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外部备用轮的支撑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外部备用轮的支撑装置。
背景技术
一般来说,由标示为现有技术的附图简略地示出,已知类型的支撑装置设计成用于在机动车的底板下支撑备用轮2,其包括:
-固定到底板上的箱形截面支架;
-罩5,其安装到备用轮2上,并且能够相对于支架4作远离和朝向恢复位置移动,在该恢复位置罩5紧靠支架4安装;
-用于传递运动的线缆6,其穿过支架4,并且具有固定到罩5上的一端7;以及
-夹紧装置8,其设定在支架4和罩5之间,用于将罩5阻挡在其恢复位置。
上述类型的支撑装置设定在这样一个位置,其中它们暴露到空气中,这使得在没有备用轮时,这类支撑装置很容易发生罩的功能故障和粘附,所述备用轮的重量能够确保罩的适当下降。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外部备用轮的支撑装置,其将更加抵抗大气的影响,并且同时能够阻止罩的任何粘附。
根据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外部备用轮地支撑装置,其在机动车的底板下支撑备用轮,所述装置包括:
-固定到底板的箱形截面支架;
-罩,其可安装到备用轮上,并且能够相对于支架作远离和朝向一个恢复位置的移动,在所述恢复位置中罩抵靠支架安装;
-用于传递运动的线缆,其穿过支架并且具有固定到罩上的一个末端;以及
-夹紧装置,其设定在支架和罩之间,用于将罩阻挡在其恢复位置;
所述支撑装置的特征在于,包括与箱形截面支架相连的防粘附装置,所述防粘附装置又包括设置在罩和支撑支架之间的弹性压缩元件,该弹性压缩元件可以由于夹紧装置的释放而促发,所述防粘附装置还包括与罩相连的密封元件,该密封元件用于与箱形截面支架相配合。
【附图说明】
本发明将结合附图进行描述,其示出了本发明的一个非限制实施例,其中:
-图1是根据本发明的备用轮支撑装置的第一优选实施例的透视图;
-图2是图1的支撑装置的透视图,其为了清楚起见,去掉了某些部件。
-图3是图1所示的备用轮支撑装置的第二实施例的侧视图;
-图4是图1所示的备用轮支撑装置的第三实施例的透视图;
-图5是图4的支撑装置的侧视图,其为了清楚起见,用剖视图示出了多个部件同时去掉了某些部件。
-图6是图1的备用轮支撑装置的第四实施例的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考图1和2,已经在背景技术部分进行了描述的相同或类似的指定部件使用相同的附图标记,总体上,附图标记1表示用于外部备用轮2的支撑装置。
装置1设计成在机动车的底板3下支撑备用轮2,其包括:
-固定到底板3上的箱形截面支架4;
-罩5,其可安装到备用轮2上,并且能够相对于支架4作远离和朝向恢复位置的移动,在该恢复位置中罩5紧靠支架4安装而将车轮2向上夹紧抵靠底板3;
-用于传递运动的线缆6,其穿过支架4,并且具有固定到罩5上的一端7;以及
-夹紧装置8,其设定在支架4和罩5之间,用于将罩5阻挡其恢复位置。
箱形截面支架4包括大致平行六面体形的固定基座11和竖直的管状体12,所述管状体设置成横向于基座11,并且相对于基座11在与底板3相反的一侧从基座11延伸。具体地,基座11通过组装在一起的两个杯状的半壳体13形成,并且具有前孔14和连接座(couplingsocket)15,所述连接座15固定到基座11的底壁16上,并且具有通过其底壁17的相应通孔18,通孔18用于与本体12相通地固定基座11。
本体12结合在座15上,从壁16沿垂直轴线A延伸,并且具有底部开口部分20,该部分呈大致向下的圆锥形漏斗状。而且,本体12设有通槽21,其横向于轴线A,并且在距离开口部分20一定距离处通过本体12。
用于传递运动的线缆6通过孔14插入在基座11内部,并且通过孔8从基座11出来,而沿轴线A在本体12内延伸。
夹紧装置8具有卡扣作用臂23(Snap-action arm),该臂23铰接在支架4外部的一个位置上,该位置对应于基座11上与孔14相反的一侧,夹紧装置8还包括连接到臂23上用于传递运动的另一线缆24,其用于使臂23作远离和朝向夹持位置的运动,夹紧装置8还包括一个促动杆25,其铰接到管状体12上,并且设置在线缆24和曲臂23之间,用于促动臂23。
臂23是可弯曲的弹性臂,其设计成相对于连接到基座11上的支点元件26弯曲,并且设有连接端27,该连接端通过槽21固定在本体12内部,并且由于臂23的可弯曲性而保持在本体12内部。
促动杆25是第一类杠杆(first-class lever),并且以可旋转的方式托在本体12上,并具有操作臂28和抵抗臂29,所述操作臂28向基座11的方向延伸并连接线缆24,所述抵抗臂29在开口部分20的方向上延伸,并且与臂23接合。
