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旋转内窥镜.pdf

上传人:1****2 文档编号:25292 上传时间:2018-01-16 格式:PDF 页数:11 大小:579.7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510219665.6

申请日:

2015.04.30

公开号:

CN104825122A

公开日:

2015.08.12

当前法律状态:

授权

有效性:

有权

法律详情:

授权|||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A61B 1/06申请日:20150430|||公开

IPC分类号:

A61B1/06

主分类号:

A61B1/06

申请人:

张文涛

发明人:

张文涛

地址:

518000广东省深圳市福田区莲花北北京大学深圳医院宿舍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广州市越秀区哲力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44288

代理人:

李悦; 张鹏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公开一种可旋转内窥镜,包括转动装置、光源装置,其中转动装置包括一第一旋转件、一第二旋转件以及一轴承,所述轴承连接所述第一旋转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旋转件截面呈“凹”字,其凸起两端部为空心圆筒,所述第二旋转件是一“T”字管,所述第一旋转件和第二旋转件通过所述光源装置连接,所述第一旋转件的空心圆筒、第二旋转件以及轴承共轴设置且它们绕该共轴360度自由旋转。该可旋转内窥镜借助第一旋转件、第二旋转件与光源装置的连接关系,使得该光源装置可以绕着第一旋转件和第二旋转件的共轴做360度自由旋转,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现有内窥镜视角单一的问题。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可旋转内窥镜,包括转动装置、光源装置,其中转动装置包括一第一旋转件、一第二旋转件以及一轴承,所述轴承连接所述第一旋转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旋转件截面呈“凹”字,其凸起两端部为空心圆筒,所述第二旋转件是一“T”字管,所述第一旋转件和第二旋转件通过所述光源装置连接,所述第一旋转件的空心圆筒、第二旋转件以及轴承共轴设置且它们绕该共轴360度自由旋转。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旋转内窥镜,其特征在于:所述可旋转内窥镜包括一联轴件,所述联轴件为圆柱体,所述轴承为一滚动轴承,所述联轴件外侧紧贴该滚动轴承的内侧壁上。

3.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旋转内窥镜,其特征在于:所述可旋转内窥镜包括一电机,所述电机包括一转轴,所述联轴件设有一空心槽,所述电机通过转轴插接在所述联轴件的空心槽内。

4.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旋转内窥镜,其特征在于:所述可旋转内窥镜进一步包括一手持装置,其位于所述转动装置的后端部,所述手持装置截面呈倒“L”状。

5.
  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可旋转内窥镜,其特征在于:所述手持装置包括一第二握把壳和一模式开关,所述第二握把壳的尾端部设有一过槽,所述模式开关嵌于该过槽内。

6.
  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可旋转内窥镜,其特征在于:所述可旋转内窥镜进一步包括一工作模式控制系统,该工作模式控制系统包括输入口、转动检测、、驱动部、执行部以及作为中央处理器的控制部,所述输入口用于接收模式开关的控制信号,所述控制部用于根据控制信号控制驱动部以及执行部的工作状态。

7.
  如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可旋转内窥镜,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式开关是一 自锁开关。

8.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旋转内窥镜,其特征在于:所述可旋转内窥镜进一步包括一导电滑环,所述导电滑环位于所述轴承的后端部,并与该轴承相匹配。

