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肝郁气滞型胆结石的中药.pdf

上传人:e1 文档编号:32017 上传时间:2018-01-17 格式:PDF 页数:5 大小:313.7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410292821.7

申请日:

2014.06.27

公开号:

CN104042959A

公开日:

2014.09.17

当前法律状态:

驳回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发明专利申请公布后的驳回IPC(主分类):A61K 36/899申请公布日:20140917|||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A61K 36/899申请日:20140627|||公开

IPC分类号:

A61K36/899; A61P1/16; A61K35/64(2006.01)N

主分类号:

A61K36/899

申请人:

张建波

发明人:

张建波; 刘珍; 刘亮

地址:

262610 山东省潍坊市临朐县辛寨镇中心卫生院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济南智圆行方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企业) 37231

代理人:

刘尔才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一种治疗肝郁气滞型胆结石的中药,该中药是由野黄皮、素馨花、冬瓜藤、玉米花、莱菔子、八月瓜、九香虫、虎杖、忍冬藤、木香制成。临床可用于治疗肝郁气滞型胆结石。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治疗肝郁气滞型胆结石的中药,其特征在于它是由下述原料药制成:
野黄皮40-60份、素馨花30-50份、冬瓜藤30-50份、玉米花20-40份、莱菔子20-40份、八月瓜20-40份、九香虫10-30份、虎杖10-30份、忍冬藤10-30份、木香9-15份。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药,其特征在于它是由下述原料药制成:
野黄皮50份、素馨花40份、冬瓜藤40份、玉米花30份、莱菔子30份、八月瓜30份、九香虫20份、虎杖20份、忍冬藤20份、木香12份。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药,其特征在于它是由下述原料药制成:
野黄皮40份、素馨花30份、冬瓜藤30份、玉米花20份、莱菔子20份、八月瓜20份、九香虫10份、虎杖10份、忍冬藤10份、木香9份。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药,其特征在于它是由下述原料药制成:
野黄皮60份、素馨花50份、冬瓜藤50份、玉米花40份、莱菔子40份、八月瓜40份、九香虫30份、虎杖30份、忍冬藤30份、木香15份。

