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联机系统.pdf

上传人:a**** 文档编号:34625 上传时间:2018-01-17 格式:PDF 页数:15 大小:979.3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510151379.0

申请日:

2015.03.31

公开号:

CN104748261A

公开日:

2015.07.01

当前法律状态:

实审

有效性:

审中

法律详情:

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F24F 3/06申请日:20150331|||公开

IPC分类号:

F24F3/06; F24F11/02; F25B41/04; F25B49/02

主分类号:

F24F3/06

申请人:

广东美的暖通设备有限公司; 美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发明人:

罗彬; 陈俊伟

地址:

528311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北滘镇蓬莱路工业大道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清亦华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11201

代理人:

张大威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多联机系统,其包括室外机装置、分流装置、多个室内机装置,其中,分流装置包括气液分离器、第一换热组件、第一电子膨胀阀、第二换热组件、第二电子膨胀阀、与第二电子膨胀阀并联连接的第三电子膨胀阀,分流装置用于获取经过第一电子膨胀阀的冷媒流量,并在经过第一电子膨胀阀的冷媒流量大于第一预设值时,分别获取每个制冷室内机装置的室内换热器的出口温度和流入第二换热组件的冷媒的温度以计算过热度值,以及根据过热度值对第二电子膨胀阀和第三电子膨胀阀进行PI控制。该多联机系统能够准确地计算得到分流装置的过热度,实现对系统中的冷媒准确分配,达到多联机系统同时制热制冷效果最佳的目的。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多联机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室外机装置、分流装置、多个室内机装置,其中,
所述分流装置包括气液分离器、第一换热组件、第一电子膨胀阀、第二换热组件、第二电子膨胀阀、与所述第二电子膨胀阀并联连接的第三电子膨胀阀,所述分流装置用于获取经过所述第一电子膨胀阀的冷媒流量,并在经过所述第一电子膨胀阀的冷媒流量大于第一预设值时,所述分流装置分别获取所述多个室内机装置中每个制冷室内机装置的室内换热器的出口温度和流入所述第二换热组件的冷媒的温度,并根据每个制冷室内机装置的室内换热器的出口温度和流入所述第二换热组件的冷媒的温度计算过热度值,以及根据所述过热度值对所述第二电子膨胀阀和所述第三电子膨胀阀进行PI控制。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联机系统,其特征在于,当经过所述第一电子膨胀阀的冷媒流量小于第二预设值时,所述分流装置还获取从所述第一换热组件中排出到所述室外机装置的冷媒的温度,并根据流入所述第二换热组件的冷媒的温度和从所述第一换热组件中排出到所述室外机装置的冷媒的温度计算所述过热度值,其中,所述第二预设值小于所述第一预设值。

3.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联机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流装置根据以下公式计算所述过热度值:
ΔSH=T2b平均-Tm2
其中,T2b平均为每个制冷室内机装置的室内换热器的出口温度的平均值,Tm2为流入所述第二换热组件的冷媒的温度。

4.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联机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流装置根据以下公式计算所述过热度值:
ΔSH=Tm3-Tm2
其中,Tm3为从所述第一换热组件中排出到所述室外机装置的冷媒的温度,Tm2为流入所述第二换热组件的冷媒的温度。

5.
  如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多联机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多联机系统工作在主制冷模式。

6.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联机系统,其特征在于,通过设置在每个制冷室内机装置的室内换热器的出口的温度传感器以检测每个制冷室内机装置的室内换热器的出口 温度,并通过设置在所述第二电子膨胀阀的出口的温度传感器以检测流入所述第二换热组件的冷媒的温度。

