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多联机系统的卸载组件及具有其的多联机系统.pdf

上传人:大师****2 文档编号:34537 上传时间:2018-01-17 格式:PDF 页数:11 大小:736.5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510150646.2

申请日:

2015.03.31

公开号:

CN104748427A

公开日:

2015.07.01

当前法律状态:

驳回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发明专利申请公布后的驳回IPC(主分类):F25B 13/00申请公布日:20150701|||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F25B 13/00申请日:20150331|||公开

IPC分类号:

F25B13/00; F25B41/04; F25B41/06

主分类号:

F25B13/00

申请人:

广东美的暖通设备有限公司; 美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发明人:

杨国忠

地址:

528311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北滘镇蓬莱路工业大道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清亦华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11201

代理人:

黄德海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多联机系统的卸载组件及具有其的多联机系统。所述卸载组件包括:压缩机、油分离器和卸载组件,所述压缩机具有排气口和回气口,所述油分离器具有入口、回油口和卸载口,所述卸载口与所述回气口之间连接有卸载通道,所述卸载组件串联在所述卸载通道上,所述卸载组件被构造成具有节流降压作用且调节从所述卸载通道排出的冷媒的卸载量。根据本发明的用于多联机系统的卸载组件,通过在卸载通道上合理地设置卸载组件,可高效调节冷媒的卸载量,有效地提高多联机系统运行效率。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多联机系统的卸载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压缩机,所述压缩机具有排气口和回气口;
油分离器,所述油分离器具有入口、回油口和卸载口,所述卸载口与所述回气口之间连接有卸载通道;
卸载组件,所述卸载组件串联在所述卸载通道上,所述卸载组件被构造成具有节流降压作用且调节从所述卸载通道排出的冷媒的卸载量。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联机系统的卸载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卸载组件包括:
第一毛细管和第二毛细管,所述第一毛细管和所述第二毛细管串联在所述卸载通道上,所述第一毛细管邻近所述卸载口设置;
第一控制阀,所述第一控制阀串联在所述卸载通道上且位于所述卸载口和所述第一毛细管之间;
第二控制阀,所述第二控制阀与所述第一毛细管或所述第二毛细管并联连接。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联机系统的卸载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控制阀和所述第二控制阀分别为电磁阀。

4.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联机系统的卸载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毛细管和所述第二毛细管的长度相等。

5.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联机系统的卸载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卸载通道包括多条并联的子通道,每条所述子通道均与所述卸载口和所述回气口相连,所述卸载组件包括多个第三控制阀和多个第三毛细管,每条所述子通道 串联有一个所述第三控制阀和一个所述第三毛细管。

6.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多联机系统的卸载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多条子通道上串联的所述第三毛细管的长度不同。

7.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多联机系统的卸载组件,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第三控制阀为电磁阀。

8.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多联机系统的卸载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子通道为两条。

9.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联机系统的卸载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卸载组件包括串联的电子膨胀阀和第四毛细管。

10.
  一种多联机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根据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多联机系统的卸载组件。

