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暂时性腹腔关闭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暂时性腹腔关闭装置,具体涉及一种可用于腹部创伤后无法一期关闭腹腔或需要开放腹腔管理的病例的新型暂时性腹腔关闭装置。
背景技术
历次战争中腹部战伤约占伤病员总数的5%~8%,而平时由于交通伤及地震等自然灾害等原因导致的严重腹部创伤发病率则居高不下。腹部战伤及平时严重腹部创伤常伴有较大的腹壁缺损及严重的腹内脏器损伤,是导致伤病员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腹壁缺损平战时急救现仍沿用传统的钢盔、碗、止血包等进行临时覆盖,但其顺应性差,无菌条件差,极易导致腹内脏器暴露、污染及二次损伤,且对致命性腹内出血急救时无法进行有效处理,仍单纯依赖于大量补液、抗休克治疗及快速后送,易丧失伤后黄金处理时机。
同时随着国内生活水平逐渐提高,急性重症胰腺炎、肠系膜血管栓塞等导致的严重腹腔感染的发病率亦在逐年上升。目前随着损伤控制外科(damage control surgery,DCS)及腹腔间隙综合征(abdominalcompartment syndrome,ACS)的理念被广为接受,现已明确采用DCS治疗严重腹部创伤及严重腹腔感染患者可降低伤病员死亡率。但DCS强调尽快完成手术,常规关腹手段费时费力,且常因腹壁较大缺损、严重创伤后休克及再灌注损伤导致腹内脏器及腹膜后水肿、强行关腹易于导致ACS及多脏器功能衰竭等原因导致腹腔不能一期关闭。同时DCS主要目的仅在于止血及限制污染,且由于腹部严重创伤及腹腔严重感染等病情的特殊性,常需要密切观察腹腔内情况,并施行二次甚至多次确定性开腹手术。因此目前外科医生在治疗腹部战伤、严重腹部创伤及严重腹腔感染等病例时越来越倾向于采取暂时性腹腔开放管理手段。目前国外开放腹腔管理患者已占创伤后急诊开腹手术的10%-25%,但其暂时性腹腔关闭则多是用Bogota袋(将无菌塑料输液袋裁剪成片状后缝合于筋膜或皮肤边缘)、可吸收性外科补片、猪真皮胶原、手术巾封闭等,操作复杂、功能单一,不适于急救条件应用,无法满足多种需要,且无成型配套产品,操作较为复杂,导致手术时间延长,增加伤员风险。同时开放腹腔所引起的腹膜回缩、腹内脏器与腹壁粘连等因素往往导致后期腹腔关闭困难,医生常只能采用腹部植皮等手段以形成计划性腹壁疝来最终关闭腹腔,结果不得不进行二次手术来修复腹壁疝,有着潜在、较多的风险及并发症。
因此目前迫切需要开展新型暂时性关腹及腹腔内出血早期救治的器械研发。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新型的暂时性腹腔关闭装置,适用于不同大小创口,可有效快捷地达到暂时性关闭腹腔的目的,并可在急救情况下提供腹腔内活动性出血的止血手段,且提供腹内脏器的观察窗口及便捷的再次手术通道,防止腹膜回缩及切口附近腹内脏器与腹壁粘连,为后期腹腔关闭提供条件。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暂时性腹腔关闭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装置包括:弹性环5、上气囊4、下气囊6、透明囊2,其中:所述弹性环5有张开和收缩两种状态;所述上气囊4充气后为环形气囊,叠放于所述弹性环5上表面且与其相连;所述下气囊6充气后为环形气囊,叠放于所述弹性环5下表面且与其相连;所述透明囊2,密封连接于所述弹性环5的内侧表面,随弹性环的张开而覆盖于所述弹性环5所围空间。
其中,所述装置还包括:上气囊充气管3,设置于所述弹性环5内壁,与所述上气囊4相通,且从所述上气囊4与所述弹性环5相接处延伸出充气口,为所述上气囊4充气;下气囊充气管7,设置于所述弹性环5内壁,与所述下气囊6相通,且从所述上气囊4与所述弹性环5相接处延伸出充气口,为所述下气囊6充气。
其中,所述装置还包括气囊充气管3′,设置于所述弹性环5内壁,与所述上气囊4、下气囊6都相通,且从所述上气囊4与所述弹性环5相接处延伸出充气口,同时为所述上气囊4、下气囊6充气。
其中,所述上气囊充气管3、下气囊充气管7以及所述气囊充气管3′的充气口均为单向导通口。
其中,所述装置还包括引流管口1,设置于所述透明囊2上。
其中,所述上气囊4外侧边沿设置有环形纤维网格8。
其中,所述透明囊2由高组织相容性材料制成。有益效果:
1、本装置为系列无菌包装产品,成本低,可列装部队及平时使用;
2、成品便于携带,应用简单,适于不同大小腹壁缺损病例,可有效暂时性关闭腹腔,保护腹内脏器;
3、急救情况下有效阻止腹腔内活动性出血;
4、提供更大的腹腔空间,防止ACS的发生,降低死亡率;
5、便捷的暂时性腹腔关闭手段,避免腹腔热量及液体丢失;
6、提供腹内情况观察窗口,便于早期发现严重并发症并进行处理;
7、提供便捷的再次手术入腹途径;
8、可避免切口周围腹膜回缩及粘连,后期可通过真空负压辅助手段以促进创口愈合,减少腹壁疝的发生及再次修复手术几率;
