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震轮椅.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减震轮椅.pdf(15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CN104161627A43申请公布日20141126CN104161627A21申请号201410347229222申请日20140721A61G5/00200601A61G5/1020060171申请人航翊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地址中国台湾彰化县72发明人李绍强74专利代理机构北京泰吉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355代理人张雅军张玲利54发明名称减震轮椅57摘要一种减震轮椅,包含一个椅架单元、一对转轮、一对前导轮及一个座椅单元。该椅架单元具有一对侧架及一个连接于该等侧架之间的连接架,所述侧架各具有一个主体、一支连接于该主体的主架杆及一支连接于该主体的悬臂,该悬臂采用纤维强化复合材料制。
2、成长杆状,且由一个后端朝一个前端延伸,也由一个顶部朝一个底部延伸,所述转轮分别轴设于所述侧架,所述前导轮分别轴设于所述悬臂的一个活动端部且趋近于该底部。利用所述悬臂的设置能具有减震及轻量化作用,且达到乘坐舒适的目的。51INTCL权利要求书2页说明书4页附图8页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权利要求书2页说明书4页附图8页10申请公布号CN104161627ACN104161627A1/2页21一种减震轮椅,包含一个椅架单元、一对转轮、一对前导轮及一个座椅单元,其特征在于该椅架单元,具有一对侧架及一个连接于所述侧架之间的连接架,所述侧架各具有一个顶部、一个相反于该顶部的底部、。
3、一个前端、一个相反于该前端的后端、一个设于该后端且趋近于该顶部的主体、一支连接于该主体且由该后端朝该前端延伸的主架杆及一支连接于该主体的悬臂,该主体具有一个轴孔,该悬臂采用纤维强化复合材料制成长杆状,且由该后端朝该前端延伸也由该顶部朝该底部延伸,并具有一个趋近于该轴孔的固定端部及一个相反于该固定端部且趋近于该前端的活动端部;所述转轮,各具有一个分别轴设于所述侧架的轴孔中的轴杆;所述前导轮,分别轴设于所述侧架的悬臂的活动端部且趋近于该底部;该座椅单元,安装于该椅架单元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减震轮椅,其特征在于该椅架单元的所述悬臂的固定端部位置高于所述轴孔。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减震轮椅,其特。
4、征在于该椅架单元的所述悬臂的固定端部至该活动端部的一个长度大于所述转轮的一个半径。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减震轮椅,其特征在于该椅架单元的侧架采用纤维强化复合材料,且所述侧架的主体、该主架杆及该悬臂连结成一体。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减震轮椅,其特征在于该椅架单元的所述侧架的主架杆呈倒L型,并各具有一个对应该后端的上杆段、一个对应该前端的下杆段及一个介于该上杆段与该下杆段之间的弯折段,所述悬臂的活动端部趋近于所对应的下杆段,所述悬臂的活动端部邻近于所述转轮且介于所对应的下杆段与所对应的转轮之间。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减震轮椅,其特征在于该椅架单元的所述悬臂还各具有一个介于该活动端。
5、部与该固定端部之间的转折部,该转折部趋近于该活动端部,且该固定端部朝该转折部延伸时是由该顶部朝该底部逐渐向下倾斜,该转折部朝该活动端部延伸时是由该底部朝该顶部逐渐向上倾斜。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减震轮椅,其特征在于该椅架单元的所述悬臂是沿一个由该固定端部朝该活动端部的长方向延伸,且各悬臂在垂直于该长方向的截面呈矩形,该截面的宽度大于其厚度。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减震轮椅,其特征在于还包含一个踏板单元,该踏板单元具有一对分别能调整且插接于所述主架杆的接杆、一对迫紧件、一对分别将所述迫紧件锁接于所述接杆的螺锁件及一对分别安装于所述接杆底部的踏板,所述接杆各具有一个设于顶部的顶斜面及一个对应于该顶斜。
