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铝质锅.pdf

上传人:Y948****062 文档编号:345922 上传时间:2018-02-10 格式:PDF 页数:15 大小:515.1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0910152857.4

申请日:

2009.09.18

公开号:

CN102018450A

公开日:

2011.04.20

当前法律状态:

授权

有效性:

有权

法律详情:

专利实施许可合同备案的生效IPC(主分类):A47J 36/02合同备案号:2013330000166让与人:陆意祥受让人:宁波华晟轻工集团有限公司发明名称:一种铝质锅申请日:20090918申请公布日:20110420授权公告日:20120725许可种类:独占许可备案日期:20130531|||授权|||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A47J 36/02申请日:20090918|||公开

IPC分类号:

A47J36/02

主分类号:

A47J36/02

申请人:

陆意祥

发明人:

陆意祥

地址:

315171 浙江省宁波市鄞州集仕港工业园区宁波华晟金属制品有限公司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宁波诚源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102

代理人:

袁忠卫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铝质锅,底部的下表面是用来复合的表面,设置有容置槽;一导磁发热板,采用翻孔朝上的板材;其特征在于:另有一金属连接板,其表面分布有朝上和朝下的上、下翻孔;及一铝板,大小形状与容置槽配合;使铝板和金属连接板从下而上填充在容置槽中,而金属连接板的上翻孔连接容置槽的底部,而金属连接板的下翻孔连接铝板;而且导磁发热板要比容置槽大,这样使导磁发热板通过翻孔连接固定在铝板的下表面同时,并且至少保留有一圈翻孔与锅体底部连接固定;它采用下面的的导磁发热板和上面的金属连接板相对布置的结构,能有效消除导磁发热板和铝质锅体不同材料造成的热应力,减少了复底锅的底部高温后容易变形的缺陷,提高了安全性能。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铝质锅,其包括有 : 一铝质的锅体,底部的下表面是用来复合的表面,设置有容置槽 ; 一导磁发热板,采用翻孔朝上的板材 ; 其特征在于 : 另有一金属连接板,其表面分布有朝上和朝下的上、下翻孔 ; 及一铝板,大小形状与容置槽配合 ; 使铝板和金属连接板从下而上填充在容置槽中,而金属连接板的上翻孔连接容置槽 的底部,而金属连接板的下翻孔连接铝板 ; 而且导磁发热板要比容置槽大,这样使导磁发热板通过翻孔连接固定在铝板的下表 面同时,并且至少保留有一圈翻孔与锅体底部连接固定。
2: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铝质锅,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金属连接板的上翻孔和下翻孔是 间隔分布的。
3: 根据权利要求 1 或 2 所述的铝质锅,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翻孔采用圆形、方形、五边 形或者六边形,呈环圈排列。
4: 一种铝质锅,其包括有 : 一铝质的锅体,底部的下表面是用来复合的表面,设置有容置槽 ; 一导磁发热板 ; 其特征在于 : 另有一金属连接板,其表面分布有朝上和朝下的上、下翻孔 ; 及金属复合板,上层是铝层,上层大小形状与容置槽配合,而下层是导磁发热层, 作为导磁发热板 ; 使金属复合板的铝层和金属连接板从下而上填充在容置槽中,而金属连接板的上翻 孔连接容置槽的底部,而金属连接板的下翻孔连接金属复合板的铝层, 并且,金属复合板的导磁发热层至少保留有一圈翻孔与锅体底部连接固定。
5: 根据权利要求 4 所述的铝质锅,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金属连接板的上翻孔和下翻孔是 间隔分布的。
6: 根据权利要求 4 或 5 所述的铝质锅,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翻孔采用圆形、方形、五边 形或者六边形,呈环圈排列。
7: 一种铝质锅,其包括有 : 一铝质的锅体板材,底部的下表面是用来复合的表面,设置有容置槽 ; 一导磁发热板,采用翻孔朝上的板材 ; 其特征在于 : 另有一金属连接板,其表面分布有朝上和朝下的上、下翻孔 ; 及一铝板,大小形状与容置槽配合 ; 锅体板材复合过程中,使铝板和金属连接板从下而上填充在容置槽中,而金属连接 板的上翻孔连接容置槽的底部,而金属连接板的下翻孔连接铝板 ;而且导磁发热板要比 容置槽大,从而使导磁发热板通过翻孔连接固定在铝板的下表面同时,至少保留有一圈 翻孔与锅体板材的容置槽外沿部位连接固定 ; 最后,将锅体板材压制成锅体。 2
8: 根据权利要求 7 所述的铝质锅,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金属连接板的上翻孔和下翻孔是 间隔分布的。
9: 根据权利要求 7 或 8 所述的铝质锅,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翻孔采用圆形、方形、五边 形或者六边形,呈环圈排列。
10: 一种铝质锅,其包括有 : 一铝质的锅体板材,底部的下表面是用来复合的表面,设置有容置槽 ; 一导磁发热板 ; 其特征在于 : 另有一金属连接板,其表面分布有朝上和朝下的上、下翻孔 ; 及金属复合板,上层是铝层,上层大小形状与容置槽配合,而下层是导磁发热层, 作为导磁发热板 ; 锅体板材复合过程中,使金属复合板的铝层和金属连接板从下而上填充在容置槽 中,而金属连接板的上翻孔连接容置槽的底部,而金属连接板的下翻孔连接金属复合板 的铝层 ;金属复合板的导磁发热层要比容置槽大,从而使金属复合板的导磁发热层至少 保留有一圈翻孔与锅体板材的容置槽外沿部位连接固定 ; 最后,将锅体板材压制成锅体。
11: 根据权利要求 10 所述的铝质锅,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金属连接板的上翻孔和下翻孔 是间隔分布的。
12: 根据权利要求 10 或 11 所述的铝质锅,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翻孔采用圆形、方形、 五边形或者六边形,呈环圈排列。

