管制瓶中, 得到布洛芬精氨酸 注射液 ;
g) 任选地, 将步骤 e) 得到的滤液冷冻干燥即得冻干粉针。
以上过程的顺序可根据实际工艺设备条件作出调整, 其中在步骤 c) 中还可加入 等渗剂, 等渗剂为本领域常规等渗剂如氯化钠、 甘露醇、 葡萄糖、 木糖醇和山梨醇中。
本发明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 分别称取重量份的布洛芬、 精氨酸、 葡甲胺、 磷 酸二氢钠和硫代硫酸钠, 备用 ; 先将精氨酸加入适量注射用水, 搅拌使其溶解 ; 再将布洛 芬边搅拌边加入该溶液中, 直至完全溶解 ; 将葡甲胺、 磷酸二氢钠和抗氧剂、 氯化钠 ( 处方 6) 加入该溶液, 搅拌使完全溶解 ; 测定溶液的 pH 值, 必要时用盐酸或氢氧化钠调节 pH 至 7.0 ~ 8.0, 加注射用水至配置量 ; 加入适量活性炭, 搅拌除热原, 过滤脱炭, 得到滤液 ; 将所 得溶液精滤, 得滤液, 灌装, 充入无菌的氮气进行保护, 封口 ; 121℃灭菌 15min, 得到布洛芬 精氨酸注射液成品。将滤液灌于管制瓶中, 采用冷冻干燥工艺除去水分、 压塞、 压铝盖即得 冻干粉针。
在上述方法和技术方案中, 布洛芬和精氨酸的摩尔比为 0.5 ∶ 1 ~ 1 ∶ 0.8, 葡甲 胺的用量为布洛芬的重量的 5%~ 20%; 磷酸二氢钠的用量为布洛芬的重量的 5%~ 20%; 抗氧剂选自硫代硫酸钠、 抗坏血酸及其衍生物、 亚硫酸钠、 焦亚硫酸钠、 连二亚硫酸钠、 硫 脲、 生育酚及其衍生物、 半胱氨酸、 L- 半胱氨酸、 缬氨酸、 L- 缬氨酸、 烟酰胺中的一种或多 种, 优选硫代硫酸钠, 其用量为常规用量。 本发明的布洛芬精氨酸注射剂, 药理实验证明, 没有溶血性、 血管刺激性和过敏性 等方面的安全性问题。 同时, 改善了现有产品或技术中存在的用生理盐水或 5%葡萄糖注射 液稀释后出现白色乳光或浑浊现象的问题, 解决了本品的物理稳定性, 保证了产品质量稳 定和安全。另外, 本发明的布洛芬精氨酸注射剂, 没有形成布洛芬精氨酸盐的形式, 简化工 艺操作, 降低生产成本, 易于工业化生产。 此外, 通过影响因素实验发现 : 由于布洛芬通过精 氨酸助溶后, 在苛刻条件下试验如在高温条件下 ( 如 40℃和 60℃ ) 容易氧化变色, 因此, 为 了避免样品在长期贮存和运输过程中遇高温变色情况出现, 本发明除了在处方中加入抗氧 剂外, 还在制备工艺中进行充氮气保护, 使其与氧气进一步隔离, 此工艺不仅解决了本品的 化学稳定性, 而且简单可行, 易于工业化。
本发明的布洛芬精氨酸注射剂, 能够成功解决布洛芬精氨酸注射液的物理稳定性 和化学稳定性。物理稳定性是指解决了样品用生理盐水或 5%葡萄糖注射液稀释后的澄清 度问题, 化学稳定性是指解决了样品的变色和有关物质增加的情况。 同时, 本发明减少了药 物的刺激性、 溶血性和过敏性, 对于减少药物的毒副反应、 提高药物疗效具有重要意义。
具体实施例 :
以下通过实施例进一步阐明本发明, 但不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实施例 1
布洛芬精氨酸注射液配方 ( 处方 ) 见表 1。
表 1 布洛芬氨基酸注射液处方列表
制备工艺 :
1、 称取处方量的精氨酸于烧杯中, 加入 80%注射用水 ( 其中, 处方 6 加入 1%注射 用水 ), 搅拌使其溶解, 形成溶液 ;
2、 将布洛芬边搅拌边加入该溶液中, 直至完全溶解 ;
3、 将抗氧剂、 葡甲胺、 磷酸二氢钠、 氯化钠 ( 处方 6) 加入该溶液, 搅拌使完全溶 解;
4、 测定溶液的 pH 值, 必要时用盐酸或氢氧化钠调节 pH 至 7.0 ~ 8.0, 加注射用水 至配置量 ;
5、 加入 0.5%活性炭, 搅拌 30min ;
6、 先用 0.45μm 过滤脱炭, 再用 0.22μm 精滤, 得滤液 ;
7、 将处方 1、 处方 2、 处方 3、 处方 4、 处方 6 和处方 7 的滤液分别灌于安瓿瓶或管制 瓶中, 充入无菌的氮气进行保护, 封口 ;
8、 121℃灭菌 15min, 得到布洛芬精氨酸注射液和输液成品。
9、 将处方 5 的滤液灌于冻干瓶中, 采用冷冻干燥工艺除水分, 压塞、 压铝盖即得布 洛芬精氨酸冻干粉针。
实施例 2
稳定性试验 :
将样品进行影响因素试验, 测影响因素前后样品的有关物质和颜色的变化情况。
将上述 6 个处方制得的布洛芬精氨酸注射剂的样品, 分别置于光照、 40℃和 60℃ 影响因素试验箱内考察, 分别测定第 5 天和 10 天有关物质和颜色变化情况, 并与 0 天进行 对比, 具体数据见表 2 和表 3。