说明书

一种治疗肝郁气滞型胆结石的中药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中药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治疗肝郁气滞型胆结石的中药。
背景技术
胆结石是指在人体胆道系统内形成的凝结物,属于常见性消化系统疾病。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高脂肪、高胆固醇饮食摄入的增多,胆结石的发病率有逐年上升的趋势。手术治疗是现代医学的首选方法,但手术并不能解决所有的问题,尤其是对那些年老体弱及伴随其他疾病不能耐受或不愿手术者。肝郁气滞型胆结石临床症状有疼痛以胀痛为主,疼痛每因情志变化而增减,反复发作,胸闷,食少纳差,恶心呕吐,厌油腻,口苦,时有嗳气,右上腹局限性压痛,腹壁尚软,体温正常或伴有低热,多无巩膜或皮肤黄染,舌质红,苔薄黄,中医学对胆道系统早有一定的认识。根据胆石症的临床症状,归属于“胁痛”、“黄疽”的范畴。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治疗效果好、有效率高、对人体无毒副作用的治疗肝郁气滞型胆结石的中药。
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根据中医药理论,利用中药独特的药性,采用野黄皮、素馨花、冬瓜藤、玉米花、莱菔子、八月瓜、九香虫、虎杖、忍冬藤、木香,按照一定的配伍要求,经过加工制成。
制备本发明中药由下述原料药制成:野黄皮40-60份、素馨花30-50份、冬瓜藤30-50份、玉米花20-40份、莱菔子20-40份、八月瓜20-40份、九香虫10-30份、虎杖10-30份、忍冬藤10-30份、木香9-15份。
本发明中药原料药的最佳重量份为:野黄皮50份、素馨花40份、冬瓜藤40份、玉米花30份、莱菔子30份、八月瓜30份、九香虫20份、虎杖20份、忍冬藤20份、木香12份。
本发明中药原料药的重量份为:野黄皮40份、素馨花30份、冬瓜藤30份、玉米花20份、莱菔子20份、八月瓜20份、九香虫10份、虎杖10份、忍冬藤10份、木香9份。
本发明中药原料药的重量份为:野黄皮60份、素馨花50份、冬瓜藤50份、玉米花40份、莱菔子40份、八月瓜40份、九香虫30份、虎杖30份、忍冬藤30份、木香15份。
本发明中药的药理作用如下:
野黄皮:辛、苦、温。归肺、肝、肾经。疏风解表,除湿消肿,行气散瘀。临床用于感冒,哮喘,水肿,胃痛,风湿痹痛,湿疹等症。
素馨花:苦、平。疏肝解郁,行气止痛。用于肝郁气滞所致的胁肋脘腹作痛,下痢腹痛等症。
冬瓜藤:苦、寒。归肺、肝经。清肺化痰,通经活络。用于肺热咳嗽,关节不利,脱肛,疥疮等症。
玉米花:甘、凉。疏肝利胆。用于肝炎、胆囊炎。
莱菔子:辛、甘、平。归脾、胃、肺、大肠经。消食导滞,降逆化痰。用于食积气滞,脘腹胀满,腹泻,下痢后重,咳嗽多痰,气逆喘满等。
八月瓜:苦,凉。归膀胱、心、肝经。清热利湿,活血通脉,行气止痛。用于小便短赤,淋浊,水肿,风湿痹痛,跌打损伤,乳汁不通,疝气痛,子宫脱垂,睾丸炎等症。
九香虫:咸、温。归肝、肾、脾经。行气止痛,温肾壮阳。用于肝胃不和,脘腹胀痛,腰痛,阳痿等症。
虎杖:苦、寒。归肝、胆、肺经。利胆退黄,清热解毒,活血祛瘀,祛痰止咳。用于湿热黄疸,淋浊带下,痈肿疮毒,毒蛇咬伤,肺热咳嗽等。
忍冬藤:甘、寒。归心、肺经。清热解毒、通络。用于温病发热、痈疽肿痛、肠痈、乳痈、热毒血痢、风湿痹痛等。
木香:辛、苦、温。归脾、胃、肝、肺经。行气止痛,调中导滞。主治胸胁胀满,脘腹胀痛,呕吐泄泻等。
胆石症属祖国医学“胁痛”、“黄疸”、“胆痒”等范畴,多发于中老年人。胆为人体中精之腑,附属于肝,主疏泄,人体胆腑功能以疏泄通降为顺,胆石发病缘于肝气郁结,情志不畅,寒温不调、外邪内侵,饮食不节、以致肝胆气滞、湿热壅阻、通降失常,疏泄调条而引起胆气郁结久熬成石。本发明中野黄皮为君药,具有的疏风解表,除湿消肿,行气散瘀作用;素馨花疏肝解郁、行气止痛,冬瓜藤清肺化痰,通经活络,为臣药,玉米花疏肝利胆,莱菔子消食导滞、降逆化痰,八月瓜清热利湿,活血通脉,行气止痛,九香虫行气止痛,温肾壮阳,虎杖利胆退黄,清热解毒,活血祛瘀,忍冬藤清热解毒、通络。经过临床实践发现,对肝郁气滞型胆结石具有独特的疗效,诸药共奏疏肝利胆、行气解郁、活血通络之功效,达到治疗肝郁气滞型胆结石的目的。 
    本发明中药于2008年至2013年临床观察肝郁气滞型胆结石52例患者,临床报告如下: 
1、一般资料 
52例患者中,年龄31-65岁,病程多在6个月到5年,平均年龄52岁。
2、诊断标准 
参照《内科学》中的诊断依据进行临床诊断:
右侧胁肋部疼痛放射至肩背部,胸闷,脘腹胀满,恶心,纳差乏力,口苦,小便黄赤,多在劳累、生气或过食肥厚油腻、凉食物后上述症状复发有时加重,有时情绪易怒。B超诊断为胆结石。
肝郁气滞型胆结石的临床症状有疼痛以胀痛为主,疼痛每因情志变化而增减,反复发作,胸闷,食少纳差,恶心呕吐,厌油腻,口苦,时有嗳气,右上腹局限性压痛,腹壁尚软,体温正常或伴有低热,多无巩膜或皮肤黄染,舌质红,苔薄黄。
3、治疗方法 
3.1处方:野黄皮50g、素馨花40g、冬瓜藤40g、玉米花30g、莱菔子30g、八月瓜30g、九香虫20g、虎杖20g、忍冬藤20g、木香12g。
3.2制备及使用方法:上述药物按常规工艺制成汤剂,每日1剂,每日2次,15天为1疗程。 
4、治疗结果: 
4.1治疗评定标准,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制定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判定:
临床痊愈:症状消失,B超显示胆囊内结石较治疗前排出75%;
有效:症状消失或基本消失,B超显示胆囊内结石较治疗前排出30-45%;
无效:症状无改善,B超显示胆囊内结石较治疗前无变化。
4.2结果:52例患者中,临床痊愈27例(51.9%),有效20例(38.5%),无效5例(9.6%),总有效率为90.4%。 
典型病例 
1、周某,男,43岁,右上腹疼痛5个月,进食油腻食物、饱餐及重体力劳动时加重,伴右背部痛、口苦、恶心、纳呆、尿黄、便结。腹壁软,右上腹局限性压痛,无反跳痛,舌降,苔黄腻,脉弦。B超诊断为胆囊结石合并慢性胆囊炎。服药后1个疗程后,余患者自觉症状明显减轻,继续服用2个疗程,B超检查:胆囊结石阴性,症状消失,痊愈。
2、邢某,女,47岁,右胁痛5年余,经多次诊为“胆囊管结石”,常服疏肝排石药,稍有好转,未根除,体质虚弱,精神欠佳,面色萎黄,舌苔紅,脉弦细。服用本发明药物1个疗程,共排出结石12枚。继续服用1个疗程,B超检查:胆囊大小正常,结石与前相比减少85%,症状消失。
3、牛某,男,55岁,右侧胁肋部疼痛放射至肩背部,脘腹胀满,嗳气,恶心,纳差乏力,口苦,劳累,过食肥厚、油腻食物或生气后上述症状明显加重,舌质红,苔黄稍腻,脉弦而紧,B超检查:胆囊稍肿大,呈多个肝郁气滞型胆结石0.3-0.5cm。服本发明药物1个疗程,症状减轻,食欲增强。继续服用2个疗程,症状消失。B超检查:胆囊大小正常,结石与前相比减少80%。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下述该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发明而对本发明没有限制。
实施例1,一种治疗肝郁气滞型胆结石的中药,是由野黄皮50g、素馨花40g、冬瓜藤40g、玉米花30g、莱菔子30g、八月瓜30g、九香虫20g、虎杖20g、忍冬藤20g、木香12g制成。 
实施例2,一种治疗肝郁气滞型胆结石的中药,是由野黄皮40g、素馨花30g、冬瓜藤30g、玉米花20g、莱菔子20g、八月瓜20g、九香虫10g、虎杖10g、忍冬藤10g、木香9g制成。 
实施例3,一种治疗肝郁气滞型胆结石的中药,是由野黄皮60g、素馨花50g、冬瓜藤50g、玉米花40g、莱菔子40g、八月瓜40g、九香虫30g、虎杖30g、忍冬藤30g、木香15g制成。

