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蚂蝗小苗培养方法.pdf

上传人:a3 文档编号:217838 上传时间:2018-02-03 格式:PDF 页数:4 大小:284.5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410358619.X

申请日:

2014.07.26

公开号:

CN104082252A

公开日:

2014.10.08

当前法律状态:

终止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未缴年费专利权终止IPC(主分类):A01K 67/033申请日:20140726授权公告日:20151118终止日期:20160726|||授权|||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A01K 67/033申请日:20140726|||公开

IPC分类号:

A01K67/033

主分类号:

A01K67/033

申请人:

童水明

发明人:

童水明

地址:

344000 江西省抚州市抚昌路115号抚州市水产科学研究所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代理人: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蚂蝗小苗培养方法。包括如下技术方案:1.将刚孵化出来的蚂蝗小苗按每平方米面积放养50克的密度,移入小苗培养网箱中;2.在网箱内接入长满了蚜虫并去除了根系的凤眼莲;3.每隔2-3天更换一次凤眼莲,更换时先将网箱中的大部分蚜虫已经被蚂蝗吃光了的凤眼莲移出,再接入新的长满了蚜虫并去除了根系的凤眼莲;4.每隔3-5天清洗一次网箱并更换养殖池水一次;5.蚂蝗小苗培养15-20天后转入大规格幼苗培养或转入成品养殖池进行饲养。采用本发明的方法培养蚂蝗小苗,可有效解决蚂蝗小苗的饵料供应问题,同时利用蚜虫作为饵料培养蚂蝗小苗,无残饵,饵料利用率高,不会污染水质,从而提高了蚂蝗小苗的生长速度和成活率,提高了蚂蝗养殖的经济效益。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蚂蝗小苗培养方法,其特征在:包含如下技术方案:
(a)将刚孵化出来的蚂蝗小苗按每平方米面积放养50克的密度,移入到用网目规格为每平方厘米面积含网孔388个以上的网布材料制作的养殖网箱中培养,网箱上口用10目的网布覆盖;
(b)在网箱内接入长满了蚜虫并且去除了根系的凤眼莲;
(c)每隔2-3天更换一次凤眼莲,更换时先将网箱中的大部分蚜虫已经被蚂蝗吃光了的凤眼莲移出,再接入新的长满了蚜虫并去除了根系的凤眼莲;
(d)每隔3-5天清洗一次网箱并更换养殖池水一次;
(e)蚂蝗小苗培养15-20天后转入大规格幼苗培养或转入成品养殖池进行饲养。

