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收性物品.pdf

上传人:xia****o6 文档编号:322769 上传时间:2018-02-09 格式:PDF 页数:53 大小:1.8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0880002440.3

申请日:

2008.01.08

公开号:

CN101583331A

公开日:

2009.11.18

当前法律状态:

终止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未缴年费专利权终止IPC(主分类):A61F 13/15申请日:20080108授权公告日:20130327终止日期:20150108|||授权|||实质审查的生效|||公开

IPC分类号:

A61F13/15; A61F13/472; A61F13/56

主分类号:

A61F13/15

申请人:

尤妮佳股份有限公司

发明人:

工藤淳; 下江成明; 木下英之; 桥野央

地址:

日本爱媛县

优先权:

2007.1.22 JP 011643/2007

专利代理机构: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专利商标事务所

代理人:

李 洋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提供在随着安装吸收性物品(1)而进行的吸收体(20)的提起操作时,吸收性物品(1)不容易与内裤(90)剥离、对内裤(90)的附着稳定性好的吸收性物品(1)。吸收性物品(1)安装在人体上使用,具有吸收体(20)、本体(10)及附着部(31、31),吸收体具有吸收液体的液体吸收部件(22),并具有纵向、横向及厚度方向;本体在厚度方向使吸收体(20)与人体侧的面重合;附着部设置在本体(10)上的与人体侧的面相反侧的面上,使本体(10)附着在内裤上,纵向的吸收体(20)的一部分(25)与本体(10)的规定部分(10g)接合,纵向的吸收体(20)的端部(20b)可相对于一部分(25)作为自由端与本体(10)分离地移动,附着部(31、31)在该纵向跨越纵向的规定部分(10g)的自由端侧的端部(10h)地连续设置。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吸收性物品,安装在人体上使用,
具有吸收体、本体以及附着部,
所述吸收体具有吸收液体的液体吸收部件,并具有纵向、横向以及厚度方向;
所述本体在所述厚度方向使所述吸收体与其人体侧的面重合;
所述附着部设置在所述本体上的与所述人体侧的面相反侧的面上,使所述本体附着在内裤上,
其特征在于,所述纵向的所述吸收体的一部分与所述本体上的规定部分接合,所述纵向的所述吸收体的端部能够相对于所述一部分作为自由端与所述本体分离地移动,
所述附着部在该纵向跨越所述纵向的所述规定部分的所述自由端侧的端部地连续设置。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所述附着部在所述纵向至少跨越所述端部中的位于最靠所述自由端侧的端部地连续设置。

3.
  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所述规定部分的所述自由端侧的端部是在与所述纵向正交的所述横向具有规定宽度的端边,
所述附着部在所述纵向跨越所述端边地连续设置。

4.
  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所述附着部至少设置在所述端边的所述横向的外侧。

5.
  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收体和所述本体对齐彼此的所述横向的中心地重合,
所述附着部关于所述吸收体上的所述横向的中心线线对称地设置。

6.
  如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所述附着部在所述横向跨越所述端边上的所述横向的端部地连续设置。

