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含氟唑菌苯胺的复配杀菌组合物.pdf

上传人:e1 文档编号:29132 上传时间:2018-01-16 格式:PDF 页数:20 大小:6.9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310166649.6

申请日:

2013.05.04

公开号:

CN104126585A

公开日:

2014.11.05

当前法律状态:

实审

有效性:

审中

法律详情:

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A01N 43/56申请日:20130504|||公开

IPC分类号:

A01N43/56; A01N47/12; A01P3/00; A01P1/00; A01N43/16(2006.01)N; A01N43/54(2006.01)N

主分类号:

A01N43/56

申请人:

陕西美邦农药有限公司

发明人:

张伟; 赵娇

地址:

715500 陕西省渭南市蒲城县农化基地工业园区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代理人: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含氟唑菌苯胺的复配杀菌组合物,有效成分为活性成分A和活性成分B的杀菌组合物,其中活性成分A选自氟唑菌苯胺,活性成分B选自以下任意一种化合物:春雷霉素、井冈霉素、多抗霉素、嘧啶核苷类抗菌素,且活性成分A与活性成分B的重量比为1︰80~80︰1。本发明组合物对危害农业生产的多种病害具有增效作用,减少了农药用药量,降低了农药在作物上的残留量,减轻了环境污染,对人畜安全,环境相容性好,病害不易产生抗药性。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含氟唑菌苯胺的复配杀菌组合物,有效活性成分为活性成分A和活性成分B,其特征在于:活性成分A与活性成分B重量比为1︰80~80︰1,所述的活性成分A选自氟唑菌苯胺,活性成分B选自春雷霉素、井冈霉素、多抗霉素或嘧啶核苷类抗菌素中之一种。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含氟唑菌苯胺的复配杀菌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活性成分A与活性成分B的重量比为1︰50~50︰1。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含氟唑菌苯胺的复配杀菌组合物,其特征在于:
氟唑菌苯胺与春雷霉素的重量比为1︰20~25︰1;
氟唑菌苯胺与井冈霉素或多抗霉素或嘧啶核苷类抗菌素的重量比为1︰25~25︰1。

4.
  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含氟唑菌苯胺的复配杀菌组合物,其特征在于:组合物制成可湿性粉剂、水分散粒剂、悬浮剂、水乳剂、微乳剂或微囊悬浮剂。

5.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含氟唑菌苯胺的复配杀菌组合物用于防治农作物上病害的用途。

6.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用途,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病害包括纹枯病、菌核病、黑穗病、白粉病、锈病、霜霉病、疫病、灰霉病、褐斑病、立枯病、枯萎病、轮纹病、稻瘟病、炭疽病、角斑病、稻曲病或恶苗病。