说明书

一种蚂蝗小苗培养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蚂蝗小苗培养方法,属于特种经济动物养殖领域。
背景技术
蚂蝗是环节动物门蛭纲动物的统称,是我国传统的中药材, 具有破血、逐瘀、通经之功效,主要用于治疗清瘀、闭经、跌打损伤以及中风、高血压等心血管疾病和肿瘤癌症。目前蚂蝗的人工繁殖技术已获得初步成功,但仍有很多不完善的地方,特别是在蚂蝗小苗培养这方面,目前蚂蝗小苗培养主要采用螺丝培养,但刚孵化出来的蚂蝗小苗无法摄食大规格的螺丝,只能摄食绿豆大小的小螺丝,而这种小螺丝在生产上无法大量获得,因此生产上常常将大螺丝砸碎后投喂给蚂蝗小苗食用,从而造成养殖水质污染,蚂蝗小苗成活率不高,生长不快。总之现有蚂蝗小苗培养办法存在很多不足的地方,不能有效解决蚂蝗小苗培养中的饵料供应和水质污染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蚂蝗小苗培养方法,避免了现有蚂蝗小苗培养方法的上述弊端。为避免上述弊端,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利用凤眼莲培养的蚜虫培养蚂蝗小苗的方法。
具体的技术方案如下:
(1)将刚孵化出来的蚂蝗小苗按每平方米面积放养50克的密度,移入到用网目规格为每平方厘米面积含网孔388个以上的网布材料制作的养殖网箱中培养,网箱上口用10目的网布覆盖。
(2)在网箱内接入长满了蚜虫并且去除了根系的凤眼莲,去除凤眼莲的根系是为了防止蚂蝗小苗躲在根系里面而不利于更换凤眼莲。
(3)每隔2-3天更换一次凤眼莲,更换时先将网箱中的大部分蚜虫已经被蚂蝗吃光了的凤眼莲移出,再接入新的长满了蚜虫并去除了根系的凤眼莲,移出凤眼莲时要防止将蚂蝗小苗带出。
(4)每隔3-5天清洗一次网箱并更换养殖池水一次。
(5)蚂蝗小苗培养15-20天后转入大规格幼苗培养或转入成品养殖池进行饲养。
有益效果:和现有的蚂蝗小苗培养方法相比,采用本发明的方法培养蚂蝗小苗,由于凤眼莲生长快产量高,利用凤眼莲可以培养大量的蚜虫,可以有效解决蚂蝗小苗的饵料供应问题,同时利用蚜虫作为饵料培养蚂蝗小苗,几乎没有残饵,饵料利用率高,不会污染水质,从而提高了蚂蝗小苗的生长速度和成活率,提高了蚂蝗养殖的经济效益。
具体实施方式
根据下述实施实例,可以更好地理解本发明,然而,实例仅用于说明本发明,而不应当也不会限制权利要求书中所详细描述的本发明。
实例1蚂蝗小苗培养。
用网目规格为每平方厘米面积含网孔388个以上的聚乙烯网布材料制作好长20米,宽3米,高1.2米的长方体形状的培养网箱,网箱上部开口,上口四周向内折成7字形防逃边。网箱用竹木固定在养殖池中。网箱上口用10目的网布覆盖。
将刚孵化出来的蚂蝗小苗按每平方米面积放养50克的密度,移入到布置好的培养网箱养殖中培养,1个长20米,宽3米的网箱养殖3千克刚孵化出来的蚂蝗小苗。
在网箱内接入长满了蚜虫并且去除了根系的凤眼莲。每隔2-3天更换一次凤眼莲,更换时先将网箱中的大部分蚜虫已经被蚂蝗吃光了的凤眼莲移出,再接入新的长满了蚜虫并去除了根系的凤眼莲,移出凤眼莲时要防止将蚂蝗小苗带出。
每隔3-5天清洗一次网箱并更换养殖池水一次。
蚂蝗小苗培养18天后,清理网箱,共收获52.5千克平均体重为0.5克的蚂蝗苗。收获的蚂蝗苗转入大规格苗种培养池培养培养至2-3克后再转入成品养殖池进行饲养。

一种蚂蝗小苗培养方法.pdf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一种蚂蝗小苗培养方法.pdf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一种蚂蝗小苗培养方法.pdf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种蚂蝗小苗培养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蚂蝗小苗培养方法.pdf(4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CN104082252A43申请公布日20141008CN104082252A21申请号201410358619X22申请日20140726A01K67/03320060171申请人童水明地址344000江西省抚州市抚昌路115号抚州市水产科学研究所72发明人童水明54发明名称一种蚂蝗小苗培养方法57摘要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蚂蝗小苗培养方法。包括如下技术方案1将刚孵化出来的蚂蝗小苗按每平方米面积放养50克的密度,移入小苗培养网箱中;2在网箱内接入长满了蚜虫并去除了根系的凤眼莲;3每隔23天更换一次凤眼莲,更换时先将网箱中的大部分蚜虫已经被蚂蝗吃光了的凤眼莲移出,再接入新的长满了蚜虫并。

2、去除了根系的凤眼莲;4每隔35天清洗一次网箱并更换养殖池水一次;5蚂蝗小苗培养1520天后转入大规格幼苗培养或转入成品养殖池进行饲养。采用本发明的方法培养蚂蝗小苗,可有效解决蚂蝗小苗的饵料供应问题,同时利用蚜虫作为饵料培养蚂蝗小苗,无残饵,饵料利用率高,不会污染水质,从而提高了蚂蝗小苗的生长速度和成活率,提高了蚂蝗养殖的经济效益。51INTCL权利要求书1页说明书2页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权利要求书1页说明书2页10申请公布号CN104082252ACN104082252A1/1页21一种蚂蝗小苗培养方法,其特征在包含如下技术方案(A)将刚孵化出来的蚂蝗小苗按每平方米。

3、面积放养50克的密度,移入到用网目规格为每平方厘米面积含网孔388个以上的网布材料制作的养殖网箱中培养,网箱上口用10目的网布覆盖;(B)在网箱内接入长满了蚜虫并且去除了根系的凤眼莲;(C)每隔23天更换一次凤眼莲,更换时先将网箱中的大部分蚜虫已经被蚂蝗吃光了的凤眼莲移出,再接入新的长满了蚜虫并去除了根系的凤眼莲;(D)每隔35天清洗一次网箱并更换养殖池水一次;(E)蚂蝗小苗培养1520天后转入大规格幼苗培养或转入成品养殖池进行饲养。权利要求书CN104082252A1/2页3一种蚂蝗小苗培养方法技术领域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蚂蝗小苗培养方法,属于特种经济动物养殖领域。背景技术0002蚂蝗是环。