说明书

用于多联机系统的卸载组件及具有其的多联机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多联机系统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多联机系统的卸载组件及具有该卸载组件的多联机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空调技术的发展以及人们环保概念的加强,多联机系统越来越受到市场的欢迎,两管式热回收系统是目前一种主流的多联机系统,它由室内机、冷媒流向切换装置MS以及室内机三大部分组成。
由于室外机压缩机存在最低转速,当多联机系统内只有一台小负荷室内机运行时,即使压缩机在最低转速下运行也存在输出过大问题,因此往往设计有卸载通道,相关技术的两管式热回收系统中的卸载通道往往按照单开最小制冷或制热选取,当室内机开机负荷介于最小和压缩机所能输出的最小能力之间时,该设计会造成卸载量过大,导致多联机系统低效运行。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发明提出一种用于多联机系统的卸载组件,所述卸载组件便于调节冷媒的卸载量,有效地提高多联机系统运行效率。
本发明还提出了一种具有上述卸载组件的多联机系统。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用于多联机系统的卸载组件,包括:压缩机、油分离器和卸载组件,所述压缩机具有排气口和回气口,所述油分离器具有入口、回油口和卸载口,所述卸载口与所述回气口之间连接有卸载通道,所述卸载组件串联在所述卸载通道上,所述卸载组件被构造成具有节流降压作用且调节从所述卸载通道排出的冷媒的卸载量。
根据本发明的用于多联机系统的卸载组件,通过在卸载通道上合理地设置卸载组件,可高效调节冷媒的卸载量,有效地提高多联机系统运行效率。
根据本发明的用于多联机系统的卸载组件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卸载组件包括:第一毛细管和第二毛细管,所述第一毛细管和所述第二毛细管串联在所述卸载通道上,所述第一毛细管邻近所述卸载口设置;第一控制阀,所述第一控制阀串联在所述卸载通道上且位于所述卸载口和所述第一毛细管之间;第二控制阀,所述第二控制阀与所述第一毛细管或所述第二毛细管并联连接。
具体地,所述第一控制阀和所述第二控制阀分别为电磁阀。
具体地,所述第一毛细管和所述第二毛细管的长度相等。
根据本发明的用于多联机系统的卸载组件的又一个实施例,所述卸载通道包括多条并联的子通道,每条所述子通道均与所述卸载口和所述回气口相连,所述卸载组件包括多个第三控制阀和多个第三毛细管,每条所述子通道串联有一个所述第三控制阀和一个所述第三毛细管。
具体地,所述多条子通道上串联的所述第三毛细管的长度不同。
具体地,每个所述第三控制阀为电磁阀。
具体地,所述子通道为两条。
根据本发明的用于多联机系统的卸载组件的再一个实施例,所述卸载组件包括串联的电子膨胀阀和第四毛细管。
此外,本发明还提出一种多联机系统,其包括上述的用于多联机系统的卸载组件。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多联机系统的卸载组件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发明又一个实施例的多联机系统的卸载组件的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发明再一个实施例的多联机系统的卸载组件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
卸载组件;
压缩机1;排气口11;回气口12;
油分离器2;入口21;回油口22;卸载口23;出口24;
卸载通道3;第一子通道31;第二子通道32;
第一毛细管41;第二毛细管42;第三毛细管43(43a、43b);第四毛细管44;第一控制阀45;第二控制阀46;第三控制阀47(47a、47b);电子膨胀阀48。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发明,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 “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或彼此可通讯;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参照图1-图3描述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多联机系统的卸载组件100。
参照附图所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多联机系统的卸载组件100包括:压缩机1、油分离器2和卸载组件100。
具体地,参考图1所示,压缩机1具有排气口11和回气口12,油分离器2具有入口21、回油口22和卸载口23。经过压缩机1压缩后的冷媒通过压缩机1的排气口11排出时会混合着一部分润滑油,接着混合有润滑油的冷媒经过入口21进入油分离器2,通过油分离器2的处理,会将润滑油从冷媒中分离,分离出的润滑油从回油口22排出并最终通过回气口12重新回到压缩机1内,从而可高效地利用润滑油。通过油分离器2分离出的冷媒,根据多联机系统的负荷需要,一部分从卸载口23流出,另一部分从油分离器2的出口24 进入多联机系统的其余部件进行制冷或制热循环。