说明书

一种含氟唑菌苯胺的复配杀菌组合物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农药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含氟唑菌苯胺的复配杀菌组合物在农作物病害上的应用。
背景技术
氟唑菌苯胺(penflufen):分子式为C18H24FN3O,化学名称为2'-[(RS)-1,3-二甲基丁基]-5-氟-1,3-二甲基吡唑-4-甲酰苯胺,氟唑菌苯胺是一种琥珀酸脱氢酶抑制剂,主要作用于呼吸链电子传递复合体Ⅱ,阻断能量代谢。可以防治种传、土传的担子菌和子囊菌病害,主要有丝核菌引起的马铃薯黑痣病、小麦纹枯病、水稻纹枯病、油菜菌核病等,还有小麦散黑穗病、小麦腥黑穗病、玉米小斑病等。处理后的种子在萌发过程中可以吸收氟唑菌苯胺,通过木质部传导到植物体的其他部位,起到保护作物的作用。
春雷霉素、井冈霉素、多抗霉素、嘧啶核苷类抗菌素均属于常用杀菌剂,广泛应用在农作物的病害上,由于嘧啶核苷类抗菌素简称为农抗120,以下均以农抗120替代嘧啶核苷类抗菌素。
然而,在农业生产的实际过程中,防治病害最容易产生的问题是病害抗药性的产生。不同品种成分进行复配,是防治抗性病害很常见的方法。不同成分进行复配,根据实际应用效果,来判断某种复配是增效、加和还是拮抗作用。绝大多数情况下,杀菌的复配效果都是加和效应,真正有增效作用的复配很少,尤其是增效作用非 常明显、增效比值很高的复配就更少了。经过发明人研究,发现将氟唑菌苯胺与春雷霉素、井冈霉素、多抗霉素、农抗120复配后能产生很好的增效作用,并且关于氟唑菌苯胺与春雷霉素、井冈霉素、多抗霉素、农抗120复配的相关报道尚未公开。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出一种具有协同增效作用、使用成本低、防效好的含氟唑菌苯胺的复配杀菌组合物。
本发明提出的含氟唑菌苯胺的复配杀菌组合物有效成分为活性成分A与活性成分B,活性分成A与活性成分B重量比为1︰80~80︰1,所述的活性成分A选自氟唑菌苯胺,活性成分B选自春雷霉素、井冈霉素、多抗霉素、农抗120中之一种,活性成分A与活性成分B优选的重量比为1︰50~50︰1;更优选为氟唑菌苯胺与春雷霉素的重量比为1︰20~25︰1,氟唑菌苯胺与井冈霉素或多抗霉素或农抗120的重量比为1︰25~25︰1;最优选为氟唑菌苯胺与春雷霉素的重量比为1︰4~11︰1,氟唑菌苯胺与井冈霉素或多抗霉素的重量比为1︰9~4︰1,氟唑菌苯胺与农抗120的重量比为1︰4~4︰1。
本发明提出的含氟唑菌苯胺的复配杀菌组合物用于防治农作物上病害的用途,所述的农作物包括粮食作物、豆类作物、纤维作物、糖料作物、瓜类作物、水果类作物、干果类作物、嗜好作物、根茎类作物、油料作物、花卉作物、药用作物、原料作物、绿肥牧草作物;所述的病害包括纹枯病、菌核病、黑穗病、白粉病、锈病、霜霉病、疫病、灰霉病、褐斑病、立枯病、枯萎病、轮纹病、稻瘟病、炭疽病、 角斑病、稻曲病或恶苗病。
活性成分A、活性成分B的重量比为1︰80~80︰1。通常组合物中活性组分的重量百分含量为总重量的0.5%~90%,较佳的为5%~80%。根据不同的制剂类型,活性组分含量范围有所不同。通常,液体制剂含有按重量计1%~70%的活性物质,较佳地为5%~50%;固体制剂含有按重量计5%~80%的活性物质,较佳地为10%~80%。
本发明的杀菌组合物中至少含有一种表面活性剂,以利于施用时活性组分在水中的分散。表面活性剂含量为制剂总重量的5%~30%,余量为固体或液体稀释剂。
本发明的杀菌组合物可以由使用者在使用前经稀释或直接使用。其配制可由通常的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公知的加工方法制备,即将活性物质与液体溶剂或固体载体混合后,再加入表面活性剂如分散剂、湿润剂、粘结剂、消泡剂、崩解剂、抗冻剂等中的一种或几种。
本发明的杀菌组合物,可以按需要加工成任何杀菌上可接受的剂型,其中较优选的剂型为可湿性粉剂、水分散粒剂、悬浮剂、水乳剂、微乳剂或微囊悬浮剂,还可以制成水剂、可溶性粉剂、可溶性粒剂、悬乳剂或微囊悬浮-悬浮剂。
组合物制成可湿性粉剂时包含如下组分含量:活性成分A0.1%~80%、活性成分B0.1%~80%、分散剂2%~10%、湿润剂2%~10%、填料余量。
组合物制成水分散粒剂时包括如下组分含量:活性成分A0.1%~80%、活性成分B0.1%~80%、分散剂3%~12%、湿润剂1%~8%、崩 解剂1%~10%、粘结剂0~8%、填料余量。
组合物制成悬浮剂时包括如下组分含量:活性成分A0.1%~50%、活性成分B0.1%~50%、分散剂2%~10%、湿润剂2%~10%、消泡剂0.01%~2%、增稠剂0~2%、抗冻剂0~8%、去离子水加至100%。
组合物制成水乳剂时包含如下组分含量:活性成分A0.1%~50%、活性成分B0.1%~50%、溶剂1%~30%、乳化剂1%~15%、抗冻剂0~8%、增稠剂0~2%、消泡剂0.01%~2%、去离子水补足余量。
组合物制成微乳剂时包含如下组分含量:活性成分A0.1%~50%、活性成分B0.1%~50%、溶剂1%~30%、乳化剂3%~25%、抗冻剂0~8%、消泡剂0.01%~2%、去离子水补足余量。
组合物制成微囊悬浮剂时包括如下组分含量:活性成分A0.1%~50%、活性成分B0.1%~50%、高分子囊壁材料2%~10%、分散剂1%~10%、有机溶剂1%~10%、乳化剂1%~7%、消泡剂0.01%~2%、pH调节剂0.01%~5%、去离子水加至100%。
本发明的可湿性粉剂主要技术指标:

本发明的水分散粒剂主要技术指标:


本发明的悬浮剂主要技术指标:

本发明的水乳剂主要技术指标:

本发明的微乳剂主要技术指标:

本发明的微囊悬浮剂主要技术指标:

本发明的优点在于:
(1)氟唑菌苯胺与春雷霉素、井冈霉素、多抗霉素、农抗120复配后,具有明显的增效和持效作用;(2)对粮食作物、豆类作物、 纤维作物、糖料作物、瓜类作物、水果类作物、干果类作物、嗜好作物、根茎类作物、油料作物、花卉作物、药用作物、原料作物、绿肥牧草作物上的病害均有较高活性;(3)减少了农药用药量,降低了农药在作物上的残留量,减轻了环境污染;(4)对人畜安全,环境相容性好;并且制剂粘着力增强,耐雨水冲刷。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的说明,实施例中的百分比均为重量百分比,但本发明并不局限于此。
应用实施例一
实施例1~16  可湿性粉剂
将氟唑菌苯胺、活性成分B、分散剂、湿润剂、填料在混合缸中混合均匀,经气流粉碎机粉碎后再混合均匀,即可制得本发明所述的可湿性粉剂产品,具体见表1。
表1实施例1~16各组分及重量份


实施例17~26  水分散粒剂
将氟唑菌苯胺、活性成分B、分散剂、湿润剂、崩解剂、填料等一起经气流粉碎得到需要的粒径,再加入粘结剂(可加可不加)等其它助剂,得到制粒用料。将料品定量送进流化床制粒干燥机内经过制粒及干燥后,即可制得本发明所述的水分散粒剂产品,具体见表2。
表2实施例17~26各组分及重量份


实施例27~36  悬浮剂
将分散剂、湿润剂、消泡剂、增稠剂(可加可不加)、抗冻剂(可加可不加),经过高速剪切混合均匀,加入氟唑菌苯胺、活性成分B,在球磨机中球磨2~3小时,使微粒粒径全部在5μm以下,余量用去离子水补足,即可制得本发明所述的悬浮剂产品,具体见表3。
表3实施例27~36各组分及重量份

实施例37~46  水乳剂
将氟唑菌苯胺、活性成分B、溶剂、乳化剂加在一起,使溶解成 均匀油相;将去离子水、抗冻剂(可加可不加)、增稠剂(可加可不加)、消泡剂混合在一起,成均一水相。在高速搅拌下,将水相加入油相,余量用去离子水补足;即可制得本发明所述的水乳剂产品,具体见表4。
表4实施例37~46各组分及重量份

