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肋叠合预应力钢筋混凝土预制板.pdf

上传人:n****g 文档编号:288782 上传时间:2018-02-07 格式:PDF 页数:10 大小:404.7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0910227164.7

申请日:

2009.12.10

公开号:

CN101851973A

公开日:

2010.10.06

当前法律状态:

撤回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发明专利申请公布后的视为撤回IPC(主分类):E04B 5/02公开日:20101006|||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E04B 5/02申请日:20091210|||公开

IPC分类号:

E04B5/02; E04B5/04

主分类号:

E04B5/02

申请人:

吴方伯

发明人:

周绪红; 吴方伯; 陈伟

地址:

410082 湖南省长沙市麓山南路湖南大学结构工程研究所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代理人: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带肋叠合预应力钢筋混凝土预制板,该带肋叠合预应力钢筋混凝土预制板,包括预制块(1)、后浇混凝土叠合层(2)、钢筋(3)。本发明的特征在于预制块(1)的底板(4)上有纵向凹槽(8)。带肋叠合预应力钢筋混凝土预制板的制作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先将底板带纵向凹槽的预制块(1)预制好;(2)在预制场地面或模板上将预制块(1)摆放整齐,将钢筋(3)放置在预制块的底板纵向凹槽(8)和纵肋凹槽(6)或纵肋孔洞(7)内,张拉底板纵向钢筋,施加预应力,在底板纵向凹槽(8)和纵肋凹槽(6)或纵肋孔洞(7)内浇筑混凝土;(3)后浇混凝土达到一定强度后,放松预应力钢筋,形成带肋叠合预应力钢筋混凝土预制板。该带肋叠合预应力钢筋混凝土预制板的制作方法,由于先将底板(4)上有纵向凹槽(8)的预制块(1)预制好,预制块(1)可以在固定的模具内成批浇筑制作或挤压成型,制作工序简单、降低了施工难度、节约了施工时间、提高了施工效率。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带肋叠合预应力钢筋混凝土预制板, 包括预制块 (1)、 后浇混凝土叠合层 (2)、 钢筋 (3), 其特征在于 : 预制块 (1) 的底板 (4) 上有纵向凹槽 (8)。
2: 一种带肋叠合预应力钢筋混凝土预制板, 包括预制块 (1)、 后浇混凝土叠合层 (2)、 钢筋 (3), 其制作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 (1) 先将底板带纵向凹槽的预制块 (1) 预制好 ; (2) 在 预制场地面或模板上将预制块 (1) 摆放整齐, 将钢筋 (3) 放置在预制块的底板纵向凹槽 (8) 和纵肋凹槽 (6) 或纵肋孔洞 (7) 内, 张拉底板纵向钢筋, 施加预应力, 在底板纵向凹槽 (8) 和纵肋凹槽 (6) 或纵肋孔洞 (7) 内浇筑混凝土 ; (3) 后浇混凝土达到一定强度后, 放松预应 力钢筋, 形成带肋叠合预应力钢筋混凝土预制板。
3: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带肋叠合预应力钢筋混凝土预制板, 其特征在于 : 预制块 (1) 的纵肋 (5) 上有纵向凹槽 (6) 或纵向孔洞 (7)。
4: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带肋叠合预应力钢筋混凝土预制板, 其特征在于 : 预制块 (1) 的纵肋凹槽 (6) 和底板纵向凹槽 (8) 断面形式为弧形或矩形。
5: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带肋叠合预应力钢筋混凝土预制板, 其特征在于 : 预制块 (1) 的纵肋为 T 形或矩形。
6: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带肋叠合预应力钢筋混凝土预制板, 其特征在于 : 预制块 (1) 的 T 形纵肋与顶板或底板交界处设置加腋 (9)。
7: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带肋叠合预应力钢筋混凝土预制板, 其特征在于 : 预制块 (1) 的纵肋为单肋或多肋。
8: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带肋叠合预应力钢筋混凝土预制板, 其特征在于 : 带肋叠合 预应力钢筋混凝土预制板的钢筋有预应力钢筋、 非预应力钢筋。

