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双压功能的弯囊静脉留置针.pdf

上传人:a*** 文档编号:28139 上传时间:2018-01-16 格式:PDF 页数:11 大小:564.5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510167028.9

申请日:

2015.04.10

公开号:

CN104740719A

公开日:

2015.07.01

当前法律状态:

公开

有效性:

审中

法律详情:

公开

IPC分类号:

A61M5/158

主分类号:

A61M5/158

申请人:

张亚根

发明人:

张亚根

地址:

471000河南省洛阳市涧西区秦岭南路洛阳惠尔医用器材有限公司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代理人: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具有双压功能的弯囊静脉留置针,由留置软管、留置软管座、囊管帽、穿刺针管和穿刺针管座组成,其特征是:在输注完成并拔除连接用钢针后,通过弯折囊管帽并使其稳定于留置软管座上的折板与底板之间的空间内,此时,由于囊管帽的弯折将形成一个与输注方向一致的正压;而在下次输液开始时,只需将囊管帽从弯折的状态中拨开,在囊管帽依靠自身的特性回复时,会产生一个与输注方向相反的负压;由于囊管帽弯折所产生的空间变化大于留置软管的内空间体积,同时还大于连接用钢针的体积,这样,利用正压可以实现无肝素封管,利用负压可以验证留置软管是否堵塞。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具有双压功能的弯囊静脉留置针,由留置软管(1)、留置软管座(2)、囊管帽(3)、穿刺针管(4)和穿刺针管座(5)组成,其中:留置软管(1)和囊管帽(3)安装在留置软管座(2)上共同组成留置部分,穿刺针管(4)粘接在穿刺针管座(5)上组成穿刺针部分;穿刺针管(4)可以从留置部分的中心穿过,穿刺针管座(5)可以与留置部分上的留置软管座(2)发生卡合;其特征在于:
留置软管座(2)呈多阶的圆管型,其最后一阶圆管(2A)的外径小于倒数第二阶圆管的外径,倒数第二阶圆管的外径最大;从倒数第二阶圆管的外径下部设有向外生出的对称的两片底板(2B),两片底板(2B)之间有间隙;底板(2B)与最后一阶圆管(2A)的外径之间有一定的距离,并且大于最后两阶圆管的外径差的一半;在两片底板(2B)上对应于留置软管座(2)上的最后两阶圆管的位置上靠近最外侧的地方分别设有向上升起后并向内侧伸出的折板(2C);
囊管帽(3)呈一端封闭的管帽形状,由弹性材料制成;
穿刺针管座(5)呈两阶管状,前阶管(5A)的外径大于后阶管(5B)的外径,在前阶管(5A)的外侧分别设有椭圆形手柄(5C),在椭圆形手柄(5C)的前端设有与穿刺针管座(5)轴线一致的向前伸出的卡夹(5D),在卡夹(5D)的前端设有向上伸出卡勾(5D1)。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说的具有双压功能的弯囊静脉留置针,其特征在于:囊管帽(3)的壁厚与留置软管座(2)上的最后两阶圆管的外径差的一半相当,其内径略小于留置软管座(2)上的最后一阶圆管(2A)的外径,其长度大于留置软管座(2)上的最后一阶圆管(2A)的长度;当囊管帽(3)的管口一端将留置软管座(2)上的最后一阶圆管(2A)完全套接时,囊管帽(3)上的没有套接的部分能够实现自身的的弯折(弯折幅度最大可以达到180度);当囊管帽(3)发生弯折时,其内部空间的变化值大于留置软管(1)的内空间体积,同时还大于连接用钢针的体积。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说的具有双压功能的弯囊静脉留置针,其特征在于:穿刺针管座(5)上的前阶管(5A)的内径略大于囊管帽(3)的外径,后阶管(5B)的内径与穿刺针管(4)的外径相当;两卡夹(5D)张开的宽度即两卡夹(5D)最外侧之间的距离,略小于留置软管座(2)上的两折板(2C)之间的最大距离,两卡夹(5D)之间的距离略大于留置软管座(2)的最大外径;两卡夹(5D)的上下高度略小于留置软管座(2)上的两折板(2C)与两片底板(2B)之间的净高度;两卡夹(5D)的 长度略大于留置软管座(2)上的两折板(2C)沿轴线方向的长度;当在囊管帽(3)的管口一端将留置软管座(2)上的最后一阶圆管(2A)完全套接时,沿轴线方向上,从卡夹(5D)与卡勾(5D1)的结合面到穿刺针管座(5)上的前阶管(5A)与后阶管(5B)的内结合面的距离与从留置软管座(2)上的折板(2C)前端到囊管帽(3)后端面的距离相当;两卡夹(5D)的前端底部呈逐渐向上的弧形。