7.
  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所述附着部在所述横向跨越所述端边地连续设置。

说明书

吸收性物品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吸收性物品。
背景技术
作为吸收经血等从人体排出的液体的吸收性物品,例如有生理用卫生巾。最近生理用卫生巾的种类也有所增加,其中之一是如下的生理用卫生巾,其具有:(1)固定在内裤上的本体;(2)吸收体,具有吸收液体的粉碎浆等的液体吸收部、与上述本体的表面重合,纵向的前端部与上述本体的规定部分接合,而后端部作为以上述前端部为支点的自由端、可与上述本体分离地移动(例如参照日本特开2002-159534号公报)。
发明内容
在使用该吸收性物品时,一面使上述吸收体的纵向沿着人体的前后方向设置,一面通过设置在上述本体背面的“防移位用附着部”将该本体附着固定在内裤的内面(即人体侧的面),然后,在穿上该内裤的状态下,将上述吸收体的后端部提上、使上述吸收体进入臀部等的沟,这样,将吸收体夹在臀部等沟内进行固定。
在此,该专利文献1的吸收性物品是将防移位用附着部分开设置在上述本体的前端部和后端部的两处。并且,其中的前端部的防移位用附着部只形成在上述本体的上述规定部分(接合上述吸收体的前端部的部分)的后端的前方区域,即,该防移位用附着部不是前后跨越上述规定部分的后端连续地设置。
因此,在提起上述吸收体的后端部时,通过对上述后端作用的提升力,该防移位用附着部以该后端为起点、基本上无阻力地容易地撕下,从而该吸收性物品在对内裤的附着稳定性方面存在问题。
本发明鉴于上述现有的问题而完成,目的是提供在随着安装吸收性物品而进行的吸收体的提起操作时,吸收性物品不容易从内裤剥离、对内裤的附着稳定性好的吸收性物品。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的主要发明是一种吸收性物品,安装在人体上使用,具有吸收体、本体以及附着部,上述吸收体具有吸收液体的液体吸收部件,并具有纵向、横向以及厚度方向;上述本体在上述厚度方向使上述吸收体与其人体侧的面重合;上述附着部设置在上述本体上的与上述人体侧的面相反侧的面上,使上述本体附着在内裤上,其特征在于,上述纵向的上述吸收体的一部分与上述本体上的规定部分接合,上述纵向的上述吸收体的端部能够相对于上述一部分作为自由端与上述本体分离地移动,上述附着部在该纵向跨越上述纵向的上述规定部分的上述自由端侧的端部地连续设置。
本发明的其他特征通过本说明书以及附图的记载进行说明。
根据本发明,可提供在随着安装吸收性物品而进行的吸收体的提升操作时,吸收性物品不容易与内裤剥离、对内裤的附着稳定性好的吸收性物品。
附图说明
图1是展开状态的吸收性物品1的表面侧的俯视图。
图2是吸收性物品1的背面侧的俯视图。
图3A是图1中的A-A剖视图,图3B是其B-B剖视图。
图4是图1中的IV-IV剖视图。
图5是吸收性物品1的立体图。
图6是用于说明使用时的状态的吸收性物品1的立体图。
图7是用于说明使用时的状态的吸收性物品1的立体图。
图8是用于说明使用时的状态的吸收性物品1的立体图。
图9是展开状态的顶部吸收体20的俯视图。
图10A是图9中的A-A剖视图,图10B是其B-B剖视图,图10C是其C-C剖视图,图10D是其D-D剖视图。
图11是表示包装了吸收性物品1的状态的图。
图12A和图12B是用于说明安装吸收性物品1时的问题点的概略图,是从人体中心的纵剖面看比较例的吸收性物品1安装在人体上的状态。
图13是从人体中心的纵剖面看本实施方式的吸收性物品1安装在人体上的状态。
图14A是第一实施方式的吸收性物品1的俯视图,图14B是图14A中的B-B剖视图。
图15A至图15C是涂敷在永久接合部分10g上的热熔类粘接剂HMA的涂敷方式的说明图。
图16是第一实施方式的吸收性物品1发挥的作用效果的说明图。
图17A是第一实施方式的变型例的吸收性物品1的俯视图,图17B是图17A中的B-B剖视图。
图18A和图18B是说明第一实施方式比变型例更好的理由的说明图。
图19A是第二实施方式的吸收性物品1的俯视图,图19B是图19A中的B-B剖视图。
图20是第二实施方式的吸收性物品1发挥的作用效果的说明图。
图21A是第二实施方式的变型例的吸收性物品1的俯视图,图21B是图21A中的B-B剖视图。
图22A是第三实施方式的吸收性物品1的俯视图,图22B是图22A中的B-B剖视图。
图23A是永久接合部分10g的其他实施方式的说明图。
图23B是永久接合部分10g的其他实施方式的说明图。
图24是其他实施方式的吸收性物品1的说明图,是展开状态下的吸收性物品1的俯视图。
图25是其他实施方式的吸收性物品1的说明图,是展开状态下的吸收性物品1的俯视图。
图26是其他实施方式的吸收性物品1的说明图,是展开状态下的吸收性物品1的俯视图。
图27是其他实施方式的吸收性物品1的说明图,是展开状态下的吸收性物品1的立体图。
图28是其他实施方式的吸收性物品1的说明图,是展开状态下的吸收性物品1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根据本说明书和附图的记载至少可以说明以下事项。
一种吸收性物品,安装在人体上使用,具有吸收体、本体以及附着部,上述吸收体具有吸收液体的液体吸收部件,并具有纵向、横向以及厚度方向;上述本体在上述厚度方向使上述吸收体与其人体侧的面重合;上述附着部设置在上述本体上的与上述人体侧的面相反侧的面上,使上述本体附着在内裤上,其特征在于,上述纵向的上述吸收体的一部分与上述本体上的规定部分接合,上述纵向的上述吸收体的端部能够相对于上述一部分作为自由端与上述本体分离地移动,上述附着部在该纵向跨越上述纵向的上述规定部分的上述自由端侧的端部地连续设置。