参考附图所示,卸载口23与回气口12之间连接有卸载通道3,卸载组件100串联在卸载通道3上,卸载组件100被构造成具有节流降压作用且调节从卸载通道3排出的冷媒的卸载量。具体而言,不参与制冷或制热循环的高压冷媒从卸载口23流出,进入卸载通道3并经过卸载组件100的节流降压,变成低压的冷媒后通过回气口12重新进入压缩机1。同时通过调节卸载组件100,可以调节从卸载口23排回到压缩机1内的冷媒的流量,以根据实际情况调节卸载量。例如当多联机系统内的室内机负荷较低的情况下,需要参与制冷或制热循环的冷媒就较少,那么我们可以调节卸载组件100使得较多的不需要参与循环的冷媒从卸载口23流出并经过节流降压后回到压缩机1内,相同的原理,当多联机系统内的室内机负荷较高的情况下,需要参与循环的冷媒就较多,那么可以调节卸载组件100使得较少的不需要参与循环的冷媒从卸载口23流出并经过节流降压后回到压缩机1内。由此可知,通过设置卸载组件100,可根据多联机系统内的室内机的负荷大小调节控制从卸载通道3排出的冷媒的卸载量,从而可有效地的提高多联机系统的运行效率。
当然,当压缩机1的输出能力与多联机系统内的室内机负荷相匹配时,此时可以调节卸载组件100使得没有冷媒从卸载口23流出,从而可以保证多联机系统的制冷或制热需求。
可以理解的是,卸载组件100可形成为任何结构,只要可以对冷媒进行节流降压且用于调节从卸载通道3排出的冷媒的卸载量即可。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用于多联机系统的卸载组件100,通过在卸载通道3上合理地设置卸载组件100,可根据实际情况调节冷媒的卸载量,有效地提高多联机系统运行效率。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参考图1所示,卸载组件100包括:第一毛细管41、第二毛细管42、第一控制阀45和第二控制阀46,第一毛细管41和第二毛细管42串联在卸载通道3上,第一毛细管41邻近卸载口23设置。第一控制阀45串联在卸载通道3上且位于卸载口23和第一毛细管41之间。第二控制阀46与第一毛细管41或第二毛细管42并联连接。也就是说,通过第一控制阀45可以控制是否有冷媒流入卸载组件100,通过第二控制阀46可以控制流出卸载通道3的冷媒的卸载量。其中第二控制阀46可以与第一毛细管41并联,第二控制阀46还可以与第二毛细管42并联,在图1的示例中,第二控制阀46与第一毛细管41并联。
具体而言,通过对第一控制阀45和第二控制阀46的控制,可对冷媒的卸载量进行控制,例如当室内机的负荷较低时,可同时打开第一控制阀45和第二控制阀46,这样,与第二控制阀46并联的毛细管被旁通,只有第一毛细管41或第二毛细管42对冷媒进行处理,冷媒的卸载量会较多,从而较少的冷媒参与循环,能满足较小负荷的室内机的运行需求。当室内机的负荷较高时,可在打开第一控制阀45的同时关闭第二控制阀46,这样,第一毛细管41和第二毛细管42同时对冷媒进行处理,从而冷媒的卸载量会较少,那么就会有较多的冷媒参与循环,进而满足较大负荷的室内机的运行需求。当室内机的负荷进一步增大至压缩机1的输出能力相匹配时,那么,可同时关闭第一控制阀45和第二控制阀46,不对冷媒进行卸载,全部的冷媒都参与到循环中,可有效地的提高多联机系统的运行效率。
具体地,第一控制阀45和第二控制阀46可以分别为电磁阀,电磁阀可以配合不同的电路来实现预期的控制,而控制的精度和灵活性都能够保证,且电磁阀为常见的工业设备,成本低且易于更换,从而可有效地降低成本,且易于 后期的维护保养。
参考图1所示,第一毛细管41和第二毛细管42的长度相等,从而可以减少卸载组件100的零件类型,减少成本。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些实施例,参考图2所示,卸载通道3包括多条并联的子通道,每条子通道均与卸载口23和回气口12相连,卸载组件100包括多个第三控制阀47和多个第三毛细管43,每条子通道串联有一个第三控制阀47和一个第三毛细管43。可选地,参考图2所示,子通道可以为两条,这样,可以在满足冷媒卸载量需要的同时,降低卸载组件100的成本,有效地提高了生产效率。
下面以子通道为两条且分别为第一子通道31和第二子通道32为例对卸载组件100的控制过程进行描述,参考图2所示,当打开第一子通道31的第三控制阀47a时,卸载的冷媒可通过第一子通道31最终回到压缩机1内;当关闭第三控制阀47a且同时打开第二子通道32的第三控制阀47b时,卸载的冷媒可通过第二子通道32最终回到压缩机1内;当同时打开第三控制阀47a和第三控制阀47b时,第一子通道31和第二子通道32均对冷媒进行卸载。
由此可知,每条子通道均具有卸载冷媒的作用且互不影响,可根据实际的室内机的负荷需求,选择打开一条或多条或全部的子通道,也就是说,通过单独控制每一条子通道,可以获得不同的卸载量,从而有效地提高了多联机系统的运行效率。
具体地,多条子通道上串联的第三毛细管43的长度不同,也就是说,每条子通道的卸载量不同,从而进一步地提高了对冷媒卸载量的控制精度,进而进一步地提高了多联机系统的运行效率。例如在图2所示的示例中,第一子通道31上的第三毛细管43a较长,所以第一子通道31的冷媒卸载量较小,第二 子通道32上的第三毛细管43b较短,所以第二子通道32的冷媒卸载量较大。
