吡丙醚和丁醚脲的协同悬浮乳液配方
本发明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协同悬浮乳液(SE)配方,其中含有吡丙醚作为游离碱、或其在农用化学上可接受的盐,和丁醚脲作为游离碱、或其在农用化学上可接受的盐。本发明还涉及该配方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背景
杀虫剂或农药在商业化农业中被广泛和频繁使用,并大幅提高作物产量和产品质量,从而最终增加农民的经济效益,并加强了农业生产。
吡丙醚的化学名称为4-苯氧基苯基(RS)-2-(2-吡啶氧基)丙基醚2- [1-(4-苯氧基苯氧基)2-丙基-氧基]吡啶(4-phenoxyphenyl (RS)-2-(2-pyridyloxy)propyl ether 2-[1-(4-phenoxyphenoxy)propan-2-yloxy]pyridine),其化学结构式如下:
吡丙醚是一种吡啶类农药,可有效防治各种节肢类动物。吡丙醚是一种低挥发性固体(熔点范围为48-50oC),且仅微溶于水。其无明显的酸性或碱性特征,并且在pH值为4-9和25℃条件下对水解作用稳定,但可易发生缓慢的光解作用。
吡丙醚在1996年被引入美国,用于防治棉花作物粉虱,并且也可用于保护其它作物。其也可用于防治家庭宠物跳蚤。吡丙醚是一种保幼激素类似物,可防止幼虫发育为成虫,从而使其无法繁殖。
在美国,吡丙醚通常以商品名Nylar销售。在欧洲,吡丙醚的品牌名称为Cyclio(Virbac)。
丁醚脲的化学名称为1-叔丁基-3-(2,6-二异丙基-4-苯氧基苯基)硫脲(1-tert-butyl-3-(2,6-di-isopropyl-4-phenoxyphenyl)thiourea)或N-〔2,6-双(1-甲基乙基)-4-苯氧基苯基] -N' - (1,1-二甲基乙基)硫脲(N-[2,6-bis(1-methylethyl)-4-phenoxyphenyl]-N'-(1,1-dimethylethyl)thiourea),其化学结构式如下:
通过光或在生物体内转化后,丁醚脲可形成相应的碳化二亚胺,其是线粒体呼吸的抑制剂。丁醚脲作为杀虫剂和杀螨剂的作用模式是,通过接触和/或胃毒作用,杀死幼虫、若虫和成虫,同时也表现出一定程度的杀卵作用。丁醚脲通常被用作杀虫剂和杀螨剂,可防治棉花、各种田间和水果作物、观赏植物和蔬菜上的植食性螨类(叶螨、跗线螨)、粉虱科、蚜科和叶蝉科。丁醚脲也可用于防治油菜作物(Plutellaxylostella)、大豆(Anticarsiagemmatalis)和棉花(Alabama argillacea)上的某些食叶害虫。丁醚脲的市售品牌名称为Pegasus和polo。
在早期文献中曾提出,将活性化合物的某些混合物用于害虫防治。美国专利No.4,104,376公开了一种用于昆虫防治的协同配方,其中含有二硫代磷酸酯和甲脒组合,其比例为1比0.1 - 1.0,首选比例为1比约0.2 - 0.5。
美国专利No.4,613,617公开了数个用于昆虫防治的协同组合物,其中含有二酮酯和其它杀虫剂,如拟除虫菊酯、氨基甲酸酯和有机磷酸酯。
美国专利No.4,767,773公开了数个用于昆虫防治的协同组合物,其中含有苯甲酰脲和拟除虫菊酯、氨基甲酸酯和有机磷酸酯。
美国专利No.5,187,184公开了数个用于昆虫防治的协同组合物,其中包括,将芳基硝基吡咯或芳基吡咯腈,加入到芳基吡唑酰胺组合物中,使较低水平含量的组合活性成分,能够发挥更为优异的害虫防治能力,即,组合治疗所使用的活性成分总量,等于或低于单独使用芳基硝基吡咯、或芳基吡咯腈、或芳基吡唑酰胺的量,且效果更佳。
