嘌呤核苷化合物结晶的制造方法.pdf

上传人:00****42 文档编号:310017 上传时间:2018-02-08 格式:PDF 页数:7 大小:302.8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0780050186.X

申请日:

2007.12.26

公开号:

CN101589044A

公开日:

2009.11.25

当前法律状态:

授权

有效性:

有权

法律详情:

授权|||实质审查的生效|||公开

IPC分类号:

C07D473/30; C07H19/167; C07H19/173

主分类号:

C07D473/30

申请人:

味之素株式会社

发明人:

内藤雅树; 木村益丈; 上田浩也; 原田实

地址:

日本东京都

优先权:

2007.1.19 JP 010494/2007

专利代理机构:

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

代理人:

熊玉兰;李平英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防止保存中的分解、可以获得保存稳定性优异的嘌呤核苷化合物结晶、特别是2′,3′-双脱氧肌苷结晶的制造方法。本发明提供附着在嘌呤核苷化合物结晶的磷酸根浓度为25ppm以上、保存稳定性优异的嘌呤核苷化合物结晶的制造方法,该制造方法包括:(1)调制含有磷酸离子(PO43-)及嘌呤核苷化合物的水溶液;(2)从上述水溶液中使嘌呤核苷化合物析晶。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制造方法,其为附着于嘌呤核苷化合物结晶的磷酸根浓度为25ppm以上、保存稳定性优异的嘌呤核苷化合物结晶的制造方法,其包括:(1)调制含有磷酸离子(PO43-)及嘌呤核苷化合物的水溶液、(2)从上述水溶液中使嘌呤核苷化合物析晶。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造方法,其包括用水或含有磷酸离子的水溶液洗涤所析晶的嘌呤核苷化合物。

3.
  如权利要求1~2任一项所述的制造方法,其中嘌呤核苷化合物为2′,3′-双脱氧嘌呤核苷化合物。

4.
  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制造方法,其中2′,3′-双脱氧嘌呤核苷化合物为2′,3′-双脱氧肌苷。

5.
  如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制造方法,其中附着于嘌呤核苷化合物表面的磷酸根浓度为50ppm以上。