根据这样的吸收性物品,由于用于将本体附着在内裤上的附着部在上述纵向跨越上述规定部分的上述自由端侧的端部地连续地设置,因此,即使拉伸力对上述规定部分的上述自由端侧的端部进行作用,上述附着部也有效地对抗该拉伸力,阻止上述本体被从内裤撕下。因此,在随着安装吸收性物品而进行的吸收体的提升操作时,吸收性物品不容易与内裤分离、形成对内裤的附着稳定性好的吸收性物品。
如上述的吸收性物品,上述附着部优选在上述纵向至少跨越上述端部中的位于最靠上述自由端侧的端部地连续设置。
根据该吸收性物品,可有效地阻止随着安装上述吸收性物品而进行的吸收体的提升操作时吸收性物品与内裤的分离。该理由如下。上述拉伸力容易集中作用于上述端部中的位于最靠上述自由端侧的端部。并且,相当于位于最靠上述自由端侧的端部的部位成为吸收性物品从内裤剥离的起点、进行上述剥离。关于该点,由于上述附着部在上述纵向跨越位于最靠上述自由端侧的端部地连续设置,因此,可防止产生吸收性物品与内裤剥离的起点。因此,可有效地阻止随着安装吸收性物品而进行的吸收体的提升操作时、吸收性物品与内裤的剥离。
如上述的吸收性物品,优选上述规定部分的上述自由端侧的端部是在与上述纵向正交的上述横向具有规定宽度的端边,上述附着部在上述纵向跨越上述端边地连续设置。
根据该吸收性物品,由于上述附着部在上述纵向跨越上述规定部分上的上述自由端侧的端边地连续形成,因此,即使拉伸力作用于上述端边,上述附着部也有效地对抗该拉伸力、阻止本体从内裤撕下。因此,在随着安装吸收性物品而进行的吸收体的提升操作时,吸收性物品不容易与内裤剥离、形成对内裤的附着稳定性好的吸收性物品。
如上述的吸收性物品,上述附着部优选至少设置在上述端边的上述横向的外侧。
根据这样的吸收性物品,上述附着部至少设置在上述端边的上述横向的外侧。因此,在拉伸力对上述规定部分作用时,该附着部可有效地防止上述本体上的上述横向的两端部与内裤剥离、折回。
如上述的吸收性物品,优选上述吸收体和上述本体对齐彼此的上述横向的中心地重合,上述附着部关于上述吸收体上的上述横向的中心线线对称地设置。
根据这样的吸收性物品,由于上述附着部关于上述吸收体上的上述横向的中心线线对称地设置,因此可与上述拉伸力在上述横向平衡地对抗。
如上述的吸收性物品,上述附着部优选在上述横向跨越上述端边上的上述横向的端部地连续设置。
根据这样的吸收性物品,上述附着部由于在上述横向跨越上述端边上的上述横向的端部地连续设置,因此,即使拉伸力对上述端边作用,上述附着部也有效地对抗该拉伸力,阻止本体从内裤撕下。因此,在随着安装吸收性物品而进行的吸收体的提升操作时,吸收性物品不容易与内裤剥离、形成对内裤的附着稳定性好的吸收性物品。
如上述的吸收性物品,上述附着部优选在上述横向跨越上述端边地连续设置。
根据该吸收性物品,上述附着部由于也设置在上述端边的上述横向的中央部分,因此,可有效地防止随着向上述规定部分付与拉伸力而引起的上述本体上的上述横向的中央部分与内裤剥离、浮起的问题。
如上述的吸收性物品,上述吸收体在上述纵向具有一端部和另一端部,可以使上述的一部分是上述一端部,作为上述自由端的上述端部是上述另一端部。
如上述的吸收性物品,在将上述吸收性物品安装在人体上时,在上述本体通过上述附着部附着在上述内裤上的状态下,上述吸收体可以以上述自由端的端部为力的作用点、向上述纵向拉伸。
第一实施方式
<吸收性物品>
该吸收性物品1例如是生理用卫生巾。以下,将与人体接触的一侧作为表面侧,与内裤90接触的一侧作为背面侧,将穿戴时位于人体的前侧的端部作为前端部,位于后侧的端部作为后端部进行说明。并且,将吸收性物品1的表面或背面的法线方向称为厚度方向。
图1是展开状态的吸收性物品1的表面侧的俯视图,图2是其背面侧的俯视图,图3A和图3B是图1中的A-A剖视图和B-B剖视图,图4是其IV-IV剖视图。图5是吸收性物品1的立体图,图6至图8是用于说明使用时的状态的吸收性物品1的立体图。
如图1和图4所示,整个吸收性物品1形成在规定方向长的形状。并且,如图5所示,该吸收性物品1具有用于吸收经血等液体的大致长方形的底部吸收体10(相当于本体)和与底部吸收体10的表面重合、沿着纵向设置在底部吸收体10的横向中央的顶部吸收体20(相当于吸收体)。
在此,顶部吸收体20的前端部20a与底部吸收体10的前端部10a接合,后端部20b形成以前端部20a为支点可与底部吸收体10分离的自由端。即,顶部吸收体20的后端部20b可向与底部吸收体10重合方向的上述厚度方向或纵向的前后自由移动。因此,在使用该吸收性物品1时,如图6所示,一面沿着与人体的前后方向设置顶部吸收体20的纵向,一面将底部吸收体10附着固定在内裤90的内面,之后,在穿上内裤90的状态下,如图7所示,提起顶部吸收体20的后端部20b,这样,使顶部吸收体20进入臀部等的沟,在该状态下,如图8所示,将顶部吸收体20的后端部20b与内裤90卡定固定后安装在人体上。之后,主要通过顶部吸收体20吸收从上述沟部排泄的液体。
另外,在该安装状态下,如图1所示,在吸收性物品1的横向的中心线CL上,假设人体排泄口部位(排泄上述液体的部位)与吸收性物品1抵接的人体排泄口部位抵接假定位置Z位于纵向的中央的前侧。即,吸收性物品1形成从人体排泄口部位抵接假定位置Z起后侧的长度长于从人体排泄口部位抵接假定位置Z起前侧的长度。
以下就吸收性物品1的各构成要素进行具体说明。
<底部吸收体10>
如图3A、图3B和图4所示,底部吸收体10具有用薄纸等透液性片(无图示)包住混合了高吸收性聚合物的粉碎浆12a的大致矩形平板状的吸收体基底部件12、至少覆盖整个吸收体基底部件12的表面侧地设置的表面片14以及防止被吸收体基底部件12吸收的液体向背面侧漏出的背面片30。
