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厚大矿体地下开采动态通风风道的构建方法.pdf

上传人:1*** 文档编号:262899 上传时间:2018-02-06 格式:PDF 页数:6 大小:375.7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510564924.9

申请日:

2015.09.08

公开号:

CN105179002A

公开日:

2015.12.23

当前法律状态:

实审

有效性:

审中

法律详情:

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E21F 1/18申请日:20150908|||公开

IPC分类号:

E21F1/18

主分类号:

E21F1/18

申请人:

南京梅山冶金发展有限公司; 宝钢集团上海梅山有限公司; 上海梅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

发明人:

吴荣高; 李正刚; 杨潘磊; 邱海涛; 许志逞

地址:

210039 江苏省南京市雨花台区中华门外新建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南京众联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2206

代理人:

顾进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厚大矿体地下开采动态通风风道构建方法,包括风井布置、新鲜风与污风风流通道选择、风流隔断挡墙布置、挡墙结构的快速建立与拆移等,根据厚大矿体回采矿块的布置,在矿体的两翼和两侧分别布置进、回风井,进风井通过进风通道与生产水平联络道相连将新鲜风流引入;在正在使用和准备使用的两条联络道之间通过动态的挡墙结构快速阻隔,杜绝短路风。同时挡墙结构由方便取材的碎矿和方便充气、泄压的胶囊填充体组成。随着退采线的移动,挡墙结构能够机动调整,保证回采区域形成畅通的风流通道,避免常规风门的设立,节省投资、缩短工期。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厚大矿体地下开采动态通风风道的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1)在垂直矿体走向方向布置采矿巷道,在矿体两端分别布置两个进风井,在退采巷道的最后一条联络道附近布置回风井,进风井和回风井分别通过石门、回风通道与联络巷道相联通,引进新鲜风流和排除污风;
(2)在工作联络道与接续联络道间设置挡墙结构,新鲜风流从两侧进风井中进入工作联络道,然后进入各个回采出矿进路冲洗工作面粉尘及炮烟,污风沿着回风通道到达接续联络道,最终回到回风井,形成完整的通风系统;
(3)随着采矿退采的转移,退采线逐渐由工作联络道向接续联络道移动,将动态风道挡墙结构移至准备挡墙位置。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厚大矿体地下开采动态通风风道的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挡墙结构的建立方法为:在准备回采进路中利用铲运机在下部堆积碎矿堆坝;在其上部无法堆积的部分布设充气胶囊填充体,该填充体可以利用外接井下压风管路、填充体进风管,利用控制风阀开关对填充体进行充气或泄压。

