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百合套种豇豆的栽培方法.pdf

上传人:000****221 文档编号:24794 上传时间:2018-01-16 格式:PDF 页数:15 大小:961.2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510174829.8

申请日:

2015.04.14

公开号:

CN104756723A

公开日:

2015.07.08

当前法律状态:

撤回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发明专利申请公布后的视为撤回IPC(主分类):A01G 1/00申请公布日:20150708|||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A01G 1/00申请日:20150414|||公开

IPC分类号:

A01G1/00

主分类号:

A01G1/00

申请人:

湖南省土壤肥料研究所

发明人:

唐海明; 肖小平; 汤文光

地址:

410125湖南省长沙市芙蓉区远大二路730号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长沙市融智专利事务所43114

代理人:

袁靖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百合套种豇豆的栽培方法,涉及农作物种植技术领域,该方法包括:整地施肥,起垄作畦,畦面移栽百合,畦面两侧挖深沟,所述深沟旁再设用于种植豇豆的高垄。百合于9~10月份移栽,翌年10月底至11月中旬收获;豇豆于5月下旬至6月上旬播种育苗,6月下旬至7月上旬套种移栽,穴距为25~30cm,抽蔓时进行引蔓到棚架。本发明的方法种植百合可增加种植一季豇豆,能有效利用土地面积,不仅利用了下层土壤的空间,还有效利用了棚架形成的上层空间供豇豆生长,同时给百合起到了部分遮荫的功效。本发明起垄作畦和棚架的设计符合百合和豇豆生长特性,且该种种植方法操作简单,易于管理,保证了百合产量和质量,增加了一季豇豆产量,具有明显的经济效益,实现年际间种植带互换轮作,减少棉花和豇豆虫害。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百合套种豇豆的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1)品种选择
百合品种选用适宜食用的品种:龙牙百合、虎百合或株洲红;豇豆品种选用适宜套种的早熟、高产品种:之豇王、之豇29或之豇全能王;
(2)整地起垄
选择砂壤土进行百合种植;栽前犁耕深翻,深度在25~30cm,深翻土地时施用肥料;整地施肥后,开沟起垄作畦以种植百合,畦宽140~160cm,畦面两侧挖深为25~30cm的沟,沟宽20~25cm,沟旁设用于种植豇豆的高垄,高垄高20~25cm,宽80~100cm,高垄为东西走向;
(3)适期播种育苗
百合采用苗床育苗,经过1年的生长,翌年9~10月份进行移栽到大田;
豇豆于每年5月下旬至6月上旬在育苗床中进行播种育苗;
(4)移栽和茬口衔接
百合于每年9~10月份移栽,翌年10月底至11月中旬进行收获;豇豆于6月下旬至7月上旬在百合生长期进行套种移栽,8月下旬至9月上旬分批采摘收获完成;百合与豇豆的共生期为60~70天;
(5)移栽规格和密度
百合按行距35~45cm、株距15~20cm在畦上进行移栽,高垄上种植2行豇豆,每穴种植2~3株,穴距为25~30cm,行距40~50cm,当植株生长到20~30cm抽蔓时每穴插1根支杆,每畦两侧的高垄所插支杆分别向畦的正上方倾斜,在畦上方形成“人”字形的架子,架高2.0~2.5m,支杆上部交叉处设横梁,绑牢支杆以呈人字型,引蔓上架;
(6)田间管理;
(7)病虫害防治;
(8)及时收获。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选用食用百合品种龙牙百合套种豇豆品种之豇王。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百合育苗过程:在苗床的栽植沟内,施用腐熟的猪粪、牛粪有机肥250~300kg/亩,并配合混施过磷酸钙25~40kg/亩、尿素10~15kg/亩、氯化钾5~10kg/亩、硫酸亚铁2~3kg/亩和硫酸锌1~2kg/亩作种肥;于每年9~10月份,选择健壮无病的大块鳞茎,将鳞片按行株距15cm×10cm插入整理好的苗床,压实,浇水,畦面盖稻草保温保湿,鳞片用量在90~110kg/亩。

4.
  根据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百合移栽后铲土覆于百合栽培行上,覆土厚度5~7cm,使垄面平整;栽种时将种球扶正,顶芽垂直朝上,不使其歪斜。

5.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百合和豇豆移栽前,施用农家肥2000~2500kg/亩、过磷酸钙15~20kg/亩、氯化钾10~15kg/亩、尿素10~15kg/亩,结合土壤耕 作深翻到土壤中;并加福美双1.0~3.0kg/亩,或土菌消1500~3000ml/亩消毒;施肥后,开沟起垄作畦进行移栽。

