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的盘式制动器装置.pdf

上传人:a3 文档编号:281125 上传时间:2018-02-07 格式:PDF 页数:16 大小:818.7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0880025412.3

申请日:

2008.07.08

公开号:

CN101755143A

公开日:

2010.06.23

当前法律状态:

授权

有效性:

有权

法律详情:

授权|||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F16D 55/226申请日:20080708|||公开

IPC分类号:

F16D55/226; F16D65/095

主分类号:

F16D55/226

申请人: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发明人:

斋藤聪; 田中敬深; 饗庭学; 中山昌宜; 西本幸正

地址:

日本东京都

优先权:

2007.07.20 JP 189349/2007

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三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127

代理人:

党晓林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一种盘式制动器装置,在该盘式制动器装置中,防止制动垫(86,86)上的非均匀磨损。各制动垫在装配设定销(I&thetav:1)的一端处均具有设定销孔(103a)并且在另一端具有用于接收制动转矩的转矩接收部件(104)。用于挤压制动垫的活塞由第一和第二活塞(81,82)组成。靠近设定销的第一活塞的中心(113)定位成从制动垫的滑动范围的中部更靠内侧,并且距设定销的距离延长,第二活塞的中心朝向转矩接收部件定位、比第一活塞距设定销更远、并且位于盘式转子的滑动范围的中部中。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车辆盘式制动器装置,该盘式制动器装置包括:
活塞,其用于经由制动垫通过制动卡钳挤压盘式转子;
设定销,其穿过每个所述制动垫中的设定销孔,用于沿所述盘式转子的轴向可动地支撑所述制动垫;以及
转矩接收部件,其用于在制动期间接收来自所述制动垫的制动转矩,
其中,所述设定销布置成在所述盘式转子进入所述制动卡钳所位于的进入侧上相对于所述制动垫的纵向中心偏移,所述活塞具有:第一活塞,其中心在靠近所述设定销一侧并且远离所述盘式转子的滑动范围的中部朝所述盘式转子的中心偏移;以及第二活塞,其中心朝向所述转矩接收部件定位、比所述第一活塞距所述设定销更远并且位于所述盘式转子的滑动范围的中部中。

2.
  一种车辆盘式制动器装置,该盘式制动器装置包括:
活塞,其用于经由制动垫通过制动卡钳挤压盘式转子;
设定销,其穿过每个所述制动垫中的设定销孔,用于沿所述盘式转子的轴向可动地支撑所述制动垫;以及
转矩接收部件,其用于在制动期间接收来自所述制动垫的制动转矩,
其中,所述设定销布置成在所述盘式转子进入所述制动卡钳所位于的进入侧上相对于所述制动垫的纵向中心偏移,所述活塞具有:第一活塞,其布置在靠近所述设定销的一侧;以及第二活塞,其朝向所述转矩接收部件布置、比所述第一活塞距所述设定销更远,所述第一活塞形成为可独立于所述第二活塞操作,具有比所述第二活塞小的直径,并且布置成远离所述制动垫的靠近所述设定销的一侧的侧端以及内周端和外周端。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盘式制动器装置,其中,所述制动垫的一侧端沿所述盘式转子的表面在一范围内延伸。

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盘式制动器装置,其中,距离L1与距离L3之间的关系为L1>L3,其中L1为所述第一活塞与所述制动垫的靠近所述第一活塞的侧端之间的距离,L3为所述第二活塞与所述制动垫的靠近所述第二活塞的侧端之间的距离。

5.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盘式制动器装置,其中,距离L1、距离L2与距离L3之间的关系为L1>L2>L3,其中L2为所述第一活塞与所述第二活塞之间的距离。