表面片14例如是其形状与吸收体基底部件12的平面形状大致相同的大致长方形的透液性片。其原材料使用适当的无纺布等,例如使用人造丝等纤维素纤维、合成树脂纤维等形成的射流喷网无纺布或由上述合成树脂纤维形成的热风无纺布等。
背面片30例如是以聚乙烯或聚丙烯等为原材料的不透液性片,其形状是纵向与吸收体基底部件12大致等长,横向比吸收体基底部件12宽的形状。并且,如图4所示,该背面片30在将吸收体基底部件12载置在其表面上的状态下,至少在前端部30a和后端部30b与表面片14接合,这样,吸收体基底部件12被保持在背面片30和表面片14之间。
另外,如图2至图4所示,在背面片30的背面30c上设置“防移位用附着部31”,用于将吸收性物品1设置在内裤90的内面上后附着固定在内裤90上,防止吸收性物品1从该设置位置移位。该防移位用附着部31例如是涂敷在背面片30的背面30c的规定范围上的热熔类粘接剂。并且,该防移位用附着部31的适当设置范围、即上述的规定范围,由与顶部吸收体20永久接合在底部吸收体10上的部分即后述永久接合部分10g的位置关系来决定,之后就此进行说明。
并且,如图2和图3B所示,为了进一步加强防止上述的内裤90和吸收性物品1的移位,在背面片30的横向两端,翼部32向横向的外侧伸出形成,并且,在这些翼部32的背面也设置“防移位用附着部33”(以下称为第二防移位用附着部)。即,在这些翼部32的背面也涂敷例如热熔类粘接剂。并且,如图6所示,这些翼部32、32向外侧折回,通过第二防移位用附着部33附着固定在内裤90的外面。附带地说一下,在未使用时,在这些防移位用附着部31、33上粘附着用于保护其粘接性的保护片34、35(参照图2和图11),在将要使用吸收性物品1之前撕掉这些保护片34、35。
<顶部吸收体20>
图9是展开状态的顶部吸收体20的俯视图。并且,图10A至图10D分别是图9中的A-A剖视图、B-B剖视图、C-C剖视图、D-D剖视图。
如图9、图10B以及图10C所示,顶部吸收体20具有混合了高吸收性聚合物的粉碎浆22(相当于吸收液体的液体吸收部件)、设置在粉碎浆的表面侧的中间片23以及保形片24,该保形片24将这些粉碎浆22和中间片23包在一起、将这些粉碎浆22等保持为在纵向长的长尺寸形状。
中间片23是比保形片24的液体保持力高的矩形的透液性片,例如使用与保形片24的原材料相同但比其密度高的片。
保形片24是透液性片。其原材料可使用适当的无纺布等,例如使用人造丝等纤维素纤维、合成树脂纤维等形成的射流喷网无纺布或由上述合成树脂纤维形成的热风无纺布等。并且,展开成平坦的片状状态的保形片24的平面形状是大致长方形,为了将该保形片24形成图10B和图10C所示的筒体形,在将其横向的两端部24e、24e重合、利用热熔类粘接剂接合的状态下,在纵向将上述粉碎浆22和中间片23收容在其内侧。
并且,如图10A和图10D所示,图9所示的保形片24上的纵向的前端的部分24c和后端的部分24d在无粉碎浆22和中间片23的状态下折叠,并且,在该折叠后的部分24c、24d之间夹设粘接剂(无图示)的状态下进行压花加工,这样,在保形片24的纵向的前端部和后端部,用于密封这些端部的厚度薄的密封部25、26形成俯视时大致长方形的形状(参照图9)。
顺便说一句,通过利用彼此相对的一对夹压部件(无图示)对加工对象进行夹持加压来进行上述的压花加工。即,在上述一对夹压部件中的一个夹压部件上形成突部,并且,另一个夹压部件上的与上述突部相对的面形成为平坦。并且,在此,由于上述突部的前端形成为平坦,因此,当被一对夹压部件夹住时,在上述加工对象上压缩形成具有平坦底部的凹部,该凹部形成压花。
如图1所示,这样的顶部吸收体20纵向与底部吸收体10大致等长,横向比底部吸收体10的宽度窄,在底部吸收体10的横向中央,对齐彼此的横向中心线CL地重合。并且,如图1、图4以及图5所示,该顶部吸收体20的前侧的密封部25与底部吸收体10的前端部10a牢固地进行永久接合,但除此之外的部分基本上不进行永久接合,例如,后侧的密封部26可与底部吸收体10分离。即,顶部吸收体20在上述前侧的密封部25的后端边弯曲,可以该密封部25为支点向前后方向旋回。
在此,永久接合是指牢固接合的不可剥离的状态,即,如果故意使顶部吸收体20和底部吸收体10分离,则不得不伴随着顶部吸收体20和底部吸收体10的至少一方破损的程度。作为该永久接合的方法,例如有通过可牢固接合的粗直径的热熔类粘接剂进行的粘接,或通过形成深槽压花部15(在规定深度槽15a中,一部分具有更深部分15b的压花(参照图23A中的放大图))的加热压接进行的压花加工等。在此利用前者的粘接,之后对此进行说明。另外,以下,将在底部吸收体10的前端部10a永久接合顶部吸收体20的上述前侧的密封部25的部分称为“永久接合部分10g”。
并且,后侧的密封部26在未使用时也可以与底部吸收体10临时接合。在此,临时接合是指不破坏底部吸收体10和顶部吸收体20的功能地、使用者将顶部吸收体20与底部吸收体10剥离、容易分离程度的弱的接合状态。该临时接合方法例如是利用压接的压花加工等。
并且,在该临时接合状态下,后侧的密封部26例如从底部吸收体10的外形轮廓向后方突出大约20mm、使用者可以抓住的程度(参照图1),即,该后侧的密封部26的后端部分用于在安装等时作为使用者抓住的捏手部26a发挥作用。并且,如图9和图10D所示,在后侧的密封部26的背面(与底部吸收体10相对的部分)的前侧的部分26b上设置钩部件27,用于在使用时将顶部吸收体20的后端卡定在内裤90上。该钩部件27例如是机械紧固件的凸形部件等。
该钩部件27也可以设置在上述密封部26以外的部分。例如,也可以在顶部吸收体20的背面侧的部分、在表面侧具有粉碎浆22的部分上设置上述钩部件27。并且,此时也可以在与上述钩部件27面对面的底部吸收体10的部分上设置与上述钩部件27卡合的卡合部件。在钩部件27是机械紧固件的凸形部件的情况下,上述卡定材料例如使用机械紧固件的凹形部件。
