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产玉米密植栽培方法.pdf

上传人:r7 文档编号:24511 上传时间:2018-01-16 格式:PDF 页数:8 大小:597.6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510198611.6

申请日:

2015.04.24

公开号:

CN104770192A

公开日:

2015.07.15

当前法律状态:

撤回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发明专利申请公布后的视为撤回 IPC(主分类):A01G 1/00申请公布日:20150715|||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A01G 1/00申请日:20150424|||公开

IPC分类号:

A01G1/00; A01C21/00

主分类号:

A01G1/00

申请人:

张萍

发明人:

张萍

地址:

518000广东省深圳市龙岗区布沙路可园四期12号楼A单元1805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代理人: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一种高产玉米密植栽培方法,包括种子处理、田间种植、田间管理、除草和水肥管理,选择耐密植、矮秆、株型紧凑、活秆成熟、成熟期适宜、果穗无秃顶、抗倒伏、抗病虫害的优良杂交玉米品种,起畦种植,畦宽120—140厘米,畦高约20厘米左右,宽窄行种植,宽行行距100~150厘米,窄行行距为40~50厘米,穴距为35~40厘米,每穴3株,将已处理好的种子每点双粒播于沟中,边播边盖土,盖土1寸并踏实,亩留苗5700~6700株。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高产玉米密植栽培方法,包括种子处理、田间种植、田间管理、除草和水肥管理,其 特征在于,所述玉米种子经过腐植酸包衣处理。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产玉米密植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种子处理为:选择耐密 植、矮秆、株型紧凑、活秆成熟、成熟期适宜、果穗无秃顶、抗倒伏、抗病虫害的优良杂 交玉米品种。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产玉米密植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田间种植为:起畦种植,畦 宽120—140厘米,畦高约20厘米左右,宽窄行种植,宽行行距100~150厘米,窄行行 距为40~50厘米,穴距为35~40厘米,每穴3株,将已处理好的种子每点双粒播于沟中, 边播边盖土,盖土1寸并踏实,亩留苗5700~6700株。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产玉米密植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田间管理包括(1)施 肥:在现有施肥基础上增加腐植酸复合肥底肥,现有底肥硫酸钾复合肥40公斤/亩,加施 磷酸二胺10公斤/亩做底肥,同时施入生物菌肥1公斤/亩,注意种肥分离,肥料与种子距 离8~10厘米;腐植酸复合肥深松全层一次施用施肥量为1187.5kg/hm2在10-25cm区 间;追肥:在5—6片叶时,第一次追施苗肥,每亩施尿素7.5—10公斤,于畦中间开沟 条施,然后盖土,在8—9片叶时,进行第二次追肥,即施攻秆肥,这次肥量占总施肥量 的25%左右,每亩施复合肥10公斤加氯化钾7.5公斤,施肥方式为条施,在14—15片叶 时,进行第三次施肥,即施攻穗肥,这次肥量占总施肥量的35%左右,每亩施复合肥20 公斤加氯化钾10公斤,结合大培土施用,在9片叶和15片叶时分别进行一次根外追肥, 亩用50克稀土或800—1000倍磷酸二氢钾喷施。

5.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产玉米密植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除草为:播种后喷除草 剂乙草胺、莠去津,防除苗期杂草;中耕:封垄前,与除草结合,中耕培土高度7~8cm, 促进气生根发育、防止倒伏、利于排灌、掩埋杂草;喷植物生长调节剂,由于苗数增加, 在玉米8~10叶期,喷施配制好的矮控密植调节剂,胺鲜脂乙烯利,亩用量40克/亩。

6.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产玉米密植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水肥管理:玉米从拔节 到抽穗植株开始进入旺盛生长,需水分多,尤其抽雄前后是玉米需水的临界期,这时缺水, 发育不良,雌雄花期不协调,影响授粉,造成秃顶、缺粒或空秆,所以这时期应保持土壤 持水量在70—80%,雨水多的地区,要注意开沟排水,喇叭口至抽穗期是玉米螟为害的危 害期,都要喷施500—800倍敌百虫或杀虫双+Bt粉混合喷施,防治玉米螟。

7.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所述的高产玉米密植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玉米株高小于250厘 米的,宽行行距为100~120厘米,玉米株高大于250厘米的,宽行行距为120~150厘米。

