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泥质水体中的鲟鱼孵育方法.pdf

上传人:Y948****062 文档编号:342037 上传时间:2018-02-10 格式:PDF 页数:8 大小:376.9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0910309793.4

申请日:

2009.11.16

公开号:

CN101697714A

公开日:

2010.04.28

当前法律状态:

授权

有效性:

有权

法律详情:

专利权的转移IPC(主分类):A01K 61/00变更事项:专利权人变更前权利人: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黑龙江水产研究所变更后权利人:新疆伊河鲟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变更事项:地址变更前权利人:150070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道里区松发街43号变更后权利人:835001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伊犁哈萨克自治州伊宁市合作区福州路伊利税务师事务所有限责任公司五楼登记生效日:20130709|||授权|||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A01K 61/00申请日:20091116|||公开

IPC分类号:

A01K61/00

主分类号:

A01K61/00

申请人: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黑龙江水产研究所

发明人:

王念民; 孙大江; 曲秋芝; 张颖; 马国军

地址:

150070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道里区松发街43号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哈尔滨市松花江专利商标事务所 23109

代理人:

金永焕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一种泥质水体中的鲟鱼孵育方法,它涉及一种鲟鱼的孵育方法。它解决了现有泥质水体中孵育鲟鱼,其受精卵及未开口仔鱼的发育受限,苗种不能成活,人工孵育存在管理及投喂困难且浪费食饵的问题。方法:一、采集鲟鱼亲鱼的精液和成熟卵,再用半干法人工受精,用滑石粉悬浊液进行受精卵脱粘,然后冲洗;二、冲洗后的受精卵在泥质水体中孵化至破膜;三、破膜后诱导仔鱼开口摄食,然后以不同密度进行培育至仔鱼身长达5~10cm,即完成泥质水体中鲟鱼的孵育。本发明中苗种成活率达30%~35%,使苗种发育、幼鱼及成鱼栖居环境条件不发生变化,避免了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泥质水体中的鲟鱼孵育方法,其特征在于泥质水体中鲟鱼的孵育方法按以下步骤实现:一、采集鲟鱼亲鱼的精液和成熟卵,再用半干法人工受精,4~5min后用质量浓度为20%~25%的滑石粉悬浊液进行受精卵脱粘,40~50min后用水冲洗受精卵3~6次;二、将冲洗后的受精卵放入孵化设备中孵化至破膜,或者放置在野外泥质水体中的鲟科鱼类泥质水体繁育装置中孵化至破膜;三、破膜后的4~7天,投加水丝蚓诱导仔鱼开口摄食,仔鱼体长小于3cm按900~1100尾/m 3 的密度培育,仔鱼体长达3cm以上后改按400~600尾/m 3 的密度继续培育至身长达5~10cm的鱼种,即完成泥质水体中鲟鱼的孵育。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泥质水体中的鲟鱼孵育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一中用质量浓度为21%~24%的滑石粉悬浊液进行受精卵脱粘,42~48min后用水冲洗受精卵4~5次。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泥质水体中的鲟鱼孵育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一中用质量浓度为23%的滑石粉悬浊液进行受精卵脱粘,45min后用水冲洗受精卵4次
4: 根据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一种泥质水体中的鲟鱼孵育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三中破膜后的5天,投加水丝蚓诱导仔鱼开口摄食。
5: 根据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一种泥质水体中的鲟鱼孵育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三中破膜后的6天,投加水丝蚓诱导仔鱼开口摄食。
6: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泥质水体中的鲟鱼孵育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三中水丝蚓要用质量浓度为1%的氯化钠水溶液浸泡至水丝蚓颜色变浅且具活力。
7: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泥质水体中的鲟鱼孵育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三中投加水丝蚓的日投喂总量为仔鱼重量的45%~55%,日投喂4~6次,晨昏投喂量占日投喂总量的60%~70%。
8: 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泥质水体中的鲟鱼孵育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三中投加水丝蚓要放置在孵化箱底部。
9: 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泥质水体中的鲟鱼孵育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三中仔鱼体长小于3cm按1000尾/m 3 的密度培育,仔鱼体长达3cm以上后改按500尾/m 3 的密度继续培育至身长达9cm。

