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马尾松嫁接方法.pdf

上传人:32 文档编号:28149 上传时间:2018-01-16 格式:PDF 页数:5 大小:316.9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510167917.5

申请日:

2015.04.10

公开号:

CN104737829A

公开日:

2015.07.01

当前法律状态:

实审

有效性:

审中

法律详情:

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A01G 1/06申请日:20150410|||公开

IPC分类号:

A01G1/06

主分类号:

A01G1/06

申请人:

安徽省林业科学研究院

发明人:

陈雪莲; 徐六一; 章健; 郝焰平; 姜春武; 潘婷

地址:

230031安徽省合肥市长江西路820号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合肥天明专利事务所34115

代理人:

汪贵艳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马尾松嫁接方法,包括:(1)穗条处理,将接穗的嫁接部位削成双面楔形结构;(2)砧木处理,沿砧木水平剪切面的中轴线向下劈开一不短于接穗的楔形面长度的切口;(3)接合,将接穗的双面楔形结构插入砧木上的切口中,用夹子固定、套袋;(4)嫁接后管理。本发明将接穗的嫁接部位削成双面楔形结构插入砧木上的切口中,扩大了接穗与砧木的接触面积,随着愈伤组织的增长,与砧木的接合面逐渐增大,使接穗与砧木结合得更牢固,从而提高了成活率。另外,用夹子代替塑料绑带来固定接穗在极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并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马尾松嫁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穗条处理:保留接穗顶部5~10束针叶,用嫁接刀从最底端针叶的下方0.5~1cm处向其端面的中心线方向进行斜削,形成一个楔形面;然后在该楔形面的正对面进行同样的操作,使得接穗的嫁接部位呈双面楔形结构;
(2)砧木处理:将砧木嫁接处的上部剪掉,使剪切面保持平整,再沿其中轴线向下劈开,使其切口深度不短于接穗的楔形面长度;
(3)接合:将接穗的双面楔形结构插入砧木上的切口中,至少使接穗的一侧形成层与砧木形成层对齐;然后用夹子将它们夹紧固定后,将穗条顶部用塑料袋套住,袋子开口端一侧绑在砧木上、另一侧留做透气口;
(4)嫁接后管理:嫁接完毕后,用遮阳网进行覆盖;待成活后,依次解除塑料袋和遮阳网;待嫁接处愈合后解除夹子并回收;并随时清除砧木上萌生的芽和接穗上多余的萌条,只保留一个萌条。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嫁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中接穗是从需进行无性繁殖的马尾松个体上采集的一年生枝条;穗条于芽萌动前采集,采集后放入塑料袋中置于0~4℃的冰箱中冷藏保存。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嫁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中接穗的粗度为待嫁接砧木粗度的2/3-1。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嫁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中接穗底部的针叶按针叶生长方向去除,穗条从其顶芽到底端长度为2~3cm。

5.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嫁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中穗条的楔形面的倾斜角度为60°~75°。

6.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嫁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中的砧木为2年生的马尾松或湿地松容器苗,嫁接时根径1~1.5cm、苗高25~35cm。

7.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嫁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3)中的夹子是金属材质的4#圆形铁夹。