说明书

一种厚大矿体地下开采动态通风风道的构建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配金属矿山开采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厚大矿体地下开采动态通风风道的构建方法。
背景技术
在金属矿山地下开采中,矿井通风工作十分重要,通风系统首先要满足井下各作业区风流量的总需求,同时也要保证特定作业区域的风流量。厚大矿体的特点是分层矿量大、生产准备矿量大、条带式退采;退采方向巷道均已形成,且呈网格型分布,区域内风流通路多,自然风量分配与需求差距大。对于厚大矿体通常采用对角分区、多级机站通风系统,该系统能从总体上保证地下开采各作业水平通风需求,但对各区域内风流路径的控制需要改进,提高有效风量。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了一种厚大矿体地下开采动态通风风道的构建方法。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厚大矿体地下开采动态通风风道的构建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在垂直矿体走向方向布置采矿巷道,在矿体两端分别布置两个进风井,在退采巷道的最后一条联络道附近布置回风井,进风井和回风井分别通过石门、回风通道与联络巷道相联通,引进新鲜风流和排除污风;
(2)在工作联络道与接续联络道间设置挡墙结构,新鲜风流从两侧进风井中进入工作联络道,然后进入各个回采出矿进路冲洗工作面粉尘及炮烟,污风沿着回风通道到达接续联络道,最终回到回风井,形成完整的通风系统;
(3)随着采矿退采的转移,退采线逐渐由工作联络道向接续联络道移动,将动态风道挡墙结构移至准备挡墙位置。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改进,所述的挡墙结构的建立方法为:在准备回采进路中利用铲运机在下部堆积碎矿堆坝;在其上部无法堆积的部分布设充气胶囊填充体,该填充体可以利用外接井下压风管路、填充体进风管,利用控制风阀开关对填充体进行充气或泄压。
本发明相比现有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该方法根据厚大矿体的回采巷道布置,合理布置进回风井为工作迎头提供新鲜风流。
(2)在回采巷道和准备巷道之间设置挡墙结构,避免进风侧风流短路和循环。
(3)挡墙结构由方便取材的碎矿和方便充气、泄压的胶囊填充体组成。随着退采线的移动,挡墙结构能够机动调整,保证回采区域形成畅通的风流通道,避免常规风门的设立,节省投资、缩短工期。
附图说明
图1为动态通风风道构建方法示意图;
图2为风道挡墙结构图。
附图标记列表:
1-进风井Ⅰ、2-工作联络道,3-回采出矿进路,4-挡墙结构,5-接续联络道,6-准备挡墙,7-采空区,8-出矿溜井,9-污风风流,10-回风井,11-回风通道,12-新鲜风流,13-进风石门,14-进风井Ⅱ,15-准备回采进路,16-粉矿堆坝,17-充气胶囊填充体,18-填充体进风管,19-控制风阀开关,20-井下压风管路,1-1-第二进风井Ⅰ,14-1-第二进风井Ⅱ。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说明,应理解下述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本发明而不用于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厚大矿体地下开采动态通风风道的构建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①通风风井的布置。
垂直矿体走向方向布置采矿巷道,在矿体两翼(端)分别布置进风井Ⅰ1以及进风井Ⅱ14,在退采巷道的最后一条联络道附近布置回风井10,三个风井分别通过石门13、回风通道11与联络巷道相联通,引进新鲜风流和排除污风。
②动态挡墙的建立与通风系统的形成。
在工作联络道2与接续联络道5间设置挡墙结构4。该结构在准备回采进路15中利用铲运机在下部堆积碎矿堆坝16,在其上部无法堆积的部分布设充气胶囊填充体17,该填充体可以利用外接井下压风管路20、填充体进风管18,利用控制风阀开关19对填充体进行充气或泄压。按照同样的方式在多条回采进路中设置该挡墙,形成通风系统:新鲜风流12从两侧进风井中进入工作联络道2,然后进入各个回采出矿进路3冲洗工作面粉尘及炮烟,污风9沿着回风通道11到达接续联络道5,最终回到回风井10,形成完整的通风系统。
③回采巷道与准备巷道通风系统的快速转换与构建。
随着采矿退采的转移,退采线逐渐由工作联络道2向接续联络道5移动,原通风系统不能满足通风需求。随即将动态风道挡墙结构移至准备挡墙6位置即可,将原进风井Ⅰ1以及进风井Ⅱ14,转移到新的第二进风井Ⅰ1以及第二进风井Ⅱ14。在新的准备回采进路15中,通过铲运机堆积粉矿形成粉矿堆坝16,打开控制风阀19,通过井下压风管路20、填充体进风管18向充气胶囊填充体17中充入高压风,使胶囊填充体膨胀,起到隔断风流的作用。通过控制充填体的状态可以快速拆除原挡墙和在准备巷道中快速建立新的挡墙,实现通风系统的快速构建,满足厚大矿体退采中每个矿块作业的通风需求。
本发明的方法根据厚大矿体的回采巷道布置,合理布置进回风井为工作迎头提供新鲜风流。通过在回采巷道和准备巷道之间设置挡墙结构,避免进风侧风流短路和循环,同时挡墙结构由方便取材的碎矿和方便充气、泄压的胶囊填充体组成。随着退采线的移动,挡墙结构能够机动调整,保证回采区域形成畅通的风流通道,避免常规风门的设立,节省投资、缩短工期。
除上述实施方式说明外,本发明还可以有其他实施方式,本发明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还可以对上述实施方式进行适当修改和变换。凡采用等同替换或等效变换形成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发明要求的保护范围。

一种厚大矿体地下开采动态通风风道的构建方法.pdf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一种厚大矿体地下开采动态通风风道的构建方法.pdf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一种厚大矿体地下开采动态通风风道的构建方法.pdf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种厚大矿体地下开采动态通风风道的构建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厚大矿体地下开采动态通风风道的构建方法.pdf(6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厚大矿体地下开采动态通风风道构建方法,包括风井布置、新鲜风与污风风流通道选择、风流隔断挡墙布置、挡墙结构的快速建立与拆移等,根据厚大矿体回采矿块的布置,在矿体的两翼和两侧分别布置进、回风井,进风井通过进风通道与生产水平联络道相连将新鲜风流引入;在正在使用和准备使用的两条联络道之间通过动态的挡墙结构快速阻隔,杜绝短路风。同时挡墙结构由方便取材的碎矿和方便充气、泄压的胶囊填充体组成。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固定建筑物 > 土层或岩石的钻进;采矿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