说明书

多联机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空调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多联机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空调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人们环保意识的加强,热回收多联机系统越来越受到市场的欢迎。而两管式热回收多联机系统是目前市场上主流热回收多联机系统中的一种,其中,两管式热回收多联机系统能够实现同时制冷制热,为了使制冷制热内机都能达到较好的效果,分流装置的过热度控制是关键控制点,这就需要温度传感器采集分流装置中换热组件前后的温度值以计算过热度。
相关技术中,主制冷模式下,第二电子膨胀阀的直接作用是提供制热室内机需求冷媒的过冷度,而通常需要根据其自身前后的温度值来计算分流装置的过热度,然后按给定目标值,调节第二电子膨胀阀开度来满足过热度的要求。然后,这种控制方法调节的范围有限,也不够全面,需要进行改进。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旨在至少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之一。
为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多联机系统,能够准确地计算得到分流装置的过热度,实现对系统中的冷媒准确分配,达到多联机系统同时制热制冷效果最佳的目的。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实施例提出了一种多联机系统,包括室外机装置、分流装置、多个室内机装置,其中,所述分流装置包括气液分离器、第一换热组件、第一电子膨胀阀、第二换热组件、第二电子膨胀阀、与所述第二电子膨胀阀并联连接的第三电子膨胀阀,所述分流装置用于获取经过所述第一电子膨胀阀的冷媒流量,并在经过所述第一电子膨胀阀的冷媒流量大于第一预设值时,所述分流装置分别获取所述多个室内机装置中每个制冷室内机装置的室内换热器的出口温度和流入所述第二换热组件的冷媒的温度,并根据每个制冷室内机装置的室内换热器的出口温度和流入所述第二换热组件的冷媒的温度计算过热度值,以及根据所述过热度值对所述第二电子膨 胀阀和所述第三电子膨胀阀进行PI控制。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多联机系统,首先分流装置获取经过第一电子膨胀阀的冷媒流量,并在经过第一电子膨胀阀的冷媒流量大于第一预设值时,分流装置分别获取多个室内机装置中每个制冷室内机装置的室内换热器的出口温度和流入第二换热组件的冷媒的温度,并根据每个制冷室内机装置的室内换热器的出口温度和流入第二换热组件的冷媒的温度计算分流装置的过热度值,以及根据该计算得到的过热度值对第二电子膨胀阀和第三电子膨胀阀进行PI控制。因此,本发明实施例的多联机系统通过判断流过第一电子膨胀阀的冷媒流量来准确获取分流装置的过热度值,避免大流量、小流量时温度取值的不准确而导致获取的过热度值的不准确,防止不能真实体现过热度控制,从而能够实现系统中冷媒的准确分配,达到多联机系统同时制热制冷效果最佳的目的。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当经过所述第一电子膨胀阀的冷媒流量小于第二预设值时,所述分流装置还获取从所述第一换热组件中排出到所述室外机装置的冷媒的温度,并根据流入所述第二换热组件的冷媒的温度和从所述第一换热组件中排出到所述室外机装置的冷媒的温度计算所述过热度值,其中,所述第二预设值小于所述第一预设值。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分流装置根据以下公式计算所述过热度值:
ΔSH=T2b平均-Tm2
其中,T2b平均为每个制冷室内机装置的室内换热器的出口温度的平均值,Tm2为流入所述第二换热组件的冷媒的温度。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所述分流装置根据以下公式计算所述过热度值:
ΔSH=Tm3-Tm2
其中,Tm3为从所述第一换热组件中排出到所述室外机装置的冷媒的温度,Tm2为流入所述第二换热组件的冷媒的温度。
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所述多联机系统工作在主制冷模式。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通过设置在每个制冷室内机装置的室内换热器的出口的温度传感器以检测每个制冷室内机装置的室内换热器的出口温度,并通过设置在所述第二电子膨胀阀的出口的温度传感器以检测流入所述第二换热组件的冷媒的温度。
