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配套服用的中药乙肝病毒转阴剂 本发明涉及一种配套服用的中药乙肝病毒转阴剂,是一种由甲、乙、丙三种配方组成的,分早、午、晚三次配套服用的中药制剂。
在现有的技术中用于治疗乙肝的中药制剂是比较多的。例如:肝化复、灭澳灵、干扰素、猪苓多糖等均无确切的疗效,尤其是不能使肝炎的抗原抗体转阴。在中国专利局公告的文献中有很多用于治疗乙肝的药物的申请文件如:乙肝康及其制作方法(CN1108943A)是由白花蛇草等8种中药组成的,主要用于治疗和预防乙肝;肝维康(CN1107722A)主要由黄芪、山银胡、马鞭草等组成;治疗乙肝病毒的主要制剂(CN11006424A)等共计有20-30多种配方。虽然各配方的组成不同,但共同的特点是:患者在治疗期间一直是使用由一种配方组成的药物。各种配方或者是偏重于杀灭病毒,或者是偏重于保肝作用,或者是偏重于预防作用。这样就使治疗有一定的限制,达不到预定的效果。
本发明的目的是研制一种综合治疗效果非常明显的,同时起杀灭或抑制病毒、促使肝细胞生长、调节肝功能作用的一种配套服用的中药乙肝病毒转阴剂。
本发明的方案如下:由三种配方组成,分别于早、中、晚三次服用,三种配方组分如下:
配方甲:
黄芪 7-9.5% 野菊花 2-3%
虎杖 3-5% 山楂 3-5%
赤芍 9-14% 柴胡 2-3.5%
郁金 2.5-4% 板兰根 2.5-4
香附 2.5-4% 路蜂房 2.5-4%
土元 2-3.5% 山豆根 6-8%
五味子 2-3.5% 川军 2-3.5%
穿山甲 3.5-5% 三棱 3.5-5%
太子参 5-6.5% 黄精 3.5-5%
败酱草 3-8% 白芍 7-10%
夏枯草 2-5.5%
配方乙:
苍术 3-4.5% 丹参 6-8.5%
云苓 4-6.5% 乳香 3-4.5%
没药 3-4.5% 蚤休 2-8%
莪术 3-4.5% 黄芪 6-8.5%
白术 4-6.5% 土伏苓 6-9.5%
紫草 2-4% 防风 3-4.5%
黄芩 4-6.5% 龙胆草 3-4.5%
枳壳 4-6.5% 苦参 4-6.5%
何首乌 4-6.5% 元胡 4-6.5%
牛黄 0.04% 人胎盘 8-13%
配方丙:
茵陈 12-17% 丹参 4-12%
莪术 0.9-3.5% 五味子 10-11.5%
川军 0.5-2.5% 山楂 5-7%
栀子 1-3.5% 土伏苓 6-8.5%
紫草 3-4.5% 黄芩 5-6.5%
山豆根 1-5% 赤芍 3-6.5%
贯众 3-4.5% 柴胡 3-4.5%
苍术 1-3.5% 板兰根 6-8.5%
大青叶 5-6.5% 虎杖 2-4%
茯苓 4-11%
配方甲、配方乙所组成的药物制成分别用于早晨、中午服用地散剂,配方丙所组成的药物制成用于晚间服用的口服液。
在配方甲中使用了用于对乙肝病毒有明显的抑制作用的虎杖,具有解毒、祛肝风作用的路蜂房。在配方乙中使用了可以增强机体免疫力和促使肝细胞生长的人胎盘。在配方丙中使用了清热、解毒、利湿退黄调节机体功能的贯众和虎杖。
本发明所用的三种配方综合疗效非常明显。采用了以毒功毒、生肝养肝、涤达机理的原则。配方中采用促进肝细胞生长、杀死或抑制病毒的药物进行配伍治疗。三种药配套服用使其分别起到杀灭或抑制病毒,增强人体免疫力,调节整体功能的作用。对乙肝的抗原、抗体的转阴有确切的疗效。对于各种急慢性肝类综合疗效非常明显,总有效率达95%以上。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予以具体的说明:
实施例1(16岁以上成人用量):
配方甲-黄芪30g,野菊花10g,虎杖15g,山楂15g,赤芍50g,柴胡10g,郁金12g,板兰根12g,香附12g,路蜂房12g,土元10g,山豆根25g,五味子10g,川军10g,穿山甲15g,三棱15g,太子参20g,黄精15g,败酱草30g,白芍30g,夏枯草20g。用于制成散剂,每次服用11g。
配方乙-苍术10g,丹参20g,云苓15g,乳香10g,没药10g,蚤休25g,莪术10g,黄芪20g,白术15g,土伏苓30g,紫草15g,防风10g,黄芩15g,龙胆草10g,枳壳15g,苦参15g,何首乌15g,元胡15g,牛黄0.15g,人胎盘40g。用于制成散剂,每次服用9g。
配方丙-茵陈60g,丹参20g,莪术15g,五味子50g,川军10g,山楂30g,栀子15g,土伏苓30g,紫草20g,黄芩30g,山豆根20g,赤芍30g,贯众20g,柴胡20g,苍术15g,板兰根30g,大青叶30g,虎杖12g,茯苓20g。制成口服液,每次服用6g。
散剂于饭前用黄酒作引子冲服,口服液于饭后服用。
实施例2(3-8岁儿童用量):
配方甲-黄芪30g,野菊花10g,虎杖15g,山楂15g,赤芍30g,柴胡10g,郁金12g,板兰根12g,香附12g,路蜂房3g,土元10g,山豆根25g,五味子10g,川军10g,穿山甲15g,三棱15g,太子参20g,黄精15g,败酱草10g,白芍10g,夏枯草8g。用于制成散剂,每次服用4g。
配方乙-苍术10g,丹参20g,云苓15g,乳香10g,没药10g,蚤休5g,莪术10g,黄芪20g,白术15g,土伏苓15g,紫草6g,防风10g,黄芩15g,龙胆草10g,枳壳15g,苦参15g,何首乌15g,元胡15g,牛黄0.1g,人胎盘20g。用于制成散剂,每次服用3克。
配方丙-茵陈30g,丹参20g,莪术15g,五味子20g,川军1g,山楂10g,栀子3g,土伏苓15g,紫草6g,黄芩10g,山豆根3g,赤芍6 g,贯众6g,柴胡6g,苍术3g,板兰根15g,大青叶10g,虎杖6g,茯苓6g。制成口服液,每次服用2克。
散剂于饭前用黄酒作引子冲服,口服液于饭后服用。3-8岁儿童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