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鼻窦炎的药物.pdf

上传人:1*** 文档编号:235226 上传时间:2018-02-04 格式:PDF 页数:7 大小:298.3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0410012237.8

申请日:

2004.04.15

公开号:

CN1562120A

公开日:

2005.01.12

当前法律状态:

终止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未缴年费专利权终止IPC(主分类):A61K 35/78申请日:20040415授权公告日:20051102终止日期:20110415|||授权|||实质审查的生效|||公开

IPC分类号:

A61K35/78; A61P11/02

主分类号:

A61K35/78; A61P11/02

申请人:

赵开峰;

发明人:

赵开峰; 景珍平

地址:

033000山西省柳林县桥西街外贸公司门面鼻炎鼻窦炎研究所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山西太原科卫专利事务所

代理人:

张彩琴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治疗鼻窦炎的药物,它是由下述重量比的原料制成的药剂:黄芪10-30克,莪不食草6-15克,桃仁6-15克,辛夷6-15克,苍耳子6-15克,石菖薄5-10克,细辛2-6克,川芎5-15克,鱼腥草3-15克,桔梗5-10克。方中黄芪益气固表,内托疮疡;桃仁活血散瘀,减少渗出;莪不食草可达到益气消肿通窍之功效;再辅以辛夷、苍耳子、石菖薄、细辛、川芎、鱼腥草及桔梗可达到标本兼治的效果。经临床试验,总显效率达82.31%,总有效率达94.62%。本发明是一种疗效显著,疗程短,治疗费用低,不易复发的纯中药治疗鼻窦炎的药物。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治疗鼻窦炎的药物,其特征在于它是由下述重量比的原料制成的药剂: 黄芪10-30克     莪不食草6-15克      桃仁6-15克 辛夷6-15克      苍 耳 子6-15克      石菖薄5-10克 细辛2-6克       川    芎5-15克      鱼腥草3-15克    桔梗5-10克。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治疗鼻窦炎的药物,其中各原料的重量配比是: 黄芪12-20克     莪不食草7-12克      桃仁7-12克 辛夷7-10克      苍 耳 子7-10克      石菖薄7-10克 细辛2-4克       川    芎7-10克      鱼腥草6-10克    桔梗6-8克。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治疗鼻窦炎的药物,其中各原料的重量配比是: 黄芪15克        莪不食草10克        桃仁10克 辛夷9克         苍 耳 子9克         石菖薄6克 细辛3克         川    芎6克         鱼腥草10克      桔梗6克。

说明书


一种治疗鼻窦炎的药物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治疗鼻窦炎的药物,属于中药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鼻窦为鼻腔周围含气骨腔的总称,共有4对,包括上颌窦、额窦、筛窦和蝶窦。按解剖特点上颌窦的窦腔较大,开口甚小位置高,引流差,发病率高。但现有药物的治疗效果不佳,如市售的太极集团重庆桐君阁药厂生产的鼻窦炎口服液,其疗程长(20天为一个疗程),临床推荐为2-3个疗程,治疗费用较高,经临床对比试验显效率低于本发明所提供的药剂。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疗程短,疗效显著,治疗费用低,不易复发的纯中药治疗鼻窦炎的药物。

    本发明是采用下列方案实现的,治疗鼻窦炎的药物,其特征在于它是由下述重量比的原料制成的药剂:

    黄芪10-30克         莪不食草6-15克         桃仁6-15克

    辛夷6-15克          苍耳子6-15克           石菖薄5-10克

    细辛2-6克           川  芎5-15克           鱼腥草3-15克        桔梗5-10克。

    本发明是一种治疗鼻窦炎的药物,其中各原料的重量配比是:

    黄芪12-20克         莪不食草7-12克         桃仁7-12克

    辛夷7-10克          苍耳子7-10克           石菖薄7-10克

    细辛2-4克           川  芎7-10克           鱼腥草6-10克        桔梗6-8克。

    本发明为使疗效更佳,优选下列原料的重量配比是:

    黄芪15克          莪不食草10克        桃仁10克

    辛夷9克           苍耳子9克           石菖薄6克

    细辛3克           川  芎6克           鱼腥草10克        桔梗6克。

    本发明依据中药君、臣、佐、使进行配伍,方中君药黄芪益气固表,内托疮疡,所含成分L-3羟基-9-甲氯茎紫檀素有抗菌作用,能够提高机体免疫力;桃仁活血散淤,所含儿茶素有收缩血管,减少渗出的作用;莪不食草能够通鼻窍,达到益气消肿通窍之功效;辛夷中所含的丁香酚,能够起到收敛、保护粘膜面,改善局部循环的作用;苍耳子可解毒止痛,散结通窍,对葡萄球菌和杆菌均有抑制作用;石菖薄和细辛可散邪、去湿、止痛,抗组织胺及抗变态反映;川芎具有活血止痛,改善鼻部循环,减少水肿分泌物,抗纤维组织增生之功效;鱼腥草可解毒,从而增强人体外围白细胞的吞噬能力,提高机体免疫力;桔梗排脓畅窦抗过敏,有扶正祛邪,标本兼治的功效。

    制备本发明所述药物的方法:

    1、按上述重量配比称取原料。

    2、清除杂质,用非金属器皿盛装。

    3、常温漂洗2-3遍。

    4、将黄芪、桃仁、莪不食草、石菖薄、鱼腥草混合煎煮,一次40分钟,三次后浓缩到100-200ml,与粉碎过地辛夷、苍耳子、细辛、川芎、桔梗原料混合于制板上自然晒干。

    5、晒干后用中药粉碎机混合粉碎。

    6、用120目过筛,装入胶囊。

    本发明经临床对比试验结果如下:

    治疗组选取130例患者服用本发明的药物(鼻清舒胶囊)治疗两个疗程,每个疗程10天,治愈50例(38.46%)、显效57例(43.85%)、有效16例(12.31%)、无效7例(5.38%),总显效率达82.31%,总有效率达94.62%。治疗组各症状治疗前后积分变化情况,见表1。结果表明,治疗后各症状积分和总积分值均较治疗前有非常显著的下降(P<0.001)。

    表1:治疗组治疗前后各症状积分变化(X±S)  症状    例数 治疗前 治疗后    P值  鼻寒    128 2.73±0.63 0.53±0.65    <0.001  头痛    102 1.82±0.65 0.54±0.62    <0.001  脓鼻涕    92 1.63±0.61 0.42±0.54    <0.001  嗅觉减退    84 1.57±0.66 0.32±0.56    <0.001  精神不振    52 1.54±0.5 0.12±0.32    <0.001  总积分    130 7.03±2.37 0.69±0.70    <0.001

    对照组选取110例患者服用本发明的药物(鼻清舒胶囊),每次2粒,每日三次,每个疗程20天,治愈30例(27.27%)、显效49例(44.55%)、有效20例(18.18%),无效11例(10.0%),总显效率71.82%,总有效率达90.00%。对照组各症状治疗前后积分变化情况,见表2。结果表明,治疗后各症状积分和总积分值均较治疗前有显著的下降(P<0.001)。

    表2:对照组治疗前后各症状积分变化(X±S)  症状    例数 治疗前  治疗后    P值  鼻寒    107 2.26±0.63  0.67±0.71    <0.001  头痛    93 2.00±0.66  0.67±0.70    <0.001  脓鼻涕    88 1.63±0.63  0.66±0.62    <0.001  嗅觉减退    67 1.54±0.68  0.33±0.59    <0.001  精神不振    40 1.40±0.59  0.15±0.43    <0.001  总积分    110 7.26±2.80  2.24±2.06    <0.001

    治疗组与对照组总体疗效比较见表3。

    表3:治疗组与对照组总体疗效比较组别例数治愈显效有效无效总显效率(%)总有效率(%)治疗组130505716782.3194.62对照组1103049201171.8290.00

    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前后各症状积分差值比较,见表4。结果表明,治疗组对鼻寒、头痛等症状的改善优于对照组。

    表4:两组治疗前后各症状积分差值比较(X±S)  症状        治疗组         对照组 P值  例数 差值    例数 差值  鼻寒  128 1.84±0.78    107 1.59±0.80 <0.05  头痛  102 1.29±0.75    93 1.42±0.84 <0.05  脓鼻涕  92 1.21±0.75    88 0.97±0.88 <0.05  嗅觉减退  84 1.25±0.67    67 1.21±0.75 <0.05  精神不振  52 1.44±0.54    40 1.27±0.55 <0.05  总积分  130 5.34±2.54    110 5.02±2.97 <0.05

    以上疗效的判定标准为:采用半定量积分法统计治疗前后症状、体征的百分比变化,分为四级。两个疗程内,治愈:治疗后临床症状、体征消失,积分降为“0”;显效:治疗后临床症状、体征基本消失,积分总值减少≥80%;有效:治疗后临床症状、体征改善,积分总值减少≥30%,但不足60%;无效:治疗后临床症状、体征无明显变化,积分总值减少<30%。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1、按下列重量配比称取原料:

    黄芪15克,莪不食草10克,桃仁10克,辛夷9克,苍耳子9克,石菖薄6克,细辛3克,川芎6克,鱼腥草10克,桔梗6克。

    2、清除杂质,用非金属器皿盛装。

    3、常温漂洗2-3遍。

    4、将黄芪、桃仁、莪不食草、石菖薄、鱼腥草混合煮,每次40分钟,三次后浓缩到100-200ml,合并药液,与粉碎过的辛夷、苍耳子、细辛、川芎、桔梗原料混合于制板上自然晒干。

    5、晒干后用中药粉碎机混合粉碎。

    6、用120目过筛,装入胶囊。

    7、给药方法,一日三次,一次4-6粒,温开水送服,儿童减半,每个疗程10天。

    实施例2

    1、按下列重量配比称取原料

    黄芪10克,莪不食草6克,桃仁6克,辛夷6克,苍耳子6克,石菖薄5克,细辛2克,川芎5克,鱼腥草3克,桔梗5克。

    剩余制备步骤可参照实施例1。

    实施例3

    1、按下列重量配比称取原料

    黄芪30克,莪不食草15克,桃仁15克,辛夷15克,苍耳子15克,石菖薄10克,细辛6克,川芎15克,鱼腥草15克,桔梗10克。

    剩余制备步骤可参照实施例1。

一种治疗鼻窦炎的药物.pdf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一种治疗鼻窦炎的药物.pdf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一种治疗鼻窦炎的药物.pdf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种治疗鼻窦炎的药物.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治疗鼻窦炎的药物.pdf(7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本发明涉及一种治疗鼻窦炎的药物,它是由下述重量比的原料制成的药剂:黄芪1030克,莪不食草615克,桃仁615克,辛夷615克,苍耳子615克,石菖薄510克,细辛26克,川芎515克,鱼腥草315克,桔梗510克。方中黄芪益气固表,内托疮疡;桃仁活血散瘀,减少渗出;莪不食草可达到益气消肿通窍之功效;再辅以辛夷、苍耳子、石菖薄、细辛、川芎、鱼腥草及桔梗可达到标本兼治的效果。经临床试验,总显效率达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类生活必需 > 医学或兽医学;卫生学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