说明书

一种可旋转内窥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内窥镜,特别涉及一种可旋转内窥镜。
背景技术
内窥镜检查术是一种允许以微创的方式查看患者身体的内部特征部位的技术。在医学上,内窥镜检查术允许采集人体的内部特征部位的高品质图像而不需要创伤性手术。内窥镜检查术的基本工具是内窥镜,其被插入将要查看的患者身体。在实际中,一般来说,当对某些部位进行检测或者手术时,内窥镜只能提供一种角度的图像信息。如果要查看其他方向角度,需要人工手动转动内窥镜,这样为医护人员的操作带来不便。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内窥镜视角单一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旋转的内窥镜。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提供一种可旋转内窥镜,包括转动装置、光源装置,其中转动装置包括一第一旋转件、一第二旋转件以及一轴承,所述轴承连接所述第一旋转件,所述第一旋转件截面呈“凹”字,其凸起两端部为空心圆筒,所述第二旋转件是一“T”字管,所述第一旋转件和第二旋转件通过所述光源装置连接,所述第一旋转件的空心圆筒、第二旋转件以及轴承共轴设置且它们绕该共轴360度自由旋转。
优选地,所述可旋转内窥镜包括一联轴件,所述联轴件为圆柱体,所述轴承为一滚动轴承,所述联轴件外侧紧贴该滚动轴承的内侧壁上。
优选地,所述可旋转内窥镜包括一电机,所述电机包括一转轴,所述联轴件设有一空心槽,所述电机通过转轴插接在所述联轴件的空心槽内。
优选地,所述可旋转内窥镜进一步包括一手持装置,其位于所述转动装置的后端部,所述手持装置截面呈倒“L”状。
优选地,所述手持装置包括一第二握把壳和一模式开关,所述第二握把壳的尾端部设有一过槽,所述模式开关嵌于该过槽内。
优选地,所述可旋转内窥镜进一步包括一工作模式控制系统,该工作模式控制系统包括输入口、转动检测、、驱动部、执行部以及作为中央处理器的控制部,所述输入口用于接收模式开关的控制信号,所述控制部用于根据控制信号控制驱动部以及执行部的工作状态。
优选地,所述模式开关是一自锁开关。
优选地,所述可旋转内窥镜进一步包括一导电滑环,所述导电滑环位于所述轴承的后端部,并与该轴承相匹配。
相比现有技术,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发明借助第一旋转件、第二旋转件与光源装置的连接关系,使得该光源装置可以绕着第一旋转件和第二旋转件的共轴做360度自由旋转,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现有内窥镜视角单一的问题。同时,其还转动检测装置的设置,使得该工作模式控制系统可以有针对性的控制电机、联轴件以及轴承的联动关系,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用户的操作复杂度。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一种可旋转内窥镜1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一种可旋转内窥镜1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一种可旋转内窥镜1的控制系统的结构框图。
图4是本发明一种可旋转内窥镜1的转动装置的电机、轴承以及调焦螺旋的配合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一种可旋转内窥镜1的部分光源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可旋转内窥镜;10、手持装置;20、电子装置;50、光源装置;70、电源装置;90、转动装置;101、第一握把壳;103、第二握把壳;1011、凸柱;1013、扳机;1031、模式开关;201、感应部;202、图像处理部;203、输入口;2030、转动检测;204、状态模式;205、控制部;206、发送端;207、接口部;208、驱动部;209、执行部;210、存储部;2041、手术模式;2043、调焦模式;2045、视野模式;2001、接收端;2002、信号接收部;2003、显示装置;701、第一电源;702、电源监测装置;703、第二电源;901、电机;9011、转轴;903、联轴件;905、轴承;902、第一旋转件;904、第二旋转件;906、连接件;501、光源;503、亮度调节器;505、光纤;507、安装件;504、引导件;506、转换件;508、镜头组件;5081、目镜;5082、调焦螺旋;509、光路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请参阅图1和图2,本发明一种可旋转内窥镜1包括手持装置10、电子装置20、光源装置50、电源装置70以及转动装置90,其中转动装置90位于手持装置10的前部,光源装置50位于转动装置90的正下部,电源装置70包括第一电源701和第二电源703。
手持装置10是该可旋转内窥镜1的手持端,其整体呈流线状,截面呈倒“L”状,内部是一腔体,用于容纳电源装置70的第一电源701。该手持装置10包括第一握把壳101、第二握把壳103和底盖,其中,第一握把壳101、第二握把壳 103和底盖共同围成该封闭腔体,第一握把壳101、第二握把壳103相互卡接构成该手持装置10的握把外壳部分。