将表1~4中春雷霉素、井冈霉素、多抗霉素、农抗120互换,可制得新制剂。
实施例47~49  微乳剂
将氟唑菌苯胺、活性成分B、溶剂、乳化剂、抗冻剂(可加可不加)、消泡剂充分混合成均匀透明的油相,在搅拌下慢慢加入去离子 水,形成油包水型乳状液,再经搅拌加热,使之迅速转相成水包油型,冷至室温使之达到平衡,经过滤,余量用去离子水补足;即可制得本发明所述的微乳剂产品,具体见表5。
表5实施例47~49各组分及重量份

实施例50、51  微囊悬浮剂
将氟唑菌苯胺、活性成分B、高分子囊壁材料、溶剂混合,使溶解成均匀油相,在剪切条件下,将油相加入到含有乳化剂、pH调节剂、分散剂的水相溶液中,余量用去离子水补足,两种材料在油水界面发生反应,形成高分子囊壁,制成本发明组合物分散良好的微囊悬浮剂产品。具体见表6。
表6实施例50、51各组分及重量份


本发明实施例是采用室内毒力测定和田间试验相结合的方法。先通过室内毒力测定,明确两种药剂按一定比例复配后的增效比值(SR),SR<0.5为拮抗作用,0.5≤SR≤1.5为相加作用,SR>1.5为增效作用,在此基础上,再进行田间试验。
试验方法:经预试确定各药剂有效抑制浓度范围后,药剂按有效成分含量分别设5个剂量处理,设清水对照。参照《农药室内生物测定试验准则杀菌剂》进行,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药剂对作物病菌的毒力。72h后用十字交叉法测量菌落直径,计算各处理净生长量、菌丝生长抑制率。
净生长量(mm)=测量菌落直径-5

将菌丝生长抑制率换算成机率值(y),药液浓度(μg/mL)转换成对数值(x),以最小二乘法求得毒力回归方程(y=a+bx),并由此计算出每种药剂的EC50值。同时根据Wadley法计算两药剂不同配比联合增效比值(SR),SR<0.5为拮抗作用,0.5≤SR≤1.5为相加作用,SR>1.5为增效作用。计算公式如下:


其中:a、b分别为活性成分A与活性成分B在组合中所占的比例;
A为氟唑菌苯胺;
B选自春雷霉素、井冈霉素、多抗霉素、农抗120中之一种。
应用实施例二
供试病害:水稻稻瘟病
试验药剂均由陕西美邦农药有限公司提供。
试验设计:经过预备试验确定氟唑菌苯胺与春雷霉素原药及二者不同配比混剂的有效抑制浓度范围。
表7氟唑菌苯胺与春雷霉素复配对水稻稻瘟病的毒力测定结果分析表

由表7可知,氟唑菌苯胺与春雷霉素配比在1︰80~80︰1时对水稻稻瘟病的增效比值SR均大于1.5,说明两者在1︰80~80︰1范围内混配均表现出增效作用,当氟唑菌苯胺与春雷霉素的配比在1︰20~25︰1时,增效作用更为突出,增效比值均在2.20以上。经申请人试验发现氟唑菌苯胺与春雷霉素的优选配比为25:1、20:1、 15:1、12:1、10:1、9:1、8:1、7:1、6:1、5:1、4:1、3:1、2:1、1:1、1:2、1:3、1:4、1:5、1:6、1:7、1:8、1:10、1:12、1:15、1:20,尤其是当氟唑菌苯胺与春雷霉素重量比为3:1时增效比值最大,增效作用最为明显。
应用实施例三
供试病害:水稻稻曲病
试验药剂均由陕西美邦农药有限公司提供。
试验设计:经过预备试验确定氟唑菌苯胺与井冈霉素原药及二者不同配比混剂的有效抑制浓度范围。
表8氟唑菌苯胺与井冈霉素复配对水稻稻曲病的毒力测定结果分析表

由表8可知,氟唑菌苯胺与井冈霉素配比在1︰80~80︰1时对水稻稻曲病的增效比值SR均大于1.5,说明两者在1︰80~80︰1范围内混配均表现出增效作用,当氟唑菌苯胺与井冈霉素的配比在1︰ 25~25︰1时,增效作用更为突出,增效比值均在2.20以上。经申请人试验发现氟唑菌苯胺与井冈霉素的优选配比为25:1、20:1、15:1、10:1、5:1、4:1、3:1、2:1、1:1、2:3、1:2、1:3、1:4、1:5、1:6、1:7、1:8、1:9、1:10、1:11、1:13、1:15、1:20、1:25,尤其是当氟唑菌苯胺与井冈霉素重量比为2:3时增效比值最大,增效作用最为明显。
应用实施例四:
供试病害:黄瓜白粉病
试验药剂均由陕西美邦农药有限公司提供。
试验设计:经过预备试验确定氟唑菌苯胺与多抗霉素原药及二者不同配比混剂的有效抑制浓度范围。
毒力测定结果
表9氟唑菌苯胺与多抗霉素复配对黄瓜白粉病的毒力测定结果分析表


由表9可知,氟唑菌苯胺与多抗霉素配比在1︰80~80︰1时对黄瓜白粉病的增效比值SR均大于1.5,说明两者在1︰80~80︰1范围内混配均表现出增效作用,当氟唑菌苯胺与多抗霉素的配比在1︰25~25︰1时,增效作用更为突出,增效比值均在2.25以上。经申请人试验发现氟唑菌苯胺与多抗霉素的优选配比为25:1、20:1、15:1、10:1、5:1、4:1、3:1、2:1、1:1、2:3、1:2、1:3、1:4、1:5、1:6、1:7、1:8、1:9、1:10、1:11、1:13、1:15、1:20、1:25,尤其是当氟唑菌苯胺与多抗霉素重量比为2:3时增效比值最大,增效作用最为明显。
应用实施例五
供试病害:水稻纹枯病
试验药剂均由陕西美邦农药有限公司提供。
试验设计:经过预备试验确定氟唑菌苯胺与农抗120原药及二者不同配比混剂的有效抑制浓度范围。
表10氟唑菌苯胺与农抗120复配对水稻纹枯病的毒力测定结果分析表


