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涉及一种治疗肝炎的中草药,特别是一种治疗病毒性肝炎的中草药-肝宝。 病毒性肝炎是全世界范围内重要的人类疾病之一,严重危害人类的健康,尤其是乙性肝炎,为害尤为明显。我国是乙型肝炎的高发区,发病者多是中青年,严重影响社会生产力。目前,治疗肝炎的药物有几百种,诸如西药肝泰、中成药灭奥冲剂及其它抗菌类药物,对肝炎的治疗效果均不理想,尤其是对病毒性肝炎,治愈率较低。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以中草药为原料治疗病毒性肝炎的药物-肝宝,以冀提高HBV的清除率,改善症状、体征及肝功能,调整机体免疫,防止或减少慢性乙肝向肝硬化、肝癌转化,最终使患者完全康复。
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
根据中医理论,肝炎属“黄疸”、“肋痛”等范畴,肝炎系多种原因,诸如湿热内生、湿热交蒸而肝失疏泄、胆汁外溢、浸于肌肤而引发。并且,肝炎患者多有肋痛之症,风、寒、湿热、疫疠诸邪,或内因情志失调均可致络脉失养、肝络不和、肝胆疏泄不利,气血凝满足而发肋痛。因此,治疗急性肝炎应以清肝泻火、解毒利湿为要法,而治疗慢性肝炎应以活血化瘀为治则;肝属木,脾属土,要气实必予克土,故治肝又宜实脾。
本发明的肝宝主要由龙胆草、虎杖、青黛、夏枯草、蒲公英、黄莲、三七、黄芪、米醋等味药物组成。其中,龙胆草、虎杖、青黛、夏枯草、蒲公英等清肝泄火、解毒利湿,青黛清热解毒凉血,共治肝胆湿热之症为之君药;虎杖、三七化瘀定痛,治肝郁血滞之肋痛及瘀积等症,二药共为臣;黄芪健脾益气,黄莲苦寒健胃,去中焦湿热。黄芪、黄莲一甘一苦,一温一寒,调理中焦脾胃,共治木郁伐土之症,脾胃虚弱可补、中焦湿热能清,二药共为佐药;米醋一味据《本草纲目》载:该品有“散瘀血、治黄疸、除阏块坚积、消食”等功效,米醋可为味酸之首,引诸药入肝经,并为理诸药之使药。本发明集清肝泻火、解毒利湿、化瘀坚定痛、健脾消食燥湿之功效。
本发明的各味药物含量分别为:米醋500ml、白沙糖250g、清黛15g、黄芪24g、三七20g、夏枯草15g、黄莲20g、虎杖60g、龙胆草10g、蒲公英10g、蒸馏水适量。
本发明的制备工艺主要为:
①取黄芪、黄莲、虎杖按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炮制,挑拣、净选、洗净后加水浸泡半小时后煎煮三次,每次加水为10倍量。第一次2小时,第二、第三次各1.5小时。合并三次煎液浓缩到每毫升含生药1.5g,加95%乙醇至含醇量达75%,放置4小时,滤除沉淀回收乙醇至每毫升3g,再加95%乙醇500ml沉淀4小时过滤,回收乙醇至无醇味,加蒸馏水至每毫升含生药2g备用;
②取三七,洗净、干燥,先予铜臼内捣碎,再倒入锥槽内轧细,所得药粉能全部通过5号筛(筛孔内径180±7.6μm),并含能过6号筛(筛孔内径150±6.6μm)不少于95%的粉末,备用;
③取蒲公英、青黛、夏枯草、龙胆草,洗净并烘干,再粉碎并过5号筛(含能过6号筛),与三七粉混合;
④取白沙糖研粗末,置于耐酸容器中,加入米醋500ml,密闭浸泡半小时,然后加热煮沸,分别加入黄芪、黄莲、虎杖提取液及三七粉等药,再添加蒸馏水至1000ml,搅拌均匀,分装于10ml指形瓶中即得。
本发明的肝宝益气开胃,清热解毒,祛瘀生新,主要用于肺脾气虚,热毒内盛,气血不惕而引起的病毒性肝炎,病毒性心肌炎,高脂血症及小儿厌食症的治疗。
本发明的优点:
①原料药物丰富易得,价格低廉;
②药物组成合理,制备工艺简单;
③药物组成从中医理论角度看,具有保肝解毒,抑制病毒增殖的作用,同时增强肌体的免疫功能,减轻肝细胞的炎症变化,这与乙型肝炎的病机完全吻合;
④制剂经过长期反复观察较为稳定,完全能够达到治疗的质量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