第一握把壳101是一流线槽体,截面呈倒“L”状,其包括一凸柱1011和一扳机1013,其中凸柱1011位于该槽体前端的内侧壁上。扳机1013截面呈圈状,其顶部设置有一贯通槽孔,用于和凸柱1011配合,将该扳机1013紧固在第一握把壳101上。与该扳机1013配合的前后还有两个功能件,当扳机1013向前或向后运动时,就会接通不同的功能电路,实现不同的功能。
第二握把壳103也是一流线槽体,截面也呈倒“L”状,其包括一模式开关1031,该模式开关1031是一带灯自锁开关,嵌于该第二握把壳103的尾端部的过槽内,用于启动与指示所述电子装置20或转动装置90的相关工作模式。
请参阅图3,电子装置20是该可旋转内窥镜1的管控装置,包括数据存储系统、无线发送系统、供电管理系统、工作模式控制系统以及控制部205,其中控制部205是该电子装置20的中央处理器,用于进行各种控制,供电管理系统则为该电子装置20提供所需的电能。
数据存储系统是该电子装置20的数据存储模块,其包括一存储部210,其用于根据控制部205的指示进行存入和取出信息,具体存储信息包括但不限于输入或采集的原始数据、控制部205的所需固件、中间运行结果以及最终运行结果等。
无线发送系统是该可旋转内窥镜1与外界进行数据交换的通信模块,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说的外界主要是指接收端2001,该接收端2001包括信号接收部2002和显示装置2003,其中信号接收部2002用于接收和处理无线发送系统发送至空中的带有一定讯息的电磁波信号,该电磁波信号优先选用5GHz或60GHz频段,即采用IEEE802.11ac无线通信标准或者WIHD无线高清视频传输协议与无线发送系统进行通信,不使用国际公共的2.4GHz频段,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该可旋转内窥镜1抗外界设备干扰的能力。显示装置2003主要用于显示信 号接收部2002接收或处理过的信息。
无线发送系统包括感应部201、图像处理部202接口部207以及发送端206。其中,感应部201是一图像传感器,优先采用CMOS传感器,其用于将光学信号转换为电子信号。图像处理部202是一图像处理模块,其用于对感应部201所采集的原始图像数据进行处理,譬如说缺陷修正、自动白平衡、去除固定模式噪声、色彩差值、图像锐化差值、光圈修正等等。
值得一提的是,上述控制部205上设置有接口,并且该接口优选PCI-E接口。
接口部207是数据连接控制部205与发送端206的总线,其优选PCI-E总线。发送端206用于将该可旋转内窥镜1的无线信息的发送至空间上,其上也设置有与PCI-E总线配合的PCI-E接口,恰好形成了一条完整PCI-E总线通道,使得信息在控制部205与发送端206之间的传输速率可达8GB/s甚至更高,与传统采用USB 3.0的640MB/s相比,该种设置在一定程度上大大的提升了传送速度,再借助该无线发送系统与接收端2001是采用IEEE802.11ac无线通信标准或者WIHD无线高清视频传输协议进行通信的,这样就充分保证了整个数据流从控制部205出来到显示装置2003显示的速度,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数据传输的速率。
供电管理系统是该可旋转内窥镜1电力供应管理模块,其包括电源监测装置702和电源装置70,其中电源监测装置702实时用于监测电源装置70的工作状态,并反馈于控制部205。
电源装置70包括第一电源701和第二电源703,其中第一电源701和第二电源703优先充电电池。
第一电源701是该可旋转内窥镜1的主要供电电池,其一般用于电子装置20的控制部205以及附属功能电路的电力供应,不过当其电力充足时对光源装置50也提供一部分的电能。
第二电源703主要用于光源装置50的供电。当电源监测装置702监测到第一电源701电力不足或者更换电池时,其会对无线发送系统提供必要的工作电能。与第一电源701供电不同之处在于,当电源监测装置702监测到第一电源701电力不足或者更换电池时,控制部205会自动调整电子装置20关闭一些大功耗电路,譬如说发送端206数据的发送,从而进入最佳工耗模式,保证该电子装置20的良性低耗运行。
工作模式控制系统是该可旋转内窥镜1的模式控制系统,如前所述,扳机1013向前或向后运动时,就会接通不同的功能电路,实现不同的功能。
工作模式控制系统包括输入口203、转动检测模块2030、状态模式204、驱动部208、执行部209以及作为中央处理器的控制部205,其中输入口203为普通的数据输入输出接口,其用于连接转动检测模块2030和控制部205。
可以理解的是,该状态模式204即是上述模式开关1031,也即输入口203用于接收模式开关1031的控制信号,所述控制部205用于根据控制信号控制驱动部208以及执行部209的工作状态。在实际使用中,医护人员可以通过嵌于第二握把壳103的尾端的模式开关1031选择相应的操作模式。
所述模式开关1031主要有三个功能模式可以选择:手术模式2041、调焦模式2043和视野模式2045。
手术模式2041即进行手术操作时的模式,当启动该模式时,上述扳机1013的前后移动信号就会接通与拍照或录像相关的控制模式。
调焦模式2043即调整焦距模式,当启动该模式时,扳机1013的前后移动信号就会进入增加或减小焦距的控制模式。
视野模式2045为视野改变控制模式,当启动该模式时,扳机1013的前后移动信号就会控制转动装置90和依附于它的光源装置50的顺时针转动或者逆时针转动。
驱动部208为将电能转换为机械能的装置,执行部209为执行该驱动部208 的部件。值得一提的是,在上述各类状态模式204下,当转动检测模块2030检测到该可旋转内窥镜1在试图进行大幅度旋转时,就会向控制部205发送自动旋转信号,通过驱动部208的驱动作用使得执行部209执行相关旋转信号。当然,在小幅度旋转时,也可以不进行转动检测模块2030的检测,直接手动旋转即可。
