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降装置.pdf

上传人:111****112 文档编号:224176 上传时间:2018-02-04 格式:PDF 页数:15 大小:797.9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0410049833.3

申请日:

2004.06.24

公开号:

CN1576227A

公开日:

2005.02.09

当前法律状态:

终止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未缴年费专利权终止IPC(主分类):B66D 1/00申请日:20040624授权公告日:20090812终止日期:20100624|||授权|||实质审查的生效|||公开

IPC分类号:

B66D1/00; B66D1/28

主分类号:

B66D1/00; B66D1/28

申请人:

艾森曼机械制造两合公司(无限责任股东:艾森曼-基金会)

发明人:

F·埃伦雷特纳

地址:

联邦德国博布林根

优先权:

2003.06.25 DE 10328487.7

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市中咨律师事务所

代理人:

吴鹏;马江立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一种用于提升和降低一载荷的升降装置(1)按已知的方式包括一升降卷筒(2)以及一驱动装置,用该驱动装置可使升降卷筒(2)沿两个方向旋转。一端固定在升降卷筒(2)上而另一端上则带有一用于载荷的保持装置(50)的带子(5a、5b)用作牵引装置。至少两根带子(5a、5b)通过升降卷筒(2)的旋转可这样轨迹一致地并彼此叠置地卷绕在升降卷筒上,以使带子(5a、5b)的所有圈都彼此叠置。此升降装置(1)在其本身中集中了高承载力、引导带子(5a、5b)时的高精度以及高的运行可靠性。

权利要求书

1.  用于提升和降低一载荷的升降装置,它具有
a)一升降卷筒;
b)一驱动装置,利用该驱动装置可使升降卷筒沿两个方向旋转;
c)至少两根作为牵引装置使用的带子,该带子的一个端部固定在升降卷筒上,而另一端上则带有一用于载荷的保持装置;
其中,
d)各带子通过升降卷筒的旋转可这样卷绕在卷筒上,以使一圈叠置在另一圈上;
其特征为:
e)至少两根带子(5a、5b;105a、105b、105c;205a、205b、205c、205d)可轨迹一致地并彼此叠置地卷绕在升降卷筒(2;102;202)上。

2.
  如权利要求1的升降装置,其特征为,带子(5a、5b;105a、105b、105c;205a、205b、205c、205d)的下端与一用于载荷的保持装置(50;150;250)连接,该保持装置设计成用于在卷绕和退绕时彼此叠置在升降卷筒(2;102;202)上的带子(5a、5b;105a、105b、105c;205a、205b、205c、205d)的退绕的部分的不同地变化的长度的补偿装置。

3.
  如权利要求2的升降装置,其特征为,两根带子(5a、5b)可轨迹一致地并彼此叠置地卷绕在升降卷筒(2)上;保持装置(50)包括一摆动件(11),该摆动件使两根带子(5a、5b)的下端彼此连接;以及摆动件(11)在从带子(5a、5b)引入力的两个位置之间具有一个用于载荷的固定装置(12)。

4.
  如权利要求3的升降装置,其特征为,带子(5a、5b)的下端固定在铰接在摆动件(11)的相对的区域内的夹紧件(9a、9b)中。

5.
  如权利要求2的升降装置,其特征为,三根带子(105a、105b、105c)可轨迹一致地并彼此叠置地卷绕在升降卷筒(102)上;两根外侧的带子(105a、105b)相互连接,而保持装置(150)则包括一转向辊(121),该转向辊由中间的带子(105b)携带,且两根外侧的带子(105a、105b)之间的连接部(120)绕该转向辊被引导。