6.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
田间管理
百合种植时中耕除草,结合培土,防止鳞茎裸露;开花后,追施过磷酸钙25~30kg/亩、磷酸铵20~25kg/亩、硫酸锌0.3~0.5kg/亩,施后覆土、浇水;清理厢沟和围沟,做到雨后及时排水;适时打顶,当百合现蕾时,及时摘顶,打顶后追施尿素10~15kg/亩、磷酸钾8~10kg/亩,同时叶面喷施0.2%磷酸二氢钾;
豇豆种植时进行中耕除草和灌溉,采收盛期结合浇灌进行追肥一次,追施尿素2~3kg/亩,磷酸二铵3~4kg/亩或磷酸二氢钾2~4kg/亩;于晴天中午或下午引蔓上架;适时进行抹芽打顶。

7.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
病虫害防治
百合的病害包括疫病、病毒病、细菌性软腐病,疫病的防治是在出苗前喷波尔多液1次,波尔多液配比为硫酸铜:生石灰:水比例为1:2:200,出苗后喷50%多菌灵1000倍液2~3次;病毒病的防治在生长初期及时喷洒10%吡虫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加宾度水剂500~600倍液每隔7~10天喷1次,连喷4次;喷洒30%绿得宝悬浮剂400倍液或47%加瑞农可湿性粉剂800倍液进行细菌性软腐病的防治;用40%乐果1000倍液防治或生物防治蚜虫;
豇豆的病虫害包括根腐病、叶霉病和豆野螟,根腐病和叶霉病均采用50%多菌灵可湿粉剂500~700倍液或25%使百克乳油1100~1400倍液或甲基托布津700~1000倍液于发病初期防治,豆野螟采用5%锐劲特悬浮剂1500~2000倍液或1.8%阿维菌素乳油2500~3000倍液进行防治。

8.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
第二年百合种植带与豇豆种植带互换,实现年际间种植带互换轮作。

