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作用叶片式二次元件.pdf

上传人:a*** 文档编号:159666 上传时间:2018-01-30 格式:PDF 页数:8 大小:309.8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0410035764.0

申请日:

2004.09.22

公开号:

CN1598287A

公开日:

2005.03.23

当前法律状态:

终止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未缴年费专利权终止IPC(主分类):F03B 3/10申请日:20040922授权公告日:20090218终止日期:20100922|||授权|||实质审查的生效|||公开

IPC分类号:

F03B3/10; F01C1/344

主分类号:

F03B3/10; F01C1/344

申请人:

山东交通学院;

发明人:

臧发业

地址:

250023山东省济南市天桥区交校路5号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代理人: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一种单作用叶片式二次元件,由转子、定子、叶片、调节杆、变量油缸和壳体等组成,其特征在于变量油缸由端盖、活塞、缸体等构成,端盖通过螺栓固定在缸体上,变量油缸活塞杆的一端与调节杆上端连接在一起,调节杆下端与定子上部相连接,定子的下部与摆动轴连接,摆动轴的一端固定在壳体上,另一端固定在二次元件后端盖上。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对定子位置进行控制,使二次元件的“液压马达”工况与“液压泵”工况相互转换,实现能量的回收和再利用。本发明可应用于低压液压系统中,以扩大二次元件的应用范围,丰富二次元件的品种。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单作用叶片式二次元件,由转子(4)、定子(2)、叶片(3)、调节杆(6)、变量油缸(10)和壳体(1)等组成,其特征在于变量油缸(10)由端盖(7)、活塞(8)、缸体(9)等构成,端盖(7)通过螺栓固定在缸体(9)上,变量油缸(10)活塞杆的一端与调节杆(6)上端连接在一起,调节杆(6)下端与定子(2)上部相连接,定子(2)的下部与摆动轴(11)连接,摆动轴(11)的一端固定在壳体(1)上,另一端固定在二次元件后端盖上。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二次元件,其特征是定子中心可处在转子中心的左侧或右侧。