说明书


一种铝质锅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餐具锅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铝质锅的复合锅底。背景技术
     由于铝是非导磁材料,因此传统的铝质锅不适宜在电磁灶上使用,针对上述现 状市场出现了一种铝质锅的复合锅底,其一种是将它是在原有铝质锅底复合上一层不锈 钢底面,将底面与锅底焊接而成,其缺陷在于加工工艺复杂,需要将钢板焊接在铝质锅 的底部,焊接需要专门的凸备,同时很容易影响到锅底表面的光洁度,且焊接的成本也 较高。 还有如一专利号为 ZL02217063.4( 公告号为 CN2544654Y) 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 《铝质锅的复合锅底》 披露了一种这样的结构,其在铝质锅底的底部复合上钢板,其特 征在于在钢板的表面冲压出多个翻孔,将钢板贴合在铝质锅底的底部进行冷挤压,使铝 质锅底的铝金属变形后挤入到钢板上的翻孔内,同时翻孔的翻边压入到铝锅锅底的铝基 体内,与铝基体紧紧抱住,将钢板复合固定在铝质锅底的底部上。 该复合锅底具有加工简单、成本低、连接比较牢固等优点,但是,由于导磁发热板是复合固定在锅体一面, 造成锅体和导磁发热板是不同材料做成,在频繁的热胀冷缩的场合下,容易产生热应 力,造成锅子底面产生外凸或者内凹的变形,特别是锅子底面外凸后会造成很多危险因 素,如旋转不稳定,使锅子内热烫物体伤及人身,所以需要进一步改
     这是传统的复合锅底存在的弊病缺陷,需要进一步改进设计。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现状而提供一种结构实用、防 止锅底变形、安全性好的经过复底的铝质锅。
     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
     一种铝质锅,其包括有 :
     一铝质的锅体,底部的下表面是用来复合的表面,设置有容置槽 ;
     一导磁发热板,采用翻孔朝上的板材 ;
     其特征在于 :
     另有一金属连接板,其表面分布有朝上和朝下的上、下翻孔 ;
     及一铝板,大小形状与容置槽配合 ;
     使铝板和金属连接板从下而上填充在容置槽中,而金属连接板的上翻孔连接容 置槽的底部,而金属连接板的下翻孔连接铝板 ;
     而且导磁发热板要比容置槽大,这样使导磁发热板通过翻孔连接固定在铝板的 下表面同时,并且至少保留有一圈翻孔与锅体底部连接固定。
     或者是,
     一种铝质锅,其包括有 :
     一铝质的锅体,底部的下表面是用来复合的表面,设置有容置槽 ;
     一导磁发热板 ;
     其特征在于 :
     另有一金属连接板,其表面分布有朝上和朝下的上、下翻孔 ;
     及金属复合板,上层是铝层,上层大小形状与容置槽配合,而下层是导磁发热 层,作为导磁发热板 ;
     使金属复合板的铝层和金属连接板从下而上填充在容置槽中,而金属连接板的 上翻孔连接容置槽的底部,而金属连接板的下翻孔连接金属复合板的铝层,
     并且,金属复合板的导磁发热层至少保留有一圈翻孔与锅体底部连接固定。
     或者是,
     一种铝质锅,其包括有 :
     一铝质的锅体板材,底部的下表面是用来复合的表面,设置有容置槽 ;
     一导磁发热板,采用翻孔朝上的板材 ;
     其特征在于 :
     另有一金属连接板,其表面分布有朝上和朝下的上、下翻孔 ;
     及一铝板,大小形状与容置槽配合 ;
     锅体板材复合过程中,使铝板和金属连接板从下而上填充在容置槽中,而金属 连接板的上翻孔连接容置槽的底部,而金属连接板的下翻孔连接铝板 ;而且导磁发热板 要比容置槽大,从而使导磁发热板通过翻孔连接固定在铝板的下表面同时,至少保留有 一圈翻孔与锅体板材的容置槽外沿部位连接固定 ;
