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连包的折叠装置.pdf

上传人:1*** 文档编号:33630 上传时间:2018-01-17 格式:PDF 页数:15 大小:74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510148162.4

申请日:

2015.03.31

公开号:

CN104843250A

公开日:

2015.08.19

当前法律状态:

实审

有效性:

审中

法律详情:

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B65B 63/04申请日:20150331|||公开

IPC分类号:

B65B63/04

主分类号:

B65B63/04

申请人:

宜兰食品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上海旺旺食品集团有限公司

发明人:

蔡旺家; 黄津亮

地址:

中国台湾宜兰县苏澳镇新城路13号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227

代理人:

罗满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连包的折叠装置,能够自动实现连包折叠,以便提高包装效率。所述连包包括依次连接的若干产品袋,所述折叠装置包括旋转机构,所述旋转机构包括在其转轴的周向间隔分布的若干分板,所述转轴转动时,所述分板能够带动所述产品袋转动,以便两相邻的所述产品袋绕两者的连接线翻转后分别贴附于所述分板的两侧板面或两相邻的所述分板上。本发明采用旋转机构实现了连包的折叠,直接将连包置入旋转机构内即可实现连包的折叠,在较大程度上提高了折叠效率;由于采用分板的两侧板面对连包的各个产品袋进行承载,避免了产品袋之间的相互干扰,不仅可提高折叠效率,还便于保持产品袋的结构完整性。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连包的折叠装置,所述连包包括依次连接的若干产品袋(1),其特征在于,所述折叠装置包括旋转机构(2),所述旋转机构(2)包括在其转轴(21)的周向间隔分布的若干分板(22),所述转轴(21)转动时,所述分板(22)能够带动所述产品袋(1)转动,以便两相邻的所述产品袋(1)绕两者的连接线翻转后分别贴附于所述分板(22)的两侧板面或两相邻的所述分板(22)上。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折叠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板(22)沿所述转轴(21)的径向延伸,且两相邻的所述分板(22)之间的夹角相等。

3.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折叠装置,其特征在于,各所述分板(22)的两侧板面均设有气孔,所述转轴(21)设有能够与各所述分板(22)的气孔连通的真空吸附源,以便在所述气孔处形成负压而吸附所述产品袋(1)。

4.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折叠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板(22)的一侧设有凸沿(21),以防止所述产品袋(1)在所述分板(22)的轴向滑移。

5.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折叠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挡圈(3),所述挡圈(3)包覆于各所述分板(22)的外端,并设有供所述连包进出的端口。

6.
  如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折叠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隔挡件(4),所述隔挡件(4)处于第一工作位时,能够隔挡运动至下方的第一个所述产品袋(1),以阻止所述连包随所述分板(22)继续转动;所述隔挡件(4)处于第二工作位时,释放折叠后的所述连包。

7.
  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折叠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在所述旋转机构(2)下方的集料机构(5),以收集折叠后的所述连包。

8.
  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折叠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料机构(5)包括底盘(51)和与其连接的前侧板(52)和后侧板(53),所述后侧板(53)具有供所述隔挡件(4)伸入的开口;所述隔挡件(4)还具有第三工作位,当处于第三工作位时,所述隔挡件(4)向前推动 折叠后的所述连包,使其靠立于所述前侧板(52)。

9.
  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折叠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挡件(4)包括动力源(41)和挡板(42),所述动力源(41)推动所述挡板(42)前后移动,以使得所述挡板(42)在所述第一工作位、所述第二工作位和所述第三工作位之间切换。

10.
  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折叠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将所述连包推离所述集料机构(5)、使其进入下一工序的推动件(6)。

11.
  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折叠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将所述连包输送至所述旋转机构(2)的传输机构(7)。