6、面的高端的下侧缘,所述迫紧件各具有一个设于底部且与所述等顶斜面靠抵的底斜面及一个对应于该底斜面的低端的上侧缘,操作所述螺锁件能使所述接杆与所述迫紧件沿径向迫撑固定于所对应的下杆段内部。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减震轮椅,其特征在于该椅架单元的所述侧架的主体具有至少一个穿孔,且所述侧架还各具有一个能调整且固定于该主体的嵌块,该轴孔偏心地设置于该嵌块且与该穿孔相连通,改变该嵌块相对于该主体的方位,能改变所述轴孔及所述转轮的高度。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减震轮椅,其特征在于该椅架单元的所述侧架的主体的穿权利要求书CN104161627A2/2页3孔数量为三个,所述主体还各具有一个呈正三边形的卡槽,所述穿。
7、孔的位置分别位于所述卡槽的周角内侧。权利要求书CN104161627A1/4页4减震轮椅技术领域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移动辅助器材,特别是涉及一种减震轮椅。背景技术0002现有一种轮椅US4,887,826专利案,是在一个座椅底部前侧安装有一个连接架,该座椅底部后侧固接有一支轮轴,该轮轴两端各轴设一个转轮,该连接架底部安装有一个前导轮及一对踏板。虽然利用该座椅采用碳纤维复合材料,能达到轻量化的目的,但是因为该连接架的长度短、无避震,可能会使该前导轮因为路面颠簸而使得震动力直接经由该连接架而传递至座椅,导致乘坐者不舒适。0003另一种轮椅GB2280405专利申请案,是将轮椅的两个侧架以碳纤维、。
8、或玻璃纤维复合材料制成,所述侧架的前侧底部也各安装有一个前导轮。虽然,利用所述侧架的材质已能使所述侧架具有轻量化的作用,但是这种前导轮仍具有上述无避震的缺失。发明内容0004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利用构件形状的特殊设计能产生吸震及轻量化的减震轮椅。0005本发明减震轮椅,减震轮椅,包含一个椅架单元、一对转轮、一对前导轮及一个座椅单元,该椅架单元具有一对侧架及一个连接于所述侧架之间的连接架,所述侧架各具有一个顶部、一个相反于该顶部的底部、一个前端、一个相反于该前端的后端、一个设于该后端且趋近于该顶部的主体、一支连接于该主体且由该后端朝该前端延伸的主架杆及一支连接于该主体的悬臂,该主体具有一个轴。
9、孔,该悬臂采用纤维强化复合材料制成长杆状,且由该后端朝该前端延伸也由该顶部朝该底部延伸,并具有一个趋近于该轴孔的固定端部及一个相反于该固定端部且趋近于该前端的活动端部,所述转轮各具有一个分别轴设于所述侧架的轴孔中的轴杆,所述前导轮分别轴设于所述侧架的悬臂的活动端部且趋近于该底部,该座椅单元安装于该椅架单元上。0006本发明减震轮椅,该椅架单元的所述悬臂的固定端部位置高于所述轴孔。0007本发明减震轮椅,该椅架单元的所述悬臂的固定端部至该活动端部的一个长度大于所述转轮的一个半径。0008本发明减震轮椅,该椅架单元的侧架采用纤维强化复合材料,且所述侧架的主体、该主架杆及该悬臂连结成一体。0009本。
10、发明减震轮椅,该椅架单元的所述侧架的主架杆呈倒L型,并各具有一个对应该后端的上杆段、一个对应该前端的下杆段及一个介于该上杆段与该下杆段之间的弯折段,所述悬臂的活动端部趋近于所对应的下杆段,所述悬臂的活动端部邻近于所述转轮且介于所对应的下杆段与所对应的转轮之间。0010本发明减震轮椅,该椅架单元的所述悬臂还各具有一个介于该活动端部与该固定端部之间的转折部,该转折部趋近于该活动端部,且该固定端部朝该转折部延伸时是由该说明书CN104161627A2/4页5顶部朝该底部逐渐向下倾斜,该转折部朝该活动端部延伸时是由该底部朝该顶部逐渐向上倾斜。0011本发明减震轮椅,该椅架单元的所述悬臂是沿一个由该固定。
11、端部朝该活动端部的长方向延伸,各悬臂在垂直于该长方向的截面呈矩形,且该截面的宽度大于其厚度。0012本发明减震轮椅,还包含一个踏板单元,该踏板单元具有一对分别能调整且插接于所述主架杆的接杆、一对迫紧件、一对分别将所述迫紧件锁接于所述接杆的螺锁件及一对分别安装于所述接杆底部的踏板,所述接杆各具有一个设于顶部的顶斜面及一个对应于该顶斜面的高端的下侧缘,所述迫紧件各具有一个设于底部且与所述等顶斜面靠抵的底斜面及一个对应于该底斜面的低端的上侧缘,操作所述螺锁件能使所述接杆与所述迫紧件沿径向迫撑固定于所对应的下杆段内部。0013本发明减震轮椅,该椅架单元的所述侧架的主体具有至少一个穿孔,且所述侧架还各具。