一种治疗肝郁气滞型胆结石的中药.pdf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一种治疗肝郁气滞型胆结石的中药.pdf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一种治疗肝郁气滞型胆结石的中药.pdf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种治疗肝郁气滞型胆结石的中药.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治疗肝郁气滞型胆结石的中药.pdf(5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CN104042959A43申请公布日20140917CN104042959A21申请号201410292821722申请日20140627A61K36/899200601A61P1/16200601A61K35/6420060171申请人张建波地址262610山东省潍坊市临朐县辛寨镇中心卫生院72发明人张建波刘珍刘亮74专利代理机构济南智圆行方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企业37231代理人刘尔才54发明名称一种治疗肝郁气滞型胆结石的中药57摘要一种治疗肝郁气滞型胆结石的中药,该中药是由野黄皮、素馨花、冬瓜藤、玉米花、莱菔子、八月瓜、九香虫、虎杖、忍冬藤、木香制成。临床可用于治疗肝郁。

2、气滞型胆结石。51INTCL权利要求书1页说明书3页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权利要求书1页说明书3页10申请公布号CN104042959ACN104042959A1/1页21一种治疗肝郁气滞型胆结石的中药,其特征在于它是由下述原料药制成野黄皮4060份、素馨花3050份、冬瓜藤3050份、玉米花2040份、莱菔子2040份、八月瓜2040份、九香虫1030份、虎杖1030份、忍冬藤1030份、木香915份。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药,其特征在于它是由下述原料药制成野黄皮50份、素馨花40份、冬瓜藤40份、玉米花30份、莱菔子30份、八月瓜30份、九香虫20份、虎杖20份。

3、、忍冬藤20份、木香12份。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药,其特征在于它是由下述原料药制成野黄皮40份、素馨花30份、冬瓜藤30份、玉米花20份、莱菔子20份、八月瓜20份、九香虫10份、虎杖10份、忍冬藤10份、木香9份。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药,其特征在于它是由下述原料药制成野黄皮60份、素馨花50份、冬瓜藤50份、玉米花40份、莱菔子40份、八月瓜40份、九香虫30份、虎杖30份、忍冬藤30份、木香15份。权利要求书CN104042959A1/3页3一种治疗肝郁气滞型胆结石的中药技术领域0001本发明属于中药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治疗肝郁气滞型胆结石的中药。背景技术0002胆结石是指在人。