说明书

一种连包的折叠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包装机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连包的折叠装置。
背景技术
在食品包装技术领域,例如薯片、雪饼等的包装通常采用各种规格的包装袋进行袋装,以便于销售和装运。实践中,袋装产品通常以连包的形式出现,即多个产品袋依次连接而成的一串食品包。
在产品出厂时,通常需要专门的人员将所述连包折叠,以使得连包中的各个产品袋依次堆叠,然后放入载具内,通过载具置入包装仪器内进行包装。
采用人工折叠连包的方式,折叠效率较低,浪费人力;更为重要的是,降低了自动化程度,不利于流水线作业,在较大程度上影响了包装效率。
有鉴于此,亟待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连包的折叠装置,以便用于折叠连包,从而提高包装效率。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为提供一种连包的折叠装置,能够自动实现连包折叠,以便提高包装效率。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连包的折叠装置,所述连包包括依次连接的若干产品袋,所述折叠装置包括旋转机构,所述旋转机构包括在其转轴的周向间隔分布的若干分板,所述转轴转动时,所述分板能够带动所述产品袋转动,以便两相邻的所述产品袋绕两者的连接线翻转后分别贴附于所述分板的两侧板面或两相邻的所述分板上。
本发明的折叠装置中,在旋转机构转动过程中,分板能够与连包中的产品袋匹配,进而将连包中的产品袋承载,使得连包中的第一个 产品袋固定于第一个分板的第一板面上;同时,第二个产品袋会沿其与第一个产品袋的连接线翻转,进而固定于第一分板的第二板面;同理,第三个产品袋会沿其与第二个产品袋的连接线翻转,以便与第二个分板的第一板面连接固定,如此依次实现整个连包的折叠。
与现有技术中人工折叠连包的方式,本发明采用旋转机构实现了连包的折叠,直接将连包置入旋转机构内即可实现连包的折叠,在较大程度上提高了折叠效率,进而从整体上提高了包装效率;另一方面,由于采用分板的两侧板面对连包的各个产品袋进行承载,避免了产品袋之间的相互干扰,不仅能够进一步提高折叠效率,还便于保持产品袋的结构完整性,尤其能够避免在折叠过程中对产品袋内所承装产品的损坏。
可选地,所述分板沿所述转轴的径向延伸,且两相邻的所述分板之间的夹角相等。
可选地,各所述分板的两侧板面均设有气孔,所述转轴设有能够与各所述分板的气孔连通的真空吸附源,以便在所述气孔处形成负压而吸附所述产品袋。
可选地,所述分板的一侧设有凸沿,以防止所述产品袋在所述分板的轴向滑移。
可选地,还包括挡圈,所述挡圈包覆于各所述分板的外端,并设有供所述连包进出的端口。
可选地,还包括隔挡件,所述隔挡件处于第一工作位时,能够隔挡运动至下方的第一个所述产品袋,以阻止所述连包随所述分板继续转动;所述隔挡件处于第二工作位时,释放折叠后的所述连包。
可选地,还包括设置在所述旋转机构下方的集料机构,以收集折叠后的所述连包。
可选地,所述集料机构包括底盘和与其连接的前侧板和后侧板,所述后侧板具有供所述隔挡件伸入的开口;所述隔挡件还具有第三工作位,当处于第三工作位时,所述隔挡件向前推动折叠后的所述连包,使其靠立于所述前侧板。
可选地,所述隔挡件包括动力源和挡板,所述动力源推动所述挡板前后移动,以使得所述挡板在所述第一工作位、所述第二工作位和所述第三工作位之间切换。
可选地,还包括将所述连包推离所述集料机构、使其进入下一工序的推动件。
可选地,还包括将所述连包输送至所述旋转机构的传输机构。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所提供连包的折叠装置在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采用图1所示折叠装置进行连包折叠的第一状态示意图;
图3为采用图1所示折叠装置进行连包折叠的第二状态示意图;
图4为采用图1所示折叠装置进行连包折叠的第三状态示意图;
图5为采用图1所示折叠装置进行连包折叠的第四状态示意图;
图6为采用图1所示折叠装置进行连包折叠的第五状态示意图;
图7为采用图1所示折叠装置进行连包折叠的第六状态示意图;
图8为采用图1所示折叠装置进行连包折叠的第七状态示意图;
图9为采用图1所示折叠装置进行连包折叠的第八状态示意图;
图10为采用图1所示折叠装置进行连包折叠的第九状态示意图
图11为采用图1所示折叠装置进行连包折叠的第十状态示意图;
图12为采用图1所示折叠装置进行连包折叠的第十一状态示意图;
图13为采用图1所示折叠装置进行连包折叠的十二状态示意图;