说明书

一种高产玉米密植栽培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玉米的高产栽培方法,具体说是一种高产玉米密植栽培方法。
背景技术
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而玉米是三大粮食作物之一。玉米生产在我国的农业生产,国民 经济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发展玉米生产对增加农民收入,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乃至经济安 全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我国玉米年生产总量虽然发展很快,但玉米年生产总量不足,与我 国玉米的市场需求量还有较大差距,每年都需大量进口。受我国人均农业土地资源贫乏和农 业种植结构调整的影响,我国玉米播种面积已难扩大。目前我国农业生产上又缺少系统有效 的玉米增产增收种植模式。因此提高玉米单位面积产量就成为非常紧迫的研究课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高产玉米密植栽培方法。
本发明为达到上述目的,所采用的技术手段是:
选择耐密植、矮秆、株型紧凑、活秆成熟、成熟期适宜、果穗无秃顶、抗倒伏、抗病虫 害的优良杂交玉米品种。
起畦种植,畦宽120—140厘米,畦高约20厘米左右,宽窄行种植,宽行行距100~150 厘米,窄行行距为40~50厘米,穴距为35~40厘米,每穴3株,将已处理好的种子每点双 粒播于沟中,边播边盖土,盖土1寸并踏实,亩留苗5700~6700株。
在现有施肥基础上增加腐植酸复合肥底肥,现有底肥硫酸钾复合肥40公斤/亩,加施磷 酸二胺10公斤/亩做底肥,同时施入生物菌肥1公斤/亩,注意种肥分离,肥料与种子距离8~ 10厘米;腐植酸复合肥深松全层一次施用施肥量为1187.5kg/hm2在10-25cm区间;追肥: 在5—6片叶时,第一次追施苗肥,每亩施尿素7.5—10公斤,于畦中间开沟条施,然后盖土, 在8—9片叶时,进行第二次追肥,即施攻秆肥,这次肥量占总施肥量的25%左右,每亩施复 合肥10公斤加氯化钾7.5公斤,施肥方式为条施,在14—15片叶时,进行第三次施肥,即 施攻穗肥,这次肥量占总施肥量的35%左右,每亩施复合肥20公斤加氯化钾10公斤,结合 大培土施用,在9片叶和15片叶时分别进行一次根外追肥,亩用50克稀土或800—1000倍 磷酸二氢钾喷施。
播种后喷除草剂乙草胺、莠去津,防除苗期杂草;中耕:封垄前,与除草结合,中耕培 土高度7~8cm,促进气生根发育、防止倒伏、利于排灌、掩埋杂草;喷植物生长调节剂,由 于苗数增加,在玉米8~10叶期,喷施配制好的矮控密植调节剂,胺鲜脂乙烯利,亩用量40 克/亩。
玉米从拔节到抽穗植株开始进入旺盛生长,需水分多,尤其抽雄前后是玉米需水的临界 期,这时缺水,发育不良,雌雄花期不协调,影响授粉,造成秃顶、缺粒或空秆,所以这时 期应保持土壤持水量在70—80%,雨水多的地区,要注意开沟排水,喇叭口至抽穗期是玉米 螟为害的危害期,都要喷施500—800倍敌百虫或杀虫双+Bt粉混合喷施,防治玉米螟。
发明优点
腐植酸包衣处理对玉米幼苗有增高效应,促进玉米幼苗地上部生长和根系发育,使茎粗、 幼苗干重、根长、根干重增加,根冠比极显著提高。同时腐植酸包衣处理也能明显降低玉米 幼苗的脯氨酸和丙二醛含量,提高叶绿素和可溶性糖含量及SOD活性,同时改善生物膜的 通透性。由腐植酸包衣处理所引起的玉米幼苗形态上的变化及产生的一系列生理作用,可增 强玉米幼苗的抗旱力,达到抗旱保苗,为玉米后期的健康生长奠定基础。
本方法宽行行距100厘米~150厘米,比普通种植技术的行距宽50~100厘米,能够充 分利用边行优势,更充分通风透光,并且出入方便,便于田间管理。
窄行行距为40~50厘米,既适用于覆膜种植,又可滴灌,既适合一家一户种植,更适合 大面积推广。
每穴三株缩小了珠距,加大了穴距,增强了通风效果。同时三株在一起生长,根系盘错 在一起,提高了抗倒伏能力。由于穴距为35~40厘米,根据品种特性亩留苗5700~6700株, 能够大幅度提高玉米单位面积产量。
本发明方法操作简单,只要换成或改成三粒播种盘,用普通播种机即可播种。
本发明方法每亩比普通种植技术多留苗2000株左右,使玉米单位面积产量大幅增加,经 多点155亩大面积实验,平均亩增产244公斤。不但能大幅增加农民收入,而且对保障国家 粮食安全具有重大意义。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详细的描述;应当理解,优选实施例仅为了说明本发 明,而不是为了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实施例1