     最后,将锅体板材压制成锅体。
     或者是,
     一种铝质锅,其包括有 :
     一铝质的锅体板材,底部的下表面是用来复合的表面,设置有容置槽 ;
     一导磁发热板 ;
     其特征在于 :
     另有一金属连接板,其表面分布有朝上和朝下的上、下翻孔 ;
     及金属复合板,上层是铝层,上层大小形状与容置槽配合,而下层是导磁发热 层,作为导磁发热板 ;
     锅体板材复合过程中,使金属复合板的铝层和金属连接板从下而上填充在容置 槽中,而金属连接板的上翻孔连接容置槽的底部,而金属连接板的下翻孔连接金属复合 板的铝层 ;金属复合板的导磁发热层要比容置槽大,从而使金属复合板的导磁发热层至 少保留有一圈翻孔与锅体板材的容置槽外沿部位连接固定 ;
     最后,将锅体板材压制成锅体。
     作为优选,所述的金属连接板的上翻孔和下翻孔是间隔分布的。
     作为优选,所述的翻孔采用圆形、方形、五边形或者六边形,呈环圈排列。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优点在于 :采用下面的的导磁发热板和上面的金属 连接板相对布置的结构,能有效消除导磁发热板和铝质锅体不同材料造成的热应力,减 少了复底锅的底部高温后容易变形的缺陷,提高了安全性能,而且,金属连接板也可以 采用导磁发热材料做成,提高了发热层厚度,使锅体发热效果更好,连接稳定牢固,结构实用。 附图说明
     图 1 实施例子 1 锅体的剖视图 ; 图 2 实施例子 1 锅体的局部放大图 ; 图 3 实施例子 1 锅体的分解图 ; 图 4 实施例子 2 锅体的剖视图 ; 图 5 实施例子 2 锅体的局部放大图 ; 图 6 实施例子 2 锅体的分解图 ; 图 7 实施例子 3 锅体的剖视图 ; 图 8 实施例子 3 锅体的局部放大图 ; 图 9.1、9.2 是实施例子 3 锅体板材的复合成型过程图 ; 图 10 实施例子 4 锅体的剖视图 ; 图 11 实施例子 4 锅体的局部放大图 ; 图 12.1、12.2 是实施例子 4 锅体板材的复合成型过程图 ; 图 13.1 是金属连接板的俯视图 ; 图 13.2 是金属连接板的剖视图 ; 图 13.3 是金属连接板的局部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实施例子 1
     如图 1-3 所示的一种铝质锅,其发明的关键之处在于的锅体 1 底部的下表面 1.1 是用来复合的表面,设置有形状和厚度适配的容置槽 1.3,通常是圆形或者方形 ;另有一 金属连接板 3,其表面分布有朝上的上翻孔 3.1 和朝下的下翻孔 3.2,大小和形状与容置 槽 1.3 形状配合,可以是圆形或者方形,上翻孔 3.1 和下翻孔 3.2 采用圆形、方形、五边 形或者六边形,上翻孔 3.1 和下翻孔 3.2 是间隔分布的,可以是同心环圈排列,金属连接 板 3 采用不锈钢做成,在金属连接板 3 下面是一铝板 4,大小和形状也与容置槽 1.3 形状 配合,采用圆形或者方形 ;最下面的是导磁发热板 2,采用翻孔朝上的不锈钢板材,导 磁发热板 2 要比容置槽 1.3 大,至少保留有一圈翻孔在容置槽 1.3 外面,翻孔采用圆形、 方形、五边形或者六边形 ;通过压制,铝板 4 和金属连接板 3 从下而上填充在容置槽 1.3 中,金属连接板 3 的上翻孔 3.1 连接容置槽 1.3 底部,金属连接板 3 的下翻孔 3.2 连接铝板 4 ;且使铝板 4 下表面和锅体底部的下表面基本平齐 ;不锈钢的导磁发热板 2 采用翻孔连 接固定在铝板 4 的下表面,并且至少保留有一圈翻孔与锅体底部 1.2 连接固定。
     实施例子 2
