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0810016607.3
2008.05.26
CN101590075A
2009.12.02
撤回
无权
发明专利申请公布后的视为撤回IPC(主分类):A61K 31/785公开日:20091202|||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A61K 31/785申请日:20080526|||公开
A61K31/785; A61P31/00; A01N47/44(2006.01)N; A01N1/00(2006.01)N
A61K31/785
烟台绿叶动物保健品有限公司
刘哲林; 李玉新; 刘 滨
264003山东省烟台市莱山区桐林路32号
本发明提供了聚六亚甲基胍、聚六亚甲基用于胍等聚阳离子类消毒剂在挤奶前后对奶牛乳头皮肤进行消毒的新用途。此类消毒剂无毒、无刺激、无其它副作用、不影响奶牛产奶质量,适用于奶牛挤奶前后的消毒,可有效预防奶牛隐性乳房炎或临床型乳房炎的发生。
1. 含量为0.1-1%的聚六亚甲基胍或聚六亚甲基双胍水溶液,在奶牛挤奶前后对其乳头皮肤消毒的应用。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聚六亚甲基胍为盐酸聚六亚甲基胍、磷酸聚六亚甲基胍或硫酸聚六亚甲基胍。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聚六亚甲基双胍为盐酸聚六亚甲基双胍、磷酸聚六亚甲基双胍或硫酸聚六亚甲基双胍。
聚阳离子类消毒剂在奶牛乳头皮肤消毒中的应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聚六亚甲基胍等聚阳离子类消毒剂在挤奶前后对奶牛乳头皮肤进行消毒的新用途。 背景技术 乳房炎是引起奶牛养殖业经济损失最严重的疾病之一。引起乳房炎的病原微生物大多由葡萄球菌、链球菌和大肠杆菌等引起,这些病原微生物主要存在于奶牛体表和环境中,奶牛乳房表面污染的病原微生物可通过挤奶机、挤奶员的手或擦洗乳房的毛巾等感染乳腺,引起隐性乳房炎或临床型乳房炎。国内外奶业界普遍认为,在挤乳前后对奶牛乳头进行消毒剂消毒是近年来防制奶牛乳房炎的一种有效方法。乳头药浴消毒剂的要求为:杀菌谱广、杀菌速度快、刺激性小、药物残留小。 为防止广泛的而代价高的牛奶细菌污染,人们进行了许多努力。现已有了许多在挤奶前处理乳房的改进方法和防止及处理牛乳腺炎的方法(例如参见美国专利4,206,529,Neumann;No.5,124,145和5,234,684,Sordillo等人;No.4,253,420,Heofelmayr和No.5,366,732,Zighelboim)。其它人描述了改进的抗微生物的组合物,其特别用于解决在挤奶前清洁过程中有污染性残余物的问题(例如参见美国专利No.5,139,788,Schmidt)。Berg等人(牛奶科学杂质(J.Dairy Sci.)68,457-461(1985));Pankey等人(Veterinary Clinics of North America9,519-530,1993);McKinnon等人(J.Dairy Res.50,153-162,1983);Murdough等人(J.Dairy Sci.76,2033-2038,1993)和Ansari等人(Am.J.Infect.Control19,243-249,1991)进一步描述了该领域的目前状况,并描述了在通用的挤奶前对乳头消毒方面的改进。 目前,国内市场上销售的奶牛乳头消毒剂品种繁多,基本上是氯己啶、碘附等传统的消毒剂产品。尽管碘伏类消毒剂在奶牛挤奶消毒方面有一定的作用(王晶钰,姜向阳,罗艳,等.奶牛乳头专用消毒剂消毒效力研究[J].中国农学通报,2005,21(1):1-17);(袁永隆,杨玉英,孟聚诚,等.奶牛乳头皮肤消毒剂的研制与筛选[J].中兽医医药杂志,1994,4:3-5)。但有实验表明常用的1%碘伏对奶牛挤奶前后消毒效果只与0.5%氯己啶相当,参见L.K.Fox(J.Dairy Sci.75:66-71,1992);J.S.HOGAN等人(J.Dairy Sci.78:2502-2506,1995)。作为杀菌力更强,刺激性更小、无毒、不着色的聚六亚甲基胍在奶牛挤奶消毒中的应用却未见报道。本发明人通过大量的实验研究,发明了将聚六亚甲基胍用于奶牛乳头皮肤消毒的新用途。 发明内容 本发提提供了含量为0.1-1%的聚六亚甲基胍等聚阳离子类消毒剂水溶液在奶牛乳头皮肤消毒中的应用。 聚六亚甲基胍等聚阳离子类消毒剂可作为一种奶牛乳头皮肤专用消毒剂的主要成分,带正电性的胍基具有很高的活性,很容易被通常呈负电性的各类细菌、病毒所吸附,从而抑制细菌病毒的分裂功能,使细菌、病毒丧失繁殖能力,更为重要与可贵的是聚六亚甲基胍无毒、无刺激、无其它副作用、不影响奶牛产奶质量,适用于奶牛挤奶前后的消毒,可有效预防奶牛隐性乳房炎或临床型乳房炎的发生。 