图14为采用图1所示折叠装置进行连包折叠的第十三状态示意图。
图1-14中:
产品袋1、旋转机构2、转轴21、分板22、凸沿221、第一分板22a、第二分板22b、第三分板22c、挡圈3、隔挡件4、动力源41、挡板42、集料机构5、底盘51、前侧板52、后侧板53、推动件6、传 输机构7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核心为提供一种连包的折叠装置,能够自动实现连包折叠,以便提高包装效率。
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请参考图1,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连包的折叠装置,用于实现连包的折叠,所述连包包括依次连接的若干产品袋1,两相邻的产品袋1可以沿两者的连接线翻折,通常情况下,两者的连接线也是预制的分割线,使用者可以沿连接线撕开,以便将两相邻的产品袋1分开。实践中,为便于包装,通常需要将连包折叠,即将一串呈直线状态依次连接的产品袋1折叠,以使得各产品袋1并排设置。
本发明的折叠装置可以包括旋转机构2,该旋转机构2包括转轴21和在转轴21的周向间隔分布的若干分板22,当转轴21转动时,分板22能够带动产品袋1转动,使得两相邻的产品袋1可以沿两者的连接线翻折,进而贴附于分板22的两侧板面或者两相邻分板22的相对板面上。为此,各分板22与转轴21之间的夹角通常处于第一预定范围,并且各分板22均能够与产品袋1配合。
分板22包括两侧板面,为便于描述,以处于旋转方向前侧的板面为第一板面,处于旋转方向后侧的板面为第二板面;同时,定义与连包中的第一个产品袋1配合的分板22为第一分板22a,相应地,以旋转方向为参照,紧邻第一分板22a并处于其后方的分板22为第二分板22b,按照该排序方法依次定义后续的分板22。
分板22与转轴21之间的夹角处于第一预定范围是指,分板22可以大体沿旋转机构2的径向延伸,即垂直于转轴21延伸,也可以偏离径向一定的角度,只要能够保证分板22与转轴21之间的区域能够容纳产品袋1即可,避免转轴21与产品袋1之间相互干扰;为满足上述要求,通常情况下,所述第一预定范围可以为60~90度。各所述分 板22与产品袋1配合是指,分板22可以其第一板面或者第二板面与任意产品袋1连接,进而将产品袋1固定在第一板面或第二板面上。
请进一步参考图2-5,如图1和图2所示,以五个依次连接的产品袋1形成的连包(俗称五连包)为例,当第一个产品袋1到达旋转机构2时,与其对应的分板22即可将其承载,即第一个产品袋1固定在第一分板22a的第一板面;由于第一分板22a的第一板面仅能够承载一个产品袋1,同时,旋转机构2处于转动过程中,第一分板22a带动第一个产品袋1向上转动,那么,第二个产品袋1在缺乏支撑的情况下,必然会在重力的作用下向下运动,从而沿其与第一个产品袋1的连接线翻转,进而翻折到与第一分板22a的第二板面相对应的位置,固定于第一分板22a的第二板面,如图4所示。同理,随着旋转机构2的转动,在第二个产品袋1固定于第一分板22a的第二板面的同时,第三个产品袋1沿其与第二个产品袋1的连接线翻转至第二分板22b的第一板面,如图4所示;继续转动旋转机构2,第四个产品袋1沿其与第三个产品袋1的连接线翻转至第二分板22b的第二板面,同时,第五个产品袋1沿其与第四个产品袋1的连接线翻转至第三分板22c的第一板面,如图5所示。
按照上述方式,整个连包可以置入旋转机构2,此时,借助旋转机构2的分板22,连包中包含的各个产品袋1分别固定于分板22的两侧板面或者两相邻的分板22上;同时,两相邻的产品袋1均沿其与上一个产品袋1的连接线翻转,则当连包从分板22上脱离后,各产品袋1即可由原来的直线状排列转换为并排设置,实现连包的折叠。
与现有技术中采用人工折叠的方式相比,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专用于连包的折叠装置,采用旋转机构2的转动实现连包的折叠,可以通过调节转动速度对折叠速度进行调整,在较大程度上提高了连包的折叠效率;更为重要的是,与人工折叠连包相比,本发明采用分板22的板面对产品袋1进行固定,以减小折叠过程中对产品袋1以及产品袋1内产品的影响,在较大程度上降低了折叠对产品袋1以及产品的损伤,能够使得产品保持较好的完整性。
进一步,各分板22均可以沿转轴21的径向延伸,即分板22与转轴21之间的夹角可以为90度,此时,产品袋1可以在垂直于转轴21的方向输送,分板22与转轴21之间的空间较大,能够有效避免产品袋1与转轴21相互干扰。