说明书

车辆的盘式制动器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车辆的盘式制动器装置的改良。
背景技术
如日本专利No.2750862中所公开的那样,传统上已知经由垫通过两个活塞挤压圆盘的盘式制动器装置。
日本专利No.2750862中公开的卡钳体配备有可动的大径和小径活塞,该两个活塞用于经由制动垫挤压圆盘。所述制动垫具有垫设定销,所述垫设定销沿圆盘的轴向可动地保持,并且沿周向定位所述圆盘。来自所述制动垫的制动转矩由一对制动转矩接收部件接收。
所述垫设定销布置在所述制动垫的纵向中心。
所述制动垫由用于抵靠所述圆盘滑动的垫和用于支撑所述垫的背板构成。
当产生制动液压力并且所述圆盘经由所述制动垫被大径和小径活塞挤压以制动该圆盘时,所述制动垫沿所述圆盘的轴向运动,同时通过大径活塞侧的垫设定销和制动转矩接收部件滑动。
由于此时实际上在垫设定销上未作用制动转矩,因此,所述制动垫的垫设定销与所述制动垫的制动转矩接收部件侧相比,更趋于沿圆盘的轴向运动,由此所述制动垫的垫设定销侧比所述制动垫的制动转矩接收部件侧趋于经受更大的磨损;也就是说,趋于形成非均匀磨损。
在日本专利No.2750862中,大径活塞布置在圆盘从卡钳体露出所在一侧的制动转矩接收部件附近,小径活塞布置在圆盘进入卡钳体所在的一侧,从而由大径活塞挤压制动垫所用的挤压力大于小径活塞挤压制动垫所用的挤压力,以抑制所述制动垫上的非均匀磨损。然而,垫设定销和制动转矩接收部件由于卡钳结构有时彼此离得较远,因此还需要防止这类结构中的制动垫上的非均匀磨损。
在其中例如两个活塞的大径活塞由手柄右侧的制动杆致动而小径活塞由手柄左侧的制动杆或者由制动踏板与后轮制动装置的活塞一起致动的两轮车辆的前轮盘式制动器装置中,仅大径活塞或者小径活塞中的一个有时被致动,这趋于在制动垫11上形成非均匀磨损,因此需要某种作用来防止该非均匀磨损。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防止车辆盘式制动器装置中的制动垫上的非均匀磨损。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车辆盘式制动器装置,该盘式制动器装置包括:活塞,其用于经由制动垫通过制动卡钳挤压盘式转子;设定销,其穿过每个所述制动垫中的设定销孔,用于沿所述盘式转子的轴向可动地支撑所述制动垫;以及转矩接收部件,其用于在制动期间接收来自所述制动垫的制动转矩,其中,所述设定销布置成在所述盘式转子进入所述制动卡钳所位于的进入侧上相对于所述制动垫的纵向中心偏移,所述活塞具有:第一活塞,其中心在靠近所述设定销一侧并且远离所述盘式转子的滑动范围的中部朝所述盘式转子的中心偏移;以及第二活塞,其中心朝向所述转矩接收部件定位、比所述第一活塞距所述设定销更远并且位于所述盘式转子的滑动范围的中部中。
当在制动盘式转子时每个所述制动垫朝所述盘式转子运动时,在所述设定销与所述设定销孔之间以及在所述转矩接收部件与所述制动垫之间产生摩擦力。此时,实际上在所述设定销上不作用制动转矩,因此所述设定销与所述设定销孔之间的摩擦力小于所述转矩接收部件与所述制动垫之间的摩擦力。
因此所述制动垫的设定销侧比所述制动垫的所述转矩接收部件侧更趋于朝所述盘式转子运动。
当活塞施加到所述制动垫的所述挤压力较低时,所述制动垫的所述设定销侧与所述盘式转子接触,而所述制动垫的所述转矩接收部件侧不与所述盘式转子接触;也就是说,所述制动垫相对于所述盘式转子倾斜。结果,在所述制动垫上形成非均匀磨损。
当活塞施加到所述制动垫的挤压力较大时,整个制动垫与所述盘式转子接触,而所述制动垫不倾斜,但是由于摩擦力的差异,因此,所述盘式转子被所述制动垫的设定销侧挤压所用的挤压力大于所述盘式转子被所述制动垫的转矩接收部件侧挤压所用的挤压力大,使得所述制动垫的设定销侧上的磨损比所述制动垫的转矩接收部件侧上的磨损大。也就是说,在所述制动垫上形成非均匀磨损。