     如图 4-6 所示的一种铝质锅,其发明的关键之处在于铝质的锅体 1 底部的下表面 1.1 是用来复合的表面,设置有形状和厚度适配的容置槽 1.3,通常是圆形或者方形 ;另 有一金属连接板 3,其表面分布有朝上的上翻孔 3.1 和朝下的下翻孔 3.2,大小和形状与容 置槽 1.3 形状配合,可以是圆形或者方形,上翻孔 3.1 和下翻孔 3.2 采用圆形、方形、五边形或者六边形,上翻孔 3.1 和下翻孔 3.2 是间隔分布的,可以是同心环圈排列,金属连接 板 3 采用不锈钢做成 ;及最下面的金属复合板 5,上层是铝层 5.1,大小和形状也与容置 槽 1.3 配合,而下层是导磁发热层 5.2,作为导磁发热板,金属复合板的导磁发热层 5.2 要 比容置槽 1.3 大,至少保留有一圈翻孔在容置槽 1.3 的外面 ;最后,金属复合板 5 的铝层 5.1 和金属连接板 3 从下而上填充在容置槽 1.3 中,金属连接板 3 的上翻孔 3.1 连接容置槽 1.3 的底部,金属连接板 3 的下翻孔 3.2 连接金属复合板 5 的铝层 5.1 ;并且,金属复合板 5 的导磁发热层至少保留有一圈翻孔 5.3 与锅体底部 1.2 连接固定。
     实施例子 3
     如图 7-9 所示的一种铝质锅,其发明的关键之处在于的锅体板材 A 底部的下表面 1.1 是用来复合的表面,设置有形状和厚度适配的容置槽 1.3,通常是圆形或者方形 ;另 有一金属连接板 3,其表面分布有朝上的上翻孔 3.1 和朝下的下翻孔 3.2,大小和形状与容 置槽 1.3 形状配合,可以是圆形或者方形,上翻孔 3.1 和下翻孔 3.2 采用圆形、方形、五边 形或者六边形,上翻孔 3.1 和下翻孔 3.2 是间隔分布的,可以是同心环圈排列,金属连接 板 3 采用不锈钢做成,在金属连接板 3 下面是一铝板 4,大小和形状也与容置槽 1.3 形状 配合,采用圆形或者方形 ;最下面的是导磁发热板 2,采用翻孔朝上的不锈钢板材,导 磁发热板 2 要比容置槽 1.3 大,至少保留有一圈翻孔在容置槽 1.3 外面,翻孔采用圆形、 方形、五边形或者六边形 ;锅体板材复合过程中,使铝板 4 和金属连接板 3 从下而上填充 在容置槽 1.3 中,金属连接板 3 的上翻孔 3.1 连接容置槽 1.3 底部,金属连接板 3 的下翻 孔 3.2 连接铝板 4 ;不锈钢的导磁发热板 2 采用翻孔连接固定在铝板 4 的下表面,并且至 少保留有一圈翻孔 2.2 与锅体板材 A 上的容置槽 1.3 外沿部位连接固定,最后将复合后的 锅体板材 A’ 压制成锅体 1。
     实施例子 4
     如图 10-12 所示的一种铝质锅,其发明的关键之处在于铝质的锅体板材 A 底部的 下表面 1.1 是用来复合的表面,设置有形状和厚度适配的容置槽 1.3,通常是圆形或者方 形 ;另有一金属连接板 3,其表面分布有朝上的上翻孔 3.1 和朝下的下翻孔 3.2,大小和形 状与容置槽 1.3 形状配合,可以是圆形或者方形,上翻孔 3.1 和下翻孔 3.2 采用圆形、方 形、五边形或者六边形,上翻孔 3.1 和下翻孔 3.2 是间隔分布的,可以是同心环圈排列, 金属连接板 3 采用不锈钢做成 ;及最下面的金属复合板 5,上层是铝层 5.1,大小和形状 也与容置槽 1.3 配合,而下层是导磁发热层 5.2,作为导磁发热板,金属复合板的导磁发 热层 5.2 要比容置槽 1.3 大,至少保留有一圈翻孔在容置槽 1.3 的外面 ;锅体板材复合过 程中,使金属复合板 5 的铝层 5.1 和金属连接板 3 从下而上填充在容置槽 1.3 中,金属连 接板 3 的上翻孔 3.1 连接容置槽 1.3 的底部,金属连接板 3 的下翻孔 3.2 连接金属复合板 5 的铝层 5.1 ;并且,金属复合板 5 的导磁发热层至少保留有一圈翻孔 5.3 与锅体板材上的 容置槽 1.3 外沿部位连接固定,最后将复合后的锅体板材 A’ 压制成锅体 1。