说明书

单作用叶片式二次元件
所属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单作用叶片式二次元件,属机械领域。
背景技术
二次元件是指能实现液压能和机械能互相转换的元件,也称变量液压马达/泵,它既可以工作在“液压马达”工况,又可以工作在“液压泵”工况,当二次元件从“拖动负载”过渡到“负载拖动”的工况时,它就由“液压马达”工况过渡到“液压泵”工况,即由消耗能量工况转变为回收能量工况,从而为能量的回收和再利用提供可能。
现有的二次元件大都是在斜盘式柱塞变量马达地基础上改进设计的,结构主要是柱塞式的,其工作压力高,在20Mpa以上,流量范围大,一般用于高压、大流量液压系统中,在中、低压液压系统中使用,效率很低,而且柱塞式二次元件结构复杂、加工精度高,对油污染敏感,滤油精度要求高,价格较昂贵,因此使得二次元件的应用范围受到了很大的限制。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了一种结构紧凑、噪声小、运转平稳精度高,可应用于中、低压液压系统的单作用叶片式二次元件,以丰富二次元件的种类,扩大二次元件的应用范围。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本发明由变量油缸对定子的位置进行控制,即对转子和定子偏心距的大小和方向进行控制,实现流量大小和油流方向的改变,使二次元件可由“液压马达”工况过渡到“液压泵”工况,或由“液压泵”工况过渡到“液压马达”工况,从而实现能量的回收和再利用。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对定子位置的控制,使二次元件的“液压马达”工况与“液压泵”工况相互转换,实现能量的回收和再利用;本发明可应用于7Mpa以下的低压液压系统中,以扩大二次元件的应用范围,丰富二次元件的品种。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图1是单作用叶片式二次元件的结构简图
图2是单作用叶片式二次元件的A-A视图
图3是单作用叶片式二次元件的工作原理图
1.壳体  2.定子  3.叶片  4.转子  5.传动轴  6.调节杆  7.端盖  8.活塞  9.缸体10.变量油缸  11.摆动轴
具体实施方式
一种单作用叶片式二次元件主要由转子4、定子2、叶片3、调节杆6、变量油缸10和壳体1等组成。变量油缸10由端盖7、活塞8、缸体9等构成。端盖7通过螺栓固定在缸体9上,变量油缸10活塞杆的一端与调节杆6上端连接在一起,调节杆6下端与定子2上部相连接,定子2的下部与摆动轴11连接,摆动轴11的一端固定在壳体1上,另一端固定在二次元件后端盖上。二次元件的进出油口大小相同,叶片3沿转子4径向安置(即安放角为零),转子4的中心是固定的,定子2在变量油缸10活塞杆的作用下可绕摆动轴11摆动。定子2的中心与转子4的中心重合时,偏心距为零,二次元件的排量为零,此位置即为二次元件的零点。
工作时,在变量油缸10的作用下,对着二次元件传动轴5的方向,通过调节杆6使定子2绕摆动轴11向右摆动一个角度,定子2中心处在转子4中心的右侧,定子2的中心与转子4的中心就产生了一个偏心距。当二次元件上油口进油,下油口回油时,在图3(a)所示的二次元件上油口进油端,由转子、定子、两相邻叶片及两侧配流盘组成的封闭区域中,由于右侧叶片的受压面积大于左侧叶片的受压面积,在压力差的作用下,转子及传动轴以顺时针方向(对着二次元件传动轴5的方向)旋转,二次元件以“液压马达”工况工作,消耗液压系统的能量,驱动负载工作。
若停止给二次元件供油,在负载惯性动能作用下,转子及传动轴继续以顺时针方向(对着二次元件传动轴5的方向)旋转,此时,通过变量油缸的作用,使定子中心处在转子中心的左侧(过零点)。在图3(b)中,二次元件下油口处由转子、定子、两相邻叶片及两侧配流盘组成的封闭区域容积不断增大,产生真空,吸入油液,下油口就成为吸油口;上油口处由转子、定子、两相邻叶片及两侧配流盘组成的封闭区域容积不断减小,油液经上油口被压出进入液压系统中,以“液压泵”工况工作,向液压系统回馈能量,并起制动作用。
若定子中心处在转子中心的左侧,给二次元件上油口通压力油,下油口回油时,在图3(c)所示的二次元件上油口进油端,由转子、定子、两相邻叶片及两侧配流盘组成的封闭区域中,由于左侧叶片的受压面积大于右侧叶片的受压面积,在压力差的作用下,转子及传动轴以逆时针方向(对着二次元件传动轴5的方向)旋转,二次元件又以“液压马达”工况工作,消耗液压系统的能量,驱动负载工作。
通过变量油缸的作用,将二次元件定子中心调至转子中心的右侧(过零点),并停止给二次元件供油,若转子及传动轴仍以逆时针方向(对着二次元件传动轴5的方向)旋转,此时,在图3(d)中,二次元件下油口处由转子、定子、两相邻叶片及两侧配流盘组成的封闭区域容积不断增大,产生真空,吸入油液,下油口就成为吸油口;上油口处由转子、定子、两相邻叶片及两侧配流盘组成的封闭区域容积不断减小,油液经上油口被压出进入液压系统中,以“液压泵”工况工作,向液压系统回馈能量,并起制动作用。
偏心距的大小和方向由变量油缸活塞杆的位移决定,变量油缸活塞杆的位移可由电液伺服(比例)阀和位置传感器控制。工作中,由位置传感器检测调节杆的转角,反馈给控制器,由控制器发出指令给电液伺服(比例)阀,调节变量油缸活塞杆的位移(大小和方向)。

单作用叶片式二次元件.pdf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单作用叶片式二次元件.pdf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单作用叶片式二次元件.pdf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单作用叶片式二次元件.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单作用叶片式二次元件.pdf(8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一种单作用叶片式二次元件,由转子、定子、叶片、调节杆、变量油缸和壳体等组成,其特征在于变量油缸由端盖、活塞、缸体等构成,端盖通过螺栓固定在缸体上,变量油缸活塞杆的一端与调节杆上端连接在一起,调节杆下端与定子上部相连接,定子的下部与摆动轴连接,摆动轴的一端固定在壳体上,另一端固定在二次元件后端盖上。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对定子位置进行控制,使二次元件的“液压马达”工况与“液压泵”工况相互转换,实现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机械工程;照明;加热;武器;爆破 > 液力机械或液力发动机;风力、弹力或重力发动机;其他类目中不包括的产生机械动力或反推力的发动机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