美国专利No.5,491,168公开了数个用于昆虫防治的协同组合物,其中含有克螨特(叔丁基苯氧基环己基丙炔基亚硫酸盐(tert. butyl phenoxycyclohexylpropynyl sulfite))和拟除虫菊酯。最后,于1996年8月6日出版的JP Kokai (A) H8-198719,公开了数个含有一种协同组合的农业和园艺杀菌剂,其中该协同组合中含有一种可抑制线粒体电子传递系统复合物I酶反应的物质(如,哒螨灵),和一种可抑制线粒体电子传递系统复合物III酶反应的物质(如,醚菌酯)。(所有这些现有技术的全部内容,均明确地通过引用并入本文)。
753/ MUM/ 2012涉及一种组合物,其中含有有效含量范围为0.5%至12%的λ-三氯氟氰菊酯;有效含量范围为15%至70%的丁醚脲,其中,λ-三氯氟氰菊酯与丁醚脲的比例范围为1:4至1:35;以及至少一种农用化学品赋形剂。
但是,这些已知化合物的混合物的生物特性,在害虫防治领域还不能做到令人完全满意。
在一般使用条件下,农药活性成分是以稀释的水性组合物形式使用,因为这种使用形式可以对靶标生物(如植物、真菌和昆虫)起到良好的作用。但是,大多数作为农药使用的农药化合物,仅微溶或甚至不溶于水。这些化合物的低溶解度,给配方设计者带来挑战和难题,这是因为,在对农药化合物进行配方设计时,需设计出稳定的配方,能够易于长时间储存,并且在最终使用时,仍具有很高的稳定性和有效活性。如果在组合物中存在多种活性化合物,此问题尤为突出,甚至会使情况更为复杂。
出于上述原因,有必要进一步提供,由两种具有协同害虫防治特性的活性成分组合而成的配方。通过本发明提供的配方来实现这个目标。
本发明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协同组合悬浮乳液配方,其中含有:a)吡丙醚作为游离碱、或其在农用化学上可接受的盐;b)丁醚脲作为游离碱、或其在农用化学上可接受的盐;c)分散剂;d)防冻剂;e)防泡剂;f)悬浮剂;g)抗微生物剂;h)增稠剂;和i)缓冲剂。
而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涉及一种悬浮乳液配方,其中含有:a)1至15%的吡丙醚作为游离碱、或其在农用化学上可接受的盐;b)25至55%的丁醚脲作为游离碱、或其在农用化学上可接受的盐;c)15至25%的分散剂;d)2至6%的防冻剂;e)0.05至0.25%的防泡剂;f)1至3%的悬浮剂;g)抗微生物剂;h)0.05至0.25%的增稠剂;和i)缓冲剂。
而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涉及一种悬浮乳液配方,其中含有:a)5至10%吡丙醚作为游离碱、或其在农用化学上可接受的盐;b)45至55%的丁醚脲作为游离碱、或其在农用化学上可接受的盐;c)15至25%的分散剂;d)2至6%的防冻剂;e)0.05至0.25%的防泡剂;f)1至3%的悬浮剂;g)抗微生物剂,h)0.05至0.25%的增稠剂;和i)缓冲剂。
而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涉及一种悬浮乳液配方,其中含有:a)5至10%的吡丙醚作为游离碱,或其在农用化学上可接受的盐;b)45至55%的丁醚脲作为游离碱、或其在农用化学上可接受的盐;c)15至25%的辛基苯酚和聚芳基苯酚的乙氧基化物;d)2-6%的聚乙二醇;e)0.05至0.25%的硅油乳液;f)1至3%的镁铝硅酸盐;g)抗微生物剂;h)0.05至0.25%的黄原胶;和i)缓冲剂。