4.
  根据权利要求1和权利要求2所说的具有双压功能的弯囊静脉留置针,其特征在于:当囊管帽(3)发生弯折时,可以产生一个与输注方向一致的正压,而当囊管帽(3)由弯折状态依靠自身的特性回复的时候可以产生一个与输注方向相反的负压。

5.
  根据权利要求1和权利要求3所说的具有双压功能的弯囊静脉留置针,其特征在于:当穿刺针管座(5)沿轴线方向从后向前运动,并将两卡夹(5D)伸入留置软管座(2)上的两折板(2C)与两底板(2B)之间的空间内时,通过卡夹(5D)的材料变形及应力作用后,可以实现留置软管座(2)与穿刺针管座(5)之间的卡合;由于两卡夹(5D)的前端底部呈逐渐向上的弧形,可以通过上提穿刺针管座(5)上的手柄(5C)并向后做圆周运动的形式,使卡夹(5D)及卡勾(5D1)从与留置软管座(2)上的两折板(2C)之间的卡合的状态中解脱。

6.
  根据权利要求1所说的具有双压功能的弯囊静脉留置针,其特征在于:留置软管座(2)上的两折板(2C)与两底板(2B)之间的空间内可以容纳弯折后的囊管帽(3)并使囊管帽(3)的弯折状态保持稳定。