一种铝质锅.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一种铝质锅.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一种铝质锅.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种铝质锅.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铝质锅.pdf(15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CN102018450A43申请公布日20110420CN102018450ACN102018450A21申请号200910152857422申请日20090918A47J36/0220060171申请人陆意祥地址315171浙江省宁波市鄞州集仕港工业园区宁波华晟金属制品有限公司72发明人陆意祥74专利代理机构宁波诚源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33102代理人袁忠卫54发明名称一种铝质锅57摘要本发明涉及一种铝质锅,底部的下表面是用来复合的表面,设置有容置槽;一导磁发热板,采用翻孔朝上的板材;其特征在于另有一金属连接板,其表面分布有朝上和朝下的上、下翻孔;及一铝板,大小形状与容置槽配合;。

2、使铝板和金属连接板从下而上填充在容置槽中,而金属连接板的上翻孔连接容置槽的底部,而金属连接板的下翻孔连接铝板;而且导磁发热板要比容置槽大,这样使导磁发热板通过翻孔连接固定在铝板的下表面同时,并且至少保留有一圈翻孔与锅体底部连接固定;它采用下面的的导磁发热板和上面的金属连接板相对布置的结构,能有效消除导磁发热板和铝质锅体不同材料造成的热应力,减少了复底锅的底部高温后容易变形的缺陷,提高了安全性能。51INTCL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权利要求书2页说明书4页附图8页CN102018463A1/2页21一种铝质锅,其包括有一铝质的锅体,底部的下表面是用来复合的表面,设置有容。

3、置槽;一导磁发热板,采用翻孔朝上的板材;其特征在于另有一金属连接板,其表面分布有朝上和朝下的上、下翻孔;及一铝板,大小形状与容置槽配合;使铝板和金属连接板从下而上填充在容置槽中,而金属连接板的上翻孔连接容置槽的底部,而金属连接板的下翻孔连接铝板;而且导磁发热板要比容置槽大,这样使导磁发热板通过翻孔连接固定在铝板的下表面同时,并且至少保留有一圈翻孔与锅体底部连接固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铝质锅,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金属连接板的上翻孔和下翻孔是间隔分布的。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铝质锅,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翻孔采用圆形、方形、五边形或者六边形,呈环圈排列。4一种铝质锅,其包括有一铝质的锅体,底部的下表。

4、面是用来复合的表面,设置有容置槽;一导磁发热板;其特征在于另有一金属连接板,其表面分布有朝上和朝下的上、下翻孔;及金属复合板,上层是铝层,上层大小形状与容置槽配合,而下层是导磁发热层,作为导磁发热板;使金属复合板的铝层和金属连接板从下而上填充在容置槽中,而金属连接板的上翻孔连接容置槽的底部,而金属连接板的下翻孔连接金属复合板的铝层,并且,金属复合板的导磁发热层至少保留有一圈翻孔与锅体底部连接固定。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铝质锅,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金属连接板的上翻孔和下翻孔是间隔分布的。6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铝质锅,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翻孔采用圆形、方形、五边形或者六边形,呈环圈排列。7一种铝质锅,。

5、其包括有一铝质的锅体板材,底部的下表面是用来复合的表面,设置有容置槽;一导磁发热板,采用翻孔朝上的板材;其特征在于另有一金属连接板,其表面分布有朝上和朝下的上、下翻孔;及一铝板,大小形状与容置槽配合;锅体板材复合过程中,使铝板和金属连接板从下而上填充在容置槽中,而金属连接板的上翻孔连接容置槽的底部,而金属连接板的下翻孔连接铝板;而且导磁发热板要比容置槽大,从而使导磁发热板通过翻孔连接固定在铝板的下表面同时,至少保留有一圈翻孔与锅体板材的容置槽外沿部位连接固定;最后,将锅体板材压制成锅体。权利要求书CN102018450ACN102018463A2/2页3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铝质锅,其特征在于。