4、节动物门蛭纲动物的统称,是我国传统的中药材,具有破血、逐瘀、通经之功效,主要用于治疗清瘀、闭经、跌打损伤以及中风、高血压等心血管疾病和肿瘤癌症。目前蚂蝗的人工繁殖技术已获得初步成功,但仍有很多不完善的地方,特别是在蚂蝗小苗培养这方面,目前蚂蝗小苗培养主要采用螺丝培养,但刚孵化出来的蚂蝗小苗无法摄食大规格的螺丝,只能摄食绿豆大小的小螺丝,而这种小螺丝在生产上无法大量获得,因此生产上常常将大螺丝砸碎后投喂给蚂蝗小苗食用,从而造成养殖水质污染,蚂蝗小苗成活率不高,生长不快。总之现有蚂蝗小苗培养办法存在很多不足的地方,不能有效解决蚂蝗小苗培养中的饵料供应和水质污染问题。发明内容0003本发明提供了一种。

5、蚂蝗小苗培养方法,避免了现有蚂蝗小苗培养方法的上述弊端。为避免上述弊端,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利用凤眼莲培养的蚜虫培养蚂蝗小苗的方法。0004具体的技术方案如下(1)将刚孵化出来的蚂蝗小苗按每平方米面积放养50克的密度,移入到用网目规格为每平方厘米面积含网孔388个以上的网布材料制作的养殖网箱中培养,网箱上口用10目的网布覆盖。0005(2)在网箱内接入长满了蚜虫并且去除了根系的凤眼莲,去除凤眼莲的根系是为了防止蚂蝗小苗躲在根系里面而不利于更换凤眼莲。0006(3)每隔23天更换一次凤眼莲,更换时先将网箱中的大部分蚜虫已经被蚂蝗吃光了的凤眼莲移出,再接入新的长满了蚜虫并去除了根系的凤眼莲,移出凤眼莲。

6、时要防止将蚂蝗小苗带出。0007(4)每隔35天清洗一次网箱并更换养殖池水一次。0008(5)蚂蝗小苗培养1520天后转入大规格幼苗培养或转入成品养殖池进行饲养。0009有益效果和现有的蚂蝗小苗培养方法相比,采用本发明的方法培养蚂蝗小苗,由于凤眼莲生长快产量高,利用凤眼莲可以培养大量的蚜虫,可以有效解决蚂蝗小苗的饵料供应问题,同时利用蚜虫作为饵料培养蚂蝗小苗,几乎没有残饵,饵料利用率高,不会污染水质,从而提高了蚂蝗小苗的生长速度和成活率,提高了蚂蝗养殖的经济效益。具体实施方式0010根据下述实施实例,可以更好地理解本发明,然而,实例仅用于说明本发明,而不应当也不会限制权利要求书中所详细描述的本。

7、发明。0011实例1蚂蝗小苗培养。说明书CN104082252A2/2页40012用网目规格为每平方厘米面积含网孔388个以上的聚乙烯网布材料制作好长20米,宽3米,高12米的长方体形状的培养网箱,网箱上部开口,上口四周向内折成7字形防逃边。网箱用竹木固定在养殖池中。网箱上口用10目的网布覆盖。0013将刚孵化出来的蚂蝗小苗按每平方米面积放养50克的密度,移入到布置好的培养网箱养殖中培养,1个长20米,宽3米的网箱养殖3千克刚孵化出来的蚂蝗小苗。0014在网箱内接入长满了蚜虫并且去除了根系的凤眼莲。每隔23天更换一次凤眼莲,更换时先将网箱中的大部分蚜虫已经被蚂蝗吃光了的凤眼莲移出,再接入新的长满了蚜虫并去除了根系的凤眼莲,移出凤眼莲时要防止将蚂蝗小苗带出。0015每隔35天清洗一次网箱并更换养殖池水一次。0016蚂蝗小苗培养18天后,清理网箱,共收获525千克平均体重为05克的蚂蝗苗。收获的蚂蝗苗转入大规格苗种培养池培养培养至23克后再转入成品养殖池进行饲养。说明书CN104082252A。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类生活必需 > 农业;林业;畜牧业;狩猎;诱捕;捕鱼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