6.
  如权利要求5的升降装置,其特征为,两根外侧的带子(109a、109b)的下端通过一绕所述转向辊(121)被引导的绳索段或链条段(120)相互连接。

7.
  如权利要求2的升降装置,其特征为,四根带子(205a、205b、205c、205d)可轨迹一致地并彼此叠置地卷绕在升降卷筒(202)上;第一对相邻的带子(205a、205b)的下端和第二对相邻的带子(205c、205d)的下端相互连接;以及保持装置(250)包括:
a)一摆动件(211);
b)一第一转向辊(221a),第一对带子(205a、205b)的下端的连接部(220a)绕该转向辊被引导且该转向辊支承在摆动件(211)的一个端部区内;
c)一第二转向辊(221b),第二对带子(205c、205d)的下端的连接部(220b)绕该转向辊被引导且该转向辊支承在摆动件(211)的相对的端部区内;
其中,
d)摆动件(211)在一个位于支承转向辊(221a、221b)的位置之间的位置上具有一用于载荷的固定装置(212)。

8.
  如权利要求7的升降装置,其特征为,两对带子(205a、205b、205c、205d)的下端的连接部(220a、220b)是绳索段或链条段。

9.
  如前述权利要求的任一项的升降装置,其特征为,各带子(5a、5b;105a、105b、105c;205a、205b、205c、205d)在至少一侧上设有一个减小摩擦的层。

10.
  如前述权利要求的任一项的升降装置,其特征为,在升降卷筒(2)的周向面上设置至少一个间隔元件(8a、8b、8c),沿径向最靠内的带子(5a)的第一圈在到达通过带子(5a、5b)的端部(6a、6b)形成的台阶部之前可贴靠在所述间隔元件上。

11.
  如前述权利要求的任一项的升降装置,其特征为,带子(5a、5b;105a、105b、105c;205a、205b、205c、205d)由金属特别是由钢制成。