说明书

嘌呤核苷化合物结晶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保存稳定性优异的嘌呤核苷化合物结晶、特别是作为抗AIDS药等药品有用的2′,3′-双脱氧肌苷(DDI)结晶的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2′,3′-双脱氧嘌呤核苷化合物例如具有可利用于艾滋病治疗药品等的抗病毒作用,因此可作为药品使用(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及非专利文献1)。2′,3′-双脱氧嘌呤核苷化合物的制造方法之前报告了很多(例如参照专利文献2~7)。
但是,2′,3′-双脱氧肌苷结晶由于在保存中分解,产生次黄嘌呤,因此其长期保存稳定性有问题。
【专利文献1】特开昭61-280500号公报
【专利文献2】特开平1-224390号公报
【专利文献3】特开平2-117689号公报
【专利文献4】特开平2-291291号公报
【专利文献5】特开平3-227997号公报
【专利文献6】特开平6-41129号公报
【专利文献7】特开平6-41130号公报
【非专利文献1】J.Med.Chem.,30,440(1987)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防止这种保存中的分解,可获得保存稳定性优异的嘌呤核苷化合物结晶、特别是2′,3′-双脱氧肌苷结晶的制造方法。
本发明人为了达成上述目的,对嘌呤核苷化合物结晶的制造方法进行了深入研究,结果通过使附着在嘌呤核苷化合物结晶的磷酸根浓度为特定范围,可以获得优异的保存稳定性,进而完成本发明。
即,本发明提供附着在嘌呤核苷化合物结晶的磷酸根浓度为25ppm以上、保存稳定性优异的嘌呤核苷化合物结晶的制造方法,该制造方法包括:
(1)调制含有磷酸离子(PO43-)及嘌呤核苷化合物的水溶液,
(2)从上述水溶液中使嘌呤核苷化合物析晶。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嘌呤核苷化合物结晶的制造方法包括调制含有磷酸离子(PO43-)及嘌呤核苷化合物的水溶液。
作为通过本发明的制造方法结晶化的嘌呤核苷化合物,可以举出肌苷、鸟苷、腺苷或它们的2′,3′-双脱氧体等。其中,对于肌苷、鸟苷、腺苷的2′,3′-双脱氧体等的2′,3′-双脱氧嘌呤核苷化合物而言,本发明的制造方法有用。
特别是对于2′,3′-双脱氧肌苷而言,本发明的制造方法有用。
通过本发明制造方法获得的嘌呤核苷化合物结晶优选附着于结晶的磷酸根浓度为25ppm以上、例如25ppm~2000ppm。通过使上述磷酸根浓度为这种范围,可以提高嘌呤核苷化合物结晶的保存稳定性。上述磷酸根浓度更优选为50ppm以上、例如50ppm~2000ppm。
含有嘌呤核苷化合物的水溶液的磷酸离子浓度优选为3g/l以上、例如3g/l~20g/l。通过使上述磷酸离子浓度为这种范围,易于使最终获得的附着于嘌呤核苷化合物结晶的磷酸根浓度为适当范围。上述磷酸离子浓度更优选为5g/l以上、例如5g/l~20g/l。
接着,本发明的嘌呤核苷化合物结晶的制造方法包括从上述水溶液中使嘌呤核苷化合物析晶。
嘌呤核苷化合物的析晶方法并无特别限定,可以使用一般已知的析晶装置及方法使嘌呤核苷化合物析晶。
进而,本发明嘌呤核苷化合物结晶的制造方法还可包括用水或含有磷酸离子的水溶液洗涤所得嘌呤核苷化合物结晶。
嘌呤核苷化合物结晶的用水或含有磷酸离子的水溶液的洗涤优选进行使得附着于嘌呤核苷化合物结晶的磷酸根浓度达到25ppm以上、例如25ppm~2000ppm,更优选50ppm以上、例如50ppm~2000ppm。另外,含有洗涤嘌呤核苷化合物结晶的磷酸离子的水溶液的磷酸离子浓度优选为3g/l以上、例如3g/l~20g/l。通过使上述磷酸离子浓度为这种范围,易于使最终获得的附着于嘌呤核苷化合物结晶的磷酸根浓度为适合范围。上述磷酸离子浓度更优选为5g/l以上、例如5g/l~20g/l。
附着于嘌呤核苷化合物结晶的磷酸根浓度可以如下测定:使用水溶解结晶后,利用本说明书中记载的柱色谱进行测定。将所测定的磷酸根相对于嘌呤核苷化合物结晶的重量比作为附着于嘌呤核苷化合物结晶表面的磷酸根浓度。
【实施例】
(实施例1~4及比较例1~4)
在磷酸离子(PO43-)浓度为10g/l的水溶液中溶解2′,3′-双脱氧肌苷,达到100g/l。接着,利用浓缩析晶法,分离2′,3′-双脱氧肌苷的结晶,水洗该结晶。将附着于所得2′,3′-双脱氧肌苷结晶表面的磷酸根浓度示于下述表1。
为了研究保存稳定性,在60℃、RH75%的条件下保管所得结晶7天。下述表1示出保管后的2′,3′-双脱氧肌苷结晶中的次黄嘌呤的增加量。应说明的是,为了比较,除了在不含磷酸离子(PO43-)的水溶液中溶解2′,3′-双脱氧肌苷之外,一并显示与上述同样制造的2′,3′-双脱氧肌苷结晶的数据。
表1

  结晶表面的磷酸根浓度  (ppm/DDI)  保管后的次黄嘌呤的增加量  (%/DDI)  实施例1  480  0.45  实施例2  90  0.48  实施例3  150  0.20  实施例4  140  0.54  比较例1  0  2.24  比较例2  0  1.91  比较例3  0  2.21  比较例4  0  2.20