说明书


一种泥质水体中的鲟鱼孵育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鲟鱼的孵育方法。

    背景技术

    鲟鱼卵为一种卵粒较大的沉性卵,在自然条件下多被成熟的雌性亲鱼产在河流、湖泊等产卵场,产卵场为水质清澈、流水缓慢及沙石遍布,多位于河流上游。而人工繁育鲟科受精卵及仔鱼发育部分或全部在可控的流水条件的槽式孵化器(筛网式、淋浴式或翻斗式)或瓶式孵化器以及水泥池、金属及玻璃钢(Glass Reinforced Plastic)等材质缸罐内完成。

    目前,通过实践发现在泥质水体中孵育鲟鱼,其受精卵及未开口仔鱼的发育受限,苗种不能成活;人工孵育鲟鱼常由于苗种发育、幼鱼及成鱼栖居环境条件易波动,苗种分布随机、活动及栖居面积大的原因,导致管理及投喂困难,且浪费食饵。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泥质水体中孵育鲟鱼,其受精卵及未开口仔鱼的发育受限,苗种不能成活,人工孵育存在管理及投喂困难且浪费食饵的问题,而提出的一种泥质水体中鲟鱼的孵育方法。

    泥质水体中鲟鱼的孵育方法按以下步骤实现:一、采集鲟鱼亲鱼的精液和成熟卵,再用半干法人工受精,4~5min后用质量浓度为20%~25%的滑石粉悬浊液进行受精卵脱粘,40~50min后用水冲洗受精卵3~6次;二、将冲洗后的受精卵放入孵化设备中孵化至破膜,或者放置在野外泥质水体中的鲟科鱼类泥质水体繁育装置中孵化至破膜;三、破膜后的4~7天,投加水丝蚓诱导仔鱼开口摄食,仔鱼体长小于3cm按900~1100尾/m3的密度培育,仔鱼体长达3cm以上后改按400~600尾/m3的密度继续培育至身长达5~10cm的鱼种,即完成泥质水体中鲟鱼的孵育。

    本发明泥质水体中鲟鱼的孵育能使鲟鱼的受精卵和未开口的仔鱼在泥质水体中进一步发育,苗种成活率达30%~35%,使苗种发育、幼鱼及成鱼栖居环境条件不发生变化,同时解决由于苗种分布随机、活动及栖居面积大,造成管理及投喂困难,且浪费食饵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是具体实施方式一中野外泥质水体中的鲟科鱼类泥质水体繁育装置的整体结构主视图,图2是具体实施方式一中野外泥质水体中的鲟科鱼类泥质水体繁育装置的充气气囊2的结构主视图,图3是具体实施方式一中野外泥质水体中的鲟科鱼类泥质水体繁育装置的板体13的主视图,图4是具体实施方式一中野外泥质水体中的鲟科鱼类泥质水体繁育装置的板体13内侧壁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技术方案不局限于以下所列举具体实施方式,还包括各具体实施方式间的任意组合。

    具体实施方式一:本实施方式泥质水体中鲟鱼的孵育方法按以下步骤实现:一、采集鲟鱼亲鱼的精液和成熟卵,再用半干法人工受精,4~5min后用质量浓度为20%~25%的滑石粉悬浊液进行受精卵脱粘,40~50min后用水冲洗受精卵3~6次;二、将冲洗后的受精卵放入孵化设备中孵化至破膜,或者放置在野外泥质水体中的鲟科鱼类泥质水体繁育装置中孵化至破膜;三、破膜后的4~7天,投加水丝蚓诱导仔鱼开口摄食,仔鱼体长小于3cm按900~1100尾/m3的密度培育,仔鱼体长达3cm以上后改按400~600尾/m3的密度继续培育至身长达5~10cm的鱼种,即完成泥质水体中鲟鱼的孵育。

    本实施方式中野外泥质水体是基底为泥质、无或极少砾石的水体,可以是池塘、水库、河流或湖泊。

    本实施方式步骤二中将冲洗后的受精卵放入孵化设备中孵化至破膜,是在流水、可控条件下进行,孵化率高;将冲洗后的受精卵放置在野外泥质水体中的鲟科鱼类泥质水体繁育装置中孵化至破膜,是在自然条件下(野外泥质水体)进行,孵化率稍底,但由于孵化、破膜、发育的环境无大的改变,其成活率高,对于环境改变的适应力。