一种高产玉米密植栽培方法,包括以下步骤:选择玉米品种郑单958,于沂水县沙沟镇 种植,每亩地施用猪粪5500kg,尿素15kg,氯化钾8kg,过磷酸钙25kg,尿素缓释肥15kg; 采用深松全层施肥精播机,深松25厘米,打破犁底层,增加土壤蓄水能力,减少水肥流失; 通过精播机将全生长期肥料份6层施到玉米根系周围,利于全生育期吸收,减少淋失;田间 种植为:起畦种植,畦宽120—140厘米,畦高约20厘米左右,宽窄行种植,宽行行距100~ 150厘米,窄行行距为40~50厘米,穴距为35~40厘米,每穴3株,将已处理好的种子每 点双粒播于沟中,边播边盖土,盖土1寸并踏实,亩留苗5700~6700株。
在现有施肥基础上增加腐植酸复合肥底肥,现有底肥硫酸钾复合肥40公斤/亩,加施磷 酸二胺10公斤/亩做底肥,同时施入生物菌肥1公斤/亩,注意种肥分离,肥料与种子距离8~ 10厘米;腐植酸复合肥深松全层一次施用施肥量为1187.5kg/hm2在10-25cm区间;追肥: 在5—6片叶时,第一次追施苗肥,每亩施尿素7.5—10公斤,于畦中间开沟条施,然后盖土, 在8—9片叶时,进行第二次追肥,即施攻秆肥,这次肥量占总施肥量的25%左右,每亩施复 合肥10公斤加氯化钾7.5公斤,施肥方式为条施,在14—15片叶时,进行第三次施肥,即 施攻穗肥,这次肥量占总施肥量的35%左右,每亩施复合肥20公斤加氯化钾10公斤,结合 大培土施用,在9片叶和15片叶时分别进行一次根外追肥,亩用50克稀土或800—1000倍 磷酸二氢钾喷施;
播种后喷除草剂乙草胺、莠去津,防除苗期杂草;中耕:封垄前,与除草结合,中耕培 土高度7~8cm,促进气生根发育、防止倒伏、利于排灌、掩埋杂草;喷植物生长调节剂,由 于苗数增加,在玉米8~10叶期,喷施配制好的矮控密植调节剂,胺鲜脂乙烯利,亩用量40 克/亩。
实施例2
选择玉米品种天泰10号,于沂水县沙沟镇种植,每亩地施用猪粪5500kg,尿素15kg, 氯化钾8kg,过磷酸钙25kg,尿素缓释肥15kg;采用深松全层施肥精播机,深松25厘米, 打破犁底层,增加土壤蓄水能力,减少水肥流失;通过精播机将全生长期肥料份6层施到玉 米根系周围,利于全生育期吸收,减少淋失;田间种植为:起畦种植,畦宽120—140厘米, 畦高约20厘米左右,宽窄行种植,宽行行距100~150厘米,窄行行距为40~50厘米,穴距 为35~40厘米,每穴3株,将已处理好的种子每点双粒播于沟中,边播边盖土,盖土1寸并 踏实,亩留苗5700~6700株。
在现有施肥基础上增加腐植酸复合肥底肥,现有底肥硫酸钾复合肥40公斤/亩,加施磷 酸二胺10公斤/亩做底肥,同时施入生物菌肥1公斤/亩,注意种肥分离,肥料与种子距离8~ 10厘米;腐植酸复合肥深松全层一次施用施肥量为1187.5kg/hm2在10-25cm区间;追肥: 在5—6片叶时,第一次追施苗肥,每亩施尿素7.5—10公斤,于畦中间开沟条施,然后盖土, 在8—9片叶时,进行第二次追肥,即施攻秆肥,这次肥量占总施肥量的25%左右,每亩施复 合肥10公斤加氯化钾7.5公斤,施肥方式为条施,在14—15片叶时,进行第三次施肥,即 施攻穗肥,这次肥量占总施肥量的35%左右,每亩施复合肥20公斤加氯化钾10公斤,结合 大培土施用,在9片叶和15片叶时分别进行一次根外追肥,亩用50克稀土或800—1000倍 磷酸二氢钾喷施;
播种后喷除草剂乙草胺、莠去津,防除苗期杂草;中耕:封垄前,与除草结合,中耕培 土高度7~8cm,促进气生根发育、防止倒伏、利于排灌、掩埋杂草;喷植物生长调节剂,由 于苗数增加,在玉米8~10叶期,喷施配制好的矮控密植调节剂,胺鲜脂乙烯利,亩用量40 克/亩。
实施例3
选择玉米品种丹玉86,于沂水县沙沟镇种植,每亩地施用猪粪5500kg,尿素15kg,氯 化钾8kg,过磷酸钙25kg,尿素缓释肥15kg;采用深松全层施肥精播机,深松25厘米,打 破犁底层,增加土壤蓄水能力,减少水肥流失;通过精播机将全生长期肥料份6层施到玉米 根系周围,利于全生育期吸收,减少淋失;田间种植为:起畦种植,畦宽120—140厘米,畦 高约20厘米左右,宽窄行种植,宽行行距100~150厘米,窄行行距为40~50厘米,穴距为 35~40厘米,每穴3株,将已处理好的种子每点双粒播于沟中,边播边盖土,盖土1寸并踏 实,亩留苗5700~6700株。