因此,靠近所述设定销一侧的第一活塞布置成使得所述中心远离所述盘式转子的滑动范围的中心朝所述盘式转子中心定位。当采用该布置时,所述第一活塞与所述设定销之间的距离增大,在所述垫朝所述设定销滑动时所述制动垫的设定销侧的挤压力随着移动所述制动垫所需要的力增加而减小。换言之,减小所述制动垫的转矩接收部件侧的挤压力的差异,以确保所述设定销与所述第一活塞中心之间的角比在所述设定销与所述第一活塞中心之间的距离较短时低。结果,所述制动垫不大可能倾斜,因此制动垫不大可能受到非均匀磨损。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一种车辆盘式制动器装置,该盘式制动器装置包括:活塞,其用于经由制动垫通过制动卡钳挤压盘式转子;设定销,其穿过每个所述制动垫中的设定销孔,用于沿所述盘式转子的轴向可动地支撑所述制动垫;以及转矩接收部件,其用于在制动期间接收来自所述制动垫的制动转矩,其中,所述设定销布置成在所述盘式转子进入所述制动卡钳所位于的进入侧上相对于所述制动垫的纵向中心偏移,所述活塞具有:第一活塞,其布置在靠近所述设定销的一侧;以及第二活塞,其布置成朝向所述转矩接收部件、比所述第一活塞距所述设定销更远,所述第一活塞形成为可独立于所述第二活塞操作,并且具有比所述第二活塞小的直径,并且远离所述制动垫的靠近所述设定销的一侧的侧端以及内周端和外周端布置。
在其中第一和第二活塞可独立致动的类型的前轮盘式制动器装置中例如第一活塞单独挤压制动垫的情况下,例如在其中第一活塞通过前轮制动操作部件的操作而致动并且第二活塞通过后轮制动操作部件的操作而致动的情况下,所述第一活塞远离所述制动垫内周端、外周端和侧端布置,从而所述第一活塞布置成距所述设定销较远。结果,在制动垫的设定销侧与制动垫的转矩接收部件侧上的挤压力的差异较小,以确保制动垫上的更加均匀的磨损,并且制动垫上的非均匀磨损的可能性较小。
制动垫的前述侧端优选沿所述盘式转子的表面延伸到所述范围中。结果,制动垫的第一活塞的面积将更大,以在盘式转子经由制动垫被第一活塞挤压时减小表面压力,并确保所述制动垫的第一活塞侧的磨损较小。这将使得制动垫的第二活塞侧的磨损与制动垫的第一活塞侧的磨损之间的差较小。也就是说,在制动垫上不大可能形成非均匀磨损。
距离L1与距离L3之间的关系优选为L1>L3。其中,L1为所述第一活塞与所述制动垫的靠近所述第一活塞的侧端之间的距离,L3为所述第二活塞与所述制动垫的靠近所述第二活塞的侧端之间的距离。
所述第一活塞距所述制动垫的靠近所述第一活塞的侧端最远,从而距所述设定销较远,所述第二活塞最接近所述制动垫的靠近所述第二活塞的侧端,也就是说,最接近转矩接收部件,以使所述盘式转子被所述制动垫的第一活塞侧挤压所用的挤压力与所述盘式转子被所述制动垫的第二活塞侧挤压所用的挤压力之间的差异最小,从而所述制动垫上产生非均匀磨损的可能性较小。
距离L1、距离L2与距离L3之间的关系为L1>L2>L3,其中,L2为所述第一活塞与所述第二活塞之间的距离。
所述第一和第二活塞之间的距离确保防止因所述第一和第二活塞彼此太过靠近而引起的所述制动垫上的非均匀磨损,并且所述第一活塞与所述制动垫的靠近所述第一活塞的侧端之间的距离比所述第一活塞与第二活塞之间的距离大,以确保整个制动垫的挤压力均匀,而使非均匀的磨损最小。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车辆前轮盘式制动器装置的示意图;
图2是表示图1的前轮盘式制动器装置的剖视图;
图3是表示图1的盘式制动器装置的制动卡钳的侧面剖视图;
图4是表示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的前轮盘式制动器装置的制动卡钳的侧视图;
图5是表示根据本发明第三实施方式的前轮盘式制动器装置的制动卡钳的侧视图;以及
图6是表示根据本发明第四实施方式的车辆盘式制动器装置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说明示出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盘式制动器装置的图1至图3。
图1中所示的前轮盘式制动器装置10和后轮盘式制动器装置40为了方便而水平地绘出,以更易于理解。
前轮盘式制动器装置10包括一体附接到前轮的盘式转子11和用于制动盘式转子11的制动卡钳12。
制动卡钳12具有上汽缸部件21和下汽缸部件22。上汽缸部件21通过制动线路23连接到布置在手柄24的右把手26附近的右主汽缸27。下汽缸部件22通过制动线路33连接到布置在手柄24的左把手36附近的左主汽缸37。