12、有一个能调整且固定于该主体的嵌块,该轴孔偏心地设置于该嵌块且与该穿孔相连通,改变该嵌块相对于该主体的方位,能改变所述轴孔及所述转轮的高度。0014本发明减震轮椅,该椅架单元的所述侧架的主体的穿孔数量为三个,所述主体还各具有一个呈正三边形的卡槽,所述穿孔的位置分别位于所述卡槽的周角内侧。0015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利用所述悬臂采用纤维强化复合材料制成长杆状,且由所述后端朝所述前端延伸也由所述顶部朝所述底部延伸,则使得所述前导轮遭遇颠簸路面时,透过所述悬臂能达到吸震目的、能提升乘坐的舒适性,且也能达到轻量化的目的。附图说明0016图1是本发明减震轮椅一个实施例的一个立体组合图;0017图2是该较佳。
13、实施例的一个立体分解图;0018图3是该较佳实施例的一个侧视组合图;0019图4是图3的局部放大剖面示意图;0020图5是该较佳实施例的一个前视组合图;0021图6是该较佳实施例的一个侧架的立体分解示意图;0022图7是该较佳实施例的一个侧架的平面图;0023图8是沿图7中的直线所取的剖视图;0024图9是该较佳实施例的一个转轮高度调整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0025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0026参阅图1与图2,本发明减震轮椅的一个较佳实施例,包含一个椅架单元100、一对转轮200、一对前导轮300、一个座椅单元400及一个踏板单元500。0027该椅架单元100具有一对侧架1。
14、0及一个连接于该等侧架10之间的连接架20。0028配合参图3、图6及图7,所述侧架10各具有一个顶部101、一个相反于该顶部101的底部102、一个前端103、一个相反于该前端103的后端104、一个设于该后端104且趋近于该顶部101的主体11、一支连接于该主体11且由该后端104朝该前端103延伸的主架杆12及一支连接于该主体11的悬臂13。所述侧架10的整体均采用如碳纤维、玻璃纤维等纤说明书CN104161627A3/4页6维强化复合材料FIBERREINFORCEDCOMPOSITEMATERIAL,且各侧架10的主体11、该主架杆12及该悬臂13连结成一体。0029所述主体11各具。
15、有一个固定件111及一对固设于该固定件111的嵌块112,该固定件111具有两个侧面113、两个分别由所述侧面113相对凹设且呈正三边形的卡槽114及一个设置于所述卡槽114之间的隔板115,该隔板115具有三个穿孔116,所述穿孔116的位置分别位于所述卡槽114的周角内侧。所述嵌块112能调整且固定于该固定件111的卡槽114中,并具有一个呈偏心设置且能与任一个穿孔116相连通的轴孔117。0030所述主架杆12均呈倒L型,并各具有一个对应所述后端104且固结于所述固定件111顶部的上杆段121、一个对应所述前端103的下杆段122及一个介于该上杆段121与该下杆段122之间的弯折段123。
16、。各主架杆12的上杆段121在朝该下杆段122延伸时,是由该后端104朝该前端103延伸也由该顶部101朝该底部102延伸。0031所述悬臂13均制成长杆状,且由所述后端104朝所述前端103延伸也由所述顶部101朝所述底部102延伸,并各具有一趋近于所述轴孔117且连结于所述固定件111的固定端部131、一个相反于该固定端部131且趋近于所述前端103的活动端部132及一个介于该活动端部132与该固定端部131之间的转折部133。该固定端部131位置高于所述轴孔117,且该固定端部131介于所述轴孔117与所述上杆段121之间,该活动端部132趋近于所对应的下杆段122,该活动端部132邻近。
17、于所述转轮200且介于所对应的下杆段122与所对应的转轮200之间见图5,该转折部133趋近于该活动端部132,且该固定端部131朝该转折部133延伸时是由所述顶部101朝所述底部102逐渐向下倾斜,该转折部133朝该活动端部132延伸时是由所述底部102朝所述顶部101逐渐向上倾斜。所述固定端部131至所述活动端部132的一个长度L大于所述转轮200的半径R见图3。另外,各悬臂13是沿一个由该固定端部131朝该活动端部132的长方向X延伸,各悬臂13垂直于该长方向X的截面呈矩形,且该截面的宽度W大于其厚度T见图8。0032配合参图9,所述转轮200各具有一支分别轴设于所述侧架10的轴孔117。