说明书

升降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提升和降低一载荷的升降装置,它具有
a)一升降卷筒;
b)一驱动装置,利用它可使升降卷筒沿两个方向旋转;
c)至少两根作为牵引装置使用的带子,所述带子以一个端部固定在升降卷筒上,而另一端上则带有一个用于载荷的保持装置;
其中,
d)所述带子通过升降卷筒的旋转可这样卷绕在卷筒上,以使一圈叠置在另一圈上。
   背景技术
已知具有各种不同的构形的利用一个升降卷筒和至少一个卷绕在升降卷筒上的柔性牵引装置工作的升降装置。特别是采用绳、链和带作为牵引装置。带子有这样的优点,即带子可以以特别好的确定的方式卷绕在升降卷筒上且其承载力比较大,但此时还保持足够的挠性。由于这一原因,用带子作为牵引装置工作的升降装置越来越受到欢迎,该升降装置也是本发明所关心的。
对于应该提高升降装置的承载能力或应该提升或降地具有大尺寸的载荷的情况,通常采用多个承载的带。在市场上已知的这类升降装置中,不同的带子并排地即在不同的轴向区域内卷绕在升降卷筒上。不过,特别是在有很多根带子或是在狭窄的空间情况时,由此会在引导带子时产生几何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任务是,这样设计一种开头所述类型的升降装置,从而在精确引导带子时可以采用符合所述要求的许多带子,而不需要很多用于其导向的空间。
按照本发明,此任务将由此实现,即
e)至少两个带子可轨迹一致地并彼此叠置地卷绕在升降卷筒上。
按照本发明,多个带子不再并排地在的不同的轴向区域内而是彼此叠置地在升降卷筒的同一轴向区域内卷绕。现在不再是同一根带子的许多圈而是不同的带子的圈彼此直接叠置。这些彼此叠置的带子的卷绕行为可以很好地控制。此外,它们可以在比较狭的空间中被引导。可以这样确定每个彼此叠置的带子的尺寸,以使在当另一根带子断裂时的紧急情况下,该带子就能接受至今由所述另一根带子承担的载荷部分,因此以这种方式升降装置可以应急运行。这有助于升降装置的高的运行可靠性。
如果以按照本发明的方式在升降卷筒上彼此叠置地卷绕多根带子,就会产生这样的问题,即在带子从升降卷筒上退绕带子时在一确定的转角下各带子将退绕不同的长度。此后果是由于这样的事实,即所述带子同时退绕的圈位于不同的半径上。因此,本发明的一种构形是适当的,其中,带子的下端与一用于载荷的保持装置连接,该保持装置设计成用于彼此叠置在升降卷筒上的带子在卷绕和退绕时的退绕部分的不同地变化的长度的补偿装置。此补偿装置使得彼此叠置的带子的下端在退绕或卷绕时可以以略有不同的速度移动,而不丧失载荷在不同带子上的均匀分配。
例如,两根带子可轨迹一致地并彼此叠置地卷绕在升降卷筒上。在这种情况下,保持装置可包括一将两根带子的下端彼此连在一起的摆动件,其中,所述摆动件在引入两个带子的力的位置之间具有一用于载荷的固定装置。通过摆动件的摆动来考虑彼此叠置的带子的下端的不同的垂直移动。
此时,带子地下端合理地固定在一铰接在摆动件的相对的区域上的夹紧件中。
如果三根带子可轨迹一致地并彼此叠置地卷绕在升降卷筒上,则可能有下列结构类型:两根外侧的带子的下端彼此连接,其中保持装置包括一由中间的带子携带的转向辊两根外侧的带子之间的连接绕该辊子被引导。此时,保持装置的垂直位置基本由中间的带子确定,而两根外侧的带子的下端的垂直位置则在退绕和卷绕时相对于中间带子的下端反向地移动。通过外侧的带子的下端之间的力锁合连接,在其(带子)中存在总是同样的张力。这样确定中间带子的长度的尺寸,以使它基本上也负担载荷的同样的分额。不过,这种结构的前提为,至少两根外侧的带子具有同样的厚度。
两根外侧的带子的下端原则上可以彼此一体地连接,从而结果是两根带子由唯一一根的绕转向辊放置的带子形成。不过,比较有利的是这样一种结构类型,其中两根外侧的带子的下端通过一绕转向辊被引导的绳索段或链条段彼此连接。以这种方式可以采用直径较小即节省空间的转向辊。
也可以有四根带子轨迹一致地并彼此叠置地卷绕在升降卷筒上。在这种情况下,可以采用一种结构,其中第一对相邻的带子的下端和第二对相邻的带子的下端都彼此连接,其中保持装置包括:
a)一摆动件;
b)一第一转向辊,第一对带子的下端的连接部绕该辊被引导,而且该辊支承摆动件的一个端部区内;
c)一第二转向辊,第二对带子的下端的连接部绕该辊被引导,而且该辊位于摆动件的相对的端部区内;
其中,
d)摆动件在一个位于支承有转向辊的位置之间的位置上具有一用于载荷的固定装置。
在此结构中,两个转向辊作一对应于此转向辊所属的两根带子的垂直移动的平均值的垂直移动。通过该摆动件,再次形成两个转向辊的垂直位置的另一平均值。