后轮盘式制动器装置40包括一体附接到后轮的盘式转子41和用于制动盘式转子41的制动卡钳42。
设置在制动卡钳42中的汽缸部件43通过制动线路44连接到制动线路33,并且还通过制动线路33连接到前轮盘式制动器装置10的下汽缸部件22。
右制动杆51附接到手柄24。操作右制动杆51而在右主汽缸27中产生液压,该液压通过制动线路23传递到上汽缸部件21,以制动盘式转子11,即前轮。
左制动杆52附接到手柄24。操作左制动杆52而在左主汽缸37中产生液压,该液压通过制动线路33传递到下汽缸部件22,以制动盘式转子11,即前轮,同时左主汽缸37中的液压还通过制动线路44传递到汽缸部件43,以制动盘式转子41,即后轮。
上述前轮盘式制动器装置10、右主汽缸27、左主汽缸37、后轮盘式制动器装置40、右制动杆51、左制动杆52以及制动线路23、33和44构成CBS(联合制动系统)60。前轮盘式制动器装置10可由右制动杆51和左制动杆52分别制动,并且前轮盘式制动器装置10和后轮盘式制动器装置40均可由左制动杆52制动。
如图2所示,前轮盘式制动器装置10的制动卡钳12由附接到车体侧(例如支撑前轮的前叉)的卡钳托架71、附接到卡钳托架71的一对滑动销72(图中仅示出一个)以及可滑动地附接到滑动销72的卡钳组件73构成。
销套74设置在滑动销72与卡钳组件73之间。销套74的内部填充有油脂。
卡钳组件73包括具有U形截面的卡钳体77、设置在卡钳体77的一端中的第一汽缸孔78、可动地插入到第一汽缸孔78中的第一活塞81、安装在第一活塞81远端处的隔热的第一隔离件83、附接到第一隔离件83的前端以均匀挤压下述的制动垫86的第一盖板84、设置在卡钳体77的一端中的第二汽缸孔79(图3)、可动地插入到第二汽缸孔79中的第二活塞82(图3)、安装在第二活塞82的前端处的隔热的第二隔离件(未示出)、附接到第二隔离件的前端以均匀地挤压制动垫86的第二盖板(未示出)、以及夹设盘式转子11的一对制动垫86、86,该对制动垫86、86布置在第一盖板84与第二盖板和设置在卡钳体77的另一端处的突出端77a之间。
制动垫86包括随盘式转子11滑动的垫体91和设置在垫体91的背面侧以支撑垫体91的背板92组成。
标记77b表示用于输送并排出制动液的制动液槽,制动液填充由第一汽缸孔78和第一活塞81形成的液压室95,制动液槽与制动线路33(参见图1)连接。
安装在第一汽缸孔78的内周面上的密封件97和98密封第一汽缸孔78和第一活塞81。
上述的卡钳体77、第一汽缸孔78、第一活塞81、第一隔离件83、第一盖板84以及密封件97和98构成下汽缸部件22。
上汽缸部件21(参见图1)由汽缸体77、第二汽缸孔、第二活塞82(图3)、第二隔离件、第二盖板、以及安装在第二汽缸孔79的内周面上以密封第二汽缸孔79和第二活塞82的密封件形成。制动线路23(参见图1)连接到由上汽缸部件21的第二汽缸孔和第二活塞82形成的液压室(未示出)。
如图3所示,一对滑动销72(仅示出一个)附接到制动卡钳12的卡钳托架71。卡钳体77可滑动地(沿页面的深度方向滑动)附接到滑动销72。第一活塞81和第二活塞82可动地(沿页面的深度方向运动)设置在卡钳体77上。制动垫86布置在第一活塞81和第二活塞82的一侧。
沿盘式转子11的轴向延伸的设定销101附接到卡钳体77的下部,以保持制动垫86。
保持部件103一体形成在背板92的一端处。垫侧的突起104一体形成在背板92的另一端处。设定销101穿过形成在保持部件103中的椭圆保持孔103a。垫侧的突起104配合到形成在卡钳托架71中的凹形转矩接收部件71a,以在盘式转子11制动时接收从制动垫86传递的制动转矩。
为了防止制动垫86抵靠卡钳体77颤动,在卡钳体77与背板92之间布置垫片77,并将该垫片附接到卡钳体77。保持件107设置在垫侧的转矩接收部件71a与突起104之间。
当表示制动垫86的两端(上端和下端)时,在一对制动垫86、86(仅一侧由标记86示出)之间旋转的(沿车辆前进方向旋转)盘式转子11所进入的一侧在以下记作制动垫86的进入侧端86A(91a是垫体91的进入侧端),盘式转子11从一对制动垫86、86之间露出所在一侧称作出口侧端86B(91b是垫体91的出口侧端)。