6、所述的金属连接板的上翻孔和下翻孔是间隔分布的。9根据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铝质锅,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翻孔采用圆形、方形、五边形或者六边形,呈环圈排列。10一种铝质锅,其包括有一铝质的锅体板材,底部的下表面是用来复合的表面,设置有容置槽;一导磁发热板;其特征在于另有一金属连接板,其表面分布有朝上和朝下的上、下翻孔;及金属复合板,上层是铝层,上层大小形状与容置槽配合,而下层是导磁发热层,作为导磁发热板;锅体板材复合过程中,使金属复合板的铝层和金属连接板从下而上填充在容置槽中,而金属连接板的上翻孔连接容置槽的底部,而金属连接板的下翻孔连接金属复合板的铝层;金属复合板的导磁发热层要比容置槽大,从而使金属复。

7、合板的导磁发热层至少保留有一圈翻孔与锅体板材的容置槽外沿部位连接固定;最后,将锅体板材压制成锅体。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铝质锅,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金属连接板的上翻孔和下翻孔是间隔分布的。12根据权利要求10或11所述的铝质锅,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翻孔采用圆形、方形、五边形或者六边形,呈环圈排列。权利要求书CN102018450ACN102018463A1/4页4一种铝质锅技术领域0001本发明涉及餐具锅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铝质锅的复合锅底。背景技术0002由于铝是非导磁材料,因此传统的铝质锅不适宜在电磁灶上使用,针对上述现状市场出现了一种铝质锅的复合锅底,其一种是将它是在原有铝质锅底复合上一。

8、层不锈钢底面,将底面与锅底焊接而成,其缺陷在于加工工艺复杂,需要将钢板焊接在铝质锅的底部,焊接需要专门的凸备,同时很容易影响到锅底表面的光洁度,且焊接的成本也较高。还有如一专利号为ZL022170634公告号为CN2544654Y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铝质锅的复合锅底披露了一种这样的结构,其在铝质锅底的底部复合上钢板,其特征在于在钢板的表面冲压出多个翻孔,将钢板贴合在铝质锅底的底部进行冷挤压,使铝质锅底的铝金属变形后挤入到钢板上的翻孔内,同时翻孔的翻边压入到铝锅锅底的铝基体内,与铝基体紧紧抱住,将钢板复合固定在铝质锅底的底部上。该复合锅底具有加工简单、成本低、连接比较牢固等优点,但是,由于导磁发热。

9、板是复合固定在锅体一面,造成锅体和导磁发热板是不同材料做成,在频繁的热胀冷缩的场合下,容易产生热应力,造成锅子底面产生外凸或者内凹的变形,特别是锅子底面外凸后会造成很多危险因素,如旋转不稳定,使锅子内热烫物体伤及人身,所以需要进一步改0003这是传统的复合锅底存在的弊病缺陷,需要进一步改进设计。发明内容0004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现状而提供一种结构实用、防止锅底变形、安全性好的经过复底的铝质锅。0005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0006一种铝质锅,其包括有0007一铝质的锅体,底部的下表面是用来复合的表面,设置有容置槽;0008一导磁发热板,采用翻孔朝上的板。

10、材;0009其特征在于0010另有一金属连接板,其表面分布有朝上和朝下的上、下翻孔;0011及一铝板,大小形状与容置槽配合;0012使铝板和金属连接板从下而上填充在容置槽中,而金属连接板的上翻孔连接容置槽的底部,而金属连接板的下翻孔连接铝板;0013而且导磁发热板要比容置槽大,这样使导磁发热板通过翻孔连接固定在铝板的下表面同时,并且至少保留有一圈翻孔与锅体底部连接固定。0014或者是,0015一种铝质锅,其包括有0016一铝质的锅体,底部的下表面是用来复合的表面,设置有容置槽;说明书CN102018450ACN102018463A2/4页50017一导磁发热板;0018其特征在于0019另有一。

11、金属连接板,其表面分布有朝上和朝下的上、下翻孔;0020及金属复合板,上层是铝层,上层大小形状与容置槽配合,而下层是导磁发热层,作为导磁发热板;0021使金属复合板的铝层和金属连接板从下而上填充在容置槽中,而金属连接板的上翻孔连接容置槽的底部,而金属连接板的下翻孔连接金属复合板的铝层,0022并且,金属复合板的导磁发热层至少保留有一圈翻孔与锅体底部连接固定。0023或者是,0024一种铝质锅,其包括有0025一铝质的锅体板材,底部的下表面是用来复合的表面,设置有容置槽;0026一导磁发热板,采用翻孔朝上的板材;0027其特征在于0028另有一金属连接板,其表面分布有朝上和朝下的上、下翻孔;00。