在最后面所提到的结构中,根据上面已经提到的理由,两对带子的下端的连接部为绳索段或链条段是适宜的。
彼此叠置的带子的卷绕和退绕是与这些带子的滑动相互联系的。因此,如果带子在至少一侧上设置一减小摩擦的层是比较有利的,该层可以是石墨层或聚四氟乙烯层等。
通过彼此叠置的带子的在升降卷筒的周向表面上固定的端部形成一台阶部,沿径向位于里面的带子在第一圈之后必须越过该台阶部。为了避免带子在该位置弯折,如果在升降卷筒的周向表面上设置至少一个间隔元件是有利的,径向最靠内的带子的第一圈在到达通过带子的端部形成的台阶部上之前就贴靠在该间隔元件上。
优选的是,带子是由金属特别是由钢制成。
附图说明
下面将参考附图更详细地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其中:
图1示出通过一升降装置的升降卷筒和两根承载的带子的剖视图;
图2示出图1的一个局部放大图;
图3示出一保持装置剖视图,所述保持装置使用在用三根带子工作的升降装置中;
图4示出一保持装置剖视图,所述保持装置使用在用四根带子工作的升降装置中。
具体实施方式
首先参考可理解为一简单的升降装置的非常示意性的图的图1。总体用参考标号1表示的升降装置包括一作为主要部件的可旋转地安装在两个安装在一安装板3上的支承座4(在图中只示出一个)中的升降卷筒2。升降卷筒2也可以由一未示出的同样安装在安装板3上的驱动电机沿两个旋转方向旋转。
安装板3在一给定的高度上例如通过一未示出的钢结构装在空间地面上方。
为了提升与降低载荷,采用两根钢带5a、5b作为牵引装置,如图1和2所示,所述钢带可轨迹一致地并彼此叠置地以多个同样彼此叠置地的圈卷绕在升降卷筒2上。这意味着,在升降卷筒的周向面上沿径向从内向外首先是图1中的左面的钢带5a的一圈,然后是图1中的右面的钢带5a的一圈,然后根据要被提升或降低的载荷的位置,钢带5a和钢带5b的其它圈交替地彼此叠置顺序进行卷绕。
特别如图2所示,两根钢带5a、5b的端部6a、6b以合适的方式例如粘接、夹紧、焊接或甚至简单地通过位于升降卷筒2的外表面上的两根钢带5a、5b产生的摩擦固定在升降卷筒2的周向面上。在利用摩擦固定的情况下,在正常工作时不允许钢带5a、5b从升降卷筒2上退绕至最后一圈。
对于图1中的左面的钢带5a的第一圈,由两根钢带5a、5b的端部6a、6b形成一钢带5a必须越过的且其高度等于两条钢带5a和5b的厚度之和的台阶部。按此方式,在钢带5a的第一圈和升降卷筒2的外表面之间产生一空腔7。为了防止钢带5a的第一圈并由此在一定的程度上两根钢带5a、5b的位于第一圈上方的其它圈也压入该中间空腔7中,并由此在由端部6a、6b形成的台阶部处发生弯折,在此空腔7中布置有共三个其形式为圆弧形弯曲的板件8a、8b、8c的间隔元件8a、8b和8c。所述板件8a、8b和8c的每一个都有恒定的厚度。但是在图2中,板8a、8b、8c的厚度沿顺时针方向朝由端部6a、6b形成的台阶部逐渐加大。间隔元件8a、8b、8c的厚度应该逐渐增加的方向通常与升降卷筒2在提升载荷时的旋转方向相反。
间隔元件8a、8b、8c以这种方式形成用于钢带5a的第一圈的、防止该圈沿径向向内过深地“下陷”的支承面。因此,并不是一定要求间隔元件8a、8b、8c的厚度连续地沿所述的方向增大以准确地填补几何上形成的空腔7。间隔元件8a、8b、8c还不需要彼此碰上。沿周向观察,它们可以还有一由钢带5a跨接的距离。所用的间隔元件8a、8b、8c的数目可根据实际情况改变。不过,其结果应当是,钢带5a的第一圈和由此位于所述第一圈上方的两个钢带5a、5b的圈同样在由端部6a、6b形成的台阶部上不受到弯折或只有不重要的弯折,从而钢带5a、5b在这个位置不会产生值得一提的交变应力。
在钢带5a、5b的下端分别夹装有一夹紧件9a、9b。两个夹紧件9a、9b的下部区域各自借助一支承销10a、10b铰接在一摆动件11的相对的端部区域上。该摆动件11在中部区域有一其上可悬挂未示出的载荷的孔12。按这种方式摆动件11与夹紧件9a、9b一起形成一用于载荷的保持装置50。
所述升降装置1的功能如下:
在降低一装在摆动件11上的载荷时,图1和2中的升降卷筒2沿顺时针方向旋转,此时,两根钢带5a、5b从升降卷筒2上退绕。由于钢带5b在一比钢带5a大的半径上卷绕在升降卷筒2上,在升降卷筒2一定的旋转角度时,钢带5b从升降卷筒上退绕一比钢带5a长的段。两条带子5a、5b的该长度差别通过摆动件11绕由孔12规定的轴线的相应翻转来补偿。此时,钢带5a、5b中的张力保持基本上相等,从而载荷均匀地分配到两根钢带5a、5b上。