类似地,盘式转子11进入制动卡钳12中所在的一侧(制动卡钳12的下端侧)被称作卡钳进入侧12A,盘式制动器11从制动卡钳12露出所在的一侧(制动卡钳12的上端侧)被称作卡钳出口侧12B。
第一活塞81和第二活塞82的外径均为D1。
标记W表示盘式转子11和垫体91沿其滑动的滑动范围(即,垫体91的内周端91c与外周端91d之间的范围)。圆形中心线111穿过上述滑动范围W的中部,并且与盘式转子11的中心O同心。中心线112穿过盘式转子11的中心O,并且穿过垫体91的纵向(图中的竖直方向)中部。第一活塞81具有中心83。第二活塞具有中心84。
第一活塞81的中心113相对于中心线111沿中心线112的方向从设定销101侧朝盘式转子11的中心O偏移距离f。第二活塞82的中心114位于中心线111上。
中心线111与第一活塞81的中心线113之间的距离以及中心线112与第二活塞82的中心线114之间的距离均为d且距离相等。
以下将说明上述前轮盘式制动器装置10的操作。
当在车辆行进时盘式转子11随着前轮的旋转而沿图3中箭头的方向旋转时,左制动杆52(图1)和右制动杆51(图1)均可操作成使第一活塞81和第二活塞82沿页面的深度方向运动,从而制动垫86被第一活塞81和第二活塞82的挤压力挤压向盘式转子11,此时,制动垫86的保持部件103沿页面的深度方向滑向设定销101,垫侧的突起104沿页面的深度方向滑向转矩接收部件71a。
由于在保持孔103a与设定销101之间设有间隙,因此,实际上设定销101上未作用制动转矩,在保持孔103a上摩擦最小。由于制动垫86也趋于沿盘式转子11旋转的方向旋转,因此实际上来自垫侧的突起104的所有制动转矩均作用在转矩接收部件71a上,从而转矩接收部件71a与垫侧的突起104之间的摩擦力明显增大。
制动垫86的面向保持部件103的一侧(朝向进入侧端86A定位)因此趋于沿盘式转子11的轴向(页面的深度方向)运动,而制动垫86的面向垫侧突起104的一侧(朝转子旋转的出口侧端86B定位)不趋于沿盘式转子11的轴向运动。
当制动转矩低时,设定销101与保持孔103a之间的低摩擦力以及转矩接收部件71a与垫侧的突起104之间的低摩擦力允许所有制动垫86的垫体91的滑动表面与盘式转子11的滑动表面保持紧密接触。
然而,当制动转矩增大时,上述摩擦力增大,具体是转矩接收部件71a与垫侧的突起104之间的摩擦力增大,从而,制动垫86的面向垫侧突起104的一侧不趋于沿盘式转子11的轴向运动,并且垫体91的出口侧端91b的滑动表面不与盘式转子11的滑动表面保持接触,或者在较小挤压力的情况下保持接触。
另外,即使垫体91的进入侧端91a的滑动表面与盘式转子11的滑动表面保持接触,垫体91的滑动表面也相对于盘式转子11的滑动表面倾斜,因此导致垫体91的滑动表面上的挤压力非均匀分布,从而导致垫体91的滑动表面上的非均匀磨损。
第一活塞81的中心线113因此较靠近盘式转子11的中心(即,中心线111的内侧)偏移距离f。也就是说,第一活塞81离开设定销101运动,其间的距离变大,借此,制动垫86沿页面方向的倾斜角度基于第一活塞81而更低,并且制动垫86几乎不可能倾斜,从而减小垫体91的滑动表面上的非均匀磨损。
如前所述,第一实施方式中的盘式制动器装置10配备有:活塞,其用于经由作为制动垫的垫体91通过制动卡钳12挤压盘式转子11;设定销101,其穿过作为设定销孔的保持孔103a,用于沿盘式转子11的轴向可动地支撑垫体91;以及转矩接收部件71a,其用于在制动期间接收来自垫体91的制动转矩。
设定销101相对于垫体91的中部在盘式转子11进入制动卡钳12所在的卡钳进入侧12A上偏移。第一活塞81的中心113从盘式转子11的滑动范围W的中心线111朝盘式转子11的中心定位。第二活塞82的中心线114位于盘式转子11的滑动范围W的中心线111上。
由于第一活塞81的中心113以这样的方式距设定销101更远,因此,垫体91的面向第一活塞81的一侧挤压盘式转子11所用的挤压力比当第一活塞81的中心线113更靠近设定销101时更低。因此垫体91的面向第二活塞82的一侧挤压盘式转子11所用的挤压力的差异较小,从而防止垫体91上的非均匀磨损。