12、29及一铝板,大小形状与容置槽配合;0030锅体板材复合过程中,使铝板和金属连接板从下而上填充在容置槽中,而金属连接板的上翻孔连接容置槽的底部,而金属连接板的下翻孔连接铝板;而且导磁发热板要比容置槽大,从而使导磁发热板通过翻孔连接固定在铝板的下表面同时,至少保留有一圈翻孔与锅体板材的容置槽外沿部位连接固定;0031最后,将锅体板材压制成锅体。0032或者是,0033一种铝质锅,其包括有0034一铝质的锅体板材,底部的下表面是用来复合的表面,设置有容置槽;0035一导磁发热板;0036其特征在于0037另有一金属连接板,其表面分布有朝上和朝下的上、下翻孔;0038及金属复合板,上层是铝层,上层大。

13、小形状与容置槽配合,而下层是导磁发热层,作为导磁发热板;0039锅体板材复合过程中,使金属复合板的铝层和金属连接板从下而上填充在容置槽中,而金属连接板的上翻孔连接容置槽的底部,而金属连接板的下翻孔连接金属复合板的铝层;金属复合板的导磁发热层要比容置槽大,从而使金属复合板的导磁发热层至少保留有一圈翻孔与锅体板材的容置槽外沿部位连接固定;0040最后,将锅体板材压制成锅体。0041作为优选,所述的金属连接板的上翻孔和下翻孔是间隔分布的。0042作为优选,所述的翻孔采用圆形、方形、五边形或者六边形,呈环圈排列。004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优点在于采用下面的的导磁发热板和上面的金属连接板相对布置的。

14、结构,能有效消除导磁发热板和铝质锅体不同材料造成的热应力,减少了复底锅的底部高温后容易变形的缺陷,提高了安全性能,而且,金属连接板也可以采用导磁发热材料做成,提高了发热层厚度,使锅体发热效果更好,连接稳定牢固,结说明书CN102018450ACN102018463A3/4页6构实用。附图说明0044图1实施例子1锅体的剖视图;0045图2实施例子1锅体的局部放大图;0046图3实施例子1锅体的分解图;0047图4实施例子2锅体的剖视图;0048图5实施例子2锅体的局部放大图;0049图6实施例子2锅体的分解图;0050图7实施例子3锅体的剖视图;0051图8实施例子3锅体的局部放大图;0052。

15、图91、92是实施例子3锅体板材的复合成型过程图;0053图10实施例子4锅体的剖视图;0054图11实施例子4锅体的局部放大图;0055图121、122是实施例子4锅体板材的复合成型过程图;0056图131是金属连接板的俯视图;0057图132是金属连接板的剖视图;0058图133是金属连接板的局部放大图;具体实施方式0059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描述。0060实施例子10061如图13所示的一种铝质锅,其发明的关键之处在于的锅体1底部的下表面11是用来复合的表面,设置有形状和厚度适配的容置槽13,通常是圆形或者方形;另有一金属连接板3,其表面分布有朝上的上翻孔31和朝下的下。

16、翻孔32,大小和形状与容置槽13形状配合,可以是圆形或者方形,上翻孔31和下翻孔32采用圆形、方形、五边形或者六边形,上翻孔31和下翻孔32是间隔分布的,可以是同心环圈排列,金属连接板3采用不锈钢做成,在金属连接板3下面是一铝板4,大小和形状也与容置槽13形状配合,采用圆形或者方形;最下面的是导磁发热板2,采用翻孔朝上的不锈钢板材,导磁发热板2要比容置槽13大,至少保留有一圈翻孔在容置槽13外面,翻孔采用圆形、方形、五边形或者六边形;通过压制,铝板4和金属连接板3从下而上填充在容置槽13中,金属连接板3的上翻孔31连接容置槽13底部,金属连接板3的下翻孔32连接铝板4;且使铝板4下表面和锅体底。