说明书


一种带肋叠合预应力钢筋混凝土预制板

    技术领域 :
     本发明涉及建筑施工领域, 具体指一种带肋叠合预应力钢筋混凝土预制板。 背景技术 :
     目前采用的钢筋混凝土拼装楼板, 整体性好, 不需现场支模, 而且造价低, 吊 装、 运输容易。拼装楼板的钢筋混凝土预制构件通常用带肋钢筋混凝土预制构件板 (03227765.2), 这种带肋钢筋混凝土预制构件纵向肋下两侧开有孔洞, 拼装楼板时, 将钢筋 穿过预制构件纵向肋下两侧的孔洞, 连接多块钢筋混凝土预制构件板, 使钢筋纵横交错布 局, 在预制构件形成的槽内填装混凝土, 形成拼装楼板, 该楼板具有造价低、 制作容易、 整体 性好等优点。但这种带肋预制构件板的制作非常繁琐, 主要是由于两侧开有孔洞纵向肋的 浇筑需要在纵向肋两侧装侧模, 两侧孔洞也需装模, 然后置放底板钢筋、 纵向肋钢筋、 浇筑 混凝土, 工序复杂、 且孔口的模块拆模难, 增加了施工时间和施工难度, 施工效率低。 发明内容 :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制作工序简单、 降低施工难度、 节约施工时间、 提高施 工效率的带肋叠合预应力钢筋混凝土预制板。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带肋叠合预应力钢筋混凝土预制板, 包括预制块、 后 浇混凝土叠合层、 钢筋, 其特征在于 : 预制块的底板上有纵向凹槽。在制作带肋叠合预应力 钢筋混凝土预制板时, 由于底板上有纵向凹槽, 可以用来放置纵向钢筋, 浇筑混凝土。同时 底板上的纵向凹槽, 可以提高预制块底板的刚度, 在张拉底板钢筋、 浇注混凝土形成带肋叠 合预应力钢筋混凝土预制板时, 底板不会出现裂缝或反拱。底板凹槽增大了预制块底板和 后浇混凝土之间的粘接面积, 预制块、 纵肋钢筋、 后浇混凝土能够很好的粘结嵌固, 提高了 预制块与后浇混凝土结合界面的强度和协同工作性, 其受力性能、 整体性能更高。
     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来实现的, 一种带肋叠合预应力钢筋混凝土预制板, 包括预 制块、 后浇混凝土叠合层、 钢筋。 带肋叠合预应力钢筋混凝土预制板的制作方法包括如下步 骤: (1) 先将底板带纵向凹槽的预制块预制好 ; (2) 在预制场地面或模板上将预制块摆放整 齐, 将钢筋放置在摆放好的预制块的底板纵向凹槽和纵肋凹槽或纵肋孔洞内, 张拉底板纵 向钢筋, 施加预应力, 在底板纵向凹槽和纵肋凹槽或纵肋孔洞内浇筑混凝土 ; (3) 后浇混凝 土达到一定强度后, 放松预应力钢筋, 形成带肋叠合预应力钢筋混凝土预制板。 由于先将底 板带纵向凹槽的预制块预制好, 再由预制块制作成带肋叠合预应力钢筋混凝土预制板, 预 制块可以在固定的模具内成批浇筑制作或挤压成型, 制作工序简单、 便于机械化生产, 降低 了施工难度、 节约了施工时间、 提高了施工效率。
     本发明的特征还在于预制块的纵肋上有纵向凹槽或纵向孔洞。 由于肋上有纵向凹 槽或纵向孔洞, 可以用来放置纵肋钢筋, 浇筑混凝土。 预制块、 纵肋钢筋、 后浇混凝土能够很 好的粘结嵌固, 较好地解决了预制块与后浇混凝土结合界面的强度和协同工作性, 其受力 性能、 整体性能更高。本发明的特征还在于预制块纵肋凹槽和底板纵向凹槽断面形式为弧形或矩形。 凹 槽形状可以根据实际使用及制作工艺进行灵活选择, 便于生产及实际使用。
     本发明的特征还在于预制块的纵肋为 T 形或矩形。纵肋可增大预制板的强度, 提 高预制板的整体性能。T 形纵肋有较大的刚度, 可防止底板在预应力钢筋作用下的反拱, 提 高了预制板的有效折算高度。