由表10可知,氟唑菌苯胺与农抗120配比在1︰80~80︰1时对水稻纹枯病的增效比值SR均大于1.5,说明两者在1︰80~80︰1范围内混配均表现出增效作用,当氟唑菌苯胺与农抗120的配比在1︰25~25︰1时,增效作用更为突出,增效比值均在2.20以上。经申请人试验发现氟唑菌苯胺与农抗120的优选配比为25:1、20:1、15:1、10:1、8:1、5:1、4:1、3:1、2:1、1:1、1:2、1:3、1:4、1:5、1:6、1:7、1:8、1:9、1:10、1:15、1:20、1:25时,尤其是当氟唑菌苯胺与农抗120重量比为1:1时增效比值最大,增效作用最为明显。
经试验发现:氟唑菌苯胺与活性成分B复配后对多种作物上的纹枯病、菌核病、黑穗病、白粉病、锈病、霜霉病、疫病、灰霉病、褐斑病、立枯病、枯萎病、轮纹病、稻瘟病、炭疽病、角斑病、稻曲病或恶苗病的防治都有明显的增效作用,增效比值SR均大于1.5。
药效实验部分:试验药剂由陕西美邦农药有限公司研发、提供,对照药剂20%氟唑菌苯胺悬浮剂(自配)、2%春雷霉素可湿性粉剂(市购)、5%井冈霉素水剂(市购)、3%多抗霉素可湿性粉剂(市购)、2%农抗120水剂(市购)。
应用实施例六  氟唑菌苯胺与活性成分B及其复配防治小麦纹枯病药效试验。
本试验安排在陕西省渭南市蒲城县,药前调查小麦纹枯病病害指数,在病害发生初期施药,施药后3天、7天、15天调查病害指数并计算防效。试验结果如下所示:
表11氟唑菌苯胺与活性成分B及其复配防治小麦纹枯病药效试验

由表11可以看出,氟唑菌苯胺与活性成分B复配后能有效防治小麦纹枯病,经申请人试验发现氟唑菌苯胺与活性成分B复配后也可以有效防治小麦黑穗病、白粉病、锈病、褐斑病,防治效果均高于96%,优于单剂的防效,且防效期长。在试验用药范围内对标靶作物无不良影响。
应用实施例七  氟唑菌苯胺与活性成分B及其复配防治水稻稻瘟病药效试验。
本试验安排在陕西省汉中市郊区,药前调查水稻稻瘟病病害指数,在病害发生初期施药,施药后5天、15天、30天调查病害指数并计算防效。试验结果如下所示:
表12氟唑菌苯胺与活性成分B及其复配防治水稻稻瘟病药效试验

由表12可以看出,氟唑菌苯胺与活性成分B复配后能有效防治水稻稻瘟病,经申请人试验发现氟唑菌苯胺与活性成分B复配后也可以有效防治水稻纹枯病、白粉病、稻曲病、恶苗病,防治效果均高于96%,优于单剂的防效,且防效期长。在试验用药范围内对标靶作物无不良影响。
应用实施例八  氟唑菌苯胺与活性成分B及其复配防治黄瓜白粉病药效试验。
本试验安排在陕西省西安市郊区,药前调查黄瓜白粉病病害指数,在病害发生初期施药,施药后3天、7天、15天调查病害指数并计算防效。试验结果如下所示:
表13氟唑菌苯胺与活性成分B及其复配防治黄瓜白粉病药效试验

由表13可以看出,氟唑菌苯胺与活性成分B及其复配防治黄瓜白粉病,经申请人试验发现氟唑菌苯胺与活性成分B复配后也可以有效防治黄瓜灰霉病、立枯病、霜霉病、疫病、角斑病、枯萎病,防治效果均高于95%,优于单剂的防效,且防效期长。在试验用药范围内对标靶作物无不良影响。
应用实施例九  氟唑菌苯胺与活性成分B及其复配防治油菜菌核病药效试验。
本试验安排在陕西省汉中市郊区,药前调查油菜菌核病病害指数,在病害发生初期施药,施药后3天、10天、20天调查病害指数并计算防效。试验结果如下所示:
表14氟唑菌苯胺与活性成分B及其复配防治油菜菌核病药效试验

由表14可以看出,氟唑菌苯胺与活性成分B复配后能有效防治油菜菌核病,防治效果均优于单剂的防效,且防效期长。在试验用药范围内对标靶作物无不良影响。
应用实施例十  氟唑菌苯胺与活性成分B及其复配防治葡萄白粉病药效试验。
本试验安排在陕西省渭南市大荔县,药前调查葡萄白粉病病害指数,在病害发生初期施药,施药后10天、20天、30天调查病害指数并计算防效。试验结果如下所示:
表15氟唑菌苯胺与活性成分B及其复配防治葡萄白粉病药效试验

由表15可以看出,氟唑菌苯胺与活性成分B复配后能有效防治葡萄白粉病,经申请人试验发现氟唑菌苯胺与活性成分B复配后也可以有效防治葡萄霜霉病、灰霉病、炭疽病、轮纹病,防治效果均高于96%,优于单剂的防效,且防效期长。在试验用药范围内对标靶作物无不良影响。
后经过在全国各地不同地方的试验得出,氟唑菌苯胺与春雷霉素、井冈霉素、多抗霉素、农抗120复配后对多种作物上的纹枯病、菌核病、黑穗病、白粉病、锈病、霜霉病、疫病、灰霉病、褐斑病、立枯病、枯萎病、轮纹病、稻瘟病、炭疽病、角斑病、稻曲病或恶苗病等常见病害的防效均在95%以上,优于单剂防效,增效作用明显。