而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涉及一种悬浮乳液配方,其中含有:a)1至15%的吡丙醚作为游离碱、或其在农用化学上可接受的盐;b)25至55%的丁醚脲;c)15%至25%的分散剂;d)2至6%的防冻剂;e)0.05至0.25%的防泡剂;f)1至3%的悬浮剂;g)抗微生物剂;h)0.05至0.25%的增稠剂;和i)缓冲剂,其中,吡丙醚作为游离碱、或其在农用化学上可接受的盐,与丁醚脲作为游离碱、或其在农用化学上可接受的盐的比例为29:1至1:29。
本发明还涉及此悬浮乳液配方的制备方法,其中,此悬浮乳液配方含有,吡丙醚作为游离碱、或其在农用化学上可接受的盐,和丁醚脲作为游离碱、或其在农用化学上可接受的盐,以及其它惰性赋形剂。
而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涉及一种悬浮乳液配方,其中含有:a)吡丙醚作为游离碱、或其在农用化学上可接受的盐;b)丁醚脲作为游离碱、或其在农用化学上可接受的盐,其比例为29:1至1:29,且该悬浮乳液配方可有效防治刺吸类害虫(如蚜虫、叶蝉、粉虱、牧草虫)和植食性螨类(叶螨、跗线螨、粉虱科、蚜科)及棉花叶蝉、油菜作物(Plutellaxylostella)、大豆(Anticarsiagemmatalis)和棉花(Alabama argillacea)上的食叶害虫、以及为害番茄作物的潜叶蝇(三叶草斑潜蝇)。
本发明详细说明
本文中所使用的术语“协同”,是指两种或更多种活性剂混合在一起,并共同发挥作用所形成的联合作用,而联合作用大于各个组分单独效果之和。
本质上讲,悬浮乳液(SE)是一种悬浮浓缩物和水包油乳液的混合物。
本发明的杀虫剂配方,必需含有有效含量的吡丙醚作为游离碱、或其在农用化学上可接受的盐,其在美国专利No. 4,751,225中有公开(其全部内容均明确地通过引用并入本文)。吡丙醚作为游离碱、或其在农用化学上可接受的盐,在此配方中的含量范围为1至15%,首选5至10%。
在农用化学上可接受的吡丙醚盐包括,例如,无机酸和有机酸的酸加成盐,尤其是盐酸、氢溴酸、硫酸、硝酸、高氯酸、磷酸、甲酸、乙酸、三氟乙酸、草酸、丙二酸、甲苯磺酸或苯甲酸。
本发明的杀虫剂配方,必需含有有效含量的丁醚脲作为游离碱、或其在农用化学上可接受的盐,其在美国专利No. 4, 939,257中有公开(其全部内容均明确地通过引用并入本文)。丁醚脲作为游离碱、或其在农用化学上可接受的盐,在此配方中的含量范围为25至55%,首选45至55%。
在农用化学上可接受的丁醚脲盐包括,例如,无机酸和有机酸的酸加成盐,尤其是盐酸、氢溴酸、硫酸、硝酸、高氯酸、磷酸、甲酸、乙酸、三氟乙酸、草酸、丙二酸、甲苯磺酸或苯甲酸。
更进一步,在本发明中,吡丙醚作为游离碱、或其在农用化学上可接受的盐,与丁醚脲作为游离碱、或其在农用化学上可接受的盐的比例范围为29:1至1:29。
上述配方可首选用于防治刺吸类害虫、螨虫和粉虱(烟粉虱(bemisiatabaci)属粉虱科)。由于完全不同的两种基于硫脲的分子作用模式(通过光,硫脲发生作用将丁醚脲作为游离碱、或其在农用化学上可接受的盐,彻底降解为碳化二亚胺,碳化二亚胺通过抑制线粒体ATP合成酶,从而破坏氧化磷酸化作用),酶在细胞生物能量学中起到必不可少的作用。吡丙醚作为游离碱、或其在农用化学上可接受的盐,是一种新型吡啶类昆虫生长调节剂,其模仿的是保幼激素的作用。
就丁醚脲生物化学过程而言,其通过光或在生物体内,被转化为相应的碳化二亚胺,碳化二亚胺是一种线粒体呼吸作用抑制剂,而吡丙醚则是一种昆虫生长调节剂。吡丙醚对于粉虱的作用模式是,其在成长的幼虫中不断积累,与保幼激素的作用相似,使产生幼虫角质层的基因得以保留。蜕变过程中有吡丙醚存在,可使粉虱无法成功完成从幼虫到蛹、或从蛹到成虫的转变,也可使跳蚤转变为幼虫/蛹或蛹/成虫的中间状态,从而使其既无法活动也不能繁殖。