本发明附加的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发明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发明上述的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下面结合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为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多联机系统的系统示意图;
图2为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多联机系统运行于纯制热模式时的系统示意图;
图3为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多联机系统运行于主制热模式时的系统示意图;
图4为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多联机系统运行于纯制冷模式时的系统示意图;
图5为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多联机系统运行于主制冷模式时的示意图;以及
图6为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多联机系统的通讯网络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发明,而不能解释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下面参照附图来描述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提出的多联机系统。
如图1至图5所示,本发明实施例的多联机系统包括:室外机装置10,多个室内机装置例如四个室内机装置21、22、23、24,以及分流装置30。
其中,室外机装置10包括压缩机101、四通阀102、室外换热器103、外机气液分离器104、油分离器105、第一电磁阀106、毛细管107、四个单向阀108A、108B、108C、108D,以及第一接口109和第二接口110。压缩机101具有排气口和回气口,四通阀102具有第一至第四阀口,第一阀口与第二阀口和第三阀口中的其中一个连通,第四阀口与第二阀口和第三阀口中的另一个连通,第一阀口通过油分离器105与压缩机101的排气口相连,第四阀口通过外机气液分离器104与压缩机101的回气口相连,第二阀口与第一接口109之间串联有单向阀108A,第三阀口与室外换热器103的第一端相连。
分流装置30包括气液分离器301,多个第一控制阀例如四个第一控制阀302A、302B、302C、302D,多个第二控制阀例如四个第二控制阀303A、303B、303C、303D,第一电子膨胀阀304A,第二电子膨胀阀304B,与第二电子膨胀阀304B并联连接的第三电子膨胀阀304C,四个第一单向阀305A、305B、305C、305D,四个第二单向阀306A、306B、306C、306D,第一换热组件307A和第二换热组件307B。其中,气液分离器301具有入口、气体出口和液体出口,入口通过高压截止阀40、单向阀108B与室外换 热器103的第二端相连接,气体出口分别与四个第二控制阀303A、303B、303C、303D相连;四个第一控制阀302A、302B、302C、302D分别通过低压截止阀50与第一接口109相连。第一换热组件307A和第二换热组件307B可以是板式换热器,也可以是套管换热器。
如图1至图5所示,单向阀108A的第一端通过单向阀108C连接至单向阀108B和第二接口110之间,单向阀108A的第二端通过单向阀108D连接至单向阀108B和室外换热器103之间。
第一换热组件307A和第二换热组件307B分别具有第一换热流路和第二换热流路,气液分流器301的液体出口与第一换热组件307A的第一换热流路相连,第一换热组件307A的第一换热流路与第一电子膨胀阀304A相连,第一换热组件307A的第二换热流路分别与第二换热组件307B的第二换热流路和四个第一控制阀302A、302B、302C、302D相连。
如图1至图5所示,每个室内机装置均包括室内换热器和节流元件,其中,室内机装置21包括室内换热器211和节流元件212,室内机装置22包括室内换热器221和节流元件222,室内机装置23包括室内换热器231和节流元件232,室内机装置24包括室内换热器241和节流元件242。每个室内机装置中的室内换热器的第一端与对应的节流元件相连,每个室内机装置中的室内换热器的第二端与对应的第一控制阀和第二控制阀相连,每个室内机装置中的节流元件与对应的第一单向阀和第二单向阀相连,第一单向阀和第二单向阀的流向相反。并且,四个第一单向阀305A、305B、305C、305D均连接至第一公共流路,四个第二单向阀306A、306B、306C、306D均连接至第二公共流路,第二换热组件307B的第一换热流路分别与第一公共流路和第二公共流路连通,第一电子膨胀阀304A连接至第一公共流路,第二电子膨胀阀304B分别与第二换热组件307B的第二换热流路和第二公共流路相连,第一电子膨胀阀304A还并联有第二电磁阀308。