在现有施肥基础上增加腐植酸复合肥底肥,现有底肥硫酸钾复合肥40公斤/亩,加施磷 酸二胺10公斤/亩做底肥,同时施入生物菌肥1公斤/亩,注意种肥分离,肥料与种子距离8~ 10厘米;腐植酸复合肥深松全层一次施用施肥量为1187.5kg/hm2在10-25cm区间;追肥: 在5—6片叶时,第一次追施苗肥,每亩施尿素7.5—10公斤,于畦中间开沟条施,然后盖土, 在8—9片叶时,进行第二次追肥,即施攻秆肥,这次肥量占总施肥量的25%左右,每亩施复 合肥10公斤加氯化钾7.5公斤,施肥方式为条施,在14—15片叶时,进行第三次施肥,即 施攻穗肥,这次肥量占总施肥量的35%左右,每亩施复合肥20公斤加氯化钾10公斤,结合 大培土施用,在9片叶和15片叶时分别进行一次根外追肥,亩用50克稀土或800—1000倍 磷酸二氢钾喷施;
播种后喷除草剂乙草胺、莠去津,防除苗期杂草;中耕:封垄前,与除草结合,中耕培 土高度7~8cm,促进气生根发育、防止倒伏、利于排灌、掩埋杂草;喷植物生长调节剂,由 于苗数增加,在玉米8~10叶期,喷施配制好的矮控密植调节剂,胺鲜脂乙烯利,亩用量40 克/亩。
实施例4
选择玉米品种农大108,于莱阳市穴坊镇种植,每亩地施用猪粪5500kg,尿素15kg,氯 化钾8kg,过磷酸钙25kg,尿素缓释肥15kg;采用深松全层施肥精播机,深松25厘米,打 破犁底层,增加土壤蓄水能力,减少水肥流失;通过精播机将全生长期肥料份6层施到玉米 根系周围,利于全生育期吸收,减少淋失;田间种植为:起畦种植,畦宽120—140厘米,畦 高约20厘米左右,宽窄行种植,宽行行距100~150厘米,窄行行距为40~50厘米,穴距为 35~40厘米,每穴3株,将已处理好的种子每点双粒播于沟中,边播边盖土,盖土1寸并踏 实,亩留苗5700~6700株。
在现有施肥基础上增加腐植酸复合肥底肥,现有底肥硫酸钾复合肥40公斤/亩,加施磷 酸二胺10公斤/亩做底肥,同时施入生物菌肥1公斤/亩,注意种肥分离,肥料与种子距离8~ 10厘米;腐植酸复合肥深松全层一次施用施肥量为1187.5kg/hm2在10-25cm区间;追肥: 在5—6片叶时,第一次追施苗肥,每亩施尿素7.5—10公斤,于畦中间开沟条施,然后盖土, 在8—9片叶时,进行第二次追肥,即施攻秆肥,这次肥量占总施肥量的25%左右,每亩施复 合肥10公斤加氯化钾7.5公斤,施肥方式为条施,在14—15片叶时,进行第三次施肥,即 施攻穗肥,这次肥量占总施肥量的35%左右,每亩施复合肥20公斤加氯化钾10公斤,结合 大培土施用,在9片叶和15片叶时分别进行一次根外追肥,亩用50克稀土或800—1000倍 磷酸二氢钾喷施;
播种后喷除草剂乙草胺、莠去津,防除苗期杂草;中耕:封垄前,与除草结合,中耕培 土高度7~8cm,促进气生根发育、防止倒伏、利于排灌、掩埋杂草;喷植物生长调节剂,由 于苗数增加,在玉米8~10叶期,喷施配制好的矮控密植调节剂,胺鲜脂乙烯利,亩用量40 克/亩。
实施例5
选择玉米品种农大108,于莱阳市穴坊镇种植,每亩地施用猪粪5500kg,尿素15kg,氯 化钾8kg,过磷酸钙25kg,尿素缓释肥15kg;采用深松全层施肥精播机,深松25厘米,打 破犁底层,增加土壤蓄水能力,减少水肥流失;通过精播机将全生长期肥料份6层施到玉米 根系周围,利于全生育期吸收,减少淋失;田间种植为:起畦种植,畦宽120—140厘米,畦 高约20厘米左右,宽窄行种植,宽行行距100~150厘米,窄行行距为40~50厘米,穴距为 35~40厘米,每穴3株,将已处理好的种子每点双粒播于沟中,边播边盖土,盖土1寸并踏 实,亩留苗5700~6700株。
在现有施肥基础上增加腐植酸复合肥底肥,现有底肥硫酸钾复合肥40公斤/亩,加施磷 酸二胺10公斤/亩做底肥,同时施入生物菌肥1公斤/亩,注意种肥分离,肥料与种子距离8~ 10厘米;腐植酸复合肥深松全层一次施用施肥量为1187.5kg/hm2在10-25cm区间;追肥: 在5—6片叶时,第一次追施苗肥,每亩施尿素7.5—10公斤,于畦中间开沟条施,然后盖土, 在8—9片叶时,进行第二次追肥,即施攻秆肥,这次肥量占总施肥量的25%左右,每亩施复 合肥10公斤加氯化钾7.5公斤,施肥方式为条施,在14—15片叶时,进行第三次施肥,即 施攻穗肥,这次肥量占总施肥量的35%左右,每亩施复合肥20公斤加氯化钾10公斤,结合 大培土施用,在9片叶和15片叶时分别进行一次根外追肥,亩用50克稀土或800—1000倍 磷酸二氢钾喷施;
播种后喷除草剂乙草胺、莠去津,防除苗期杂草;中耕:封垄前,与除草结合,中耕培 土高度7~8cm,促进气生根发育、防止倒伏、利于排灌、掩埋杂草;喷植物生长调节剂,由 于苗数增加,在玉米8~10叶期,喷施配制好的矮控密植调节剂,胺鲜脂乙烯利,亩用量40 克/亩。
不同处理对玉米生长性状的影响