4、体胆道系统内形成的凝结物,属于常见性消化系统疾病。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高脂肪、高胆固醇饮食摄入的增多,胆结石的发病率有逐年上升的趋势。手术治疗是现代医学的首选方法,但手术并不能解决所有的问题,尤其是对那些年老体弱及伴随其他疾病不能耐受或不愿手术者。肝郁气滞型胆结石临床症状有疼痛以胀痛为主,疼痛每因情志变化而增减,反复发作,胸闷,食少纳差,恶心呕吐,厌油腻,口苦,时有嗳气,右上腹局限性压痛,腹壁尚软,体温正常或伴有低热,多无巩膜或皮肤黄染,舌质红,苔薄黄,中医学对胆道系统早有一定的认识。根据胆石症的临床症状,归属于“胁痛”、“黄疽”的范畴。发明内容0003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治疗效果好、。

5、有效率高、对人体无毒副作用的治疗肝郁气滞型胆结石的中药。0004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根据中医药理论,利用中药独特的药性,采用野黄皮、素馨花、冬瓜藤、玉米花、莱菔子、八月瓜、九香虫、虎杖、忍冬藤、木香,按照一定的配伍要求,经过加工制成。0005制备本发明中药由下述原料药制成野黄皮4060份、素馨花3050份、冬瓜藤3050份、玉米花2040份、莱菔子2040份、八月瓜2040份、九香虫1030份、虎杖1030份、忍冬藤1030份、木香915份。0006本发明中药原料药的最佳重量份为野黄皮50份、素馨花40份、冬瓜藤40份、玉米花30份、莱菔子30份、八月瓜30份、九香虫20份、虎杖20份、。

6、忍冬藤20份、木香12份。0007本发明中药原料药的重量份为野黄皮40份、素馨花30份、冬瓜藤30份、玉米花20份、莱菔子20份、八月瓜20份、九香虫10份、虎杖10份、忍冬藤10份、木香9份。0008本发明中药原料药的重量份为野黄皮60份、素馨花50份、冬瓜藤50份、玉米花40份、莱菔子40份、八月瓜40份、九香虫30份、虎杖30份、忍冬藤30份、木香15份。0009本发明中药的药理作用如下野黄皮辛、苦、温。归肺、肝、肾经。疏风解表,除湿消肿,行气散瘀。临床用于感冒,哮喘,水肿,胃痛,风湿痹痛,湿疹等症。0010素馨花苦、平。疏肝解郁,行气止痛。用于肝郁气滞所致的胁肋脘腹作痛,下痢腹痛等症。。

7、0011冬瓜藤苦、寒。归肺、肝经。清肺化痰,通经活络。用于肺热咳嗽,关节不利,脱肛,疥疮等症。0012玉米花甘、凉。疏肝利胆。用于肝炎、胆囊炎。说明书CN104042959A2/3页40013莱菔子辛、甘、平。归脾、胃、肺、大肠经。消食导滞,降逆化痰。用于食积气滞,脘腹胀满,腹泻,下痢后重,咳嗽多痰,气逆喘满等。0014八月瓜苦,凉。归膀胱、心、肝经。清热利湿,活血通脉,行气止痛。用于小便短赤,淋浊,水肿,风湿痹痛,跌打损伤,乳汁不通,疝气痛,子宫脱垂,睾丸炎等症。0015九香虫咸、温。归肝、肾、脾经。行气止痛,温肾壮阳。用于肝胃不和,脘腹胀痛,腰痛,阳痿等症。0016虎杖苦、寒。归肝、胆、肺。

8、经。利胆退黄,清热解毒,活血祛瘀,祛痰止咳。用于湿热黄疸,淋浊带下,痈肿疮毒,毒蛇咬伤,肺热咳嗽等。0017忍冬藤甘、寒。归心、肺经。清热解毒、通络。用于温病发热、痈疽肿痛、肠痈、乳痈、热毒血痢、风湿痹痛等。0018木香辛、苦、温。归脾、胃、肝、肺经。行气止痛,调中导滞。主治胸胁胀满,脘腹胀痛,呕吐泄泻等。0019胆石症属祖国医学“胁痛”、“黄疸”、“胆痒”等范畴,多发于中老年人。胆为人体中精之腑,附属于肝,主疏泄,人体胆腑功能以疏泄通降为顺,胆石发病缘于肝气郁结,情志不畅,寒温不调、外邪内侵,饮食不节、以致肝胆气滞、湿热壅阻、通降失常,疏泄调条而引起胆气郁结久熬成石。本发明中野黄皮为君药,具。

