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组合式生态驳岸结构及其施工方法.pdf

上传人:b*** 文档编号:263895 上传时间:2018-02-06 格式:PDF 页数:8 大小:396.6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510558205.6

申请日:

2015.09.04

公开号:

CN105064276A

公开日:

2015.11.18

当前法律状态:

实审

有效性:

审中

法律详情:

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E02B 3/12申请日:20150904|||公开

IPC分类号:

E02B3/12

主分类号:

E02B3/12

申请人:

中科路域(北京)生态投资有限公司

发明人:

段高旗; 石柳

地址:

100082北京市海淀区西直门北大街60号首钢国际大厦B座1905-1906室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太兆天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11108

代理人:

马灵洁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一种组合式生态驳岸结构,包括一级驳岸(1)和二级驳岸(2),其中一级驳岸(1)为地框石笼结构,其包括框体(11),框体(11)形状为上下开口的正方形板框,材质为混凝土;框体(11)规则地安放河岸上,其顶部位于常水位以下,其底部延伸至河床;框体(11)的孔内种植水生植物(13);二级驳岸(2)为椰壳纤维毯结构(21),其形状为网状,其上表面自下至上依次为种子层(22)和营养土(23);椰壳纤维毯结构(21)固定在常水位及以上河岸上。该驳岸结构,结构合理、经济实用;其施工方法简单快捷,可以广泛应用于河道、湖泊及景观水体的护岸工程中。

权利要求书

1.一种组合式生态驳岸结构,包括一级驳岸(1)和二级驳岸(2),其特征在于:
所述一级驳岸(1)为地框石笼结构,所述地框石笼结构包括框体(11),所
述框体(11)形状为上下开口的正方形板框,材质为混凝土;所述框体(11)规则
地安放河岸上,其顶部位于常水位以下,其底部延伸至河床;框体(11)的孔内
种植水生植物(13);
所述二级驳岸(2)为椰壳纤维毯结构(21),所述椰壳纤维毯结构(21)形
状为网状,其上表面自下至上依次为种子层(22)和营养土(23);所述椰壳纤维
毯结构(21)固定在常水位及以上河岸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合式生态驳岸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一级驳岸(1)的框体(11)在河岸平面排列为网格形。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组合式生态驳岸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二级驳岸(2)为在河岸上固定有多排椰壳纤维毯结构(21);其中,同
一排中的椰壳纤维毯结构(21)并排布置,相邻两排的椰壳纤维毯结构(21)之
间交错布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组合式生态驳岸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一级驳岸(1)与所述二级驳岸(2)之间被紧密接合、交错搭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组合式生态驳岸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一级驳岸(1)的地框石笼结构中的所述框体(11)的材质为生态混凝
土或钢筋生态混凝土;
所述框体(11)的截面为正方形单孔,所述框体(11)的上、下端与河岸位于
同一水平面,安放在河堤上。
6.根据权利要求1、2和4中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组合式生态驳岸结构,其特征在
于:
所述椰壳纤维毯结构(21)由U型铆钉(24)固定在所述一级驳岸(1)上方
的河岸上。
7.根据权利要求1、2和4中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组合式生态驳岸结构,其特征在
于:
常水位下为所述一级驳岸(1)的地框石笼结构,在其框体(11)的内孔洞内
填有卵石或建筑废弃物(12),所述地框石笼结构与河堤土壤基质之间设置土工布
(14)。
8.根据权利要求1、2和4中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组合式生态驳岸结构,其特征在
于:
所述一级驳岸(1)的地框石笼结构,其框体(11)的孔洞内的水生植物(13)
至少为种子种植或牙枝种植或幼苗移植。
9.一种根据权利要求1-8中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组合式生态驳岸结构的施工方法,
其特征在于:
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平整场地,清除河提以及河床上的杂质;将在工厂预制好的地框石
笼结构的框体(11)运至施工现场;
步骤二:在一级驳岸(1)位置的河堤土壤基质之上,铺设土工布(14);
步骤三:在铺设好的土工布(14)之上,由河堤向河床方向将地框石笼结构
的框体(11)规则排列,并使框体(11)的顶部位于常水位以下;
步骤四:当框体(11)全部摆放完成后,向框体(11)的内孔洞内填充卵石或
建筑废弃物(12)并种植水生植物(13);
步骤五:在二级驳岸(2)位置的河堤土壤基质之上,铺设椰壳纤维毯结构(21),
铺设完成后使用U型铆钉(24)固定;
步骤六:在铺设并固定好的椰壳纤维毯结构(21)表面依次铺设种子层(22)
和营养土(23);
步骤七:检查验收。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组合式生态驳岸结构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
施工时,步骤二至四可与步骤五至六同时进行。

说明书

一种组合式生态驳岸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河道、湖泊及其他景观水体的驳岸防护领域,具体而言,涉
及一种生态驳岸结构,特别是河道综合整治工程中的可种植水生植物的组合式生
态驳岸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驳岸位于水域与陆地的交接处,是一种对河岸起到防护作用的水工构筑物。
驳岸修筑的目的是稳定河道,阻止河岸崩塌或水力冲刷。河流驳岸防护作为河道
综合整治的重要部分,其设计合理与否直接关系到整个河流的安全性及外貌景观,
并且对于城市的繁荣及周边环境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