同时,两相邻的分板22之间的夹角可以相等,以便对转轴21周向的空间进行有效划分,一方面可以保证两分板22之间的空间能够容纳产品袋1,另一方面可以使得产品袋1与分板22更好地配合。当然,当连包中包含的产品袋1的大小不等时,可以根据需要调节与各产品袋1配合的分板22的长度以及此时两分板22之间的夹角;换言之,分板22的设置角度、长度以及两分板22之间的夹角均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调整。
为实现分板22对产品袋1的固定,分板22可以采用类似吸盘的结构,通过真空吸附产品袋1,以便产品袋1能够贴附于分板22,进而随分板22转动,避免产品袋1在转动过程中脱离分板22而被甩出,防止连包偏位或者滑动;当完成连包的折叠后,分板22还可以将产品袋1释放,以便产品袋1脱离所述旋转机构2,使得折叠后的连包进入下一工序。
在一种具体设置方式中,转轴21上可以设置真空吸附源,具体可以为抽真空机;各分板22在其两侧面均可以设置气孔,然后将真空吸附源与处于转轴21周向的各分板22上的气孔连通,则可以通过真空吸附源对气孔进行抽真空,以降低气孔处的压力,在气孔周围形成负压,进而吸附产品袋1,使得产品袋1贴附于各分板22。
显然,由于气孔与大气连通,不可能在气孔处形成真空,故此处的真空吸附源相当于一个抽气装置,只要能够降低气孔处的气压,使得气孔周围形成能够吸附产品袋1的负压即可。
又进一步,如图1所示,分板22的一侧还可以设置凸沿221,凸沿221由所述分板22向两侧伸出,进而隔挡在分板22的侧面,可以防止产品袋1在分板22的轴向滑移;所述的轴向即转轴21的延伸方向。在图1所示的实施方式中,分板22在垂直于纸面的方向延伸,以 垂直于纸面向内的方向为内,垂直于纸面向外的方向为外,则凸沿221设置在分板22的外侧面,并隔挡在其外侧面,则产品袋1贴附于分板22的内侧;在转动过程中,即使产品袋1受到振动,由于凸沿221的隔挡,产品袋1也不会在垂直于纸面的方向向外滑移。
本发明还可以设置挡圈3,挡圈3可以包覆于各个分板22的外端,挡圈3还可以设置端口,以便连包能够置入或者移出旋转机构2,;所述分板22的外端是指远离转轴21的一端。
采用上述结构,如图1所示,相当于在分板22的外侧设置挡圈3,在分板22转动的过程中,产品袋1必然受到一个离心力,在离心力的作用下,产品袋1存在脱离分板22的运动趋势,由于挡圈3包覆在分板22的外侧,即使产品袋1存在离心运动趋势,在挡圈3提供的向心力的作用下,能够使得产品袋1与分板22保持同步运动。尤其在连包随同分板22转动至旋转机构2的下方时,如果分板22不足以吸附产品袋1,在重力作用下,产品袋1必然会下落;但是,由于挡圈3隔挡在分板22的外侧,对处于下方的分板22而言,相当于将挡圈3隔挡在分板22的下方,当产品袋1转动至下方时,挡圈3会对分板22上的产品袋1提供一定的支撑力,避免产品袋1在重力的作用下掉落。
请进一步参考图6-10,通过分板22折叠后的连包随着旋转机构2的转动继续转动,进而运动至旋转机构2的下方,如图9所示,此时,还可以设置隔挡件4,阻止连包随同旋转机构2继续转动,使其脱离所述旋转机构2。
请结合图11-14,详细地,隔挡件4可以具有两个工作位,当处于第一工作位时,隔挡件4可以隔挡在产品袋1的运动路径上,以便对运动至下方的第一个产品袋1进行隔挡,使得第一个产品袋1从其所在的分板22上脱离;相应地,后续的产品袋1转动至下方时被前面的产品袋1隔挡而依次脱离对应的分板22,最终使得折叠后的整个连包从旋转机构2上脱离下来,如图11所示。当处于第二个工作位时,隔挡件4能够将隔挡获取的连包释放,以便折叠后的连包能够脱离旋转机构2而进入下一个工序,如图12所示。
更为详细地,如图1所示,隔挡件4可以设置在旋转机构2正下方的一侧,可以包括挡板42和动力源41,动力源41可以为电动缸或者气动缸,然后通过动力源41驱动挡板42前后移动,以靠近或者远离所述旋转机构2。所述前后是指,在平行于旋转机构2正下方的切线方向,以靠近旋转机构2的方向为前,远离旋转机构2的方向为后。
当挡板42向前移动时,能够靠近旋转机构2,使得隔挡件4切换至第一工作位,进而隔挡在连包的转动路径上,挡住运动至下方的第一个产品袋1,如图9所示;此时,隔挡件4保持在该第一工作位,后续产品袋1依次被隔挡而脱离各分板22,最终使得整个连包脱离旋转机构2,如图10所示;同时,在挡板42和分板22相向的作用力夹持下,连包保持在旋转机构2的下方,如图11所示。接着,动力源41驱动挡板42向后移动,使得隔挡件4切换至第二工作位,连包在失去夹持力的情况下,在其自重作用下掉落,如图12所示。
进一步,本申请还可以在旋转机构2的下方设置集料机构5,以收集被隔挡件4释放的连包,即图12所示在自重作用下掉落的连包。
在一种具体设置方式中,集料机构5可以包括底盘51和与其连接的前侧板52和后侧板53,前侧板52和后侧板53参照上述挡板42中定义的前后进行区分。其中,底盘51用于承接掉落的连包;前侧板52设置在底盘51的前方,后侧板53设置在底盘51的后方,后侧板53设有供隔挡件4伸入的开口,以便隔挡件4由后侧板53向前移动隔挡连包或者向后移动释放连包。