说明书

一种百合套种豇豆的栽培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农作物栽培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百合套种豇豆的栽培方法。
背景技术
套种是指在前季作物生长后期的株行间播种或移栽后季作物的种植方式,也叫套作。对比单作它不仅能阶段性地充分利用空间,在单位面积土地上,能有效的提高复种指数、温、光、水、土等自然资源,提高周年作物总产量,是一种集约利用时间和空间的种植方式。
百合(Lilium spp.)是百合科百合属多年生草本球根植物,是名贵的切花新秀,它可用于观赏,同时百合的球根含丰富淀粉质,可作为蔬菜食用和中药材,具有润肺止咳、清心安神功能,主治肺痨久咳、老人慢性气管炎、神经衰弱。在我国大部分地区均有栽培,但主要产地为湖南、四川、河南、江苏和浙江等地。百合属半阴性植物,喜冷凉湿润气候、半荫环境,生长发育适宜温度为15~25℃,能耐干旱、耐寒,怕积水,忌连作。近年来,随着人们对百合消费的需求日益增长,传统的百合栽培方式,主要以露地栽培为主,由于各种土传病害发生严重,不利于百合生长,进而严重影响了百合的品质,尽管每年种植时均对土壤进行消毒与改良,但无明显的防治效果。百合忌连作,前茬不能是辣椒、茄子、甘薯、马铃薯、甜菜、烟草、葱蒜、贝母等作物,种植百合后的土壤,一般需要经过3~5年后才能再种植,由于百合种植存在忌连作、忌重茬、前茬作物选择的问题,极大降低了土地利用率;且百合不耐高温,在其生长期间的高温季节(7~9月)需搭棚、拉遮阳网进行遮荫降温,费工费时,增加了生产投入成本。为此,筛选一种适宜百合生长、不受土地资源限制、省工节本且能增加其他作物经济收入的栽培方法,对于满足人们对百合日益增长的消费需求,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土地生产率,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豇豆是一年生缠绕草本植物,它是我国主要的高蛋白豆类蔬菜之一,茎蔓生长旺盛,栽培时需搭建支架。豆荚的荚壁纤维少,种子部位较膨胀而质柔嫩,是一种优质的蔬菜。豆科作物根系在土壤中生长时,能与土壤中根瘤菌形成根瘤,根瘤具有固氮培肥地力的作用。豇豆于5月下旬至6月上旬播种育苗,6月下旬至7月上旬在百合生长期进行套种移栽,8月下旬至9月上旬分批采摘收获完成。该种作物的生长周期较短,生育期弹性较大、需光照、需搭架种植,可与一些生育期较长、喜荫作物进行合理搭配种植,从而可达到提高光热资源利用、单位面积土地周年经济效益等目的。
因此,为充分利用生长季节,在百合生长期间6月下旬至7月上旬套种移栽豇豆,百合与豇豆的共生期为60~70天;豇豆生长期为7~9月,在该时期百合需进行搭棚、拉网遮荫,利用豇豆棚架对百合起到了遮荫降温的效果。百合鳞茎生长于地下,豇豆生长于地上,两者之间无矛盾;百合种植带与豇豆种植带在土壤耕作时不打乱种植带区域,第二 年百合种植带与豇豆种植带互换,可实现年际间种植带互换轮作,能有效地减轻百合连作危害。百合与豇豆的套种,一年同一块土地上可收获两种作物,经济效益得到极大的提高;豇豆棚架可为百合起到遮荫降温的作用,减少百合因搭棚、拉网进行遮荫的生产投入。百合与豇豆套种无疑是一种农作物种植新的途径。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百合套种豇豆的栽培方法。本发明所述方法可高效利用土地、光热资源,既提高单位面积产值又改善作物品质,操作方便,省工节本,经济效益显著。
一种百合套种豇豆的栽培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品种选择
百合品种选用适宜食用的品种:龙牙百合、虎百合或株洲红;豇豆品种选用适宜套种的早熟、高产品种:之豇王、之豇29或之豇全能王;
(2)整地起垄
选择砂壤土进行百合种植;栽前犁耕深翻,深度在25~30cm,深翻土地时施用肥料;整地施肥后,开沟起垄作畦以种植百合,畦宽140~160cm,畦面两侧挖深为25~30cm的沟,沟宽20~25cm,沟旁再设用于种植豇豆的高垄,高垄高20~25cm,宽80~100cm,高垄为东西走向;
(3)适期播种育苗
百合采用苗床育苗,经过1年的生长,翌年9~10月份进行移栽到大田;
豇豆于每年5月下旬至6月上旬在育苗床中进行播种育苗;
(4)移栽和茬口衔接
百合于每年9~10月份移栽,翌年10月底至11月中旬进行收获;豇豆于6月下旬至7月上旬在百合生长期进行套种移栽,8月下旬至9月上旬分批采摘收获完成;百合与豇豆的共生期为60~70天;
(5)移栽规格和密度
百合按行距35~45cm、株距15~20cm在畦上进行移栽,高垄上种植2行豇豆,每穴种植2~3株,穴距为25~30cm,行距40~50cm,当植株生长到20~30cm抽蔓时每穴插1根支杆,每畦两侧的高垄所插支杆分别向畦的正上方倾斜,在畦上方形成“人”字形的架子,架高2.0~2.5m(即人字形顶端的离地高度),支杆上部交叉处设横梁,绑牢支杆以呈人字型,引蔓上架;
(6)田间管理;
(7)病虫害防治;
(8)及时收获。
上述的栽培方法优先选用食用百合品种龙牙百合套种豇豆品种之豇王。
上述的栽培方法中百合育苗过程:在苗床的栽植沟内,施用腐熟的猪粪、牛粪有机肥250~300kg/亩,并配合混施过磷酸钙25~40kg/亩、尿素10~15kg/亩、氯化钾5~10kg/ 亩、硫酸亚铁2~3kg/亩和硫酸锌1~2kg/亩作种肥;于每年9~10月份,选择健壮无病的大块鳞茎,将鳞片按行株距15cm×10cm插入整理好的苗床,压实,浇水,畦面盖稻草保温保湿,鳞片用量在90~110kg/亩。
上述的栽培方法百合移栽后铲土覆于百合栽培行上,覆土厚度5~7cm,使垄面平整;栽种时将种球扶正,顶芽垂直朝上,不使其歪斜。
上述的栽培方法在百合和豇豆移栽前,施用农家肥2000~2500kg/亩、过磷酸钙15~20kg/亩、氯化钾10~15kg/亩、尿素10~15kg/亩,结合土壤耕作深翻到土壤中;并加福美双1.0~3.0kg/亩,或土菌消1500~3000ml/亩消毒;施肥后,开沟起垄作畦进行移栽。
上述的栽培方法田间管理:
百合种植时中耕除草,结合培土,防止鳞茎裸露;开花后,追施过磷酸钙25~30kg/亩、磷酸铵20~25kg/亩、硫酸锌0.3~0.5kg/亩,施后覆土、浇水;清理厢沟和围沟,做到雨后及时排水;适时打顶,当百合现蕾时,及时摘顶,打顶后追施尿素10~15kg/亩、磷酸钾8~10kg/亩,同时叶面喷施0.2%磷酸二氢钾;
豇豆种植时进行中耕除草和灌溉,采收盛期结合浇灌进行追肥一次,追施尿素2~3kg/亩,磷酸二铵3~4kg/亩或磷酸二氢钾2~4kg/亩;于晴天中午或下午引蔓上架;适时进行抹芽打顶。
上述的栽培方法病虫害防治:
百合的病害包括疫病、病毒病、细菌性软腐病,疫病的防治是在出苗前喷波尔多液1次,波尔多液配比为硫酸铜:生石灰:水比例为1:2:200,出苗后喷50%多菌灵1000倍液2~3次;病毒病的防治在生长初期及时喷洒10%吡虫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加宾度水剂500~600倍液每隔7~10天喷1次,连喷4次;喷洒30%绿得宝悬浮剂400倍液或47%加瑞农可湿性粉剂800倍液进行细菌性软腐病的防治;用40%乐果1000倍液防治或生物防治蚜虫;
豇豆的病虫害包括根腐病、叶霉病和豆野螟,根腐病和叶霉病均采用50%多菌灵可湿粉剂500~700倍液或25%使百克乳油1100~1400倍液或甲基托布津700~1000倍液于发病初期防治,豆野螟采用5%锐劲特悬浮剂1500~2000倍液或1.8%阿维菌素乳油2500~3000倍液进行防治。
上述的栽培方法:第二年百合种植带与豇豆种植带互换,实现年际间种植带互换轮作。
本发明栽培方法具有如下特点:
(1)空间上的相互利用,两种植物在高度上可以相互利用,百合的株高一般在0.6~0.9m,豇豆的棚架为2.0~2.5m,因此,百合正好可以利用豇豆棚架的下部空间资源;
(2)光照上的相互利用,豇豆干物质积累大多来自叶片进行的光合作用产物;要提高豇豆产量,归根结底就是要增加豇豆的光合作用,可通过搭建棚架增加叶面积指数和提高光照的利用率;百合是喜冷凉湿润气候、半荫环境,喜弱光,不耐强光,在强光下,叶片容易枯萎,特别是在夏季(7~9月)需采用搭棚或遮阳网遮去部分强光;搭建棚架种植的豇豆叶片可充分吸收上部阳光从而可以旺盛生长,搭架产生的荫影正好满足百合喜 欢荫蔽环境的生长特性;