9、在平时腹腔重症疾患如肠系膜血管栓塞、重症胰腺炎、严重腹部交通伤等重症救治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暂时性腹腔关闭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装置具有唯一的气囊充气管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装置纤维网格的设置示意图。
图中:1、引流管口;2、透明囊;3、上气囊充气管;4、上气囊;5、弹性环;6、下气囊;7、下气囊充气管;8、纤维网格;3′气囊充气管。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提出的暂时性腹腔关闭装置,结合附图和实施例详细说明如下。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暂时性腹腔关闭装置包括:弹性环5,有张开和收缩两种状态,在制作成品时可收缩成最小体积,便于携带,应用时可迅速张开,且使与其内侧表面连接的透明囊2展开;透明囊2,由组织相容性好的材料如聚丙烯制成,密封连接于弹性环5的内侧表面,随弹性环的张开而覆盖于所述弹性环5所围空间,用于覆盖并关闭创腔,提供腹内脏器保护并防止热量及液体丢失,并提供观察窗口;上气囊4,充气后为环形气囊,叠放于所述弹性环5上表面且与其相连,用于固定装置防止脱出或落入腹腔,且压迫创口止血;下气囊6,充气后为环形气囊,叠放于所述弹性环5下表面且与其相连,用于固定装置防止脱出或落入腹腔,可推开腹内脏器,防止腹内脏器与创口粘连;引流管口1,预留于透明囊2上,用于提供引流通道,并在急救时提供腹内充气等手段以阻止腹腔内活动性出血;上气囊充气管3,设置于弹性环5内壁,与上气囊4相通,且从上气囊4与弹性环5相接处延伸出充气口,为上气囊4充气;下气囊充气管7,设置于弹性环5内壁,与下气囊6相通,且从上气囊4与弹性环5相接处延伸出充气口,为下气囊6充气,上气囊充气管3、下气囊充气管7以及所述气囊充气管的充气口为单向导通口,使得充气后气体不会主动溢出。
以在空腔脏器损伤为主的腹部开放伤中的使用为例,此类病例以腹腔污染为主,治疗中使用本装置时,首先将本装置弹性环5松开,透明囊2随之张开,将弹性环5沿创口置入腹腔,弹性环5自然固定于腹壁内侧,透明囊2随之覆盖整个创腔;经上气囊充气口3、下气囊充气口7充气,将上、下气囊4、6张开;经引流管口1置入引流管接外置引流袋引流。
实施例2
本实施例为本发明装置在以实质脏器损伤为主的腹部开放伤中的应用。本实施例所提供的装置如图2所示,与实施例1中的装置结构相比,具有唯一的气囊充气管3′。以空腔脏器损伤为住的腹部开放伤此类病例以腹腔内出血为主,在治疗中使用本装置时,首先将本装置弹性环5松开,透明囊2随之张开;将弹性环5沿创口置入腹腔,弹性环5自然固定于腹壁内侧,透明囊2随之覆盖整个创腔;经气囊充气管3′充气,将上、下气囊4、6同时张开;经引流管口1充气,提高腹内压以阻止活动性出血。
实施例3
本实施例为本发明装置在腹部损伤控制性手术后暂时性腹腔关闭中的应用,如图3所示,应用于此类病例的暂时性腹腔关闭装置除实施例1的装置所包含的组成部分外,还包括设置于上气囊4外侧边沿的纤维网格8,用于初步固定腹膜,防止腹膜回缩。使用时,首先将本装置弹性环5松开,透明囊2随之张开;将弹性环5沿创口置入腹腔,弹性环5自然固定于腹壁内侧,透明囊2随之覆盖整个创腔并提供腹腔观察窗口;经气囊充气管7充气,将下气囊6张开,而上气囊4无需张开;经引流管口1置入引流管接外置引流袋引流;将切口周围腹膜间断缝合固定于环形纤维网格8,以防止腹膜回缩;随即病人可转入ICU监护治疗。
实施例4
本实施例中的装置可应用于伴有腹壁较大缺损无法关腹的腹部手术中,装置构成与实施方式基本同实施例3中装置构成及其实施方式相同,但在治疗后期可利用本装置进行真空负压辅助治疗以促进腹腔自行闭合,解决传统治疗方式需行植皮、疝修补等二次甚至多次手术的问题:在透明囊2上用手术刀片做数个直径1~2mm小孔;将敷料(无菌手术巾或纱布垫)折叠成缺损大小,铺于无菌聚丙烯薄膜上;在敷料浅面放置2根引流尿管,引流尿管与创口方向平行,经皮下组织于创口旁正常皮肤戳窗引出;用聚酯塑料粘贴膜(手术保护膜)覆盖创口表面形成一密闭腔,引流管接负压吸引,负压吸引约为100~150mmHg(1mmHg=0.133kPa);经负压吸引后,创口可逐渐自行靠拢,最终可达到自行愈合或仅行简单修补地目的。
以上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本发明,而并非对本发明的限制,有关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还可以做出各种变化和变型,因此所有等同的技术方案也属于本发明的范畴,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应由权利要求限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