18、中的轴杆210。0033所述前导轮300分别轴设于所述侧架10的悬臂11的活动端部132且趋近于该底部102。0034该座椅单元400安装于该椅架单元100上,且固定于所述主架杆12上。并包括一个座板41及一个枢接于该座板41后侧且向上延伸的靠板42。0035配合参图4,该踏板单元500具有一对分别能调整且插接于所述主架杆12的接杆51、一对迫紧件52、一对分别将所述迫紧件52锁接于所述接杆51的螺锁件53及一对分别安装于所述接杆51底部的踏板54。所述接杆51各具有一个位于于顶部的顶斜面511及一个对应于该顶斜面511的高端的下侧缘512,所述迫紧件52采用优力胶材质制成,并各具有一个位于于。
19、底部且与所述顶斜面511靠抵的底斜面521及一个对应于该底斜面521的低端的上侧缘522。利用所述迫紧件52的底斜面521倾斜地靠抵于所述接杆51的顶斜面511所产生的导引作用,以及所述螺锁件53锁紧的作用,能使所述上侧缘522与所述下侧缘512相对地向外撑张于该下杆段122的内周面,且使所述接杆51与所述迫紧件52迫撑固定于所对应的下杆段122内部。操作所述螺锁件53能使所述接杆51与所述迫紧件52沿径向迫撑固定于所对应的下杆段122内部。说明书CN104161627A4/4页70036再如图3及图7所示,当本发明的轮椅整体组配完成且呈能乘座的状态时,利用所述侧架10的悬臂13呈长杆状,且所。
20、述固定端部131至所述活动端部132的长度L大于所述转轮200的半径R,以及利用各悬臂13由该后端104朝该前端103延伸也由该顶部101朝该底部102延伸,以及该固定端部131朝该转折部133延伸时是由该顶部101朝该底部102逐渐向下倾斜,该转折部133朝该活动端部132延伸时是由该底部102朝该顶部101逐渐向上倾斜等作用,使得所述活动端部132相对于所述固定端部131允许产生偏动弹性,且利用该偏动弹性,当所述前导轮300遭遇颠簸地面且产生弹性跳动时,所述悬臂13具有吸震的能力,可提供乘座的舒适性。0037除上述本发明的主要功能及特性外,再将本发明的其他功能及特性归纳如下0038一、如图。
21、1及图5所示,利用所述活动端部132邻近于所述转轮200且介于所对应的下杆段122与所对应的转轮200之间的作用,能使所述转轮200、所述前导轮300与地面的接触点所构成的支撑面积大,该轮椅的稳定性高。0039二、如图3及图8所示,利用所述转折部133的设置,以及所述转折部133趋近于所述活动端部132,则可使所述活动端部132在遭遇向上的反作用时,能相对于所述固定端部131产生挠曲弹性,能产生较佳的吸震效果。0040三、如图8所示,利用所述悬臂13垂直于该长方向X的截面呈矩形,且宽度W大于厚度T的作用,面积惯性矩AREAMOMENTOFINERTIA小,能较均一截面如圆形产生更大的挠曲弹性,。
22、能提供较佳的吸震效果。0041四、如图9的假想线所示,利用所述嵌块112能调整且固定于所述固定件111的卡槽114中,当改变所述嵌块112相对于所述主体11的卡槽114的方位时,就能改变所述轴孔117及所述转轮200的高度,且能适用于不同体型的使用者。0042五、配合参图4及图5,利用该踏板单元500的接杆51能调整且插接于所述主架杆12,则能依使用需求调整所述踏板54的高度,且能适用于不同体型的使用者。0043六、利用所述侧架10的整体均采用纤维强化复合材料,且各侧架10的主体11、该主架杆12及该悬臂13连结成一体,则所述侧架10整体质轻、结构强度佳。0044因此,利用所述侧架10的悬臂13的设置,能使整体轮椅具有减震及轻量化作用,且达到乘坐舒适的目的。说明书CN104161627A1/8页8图1说明书附图CN104161627A2/8页9图2说明书附图CN104161627A3/8页10图3说明书附图CN104161627A104/8页11图4说明书附图CN104161627A115/8页12图5说明书附图CN104161627A126/8页13图6说明书附图CN104161627A137/8页14图7说明书附图CN104161627A148/8页15图8图9说明书附图CN104161627A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