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分流装置30用于获取经过第一电子膨胀阀304A的冷媒流量,并在经过第一电子膨胀阀304A的冷媒流量大于第一预设值时即大流量时,分流装置30分别获取所述多个室内机装置中每个制冷室内机装置的室内换热器的出口温度和流入所述第二换热组件的冷媒的温度,并根据每个制冷室内机装置的室内换热器的出口温度和流入所述第二换热组件的冷媒的温度计算过热度值,以及根据所述过热度值对所述第二电子膨胀阀和所述第三电子膨胀阀进行PI控制。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当经过所述第一电子膨胀阀的冷媒流量小于第二预设 值时即小流量时,所述分流装置还获取从所述第一换热组件中排出到所述室外机装置的冷媒的温度,并根据流入所述第二换热组件的冷媒的温度和从所述第一换热组件中排出到所述室外机装置的冷媒的温度计算所述过热度值,其中,所述第二预设值小于所述第一预设值。
其中,在计算大流量时的过热度值时,所述分流装置根据以下公式计算所述过热度值:
ΔSH=T2b平均-Tm2
其中,T2b平均为每个制冷室内机装置的室内换热器的出口温度的平均值,Tm2为流入所述第二换热组件的冷媒的温度。
在计算小流量时的过热度值时,所述分流装置根据以下公式计算所述过热度值:
ΔSH=Tm3-Tm2
其中,Tm3为从所述第一换热组件中排出到所述室外机装置的冷媒的温度,Tm2为流入所述第二换热组件的冷媒的温度。
因此,本发明实施例的多联机系统能够通过判断流过第一电子膨胀阀的冷媒流量来准确获取分流装置的过热度值,避免大流量、小流量时温度取值的不准确而导致获取的过热度值的不准确,防止不能真实体现过热度控制,从而能够实现系统中冷媒的准确分配。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如图1至图5所示,还在并联的第一电子膨胀阀304A和第二电磁阀308的两端分别设置压力传感器309A和压力传感器309B,并且在第二换热组件307B的第一换热流路的两端还分别设置温度传感器310A和温度传感器310B。此外,还在第一换热组件307A的第二换热流路的一端设置压力传感器309C。
并且,通过设置在每个制冷室内机装置的室内换热器的出口的温度传感器以检测每个制冷室内机装置的室内换热器的出口温度,并通过设置在所述第二电子膨胀阀的出口的温度传感器以检测流入所述第二换热组件的冷媒的温度。
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多联机系统工作在主制冷模式时进行过热度控制的。其中,需要说明的是,多联机系统的运行模式还包括纯制冷模式和纯制热模式、主制热模式。
下面就参照图2至图5来分别描述多联机系统工作在纯制热模式、主制热模式、纯制冷模式和主制冷模式时的冷媒流向。
如图2所示,室外机装置10判断多联机系统工作在纯制热模式时,此时四个室内机装置进行制热工作。其中,冷媒流向为:高压气体从压缩机101的排气口经油分离器105到四通阀102,然后经过单向阀108C、第二接口110、高压截止阀40到气液分 离器301,高压气体从气液分离器301的气体出口分别经过四个第二控制阀303A、303B、303C、303D到对应的四个室内换热器,变成高压液体,然后四路高压液体经过对应的节流元件和四个第一单向阀305A、305B、305C、305D到第二换热组件307B的第一换热流路,经过第第二电子膨胀阀304B变成低压气液两相,低压气液两相经过第二换热组件307B的第二换热流路和第一换热组件307A的第二换热流路回到室外机装置10,即低压气液两相通过低压截止阀50、第一接口109、单向阀108D回到室外换热器103后变成低压气体,低压气体通过四通阀102、外机气液分离器104回到压缩机101的回气口。