9、有的疏风解表,除湿消肿,行气散瘀作用;素馨花疏肝解郁、行气止痛,冬瓜藤清肺化痰,通经活络,为臣药,玉米花疏肝利胆,莱菔子消食导滞、降逆化痰,八月瓜清热利湿,活血通脉,行气止痛,九香虫行气止痛,温肾壮阳,虎杖利胆退黄,清热解毒,活血祛瘀,忍冬藤清热解毒、通络。经过临床实践发现,对肝郁气滞型胆结石具有独特的疗效,诸药共奏疏肝利胆、行气解郁、活血通络之功效,达到治疗肝郁气滞型胆结石的目的。0020本发明中药于2008年至2013年临床观察肝郁气滞型胆结石52例患者,临床报告如下1、一般资料52例患者中,年龄3165岁,病程多在6个月到5年,平均年龄52岁。00212、诊断标准参照内科学中的诊断依据进。

10、行临床诊断右侧胁肋部疼痛放射至肩背部,胸闷,脘腹胀满,恶心,纳差乏力,口苦,小便黄赤,多在劳累、生气或过食肥厚油腻、凉食物后上述症状复发有时加重,有时情绪易怒。B超诊断为胆结石。0022肝郁气滞型胆结石的临床症状有疼痛以胀痛为主,疼痛每因情志变化而增减,反复发作,胸闷,食少纳差,恶心呕吐,厌油腻,口苦,时有嗳气,右上腹局限性压痛,腹壁尚软,体温正常或伴有低热,多无巩膜或皮肤黄染,舌质红,苔薄黄。00233、治疗方法31处方野黄皮50G、素馨花40G、冬瓜藤40G、玉米花30G、莱菔子30G、八月瓜30G、九香虫20G、虎杖20G、忍冬藤20G、木香12G。002432制备及使用方法上述药物按常。

11、规工艺制成汤剂,每日1剂,每日2次,15天为1疗程。00254、治疗结果说明书CN104042959A3/3页541治疗评定标准,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制定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判定临床痊愈症状消失,B超显示胆囊内结石较治疗前排出75;有效症状消失或基本消失,B超显示胆囊内结石较治疗前排出3045;无效症状无改善,B超显示胆囊内结石较治疗前无变化。002642结果52例患者中,临床痊愈27例519,有效20例385,无效5例96,总有效率为904。0027典型病例1、周某,男,43岁,右上腹疼痛5个月,进食油腻食物、饱餐及重体力劳动时加重,伴右背部痛、口苦、恶心、纳呆、尿黄、便结。腹壁软,右上腹。

12、局限性压痛,无反跳痛,舌降,苔黄腻,脉弦。B超诊断为胆囊结石合并慢性胆囊炎。服药后1个疗程后,余患者自觉症状明显减轻,继续服用2个疗程,B超检查胆囊结石阴性,症状消失,痊愈。00282、邢某,女,47岁,右胁痛5年余,经多次诊为“胆囊管结石”,常服疏肝排石药,稍有好转,未根除,体质虚弱,精神欠佳,面色萎黄,舌苔紅,脉弦细。服用本发明药物1个疗程,共排出结石12枚。继续服用1个疗程,B超检查胆囊大小正常,结石与前相比减少85,症状消失。00293、牛某,男,55岁,右侧胁肋部疼痛放射至肩背部,脘腹胀满,嗳气,恶心,纳差乏力,口苦,劳累,过食肥厚、油腻食物或生气后上述症状明显加重,舌质红,苔黄稍腻。

13、,脉弦而紧,B超检查胆囊稍肿大,呈多个肝郁气滞型胆结石0305CM。服本发明药物1个疗程,症状减轻,食欲增强。继续服用2个疗程,症状消失。B超检查胆囊大小正常,结石与前相比减少80。具体实施方式0030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下述该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发明而对本发明没有限制。0031实施例1,一种治疗肝郁气滞型胆结石的中药,是由野黄皮50G、素馨花40G、冬瓜藤40G、玉米花30G、莱菔子30G、八月瓜30G、九香虫20G、虎杖20G、忍冬藤20G、木香12G制成。0032实施例2,一种治疗肝郁气滞型胆结石的中药,是由野黄皮40G、素馨花30G、冬瓜藤30G、玉米花20G、莱菔子20G、八月瓜20G、九香虫10G、虎杖10G、忍冬藤10G、木香9G制成。0033实施例3,一种治疗肝郁气滞型胆结石的中药,是由野黄皮60G、素馨花50G、冬瓜藤50G、玉米花40G、莱菔子40G、八月瓜40G、九香虫30G、虎杖30G、忍冬藤30G、木香15G制成。说明书CN104042959A。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类生活必需 > 医学或兽医学;卫生学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