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银屑病的中药及制备方法.pdf

上传人:00****42 文档编号:346720 上传时间:2018-02-10 格式:PDF 页数:5 大小:199.0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010187977.0

申请日:

2010.06.01

公开号:

CN101856479A

公开日:

2010.10.13

当前法律状态:

授权

有效性:

有权

法律详情:

授权|||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A61K 36/9066申请日:20100601|||公开

IPC分类号:

A61K36/9066; A61K9/08; A61P17/06; A61K31/203(2006.01)N; A61K31/60(2006.01)N; A61K31/045(2006.01)N; A61K33/04(2006.01)N; A61K33/30(2006.01)N; A61K31/55(2006.01)N

主分类号:

A61K36/9066

申请人:

渤海船舶重工有限责任公司

发明人:

肖进强

地址:

125000 辽宁省葫芦岛市龙港区锦葫路132号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沈阳利泰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21209

代理人:

刘忠达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一种治疗银屑病的中药的制备方法,其特征是由大黄粉30-60g、紫草粉10-30g、甘草粉10-30g、姜黄粉30-60g、黄芩粉30-60g、氧化锌粉50-80g、水杨酸10-30g、薄荷脑10-50g、硫磺粉10-50g、冰片粉10-20g、维A酸0.1-1g和氮酮10ml制备成,为外用酊剂。本发明清热解毒、消炎止痛、祛湿止痒,对银屑病有很好的疗效。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治疗银屑病的中药的制备方法,其特征是由大黄粉30-60g、紫草粉10-30g、甘草粉10-30g、姜黄粉30-60g、黄芩粉30-60g、氧化锌粉50-80g、水杨酸10-30g、薄荷脑10-50g、硫磺粉10-50g、冰片粉10-20g、维A酸0.1-1g和氮酮10ml制备成,为外用酊剂。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治疗银屑病的中药的制备方法,其特征是取大黄30-60g、紫草10-30g、甘草10-30g、姜黄30-60g、黄芩30-60g、冰片10-20g,粉碎成粗粉,放入密闭容器内,再加入氧化锌50-80g、硫磺10-50g和质量浓度为75%的乙醇700ml,搅拌混合均匀后,放入常温暗处浸渍5天,过滤,滤液备用;另取质量浓度为75%的乙醇300ml加入到药渣中浸渍3天,过滤,合并两次滤液,静置24小时,再过滤,滤液加入水杨酸10-30g、薄荷脑10-50g、维A酸0.1-1g、氮酮10ml,并添加75%乙醇至1000ml,即得,可按设定计量分装。