而且,由于在穿戴状态下的顶部吸收体20夹在臀部等的沟之间,因此,即使没有上述的钩部件27,也可以固定在人体上。因此,上述的钩部件27不是必须的结构,也可以省略。
并且,如图9和图10C所示,在顶部吸收体20的后侧区域,使其横向中央部的粉碎浆22的量少于横向的其他部位,在上述中央部形成薄壁部22f,这样,顶部吸收体20由于该薄壁部22f容易弯曲成山形状,因此,容易进入人体的臀部等的沟内。但如上所述,在顶部吸收体20的背面侧的部分、在表面侧具有粉碎浆22的部分设置上述钩部件27的情况下,设置该钩部件27的部分不设置薄壁部22f为宜。这是由于如果直到钩部件27处都容易弯曲成山形状,则钩部件27不容易与底部吸收体10卡定。因此,例如在顶部吸收体20上,包括设置钩部件27的部分、在其后方的部分上不形成薄壁部22f为宜。
<吸收性物品1的包装>
图11是表示包装吸收性物品1的状态的图。如图11所示,包装时,吸收性物品1的两侧的翼部32、32分别向表面侧弯曲,并且,在该弯曲状态下,从表面侧覆盖翼部32的第二防移位用附着部33地设置保护片35。并且,在背面片30的背面30c也覆盖该防移位用附着部31地设置保护片34。在该状态下,吸收性物品1折成三折,使前端部1a和后端部1b与设置在背面侧的大致长方形的包装片36一起来到表面侧。然后,在该三折的状态下,将设置在包装片36前端的引导带38粘贴在折弯后的后端侧的包装片36的外面,之后,粘接密封沿着包装片36的纵向的边部36c而将包装片36形成袋状,这样,吸收性物品1形成包装状态。
<向人体安装吸收性物品1>
使用者通过撕开引导带38,如图11所示地打开包装片36,从包装片36取出以上述的包装状态交到使用者手中的吸收性物品1。
然后,首先撕开吸收性物品1的保护片34,露出背面片30的背面30c的防移位用附着部31(图2),然后,如图6所示,将吸收性物品1设置在内裤90的内面,通过上述防移位用附着部31附着固定在内裤90上。并且,与此同时,也撕开翼部32的保护片35,露出第二防移位用附着部33,并且,将翼部32向内裤90侧折回,通过上述第二防移位用附着部33附着固定在内裤90的外面。
这样,吸收性物品1附着固定在内裤90上后,将该内裤90向人体侧提起,即形成穿在使用者身上的状态。然后,在该状态下,如图7所示,使用者抓住顶部吸收体20的捏手部26a而提起顶部吸收体20,这样,解除底部吸收体10和顶部吸收体20的临时接合,顶部吸收体20的后端20b从底部吸收体10分离。
之后,使用者通过将捏手部26a向纵向(几乎是上下方向)的后方拉起,调整顶部吸收体20的位置,使顶部吸收体20进入人体的臀部等沟内并密合。然后,在调整了顶部吸收体20的位置的状态下,如图8所示,将顶部吸收体20的上述钩部件27卡定固定在内裤90的后身的人体侧的面上或内裤90的边部等上,这样,顶部吸收体2以与人体适当地抵接的状态进行定位。
<安装吸收性物品1时的问题点以及解决该问题点的本实施方式的概略说明>
图12A和图12B是用于说明安装吸收性物品1时的问题点的概略图,都是表示在人体中心的纵剖面看比较例的吸收性物品1安装在人体上的状态。
如上所述,将该吸收性物品1安装到人体上时,将底部吸收体10附着固定在内裤90上,并且,在使用者穿上该内裤90的状态下,将顶部吸收体20的后端部20b(相当于端部)向后方拉起(参照图12A)。这样,该拉伸力Ft通过设定在底部吸收体10的前端部10a上的永久接合部分10g(与顶部吸收体20的前侧的密封部25永久接合的部分10g)传递到底部吸收体10,并且,最终向将底部吸收体10从内裤90上拉开的方向作用,在此,在底部吸收体10的背面片30的背面30c上设置上述防移位用附着部31’。因此,通常该防移位用附着部31’的附着力Fa作为上述拉伸力Ft的反作用进行对抗,由此,吸收性物品1保持不从内裤90上剥离而附着固定在内裤90上的状态。
但上述拉伸力Ft即使在上述永久接合部分10g(相当于规定部分)中,也特别集中作用于其后端10h、即上述永久接合部分10g上的顶部吸收体20的自由端侧的端部10h。因此,如图12A的比较例那样,在防移位用附着部31’只设置在上述永久接合部分10g的后端10h的前方的规定范围的情况下,由作用于上述永久接合部分10g的后端10h的拉伸力Ft,如图12B所示,以与上述后端10h对应的位置为起点,从该处起向前方基本上无阻力地简单地从内裤90上撕下防移位用附着部31’,因此,该比较例的吸收性物品1对内裤90的附着稳定性差。
能将该比较例的防移位用附着部31’这样简单撕下的原因可根据例如以下的力学进行说明。即,如图12A所示,作用于底部吸收体10的上述永久接合部分10g的后端10h的拉伸力Ft可分成防移位用附着部31的附着面的法线方向分力Ft1和该附着面的平行方向分力Ft2。并且,在这两个方向的分力Ft1、Ft2中,将底部吸收体10从内裤90上撕下的是前者的法线方向分力Ft1。即,该法线方向分力Ft1作为将底部吸收体10从内裤90上撕下的剥离力对底部吸收体10进行作用,并且,防移位用附着部31’的附着力Fa与该剥离力Ft1进行对抗。
但如图12A的比较例那样,在防移位用附着部31’只形成在上述永久接合部分10g的后端10h的前方的规定范围的情况下,作为剥离力Ft1的反力的上述附着力Fa的合力Fas的作用位置必然是位于上述永久接合部分10g的后端10h的前方。这样,如图12A所示,上述附着力Fa的合力Fas与剥离力Ft1相互成为隔着上述作用位置和上述后端10h的距离L的力偶,其结果,在底部吸收体10上的上述永久接合部分10g的后端10h附近的部分,基于上述力偶、作用图12B的虚线箭头所示的逆时针旋转的力矩M,通过该力矩M,以相当于上述后端10h的位置为起点容易从内裤90上撕下防移位用附着部31’。