杀虫剂和杀螨剂的作用模式是,通过接触和/或胃毒作用,杀死幼虫、若虫和成虫,同时也表现出一定程度的杀卵作用。
上述配方可有效防治刺吸式害虫(如蚜虫、叶蝉、粉虱、牧草虫)和植食性螨类(叶螨、跗线螨、粉虱科、蚜科)以及棉花、各种田间和水果作物、观赏植物和蔬菜上的叶蝉。该配方也用于防治油菜作物(Plutellaxylostella)、大豆(Anticarsiagemmatalis)和棉花(Alabama argillacea)上的一些食叶害虫。该配方对于为害番茄作物的潜叶蝇(三叶草斑潜蝇)也具有防治作用。
本发明配方对所有有益种群(花蝽科、瓢虫科、盲蝽科)的成虫和捕食螨(Amblyseiusandersoni、Typhlodromuspyri)、蜘蛛(微蛛科、狼蛛科)及Chrysopacarnea的成虫和未成熟阶段,均是安全的。对异翅亚目(花蝽科、盲蝽科)的未成熟阶段不具选择性。可与对温室粉虱科和螨虫类的生物性防治兼容。
本发明配方可通过喷洒进行施用。本配方的最终使用,是将1升制剂稀释于500升水中,施用面积为1公顷。
本发明配方也可以与在本领域中通常采用的其它惰性赋形剂一起使用。这类成分的实例包括,分散剂、防冻剂、防泡剂、悬浮剂、抗微生物剂、增稠剂、溶剂和缓冲剂以及它们的组合,还包括在本领域中为人所熟知的诸如此类的其它佐剂。
取决于所出现的虫害种类,在整个生长季节中,可能需要额外施加这些成分的用量。
本质上讲,悬浮乳液是一种悬浮浓缩物和水包油乳液的混合物。其设计目的旨在单一配方中,尽可能纳入更多活性成,尤其是当一种活性成分是固体,如丁醚脲作为游离碱、或其在农用化学上可接受的盐,而另一种活性成分是液体,如吡丙醚作为游离碱、或其在农用化学上可接受的盐。如果有一种活性成分可以溶于水,那么制备出一种三相混合配方是可行的。悬浮乳液配方由三相组成:
· 不可溶固相,如分散粒子
· 不可溶液相,如油滴
· 水作为体相。
但是,将悬浮浓缩物(SC)制剂和水包油(EW)制剂简单混合,通常无法制成悬浮乳液,这是因为无法形成正确的分散剂和乳化剂平衡。这可导致对其中一个表面的优先吸附,从而产生异相絮凝问题。确定最适宜的分散剂和乳化剂类型和浓度,并制备出稳定的悬浮乳液配方,是一件极为困难的工作。
制备SE配方的一般工艺如下所述:
1. 采用珠磨法制备一个固体活性成分的浓缩悬浮液,粒径< 10微米
2. 通过高速剪切法制备一个水包油型乳液,油滴粒径为2-5微米
3. 通过低速剪切将悬浮液和乳液混合
4. 加入增稠剂和其它所需助剂。
有时也可采用另外一个方法,以便在配方中获得更高的活性成分浓度,过程如下:
1. 如上述方法制备浓缩悬浮液
2. 使用高速剪切搅拌机,将液体活性成分乳化进悬浮液中
3. 加入增稠剂和其它助剂。
悬浮乳液配方具有多种优势,如下所述:
· 单一配方中可纳入多种固体和液体活性成分
· 水基配方 – 外部体相中无有机溶剂VOC
· 掺水即用配方
· 具有高闪点,且易和水混合
· 与高密度聚乙烯(HDPE)容器具有高度相容性
· 易于操作处理、量度、无尘且不易燃
· 易于倾倒和量度
· 可降低对皮肤和眼睛的毒性
· 避免了罐混的相容性问题
· 溶剂使用少或无溶剂,可减少成本。
与可湿性粉剂(WP)和可乳化浓缩剂(EC)配方相比,悬浮乳液的优势如下所述:
· 悬浮乳液粒径(小于1微米)小于可湿性粉剂粒径(30-50微米)
· SE是环保型水基配方,而WP配方可产生粉尘
· SE配方不含有机溶剂,而EC配方含有有机溶剂
· SE配方中使用的是非离子表面活性剂,比EC和WP配方更具生物学功效。
本文中所使用的分散剂可从含有下列物质的类别中选择,如辛基苯酚和聚芳基苯酚的乙氧基化物、萘基钠甲醛缩合物和乙氧基化聚氧丙烯或它们的混合物。分散剂的用量范围可占配方的15至25%。首选分散剂为辛基苯酚和聚芳基苯酚的乙氧基化物。