(3)水、肥资源的相互利用,食用百合所收获的部位为地下部分的鳞茎,一般生长于10~15cm的土层;豇豆根系主要分布在15~20cm的范围;
(4)生物资源的相互利用,直立生长的百合在其生长期7~9月需进行搭棚或遮阳网进行遮荫降温,百合种植区两边搭建棚架种植豇豆,起到了遮荫降温的作用,减少了生产成本投入、省工省力。
(5)采用充分腐熟的猪粪、牛粪作为农家肥,能保证土壤的有机质含量,增肥地力,从而有利于百合和豇豆两种作物的生长。
(6)土地资源的高效利用,百合种植带与豇豆种植带在土壤耕作时不打乱种植带区域,第二年百合种植带与豇豆种植带互换,可实现年际间种植带互换轮作,减少主要病虫害的发生,能有效地减轻百合连作危害。
总体而言,通过本发明所构思的以上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主要具备以下的技术优点:
1、百合种植行带旁边预留豇豆种植行带,在百合种植行带旁套种豇豆,能有效利用单位面积土地,不仅利用了下层土壤的空间,还有效利用了搭架形成的上层空间供豇豆生长,一年同一块土地上可收获两种作物,增加单位面积作物周年经济效益。
2、百合性喜冷凉,百合种植行带旁套种棚架豇豆,棚架豇豆在夏季(7~9月)能够为百合遮阴降温,适合百合性喜冷凉、半荫的生长特性,有利于百合生长发育和鳞茎膨大,百合产量高、品质好;且减少了夏季需进行搭棚或遮阳网的工序,降低了生产成本投入、省工省力。
3、百合和豇豆两者均喜富含有机质的土壤,生长适宜的土壤湿度相似,通过优化两种作物周年茬口衔接,能同时兼顾百合和豇豆适宜的生长环境,使两者产量和品质都得到保证。
4、百合种植带与豇豆种植带在土壤耕作时不打乱种植带区域,第二年百合种植带与豇豆种植带互换,可实现年际间种植带互换轮作,减少主要病虫害的发生,能有效地减轻百合连作危害。
5、由于百合和豇豆病虫害不会发生交叉感染,因此仅针对各自的病虫害情况,做常规的病虫害防治即可。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百合套种豇豆栽培方法种植时期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百合套种豇豆栽培方法田间布置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在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此外,以下所描述本发明各个实施方式中所涉及到的技术特 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组合。
按照本发明提供的百合套种豇豆的栽培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百合的种植操作
百合品种选用适宜食用的品种:龙牙百合、虎百合或株洲红;于每年9~10月份,选择健壮无病的大块鳞茎,将鳞片按行株距15cm×10cm插入整理好的苗床,进行百合的育苗,鳞片用量一般在100kg/亩;苗床施用腐熟的猪粪、牛粪有机肥250~300kg/亩,并配合混施过磷酸钙25~40kg/亩、尿素10~15kg/亩、氯化钾5~10kg/亩、硫酸亚铁2~3kg/亩和硫酸锌1~2kg/亩作种肥;经过1年的生长,翌年9~10月份按行距35~45cm、株距15~20cm进行移栽。
(2)豇豆的套种操作
在种植百合畦面两侧深沟旁,再整理出用于种植豇豆的高垄,高垄高20~25cm,宽80~100cm,高垄为东西走向;豇豆于5月下旬至6月上旬在育苗床中进行播种育苗,6月下旬至7月上旬在百合生长期进行套种移栽,每穴种植2~3株,豇豆移栽穴距为25~30cm,当植株生长到20~30cm,即将抽蔓时,每穴插1根支杆,每畦两侧的高垄所插支杆分别向畦的正上方倾斜,在畦上方形成“人”字形的架子,架高2.0~2.5m,上部交叉处放竹竿作横梁,呈人字型绑牢,8月下旬至9月上旬分批采摘收获完成。百合与豇豆的共生期为60~70天。
(3)百合套种豇豆肥水管理
百合和豇豆移栽前,即肥水管理包括以下方面:
施肥:选择土层深厚,平坦,富含有机质、肥力充足的砂壤土进行种植百合和豇豆;耕地移栽前结合施用农家肥2000~2500kg/亩、过磷酸钙15~20kg/亩、氯化钾10~15kg/亩、尿素10~15kg/亩,结合土壤耕翻,犁翻入土,并加福美双1.0~3.0kg/亩,或土菌消1500~3000ml/亩消毒;施肥后,开沟起垄作畦进行移栽。百合在开花后,追施过磷酸钙25~30kg/亩、磷酸铵20~25kg/亩、硫酸锌0.3~0.5kg/亩,施后覆土、浇水;豇豆在采收盛期,结合浇灌进行追肥一次,追施尿素2~3kg/亩,磷酸二铵3~4kg/亩或磷酸二氢钾2~4kg/亩。
中耕培土和除草:进行中耕除草时,结合培土,防止百合鳞茎裸露;结合中耕,进行分次追肥。
土壤湿度控制:土壤水分含量控制在田间最大持水量的60%~80%,清理厢沟和围沟,做到雨后及时排除积水,干旱时,可以进行及时浇灌补充水分。
适时打顶和引蔓:当百合现蕾时,及时摘顶,打顶后追施尿素10~15kg/亩、磷酸钾8~10kg/亩,同时叶面喷施0.2%磷酸二氢钾。豇豆在植株长到20~30cm,即将抽蔓时,要及时插架,用竹竿插成“人”字形,架高2.0~2.5m,每穴插1根,并向两侧稍倾斜,每两根相交,上部交叉处放竹竿作横梁,呈人字型绑牢,于晴天中午或下午引蔓上架;适时进行抹芽打顶。
日照控制:豇豆采用搭架种植,引蔓上架,有利于豇豆缠绕生长,增加叶面积指数和提高光照的利用率,增加光合物质积累;同时,对下部空间起到遮挡部分阳光和降温 的作用。百合性喜冷凉湿润气候、半荫环境,百合套种棚架豇豆,棚架豇豆在夏季能够为百合遮阴降温,适合百合性喜冷凉的生长特性,有利于百合生长发育和鳞茎膨大。
防治病虫害:百合和豇豆的病虫害不会发生交叉感染,百合主要防治疫病、病毒病、细菌性软腐病等,疫病的防治,一般在出苗前喷波尔多液1次(波尔多液配比为硫酸铜:生石灰:水比例为1:2:200),出苗后喷50%多菌灵1000倍液2~3次;病毒病的防治在生长初期及时喷洒10%吡虫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加宾度水剂500~600倍液每隔7~10天喷1次,连喷4次;喷洒30%绿得宝悬浮剂400倍液或47%加瑞农可湿性粉剂800倍液进行细菌性软腐病的防治;用40%乐果1000倍液防治或生物防治蚜虫。豇豆的病虫害主要有根腐病、叶霉病和豆野螟等,根腐病和叶霉病采用50%多菌灵可湿粉剂500~700倍液或25%使百克乳油1100~1400倍液或甲基托布津700~1000倍液于发病初期防治,豆野螟采用5%锐劲特悬浮剂1500~2000倍液或1.8%阿维菌素乳油2500~3000倍液进行防治。
(4)百合、豇豆的采摘
百合采摘:于10月底至11月中旬进行收获,采收过程中依次挖取,除去地上茎叶部分,挖出鳞茎,收获过程中注意避免损伤鳞茎,将成品百合泥土擦净。
豇豆采摘:豇豆在8月下旬至9月上旬,当豇豆的荚条粗细均匀,荚面豆粒未鼓起,达商品荚标准时,进行分批采摘,等豇豆全部采摘完毕后,及时拔掉竹竿。
以下为实施例:
实施例1:百合套种豇豆最佳移栽期选择试验
选择3个适宜在砂壤土进行种植的百合品种:龙牙百合、虎百合和株洲红,进行百合套种豇豆移栽期选择试验,分别于百合生长期6月15日、6月20日、6月25日、7月1日、7月5日、7月10日和7月15日7个时期进行豇豆的套种移栽。百合采用开沟起垄进行作畦,畦宽140~160cm,畦面两侧挖深沟25~30cm,按行距35~45cm、株距15~20cm进行移栽;所述深沟旁再设有用于搭建栽培豇豆棚架的高垄,宽80~100cm,高垄上种植2行豇豆,每穴种植2~3株,穴距为25~30cm,当植株生长到20~30cm,即将抽蔓时,要及时插架,用竹竿插成“人”字形,架高2.0~2.5m,每穴插1根,并向两侧稍倾斜,每两根相交,上部交叉处放竹竿作横梁,呈人字型绑牢,于晴天中午或下午引蔓上架。栽培管理措施同大田生产。百合成熟收获后统计百合株数、单鳞重及亩产等指标,统计结果见表1。
表1百合套种豇豆最佳移栽期选择试验