17、部的下表面基本平齐;不锈钢的导磁发热板2采用翻孔连接固定在铝板4的下表面,并且至少保留有一圈翻孔与锅体底部12连接固定。0062实施例子20063如图46所示的一种铝质锅,其发明的关键之处在于铝质的锅体1底部的下表面11是用来复合的表面,设置有形状和厚度适配的容置槽13,通常是圆形或者方形;另有一金属连接板3,其表面分布有朝上的上翻孔31和朝下的下翻孔32,大小和形状与容置槽13形状配合,可以是圆形或者方形,上翻孔31和下翻孔32采用圆形、方形、五边说明书CN102018450ACN102018463A4/4页7形或者六边形,上翻孔31和下翻孔32是间隔分布的,可以是同心环圈排列,金属连接板3。

18、采用不锈钢做成;及最下面的金属复合板5,上层是铝层51,大小和形状也与容置槽13配合,而下层是导磁发热层52,作为导磁发热板,金属复合板的导磁发热层52要比容置槽13大,至少保留有一圈翻孔在容置槽13的外面;最后,金属复合板5的铝层51和金属连接板3从下而上填充在容置槽13中,金属连接板3的上翻孔31连接容置槽13的底部,金属连接板3的下翻孔32连接金属复合板5的铝层51;并且,金属复合板5的导磁发热层至少保留有一圈翻孔53与锅体底部12连接固定。0064实施例子30065如图79所示的一种铝质锅,其发明的关键之处在于的锅体板材A底部的下表面11是用来复合的表面,设置有形状和厚度适配的容置槽1。

19、3,通常是圆形或者方形;另有一金属连接板3,其表面分布有朝上的上翻孔31和朝下的下翻孔32,大小和形状与容置槽13形状配合,可以是圆形或者方形,上翻孔31和下翻孔32采用圆形、方形、五边形或者六边形,上翻孔31和下翻孔32是间隔分布的,可以是同心环圈排列,金属连接板3采用不锈钢做成,在金属连接板3下面是一铝板4,大小和形状也与容置槽13形状配合,采用圆形或者方形;最下面的是导磁发热板2,采用翻孔朝上的不锈钢板材,导磁发热板2要比容置槽13大,至少保留有一圈翻孔在容置槽13外面,翻孔采用圆形、方形、五边形或者六边形;锅体板材复合过程中,使铝板4和金属连接板3从下而上填充在容置槽13中,金属连接板。

20、3的上翻孔31连接容置槽13底部,金属连接板3的下翻孔32连接铝板4;不锈钢的导磁发热板2采用翻孔连接固定在铝板4的下表面,并且至少保留有一圈翻孔22与锅体板材A上的容置槽13外沿部位连接固定,最后将复合后的锅体板材A压制成锅体1。0066实施例子40067如图1012所示的一种铝质锅,其发明的关键之处在于铝质的锅体板材A底部的下表面11是用来复合的表面,设置有形状和厚度适配的容置槽13,通常是圆形或者方形;另有一金属连接板3,其表面分布有朝上的上翻孔31和朝下的下翻孔32,大小和形状与容置槽13形状配合,可以是圆形或者方形,上翻孔31和下翻孔32采用圆形、方形、五边形或者六边形,上翻孔31和。

21、下翻孔32是间隔分布的,可以是同心环圈排列,金属连接板3采用不锈钢做成;及最下面的金属复合板5,上层是铝层51,大小和形状也与容置槽13配合,而下层是导磁发热层52,作为导磁发热板,金属复合板的导磁发热层52要比容置槽13大,至少保留有一圈翻孔在容置槽13的外面;锅体板材复合过程中,使金属复合板5的铝层51和金属连接板3从下而上填充在容置槽13中,金属连接板3的上翻孔31连接容置槽13的底部,金属连接板3的下翻孔32连接金属复合板5的铝层51;并且,金属复合板5的导磁发热层至少保留有一圈翻孔53与锅体板材上的容置槽13外沿部位连接固定,最后将复合后的锅体板材A压制成锅体1。说明书CN10201。

22、8450ACN102018463A1/8页8图1图2说明书附图CN102018450ACN102018463A2/8页9图3图4说明书附图CN102018450ACN102018463A3/8页10图5图6说明书附图CN102018450ACN102018463A4/8页11图7图8说明书附图CN102018450ACN102018463A5/8页12图91图92图10说明书附图CN102018450ACN102018463A6/8页13图11图121说明书附图CN102018450ACN102018463A7/8页14图122图131图132说明书附图CN102018450ACN102018463A8/8页15图133说明书附图CN102018450A。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类生活必需 > 家具;家庭用的物品或设备;咖啡磨;香料磨;一般吸尘器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