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寒湿型坐骨神经痛的中药组合物.pdf

上传人:b*** 文档编号:343027 上传时间:2018-02-10 格式:PDF 页数:5 大小:221.5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0910191607.1

申请日:

2009.11.26

公开号:

CN101721669A

公开日:

2010.06.09

当前法律状态:

撤回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发明专利申请公布后的视为撤回IPC(主分类):A61K 36/9068申请公布日:20100609|||公开

IPC分类号:

A61K36/9068; A61P25/02; A61P29/00

主分类号:

A61K36/9068

申请人:

钟弦

发明人:

钟弦; 刘卫民

地址:

401520 重庆市合川区白鹿山68号4单元3-1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代理人: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治疗寒湿型坐骨神经痛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它由下列重量份的原料药制成:麻黄10-15份;附片15-20份;细辛10-15份;干姜12-20份;白芍12-20份;川芎15-20份;黄芪25-30份;白芥子10-15份;熟地25-30份;甘草10-15份。本发明的治疗寒湿型坐骨神经痛的中药组合物,配伍独特,用药巧妙,散寒除湿,通痹止痛,对治疗寒湿型坐骨神经痛患者效果非常明显,具有治疗效果好,治疗成本低,无副作用。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治疗寒湿型坐骨神经痛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它由下列重量份的原料药制成: 麻黄10-15份;附片15-20份;细辛10-15份;干姜12-20份;白芍12-20份;川芎15-20份;黄芪25-30份;白芥子10-15份;熟地25-30份;甘草10-15份。
2: 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治疗寒湿型坐骨神经痛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各原料药的用量为: 麻黄12-15份;附片15-20份;细辛12-15份;干姜15-20份;白芍15-20份;川芎18-20份;黄芪25-30份;白芥子12-15份;熟地25-30份;甘草12-15份。
3: 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治疗寒湿型坐骨神经痛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各原料药的用量为: 麻黄15份;附片20份;细辛12份;干姜15份;白芍15份;川芎16份;黄芪25份;白芥子15份;熟地30份;甘草12份。

说明书


治疗寒湿型坐骨神经痛的中药组合物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中药技术领域,更具体涉及一种治疗寒湿型坐骨神经痛的中药组合物。

    背景技术

    坐骨神经由L4-5和S1-3神经组成。是由腰丛的腰骶干及骶丛分支组成地人体最长、最粗的下肢神经。坐骨神经痛是指坐骨神经病变,沿坐骨神经通路即腰、臀部、大腿后、小腿后外侧和足外侧发生的疼痛症状群。坐骨神经痛属于中医“腰股痛”、“腰胯痛”、“腰腿痛”、“腰痛”、“筋痹”等范畴。中医学认为,本病为下肢腰腿经络阻滞,气血运行不畅所致。中医在临床上可分为多种类型,如血瘀型、风湿型、寒湿型,等等。寒湿型坐骨神经痛症状为:下肢疼痛重着不移,痊痛交作,肌肤不仁,舌质淡,苔白腻,脉为迟细。针对不同的类型,中医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和不同的药方。如,专利申请号为200710065478.2,公开日为2009年9月5日,公开号为CN 101028352A,名称为《一种内服治疗坐骨神经痛的中药制剂》所公开的技术方案,该药组份为:制川乌、制草乌、当归、生黄芪、海风藤、麻黄、制乳香、制没药、白芍、五加皮、蜈蚣、甘草。中国的中医中药是非常巨大的宝库,民间蕴藏了大量治疗不同类型坐骨神经痛的中药,为此,有待探索、开发,以满足不同类型坐骨神经痛患者的需要。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提供一种治疗寒湿型坐骨神经痛的中药组合物。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治疗寒湿型坐骨神经痛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它由下列重量份的原料药制成:

    麻黄10-15份;附片15-20份;细辛10-15份;干姜12-20份;白芍12-20份;川芎15-20份;黄芪25-30份;白芥子10-15份;熟地25-30份;甘草10-15份。

    所述的治疗寒湿型坐骨神经痛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各原料药的用量可为:

    麻黄12-15份;附片15-20份;细辛12-15份;干姜15-20份;白芍15-20份;川芎18-20份;黄芪25-30份;白芥子12-15份;熟地25-30份;甘草12-15份。

    所述的治疗寒湿型坐骨神经痛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各原料药的较佳用量为:

    麻黄15份;附片20份;细辛12份;干姜15份;白芍15份;川芎16份;黄芪25份;白芥子15份;熟地30份;甘草12份。

    本发明所指的寒湿型坐骨神经痛,主要辨证为:患者腰腿冷痛,麻木,下肢疼痛重着不移,痊痛交作,肌肤不仁,舌质淡,苔白腻,脉为迟细,面色浮肿。寒湿闭阻。

    本发明的配伍思想:本发明的治疗寒湿型坐骨神经痛的中药组合物,具有散寒除湿,通痹止痛,以麻黄、附片、细辛为君,具有祛风,散寒,行水,开窍,止痛之功效;以干姜、白芍、川芎为臣,具有回阳通脉,行气开郁,祛风燥湿,活血止痛之作用;以黄芪、白芥子为佐,有利散结通络止痛;以熟地、甘草为使,有利诸药发挥效力。

    配方中各原料药作用:

    麻黄【来源】本品为麻黄科植物草麻黄Ephedra sinica Stapf,中麻黄Ephedra intermedia Schrenk ex C.A.Mey.或木贼麻黄Ephedraequisetina Bge.的草质茎。【别名】龙沙、狗骨、卑相、卑盐。【性味与归经】辛、微苦,温。归肺、膀胱经。【功能与主治】散寒邪,治风湿痹痛及阴疽。