由表1结果可见,不同套种移栽日期豇豆的平均产量均达1800kg/亩以上,其中以6月20日至7月1日移栽日期豇豆的产量为最高,平均产量均达1850kg/亩以上。龙牙百合、虎百合和株洲红3个百合品种均以在其生长期6月下旬至7月上旬进行套种移栽豇豆,均能获得较高的百合产量,平均产量均达1037.8~1074.8kg/亩。三个品种计算平均产量,结果 表明,在百合生长期6月下旬至7月上旬进行套种移栽豇豆,百合的产量明显高于其他时期。
实施例2:百合套种豇豆不同种植密度和行距对百合产量影响的试验
农作物合理的种植密度是实现作物增产增效的关键技术,需根据农作物计划的产量和边际效应等来确定厢面宽度、株距、行距等参数。行距:农作物成行栽培时行与行之间的距离,株距:作物群体单株间的距离。
以适宜龙牙百合套作的豇豆品种之豇王为材料,选择在土层深厚、平坦、富含有机质和肥力充足的区域湖南省华容县新河乡和南县武圣宫镇进行试验,百合采用开沟起垄进行作畦,畦宽140~160cm,畦面两侧挖深沟25~30cm;所述深沟旁再设用于搭建栽培豇豆棚架的高垄,宽80~100cm,高垄上种植2行豇豆,每穴种植2~3株,穴距为25~30cm,豇豆在6月下旬至7月上旬进行套种移栽。百合于每年9~10月份移栽,移栽百合时研究不同移栽密度8000~13000株/亩,在畦面分别根据行距45、40、35、30、25cm种植3行、4行、5行、6行、7行百合,套作豇豆对百合产量的影响。结果如表2中所示。
表2百合套种豇豆不同种植密度和行距对百合产量的影响(kg/亩)