为了减小在升降卷筒2上卷绕和退绕时的相互摩擦,两根钢带5a、5b至少在一个在卷绕时与一相邻的钢带5a、5b贴合的侧面上设置一减小摩擦的层或中间层。所述层可以是一石墨层或一聚四氟乙烯层等。
在上面根据图1和2描述的实施例中,采用了两根用于承载的钢带5a、5b。如果要提升和降低更大的载荷,就需要加大彼此叠置地卷绕的钢带的数目。因为在这种情况下在升降卷筒2上的行为/关系如何是很明显的,对这种情况可以不需要专门的说明。在此情况下感兴趣的是,钢带的各自的下端如何彼此连接。
在图3中示出一可在具有三条钢带105a、105b和105c时使用的保持装置150的实施例。所述钢带105a、105b、105c的下端同样夹紧在夹紧件109a、109b、109c中。此外,一绳索段120的两个端部按图3中所示的方式固定在两个外侧的夹紧件109a、109c中,该绳索段通过一转向辊121被引导。转向辊121借助一支承销122可旋转地支承在中间夹紧件109b的下端区域中。未示出的载荷悬挂在中间夹紧件109b或支承销122上。
在提升和降低载荷时,载荷的位置将通过夹紧在中间的钢带105b的下端上的夹紧件109b的位置来确定。在两个侧面的钢带105a、105c退绕时得到的长度差通过安装在其下端的夹紧件109a、109c反向地向上和向下移动而得到补偿,其中钢带中存在的张力将通过绳索120传递。这样就可以实现载荷在所有三根钢带105a、105b、105c上的均匀分配。不过,这有一个前提,即至少两根位于外面的钢带105a、105c具有同样的厚度。
最后,图4示出,四根承载钢带205a、205b、205c和205d的下端如何能通过保持装置250彼此连接,以在均匀分配载荷的情况下可以补偿钢带205a至205d的下端的不同移动。图4中示出的保持装置250在一定程度上是上面根据图1和3描述的结构的组合。
钢带205a至205d的下端分别也都夹装在一个夹紧件209a、209b、209c和209d中。在相邻的属于钢带205a、205b的夹紧件209a、209b中,也固定有一通过一第一转向辊221a被引导的绳索段220a的相对的端部。在相邻的属于钢带205c、205d的夹紧件209c、209d上,以相应的方式夹紧有一通过一第二转向辊221b的被引导的第二绳索段220b的相对的端部。两个转向辊221a、221b分别借助一支承销222a、222b可旋转地支承在一摆动件211的相对的端部上。
在两个旋转销222a、222b之间的中部,摆动件211也有一其上可以悬挂载荷(未示出)并形成用于摆动件211的翻转的旋转轴线的孔212。
借助转向辊221a可以补偿在退绕或卷绕相邻的钢带205a、205b时产生的长度差。相应地,可以通过转向辊221b补偿在钢带205c、205d之间产生的长度差,总是能保证通过绳索段220a、220b连接的钢带205a、205b或205c、205d中有同样的张力。带子对205a、205b和带子对205c、205d的平均长度变化之间的差可以通过摆动件211绕通过孔212规定的轴线的翻转来补偿。

升降装置.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升降装置.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升降装置.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升降装置.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升降装置.pdf(15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一种用于提升和降低一载荷的升降装置(1)按已知的方式包括一升降卷筒(2)以及一驱动装置,用该驱动装置可使升降卷筒(2)沿两个方向旋转。一端固定在升降卷筒(2)上而另一端上则带有一用于载荷的保持装置(50)的带子(5a、5b)用作牵引装置。至少两根带子(5a、5b)通过升降卷筒(2)的旋转可这样轨迹一致地并彼此叠置地卷绕在升降卷筒上,以使带子(5a、5b)的所有圈都彼此叠置。此升降装置(1)在其本身。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作业;运输 > 卷扬;提升;牵引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