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合织品极其制造方法和坯件.pdf

上传人:00****42 文档编号:208285 上传时间:2018-02-02 格式:PDF 页数:25 大小:1.2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96191675.3

申请日:

1996.11.26

公开号:

CN1169762A

公开日:

1998.01.07

当前法律状态:

终止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未缴年费专利权终止IPC(主分类):D21F 7/10申请日:19961126授权公告日:20020116终止日期:20141126|||授权||||||公开

IPC分类号:

D21F7/10; D21F1/00

主分类号:

D21F7/10; D21F1/00

申请人:

阿尔巴尼国际公司;

发明人:

比约恩·赖丁; 道格拉斯·李·霍兰伯格

地址:

美国纽约州

优先权:

1995.11.30 SE 9504275-0

专利代理机构: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专利商标事务所

代理人:

郑修哲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一种用于造纸机或纤维素制造机的复合织品以及制造该织品的方法和坯件。织品含有两个复合层(O,I),每一层都具有倾斜的规定方向的纱系,该纱系相对于织品的机器方向是倾斜的,并且互相倾斜。上述两个复合层(O,I)分别构成环形带(40)的外部和内部,将环形带(40)压平而形成两条垂直于机器方向的折边(48,50),然后将环形带对折起来而使其折边(48,50)连接在一起。因此,环形带具有相对于机器方向是倾斜的规定方向的纱系,并且,由于对环形带进行上述的压平和对折而形成第一层和第二层(O,I)的相互倾斜的纱系。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用于造纸机或纤维素制造机的复合织品,该织品沿其厚度方 向具有一个第一层(O)和一个与第一层(O)复合在一起的第二层 (I),每一层具有一个倾斜的规定方向的纱系(22;22),该纱系 (22;22)相对于织品的机器方向(MD)是倾斜的,并且彼此之间 也是倾斜的,其特征在于,上述的第一层和第二层(O,I)分别构成 环形带(40)的外部和内部,所述环形带(40)被压平使其形成两条 垂直于机器方向(MD)的折边(48,50),然后将它对折起来而使 折边(48,50)互相连接,上述的环形带具有倾斜于机器方向(MD) 的规定方向的纱系(22),并且由于上述的环形带的压平和对折而形成 第一和第二层(O,I)的相互倾斜的纱系(22;22)。
2: 根据权利要求1的织品,其特征在于,上述环形带(40)由一种 螺滚式条带(20)制成,该条带(20)的宽度(W)小于环形带(40) 的宽度(B),它具有一个沿其纵向方向延伸的规定方向的纱系(22), 并构成环形带(40)的规定方向的倾斜纱系(22)。
3: 根据上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的织品,其特征在于,上述的环形带 (40)是由纱织成的布制成的。
4: 根据权利要求3的织品,其特征在于,上述的环形带(40)是机 织的。
5: 根据上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的织品,其特征在于,上述环形带 (40)的连接在一起的折边(48、50)是通过两排接缝圈(42、44) 连接起来的,这些接缝圈(42,44)可与枢丝一起形成织品的可打开 的接缝。
6: 根据权利要求5的织品,其特征在于,每排接缝圈(42,44) 由一种与环形带材料分开的纱(46)制成。
7: 根据权利要求5的织品,其特征在于,每排接缝圈(42,44) 用一种与环形带材料分开的预制螺线(100)制成的。
8: 一种制造造纸机和纤维素制造机用的复合织品的方法,所述织品 沿其厚度方向含有一个第一层(O)和一个与第一层复合在一起的第二 层(I),每一层具有一个规定方向的倾斜纱系(22;22),该纱系 (22;22)相对于织品的机器方向(MD)是倾斜的,并且相互之间 也是倾斜的,上述方法的特征在于具有下列步骤: a)制造一条环形带(40),该环形带的周长大约两倍于成品织品的 周长,并且具有一个规定方向的倾斜纱系(22),该纱系与环形带(40) 的纵向(MD)成一定角度; b)将上述环形带(40)压平,从而形成两条折边(48,50);和 c)通过将上述折边(48,50)组合和连接在一起而使上述压平的 环形带(40)对折,从而使对折的带(40)的在外的一半和在内的一 半分别形成第一层(O)和第二层(I),并且使上述第一层和第二层 的规定方向的纱系(22,22)都形成上述环形带(40)的规定方向的 纱系的一部分。
9: 根据权利要求8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上述的制造环形带(40) 的步骤包含下列分步骤: a1)制造一种宽度(W)小于识品宽度的条带(20),该条带具有 一个沿其纵向方向延伸的规定方向的纱系(22)和 a2)螺旋地滚动上述的条带(20)而制成环形带(40),该环形带 (40)的规定方向的倾斜纱系(22)由上述条带(20)的上述纱系 (22)组成。
10: 根据权利要求9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上述的制造条带(20) 的分步骤包括对单层机织条带的测量。
11: 根据权利要求8-10中任一项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上述的将 环形带的折边(48,50)连接在一起的步骤包含通过一种可打开的圈 连接缝将它们连接在一起的步骤,所述的圈连接缝含有两排接缝圈 (42,44),每一排圈沿其相关的折边(48,50)排列。
12: 根据权利要求8-10中任一项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上述的接 缝圈(42,44)用一种沿规定的接缝线(L 1 ,L 2 )依次引入环形带 (40)中的单独的纱(46)制成。
13: 根据权利要求8-10中任一项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上述的接 缝圈(42,44)由一种单独的预制螺线(100)形成,该螺线的一边 沿垂直于环形带(40)的主平面的方向穿过环形带(40)。
14: 一种用于造纸机或纤维素制造机的复合织品,该织品沿其厚度方 向具有一个第一层(O)和一个与该第一层复合在一起的第二层(I), 每一层具有规定方向的倾斜纱系(22;22),该纱系(22;22)相 对于织品的机器方向(MD)是倾斜的,而且互相之间也是倾斜的,其 特征在于,上述织品含有两个或多个环形带,每个环形带被压平而形成 两条垂直于机器方向(MD)的折边,通过将折边连接在一起而使上述 的压平的环形带沿机器方向依次连接起来,而形成一种环形结构,上述 的第一层和第二层(O,I)分别是该环形结构的外部分和内部分,上 述的环形带具有相对于机器方向(MD)倾斜的规定方向的纱系(22), 并且由于进行上述的压平而形成上述第一层和第二层(O,I)的互相 倾斜的纱系(22,22)。
15: 一种用于制造造纸机或纤维素制造机用的复合织品的坯件,所述 织品沿其厚度方向具有一个第一层(O)和一个与该第一层复合在一起 的第二层(I),每一层都具有规定方向的倾斜纱系(22;22),该纱 系相对于织品的机器方向(MD)是倾斜的,并且互相倾斜,其特征在 于,上述坯件含一条具有相对于机器方向(MD)倾斜的规定方向的纱 系(22)的环形带(40),该环形带(40)被压平而形成两条垂直于 其纵向方向的折边(48,50),并且由于进行上述的压平而使环形带 (40)的规定方向的倾斜纱系(22),形成第一层和第二层(O,I) 的相互倾斜的纱系(22;22),将上述压平的环形带对折而使其折边 (48,50)处在连接在一起的状态,便制成上述的复合织品。
16: 根据权利要求15的坯件,其特征在于,上述环形带(40)的折 边(48,50)分别含有一排接缝圈(42,44),上述各排接缝圈用 于与枢丝一起形成织品的一条可打开的接缝。