由表2中可知,华容县新河乡以移栽密度10000~12000株/亩、每垄3~5行种植密度百合的产量最高,分别为1025.3~1046.8、1036.7~1057.5、1068.5~1089.2kg/亩;南县武圣宫镇以移栽密度10000~12000株/亩、每垄3~5行的种植密度百合产量最高,分别为1040.9~1064.3、1051.5~1076.1、1083.6~1108.6kg/亩。上述结果表明,百合的移栽行距35~45cm时,均能获得最高的产量。
同时,本发明通过计算土地当量比来评价百合套种豇豆栽培方法的效果。
土地当量比:同一农田中两种或两种以上作物间混作时的收益与各个作物单作时的收益之比率,是衡量套种比单作增产程度的一项指标。百合与豇豆套种时,其公式为:土地当量比(LER)=(百合套种时的产量÷百合单作时的产量)+(豇豆套种时的产量÷豇豆单作时的产量)。若LER大于1,即表示套种比单作效率高,单作需要多利用(LER-1)×100%的土地才能取得与套种相同的产量。
本发明提供的百合套种豇豆栽培方法能够利用百合的生长空间,于百合生育中后期套种移栽豇豆,豇豆充分利用空间与时间增加一季作物收入,从而提高土地当量比,提高土地和资源利用效率,达到增产增收的目的。
实施例3:百合品种龙牙百合套种豇豆品种之豇王
试验地点:湖南省华容县新河乡。
试验组:百合于每年9~10月份移栽,采用开沟起垄进行作畦,畦宽140~160cm,畦面两侧挖深沟25~30cm,按行距35~45cm、株距15~20cm进行移栽;所述深沟旁再设用于搭建栽培豇豆棚架的高垄,宽80~100cm,高垄上于翌年6月下旬至7月上旬进行套种移栽2行豇豆,每穴种植2~3株,穴距为25~30cm;
百合净作对照组:采用当地传统种植方式单一种植百合;
豇豆净作对照组:采用当地传统种植方式单一种植豇豆;
试验组与对照组同期播种,其它田间管理均与当地大田生产水平一致;
试验结果见表3。
表3百合品种龙牙百合套种豇豆品种之豇王