最后,夹紧装置8包括成形的套筒30,其固定到线缆6的末端7上,并且设置在线缆6和罩5之间。套筒30以可滑动的方式设置在管状体12的内部,并且具有许多环形凸起31,这些环形凸起31相对于轴线A设置一系列,并且设计成被连接端27拦截。每个凸起31通过顶部的相应锥形表面32,以及底部的横切于轴线A的相应平表面33限定,使得在套筒30插入本体12的过程中,能够使末端27在凸起31上滑动,并且插入在一个凸起31和另一个凸起之间,因此轴向上夹紧套筒30。
装置1还包括一个防粘附装置40,该防粘附装置40与支架4相连,防止由于装置1本身外部的原因,例如在支架4内部的碎屑渗入,而产生的罩5或线缆6的任何形式的粘附,以便确保即使车轮2不存在时,还能够使罩5远离其本身的恢复位置运动。
装置40包括螺旋状弹簧41,其沿轴线A设置,并且设计成压缩在套筒30和座15的壁17之间,以便在套筒20上实施推压弹性作用力。装置40还包括两个密封元件42,43,其设计成借助于密封作用而将支架4与外界分隔,其中的元件42与罩5相连,而元件43与基座11相连。
具体地,元件42由成形的筒套限定形成,其设置在罩5和套筒30之间,并具有两个截锥形的环形凸起44和半球体45,它们设计成与开口部分20相互配合,以便用处于其恢复位置的罩5密封本体12。
而元件43被设置来闭合孔14,并包括由橡胶材料制成的圆柱形塞子46和由橡胶材料制成的可弯曲导向件47,该导向件固定到塞子46上。线缆6穿过塞子46和导向件47,同时导向件47在基座11内部从塞子46一直延伸到孔18,塞子46也起到夹紧线缆6的护层6′的终端的作用。
在使用过程中,装置1能够在底板3下夹紧和支撑备用轮2,以及释放备用轮2。
为了能够使线缆6运动穿过支架4,最初需要释放套筒30。因此,需要作用线缆24,以便弯曲臂23,并且使末端27与凸起37脱离。在这一点上,线缆6是自由的,由于备用轮2的重量作用或者在没有备用轮2时由于弹簧41伸长的弹力作用使罩5下降,在没有备用轮2时,罩5的重量不足以克服开口部分20上元件42的密封作用力或克服由于各部件之间的摩擦力或者积聚在开口部分20外侧的可能碎屑而产生的初始阻力。
在罩5可能已经插入穿过备用轮2,并且线缆6借助于设置在机动车的底板上的恢复装置(未示出)已经恢复之后,备用轮2被牵引至装置1的垂直轴线附近并被升高,直到密封元件42通过开口部分20完全插入管状体12内部,连接端27插入在两个凸起31之间。
从上面的描述看,很清楚地看出防粘附装置40防止碎屑进入箱形截面支架4的内部,从而能够使线缆6移动穿过大致没有障碍物的环境,并且也防止了在没有保持备用轮2时由于罩5的重力作用而下落,轮2的重量在每种场合都能够使罩5从恢复位置降低。
实际上,装置1在底板3的位置不仅使装置1暴露到各种污染剂中,而且也阻止了定期检修。因此,在没有装置40的情况下,结垢形成在装置1的内部,从而阻止线缆6正确移动。另外,在不存在备用轮2时,所述的结垢实际上使得罩5不可能下降,因此易于理解下述方式:即一旦末端27与凸起31脱离时,箱形截面支架4的好的内在清洁度和弹簧41的伸长弹性作用总是能确保罩5的下降。
图3示出的实施例涉及一种类似于装置1的装置50,装置50不同于装置1之处在于基座11和本体12整体形成在纵长体51中,所述纵长体51也类似于主体12,沿轴线A延伸,并且通过连接在一起的两个壳体52形成。具体地,两个壳体52具有借助于许多铆钉54连接到一起的相应周边缘53。
而且,装置50不同于装置1之处还有臂23直接连接到线缆24上,因此不设置杆25。另外,连接端27也可以在穿过两边缘53形成的通槽55内部可移动。
装置50的操作类似于装置1的操作,因此不需要进行任何附加的解释。
图4和5示出的实施例涉及一类似于装置1的装置60,装置60不同于装置1之处在于首先不具有臂32,其次夹紧装置8包括套筒61,其围绕槽21设置在管状体12的外部,所述套筒61包括径向齿部62,该径向齿部穿过槽21设置并接触套筒30。
套筒61还包括弹性支撑部分63,其向外连接到杆25的臂29,向内连接到齿部62,以便能够使齿部62移动远离套筒30的凸起31,以及向着套筒30的凸起31运动。
装置60的装置40除了盖子45之外还包括由橡胶材料制成的圆锥形盘64,其相对于罩5安装在盖子45的相反侧,并且外部直径大于开口部分20的外部直径,以便排除碎屑进入本体12的任何可能情况。圆锥形盘64可以优选应用到装置1的罩5上。
装置60的操作类似于装置1的操作,因此不需要进行任何附加的解释。
图6示出的实施例涉及一类似于装置1的装置70,装置70不同于装置1之处在于首先基座11和本体12整体形成在纵长体71中,所述纵长体71也类似于主体12,沿轴线A延伸。而且臂23不仅铰接在本体71,而且直接连接到线缆24上,因此也设置在本体71内部。
因此,本体71不仅设有用于线缆6通过的孔14以及为提供孔14的密闭而设的塞子46,而且设有另外的孔74和另外的塞子76,它们轴向设置以便它们与孔14和塞子16对准。
装置70的操作类似于装置1的操作,因此不需要进行任何附加的解释。
应该理解的是,本发明并不限于在此描述和示出的实施例,其应当理解为仅仅只作为支撑装置实施例的例子,对于支撑装置来说,可以对部件的形状和设置以及构造和组件的细节进行另外的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