而在图13所示的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防移位用附着部31’(相当于附着部)前后(即纵向的两侧)跨越上述永久接合部分10g的后端10h(相当于自由端侧的端部)地连读设置。即,不仅是上述后端10h的前方的规定范围,而且从该规定范围起向后延长、在上述后端10h的后方的规定范围也形成防移位用附着部31。因此,如图13所示,可使防移位用附着部31的附着力Fa的合力Fas对与上述永久接合部分10g的后端10h对应的位置进行作用,即,可一面使上述附着力Fa的合力Fas与撕开力Ft1在一条直线上对齐,一面反向地作用。这样,在底部吸收体10上的上述永久接合部分10g的后端10h附近的部分几乎不产生力偶、很难产生以相当于上述后端10h的位置为起点、剥离防移位用附着部31的力矩M,结果,防移位用附着部31不容易从内裤90上剥离。
<第一实施方式的防移位用附着部31的设置范围>
在说明第一实施方式的防移位用附着部31的设置范围之前,首先就永久接合着顶部吸收体20前侧的密封部25(相当于吸收体的一部分)的底部吸收体10的部分10g(即上述永久接合部分10g)进行说明。图14A是该第一实施方式的吸收性物品1的俯视图,图14B是图14A中的B-B剖视图。
如图14A和图4所示,永久接合部分10g设定在底部吸收体10的前端部10a的横向中央,其平面形状是与顶部吸收体20的上述前侧的密封部25大致相同的大致长方形。并且,在该永久接合部分10g的外形轮廓的内侧区域(在图14A中用斜线表示的部分)涂敷热熔类粘接剂HMA,将顶部吸收体20前侧的密封部25与该永久接合部分10g重合、接合,从而顶部吸收体20与底部吸收体10的前端部10a永久接合。
图15A至图15C例示出该热熔类粘接剂HMA的涂敷形式。另外,在该图中用双点划线虚拟地表示顶部吸收体20。热熔类粘接剂HMA的涂敷形式例如有如图15A中深色所示、涂敷在整个永久接合部分10g上的方式,如图15B所示、涂敷成沿着纵向的多条直线形,如图15C所示、涂敷成纵向连续的多条螺旋曲线形的方式等。但任何涂敷方式优选都是热熔类粘接剂HMA的后端10h的纵向位置在横向对齐,即,如图示例所示,永久接合部分10g的后端边10f最好与横向平行。这是由于如果永久接合部分10g的后端10h的纵向位置根据横向的位置前后移位,则上述拉伸力Ft集中作用于在后端边10f中相对地向后方突出存在的后端10h,成为进行顶部吸收体20的提升操作时局部破损的一个原因。
以下,就第一实施方式的防移位用附着部31的设置范围进行说明。以下将横向称为左右方向。
如图14A和图14B所示,防移位用附着部31、31是在底部吸收体10上的背面片30的背面30c涂满了热熔类粘接剂HMA。并且,在图示例中,在横向的左右,一对防移位用附着部31、31一面在横向相互隔着规定的间隔W1、一面关于底部吸收体10的横向中心线CL线对称地设置。另外,由于底部吸收体10的横向中心线CL和顶部吸收体20的横向中心线CL一致,因此,也可以说上述一对防移位用附着部31、31关于顶部吸收体20的横向中心线CL线对称地设置。
左右的防移位用附着部31、31其平面形状都是彼此相同形状的前后长的大致长方形,其前端边31a位于永久接合部分10g的前端边10i和后端边10f之间(在图示例中大约是中间),并且,该防移位用附着部31、31的后端边31b位于底部吸收体10的后端部10b。因此,防移位用附着部31、31都是前后跨过永久接合部分10g的后端边10f地连续设置,因此,很难产生上述图12B的力矩M,结果,安装吸收性物品1时不容易从内裤90剥离。
并且,如上所述,左右的防移位用附着部31、31由于关于顶部吸收体20的横向中心线CL线对称地设置,因此,相对作用于永久接合部分10g的后端边10f的上述拉伸力Ft可在横向平衡地对抗。
而且,左边的防移位用附着部31比永久接合部分10g的后端边10f的左端10fl(相当于端边上的上述横向的端部)更向左侧突出,而右边的防移位用附着部31比永久接合部分10g的后端边10f的右端10fr(相当于端边上的上述横向的端部)更向右侧突出。即,左右的防移位用附着部31、31设置在永久接合部分10g的后端边10f(相当于端边)的横向外侧。因此,根据该防移位用附着部31、31,拉伸力Ft作用于永久接合部分10g时,如图16所示,可有效地防止底部吸收体10上的横向的两端部离开内裤90折回。
图17A和图17B是第一实施方式的变型例的说明图,图17A表示该变型例的吸收性物品1的俯视图,图17B表示图17A中的B-B剖视图。
与上述的第一实施方式的主要不同点在于左右的防移位用附着部31、31之间的间隔W1的大小不同。即,在第一实施方式的情况下,如图14A和图14B所示,左右的防移位用附着部31、31之间的间隔W1比永久接合部分10g的后端边10f的宽度W窄,但在该变型例中,如图17A和图17B所示,左右的防移位用附着部31、31之间的间隔W1比永久接合部分10g的后端边10f的宽度W宽。
在此优选采用第一实施方式。这是由于第一实施方式可缩小在横向撕下防移位用附着部31、31地作用的力矩。
图18A和图18B是用于具体说明其原因的吸收性物品1的纵剖视图,图18A表示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的情况,图18B表示上述变型例的情况。两个图都是用分布负荷表现拉伸力Ft以及与其对抗的附着力Fa。
图18A的第一实施方式和图18B的变型例由于都是在底部吸收体10的横向的中央部分不设置防移位用附着部31、31,因此,基于拉伸力Ft和附着力Fa的力偶、图18A和图18B的力矩M1、M2对该中央部分进行作用。并且,该力矩M1、M2沿着横向撕开防移位用附着部31、31地作用。