由上述试验结果可知,百合套种豇豆栽培方法百合产量达1054.5kg/亩,豇豆产量达1840.2kg/亩,按百合收购价格20.5元/kg、芥菜4.2元/kg计算,产值为29346.1元/亩;百合净作对照组产量达1074.6kg/亩,产值为22029.3元/亩;豇豆净作对照组产量达1870.4kg/亩,产值为7855.7元/亩;本发明提供的百合套种豇豆栽培方法分别比百合、豇豆净作产值增加7316.8元/亩和21490.4元/亩;土地当量比为1.97,表明单作需要多利用97%的土地才能取得与套种相同的产量。
实施例4:百合品种虎百合套种豇豆品种之豇29
试验地点:湖南省南县武圣宫镇。
试验组:百合于每年9~10月份移栽,采用开沟起垄进行作畦,畦宽140~160cm,畦面两侧挖深沟25~30cm,按行距35~45cm、株距15~20cm进行移栽;所述深沟旁再设用于搭建栽培豇豆棚架的高垄,宽80~100cm,高垄上于翌年6月下旬至7月上旬进行套种移 栽2行豇豆,每穴种植2~3株,穴距为25~30cm;
百合净作对照组:采用当地传统种植方式单一种植百合;
豇豆净作对照组:采用当地传统种植方式单一种植豇豆;
试验组与对照组同期播种,其它田间管理均与当地大田生产水平一致;
试验结果见表4。
表4百合品种虎百合套种豇豆品种之豇29

由上述试验结果可知,百合套种豇豆栽培方法百合产量达1032.6kg/亩,豇豆产量达1821.4kg/亩,按百合收购价格20.5元/kg、芥菜4.2元/kg计算,产值为28818.2元/亩;百合净作对照组产量达1055.8kg/亩,产值为21643.9元/亩;豇豆净作对照组产量达1856.7kg/亩,产值为7798.1元/亩;本发明提供的百合套种豇豆栽培方法分别比百合、豇豆净作产值增加7174.3元/亩和21020.0元/亩;土地当量比为1.96,表明单作需要多利用96%的土地才能取得与套种相同的产量。
实施例5:百合种植带与豇豆种植带不同年际间种植带互换轮作对百合主要虫害的影响
试验地点:湖南省南县武圣宫镇。
试验组:百合于每年9~10月份移栽,采用开沟起垄进行作畦,畦宽140~160cm,畦面两侧挖深沟25~30cm,按行距35~45cm、株距15~20cm进行移栽;所述深沟旁再设用于搭建栽培豇豆棚架的高垄,宽80~100cm,高垄上于翌年6月下旬至7月上旬进行套种移栽2行豇豆,每穴种植2~3株,穴距为25~30cm;百合种植带与豇豆种植带采用年际间种植带相互轮作,第二年百合种植带与豇豆种植带互换,实现年际间种植带互换轮作。
百合净作对照组:采用当地传统种植方式在同一土地上连续单一种植百合;
试验组与对照组同期播种,其它田间管理均与当地大田生产水平一致;
在百合显蕾期,进行主要虫害的调查,试验结果见表5。
表5百合与豇豆种植带不同年际间相互轮作对百合主要虫害的影响