如图3所示,室外机装置10判断多联机系统工作在主制热模式时,此时四个室内机装置中有三个室内机装置进行制热工作,一个室内机装置进行制冷工作。其中,用于制热的冷媒流向为:高压气体从压缩机101的排气口经油分离器105到四通阀102,然后经过单向阀108C、第二接口110、高压截止阀40到气液分离器301,高压气体从气液分离器301的气体出口分别经过三个第二控制阀303A、303B、303C到对应的三个制热室内机装置中的室内换热器,变成高压液体,然后三路高压液体经过对应的节流元件和三个第一单向阀305A、305B、305C到第二换热组件307B的第一换热流路,经过第第二电子膨胀阀304B变成低压气液两相,低压气液两相经过第二换热组件307B的第二换热流路和第一换热组件307A的第二换热流路回到室外机装置10,即低压气液两相通过低压截止阀50、第一接口109、单向阀108D回到室外换热器103后变成低压气体,低压气体通过四通阀102、外机气液分离器104回到压缩机101的回气口。用于制冷的冷媒流向为:经过第二换热组件307B的第一换热流路的高压液体的一部分还通过第二单向阀306D流向室内机装置24中的节流元件242,变成低压气液两相,再经过室内机装置24中的室内换热器241后变成低压气体,该低压气体经过第一控制阀302D后与经过第二换热组件307B的第二换热流路和第一换热组件307A的第二换热流路的低压气液两相混合后,回到室外机装置10。
如图4所示,室外机装置10判断多联机系统工作在纯制冷模式时,此时四个室内机装置进行制冷工作。其中,冷媒流向为:高压气体从压缩机101的排气口经油分离器105到四通阀102,然后经过室外换热器103后变成高压液体,高压液体经过单向阀108B、第二接口110、高压截止阀40到气液分离器301,高压液体从气液分离器301的液体出口经过第一换热组件307A的第一换热流路到第一电子膨胀阀304A和第二电磁阀308,然后经过第二换热组件307B的第一换热流路分别到四个第二单向阀306A、306B、306C、306D,经过四个第二单向阀306A、306B、306C、306D的四路高压液体 分别对应经过四个室内机装置中的节流元件后变成四路低压气液两相,四路低压气液两相分别经过对应的室内换热器后变成四路低压气体,然后对应经过四个第一控制阀302A、302B、302C、302D回到室外机装置10,即低压气体通过低压截止阀50、第一接口109、单向阀108A、外机气液分离器104回到压缩机101的回气口。
如图5所示,室外机装置10判断多联机系统工作在主制冷模式时,此时四个室内机装置中有三个室内机装置进行制冷工作,一个室内机装置进行制热工作。其中,用于制冷的冷媒流向为:高压气体从压缩机101的排气口经油分离器105到四通阀102,然后经过室外换热器103后变成高压气液两相,高压气液两相经过单向阀108B、第二接口110、高压截止阀40到气液分离器301进行气液分离,其中,高压液体从气液分离器301的液体出口经过第一换热组件307A的第一换热流路到第一电子膨胀阀304A和第二电磁阀308,然后经过第二换热组件307B的第一换热流路分别到三个第二单向阀306A、306B、306C,经过三个第二单向阀306A、306B、306C的三路高压液体分别对应经过三个室内机装置中的节流元件后变成三路低压气液两相,三路低压气液两相分别经过对应的室内换热器后变成三路低压气体,然后对应经过三个第一控制阀302A、302B、302C回到室外机装置10,即低压气体通过低压截止阀50、第一接口109、单向阀108A、外机气液分离器104回到压缩机101的回气口。用于制热的冷媒流向为:经过气液分离器301进行气液分离的高压气体从气液分离器301的气体出口经第二控制阀303D到室内机装置24中的室内换热器241,变成高压液体,高压液体经过室内机装置24中的节流元件242后通过第一单向阀305D与经过第二换热组件307B的第一换热流路的高压液体汇合。
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为了实现自动控制第一电子膨胀阀304A前后的压差ΔP,每个室内机装置均需要向分流装置30发送室内机装置的运行参数,其中,每个室内机装置的运行参数包括:室内机装置的运行模式(如制冷模式、制热模式等)、室内机装置作为制冷内机时的过热度、室内机装置作为制冷内机时的节流元件开度、室内机装置作为制热内机时的过冷度、室内机装置作为制热内机时的节流元件开度等。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如图6所示,室外机装置与分流装置之间可直接进行通讯,每个室内机装置通过分流装置与室外机装置进行通讯。其中,每个室内机装置分配有一个地址,便于各个室内机装置之间的通讯以及各个室内机装置与分流装置之间的通讯,例如第一室内机装置分配有第一地址,第二室内机装置分配有第二地址,…,第七室内机装置分配有第七地址。另外,每个室内机装置还包括线控器,每个室内机装置还与各自的线控器进行通讯。
进一步地,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具体示例,室外机装置中的室外机控制单元与分流装置中的控制模块进行通讯,同时分流装置中的控制模块与各个室内机装置中的室内机控制单元进行通讯。其中,室外机装置中的室外机控制单元实时获取室外机装置的温度信息(如室外机装置所处环境温度、排气温度、回气温度、热交换温度等)、压力信息(如排气压力、回气压力等)以及多个室内机装置发送的每个室内机装置的运行模式等来判定多联机系统的运行模式(例如纯制热模式、主制热模式、纯制冷模式和主制冷模式),并将多联机系统的运行模式的指令发送给分流装置。同时,室外机装置中的室外机控制单元还根据内部逻辑输出指令信号控制压缩机和室外风机等部件运行。