说明书

一种马尾松嫁接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林业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马尾松嫁接方法。
背景技术
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 Lamb.)是我国亚热带地区特产树种,同时也是我国重要的速生用材树种之一。马尾松繁殖的一个主要特点是有性繁殖容易、无性繁殖困难,无性繁殖因嫁接不易成活、扦插难于生根等难繁殖,所以目前国内仍主要采用有性方式进行繁殖。有性繁殖后代遗传变异具有多样性,是当前育苗造林和培育新品种采用的主要方法。无性繁殖不经过减数分裂和染色体重组,能保持繁殖体的优良特性,能继续繁殖体的发育阶段,因此,一旦通过有性繁殖获得优良变异后,必须通过无性繁殖才能充分保持其优良特性,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所以研究马尾松无性繁殖技术,用无性繁殖的方法将其优良性状固定下来,对改良马尾松速生丰产林的林分遗传基因,挖掘其生长潜力,提高森林生产力和林业产业的经济效益均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松属无性繁殖包括扦插繁殖与嫁接繁殖,安徽省林业科学研究院分别于2011-2013年的春季和秋季进行过抗松材线虫病马尾松的扦插试验,通过设置不同的扦插基质、不同的生根促进剂及其浓度、不同木质化程度的插穗以及插穗的不同长度,发现马尾松的扦插繁殖成活率很低,仅为20%~30%。后期管理采取保温保湿措施使得扦插的的成本很高。另外,专利号201210336745.6说明书[0011]段公开了:黑龙江省森林与环境科学研究院2005-2010年进行了樟子松嫩枝嫁接试验,针叶束成活率仅达54%;江苏省林科所1975年进行了火炬松针叶束嫁接,其接穗长4-5cm,留5-8束针叶;贵州省林科所1976年进行了马尾松嫁接试验,采用的是髓心形成层粘接法;江西省吉安县白云山林场1995年进行了湿地松嫁接试验,采用的是髓心形成层对接法,西南林学院1984年进行了油松短枝嫁接试验,采用的是嵌接法,这些方法的工效、成活率均较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克服上述已有技术的不足,利用提供一种操作更简单方便的马尾松劈接嫁接方法,在保证成活利率的前提下,即提高了工效又降低了嫁接成本。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一种马尾松嫁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穗条处理:保留接穗顶部5~10束针叶,用嫁接刀从最底端针叶的下方0.5~1cm处向其端面的中心线方向进行斜削,形成一个楔形面;然后在该楔形面的正对面进行同样的操作,使得接穗的嫁接部位呈双面楔形结构;
(2)砧木处理:将砧木嫁接处的上部剪掉,使剪切面保持平整,再沿其中轴线向下劈开,使其切口深度不短于接穗的楔形面长度;
(3)接合:将接穗的双面楔形结构插入砧木上的切口中,至少使接穗的一侧形成层与砧木形成层对齐;然后用夹子将它们夹紧固定后,将穗条顶部用塑料袋套住,袋子开口端一侧绑在砧木上、另一侧留做透气口;
(4)嫁接后管理:嫁接完毕后,用遮阳网进行覆盖;待成活后,依次解除塑料袋和遮阳网;待嫁接处愈合后解除夹子并回收;并随时清除砧木上萌生的芽和接穗上多余的萌条,只保留一个萌条。
本发明的进一步方案是,所述步骤(1)中接穗是从需进行无性繁殖的马尾松个体上采集的一年生枝条;穗条于芽萌动前采集,采集后放入塑料袋中置于0~4℃的冰箱中冷藏保存。
本发明的进一步方案是,所述步骤(1)中接穗的粗度为待嫁接砧木粗度的2/3-1。
    本发明的进一步方案是,所述步骤(1)中接穗底部的针叶按针叶生长方向去除,穗条从其顶芽到底端长度为2~3cm。
    本发明的进一步方案是,所述步骤(1)中穗条的楔形面的倾斜角度为60°~75°。
本发明的进一步方案是,所述步骤(2)中的砧木为2年生的马尾松或湿地松容器苗,嫁接时根径1~1.5cm、苗高25~35cm。
本发明的进一步方案是,所述步骤(3)中的夹子是金属材质的4#圆形铁夹。
本发明马尾松嫁接方法是通过改进劈接法来实施的,与现有技术相比,该方法具有显著的进步性:
1、本发明的嫁接方法简单,容易操作;
2、将接穗的嫁接部位呈双面楔形结构,扩大了接穗与砧木的接触面积,随着愈伤组织的增长,与砧木的接合面逐渐增大,使接穗与砧木结合得更牢固,从而提高了成活率。
3、将砧木沿其中轴线向下劈开,使得砧木的创伤面较小,既减少了水分的流失又不影响养分的运输,同时也提高了嫁接速度。
4、用夹子代替塑料绑带来固定接穗在保证成活率的前提下,极大的提高了工作效率,每人每天可嫁接200~250株,而且在后期能回收重复使用,可以重复使用3~5年,从而降低了马尾松的嫁接成本,还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好的理解本发明,下面以具体实施案例来说明本发明:
实施例1:嫁接时间为2008年3月份,地点在安徽省合肥市林业高科技中心苗圃,嫁接成活率为86%。实施过程如下:
(1)接穗选择与处理:选用5年生的马尾松,在其主梢或侧枝的中上部选择长10~15cm、粗为0.5~1cm的一年生未萌芽穗条;保留穗条顶部的5束针叶,其余的按针叶生长方向进行去除,并在顶芽下端2cm处剪断;再用嫁接刀从最底端针叶的下方0.5cm处倾斜60°角向其端面的中心线方向进行斜削,形成一个楔形面;然后在该楔形面的正对面进行同样的操作,使得接穗的嫁接部位呈双面楔形结构;
(2)砧木选择与处理:选取2年生湿地松容器苗为砧木,砧木每畦定植4行,株行距20cm* 20cm;将砧木嫁接处的上部剪掉,使剪切面保持平整,再沿其中轴线向下劈开,使其切口深度不短于接穗的楔形面长度;
(3)接合:将接穗的双面楔形结构插入砧木上的切口中,至少使接穗的一侧形成层与砧木形成层对齐;然后连同砧木嫁接部位的针叶用夹子将砧木切口处夹紧,然后用塑料袋从接穗的顶端向下套住嫁接部位,袋子开口端一侧绑在砧木上、另一侧留做透气口;
(4)嫁接后管理:嫁接完毕后,用遮阳网覆盖住嫁接苗,避免阳光直晒;待成活后,依次解除塑料袋和遮阳网;愈合后解除夹子并回收;并随时清除砧木萌生的芽,特别要注意将从嫁接处萌生的芽要完全清除,接穗的萌条只留一个,其余的剪掉一半以促进生长,同时要注意除草和消毒。
实施例2:嫁接时间为2009年~2013年3月份,地点在安徽省全椒县瓦山林场,平均嫁接成活率为78%。实施过程如下:
(1)接穗选择与处理:选用8年生的马尾松,在其主梢或侧枝的中上部选择长10~15cm、粗0.5~1cm的一年生未萌芽的穗条;将穗条装入密封塑料袋内运输至全椒县,并放于阴凉处或置于0~4℃的冰箱中保存;
保留穗条顶部的10束针叶,其余的按针叶生长方向进行去除,并在顶芽下端3cm处剪断;再用嫁接刀从最底端针叶的下方1cm处倾斜75°角向其端面的中心线方向进行斜削,形成一个楔形面;然后在该楔形面的正对面进行同样的操作,使得接穗的嫁接部位呈双面楔形结构;
(2)砧木选择与处理:选择2年生湿地松容器苗作为砧木,砧木每畦定植4行,株行距为20cm*20cm;将砧木嫁接处的上部剪掉,使剪切面保持平整,再沿其中轴线向下劈开,使其切口深度不短于接穗的楔形面长度;
(3)接合:将接穗的双面楔形结构插入砧木上的切口中,至少使接穗的一侧形成层与砧木形成层对齐;然后连同砧木嫁接部位的针叶用夹子将砧木切口处夹紧,然后用塑料袋从接穗的顶端向下套住嫁接部位,袋子开口端一侧绑在砧木上、另一侧留做透气口;
(4)嫁接后管理:嫁接完毕后,用遮阳网覆盖住嫁接苗,避免阳光直晒;待成活后,依次解除塑料袋和遮阳网;愈合后解除夹子并回收;并随时清除砧木萌生的芽,特别要注意将从嫁接处萌生的芽要完全清除,接穗的萌条只留一个,其余的剪掉一半以促进生长,同时要注意除草和消毒。
对比例1:嫁接方法同实施例2,区别仅在于用绑带对嫁接部位进行固定。
对比例2:嫁接方法同实施例2,区别仅在于用接合的方法采用髓心形成层对接法。
对比例3:嫁接方法同实施例2,区别仅在于嫁接部位不用塑料袋套住。
实施例1-2与对比例1-3的对比结果如下表所示:

 工效(株/人·天)嫁接成本(元/株)成活率环境污染对比例11831.3978%对比例21521.6252%实施例1 2321.1786%较轻实施例22321.1778%较轻对比例33250.7217%

本发明通过改进劈接法对马尾松进行嫁接,如上表所示,本发明嫁接的成活率明显比对比例2的髓心形成层对接法的成活率提高至少26%。另外,实施例2与对比例1比较:在保证成活率的前提下,用夹子代替塑料带来固定接穗和砧木,节省了劳动力,提高了工作效率,工效提高49株/人·天,而且在后期去除的夹子可以回收重复利用,即降低了马尾松的嫁接成本0.22元/株,还避免了对环境造成污染。与现有技术相比有一定的先进性,且通过了实践检验,在马尾松嫁接方面具有很高的推广价值,对松属植物嫁接方法改进上也有很好的借鉴作用。
以上实施例并非仅限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所有基于本发明的基本思想而进行修改或变动的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一种马尾松嫁接方法.pdf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一种马尾松嫁接方法.pdf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一种马尾松嫁接方法.pdf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种马尾松嫁接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马尾松嫁接方法.pdf(5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本发明提供一种马尾松嫁接方法,包括:(1)穗条处理,将接穗的嫁接部位削成双面楔形结构;(2)砧木处理,沿砧木水平剪切面的中轴线向下劈开一不短于接穗的楔形面长度的切口;(3)接合,将接穗的双面楔形结构插入砧木上的切口中,用夹子固定、套袋;(4)嫁接后管理。本发明将接穗的嫁接部位削成双面楔形结构插入砧木上的切口中,扩大了接穗与砧木的接触面积,随着愈伤组织的增长,与砧木的接合面逐渐增大,使接穗与砧木结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类生活必需 > 农业;林业;畜牧业;狩猎;诱捕;捕鱼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