说明书

具有双压功能的弯囊静脉留置针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输注液体的医疗器械,具体的说是一种用于静脉穿刺过程及其穿刺后在血管内留置期向血管内输注液体的具有双压功能的弯囊静脉留置针。
背景技术
输液可将几乎所有药液通过血管输入人体,实现治疗和预防疾病的目。临床中,常常会因周期性的治疗计划,长期采用穿刺病人血管的输液治疗方式,如肿瘤的化疗、心脑血管疾病治疗、及小儿、老年人血管(硬化、脆性增加)条件差等因素,增加穿刺难度和增加病人被穿刺的痛苦,甚至会因表浅血管的多次穿刺破坏,而不能再次穿刺,影响输液治疗,而需要采取深部血管切开的方法,实现治疗。为避免多次穿刺造成血管的损伤及减少病人痛苦,已经普遍使用动静脉留置针技术。它就是通过在金属穿刺针外表面设置一软套管针的技术方案(器械),在血管穿刺过程中,把软套管针带入血管,再拔除金属穿刺针,而把软套管针留置在血管内。现在临床使用的动静脉留置针大多是由肝素密封帽、穿刺针、穿刺针座、留置软套管针、留置针座、留置针保护套组成。它们基本可完成血管穿刺过程及留置软套管针在动静脉血管内的留置(埋留);但是,现在使用的动静脉留置针却存有以下缺陷和不足:
一是:在使用留置针输液的过程中,由于多是有针连接,在拔除连接用针的同时,必然使留置针内腔形成一定的负压,会造成留置针管内及血管内血液回流进入留置针管内。会发生血液凝固,形成栓子,使留置针通道堵塞,破坏了留置针通道,下次使用时,所以,就必须使用肝素进行封管,这样,就无形中增加了病患的经济负担。
二是:增加医护劳动强度,在使用肝素封管的过程中,需要医护人员遵循一定的操作程序和相当的技术培训,同时,还因为某些血液凝固机制障碍的病人,因溶血出血风险不能使用抗凝剂,使其应用受到限制。
中国专利:CN200100190.6公开了一种在套管内设置有一对楔形的片状瓣膜,可防止血液逆流的动静脉留置针。中国专利:CN200620080001.2公开了另一种自动防止血液回流外溢的方法,是在留置针座的尾腔内设置有及导通支架,橡胶密封液体流道,借导通支架(套管)在外力(输液器或注射器或导管插口)作用下将其贯穿,再次导通,但并没有阐述在输液器等插口拔除后,导通支架如何从中脱离,再次密封的结构,所以,该技术方案 只能满足留置针与液体管道接口的唯一的一次使用。
目前,还没有见到结构如此简单的功能完善的静脉留置针的技术被公开。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具有双压功能的弯囊静脉留置针是由:留置软管、留置软管座、囊管帽、穿刺针管和穿刺针管座组成;其中,由留置软管、留置软管座和囊管帽组成留置部分,穿刺针管和穿刺针管座组成穿刺针部分。其特征在于:留置部分中的囊管帽不仅起到密封、穿刺通过的功能,同时,依靠囊管帽自身的材料特性可以实现被动弯曲与回复,还能够实现其内部空间的大小变化,并在实际使用中依据需要而产生与输注方向一致的正压或是与输注方向相反的负压(即双压),正压用于免肝素封管,负压用于观察免肝素封管的效果以验证留置软管是否堵塞。
本发明的具有双压功能的弯囊静脉留置针中的留置软管座呈多阶的圆管型,其最后一阶圆管的外径小于倒数第二阶圆管的外径,倒数第二阶圆管的外径最大;从倒数第二阶圆管的外径下部设有向外生出的对称的两片底板,两片底板之间有间隙;底板与最后一阶圆管的外径之间有一定的距离,并且大于最后两阶圆管的外径差的一半;在两片底板上对应于留置软管座上的最后两阶圆管的位置上靠近最外侧的地方分别设有向上升起后并向内侧伸出的折板。
本发明的具有双压功能的弯囊静脉留置针中的囊管帽呈一端封闭的管帽形状,由弹性材料制成;其壁厚与留置软管座上的最后两阶圆管的外径差的一半相当,其内径略小于留置软管座上的最后一阶圆管的外径,其长度大于留置软管座上的最后一阶圆管的长度;当囊管帽的管口一端将留置软管座上的最后一阶圆管完全套接时,囊管帽上的没有套接的部分能够实现自身的的弯折(弯折幅度最大可以达到180度);当囊管帽发生弯折时,其内部空间的变化值大于留置软管的内空间体积,同时还大于专用连接针具的钢针体积。
本发明的具有双压功能的弯囊静脉留置针中的穿刺针管座呈两阶管状,前阶管的外径大于后阶管的外径,在前阶管的外侧分别设有椭圆形手柄,在椭圆形手柄的前端设有与穿刺针管座轴线一致的向前伸出的卡夹,在卡夹的前端设有向上伸出卡勾;穿刺针管座上的前阶管的内径略大于囊管帽的外径,后阶管的内径与穿刺针管的外径相当;两卡夹张开的宽度(即两卡夹最外侧面之间的距离)略小于留置软管座上的两折板之间的最大距离,两卡夹之间的距离略大于留置软管座的最大外径;两卡夹的上下高度略小于留置软管座上的两折板与两片底板之间的净高度;两卡夹的长度略大于留置软管座上的两折板沿轴线方向的长度;沿轴线方向上,从卡夹与卡勾的结合面到穿刺针管座上的前阶管与后阶管的内结 合面的距离与从留置软管座上的折板前端到囊管帽(在囊管帽的管口一端将留置软管座上的最后一阶圆管完全套接时)后端面的距离相当;当穿刺针管座沿轴线方向从后向前运动,并将两卡夹伸入留置软管座上的两折板与两底板之间的空间内时,通过卡夹的材料变形及应力作用后,可以实现留置软管座与穿刺针管座之间的卡合;两卡夹的前端底部呈逐渐向上的弧形,可以通过上提穿刺针管座上的手柄并向后做圆周运动的形式,使卡夹及卡勾从与留置软管座上的两折板之间的卡合的状态中解脱;