每个第三控制阀47可以为电磁阀,电磁阀可以配合不同的电路来实现预期的控制,而控制的精度和灵活性都能够保证,且电磁阀为常见的工业设备,成本低且易于更换,从而可有效地降低成本,且易于后期的维护保养。
根据本发明的再一些实施例,参考图3所示,卸载组件100包括串联的电子膨胀阀48和第四毛细管44。通过对电子膨胀阀48的调节,可以控制冷媒的流量,从而可对冷媒的卸载量进行控制,在满足对卸载量控制的情况下可减少零件数量,降低卸载组件100的成本。
下面参考图1简要描述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具体实施例的多联机系统的卸载组件100的工作原理。
如图1所示,卸载组件100包括:第一毛细管41、第二毛细管42、第一控制阀45和第二控制阀46,第一毛细管41和第二毛细管42串联在卸载通道3上,第一控制阀45串联在卸载通道3上且位于卸载口23和第一毛细管41之间。第二控制阀46与第一毛细管41并联连接。
当室内机负荷较小时,打开第一控制阀45且打开第二控制阀46,第一毛细管41被旁通而不参与工作,冷媒的卸载量大,满足只有小部分冷媒参与循环的需求;当室内机负荷较大时,打开第一控制阀45且关闭第二控制阀46,第一毛细管41和第二毛细管42均参与工作,冷媒的卸载量小,满足较大部分冷媒参与循环的需求;当室内机的负荷与压缩机的输出能力相匹配时,这时关闭第一控制阀45,不对冷媒进行卸载,从而可提高冷媒的工作效率。
下面参考图2简要描述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具体实施例的多联机系统的卸载组件100工作原理。
如图2所示,卸载通道3包括两条并联的子通道,卸载组件100包括两个第三控制阀47和两个第三毛细管43,每条子通道串联有一个第三控制阀47和一个第三毛细管43。第一子通道31上的第三毛细管43a的长度大于第二子通道32上的第三毛细管43b的长度。
当关闭第三控制阀47b且打开第三控制阀47a时,冷媒的卸载量最小,此时为第一子通道31的冷媒卸载量;当打开第三控制阀47b且关闭第三控制阀47a时,冷媒的卸载量得到提升,此时为第二子通道32的冷媒卸载量;当同时打开第三控制阀47a和第三控制阀47b时,冷媒的卸载量达到最大,此时为第一子通道31和第二子通道32的冷媒卸载量之和。
当室内机单开最小且需要卸载时,第三控制阀47b打开且第三控制阀47a关闭。当室内机单开较大容量或两台以上开机且需要卸载时,第三控制阀47b关闭且第三控制阀47a打开。
下面参考图3简要描述根据本发明的再一个具体实施例的多联机系统的卸载组件100工作原理。
参考图3所示,卸载组件100包括串联的电子膨胀阀48和第四毛细管44。
电子膨胀阀48会根据室内机负荷的大小,自动调节自身的流量大小,从而对冷媒的卸载量进行控制,卸载的冷媒通过电子膨胀阀48和第四毛细管44的节流降压后,最终成为低压的冷媒通过卸载通道3重新进入压缩机1。其中电子膨胀阀48和第四毛细管44的类型可以按室内机单开最小条件设计。
当室内机单开最小且需要卸载时,电子膨胀阀48全开,当室内机单开较大容量或两台以上开机且需要卸载时,电子膨胀阀48关小以减小卸载量。
此外,本发明还提出了一种多联机系统,其包括上述的用于多联机系统的卸载组件100。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发明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

用于多联机系统的卸载组件及具有其的多联机系统.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用于多联机系统的卸载组件及具有其的多联机系统.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用于多联机系统的卸载组件及具有其的多联机系统.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用于多联机系统的卸载组件及具有其的多联机系统.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用于多联机系统的卸载组件及具有其的多联机系统.pdf(11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多联机系统的卸载组件及具有其的多联机系统。所述卸载组件包括:压缩机、油分离器和卸载组件,所述压缩机具有排气口和回气口,所述油分离器具有入口、回油口和卸载口,所述卸载口与所述回气口之间连接有卸载通道,所述卸载组件串联在所述卸载通道上,所述卸载组件被构造成具有节流降压作用且调节从所述卸载通道排出的冷媒的卸载量。根据本发明的用于多联机系统的卸载组件,通过在卸载通道上合理地设置卸载组件,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机械工程;照明;加热;武器;爆破 > 制冷或冷却;加热和制冷的联合系统;热泵系统;冰的制造或储存;气体的液化或固化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