由上述试验结果可知,在百合显蕾期,采用百合套种豇豆且百合与豇豆种植带不同年 际间种植带相互轮作栽培方法和百合净作栽培的蚜虫分别为24.3、40.6头/株,本发明提供的百合套种豇豆栽培方法比百合净作栽培减少40.1%;红蜘蛛分别为12.4、23.6头/株,本发明提供的百合套种豇豆栽培方法比百合净作栽培减少47.5%;粉虱分别为3.1、5.4头/株,本发明提供的百合套种豇豆栽培方法比百合净作栽培减少42.3%;蛴螬分别为14.7、27.5头/亩,本发明提供的百合套种豇豆栽培方法比百合净作栽培减少46.5%;地老虎分别为12.4、23.5头/亩,本发明提供的百合套种豇豆栽培方法比百合净作栽培减少47.2%;表明本发明提供的百合套种豇豆且百合与豇豆种植带不同年际间相互轮作栽培方法能有效降低百合的蚜虫、红蜘蛛、粉虱、蛴螬和地老虎的数量。
实施例6:百合种植带与豇豆种植带不同年际间种植带互换轮作对豇豆主要虫害的影响
试验地点:湖南省华容县新河乡。
试验组:百合于每年9~10月份移栽,采用开沟起垄进行作畦,畦宽140~160cm,畦面两侧挖深沟25~30cm,按行距35~45cm、株距15~20cm进行移栽;所述深沟旁再设用于搭建栽培豇豆棚架的高垄,宽80~100cm,高垄上于翌年6月下旬至7月上旬进行套种移栽2行豇豆,每穴种植2~3株,穴距为25~30cm;百合种植带与豇豆种植带采用年际间种植带相互轮作,第二年百合种植带与豇豆种植带互换,实现年际间种植带互换轮作。
豇豆净作对照组:采用当地传统种植方式在同一土地上连续单一种植豇豆;
试验组与对照组同期播种,其它田间管理均与当地大田生产水平一致;
试验结果见表6。
表6百合与豇豆种植带不同年际间相互轮作对豇豆主要虫害的影响

由上述试验结果可知,在豇豆结荚期,采用百合套种豇豆且百合与豇豆种植带不同年际间相互轮作栽培方法和豇豆净作栽培的豆野螟分别为10.5、17.5头/株,本发明提供的百合套种豇豆栽培方法比豇豆净作栽培减少40.0%;豇豆的蚜虫分别为15.6、30.1头/株,本发明提供的百合套种豇豆栽培方法比豇豆净作栽培减少48.2%;红蜘蛛分别为14.5、24.4头/株,本发明提供的百合套种豇豆栽培方法比豇豆净作栽培减少40.6%;豇豆的蝽象分别为8.2、14.4头/株,本发明提供的百合套种豇豆栽培方法比豇豆净作栽培减少43.1%;表明本发明提供的百合套种豇豆且百合与豇豆种植带不同年际间种植带相互轮作栽培方法能有效降低豇豆的豆野螟、蚜虫、红蜘蛛和蝽象的数量。
以上实施例说明的目的在于帮助理解本发明的方法及关键技术。在此,对于本技术领域的相关技术人员而言,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若对本发明进行一些改进和修改,这些改进和修改也均视为本发明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一种百合套种豇豆的栽培方法.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一种百合套种豇豆的栽培方法.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一种百合套种豇豆的栽培方法.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种百合套种豇豆的栽培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百合套种豇豆的栽培方法.pdf(15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百合套种豇豆的栽培方法,涉及农作物种植技术领域,该方法包括:整地施肥,起垄作畦,畦面移栽百合,畦面两侧挖深沟,所述深沟旁再设用于种植豇豆的高垄。百合于910月份移栽,翌年10月底至11月中旬收获;豇豆于5月下旬至6月上旬播种育苗,6月下旬至7月上旬套种移栽,穴距为2530cm,抽蔓时进行引蔓到棚架。本发明的方法种植百合可增加种植一季豇豆,能有效利用土地面积,不仅利用了下层土壤的空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类生活必需 > 农业;林业;畜牧业;狩猎;诱捕;捕鱼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