    本实施方式步骤二野外泥质水体中的鲟科鱼类泥质水体繁育装置中利用箱底气囊排气,带动受精卵翻动,以避免受精卵粘连;受精卵在孵化箱内经卵裂、原肠期、神经胚直至破膜。

    本实施方式中仔鱼开口摄食1周后,投加鲟鱼商品饲料进行驯化转口,适用于以养殖为目的的小型池塘等生产力较低的泥质水体。

    本实施方式中5~10cm的鱼种,在停饲1~2天后,进行放牧式养殖,或者进行资源增殖放流;停饲的目地:因为放牧养殖及资源增殖放流的环境中食物来源与开口后仔鱼所食不相同,停饲是让仔鱼具饥饿感,能尽快适应环境。

    本实施方式步骤二中野外泥质水体中的鲟科鱼类泥质水体繁育装置来自于“名称为一种鲟科鱼类泥质水体繁育装置”的专利;如图1-4所示:繁育装置包括孵化箱(1)、充气气囊(2)、气泵(3)、侧气囊充气管(7)、底气囊充气管(8)、两个侧气囊分管(9)、两组第一分支管(10)、一组第二分支管(11)和一组气针(12),所述孵化箱(1)由两个板体(13)、两个第一单层滤网(14)和双层滤网(15)构成,其中两个板体(13)作为孵化箱(1)的两个平行的侧壁,两个第一单层滤网(14)作为孵化箱(1)的另两个平行的侧壁,所述双层滤网(15)作为孵化箱(1)的底部,每个第一单层滤网(14)的两侧分别与两个板体(13)固接,所述双层滤网(15)与两个板体(13)的底部固接,所述充气气囊(2)由两个侧气囊(16)、底气囊(17)和多个伸缩带(18)构成,每个侧气囊(16)由侧气囊内胆(16-1)和外表面具有收紧线的侧气囊防水包(16-2)构成,所述侧气囊内胆(16-1)装在外表面具有收紧线的侧气囊防水包(16-2)内,每个底气囊(17)由底气囊内胆(17-1)和外表面具有收紧线的底气囊防水包(17-2)构成,底气囊内胆(17-1)装在外表面具有收紧线的底气囊防水包(17-2)内,每个侧气囊防水包(16-2)的一侧通过多个可伸缩带(18)与底气囊防水包(17-2)连接,两个侧气囊(16)位于底气囊(17)的两侧,每个板体(13)的外侧各安装有一个侧气囊(16),底气囊(17)固定在双层滤网(15)的底部,所述气泵(3)分别与侧气囊充气管(7)和底气囊充气管(8)连通,所述侧气囊充气管(7)具有两个侧气囊分管(9),每个侧气囊分管(9)与装在侧气囊内胆(16-1)内的一组第一分支管(10)连通,所述底气囊充气管(8)与装在底气囊内胆(17-1)内的一组第二分支管(11)连通,所述底气囊内胆(17-1)上装有一组气针(12);其中所述两个板体(13)中的任意一个上设有向外凸起的凹槽(19),所述凹槽(19)为仪器安放区域,所述凹槽(19)的一对侧壁由两个第二单层滤网(22)制成,所述仪器安放区域上设有多个仪器安装孔(20);所述第一单层滤网(14)的目数为30-50目;每个板体(13)的内侧壁沿垂直方向上设有黑白交替的色带(21),所述黑白交替的色带(21)中每个黑色带的宽度为5-10厘米,所述黑白交替的色带(21)中每个白色带的宽度为5-10厘米;所述繁育装置还包括总气阀(4),所述侧气囊充气管(7)上装有总气阀(4);所述繁育装置还包括底气囊气阀(5),所述底气囊充气管(8)上装有底气囊气阀(5);所述繁育装置还包括两个侧气囊气阀(6),每个侧气囊分管(9)上装有侧气囊气阀(6)。

    具体实施方式二:本实施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一不同的是步骤一中用质量浓度为21%~24%的滑石粉悬浊液进行受精卵脱粘,42~48min后用水冲洗受精卵4~5次。其它步骤及参数与具体实施方式一相同。