说明书

一种治疗银屑病的中药及制备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中药,具体是涉及一种治疗银屑病的外用药,商品名称为银屑酊涂剂。
背景技术
银屑病俗称牛皮癣,中医古称为“白疟”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皮肤病。其特点是在红斑上反复出现多层银白色干燥鳞屑。
银屑病大体可分四种类型,其一是寻常性银屑病,可发生于全身各处,但以头皮、腰骶部、肘膝和四肢为常见;其二是脓疱型银屑病,包括泛发性脓疱型银屑病,多急性发作,很快泛发全身,伴有高热;其三是关节型银屑病,又称银屑病性关节炎;其四是红皮病型银屑病,又称银屑病性剥脱性皮炎,上述二、三和四类银屑炎较少见或不多见。
银屑病不仅有损患者外观形象,而且因奇痒和反复发作给患者带来痛苦和精神压力。
目前尚无特效疗法,主要是用煤焦油软膏、卡泊三醇软膏、芥子气软膏局部涂擦,这些药能使皮肤损坏消退,但不能防止复发,而且疗程长,另外,采用口服维A酸、甲氨喋呤或环孢素等方法,虽能暂时有效,但停药后极易复发,并且对造血系统和肝肾皆有损伤。
银屑病较易诊断,应注意与玫瑰糠疹和脂溢性皮类相鉴别。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疗程短、见效快,不易复发的一种治疗银屑病的中药擦剂。
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治疗银屑病的中药,是由大黄粉30-60g、紫草粉10-30g、甘草粉10-30g、姜黄粉30-60g、黄芩粉30-60g、氧化锌粉50-80g、水杨酸10-30g、薄荷脑10-50g、硫磺粉10-50g、冰片粉10-20g、维A酸0.1-1g和氮酮10ml制备成。
一种治疗银屑病的中药的制备方法,是取大黄30-60g、紫草10-30g、甘草10-30g、姜黄30-60g、黄芩30-60g、冰片10-20g,粉碎成粗粉,放入密闭容器内,再加入氧化锌50-80g、硫磺10-50g和质量浓度为75%的乙醇700ml,搅拌混合均匀后,放入常温暗处浸渍5天,过滤,滤液备用;另取质量浓度为75%的乙醇300ml加入到药渣中浸渍3天,过滤,合并两次滤液,静置24小时,再过滤,滤液中加入水杨酸10-30g、薄荷脑10-50g、维A酸0.1-1g、氮酮10ml,并添加75%乙醇至1000ml,即得,可按设定计量分装。
所选中药材的功能与主治:
大黄:清热泻火解毒,活血祛瘀。
黄芩:清热燥湿,祛火解毒。
紫草:缓急止痛,调和诸药。
姜黄:活血止痛,用于一切痈痛疡疖,消肿止痛。
水杨酸:抗菌消炎促使角质松懈作用。
薄荷脑:疏散风热透疹。
冰片:抗炎抗菌止痒。
硫磺:杀虫止痒,促使角皮软化角质生成作用。
维A酸:抑制皮脂分泌作用,强力抑制皮须细胞增殖或合成,免疫调节作用。
甘草:缓急止痛调和诸药。
氮酮:消炎止痒助渗作用。
使用方法:涂抹于病灶部位,每日早晚各一次。
药物功效:
药物组成的共同功能是清热解毒、消炎止痛、祛湿止痒,对银屑病有很好的疗效。
本申请人所属医院用本发明的治疗银屑病的中药进行多次实际治疗,疗效明显,很受患者欢迎,为申报专利,2008年6月10日起又专门进行了试验。
临床资料:选择120例寻常型银屑病患者,男78例,女42例,平均年龄32.0岁(21-70岁)。病程2-42年。点滴状70例,斑块状50例。
诊断标准:躯干、四肢皮损以浸润性暗红斑为主,大小不等,增生肥厚明显,自觉瘙痒,皮损上覆银白鳞屑,刮除鳞屑可见基底有一层光亮的薄膜,薄膜下可见点状出血。
疗效判定:纳入标准符合寻常型和脓疱型银屑病的诊断标准且银屑病皮损面积和严重指数(PAS1)评分,并记录治疗中出现的不良反应,疗效指数=(治疗前总积分-治疗后总积分)/治疗前总积分×100%。治愈:疗效指数≥90%,显效:疗效指数为60%-89%,进步:疗效指数为20%-59%;无效:疗效指数<20%。治愈加显效例数的百分比计为有效率。
不良反应:患者有烧灼感5例,主要是银屑酊涂剂擦皮肤刺激症状,停药或减少用药次数后,刺激症状很快缓解。
结果:两组寻常性银屑病患者治疗四周后疗效见表1,从表1可见,口服结合外擦剂和单纯口服胶囊治疗银屑病患者治愈率比较X2=13.33,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表1两组口服胶囊结合外用擦剂和单纯口服胶囊治疗银屑病患者四周后疗效比较[例]

  组别  例数  治疗  显效  进步  无效  治愈率  有效率  单纯口  服胶囊  50  33  13  4  0  66.0  92.0  口服胶  囊结合  外用擦  剂  70  58  10  2  0  82.6  97.1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一
一种治疗银屑病的中药,是由大黄54g、紫草16g、甘草16g、姜黄40g、黄芩40g、氧化锌72g、水杨酸16g、薄荷脑25g、硫磺25g、冰片15g、维A酸0.6g和氮酮10ml制备成,为外用酊剂。
实施例二
一种治疗银屑病的中药,是由大黄30g、紫草10g、甘草10g、姜黄30g、黄芩30g、氧化锌50g、水杨酸10g、薄荷脑10g、硫磺10g、冰片10g、维A酸0.1g和氮酮10ml制备成,为外用酊剂。
实施例三
一种治疗银屑病的中药,是由大黄60g、紫草30g、甘草30g、姜黄60g、黄芩60g、氧化锌80g、水杨酸30g、薄荷脑50g、硫磺50g、冰片20g、维A酸1g和氮酮10ml制备成,为外用酊剂。
实施例四
一种治疗银屑病的制备方法,是将大黄54g、紫草16g、甘草16g、姜黄40g、黄芩40g,五味中草药粉碎成粗粉置入适宜的密闭容器内加入氧化锌72g、硫磺25g和75%乙醇700ml,密闭,时时振摇,放入常温暗处浸渍3天,倾出上层液,压榨过滤合并滤液,静止24小时,过滤后分别加入水杨酸16g,薄荷脑25g,维A酸1g,氮酮10ml,并添加75%乙醇至1000ml分装,即得。

一种治疗银屑病的中药及制备方法.pdf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一种治疗银屑病的中药及制备方法.pdf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一种治疗银屑病的中药及制备方法.pdf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种治疗银屑病的中药及制备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治疗银屑病的中药及制备方法.pdf(5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一种治疗银屑病的中药的制备方法,其特征是由大黄粉30-60g、紫草粉10-30g、甘草粉10-30g、姜黄粉30-60g、黄芩粉30-60g、氧化锌粉50-80g、水杨酸10-30g、薄荷脑10-50g、硫磺粉10-50g、冰片粉10-20g、维A酸0.1-1g和氮酮10ml制备成,为外用酊剂。本发明清热解毒、消炎止痛、祛湿止痒,对银屑病有很好的疗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类生活必需 > 医学或兽医学;卫生学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