以往的驳岸工程重点强调水利功能和安全性,通常都以安全、经济优先,主
要考虑河道的稳定性和河道的防洪能力。因此一般以水泥、石料、混凝土等硬性
材料为主要建材,多采用现浇混凝土护岸、浆砌或干砌块石护岸、预制混凝土块
体护岸或土工模袋等硬质护岸形式。上述结构在保持岸坡的结构稳定性、防止水
土流失以及防洪排涝等方面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工程造价相对较高,水下施工
难度较大,并且需要定期维护,不断修复,而且破坏了河道生态系统,加速了对
人类生存环境的破坏。该种驳岸结构将河岸改造成了钢筋混凝土、石块护岸,像
一堵密不透风的围墙,缺少土壤与水环境物质交换的通道,阻隔了水与岸的沟通,
使原来生长在岸坡上的生物不能继续生长,破坏了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对环境和
生态造成不良影响。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为现护岸结构破坏岸坡的生态功能、破坏环境。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组合式生态驳岸结构,包括一级驳岸和二级驳岸。一级驳岸为地框石笼
结构,地框石笼结构包括框体,框体形状为上下开口的正方形板框,材质为混凝
土。框体规则地安放河岸上,其顶部位于常水位以下,底部延伸至河床;框体的
孔内种植水生植物。二级驳岸为椰壳纤维毯结构,其形状为网状,其上表面自下
至上依次为种子层和营养土;椰壳纤维毯结构固定在常水位及以上河岸上。

优选地,一级驳岸的框体在河岸平面排列为网格形。

优选地,二级驳岸为在河岸上固定有多排椰壳纤维毯结构;其中,同一排中
的椰壳纤维毯结构并排布置,相邻两排的椰壳纤维毯结构之间交错布置。

优选地,一级驳岸与二级驳岸之间被紧密接合、交错搭接。

优选地,一级驳岸的地框石笼结构中的框体的材质为生态混凝土或钢筋生态
混凝土;框体的截面为正方形单孔,框体的上、下端与河岸位于同一水平面,安
放在河堤上。

优选地,椰壳纤维毯结构由U型铆钉固定在一级驳岸上方的河岸上。

优选地,常水位下为一级驳岸的地框石笼结构,在其框体的内孔洞内填有卵
石或建筑废弃物,地框石笼结构与河堤土壤基质之间为土工布,以防止土壤渗入
地框石笼结构影响基础稳定性。

优选地,一级驳岸的地框石笼结构,其框体的孔洞内的水生植物至少为种子
种植或牙枝种植或幼苗移植。

一种如前所述的组合式生态驳岸结构的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平整场地,清除河提以及河床上的杂质;将在工厂预制好的地框石
笼结构的框体运至施工现场;

步骤二:在一级驳岸位置的河堤土壤基质之上,铺设土工布;

步骤三:在铺设好的土工布之上,由河堤向河床方向将地框石笼结构的框体
规则排列,并使框体的顶部位于常水位以下;

步骤四:当框体全部摆放完成后,向框体的内孔洞内填充卵石或建筑废弃物
并种植水生植物;

步骤五:在二级驳岸位置的河堤土壤基质之上,铺设椰壳纤维毯结构,铺设
完成后使用U型铆钉固定;

步骤六:在铺设并固定好的椰壳纤维毯结构表面依次铺设种子层和营养土。

步骤七:检查验收。

如前所述的施工方法,步骤二至四可与步骤五至六同时进行。

一级驳岸以地框石笼加固水下结构,在里面填充石块,这种松散结构的护岸
在满足河道输水过水能力的同时,既加强了水体与土壤的连通性,又可以减少水
体对河岸的淘蚀,起到保护河岸的作用,为常水位上岸坡预留更多空间,以保证
二级驳岸中椰壳纤维毯结构的稳定性。同时取代挡墙结构,降低工程投入。常水
位上部缓坡采用椰壳纤维毯结构可以减少水体对河岸上方的冲刷及水土流失,同
时可降低暴雨径流和船行波的冲刷。地框石笼结构及其石材填料可为鱼苗、底栖
动物提供栖息地,并且不影响护岸整体结构稳定性以及河岸带景观,又为水生生
物生存提供必要条件。此外,由于一级驳岸和二级驳岸结构中均含有植物种子,
因此可以通过种子的搭配组成,形成良好的景观效果,并且通过植物根系进一步
达到护岸的效果。

该驳岸结构的施工方法,步骤简单,施工难度低,施工速度快。

根据本发明的生态驳岸结构,结构合理、经济实用;其施工方法简单快捷,
可以广泛应用于河道、湖泊及景观水体的护岸工程中。

附图说明

附图1为本发明组合式生态驳岸结构的横断面示意图。

附图2为一级驳岸地框石笼结构示意图。

图中:

1——一级驳岸,2——二级驳岸,11——框体,12——卵石或建筑废弃物,
13——水生植物,14——土工布,21——椰壳纤维毯结构,22——种子层,23—
—营养土,24——U型铆钉。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2所示,一种组合式生态驳岸结构,包括一级驳岸1和二级驳岸2。一
级驳岸1为地框石笼结构,地框石笼结构包括框体11,框体11形状为上下开口的
正方形板框,材质为混凝土。框体11规则地安放河岸上,其顶部位于常水位以下,
底部延伸至河床;框体的孔内种植水生植物13。二级驳岸2为椰壳纤维毯结构21,
其形状为网状,其上表面自下至上依次为种子层22和营养土23;椰壳纤维毯结构
21固定在常水位及以上河岸上。

优选地,一级驳岸1的框体11在河岸平面排列为网格形。

优选地,二级驳岸2为在河岸上固定有多排椰壳纤维毯结构21;其中,同一
排中的椰壳纤维毯结构21并排布置,相邻两排的椰壳纤维毯结构21之间交错布
置。

优选地,一级驳岸1与二级驳岸2之间被紧密接合、交错搭接。

优选地,一级驳岸1的地框石笼结构中的框体11的材质为生态混凝土或钢筋
生态混凝土;框体11的截面为正方形单孔,框体11的上、下端与河岸位于同一水
平面,安放在河堤上。

优选地,椰壳纤维毯结构21由U型铆钉24固定在一级驳岸1上方的河岸上。

优选地,常水位下为一级驳岸1的地框石笼结构,在其框体11的内孔洞内填
有卵石或建筑废弃物12,地框石笼结构与河堤土壤基质之间为土工布14,以防止
土壤渗入地框石笼结构影响基础稳定性。

优选地,一级驳岸1的地框石笼结构,其框体11的孔洞内的水生植物13至
少为种子种植或牙枝种植或幼苗移植。

一种如前所述的组合式生态驳岸结构的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平整场地,清除河提以及河床上的杂质;将在工厂预制好的地框石
笼结构的框体11运至施工现场;

步骤二:在一级驳岸1位置的河堤土壤基质之上,铺设土工布14;

步骤三:在铺设好的土工布14之上,由河堤向河床方向将地框石笼结构的框
体11规则排列,并使框体11的顶部位于常水位以下;

步骤四:当框体11全部摆放完成后,向框体11的内孔洞内填充卵石或建筑废
弃物12并种植水生植物13;

步骤五:在二级驳岸2位置的河堤土壤基质之上,铺设椰壳纤维毯结构21,
铺设完成后使用U型铆钉24固定;

步骤六:在铺设并固定好的椰壳纤维毯结构21表面依次铺设种子层22和营
养土23。

步骤七:检查验收。

如前所述的施工方法,施工时,步骤二至四可与步骤五至六同时进行。

一级驳岸1以地框石笼加固水下结构,在里面填充石块,这种松散结构的护
岸在满足河道输水过水能力的同时,既加强了水体与土壤的连通性,又可以减少
水体对河岸的淘蚀,起到保护河岸的作用,为常水位上岸坡预留更多空间,以保
证二级驳岸2中椰壳纤维毯结构21的稳定性。同时取代挡墙结构,降低工程投入。
常水位上部缓坡采用椰壳纤维毯结构21可以减少水体对河岸上方的冲刷及水土流
失,同时可降低暴雨径流和船行波的冲刷。地框石笼结构及其石材填料可为鱼苗、
底栖动物提供栖息地,并且不影响护岸整体结构稳定性以及河岸带景观,又为水
生生物生存提供必要条件。此外,由于一级驳岸1和二级驳岸结构2中均含有植
物种子,因此可以通过种子的搭配组成,形成良好的景观效果,并且通过植物根
系进一步达到护岸的效果。

该驳岸结构的施工方法,步骤简单,施工难度低,施工速度快。

根据本发明的生态驳岸结构,结构合理、经济实用;其施工方法简单快捷,
可以广泛应用于河道、湖泊及景观水体的护岸工程中。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
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
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一种组合式生态驳岸结构及其施工方法.pdf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一种组合式生态驳岸结构及其施工方法.pdf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一种组合式生态驳岸结构及其施工方法.pdf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种组合式生态驳岸结构及其施工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组合式生态驳岸结构及其施工方法.pdf(8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一种组合式生态驳岸结构,包括一级驳岸(1)和二级驳岸(2),其中一级驳岸(1)为地框石笼结构,其包括框体(11),框体(11)形状为上下开口的正方形板框,材质为混凝土;框体(11)规则地安放河岸上,其顶部位于常水位以下,其底部延伸至河床;框体(11)的孔内种植水生植物(13);二级驳岸(2)为椰壳纤维毯结构(21),其形状为网状,其上表面自下至上依次为种子层(22)和营养土(23);椰壳纤维毯结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固定建筑物 > 水利工程;基础;疏浚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