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1510196708.3
2015.04.23
CN104782463A
2015.07.22
实审
审中
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A01G 31/00申请日:20150423|||公开
A01G31/00
荆门市双福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
袁涛; 李涛; 付祖科; 梁劲松; 刘学帅; 黄春生; 张杰; 邓士元; 董喜梅; 熊明
湖北省荆门市漳河新区谭店村
北京志霖恒远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11435
申绍中
本发明充分利用本地资源(利用本地水稻、小麦、玉米、食用菌生产产生的大量秸秆及稻壳、菇渣等)配制新型栽培基质,独创性地使用无害化畜禽粪便及保水防渗复合肥的有机固态肥配制技术,发展和建立有本地特色的有机生态型无土栽培。
1. 一种实用高效无土栽培基质材料的生产方法,是以河沙、秸秆、菇渣为主要营养成分原料,以生物有机肥(畜禽粪)为辅助原料,按比例混合配制而成。其工艺流程经过备料工艺、发酵工艺、混料工艺;生产方法是:选用河沙作为无机材料,经过1-2天高温暴晒,或者采用杀菌灭毒,粉碎至0.5-1mm粒径;选用农作物秸秆如水稻、小麦、玉米秸秆,自然晾干,粉碎,作为备料;选用菇渣,如生产香菇、平菇等等废料,消毒后调整pH值为6-7,备料;畜禽粪自然晾干后备料;按比例准备无机材料和有机材料,按重量比,无机材料:有机材料为2-4:8-6,优选3:7,河沙:秸秆:菇渣:畜禽粪=2:4:2:2,或者3:3:3:1,或者4:2:2:2;发酵工艺:将秸秆粉碎成约2cm的小段,用水浸湿,将畜禽粪均匀掺入,将料堆成1.50m高垛,上盖棚膜进行发酵。每7~10天翻料1次,并根据干湿程度补足水分,待秸秆散发出清香味时将其与菇渣混合在一起再发酵7天,然后河沙混合在一起。发酵过程优选在向阳、地势高的地方,最好是水泥地面进行,每667㎡大棚温室需要35m3基质;混料配制:根据混合料的总量,再加入保水防渗复合肥、敌百虫晶体原粉、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掺合均匀后堆闷3天,制成栽培基质。优选:保水防渗复合肥(硫酸钾型)12kg/m3、90%敌百虫晶体原粉20g/m3、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20g/m3;栽培:栽培槽采用砖砌,中心距140cm,栽培槽内宽48m,即2块砖长;栽培槽深25cm;栽培槽底“U”型回水沟宽25cm,深10cm;栽培槽南低北高,坡度3~5°,每2个栽培槽在南端挖30cm见方50cm深渗水坑1个,底部以塑料薄膜或编织袋将栽培基质与土壤完全隔离。灌溉采用膜下滴灌,优选在温室内建水池1个,安装小型水泵,在栽培槽内铺2道滴灌带,以保证作物供水需求,降低棚内空气湿度。2. 根据权利要求1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按比例准备无机材料和有机材料,按重量比,无机材料:有机材料优选为3:7,河沙:秸秆:菇渣:畜禽粪=3:3:3:1。3. 根据权利要求1-2之一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混料配制中,保水防渗复合肥(硫酸钾型)12kg/m3、90%敌百虫晶体原粉20g/m3、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20g/m3。4. 根据权利要求1-3之一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河沙:秸秆:菇渣:畜禽粪=2:4:2:2,或者4:2:2:2。