实施例1 实验目的:实验室微生物杀灭效果 1)试验器材: 1、菌种:金黄色葡萄球菌ATCC6538、大肠杆菌8099 2、恒温水浴箱 3、刻度吸管(0.1ml、1.0ml、5.0ml、10.0ml) 4、毛细吸管 5、离心机 6、电动混合器。 2)菌片的制备: 消毒试验中使用的菌片,是以菌液滴加于载体上制成,所用载体染菌前,应进行脱脂处理。 统一用白平纹棉布制作。在剪开前,先将脱脂的布块按载体规定的大小,抽去边周的经纬纱各一根,再按抽纱痕剪开。此法制成的载体大小一致,且无毛边;载体经压力蒸汽灭菌后,用滴染法时,将经灭菌的布片平铺于无菌平皿内,逐片滴加菌液。加量每片为0.01-0.02ml。可用0.1ml吸管滴加菌液,也可用1.0ml注射器接6号针头滴加菌液。置37℃温箱内烤干(约30min),或置室温下自然阴干后再使用;菌片的染菌为5×105-5×106cfu。 3)操作程序: 7、取无菌小平皿,标明所注入消毒液的浓度。按每片5.0ml的量,吸取相应浓度的消毒剂溶液注入平皿中。 8、将盛有消毒剂平皿置20℃±1℃水浴中5min后,用无菌镊子分别放入预先制备的菌片4片,并使之浸透于消毒剂中。 9、待菌药相互作用至各预定时间,用无菌镊子将菌片取出分别移入一含5.0ml中和试管中。用电动混合器混合20s,或将试管振打80次,使菌片上的细菌被洗脱进入中和液中,再放置5min以上,使中和作用充分。最终进一步混匀后,吸取1.0ml直接接种于平皿,每管接种2个平皿,测定存活菌数。 10、领取一平皿,注入10.0ml稀释液代替消毒液,放入2片菌片,作为阳性对照组。其随后的试验步骤和活菌培养计数与上述试验组相同。 11、所有试验样本均在37℃温箱中培养,对细菌繁殖体培养48h观察最终结果;对细菌芽孢培养72h观察最终结果。 12、试验重复3次(包括对照),计算各组的活菌量(cfu/片),计算杀灭率。 4)实验结果 1、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杀菌效果 在20℃±1℃条件下,经三次重复试验证明,含有1.0%、0.8%、0.4%盐酸聚六亚甲基胍水溶液,作用15s、30s、60s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平均杀灭率分别为99.97%、98.89%、93.86%。(表1.1). 表1.1盐酸聚六亚甲基胍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杀菌效果 注:阳性对照组平均菌落数及范围为3.51×106(2.42×106~4.10×106)cfu/片,阴性对照组为无菌生长。 2、对大肠杆菌的杀菌效果 在20℃±1℃条件下,经三次重复试验证明,杀菌消毒剂浓度含有1.0%、0.8%、0.4%盐酸聚六亚甲基胍水溶液,分别作用15s、45s、60s,对大肠杆菌平均杀灭率分别为99.97%、94.62%、93.06%。,对大肠杆菌具有消毒作用(表1.2). 表1.2盐酸聚六亚甲基胍对大肠杆菌的杀菌效果 注:阳性对照组平均菌落数及范围为3.90×106(3.80×106~4.00×106)cfu/片,阴性对照组为无菌生长。 实施例2 实验目的:皮肤刺激性试验 1.实验方法 (1)试验动物:每次试验至少需要3只皮肤完好的健康家兔 (2)皮肤刺激性试验操作程序: A、消毒剂浓度:0.5%盐酸聚六亚甲基胍 B、在试验前24h,用脱毛剂将家兔背部脊柱两侧的毛去掉,不得损伤皮肤。去毛范围,左右各约3cm×3cm。 C、次日将受试物(浓度一般为皮肤消毒应用液的5倍或原液)0.5ml(g)直接滴于面积为2.5cm×2.5cm的一侧完好皮肤上,或滴于同样大小的2层-4层纱布上并敷贴在一侧去毛皮肤表面,然后用一层无刺激塑料膜或油纸覆盖,再用无刺激胶布固定。另一侧去毛皮肤作为空白对照(或溶剂对照)。敷贴时间为4h。试验结束后,用温水或无刺激性溶剂除去残留受试物。 D、分别于去除受试物后1h、24h和48h观察皮肤局部反映,并进行评分。 2.实验结果 聚六亚甲基胍敷贴后1h、24h和48h各只家兔敷贴侧皮肤均未出现红斑及水肿,亦未出现中毒症状。结果见表1.3. 表1.3聚六亚甲基胍对家兔皮肤次刺激反应 结论:聚六亚甲基胍对家兔皮肤刺激指数为0,刺激强度级别为无刺激性。
《聚阳离子类消毒剂在奶牛乳头皮肤消毒中的应用.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聚阳离子类消毒剂在奶牛乳头皮肤消毒中的应用.pdf(8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本发明提供了聚六亚甲基胍、聚六亚甲基用于胍等聚阳离子类消毒剂在挤奶前后对奶牛乳头皮肤进行消毒的新用途。此类消毒剂无毒、无刺激、无其它副作用、不影响奶牛产奶质量,适用于奶牛挤奶前后的消毒,可有效预防奶牛隐性乳房炎或临床型乳房炎的发生。。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