本发明的具有双压功能的弯囊静脉留置针上的留置软管安装在留置软管座上,囊管帽套接在留置软管座上的最后一阶圆管上,穿刺针管粘接在穿刺针管座上;穿刺针管和穿刺针管座组成的穿刺针部分上的穿刺针管可以从由留置软管、留置软管座和囊管帽组成的留置部分的中心穿过,此时,穿刺针管座上的卡勾可以和留置软管座上的折板发生卡合,当需要将穿刺针部分从留置部分上去除时,只有可以通过上提穿刺针管座并向后做圆弧运动才可能实现。
在本发明的具有双压功能的弯囊静脉留置针用于治疗时,先是手握穿刺针管座进行穿刺,当穿刺成功并顺利去除穿刺针管后,再使用专用的连接针具刺入囊管帽而进行输液;当治疗完成后,在将专用的连接针具去除后,用手将留置部分上的囊管帽向留置软管座上的任一侧折板做反向弯折,并将弯折后的囊管帽嵌入留置软管座上的由折板和底板组成的空间中,这样,弯折后的囊管帽将在留置软管座上的由折板和底板组成的空间内保持一个稳定的弯折状态;同时,由于囊管帽发生了弯折,其内部的液体将会随着空间的减小而产生一个与输注方向一致的正压并流向留置软管,由此可以完成无肝素的正压封管;当再次需要输液时,只需将弯折的囊管帽从留置软管座上的由折板和底板组成的空间中拨出,此时,由于囊管帽将依靠自身材料的特性回复至初始状态,同时,随囊管帽内的空间增大而产生一个与输注方向相反的负压,并由此可以观察无肝素封管的效果以及验证留置软管是否有堵塞的现象发生。
在本发明所提出的技术方案中,由于囊管帽功能在传统的密闭和耐穿刺的基础上增加了双压功能(通过弯折与回复来实现正压和负压)以及留置软管座的功能在原有的连接、固定的基础上增加了稳定囊管帽的弯折状态的功能,使得本发明具有更加精简集约的特性,也实现了用较少的部件构成来完成较多功能设计预期的发明初衷;应用本发明的具有双压功能的弯囊静脉留置针不仅可以避免肝素封管的繁琐操作,同时,也可以避免了现在市场上的带正压接头(具有弹簧构造)的复杂构造形式,同时,还具有结构紧凑、明了,病患佩戴舒适的特性。
本发明如此精简的构造是前所未有的;本发明所提出的双压概念也是前所未有的;本 发明的技术方案不仅具有病患佩戴舒适和减轻医护人员劳动强度的作用,同时还具有节省制造成本提高生产效率的特性,具有独到的创新性,是留置针技术领域内的新的技术方案。
名词一览:
1:留置软管         2:留置软管座          2A:最后一阶圆管      2B:底板
2C:折板            3:囊管帽              4:穿刺针管           5:穿刺针管座
5A:前阶管          5B:后阶管             5C:手柄              5D:卡夹
5D1:卡勾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展开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组合结构使用前的纵向垂直剖面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组合结构使用前的纵向水平剖面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组合结构使用后(再次输注前)的纵向水平剖面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组合结构的留置软管座与穿刺针管座之间卡合关系的纵向垂直剖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例: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展开示意图,由此可知,本发明的具有双压功能的弯囊静脉留置针由留置软管1、留置软管座2、囊管帽3、穿刺针管4和穿刺针管座5组成,其中:留置软管1和囊管帽3安装在留置软管座2上共同组成留置部分,穿刺针管4粘接在穿刺针管座5上组成穿刺针部分;穿刺针管4可以从留置部分的中心穿过,穿刺针管座5可以与留置部分上的留置软管座2发生卡合;其特征在于:
留置软管座2呈多阶的圆管型,其最后一阶圆管2A的外径小于倒数第二阶圆管的外径,倒数第二阶圆管的外径最大;从倒数第二阶圆管的外径下部设有向外生出的对称的两片底板2B,两片底板2B之间有间隙;底板2B与最后一阶圆管2A的外径之间有一定的距离,并且大于最后两阶圆管的外径差的一半;在两片底板2B上对应于留置软管座2上的最后两阶圆管的位置上靠近最外侧的地方分别设有向上升起后并向内侧伸出的折板2C。