一种有机生态型无土栽培技术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到一种有机环保型无土栽培新方法 背景技术 有机生态型无土栽培技术是指不用天然土壤,而使用基质,不用传统的营养液灌溉植物根系,而使用有机固态肥并直接用清水灌溉作物的一种无土栽培技术。作为一种农业高新技术,除了克服传统化学营养液无土栽培的缺点外,还保持无土栽培的优点,不受地域限制、有效克服连作障碍、有效防止地下病虫害、节肥、节水、省力、高产优质等特点,近年来发展迅速。 无土栽培能有效避免土壤传染的病虫害及连作障碍,这是温室生产上存在的主要问题之一。目前在大城市郊区已很难找到一块没有污染的土地,无土栽培基质是由人工配制的,物理性能好,省水、省肥,并能提高作物产量,可以在一切不适宜于一般农业耕作的地分进行作物生产,同时减轻劳动强度,可以生产出清洁卫生、污染少、无公害、品质好的产品。 目前,公知的无土栽培有水培(营养液栽培)方式和固体基质材料栽培方法。水培是指大部分根系生长在营养液液层层中,只通过营养液为其提供水分、养分、氧气的有别于传统土壤栽培形式下进行栽培的蔬菜。固体基质材料栽培常规是利用稻壳、草炭、蛭石以及发酵的作物秸秆和动物排泄物等材料,经处理后按一定的比例配制成栽培基质,进行日光温室无土栽培。但这些传统无土栽培基质栽培方式都存在很大缺陷,无土栽培的缺点主要有以下两点:一是最初一次性投资大。无论采用什么方式进行无土栽培都需要栽培设施、肥料及水等材料,与土培相比都要有一笔可观的投资;二是无土栽培管理(包括营养液的配制、调整)需要一定的知识水平,要求有一些专门知识的人进行精细管理。 但是,由于无土栽培作物根际所处环境(营养液或固体基质)缓冲能力较土壤小,根系易受设施内气温、营养液pH、养分状态等外界条件的影响,因此其较土壤栽培更易发生生理障碍,生产中急需相应对策加以克服。 目前无土栽培方法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存在着很多缺陷。如营养成分搭配不是 很均衡理想,生物有机肥含量小,营养不全面,移栽性不强,适应面不广。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更实用、更科学的生产方法,改进后技术方案实用性更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充分利用农业资源(利用水稻、小麦、玉米、食用菌生产产生的大量秸秆及稻壳、菇渣等)配制新型栽培基质,独创性地使用无害化畜禽粪便及保水防渗复合肥的有机固态肥配制技术,发展和建立特色的有机生态型无土栽培。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以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是以河沙为无机材料配选丰富有机材料作为无土栽培主要营养材料,以畜禽粪为辅助原料,使用有机固态肥配制技术。改进创新后的技术新颖性更强,实用性更高,技术更稳定,成活率更高,适应面更广,广泛应用于种植蔬菜、花卉等各类经济作物以及农业作物。 本发明是一种实用高效无土栽培基质材料的生产及使用方法,是以河沙、秸秆、菇渣为主要营养成分原料,以生物有机肥(畜禽粪)为辅助原料,按比例混合配制而成。其工艺流程经过备料工艺、发酵工艺、混料工艺。生产方法是:选用河沙作为无机材料,经过1-2天高温暴晒,或者采用杀菌灭毒,粉碎至0.5-1mm粒径;选用农作物秸秆如水稻、小麦、玉米秸秆,自然晾干,粉碎,作为备料;选用菇渣,如生产香菇、平菇等等废料,消毒后调整pH值为6-7,备料;畜禽粪自然晾干后备料。 按比例准备无机材料和有机材料,按重量比,无机材料:有机材料为2-4:8-6,优选3:7,河沙:秸秆:菇渣:畜禽粪=2:4:2:2,或者3:3:3:1,或者4:2:2:2。 发酵工艺:将秸秆粉碎成约2cm的小段,用水浸湿,将畜禽粪均匀掺入,将料堆成1.50m高垛,上盖棚膜进行发酵。每7~10天翻料1次,并根据干湿程度补足水分,待秸秆散发出清香味时将其与菇渣混合在一起再发酵7天,然后河沙混合在一起。发酵过程优选在向阳、地势高的地方,最好是水泥地面进行,每667㎡大棚温室需要35m3基质。 混料配制:根据混合料的总量,再加入保水防渗复合肥、敌百虫晶体原粉、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掺合均匀后堆闷3天,制成栽培基质。优选:保水防渗复合 肥(硫酸钾型)12kg/m3、90%敌百虫晶体原粉20g/m3、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20g/m3。 栽培:栽培槽采用砖砌,中心距140cm,栽培槽内宽48m,即2块砖长;栽培槽深25cm;栽培槽底“U”型回水沟宽25cm,深10cm;栽培槽南低北高,坡度3~5°,每2个栽培槽在南端挖30cm见方50cm深渗水坑1个,底部以塑料薄膜或编织袋将栽培基质与土壤完全隔离。