本文中所使用的防冻剂可从含有下列物质的类别中选择,如聚乙二醇、甲氧基聚乙二醇、聚丙二醇、聚丁二醇、丙三醇和乙二醇或它们的混合物。防冻剂的用量范围可占配方的2至6%。首选防冻剂为聚乙二醇。
本文中所使用的防泡剂,用于减少或防止在混合物中形成泡沫,并可从含有下列物质的类别中选择,如有机硅乳液、全氟烷基磷酸、全氟烷基磷酸和全氟脂肪族聚合物形成的酯类或它们的混合物。防泡剂也可有助于所夹带的空气从混合物中移出。防泡剂可以使润湿剂和分散剂(如果含有)在混合物中发挥正常作用,并有利于杀虫剂的喷洒,同时减少喷雾器被泡沫或夹带的空气堵塞的机会。防泡剂的用量范围可占配方的0.05至0.25%。首选防泡剂为有机硅乳液。
本文中所使用的悬浮剂可从含有下列物质的类别中选择,如镁铝硅酸盐、煅制二氧化硅和镁蒙脱土或它们的混合物。悬浮剂的用量范围可占配方的1至3%。首选悬浮剂为镁铝硅酸盐。
本文中所使用的抗微生物剂可从含有下列物质的类别中选择,如2-溴-2-硝基丙烷-1,3-二醇、1,2-苯并异噻唑啉-3-酮、2-甲基-4-异噻唑啉-3-酮和5-氯-2-甲基-4-异噻唑啉-3-酮。
本文中所使用的增稠剂可从含有下列物质的类别中选择,如黄原胶、羧甲基纤维素、羟乙基纤维素、糊精、阿拉伯树胶和聚乙烯醇或它们的混合物。增稠剂通常作为助剂在配方中使用,可增加粘性、改变稠度、稳定和/或促进活性成分颗粒在液体混合物中保持悬浮状态。增稠剂也可以使液体混合物,能够被施用于表面区域,并在干燥前形成一个湿态凝胶状沉积层。这可以使活性成分颗粒以增稠剂方式,粘到昆虫身上,并且施加的混合物为湿态。增稠剂的用量范围可占配方的0.05至0.25%。首选增稠剂为黄原胶。
本文中所使用的溶剂,既可以是水性的,也可以是非水性的。首选溶剂是去矿物质水(DM水)。
本文中所使用的缓冲剂,可从含有下列物质的类别中选择,如磷酸二氢钾和氢氧化钠或它们的混合物。
现在,通过参考以下配方实例和测试实例(不应被视为限制本发明的范围),将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
实例
实例1 (SE配方)
配方(1000 Kg的量)
步骤1 (油相)
成分Kg
辛基苯酚乙氧基化物100.00
吡丙醚54.00
聚芳基苯酚乙氧基化物51.00
丙二醇25.00
用高速均质器,将辛基苯酚乙氧基化物和吡丙醚作为游离碱、或其在农用化学上可接受的盐,进行充分混合。依次加入聚芳基苯酚乙氧基化物和丙二醇,并在室温条件下将物料均质约2小时,速度为1500 RPM。
步骤2 (水相)
成分Kg
丁醚脲262.50
丙烯酸聚合物胺盐5.00
镁铝硅酸盐5.00
二氧化硅5.00
有机硅防泡剂乳液1.00
DM水Q.s
在一个单独容器中,依次加入丙烯酸聚合物胺盐、镁铝硅酸盐、二氧化硅和有机硅防泡剂乳液,最后缓慢加入丁醚脲作为游离碱、或其在农用化学上可接受的盐,并将物料搅拌约2小时,速度为2000 RPM。
步骤3
将步骤1制备的均质物料(油相),转移至步骤2制备的物料(水相)中,并用高速均质器进一步均质2小时,速度为2000 RPM。
步骤4
均质完成后,用卧式玻珠研磨机,将步骤3得到物料研磨大约6次,然后将经过研磨的物料收集在容器中。
步骤5: 胶溶液制备 (2%)
成分Kg
DM水Q.s
磷酸二氢钾1.5
氢氧化钠0.25
苯并异噻唑啉2.25
Rhodopol 23W1.00
将上述成分在搅拌器中进行搅拌,并在一个2 KL容器中充分均质,保温温度约为50度。
步骤6
将步骤5制备的胶溶液,缓慢加入到步骤4得到的研磨物料中,并用高速均质器将物料均质约2小时,速度为2000 RPM。
实例2 (SE配方)
步骤:依照实例1进行。
实例3 (WG配方)
步骤:
步骤1