囊管帽3呈一端封闭的管帽形状,由弹性材料制成;其壁厚与留置软管座2上的最后两阶圆管的外径差的一半相当,其内径略小于留置软管座2上的最后一阶圆管2A的外径,其长度大于留置软管座2上的最后一阶圆管2A的长度;当囊管帽3的管口一端将留置软 管座2上的最后一阶圆管2A完全套接时,囊管帽3上的没有套接的部分能够实现自身的的弯折(弯折幅度最大可以达到180度)。
穿刺针管座5呈两阶管状,前阶管5A的外径大于后阶管5B的外径,在前阶管5A的外侧分别设有椭圆形手柄5C,在椭圆形手柄5C的前端设有与穿刺针管座5轴线一致的向前伸出的卡夹5D,在卡夹5D的前端设有向上伸出卡勾5D1;穿刺针管座5上的前阶管5A的内径略大于囊管帽3的外径,后阶管5B的内径与穿刺针管4的外径相当;两卡夹5D张开的宽度(即两卡夹5D最外侧之间的距离)略小于留置软管座2上的两折板2C之间的最大距离,两卡夹5D之间的距离略大于留置软管座2的最大外径;两卡夹5D的上下高度略小于留置软管座2上的两折板2C与两片底板2B之间的净高度;两卡夹5D的长度略大于留置软管座2上的两折板2C沿轴线方向的长度;沿轴线方向上,从卡夹5D与卡勾5D1的结合面到穿刺针管座5上的前阶管5A与后阶管5B的内结合面的距离与从留置软管座2上的折板2C前端到囊管帽3(在囊管帽3的管口一端将留置软管座2上的最后一阶圆管2A完全套接时)后端面的距离相当;当穿刺针管座5沿轴线方向从后向前运动,并将两卡夹5D伸入留置软管座2上的两折板2C与两底板2B之间的空间内时,通过卡夹5D的材料变形及应力作用后,可以实现留置软管座2与穿刺针管座5之间的卡合;两卡夹5D的前端底部呈逐渐向上的弧形,可以通过上提穿刺针管座5上的手柄5C并向后做圆周运动的形式,使卡夹5D及卡勾5D1从与留置软管座2上的两折板2C之间的卡合的状态中解脱;
图2是本发明组合结构使用前的纵向垂直剖面示意图,图3是本发明组合结构使用前的纵向水平剖面示意图,由此两图可知:本发明技术生产的产品出厂时,留置软管1和囊管帽3均安装在留置软管座2上,穿刺针管4粘接在穿刺针管座5上;穿刺针管4从留置软管1、留置软管座2和囊管帽3的中心穿过,穿刺针管座5与留置软管座2发生卡合;同时,囊管帽3的后段进入穿刺针管座5上的前阶管5A的内空间中以保持稳定。
图4是本发明组合结构使用后(再次输注前)的纵向水平剖面示意图,由此可知:当由本发明技术生产的产品完成首次输注治疗并拔除连接用针具后,用手将留置部分上的囊管帽3向留置软管座2上的任一侧折板2C做反向弯折,并将弯折后的囊管帽3嵌入留置软管座2上的由折板2C和底板2B组成的空间中,这样,弯折后的囊管帽3将保持一个稳定的弯折状态;同时,由于囊管帽3发生了弯折,其内部的液体将会随着空间的减小而产生一个与输注方向一致的正压并流向留置软管1,由此可以完成无肝素的正压封管;当再 次需要输液时,只需将弯折的囊管帽3从留置软管座2上的由折板2C和底板2B组成的空间中拨出,此时,由于囊管帽3将依靠自身材料的特性回复至初始状态,同时,随囊管帽3内的空间增大而产生一个与输注方向相反的负压,并由此可以观察无肝素封管的效果以及验证留置软管2是否有堵塞的现象发生。
图5是本发明组合结构的留置软管座与穿刺针管座之间卡合关系的纵向垂直剖面示意图,由此可知:穿刺针管座5上的卡夹5D的前端底部呈逐渐向上的弧形,当穿刺针管座5沿轴线方向向前运动,并使两卡夹5D伸入留置软管座2上的两折板2C与两底板2B之间的空间内时,通过卡夹5D的材料变形及应力作用后,可以实现留置软管座2与穿刺针管座5之间的卡合;当需要将穿刺部分拔除时,可以手握穿刺针管座5上的手柄5C通过上提并向后做圆周运动的形式,将穿刺部分从与留置部分之间的卡合的状态中解脱。

具有双压功能的弯囊静脉留置针.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具有双压功能的弯囊静脉留置针.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具有双压功能的弯囊静脉留置针.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具有双压功能的弯囊静脉留置针.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具有双压功能的弯囊静脉留置针.pdf(11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具有双压功能的弯囊静脉留置针,由留置软管、留置软管座、囊管帽、穿刺针管和穿刺针管座组成,其特征是:在输注完成并拔除连接用钢针后,通过弯折囊管帽并使其稳定于留置软管座上的折板与底板之间的空间内,此时,由于囊管帽的弯折将形成一个与输注方向一致的正压;而在下次输液开始时,只需将囊管帽从弯折的状态中拨开,在囊管帽依靠自身的特性回复时,会产生一个与输注方向相反的负压;由于囊管帽弯折所产生的空间变化大于留置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类生活必需 > 医学或兽医学;卫生学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