由上述结果可知,实施例1~4中,与结晶表面的磷酸根浓度为0ppm的比较例1~4相比,次黄嘌呤增加量少。
应说明的是,利用下述表2的条件分析结晶表面的磷酸根浓度及次黄嘌呤量。
表2
  磷酸根浓度  次黄嘌呤量  机器  DIONEX ICS-1500  HPLC  色谱柱  Ionpac AS12A 4×200mm  资生堂CAPCELLPAK C18 4.6×25  0mm  柱温  35℃  40℃  抑制栅极  ASR5-ULTRA II-4mm  -  抑制栅极电流值  60mA  -  分析时间  15min  15min  洗脱液-流动相  2.7mM Na2CO3,0.3mM NaHCO3  蒸馏水∶乙腈  (92.5∶7.5)  洗脱液-流动相流量  1.5ml/min  1.2ml/min  检测器  导电度计  吸光光度计(254nm)

(比较例5)
将实施例3的2′,3′-双脱氧肌苷结晶进一步混悬于水中,除去附着在表面的磷酸根。使用所得2′,3′-双脱氧肌苷结晶,与实施例1同样地考察保存稳定性。将结果与实施例3的结果一并示于下述表3。
表3
  实施例3  结晶表面的磷酸根浓度  (ppm/DDI)  150  保管后的次黄嘌呤的增加量  (%/DDI)  0.20  比较例5  0  4.32

由上述结果可知,即便是从含有磷酸离子的水溶液中析晶的2′,3′-双脱氧肌苷结晶,当利用水洗除去附着在结晶表面的磷酸根时,次黄嘌呤增加量也赠加。
(实施例5~13及比较例6~10)
在磷酸离子浓度为10g/l的水溶液中溶解2′,3′-双脱氧肌苷,达到100g/l。接着,利用浓缩析晶法,分离2′,3′-双脱氧肌苷的结晶,水洗该结晶。应说明的是,对每个样品改变水洗的程度,获得具有下述表4所示附着于2′,3′-双脱氧肌苷结晶表面的磷酸根浓度的样品。使用所得2′,3′-双脱氧肌苷结晶,与实施例1同样地考察保存稳定性。将结果示于下述表4。
表4
  结晶表面的磷酸根浓度  (ppm/DDI)  保管后的次黄嘌呤的增加量  (%/DDI)  比较例6  0  2.47  比较例7  0  2.24  比较例8  0  2.20  比较例9  6  2.21  比较例10  8  1.91  实施例5  26  1.38  实施例6  29  1.03  实施例7  41  1.19  实施例8  45  0.90  实施例9  52  0.7O  实施例10  76  0.97  实施例11  118  0.90  实施例12  138  1.26  实施例13  173  1.04

由上述结果可知,结晶表面的磷酸根浓度小于25ppm的比较例6~10,与结晶表面的磷酸根浓度为25ppm以上的实施例5~13相比,次黄嘌呤增量多。

嘌呤核苷化合物结晶的制造方法.pdf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嘌呤核苷化合物结晶的制造方法.pdf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嘌呤核苷化合物结晶的制造方法.pdf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嘌呤核苷化合物结晶的制造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嘌呤核苷化合物结晶的制造方法.pdf(7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防止保存中的分解、可以获得保存稳定性优异的嘌呤核苷化合物结晶、特别是2,3-双脱氧肌苷结晶的制造方法。本发明提供附着在嘌呤核苷化合物结晶的磷酸根浓度为25ppm以上、保存稳定性优异的嘌呤核苷化合物结晶的制造方法,该制造方法包括:(1)调制含有磷酸离子(PO43-)及嘌呤核苷化合物的水溶液;(2)从上述水溶液中使嘌呤核苷化合物析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化学;冶金 > 有机化学〔2〕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