在此,在图18B的变型例的情况下,左右的防移位用附着部31、31之间的间隔W1由于比永久接合部分10g的后端边10f的宽度W宽,因此,拉伸力Ft的分布负荷和附着力Fa的分布负荷的所有负荷成为力偶关系,因此,基于该力偶、形成大的力矩M2。
而在图18A的第一实施方式的情况下,左右的防移位用附着部31、31之间的间隔W1比永久接合部分10g的后端边10f的宽度W窄,即,防移位用附着部31、31和永久接合部分10g在横向具有重合部R、R。并且,基于作用于这些重合部R、R的拉伸力Ft的分布负荷和附着力Fa的分布负荷不产生力偶。因此,作用于底部吸收体10的中央部分的力矩M1小于可在上述变型例中产生的力矩M2,结果,第一实施方式的防移位用附着部31、31与变型例相比不容易撕下。
即,如第一实施方式那样,左右的防移位用附着部31、31之间的间隔W1比永久接合部分10g的后端边10f的宽度W窄的情况下,吸收性物品1的附着稳定性好。换句话说,如图14所示,从附着稳定性方面来看,优选防移位用附着部31、31横向跨越永久接合部分10g的后端边10f上的横向的端部10fl、10fr地连续设置。
第二实施方式
图19A和图19B是第二实施方式的防移位用附着部31、31的设置范围的说明图,图19A是第二实施方式的吸收性物品1的俯视图,图19B是图19A中的B-B剖视图。
在第一实施方式中,如图14A和14B所示,左右一对防移位用附着部31、31相互在横向隔着间隔W1地设置。而该第二实施方式在以下方面有所不同,即,在左右的防移位用附着部31、31之间的上述间隔W1的部分上也全部涂上防移位用的热熔类粘接剂,结果,将左右的防移位用附着部31、31形成一体,如图19A和图19B所示,形成连续的一个区域31。
即,如图19A所示,第二实施方式的防移位用附着部31是其平面形状为大致长方形的一个区域。并且,其前端边部31a位于永久接合部分10g的前端边10i和后端边10f之间(在图示例中大约在中间),并且,该防移位用附着部31的后端边31b位于底部吸收体10的后端部10b。并且,横向比永久接合部分10g的后端边10f宽,即,较之该后端边10f在左右的横向突出。
因此,根据该第二实施方式的防移位用附着部31,除了上述第一实施方式和变型例的作用效果以外,还具有以下作用效果。即,该第二实施方式由于在底部吸收体10的横向中央部分也设置防移位用附着部31,因此,可大致消除第一实施方式及其变型例的情况下产生的沿着横向撕下防移位用附着部31的力矩(例如图18A中的力矩M1)。
并且,上述横向中央部分的防移位用附着部31由于直接同轴地对抗作用于上述永久接合部分10g的后端边10f的上述拉伸力Ft,因此,也可有效地防止底部吸收体10的横向中央部分从内裤90撕下、浮起(如图20所示)。
图21A和图21B是第二实施方式的变型例的说明图,图21A是该变型例的吸收性物品1的俯视图,图21B是图21A中的B-B剖视图。
与上述第二实施方式的主要不同在于,在底部吸收体10的纵向的中央部10c不形成防移位用附着部31,这样,防移位用附着部31分成前侧的防移位用附着部31和后侧的防移位用附着部31两部分。另外,防移位用附着部31的横向的大小与上述第二实施方式相同。
如图21A所示,前侧的防移位用附着部31其平面形状是大致长方形,其前端边31a位于永久接合部分10g的前端边10i和后端边10f之间(在图示例中大约在中间),并且,后端边31b位于永久接合部分10g的后端边10f的后方。因此,该前侧的防移位用附着部31前后跨越永久接合部分10g的后端边10f地连续设置,从而在安装吸收性物品1时不容易从内裤90上撕下。
并且,后侧的防移位用附着部31其平面形状也是大致长方形,设置在底部吸收体10的后端部10b。因此,可与设置在底部吸收体10的前端部10a上的上述前侧的防移位用附着部31协作、使吸收性物品1在其纵向的整个长度范围稳定地附着固定在内裤90上。
第三实施方式
图22A和图22B是第三实施方式的防移位用附着部31的设置范围的说明图,图22A是第三实施方式的吸收性物品1的俯视图,图22B是图22A中的B-B剖视图。
如图19A和图19B所示,上述第二实施方式的防移位用附着部31的宽度W2比永久接合部分10g的后端边10f的宽度W宽,而第三实施方式与其不同点在于,防移位用附着部31的宽度W2比永久接合部分10g的后端边10f的宽度W窄。
即,如图22A和图22B所示,该第三实施方式的防移位用附着部31不向上述永久接合部分10g的后端边10f的左端10fl和右端10fr的左右外侧突出。根据该结构,可减少热熔类粘接剂的使用量。
另外,关于防移位用附着部31的纵向的设置范围,与第二实施方式相同,因此省略其说明。
其他实施方式
以上,就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不局限于该实施方式,也可以是以下所示的变型例。
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为了形成防移位用附着部31,全部涂敷热熔类粘接剂(在对象范围内无间隙地全部涂敷),但涂敷方式不局限于此。即,如果前后跨越永久接合部分10g的后端边10f地连续涂敷,则也可以使用上述全部涂敷以外的涂敷形式。例如,可以涂敷成沿着纵向的多条直线形,或涂敷成在纵向连续的多条螺旋曲线形。
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将热熔类粘接剂作为防移位用附着部31,但只要是可使底部吸收体10附着固定在内裤90上,则不局限于该热熔类粘接剂,也可以使用其他种类的粘接剂。换句话说,也可以使用粘接剂以外的例如机械紧固件的凸形部件等卡定固定在内裤90上。