图4示出了前轮盘式制动器装置的第二实施方式。与图3中的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部件以相同的标记表示,并且将不再进一步详述。
第二实施方式中的前轮盘式制动器装置120具有盘式转子11、制动垫86、挤压制动垫86使其抵靠盘式转子11的第一活塞121、以及第二活塞122。
第一活塞121的外径为D1,该D1形成得比第二活塞122的外径D2小(D1<D2)。借助图1中所示的左制动杆52的操作,第一活塞121与设置在后轮盘式制动器装置40中的活塞一起被致动。第一活塞121的中心124沿盘式转子11的中心O的方向(朝向盘式转子11的内周)从中心线111偏移距离g。
通过图1中所示的右制动杆51的操作致动第二活塞122。第二活塞122的中心126从中心线111在设定销101所在的一侧上(朝盘式转子11的外周)偏移距离h。
第一活塞121距垫体91的内周端91e的距离为LA,距外周端91d的距离为LB,距垫体91的进入侧端91a的距离为LC。距离LA、LB和LC的关系是LC>LB>LA。第一活塞121离开设定销101运动,并且面向盘式转子11的中心O的方向,第二活塞122的直径D2大于第一活塞121的直径D1。因此,第一活塞沿第二活塞122的方向靠近。
如上所述,第二实施方式中的前轮盘式制动器装置120配备有:活塞121和122,其用于经由作为制动垫的垫体91通过制动卡钳12挤压盘式转子11;设定销101,其穿过作为设定销孔的保持孔103a,用于沿盘式转子11的轴向可动地支撑垫体91;以及转矩接收部件71a,其用于接收制动期间来自垫体91的制动转矩。
设定销101相对于垫体91的中部在盘式转子11进入制动卡钳12中所在的卡钳进入侧12A上偏移。活塞121和122由第一活塞121和第二活塞122组成,第一活塞121布置在靠近设定销101的一侧,第二活塞122距设定销101比第一活塞121更远地朝向转矩接收部件71a(图3)布置。
第一活塞121形成为可独立于第二活塞122操作,并且具有比第二活塞122小的直径。第一活塞121远离作为垫体91的内周缘的内周端91e、作为外周缘的外周端91d以及垫体91的进入侧端91a布置。
因此,即使在仅第一活塞121挤压垫体91时,第一活塞121也能够布置成距设定销101更远,并且可进一步减小垫体91的面向第一活塞121的一侧挤压盘式转子11所用的挤压力,而防止垫体91上的非均匀磨损。
图5示出了前轮盘式制动器装置130的第三实施方式。
第三实施方式中的盘式制动器装置130配备有:盘式转子11;用于制动盘式转子11的制动垫131;以及用于朝盘式转子11挤压制动垫131的第一活塞121和第二活塞122。
制动垫131由抵靠盘式转子11滑动的垫体133和设置在垫体133的背面上以支撑该垫体133的背板134构成。图4中所示的垫86的进入侧端86A沿盘式转子11的表面延伸到所述范围中,换言之,延伸到与盘式转子11叠置的范围中。简言之,制动垫131的进入侧端131A延伸成比第二实施方式中的进入侧端86A低。
附图标记131B表示制动垫131的出口侧端,133a为垫体133的进入侧端。附图标记133b表示垫体133的出口侧端(与图3中所示的垫体91的出口侧端91b相同)。
因此可以扩大制动垫131的面向第一活塞121的一侧的垫体133与盘式转子11的滑动表面面积,并且可以降低垫体133的面向第一活塞121的一侧的滑动表面上的表面压力。
另外,即使在第一活塞121的外径比第二活塞122的外径小以将由第一活塞121形成的挤压力降低到比第二活塞122形成的挤压力低的水平时,也可减小垫体133的面向第二活塞122的一侧的滑动表面上的表面压力差,并可降低垫体133上的非均匀磨损。
图5中的标记L1表示从垫体133的进入侧端133a到第一活塞121的距离。标记L2表示第一活塞121和第二活塞122之间的距离。标记L3表示从垫体133的出口侧端133b到第二活塞122的距离。L1到L3的这些距离之间的关系为L1>L2>L3。
关系L1>L2>L3允许第一活塞121和第二活塞122离开设定销101运动,并且使得制动垫131的垫侧突起104更容易沿盘式转子11的轴向向制动垫131的面向保持部件103的一侧运动。结果,能够进一步降低制动垫131相对于盘式转子11的倾斜,因此进一步降低垫体133上的非均匀磨损。