将称量好的丁醚脲作为游离碱、或其在农用化学上可接受的盐,和蚊蝇醚作为游离碱、或其在农用化学上可接受的盐,加入到掺混机中。随着搅拌的继续,将称取的其它原料也加入到掺混机中。原料加完后搅拌30分钟停止。将经过预混的物料微粒化至少6小时。用空气分级研磨机研磨后,进行约1至2小时的后处理。
步骤2
将DM水加入到步骤1得到的粉料中,进行湿化处理制成糊料。
步骤3
将步骤2得到的糊料进行挤出造粒,将其施压通过挤出丝网,形成细长的湿料粒,随后进行干燥。挤出的料粒通常约长2-10毫米,直径取决于丝网尺寸。
实例4 (EC配方)
步骤:
·将吡丙醚作为游离碱、或其在农用化学上可接受的盐,和丁醚脲作为游离碱、或其在农用化学上可接受的盐,加入到容器中,随后加入乳化剂和稳定剂。
·将上述混合物进行搅拌。
·通过水平盘式过滤器,进行相互扩散,得到透明物料。
依照上述实例制备并加入助剂,可制备出经过精细研磨的悬浮乳液,其中含有丁醚脲作为游离碱、或其在农用化学上可接受的盐,和吡丙醚作为游离碱、或其在农用化学上可接受的盐。因此,通过此方式得到一种悬浮乳液配方,其中含有丁醚脲作为游离碱、或其在农用化学上可接受的盐,和吡丙醚作为游离碱、或其在农用化学上可接受的盐。
棉花是一种重要的全球性纤维作物,在超过70个国家中都有种植。棉花是印度纺织工业的重要原料,并在国民经济中,尤其是在创造就业和外汇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棉花生产的主要损失,是由于其易受约162种害虫侵扰,并易感各种病害(Manjunath, T. M. (2004) Bt cotton in India: Thetechnology wins as the controversy wanes. http:// www.Monsanto.co.uk/news/ukshowlib.html?wid=8478.)。在这些害虫中,棉铃虫是印度最为严重的棉花虫害,每年可造成损失120亿卢比。而在2002年引入Bollgard(保铃棉)技术(Bt)后,棉花产量得到增加,因虫害造成的损失降低,同时,杀虫剂的使用也得到减少。但是,这些变化使其它害虫得以生存并给经济造成影响。在这些重要的棉花害虫中,刺吸式害虫,如叶蝉、Amrascabiguttulabiguttula(Ishida)、蚜虫、棉蚜 (Glover)、烟粉虱 (Gennadius)和牧草虫、葱蓟马(Linnman)可造成严重损害,并在作物生长的早期阶段,严重威胁到作物,也可影响作物的直立生长和棉花产量。间或发生的严重感染,可将作物产量降低21.2%(Patil (1998) Developing IPM schedule. Proc. Seminar on IPM.Specialissue.ICPA.Mumbai.pp. 101-110.Dhawan, A. K. and Sidhu, A. S. (1986) Assessment oflosses due to attack of cotton jassid on hirsutumcotton.Indian J. Plant Prot., 14: 45-50)。有些刺吸式害虫属多食亚目,是全球性虫害,可广泛分布于热带、亚热带和温带地区,也可以在众多植物中引发各种病毒性病害(Serdar et al., 1999 Selection of chestnut (Castanea sativa Mill.) in Sinop vicinity. ActaHortic 494: 327-332)。因此,为保证刺吸式害虫种群低于ETL,化学防治是必不可少的手段。在目前的研究中使用了一些新的杀虫剂,以测试其对刺吸式害虫的防治功效。