     本发明的特征还在于预制块 T 形纵肋与顶板或底板交界处设置加腋。T 形纵肋加 腋提高了顶板的抗弯能力, 同时提高了预制板的抗剪承载力, 可有效防止纵肋与顶板、 底板 连接处应力集中, 增强预制板的强度。
     本发明的特征还在于预制块的纵肋为单肋或多肋。 多肋能进一步提高预制板的强 度和刚度, 便于大跨度预制板的制作应用。 在拼装整体楼板时, 多肋可增强预制板与现浇混 凝土叠合层之间的粘结与嵌固, 楼板的受力性能、 整体性能更高。
     本发明的特征还在于带肋叠合预应力钢筋混凝土预制板的钢筋有预应力钢筋、 非 预应力钢筋。纵肋钢筋为预应力钢筋或非预应力钢筋, 底板纵向钢筋为预应力钢筋。钢筋 能提高预制板的抗弯、 抗剪性能, 加强预制块之间的粘结, 防止出现裂缝。 附图说明 : 图 1 为预制块 1 结构示意图, 4 为底板, 5 为纵肋, 6 为纵肋凹槽, 7 为纵肋孔洞, 8为 底板上纵向凹槽。图 1 所示, 底板凹槽 8 断面形式为矩形。
     图 2 为预制块另一实施例, 纵肋凹槽 6 断面形式为弧形, 底板纵向凹槽 8 断面形式 为矩形。
     图 3 为预制块另一实施例, 纵肋凹槽 6 断面形式为矩形, 底板纵向凹槽 8 断面形式 为弧形。
     图 4 为预制块另一实施例, 纵肋上有纵向孔洞 7。
     图 5 为 T 形肋预制块结构示意图, 纵肋凹槽 6 断面形式为弧形, 底板纵向凹槽 8 断 面形式为矩形。
     图 6 为 T 形肋预制块另一实施例, T 形纵肋与顶板和底板交界处设置加腋 9, 纵肋 上有纵向孔洞 7。
     图 7 矩形双肋预制块结构示意图。纵肋上有纵向孔洞 7。
     图 8 为矩形肋叠合预应力钢筋混凝土预制板结构示意图。
     图 9 为矩形肋叠合预应力钢筋混凝土预制板另一实施例。
     图 10 为矩形肋叠合预应力钢筋混凝土预制板另一实施例。
     图 11 为矩形肋叠合预应力钢筋混凝土预制板另一实施例。
     图 12 为 T 形肋叠合预应力钢筋混凝土预制板结构示意图。
     图 13 为 T 形肋叠合预应力钢筋混凝土预制板另一实施例。 T 形纵肋与顶板和底板 交界处设置加腋 9。
     图 14 为矩形双肋叠合预应力钢筋混凝土预制板实施例。
     具体实施方式 :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本发明如附图所示, 一种带肋叠合预应力钢筋混凝土预制板, 包括预制块 1、 后浇 混凝土叠合层 2、 钢筋 3。其特征在于 : 预制块 1 的底板 4 上有纵向凹槽 8。图 1 为预制块 1 结构示意图, 4 为底板, 5 为纵肋, 6 为纵肋凹槽, 7 为纵肋孔洞, 8 为底板纵向凹槽。在其他 附图中, 编号相同的, 其说明相同。图 1 所示, 底板凹槽 8 断面形式为矩形。
     本发明的特征还在于预制块 1 的纵肋 5 上有纵向凹槽 6 或纵向孔洞 7。图 2 为本 发明的实施例 2 的结构示意图所示, 纵肋 5 上纵向凹槽 6 断面形式为弧形, 底板纵向凹槽 8 断面形式为矩形。
     本发明的特征还在于预制块 1 的纵肋凹槽 6 或底板纵向凹槽 8 断面形式为弧形或 矩形。图 3 为本发明的实施例 3 的结构示意图, 纵肋凹槽 6 断面形式为矩形, 底板纵向凹槽 8 断面形式为弧形。图 4 为本发明的实施例 4 的结构示意图, 纵肋上有纵向孔洞 7, 底板凹 槽 8 断面形式为矩形。
     本发明的特征还在于预制块的纵肋为 T 形或矩形。图 5 为本发明的实施例 5 的结 构示意图, 纵肋为 T 形。