一种含氟唑菌苯胺的复配杀菌组合物.pdf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一种含氟唑菌苯胺的复配杀菌组合物.pdf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一种含氟唑菌苯胺的复配杀菌组合物.pdf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种含氟唑菌苯胺的复配杀菌组合物.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含氟唑菌苯胺的复配杀菌组合物.pdf(20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CN104126585A43申请公布日20141105CN104126585A21申请号201310166649622申请日20130504A01N43/56200601A01N47/12200601A01P3/00200601A01P1/00200601A01N43/16200601A01N43/5420060171申请人陕西美邦农药有限公司地址715500陕西省渭南市蒲城县农化基地工业园区72发明人张伟赵娇54发明名称一种含氟唑菌苯胺的复配杀菌组合物57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含氟唑菌苯胺的复配杀菌组合物,有效成分为活性成分A和活性成分B的杀菌组合物,其中活性成分A选自氟唑菌苯胺。

2、,活性成分B选自以下任意一种化合物春雷霉素、井冈霉素、多抗霉素、嘧啶核苷类抗菌素,且活性成分A与活性成分B的重量比为180801。本发明组合物对危害农业生产的多种病害具有增效作用,减少了农药用药量,降低了农药在作物上的残留量,减轻了环境污染,对人畜安全,环境相容性好,病害不易产生抗药性。51INTCL权利要求书1页说明书18页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权利要求书1页说明书18页10申请公布号CN104126585ACN104126585A1/1页21一种含氟唑菌苯胺的复配杀菌组合物,有效活性成分为活性成分A和活性成分B,其特征在于活性成分A与活性成分B重量比为180801。

3、,所述的活性成分A选自氟唑菌苯胺,活性成分B选自春雷霉素、井冈霉素、多抗霉素或嘧啶核苷类抗菌素中之一种。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含氟唑菌苯胺的复配杀菌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活性成分A与活性成分B的重量比为150501。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含氟唑菌苯胺的复配杀菌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氟唑菌苯胺与春雷霉素的重量比为120251;氟唑菌苯胺与井冈霉素或多抗霉素或嘧啶核苷类抗菌素的重量比为125251。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含氟唑菌苯胺的复配杀菌组合物,其特征在于组合物制成可湿性粉剂、水分散粒剂、悬浮剂、水乳剂、微乳剂或微囊悬浮剂。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含氟唑菌苯胺的复配杀菌组合物用于防治农作物上。

4、病害的用途。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用途,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病害包括纹枯病、菌核病、黑穗病、白粉病、锈病、霜霉病、疫病、灰霉病、褐斑病、立枯病、枯萎病、轮纹病、稻瘟病、炭疽病、角斑病、稻曲病或恶苗病。权利要求书CN104126585A1/18页3一种含氟唑菌苯胺的复配杀菌组合物技术领域0001本发明属于农药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含氟唑菌苯胺的复配杀菌组合物在农作物病害上的应用。背景技术0002氟唑菌苯胺(PENFLUFEN)分子式为C18H24FN3O,化学名称为2RS1,3二甲基丁基5氟1,3二甲基吡唑4甲酰苯胺,氟唑菌苯胺是一种琥珀酸脱氢酶抑制剂,主要作用于呼吸链电子传递复合体,阻断能量代谢。可以。

5、防治种传、土传的担子菌和子囊菌病害,主要有丝核菌引起的马铃薯黑痣病、小麦纹枯病、水稻纹枯病、油菜菌核病等,还有小麦散黑穗病、小麦腥黑穗病、玉米小斑病等。处理后的种子在萌发过程中可以吸收氟唑菌苯胺,通过木质部传导到植物体的其他部位,起到保护作物的作用。0003春雷霉素、井冈霉素、多抗霉素、嘧啶核苷类抗菌素均属于常用杀菌剂,广泛应用在农作物的病害上,由于嘧啶核苷类抗菌素简称为农抗120,以下均以农抗120替代嘧啶核苷类抗菌素。0004然而,在农业生产的实际过程中,防治病害最容易产生的问题是病害抗药性的产生。不同品种成分进行复配,是防治抗性病害很常见的方法。不同成分进行复配,根据实际应用效果,来判断。

6、某种复配是增效、加和还是拮抗作用。绝大多数情况下,杀菌的复配效果都是加和效应,真正有增效作用的复配很少,尤其是增效作用非常明显、增效比值很高的复配就更少了。经过发明人研究,发现将氟唑菌苯胺与春雷霉素、井冈霉素、多抗霉素、农抗120复配后能产生很好的增效作用,并且关于氟唑菌苯胺与春雷霉素、井冈霉素、多抗霉素、农抗120复配的相关报道尚未公开。发明内容0005本发明的目的是提出一种具有协同增效作用、使用成本低、防效好的含氟唑菌苯胺的复配杀菌组合物。0006本发明提出的含氟唑菌苯胺的复配杀菌组合物有效成分为活性成分A与活性成分B,活性分成A与活性成分B重量比为180801,所述的活性成分A选自氟唑菌。

7、苯胺,活性成分B选自春雷霉素、井冈霉素、多抗霉素、农抗120中之一种,活性成分A与活性成分B优选的重量比为150501;更优选为氟唑菌苯胺与春雷霉素的重量比为120251,氟唑菌苯胺与井冈霉素或多抗霉素或农抗120的重量比为125251;最优选为氟唑菌苯胺与春雷霉素的重量比为14111,氟唑菌苯胺与井冈霉素或多抗霉素的重量比为1941,氟唑菌苯胺与农抗120的重量比为1441。0007本发明提出的含氟唑菌苯胺的复配杀菌组合物用于防治农作物上病害的用途,所述的农作物包括粮食作物、豆类作物、纤维作物、糖料作物、瓜类作物、水果类作物、干果类作物、嗜好作物、根茎类作物、油料作物、花卉作物、药用作物、原。