烟粉虱(Gennadius)是印度最为严重的刺吸式棉花虫害,几乎影响到所有棉花种植区。其也可作为病毒载体,导致印度北部部分地区发生CLCV(棉花曲叶病毒)病。粉虱的若虫和成虫,通过刺吸细胞液和抑制植物生长(直接影响到产量),均可对作物造成严重损害。因此,从一开始对这些害虫进行控制十分重要。有许多杀虫剂可用于防治粉虱,可单独使用,也可罐混或预混。
生物学实例
在新型悬浮乳液配方中(其中含有丁醚脲作为游离碱、或其在农用化学上可接受的盐,和吡丙醚作为游离碱、或其在农用化学上可接受的盐),当活性成分组合的作用,超过单独的活性成分作用之和时,就会产生协同效应。
例如,对于给定的新型悬浮乳液配方(其中含有丁醚脲作为游离碱、或其在农用化学上可接受的盐,和吡丙醚作为游离碱、或其在农用化学上可接受的盐)的预期杀虫作用,如果实际观测作用超过了预期值,那么就存在协同作用。
实例5
对棉花的活性/功效,有效防治粉虱
为有效防治粉虱并对棉花产生更持久的效果,制备了各种配方(其中含有丁醚脲作为游离碱、或其在农用化学上可接受的盐,和吡丙醚作为游离碱、或其在农用化学上可接受的盐)并进行了测试。所进行的生物学功效试验结果,如下表所示。
表1:
![]()
DAT- 治疗后天数, * SE- 悬浮乳液, ** EC –可乳化浓缩剂
*** WDG –可湿性粉剂, # SC –悬浮浓缩剂, ## SP –可溶性粉剂
表:2
![]()
DAT- 治疗后天数, * SE- 悬浮乳液, ** EC –可乳化浓缩剂
*** WDG –可湿性粉剂, # SC –悬浮浓缩剂, ## SP –可溶性粉剂
结论:在对棉花粉虱进行测试的各种丁醚脲和吡丙醚预混配方中,丁醚脲+吡丙醚比例为205+50、200+100、150+150和100+200 克/公顷的悬浮乳液(SE)配方,对粉虱成虫和若虫最为有效。这些配方对粉虱成虫和若虫,还具有更为长久的持续防治效果。其对棉花作物上的粉虱若虫也非常有效,并具有更为长久的持续力。
其它预混配方(其中含有丁醚脲作为游离碱、或其在农用化学上可接受的盐,和吡丙醚作为游离碱、或其在农用化学上可接受的盐),如可乳化浓缩剂(EC)、水分散颗粒剂(WDG),对粉虱成虫和若虫也有效果,但在每公顷同等用量条件下,与悬浮乳液配方相比,不具更为长久的持续防治效果。
与其单独组分(如丁醚脲 50% WP(单独)和吡丙醚 10% EC(单独))相比,悬浮乳液配方(其中含有丁醚脲作为游离碱、或其在农用化学上可接受的盐,和吡丙醚作为游离碱、或其在农用化学上可接受的盐)更为有效。
与单独市售配方丁醚脲 50% WP和吡丙醚 10% EC 在农场上使用时进行罐混相比,悬浮乳液配方(其中含有丁醚脲作为游离碱、或其在农用化学上可接受的盐,和吡丙醚作为游离碱、或其在农用化学上可接受的盐)更为高效,且防治效果更为持久。
实例6
对番茄潜叶蝇(三叶草斑潜蝇)的活性/功效
对感染番茄作物的潜叶蝇(三叶草斑潜蝇)所进行的试验,采用了各种配方和不同用量的丁醚脲作为游离碱、或其在农用化学上可接受的盐,和吡丙醚作为游离碱、或其在农用化学上可接受的盐。所进行的生物学功效试验结果,如下表所示。
表3:
![]()
DAT- 治疗后天数, * SE- 悬浮乳液,
** EC –可乳化浓缩剂 *** WDG -可湿性粉剂
结果表明,与其单独组分在现场使用时的罐混物相比,悬浮乳液配方(其中含有丁醚脲作为游离碱、或其在农用化学上可接受的盐,和吡丙醚作为游离碱、或其在农用化学上可接受的盐),对番茄潜叶蝇具有更为优异的防治功效,从而表现出协同效应。
实例7
实例1的稳定性
实例1中制备的配方的稳定性研究,是在54 °C条件下进行的,为期70天,并每隔一段时间,根据下表列出的参数进行评估,结果如下表所示。
表4:
P:吡丙醚 D:丁醚脲
以上结果表明,吡丙醚和丁醚脲的悬浮乳液配方是稳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