隔挡件4还可以具有第三工作位,当完成对连包的隔挡后,隔挡件4可以切换至第三工作位,如图13所示,此时,隔挡件4向前运动,并推动连包向前移动,以便连包逐渐靠近前侧板52,最终抵靠于前侧板52,使得整个连包靠立于前侧板52,形成折叠整齐的连包,如图14所示。
当然,此时,隔挡件4也可以采用上述挡板42与动力源41的结构形式,依然可以在第一工作位、第二工作位以及第三工作位之间切换。
可以理解,为实现隔挡件4对连包的隔挡,同时降低因隔挡对连包的损害,隔挡件4与分板22应该在垂直于纸面的方向上错开,并对分板22在该方向的延展长度进行设置。以垂直于纸面向里的方向为内,垂直于纸面向外的方向为外,则可以将分板22设置在隔挡件4的外侧,并使得产品袋1仅以其外侧部分与分板22固定,则隔挡件4可以由分板22的内侧向前伸出而隔挡产品袋1未与分板22接触的内侧部分,从而使得产品袋1脱离分板22。
还可以理解,当产品袋1被隔挡后,由于产品袋1的外侧与分板22对应,此时分板22要越过产品袋1继续向前运动必然会挤压连包,因此,可以将连包设置为外型体积可以改变的结构,以便其经过挤压略变形后顺利通过分板22;也就是说,连包在隔挡件4和分板22的反向剪切力作用下产生一定的变形,最终脱离旋转机构2。
此外,还可以设置推动件6,以推动连包脱离集料机构5,使得连包进入下一个工序。如图12-14所示,集料机构5的内外两侧(即垂直于纸面方向)可以为开口结构,可以将推动件6设置在集料机构5的内侧或者外侧,然后由内向外或者由外向内推动连包,即可将连包从集料机构5的底盘51上推出,从而使其进入下一个工序。
推动件6可以包括推板和与其连接的驱动件,所述驱动件可以为电动缸或者气动缸等动力原件,以驱动推板在内外方向上运动,从而实现对连包的推动。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可以理解,由于对连包进行单向推动,故驱动件可以为单一行程移动元件。
此外,折叠装置还可以包括传输机构7,例如输送带等机构,以便将待折叠的连包输送至旋转机构2,如图1-14所示。当采用输送带对连包进行输送时,如上文所述,可以对输送带的传输方向进行控制,以便旋转机构2能够有效承接连包。例如,输送带等传输机构7的输送方向可以垂直于旋转机构2的转动方向;当然,本领域技术人员也可以根据需要对输送方向与旋转机构2的转动方向进行调整,只要能够实现连包的顺利转运即可。
需要说明的是,本文中所述的折叠装置所包含的部件较多,各部 件的结构较为复杂,本文中未尽之处请结合上述原理以及现有技术进行理解。
以上对本发明所提供连包的折叠装置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发明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发明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发明进行若干改进和修饰,这些改进和修饰也落入本发明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一种连包的折叠装置.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一种连包的折叠装置.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一种连包的折叠装置.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种连包的折叠装置.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连包的折叠装置.pdf(15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连包的折叠装置,能够自动实现连包折叠,以便提高包装效率。所述连包包括依次连接的若干产品袋,所述折叠装置包括旋转机构,所述旋转机构包括在其转轴的周向间隔分布的若干分板,所述转轴转动时,所述分板能够带动所述产品袋转动,以便两相邻的所述产品袋绕两者的连接线翻转后分别贴附于所述分板的两侧板面或两相邻的所述分板上。本发明采用旋转机构实现了连包的折叠,直接将连包置入旋转机构内即可实现连包的折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作业;运输 > 输送;包装;贮存;搬运薄的或细丝状材料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