8、料作物、绿肥牧草作物;所述的病害包括纹枯病、菌核病、黑穗病、白粉病、锈病、霜霉病、疫病、灰霉病、褐斑病、立枯说明书CN104126585A2/18页4病、枯萎病、轮纹病、稻瘟病、炭疽病、角斑病、稻曲病或恶苗病。0008活性成分A、活性成分B的重量比为180801。通常组合物中活性组分的重量百分含量为总重量的0590,较佳的为580。根据不同的制剂类型,活性组分含量范围有所不同。通常,液体制剂含有按重量计170的活性物质,较佳地为550;固体制剂含有按重量计580的活性物质,较佳地为1080。0009本发明的杀菌组合物中至少含有一种表面活性剂,以利于施用时活性组分在水中的分散。表面活性剂含量为制。

9、剂总重量的530,余量为固体或液体稀释剂。0010本发明的杀菌组合物可以由使用者在使用前经稀释或直接使用。其配制可由通常的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公知的加工方法制备,即将活性物质与液体溶剂或固体载体混合后,再加入表面活性剂如分散剂、湿润剂、粘结剂、消泡剂、崩解剂、抗冻剂等中的一种或几种。0011本发明的杀菌组合物,可以按需要加工成任何杀菌上可接受的剂型,其中较优选的剂型为可湿性粉剂、水分散粒剂、悬浮剂、水乳剂、微乳剂或微囊悬浮剂,还可以制成水剂、可溶性粉剂、可溶性粒剂、悬乳剂或微囊悬浮悬浮剂。0012组合物制成可湿性粉剂时包含如下组分含量活性成分A0180、活性成分B0180、分散剂210、湿润剂21。

10、0、填料余量。0013组合物制成水分散粒剂时包括如下组分含量活性成分A0180、活性成分B0180、分散剂312、湿润剂18、崩解剂110、粘结剂08、填料余量。0014组合物制成悬浮剂时包括如下组分含量活性成分A0150、活性成分B0150、分散剂210、湿润剂210、消泡剂0012、增稠剂02、抗冻剂08、去离子水加至100。0015组合物制成水乳剂时包含如下组分含量活性成分A0150、活性成分B0150、溶剂130、乳化剂115、抗冻剂08、增稠剂02、消泡剂0012、去离子水补足余量。0016组合物制成微乳剂时包含如下组分含量活性成分A0150、活性成分B0150、溶剂130、乳化剂3。

11、25、抗冻剂08、消泡剂0012、去离子水补足余量。0017组合物制成微囊悬浮剂时包括如下组分含量活性成分A0150、活性成分B0150、高分子囊壁材料210、分散剂110、有机溶剂110、乳化剂17、消泡剂0012、PH调节剂0015、去离子水加至100。0018本发明的可湿性粉剂主要技术指标00190020本发明的水分散粒剂主要技术指标说明书CN104126585A3/18页5002100220023本发明的悬浮剂主要技术指标00240025本发明的水乳剂主要技术指标00260027本发明的微乳剂主要技术指标00280029本发明的微囊悬浮剂主要技术指标0030说明书CN104126585。

12、A4/18页60031本发明的优点在于0032(1)氟唑菌苯胺与春雷霉素、井冈霉素、多抗霉素、农抗120复配后,具有明显的增效和持效作用;(2)对粮食作物、豆类作物、纤维作物、糖料作物、瓜类作物、水果类作物、干果类作物、嗜好作物、根茎类作物、油料作物、花卉作物、药用作物、原料作物、绿肥牧草作物上的病害均有较高活性;(3)减少了农药用药量,降低了农药在作物上的残留量,减轻了环境污染;(4)对人畜安全,环境相容性好;并且制剂粘着力增强,耐雨水冲刷。具体实施方式0033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的说明,实施例中的百分比均为重量百分比,但本发明并不局限于此。0034应用实施例一0035实施例116可。

13、湿性粉剂0036将氟唑菌苯胺、活性成分B、分散剂、湿润剂、填料在混合缸中混合均匀,经气流粉碎机粉碎后再混合均匀,即可制得本发明所述的可湿性粉剂产品,具体见表1。0037表1实施例116各组分及重量份0038说明书CN104126585A5/18页700390040实施例1726水分散粒剂0041将氟唑菌苯胺、活性成分B、分散剂、湿润剂、崩解剂、填料等一起经气流粉碎得到需要的粒径,再加入粘结剂(可加可不加)等其它助剂,得到制粒用料。将料品定量送进流化床制粒干燥机内经过制粒及干燥后,即可制得本发明所述的水分散粒剂产品,具体见表2。0042表2实施例1726各组分及重量份0043说明书CN10412。

14、6585A6/18页800440045实施例2736悬浮剂0046将分散剂、湿润剂、消泡剂、增稠剂(可加可不加)、抗冻剂(可加可不加),经过高速剪切混合均匀,加入氟唑菌苯胺、活性成分B,在球磨机中球磨23小时,使微粒粒径全部在5M以下,余量用去离子水补足,即可制得本发明所述的悬浮剂产品,具体见表3。0047表3实施例2736各组分及重量份00480049实施例3746水乳剂0050将氟唑菌苯胺、活性成分B、溶剂、乳化剂加在一起,使溶解成均匀油相;将去离子水、抗冻剂(可加可不加)、增稠剂(可加可不加)、消泡剂混合在一起,成均一水相。在高速搅拌下,将水相加入油相,余量用去离子水补足;即可制得本发明。