    具体实施方式三:本实施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一不同的是步骤一中用质量浓度为23%的滑石粉悬浊液进行受精卵脱粘,45min后用水冲洗受精卵4次。其它步骤及参数与具体实施方式一相同。

    具体实施方式四:本实施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一、二或三不同的是步骤三中破膜后的5天,投加水丝蚓诱导仔鱼开口摄食。其它步骤及参数与具体实施方式一、二或三相同。

    具体实施方式五:本实施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一、二或三不同的是步骤三中破膜后的6天,投加水丝蚓诱导仔鱼开口摄食。其它步骤及参数与具体实施方式一、二或三相同。

    具体实施方式六:本实施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五不同的是步骤三中水丝蚓要用质量浓度为1%的氯化钠水溶液浸泡至水丝蚓颜色变浅且具活力。其它步骤及参数与具体实施方式五相同。

    具体实施方式七:本实施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六不同的是步骤三中投加水丝蚓的日投喂总量为仔鱼重量的45%~55%,日投喂4~6次,晨昏投喂量占日投喂总量的60%~70%。其它步骤及参数与具体实施方式六相同。

    具体实施方式八:本实施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七不同的是步骤三中投加水丝蚓要放置在孵化箱底部。其它步骤及参数与具体实施方式七相同。

    具体实施方式九:本实施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八不同的是步骤三中仔鱼体长小于3cm按1000尾/m3的密度培育,仔鱼体长达3cm以上后改按500尾/m3的密度继续培育至身长达9cm。其它步骤及参数与具体实施方式八相同。

    具体实施方式十:本实施方式泥质水体中鲟鱼的孵育方法按以下步骤实现:一、采集鲟鱼亲鱼的精液和成熟卵,再用半干法人工受精,4min后用质量浓度为23%的滑石粉悬浊液进行受精卵脱粘,40min后用水冲洗受精卵3次;二、将冲洗后的受精卵放入孵化设备中孵化至破膜,或者放置在野外泥质水体中的鲟科鱼类泥质水体繁育装置中孵化至破膜;三、破膜后的4天,投加水丝蚓诱导仔鱼开口摄食,仔鱼体长小于3cm按1000尾/m3的密度培育,仔鱼体长达4cm后改按500尾/m3的密度继续培育至身长达10cm的鱼种,即完成泥质水体中鲟鱼的孵育。

    本实施方式使鲟鱼苗种在泥质水体中的成活率达35%。

    具体实施方式十一:本实施方式泥质水体中鲟鱼的孵育方法按以下步骤实现:一、采集鲟鱼亲鱼的精液和成熟卵,再用半干法人工受精,5min后用质量浓度为22%的滑石粉悬浊液进行受精卵脱粘,40min后用水冲洗受精卵3次;二、将冲洗后的受精卵放入孵化设备中孵化至破膜,或者放置在野外泥质水体中的鲟科鱼类泥质水体繁育装置中孵化至破膜;三、破膜后的5天,投加水丝蚓诱导仔鱼开口摄食,仔鱼体长小于3cm按1100尾/m3的密度培育,仔鱼体长达5cm后改按600尾/m3的密度继续培育至身长达10cm的鱼种,即完成泥质水体中鲟鱼的孵育。

    本实施方式使鲟鱼苗种在泥质水体中的成活率达33%。

一种泥质水体中的鲟鱼孵育方法.pdf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一种泥质水体中的鲟鱼孵育方法.pdf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一种泥质水体中的鲟鱼孵育方法.pdf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种泥质水体中的鲟鱼孵育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泥质水体中的鲟鱼孵育方法.pdf(8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一种泥质水体中的鲟鱼孵育方法,它涉及一种鲟鱼的孵育方法。它解决了现有泥质水体中孵育鲟鱼,其受精卵及未开口仔鱼的发育受限,苗种不能成活,人工孵育存在管理及投喂困难且浪费食饵的问题。方法:一、采集鲟鱼亲鱼的精液和成熟卵,再用半干法人工受精,用滑石粉悬浊液进行受精卵脱粘,然后冲洗;二、冲洗后的受精卵在泥质水体中孵化至破膜;三、破膜后诱导仔鱼开口摄食,然后以不同密度进行培育至仔鱼身长达510cm,即完成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类生活必需 > 农业;林业;畜牧业;狩猎;诱捕;捕鱼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