灌溉采用膜下滴灌,优选在温室内建水池1个,安装小型水泵,在栽培槽内铺2道滴灌带,以保证作物供水需求,降低棚内空气湿度。 采用上述方案后,本发明的有机生态型无土栽培方法,所用的无土栽培有机基质疏松、透气,其中所含的微量及营养元素不会被栽培基质固定,离子交换活跃,利于植株生长,与现有的土培栽培方法相比,产量可提高10-20%,且多茬连作仍可保证稳定产量和品质。解决了传统栽培和无土栽培方式存在的费工费事、成本高、不易操作、污染环境等问题。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该发明的实施过程如下: 1、基质备料:选用河沙作为无机材料,经过1-2天高温暴晒,或者采用杀菌灭毒,粉碎至0.5-1mm粒径;选用农作物秸秆如水稻、小麦、玉米秸秆,自然晾干,粉碎,长、宽度视具体情况而定,作为备料;选用菇渣,如生产香菇、平菇等等废料,消毒后调整pH值为6-7,备料;畜禽粪自然晾干后备料。 2、混料配制:按比例准备无机材料和有机材料,按重量比,无机材料:有机材料为3:7,河沙:秸秆:菇渣:畜禽粪=3:3:3:1。 将秸秆粉碎成约2cm的小段,用水浸湿,将畜禽粪均匀掺入,将料堆成1.50m高垛,上盖棚膜进行发酵。每7~10天翻料1次,并根据干湿程度补足水分,待秸秆散发出清香味时将其与菇渣混合在一起再发酵7天,然后河沙混合在一起。发酵过程选在向阳、地势高的地方,最好是水泥地面进行,每667㎡大棚温室需要35m3基质。 3、基质混料:根据混合料的总量,再加入保水防渗复合肥(硫酸钾型)12kg/m3、90%敌百虫晶体原粉20g/m3、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20g/m3,掺合均 匀后堆闷3天,制成栽培基质。 保水复合肥是用高分子材料作载体,将一定比例的氮、磷、钾等有机元素,通过吸收聚合而成为一体,形成一种胶体球,它具有优良的保水性能,吸水量是自身的3倍以上,水分和肥料只有作物吸收时才能释放出来,随着作物的生长需要,而决定释放量的大小。 4、栽培:保护设施:钢架大棚、连栋大棚、日光温室等均可,长度50-60米为宜。栽培槽采用砖砌,中心距140cm,栽培槽内宽48m,即2块砖长;栽培槽深25cm;栽培槽底“U”型回水沟宽25cm,深10cm;栽培槽南低北高,坡度3~5°,每2个栽培槽在南端挖30cm见方50cm深渗水坑1个,底部以塑料薄膜或编织袋将栽培基质与土壤完全隔离。为保证作物供水需求,降低棚内空气湿度,灌溉采用膜下滴灌,一般在温室内建水池1个,安装小型水泵,在栽培槽内铺2道滴灌带。 栽培过程中关键环节 1、茬口安排: ①钢架大棚、连栋大棚栽培 春提早:茄果类蔬菜10中下旬育苗,元月上、中旬采用多层覆盖技术定植,3月中、下旬上市,7月底拉秧。瓜类蔬菜根据不同种植品种确定育苗时间。 秋延后:茄果类蔬菜7月中下旬育苗,8月中、下旬定植,10月中旬上市,12月底拉秧。 ②日光温室长季节栽培 一般在8月上旬播种育苗,9月中旬移栽定植,11月中旬开始上市,到第二年7月中旬拉秧。主要适宜于茄果类蔬菜生产。 2、育苗 采用穴盘无土基质育苗,选用商品基质,根据不同作物选择穴盘孔径,早春使用电热线加温或热风炉增温育苗,夏秋季使用遮阳网降温育苗。 3、田间管理 与一般设施栽培相同。需要注意的是有机生态型无土栽培对水分的需要的总要求是稍多勿缺,否则一旦出现萎焉则很难恢复,造成严重减产;追肥则根据不同作物的需肥量采用水肥一体化设施使用速溶性冲施肥。 4、基质的重复利用 基质一般2~3年应更新一次,每年应消毒和加入新的基质。 本发明充分利用本地资源(利用本地水稻、小麦、玉米、食用菌生产产生的大量秸秆及稻壳、菇渣等)配制新型栽培基质,独创性地使用无害化畜禽粪便及保水防渗复合肥的有机固态肥配制技术,发展和建立有本地特色的有机生态型无土栽培。
《一种有机生态型无土栽培技术.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有机生态型无土栽培技术.pdf(5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本发明充分利用本地资源(利用本地水稻、小麦、玉米、食用菌生产产生的大量秸秆及稻壳、菇渣等)配制新型栽培基质,独创性地使用无害化畜禽粪便及保水防渗复合肥的有机固态肥配制技术,发展和建立有本地特色的有机生态型无土栽培。。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