15、所述的水乳剂产品,具体见表4。0051表4实施例3746各组分及重量份说明书CN104126585A7/18页900520053将表14中春雷霉素、井冈霉素、多抗霉素、农抗120互换,可制得新制剂。0054实施例4749微乳剂0055将氟唑菌苯胺、活性成分B、溶剂、乳化剂、抗冻剂(可加可不加)、消泡剂充分混合成均匀透明的油相,在搅拌下慢慢加入去离子水,形成油包水型乳状液,再经搅拌加热,使之迅速转相成水包油型,冷至室温使之达到平衡,经过滤,余量用去离子水补足;即可制得本发明所述的微乳剂产品,具体见表5。0056表5实施例4749各组分及重量份说明书CN104126585A8/18页1000570。

16、058实施例50、51微囊悬浮剂0059将氟唑菌苯胺、活性成分B、高分子囊壁材料、溶剂混合,使溶解成均匀油相,在剪切条件下,将油相加入到含有乳化剂、PH调节剂、分散剂的水相溶液中,余量用去离子水补足,两种材料在油水界面发生反应,形成高分子囊壁,制成本发明组合物分散良好的微囊悬浮剂产品。具体见表6。0060表6实施例50、51各组分及重量份006100620063本发明实施例是采用室内毒力测定和田间试验相结合的方法。先通过室内毒力测定,明确两种药剂按一定比例复配后的增效比值(SR),SR05为拮抗作用,05SR15为相加作用,SR15为增效作用,在此基础上,再进行田间试验。0064试验方法经预试。

17、确定各药剂有效抑制浓度范围后,药剂按有效成分含量分别设5个剂量处理,设清水对照。参照农药室内生物测定试验准则杀菌剂进行,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药剂对作物病菌的毒力。72H后用十字交叉法测量菌落直径,计算各处理净生长量、菌丝生长抑制率。说明书CN104126585A109/18页110065净生长量(MM)测量菌落直径500660067将菌丝生长抑制率换算成机率值(Y),药液浓度(G/ML)转换成对数值(X),以最小二乘法求得毒力回归方程(YABX),并由此计算出每种药剂的EC50值。同时根据WADLEY法计算两药剂不同配比联合增效比值(SR),SR05为拮抗作用,05SR15为相加作用,SR1。

18、5为增效作用。计算公式如下006800690070其中A、B分别为活性成分A与活性成分B在组合中所占的比例;0071A为氟唑菌苯胺;0072B选自春雷霉素、井冈霉素、多抗霉素、农抗120中之一种。0073应用实施例二0074供试病害水稻稻瘟病0075试验药剂均由陕西美邦农药有限公司提供。0076试验设计经过预备试验确定氟唑菌苯胺与春雷霉素原药及二者不同配比混剂的有效抑制浓度范围。0077表7氟唑菌苯胺与春雷霉素复配对水稻稻瘟病的毒力测定结果分析表说明书CN104126585A1110/18页1200780079由表7可知,氟唑菌苯胺与春雷霉素配比在180801时对水稻稻瘟病的增效比值SR均大于。

19、15,说明两者在180801范围内混配均表现出增效作用,当氟唑菌苯胺与春雷霉素的配比在120251时,增效作用更为突出,增效比值均在220以上。经申请人试验发现氟唑菌苯胺与春雷霉素的优选配比为251、201、151、121、101、91、81、71、61、51、41、31、21、11、12、13、14、15、16、17、18、110、112、115、120,尤其是当氟唑菌苯胺与春雷霉素重量比为31时增效比值最大,增效作用最为明显。0080应用实施例三0081供试病害水稻稻曲病0082试验药剂均由陕西美邦农药有限公司提供。0083试验设计经过预备试验确定氟唑菌苯胺与井冈霉素原药及二者不同配比混剂。

20、的有效抑制浓度范围。0084表8氟唑菌苯胺与井冈霉素复配对水稻稻曲病的毒力测定结果分析表说明书CN104126585A1211/18页1300850086由表8可知,氟唑菌苯胺与井冈霉素配比在180801时对水稻稻曲病的增效比值SR均大于15,说明两者在180801范围内混配均表现出增效作用,当氟唑菌苯胺与井冈霉素的配比在125251时,增效作用更为突出,增效比值均在220以上。经申请人试验发现氟唑菌苯胺与井冈霉素的优选配比为251、201、151、101、51、41、31、21、11、23、12、13、14、15、16、17、18、19、110、111、113、115、120、125,尤其是。

21、当氟唑菌苯胺与井冈霉素重量比为23时增效比值最大,增效作用最为明显。0087应用实施例四0088供试病害黄瓜白粉病0089试验药剂均由陕西美邦农药有限公司提供。0090试验设计经过预备试验确定氟唑菌苯胺与多抗霉素原药及二者不同配比混剂的有效抑制浓度范围。0091毒力测定结果0092表9氟唑菌苯胺与多抗霉素复配对黄瓜白粉病的毒力测定结果分析表说明书CN104126585A1312/18页14009300940095由表9可知,氟唑菌苯胺与多抗霉素配比在180801时对黄瓜白粉病的增效比值SR均大于15,说明两者在180801范围内混配均表现出增效作用,当氟唑菌苯胺与多抗霉素的配比在125251时。

22、,增效作用更为突出,增效比值均在225以上。经申请人试验发现氟唑菌苯胺与多抗霉素的优选配比为251、201、151、101、51、41、31、21、11、23、12、13、14、15、16、17、18、19、110、111、113、115、120、125,尤其是当氟唑菌苯胺与多抗霉素重量比为23时增效比值最大,增效作用最为明显。0096应用实施例五0097供试病害水稻纹枯病0098试验药剂均由陕西美邦农药有限公司提供。0099试验设计经过预备试验确定氟唑菌苯胺与农抗120原药及二者不同配比混剂的有效抑制浓度范围。0100表10氟唑菌苯胺与农抗120复配对水稻纹枯病的毒力测定结果分析表说明书CN。