    附片【来源】属毛茛科植物——乌头的子根。【性味与归经】大辛、大热。有毒。归心、脾、肾。【功能与主治】散寒止痛,温阳逐寒。

    细辛,【来源】为马兜铃科植物北细辛Asarum heterotropoldes Fr.Schmidt var.mandshuricum(Maxim.)Kitag.的全草。【别名】北细辛、烟袋锅花、细参。【性味与归经】辛,温。归经入肺、肾经。【功能与主治】祛风,散寒,行水,开窍。

    干姜【来源】本品为姜科植物姜Zingiber officinale Rosc.的干燥根茎。【性味、归经】辛,热。归脾、胃、心、肺经。【功效】温中散寒,回阳通脉。

    白芍【来源】为双子叶植物药毛茛科植物芍药的根。处方名,白芍、杭芍、大白芍等。【性味归经】苦酸,凉。归经,入肝、脾经。【功能主治】养血,缓中止痛,敛阴收汗。

    川芎:英文名:RHIZOMA CHUANXIONG;中草药。【来源】本品为伞形科植物川芎Ligusticum chuanxiong Hort.的干燥根茎。【性味与归经】辛,温。归肝、胆、心包经。【功用主治】行气开郁,祛风燥湿,活血止痛。主要作用调理阴中之阳,血中之气。

    黄芪【处方名】黄芪,绵芪,棉芪,口芪,北芪,生黄芪,炒黄芪,炙黄芪等。【性味与归经】甘,温。归肺、脾经。【功能主治】补气固表,利尿托毒,排脓,敛疮生肌。

    白芥子科名:十字花科,属名:芸苔属,别名:辣菜子。【性味】辛,热。【归经】入手太阴经。【功能主治】散结通络止痛。

    熟地【来源】为玄参科植物地黄的根,【性味与归经】味甘,性微温。归肝、肾经。【功能主治】具有补血滋阴功效。

    甘草【来源】本品为双子叶植物豆科Leguminosae甘草Glycyrrhizauralensis Fisch.,胀果甘草G.inflata Bat.,或光果甘草G.glabraL.的根及根茎。【别名】甜草根、红甘草、粉甘草、美草、密甘、密草、国老、粉草、甜草、甜根子、棒草,【英文名】:Licorice.【药材学名】:Radix Glycyrrhiza.【性味与归经】性平,味甘,归十二经。【功能主治】有解毒、祛痰、止痛、解痉以至抗癌等药理作用。

    本发明的制作方法:本发明的药物采用常规方法,制成水剂、散剂、片剂、胶囊。

    制成水剂,加水煎,灭菌保存。

    制成散剂,将其药用粉粹机粉粹成粉而成。

    制成片剂,在散剂的基础上加入淀粉4-6份、药用糊精2-4份,制成片剂。

    制成胶囊,在散剂的基础上装入胶囊而成。

    本发明的用法与用量:以散剂用量为标准,每日3次,饭后服,早、中、晚各服1次,每次3-5克,连服3-10天,即可治疗。本发明用药一定要在中医医生的指导下服药,一定要防止用药过量,造成中毒或降低治疗效果。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本发明的治疗寒湿型坐骨神经痛的中药组合物,配伍独特,用药窍妙,散寒除湿,通痹止痛,对治疗寒湿型坐骨神经痛患者效果非常明显,具有治疗效果好,治疗成本低,无副作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

    一种治疗寒湿型坐骨神经痛的中药组合物,它由下列重量克的原料药制成:

    麻黄10克;附片15克;细辛10克;干姜12克;白芍12克;川芎15克;黄芪25克;白芥子10克;熟地25克;甘草10克。

    实施例2

    一种治疗寒湿型坐骨神经痛的中药组合物,它由下列重量克的原料药制成:

    麻黄15克;附片20克;细辛15克;干姜20克;白芍20克;川芎20克;黄芪30克;白芥子15克;熟地30克;甘草15克。

    实施例3

    一种治疗寒湿型坐骨神经痛的中药组合物,它由下列重量克的原料药制成:

    麻黄12克;附片15克;细辛12克;干姜15克;白芍15克;川芎18克;黄芪25克;白芥子12克;熟地25克;甘草12克。

    实施例4

    一种治疗寒湿型坐骨神经痛的中药组合物,它由下列重量克的原料药制成:

    麻黄15克;附片20克;细辛12克;干姜15克;白芍15克;川芎16克;黄芪25克;白芥子15克;熟地30克;甘草12克。

    治疗病例

    重庆市潼南县陈某某,女,现龄53岁,2008年4月查出患寒湿型坐骨神经痛,服用本药6天,治愈。

    重庆市合川区刘某,女,现龄48岁,2009年5月查出患寒湿型坐骨神经痛,服用本药8天,治愈。

    重庆市潼南县唐某某,男,现龄63岁,2008年9月查出患寒湿型坐骨神经痛,服用本药10天,治愈。

治疗寒湿型坐骨神经痛的中药组合物.pdf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治疗寒湿型坐骨神经痛的中药组合物.pdf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治疗寒湿型坐骨神经痛的中药组合物.pdf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治疗寒湿型坐骨神经痛的中药组合物.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治疗寒湿型坐骨神经痛的中药组合物.pdf(5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治疗寒湿型坐骨神经痛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它由下列重量份的原料药制成:麻黄10-15份;附片15-20份;细辛10-15份;干姜12-20份;白芍12-20份;川芎15-20份;黄芪25-30份;白芥子10-15份;熟地25-30份;甘草10-15份。本发明的治疗寒湿型坐骨神经痛的中药组合物,配伍独特,用药巧妙,散寒除湿,通痹止痛,对治疗寒湿型坐骨神经痛患者效果非常明显,具有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类生活必需 > 医学或兽医学;卫生学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