穴距不同平均产量对比表

传统种植方式试验:与上述3个试验选用相邻地块,品种相同,浇水两次,底肥相同, 行距50厘米,株距33.33厘米,亩留苗4000株,其他栽培措施相同,5块实验田产量对比实 验。
传统方式种植玉米产量

通过以上实验得出如下结论:用本发明方法种植玉米,宽行行距120厘米~150厘米, 窄行行距40~50厘米,穴距在35~40厘米玉米平均产量966.2公斤/亩,普通模式种植玉米, 平均产量722.2公斤/亩,本发明方法种植玉米与普通模式种植玉米相比,平均产量增加244 公斤/亩。

一种高产玉米密植栽培方法.pdf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一种高产玉米密植栽培方法.pdf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一种高产玉米密植栽培方法.pdf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种高产玉米密植栽培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高产玉米密植栽培方法.pdf(8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一种高产玉米密植栽培方法,包括种子处理、田间种植、田间管理、除草和水肥管理,选择耐密植、矮秆、株型紧凑、活秆成熟、成熟期适宜、果穗无秃顶、抗倒伏、抗病虫害的优良杂交玉米品种,起畦种植,畦宽120140厘米,畦高约20厘米左右,宽窄行种植,宽行行距100150厘米,窄行行距为4050厘米,穴距为3540厘米,每穴3株,将已处理好的种子每点双粒播于沟中,边播边盖土,盖土1寸并踏实,亩留苗570067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类生活必需 > 农业;林业;畜牧业;狩猎;诱捕;捕鱼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