23、104126585A1413/18页15010101020103由表10可知,氟唑菌苯胺与农抗120配比在180801时对水稻纹枯病的增效比值SR均大于15,说明两者在180801范围内混配均表现出增效作用,当氟唑菌苯胺与农抗120的配比在125251时,增效作用更为突出,增效比值均在220以上。经申请人试验发现氟唑菌苯胺与农抗120的优选配比为251、201、151、101、81、51、41、31、21、11、12、13、14、15、16、17、18、19、110、115、120、125时,尤其是当氟唑菌苯胺与农抗120重量比为11时增效比值最大,增效作用最为明显。0104经试验发现氟唑菌苯。

24、胺与活性成分B复配后对多种作物上的纹枯病、菌核病、黑穗病、白粉病、锈病、霜霉病、疫病、灰霉病、褐斑病、立枯病、枯萎病、轮纹病、稻瘟病、炭疽病、角斑病、稻曲病或恶苗病的防治都有明显的增效作用,增效比值SR均大于15。0105药效实验部分试验药剂由陕西美邦农药有限公司研发、提供,对照药剂20氟唑菌苯胺悬浮剂(自配)、2春雷霉素可湿性粉剂(市购)、5井冈霉素水剂(市购)、3多抗霉素可湿性粉剂(市购)、2农抗120水剂(市购)。0106应用实施例六氟唑菌苯胺与活性成分B及其复配防治小麦纹枯病药效试验。0107本试验安排在陕西省渭南市蒲城县,药前调查小麦纹枯病病害指数,在病害发生初期施药,施药后3天、7。

25、天、15天调查病害指数并计算防效。试验结果如下所示0108表11氟唑菌苯胺与活性成分B及其复配防治小麦纹枯病药效试验说明书CN104126585A1514/18页1601090110由表11可以看出,氟唑菌苯胺与活性成分B复配后能有效防治小麦纹枯病,经申请人试验发现氟唑菌苯胺与活性成分B复配后也可以有效防治小麦黑穗病、白粉病、锈病、褐斑病,防治效果均高于96,优于单剂的防效,且防效期长。在试验用药范围内对标靶作物无不良影响。0111应用实施例七氟唑菌苯胺与活性成分B及其复配防治水稻稻瘟病药效试验。0112本试验安排在陕西省汉中市郊区,药前调查水稻稻瘟病病害指数,在病害发生初期施药,施药后5天、。

26、15天、30天调查病害指数并计算防效。试验结果如下所示0113表12氟唑菌苯胺与活性成分B及其复配防治水稻稻瘟病药效试验说明书CN104126585A1615/18页1701140115由表12可以看出,氟唑菌苯胺与活性成分B复配后能有效防治水稻稻瘟病,经申请人试验发现氟唑菌苯胺与活性成分B复配后也可以有效防治水稻纹枯病、白粉病、稻曲病、恶苗病,防治效果均高于96,优于单剂的防效,且防效期长。在试验用药范围内对标靶作物无不良影响。0116应用实施例八氟唑菌苯胺与活性成分B及其复配防治黄瓜白粉病药效试验。0117本试验安排在陕西省西安市郊区,药前调查黄瓜白粉病病害指数,在病害发生初期施药,施药后。

27、3天、7天、15天调查病害指数并计算防效。试验结果如下所示0118表13氟唑菌苯胺与活性成分B及其复配防治黄瓜白粉病药效试验说明书CN104126585A1716/18页1801190120由表13可以看出,氟唑菌苯胺与活性成分B及其复配防治黄瓜白粉病,经申请人试验发现氟唑菌苯胺与活性成分B复配后也可以有效防治黄瓜灰霉病、立枯病、霜霉病、疫病、角斑病、枯萎病,防治效果均高于95,优于单剂的防效,且防效期长。在试验用药范围内对标靶作物无不良影响。0121应用实施例九氟唑菌苯胺与活性成分B及其复配防治油菜菌核病药效试验。0122本试验安排在陕西省汉中市郊区,药前调查油菜菌核病病害指数,在病害发生初。

28、期施药,施药后3天、10天、20天调查病害指数并计算防效。试验结果如下所示0123表14氟唑菌苯胺与活性成分B及其复配防治油菜菌核病药效试验说明书CN104126585A1817/18页1901240125由表14可以看出,氟唑菌苯胺与活性成分B复配后能有效防治油菜菌核病,防治效果均优于单剂的防效,且防效期长。在试验用药范围内对标靶作物无不良影响。0126应用实施例十氟唑菌苯胺与活性成分B及其复配防治葡萄白粉病药效试验。0127本试验安排在陕西省渭南市大荔县,药前调查葡萄白粉病病害指数,在病害发生初期施药,施药后10天、20天、30天调查病害指数并计算防效。试验结果如下所示0128表15氟唑菌。

29、苯胺与活性成分B及其复配防治葡萄白粉病药效试验说明书CN104126585A1918/18页2001290130由表15可以看出,氟唑菌苯胺与活性成分B复配后能有效防治葡萄白粉病,经申请人试验发现氟唑菌苯胺与活性成分B复配后也可以有效防治葡萄霜霉病、灰霉病、炭疽病、轮纹病,防治效果均高于96,优于单剂的防效,且防效期长。在试验用药范围内对标靶作物无不良影响。0131后经过在全国各地不同地方的试验得出,氟唑菌苯胺与春雷霉素、井冈霉素、多抗霉素、农抗120复配后对多种作物上的纹枯病、菌核病、黑穗病、白粉病、锈病、霜霉病、疫病、灰霉病、褐斑病、立枯病、枯萎病、轮纹病、稻瘟病、炭疽病、角斑病、稻曲病或恶苗病等常见病害的防效均在95以上,优于单剂防效,增效作用明显。说明书CN104126585A2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类生活必需 > 农业;林业;畜牧业;狩猎;诱捕;捕鱼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