表 2 影响因素实验有关物质 (% )
表 3 影响因素实验颜色结论 : 不加抗氧剂的处方 ( 处方 7) 在 40℃和 60℃条件下颜色有明显变黄, 且有关 物质也增加明显, 采用本发明的其他处方和工艺制备的样品稳定性较好。
实施例 3
样品稀释后的澄清度试验
取上述处方 1 ~处方 5 和处方 7 的样品 ( 其中, 处方 5 是加入与冻干前等量体积注 射用水复溶后的样品 ) 取 4ml, 分别用 100ml 注射用水和 100ml 5%葡萄糖注射液稀释后, 观察溶液的澄清度, 并与 CaldolorTM 进行对比, 具体结果见表 4。
表 4 样品稀释后的澄清度
结论 : 采用本发明的处方和工艺制备的样品只需用 100ml 生理盐水和 100ml 5% 葡萄糖注射液稀释后, 溶液就可以澄清, 而 CaldolorTM 需要至少 250ml 生理盐水稀释后才 能澄清, 而 250ml 5%葡萄糖注射液稀释后仍不能使溶液澄清。由于临床上常用的生理盐
水和 5%葡萄糖注射液稀释的体积为 100ml 和 250ml, 且 CaldolorTM 说明书中描述的使用方 法为 : 采用至少 100ml 生理盐水和 100ml 5%葡萄糖注射液稀释后静脉输注, 所以本发明比 TM Caldolor 在临床使用上具体明显的优势, 更安全和方便。
实施例 4
低温冻融试验
取上述处方 1 ~处方 6 的样品 ( 其中, 处方 5 是加入与冻干前等量体积注射用水 复溶后的样品 ) 在 2 ~ 8℃条件下放置 2 天, 再在 40℃条件下放置 2 天, 如此循环 3 次后检 测样品的有关物质、 澄清度和溶液颜色, 具体结果见表 5。
表 5 样品低温冻融后的结果
结论 : 采用本发明的处方和工艺制备的样品在低温冻融条件稳定性较好。
实施例 5
血管刺激性试验
选用日本大耳白兔进行给药部位刺激性实验。选用生理盐水对照, 采用同体左右 侧自身对比法测定处方 1 ~处方 6 的样品和国外样品。用药部位为兔子的耳缘静脉。根据 临床使用最大浓度, 采用 4mg/ml 的浓度给药, 连续注射三天, 在每天给药前及最后一次给 药后 48 ~ 96 小时对动物和注射部位进行肉眼观察, 结果显示 : 本发明处方和工艺制备的样 TM 品无血管刺激性, 此现象与 Caldolor 一致。
实施例 6
溶血性试验
采用常规的体外试管法 ( 肉眼观察法 ) 进行溶血性实验。取脱纤兔血, 加入 10 倍 量的 0.9%氯化钠溶液, 摇匀, 1000 ~ 1500r/min 离心 15min, 除去上清液。 将所得红细胞用 0.9%氯化钠溶液配成 2%的混悬液, 供试验用。
取洁净试管 7 只, 进行编号, 1 ~ 5 号管为供试品管, 6 号为阴性对照管, 7 号为阳性 对照管。受试物浓度为 4mg/ml。按表 6 所示依次加入 2%的混悬液、 0.9%氯化钠溶液或蒸 馏水, 混匀后, 立即置 37℃ ±0.5℃的恒温箱中进行温育, 考试每隔 15 分钟观察 1 次, 1 小时 后, 每隔 1 小时观察 1 次, 观察 3 小时。
表 6 溶血实验加样表
试管编号 2%红细胞悬液 (ml) 生理盐水 (ml) 1 2.5 2.0 2 2.5 2.1 3 2.5 2.2 4 2.5 2.3 5 2.5 2.4 6 2.5 2.5 7 2.5 -9102335114 A CN 102335122蒸馏水 (ml) 受试物 (ml) 0.5 0.4说-明书0.2 0.1 -8/8 页2.5 -0.3将上述处方 1 ~处方 6 的样品和国外样品分别进行溶血性实验, 结果显示 : 本发明 TM 处方和工艺制备的样品均无溶血性, 此现象与 Caldolor 一致。
实施例 7
过敏性试验
选用豚鼠作为实验对象, 设立阴性、 阳性对照组和受试物组进行全身主动过敏实 验。阴性对照组给予同体积的注射用水, 阳性对照组给予 5mg/ 支牛血清白蛋白, 受试物组 给予临床最大浓度 (4mg/ml)。先腹腔注射 0.5ml 致敏, 每隔一天一次, 10 天后, 采用 1ml 背 中足静脉注射激发, 观察过敏情况, 观察时间为 3 小时。
将上述 6 个处方的样品分别进行全身主动过敏实验, 并与国外样品进行对比, 结 TM 果显示 : 本发明处方和工艺制备的样品无全身主动过敏性, 此现象与 Caldolor 一致。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