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如图15A至图15C所示,永久接合部分10g的后端边10f与横向平行,即,永久接合部分10g的后端10h的纵向位置在横向范围对齐,但不局限于此,也可以不对齐。例如图23A所示,在通过前后一对的飞去来器形状的深槽压花部15、15将顶部吸收体20的前侧密封部25永久接合在底部吸收体10的前端部10a上的情况下,该永久接合部分10g的后端边10f成为后侧的深槽压花部15。并且,在这种情况下,该后侧深槽压花部15上的横向两端的部分位于中央部分的后方,即,永久接合部分10g的后端10h的位置在横向范围不对齐。
在此,在这种情况下,如图23A的放大图所示,前后跨越至少在永久接合部分10g的后端边10f中最后方的端部10fb(即,在上述后端边10f中最靠顶部吸收体20的自由端侧的端部10fb)地连续设置防移位用附着部31、31,则可起到很难撕下上述防移位用附着部31、31的作用效果。但为了进一步提高该作用效果,如图23B所示,优选前后跨越永久接合部分10g的后端边10f连续设置防移位用附着部31。
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吸收性物品1以在展开状态下只有顶部吸收体20的捏手部26a从底部吸收体10的外形轮廓突出为例示出的(参照图1),但不局限于此。
例如图24的俯视图所示,在展开状态下,不仅是顶部吸收体20的捏手部26a,在顶部吸收体20上粉碎浆22存在的部分也可以从底部吸收体10的外形轮廓突出,并且,如图25所示,顶部吸收体20的后端边20e的捏手部26a的前端边的位置也可以与底部吸收体10的外形轮廓的后端边10e的位置对齐,而且,如图26所示,顶部吸收体20的后端边20e也可以位于底部吸收体10的外形轮廓的后端边10e的前方。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如图5所示,顶部吸收体20的前侧的密封部25与设定在底部吸收体10的前端部10a的永久接合部分10g永久接合,这样,顶部吸收体20的后端部20b作为以上述前侧的密封部25为支点的自由端可向前后方向旋回,但永久接合部分10g的位置和自由端的端部不局限于此。
例如,如图27所示,顶部吸收体20的后侧的密封部26与设定在底部吸收体10的后端部10b的永久接合部分10g永久接合,这样,顶部吸收体20的前端部20a作为以上述后侧的密封部26为支点的自由端可向前后方向旋回;而且,如图28所示,顶部吸收体20的纵向的中央部20c与设定在底部吸收体10的纵向的中央部分上的永久接合部分10g永久接合,这样,顶部吸收体20的前端部20a和后端部20b双方作为以上述中央部20c为支点的自由端可向前后方向旋回。另外,在前者的情况下,在前侧的密封部25设置进行提升操作用的捏手部25a,在后者的情况下,当然也可以在前侧的密封部25和后侧的密封部26双方设置进行提升操作用的捏手部25a、26a。
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如图4所示,只将前侧的密封部25作为顶部吸收体20侧的永久接合的接合对象,但不局限于此。例如,也可使永久接合的接合对象的部分不仅是前侧的密封部25,而是超过该前侧的密封部25的后端、延长到顶部吸收体20的粉碎浆22存在的部分。即,也可使永久接合部分10g的纵向长度比顶部吸收体20的前侧的密封部25长。
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如图3所示,以作为“吸收性物品的本体”的底部吸收体10具有粉碎浆12a等形成的吸收体基底部件12的结构为例进行说明,但不局限于此。例如,也可以将从上述底部吸收体10的结构中拆下上述吸收体基底部件12的结构作为“吸收性物品的本体”。但该结构由于底部吸收体10不具有粉碎浆12a等,因此整体的液体吸收能力差。
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底部吸收体10在横向中央具有一个吸收体基底部件12,但不局限于此。例如,也可以在底部吸收体10的横向两端部分别沿着纵向具有侧部吸收体。并且,也可以在上述两端部分别具有立体褶皱来取代这些侧部吸收体,用于防止液体向底部吸收体10上的横向移动。
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将生理用卫生巾作为吸收性物品1,但不局限于此,只要是附着在内裤上并吸收人体排出的液体的物品即可。

吸收性物品.pdf_第1页
第1页 / 共53页
吸收性物品.pdf_第2页
第2页 / 共53页
吸收性物品.pdf_第3页
第3页 / 共5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吸收性物品.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吸收性物品.pdf(53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提供在随着安装吸收性物品(1)而进行的吸收体(20)的提起操作时,吸收性物品(1)不容易与内裤(90)剥离、对内裤(90)的附着稳定性好的吸收性物品(1)。吸收性物品(1)安装在人体上使用,具有吸收体(20)、本体(10)及附着部(31、31),吸收体具有吸收液体的液体吸收部件(22),并具有纵向、横向及厚度方向;本体在厚度方向使吸收体(20)与人体侧的面重合;附着部设置在本体(10)上的与人体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类生活必需 > 医学或兽医学;卫生学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