请参阅图4,与上述执行部209对应的机械组件是电机901,其是转动装置90的一部分,该转动装置90还包括第一旋转件902、联轴件903、轴承905、连接件906以及第二旋转件904,其中,第一旋转件902截面呈“凹”字,其顶部为空心圆筒,所述第二旋转件904是一“T”字管,所述第一旋转件902的空心圆筒、第二旋转件904、连接件906以及轴承905共轴设置且它们绕该共轴360度自由旋转。
电机901为一普通电机,其用于将驱动部208传输过来的电脉冲信号转变为角位移或线位移,进而带动整个转动装置90绕上述共轴360度自由旋转,其包括一转轴9011,其与联轴件903插接式连接。联轴件903是一圆柱体,其内侧有一空心槽,恰好用于该转轴9011的插接,该联轴件903的外侧紧贴轴承905。所述轴承905优先为滚动轴承,该滚动轴承的内侧壁与上述联轴件903外侧相紧贴,借助联轴件903的联动作用将电机901的转动形式传递给该轴承905的内侧壁,其外侧为该内侧壁的旋转提供支撑。
在实际使用中,电机901与轴承905之间通常会设置一些电路走线,考虑到这一点,为了防止这些走线的因轴承905多次的360度旋转而引发折断,有时需要给电线加装与轴承905匹配的导电滑环。该导电滑环位于轴承905的后端部,主要用于引导这些走线,避免它们因多次旋转变形而受损。
与上述联轴件903相匹配的是第一旋转件902,正如如前述,该第一旋转件902整体呈“凹”字状,其靠近光源装置50的一侧上部开设有一槽体,用于放置第二电源703,同时该槽体的下端部则开设有过槽,以用于连接光源装置50。 与上述光源装置50相连的还有第二旋转件904,该第二旋转件904是一“T”字管,其也可以绕着上述共轴做360度自由旋转。
请参阅图5,光源装置50是该电子内窥镜1的光路系统,其整体呈倒“¬”状,包括光源501、亮度调节器503、光纤505、反光装置、镜头组件508以及插入部,其中反光装置是由一体成型制作的引导件504和转换件506以及安装件507组成。
光源501优选LED光源,其嵌置于第一旋转件902靠近光源装置50一侧底部处开设有的过槽内,其通过光纤505连接反光装置。亮度调节器503是一圆筒,其可以绕着该圆筒中心轴做顺时针、逆时针的旋转,用于增强或减弱由光源501发出的光进入光路管509中的亮度。以插接方式与该亮度调节器503相连的是光纤505,该光纤505为普通的光导纤维,由玻璃或塑料材料制成,用于将光源501发出的光传导给引导件504。
反光装置截面呈“凸”字状,其包括引导件504、转换件506以及安装件507。所述引导件504是柱体,其截面为等腰直角三角形,其靠近光纤505的侧面上开有一通光槽,该反光装置通过该通光槽与光纤505相连接。转换件506和引导件504形状一样,其是一全反射棱镜,可以将照射在其上的光完全反射进安装件507内。安装件507是一连接装置,其顶端与第二旋转件904相连。
插入部呈长条柱状,其包括一固定管和光路管509,其中固定管位于光路管509轴向前端且两者相互贯通。该固定管前端开有一槽孔,所述第二旋转件904套在固定管上且通过该槽孔贯通该固定管,所述反光装置通过所述第二旋转件904连接所述插入部。即该第二旋转件904和光路管509直接相通,使得进反光装置的光直接传输到光路管509中。
上述光路管509为普通的玻璃纤维管,其端部为马蹄形,总计有两根,一根用来引导光源501发出的光进入需要照明的地方,另一根管则用于和镜头组件508或者电子装置20的感应部201配合供医护人员观察使用。所述镜头组件 508包括一目镜5081和一调焦螺旋5082,其中目镜5081为普通目镜,调焦螺旋5082位于所述第一旋转件902的凹槽内,并与其共轴且可以360度自由旋转。在实际使用时,该光路管509直接插入患者体内,而紧临它的第二旋转件904和光源装置50则不需要插入。
上述实施方式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发明保护的范围,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的基础上所做的任何非实质性的变化及替换均属于本发明所要求保护的范围。

一种可旋转内窥镜.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一种可旋转内窥镜.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一种可旋转内窥镜.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种可旋转内窥镜.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可旋转内窥镜.pdf(11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本发明公开一种可旋转内窥镜,包括转动装置、光源装置,其中转动装置包括一第一旋转件、一第二旋转件以及一轴承,所述轴承连接所述第一旋转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旋转件截面呈“凹”字,其凸起两端部为空心圆筒,所述第二旋转件是一“T”字管,所述第一旋转件和第二旋转件通过所述光源装置连接,所述第一旋转件的空心圆筒、第二旋转件以及轴承共轴设置且它们绕该共轴360度自由旋转。该可旋转内窥镜借助第一旋转件、第二旋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类生活必需 > 医学或兽医学;卫生学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