具体地,当多联机系统启动后,室外机装置中的室外机控制单元获取室外机装置的环境温度信息、压力信息以及各个室内机装置的运行模式,来判断多联机系统的运行模式,例如,当各个室内机装置均运行于制冷模式时,多联机系统运行模式为纯制冷模式;当各个室内机装置均运行于制热模式时,多联机系统运行模式为纯制热模式;当多个室内机装置中,既有运行于制冷模式也有运行于制热模式时,多联机系统运行模式为同时制冷制热模式,室外机装置根据判断的系统运行模式发送相应模式指令给分流装置。同时,室外机装置根据内部逻辑输出指令信号控制压缩机和室外风机等部件运行。分流装置根据室外机装置给定的模式指令进行各个状态参数的控制。
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首先,多个室内机装置中,制冷内机按自身过热度对其本身对应的节流元件(即电子膨胀阀)单独PID控制,制热内机按自身过冷度对其本身对应的节流元件(即电子膨胀阀)单独PID控制,并把相关参数传递给分流装置。然后,制冷内机把自己温度传感器检测到的温度值例如制冷内机的室内换热器的出口温度传递给分流装置,分流装置再根据运行制冷内机的室内换热器的出口温度取平均值即T2b平均。然后,分流装置跟据不同情况计算分流装置的过热度值:
当经过第一电子膨胀阀的冷媒流量小于第二预设值即小流量时(制冷需求小),第一换热组件的换热量小,从第一换热组件中排出到室外机装置的冷媒的温度接近流入第二换热组件的冷媒的温度,分流装置的过热度值=从所述第一换热组件中排出到室外机装置的冷媒的温度-流入第二换热组件的冷媒的温度。
当经过第一电子膨胀阀的冷媒流量大于第一预设值即大流量时(制冷需求大),第一换热组件的换热量大,从第一换热组件中排出到室外机装置的冷媒的温度远大于流入第二换热组件的冷媒的温度;这时,如果采用小流量时计算方式来计算分流装置的过热度值,以调节第二电子膨胀阀和第三电子膨胀阀的开度,不能反应分流装置的 真实过热度,两个电子膨胀阀越开越大,导致很多液态冷媒旁通,影响制冷内机的制冷效果。而这时分流装置可以根据运行制冷内机传递过来的制冷内机的室内换热器的出口温度来计算平均温度即T2b平均,分流装置的过热度值=T2b平均-流入第二换热组件的冷媒的温度,根据计算到的过热度值来控制第二电子膨胀阀和第三电子膨胀阀的开度以使其达到目标过热度。此时的过热度控制技术能真实反映系统过热度,避免过热度控制不当影响室内机的制冷效果。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多联机系统,首先分流装置获取经过第一电子膨胀阀的冷媒流量,并在经过第一电子膨胀阀的冷媒流量大于第一预设值时,分流装置分别获取多个室内机装置中每个制冷室内机装置的室内换热器的出口温度和流入第二换热组件的冷媒的温度,并根据每个制冷室内机装置的室内换热器的出口温度和流入第二换热组件的冷媒的温度计算分流装置的过热度值,以及根据该计算得到的过热度值对第二电子膨胀阀和第三电子膨胀阀进行PI控制。因此,本发明实施例的多联机系统通过判断流过第一电子膨胀阀的冷媒流量来准确获取分流装置的过热度值,避免大流量、小流量时温度取值的不准确而导致获取的过热度值的不准确,防止不能真实体现过热度控制,从而能够实现系统中冷媒的准确分配,达到多联机系统同时制热制冷效果最佳的目的。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限定。

多联机系统.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多联机系统.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多联机系统.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多联机系统.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多联机系统.pdf(15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多联机系统,其包括室外机装置、分流装置、多个室内机装置,其中,分流装置包括气液分离器、第一换热组件、第一电子膨胀阀、第二换热组件、第二电子膨胀阀、与第二电子膨胀阀并联连接的第三电子膨胀阀,分流装置用于获取经过第一电子膨胀阀的冷媒流量,并在经过第一电子膨胀阀的冷媒流量大于第一预设值时,分别获取每个制冷室内机装置的室内换热器的出口温度和流入第二换热组件的冷媒的温度以计算过热度值,以及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机械工程;照明;加热;武器;爆破 > 供热;炉灶;通风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