     本发明的特征还在于预制块 T 形纵肋与顶板或底板交界处设置加腋 9, 图 6 为本发 明的实施例 6 的结构示意图, T 形纵肋与顶板和底板交界处设置加腋 9, 纵肋 5 上有纵向孔 洞 7。
     本发明的特征还在于预制块的纵肋为单肋或多肋。图 7 为本发明的实施例 7 的结 构示意图, 矩形纵肋 5 上有纵向孔洞 7。
     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来实现的, 一种带肋叠合预应力钢筋混凝土预制板, 包括预 制块 1、 后浇混凝土叠合层 2、 钢筋 3。 带肋叠合预应力钢筋混凝土预制板的制作方法包括如 下步骤 : (1) 先将底板带纵向凹槽的预制块 1 预制好 ; (2) 在预制场地面或模板上将预制块 1 摆放整齐, 将钢筋 3 放置在预制块的底板凹槽 8 和纵肋凹槽 6 或纵肋孔洞 7 内, 张拉底板 纵向钢筋, 施加预应力, 在底板凹槽 8 和纵肋凹槽 6 或纵肋孔洞 7 内浇筑混凝土 ; (3) 后浇混 凝土达到一定强度后, 放松预应力钢筋, 形成带肋叠合预应力钢筋混凝土预制板。图 8 为矩 形肋叠合预应力钢筋混凝土预制板结构示意图。图 9 为本发明的实施例 9 的结构示意图, 矩形肋叠合预应力钢筋混凝土预制板结构示意图, 其中纵肋钢筋为预应力钢筋或非预应力 钢筋, 底板纵向钢筋为预应力钢筋。
     图 10 为本发明的实施例 10 的结构示意图, 矩形肋叠合预应力钢筋混凝土预制板 结构示意图。
     图 11 为本发明的实施例 11 的结构示意图, 矩形肋叠合预应力钢筋混凝土预制板 结构示意图。
     图 12 为本发明的实施例 12 的结构示意图, T 形肋叠合预应力钢筋混凝土预制板。
     图 13 为本发明的实施例 13 的结构示意图, T 形肋叠合预应力钢筋混凝土预制板, T 形纵肋与顶板和底板交界处设置加腋 9。
     图 14 为本发明的实施例 14 的结构示意图, 矩形双肋叠合预应力钢筋混凝土预制 板。

一种带肋叠合预应力钢筋混凝土预制板.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一种带肋叠合预应力钢筋混凝土预制板.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一种带肋叠合预应力钢筋混凝土预制板.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种带肋叠合预应力钢筋混凝土预制板.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带肋叠合预应力钢筋混凝土预制板.pdf(10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带肋叠合预应力钢筋混凝土预制板,该带肋叠合预应力钢筋混凝土预制板,包括预制块(1)、后浇混凝土叠合层(2)、钢筋(3)。本发明的特征在于预制块(1)的底板(4)上有纵向凹槽(8)。带肋叠合预应力钢筋混凝土预制板的制作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先将底板带纵向凹槽的预制块(1)预制好;(2)在预制场地面或模板上将预制块(1)摆放整齐,将钢筋(3)放置在预制块的底板纵向凹槽(8)和纵肋凹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固定建筑物 > 建筑物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