如前所述,在第三实施方式的前轮盘式制动器装置130中,在图4所示的第二实施方式中的垫体91的面向进入侧端91a的一侧已沿盘式转子11的表面伸延到所述范围中,以形成作为垫体133的侧端的入口侧端133a,从而垫体133的面向第二活塞122的一侧上的面积可比垫体133的面向第一活塞121的一侧上的面积小,因此在垫体133的面向第一活塞121的一侧挤压盘式转子11时可降低表面压力,以防止垫体133上的非均匀磨损。
由于第三实施方式的本发明中的关系L1>L2>L3,因此第一活塞121和第二活塞122可抵靠垫体133运动得更靠近转矩接收部件71a(参见图3),并且可进一步增大垫体133的面向转矩接收部件71a的一侧的挤压力,以防止垫体133上的非均匀磨损。
图6表示第四实施方式中的盘式制动器装置的示意图。与图1中的实施方式相同的部件以相同的标记表示,并且不再进一步详述。
设置在前轮盘式制动器装置10的制动卡钳12上的下汽缸部件22通过制动线路142连接到附接于车体侧的主汽缸141。
主汽缸141连接到制动踏板143。操作制动踏板143而在主汽缸141中形成液压,并且该液压通过制动线路142传递到下汽缸部件22,从而致动下汽缸部件22中的第一活塞81(图2),以制动前轮。进出主汽缸141中的制动液保持在贮液槽145中。
主汽缸141还通过制动线路147连接到后轮盘式制动器装置40的汽缸部件43。因操作制动踏板143而形成在主汽缸141中的液压传递到汽缸部件43,并且致动汽缸部件43中的活塞,以制动后轮。
前述的前轮盘式制动器装置10、右主汽缸27、右制动杆51、后轮盘式制动器装置40、主汽缸141、制动踏板143以及制动线路23、142和147构成CBS 150。
可通过前轮盘式制动器装置10中的右制动杆51和制动踏板143独立地进行制动,可通过制动踏板143制动前轮盘式制动器装置10和后轮盘式制动器装置40。
在第四实施方式中,前轮盘式制动器装置10呈单侧活塞类型(浮动卡钳型)的形式,但不限于该形式,并且也可呈其中活塞布置在制动转子的两侧的相对活塞类型(静止卡钳型)的形式,在该单侧活塞类型中,活塞以与图2中所示的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方式仅布置在制动转子的一侧。
另外,后轮制动器装置呈如图1中的示的盘式制动器的形式,但不限于该形式,还可以呈液压鼓式制动器的形式。
本发明的盘式制动器装置可以是其中第一和第二活塞独立操作的双独立类型,或者是其中第一和第二活塞同时操作的单独立类型。
工业应用性
本发明的车辆盘式制动器装置适用于两轮车辆。

车辆的盘式制动器装置.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车辆的盘式制动器装置.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车辆的盘式制动器装置.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车辆的盘式制动器装置.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车辆的盘式制动器装置.pdf(16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一种盘式制动器装置,在该盘式制动器装置中,防止制动垫(86,86)上的非均匀磨损。各制动垫在装配设定销(I&thetav:1)的一端处均具有设定销孔(103a)并且在另一端具有用于接收制动转矩的转矩接收部件(104)。用于挤压制动垫的活塞由第一和第二活塞(81,82)组成。靠近设定销的第一活塞的中心(113)定位成从制动垫的滑动范围的中部更靠内侧,并且距设定销的距离延长,第二活塞的中心朝向转矩接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机械工程;照明;加热;武器;爆破 > 工程元件或部件;为产生和保持机器或设备的有效运行的一般措施;一般绝热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