说明书


复合织品及其制造方法和坯件

    本发明总的涉及一种复合织品例如用于造纸机或纤维制造机的复合压毡,更具体地说,本发明涉及一种沿其厚度方向具有一个第一层和一个与第一层复合在一起的第二层的织品,每一层都具有规定方向的纱系,该纱系与织品的机器方向成一定角度,并且相互间成一定角度,本发明还涉及制造上述复合织品的方法和坯件。瑞典专利SE 468602公开过上述类型的复合压毡及其制造方法。

    在过去十年中,造纸机用的压毡像其他织品(例如成形布、烘箱布等)一样有很大的变化。现代的压毡含有一层邻近纸卷筒的保护用地软质的可压缩部分和一层称为底布的较为不可压缩的部分,用于接收并除去在轨隙中压出的水。可压缩部分通常是针织到底布上的单面或双面丝层,底布通常由机织单丝构成,但也可采用长丝并捻纱或者说加捻复纱。作为丝层和底布的材料常用聚酰胺,这是一种抗冲击性良好的纤维,它不会由于在辊隙内反复压缩而原纤化。

    七十年代初,在此技术领域内曾认为,未来的压毡将会只含少量底布甚至完全不用底布,但是,此项技术的发展情况却与此完全相反。具有越来越大压力的高速机器要求压毡要有越来越高的稳定性、更高的强度和更好的可调湿性,因此,对具有较厚底布和多层结构的压毡的需求量不断增多。

    在所谓的复合压毡中(这种压毡是多层压毡的特殊形式,并且意味着前进一大步),含有两层底布,它们在制造毛毡时具有独立的纱系并且结合(也就是复合)在一起。复合压毡特别适用于有大量水要处理的高负荷加压状态,在许多情况下要求接缝痕迹浅。通过上、下布层的不同组合,已有可能使结构适应于所需的机器状态。

    九十年代初,出现一种新型的复合压毡,它是由Albany跨国公司以牌号DYNATEXTM投入市场的,其两层底布中的至少一层底布(也就是互相复合的两层底布中的一层)是一种螺滚式条带,最好是单层机织条带。这种螺滚式底布是上面提到的瑞典专利SE468 602的主题。其原理示于附图中的图1,该图示意地说明一种制造上述螺滚式底布的方法。具有平行轴线的两个可转动地安装的辊子10、12排列成相互的轴向距离为D。绕轴线16可转动地设置一个供料卷14,它可作平行于轴10、12的移动(如箭头18所示)。供料卷14供应一种卷起来的由纱线织成的单层机织条带20,其纵向边26与28之间的宽度为W。条带20含有两个互相垂直的分别由纵向纱(经纱)和横向纱(纬纱)组成的纱系(分别以标号22和24示意地表示)。当供料卷14在图中从左向右移动时,条带20就沿箭头30的方向放出,从而绕轴10、12螺旋滚动成一种环形产品(下称“环形带”),总的以标号40表示。该环形带40的最终宽度为B,该宽度B在环绕螺旋滚绕后沿环形带40的两边切出的边线34和36之间的距离。

    如图2所示,条带20与机器方向(标为MD,它是成品压毡在机器中的运行方向)成一个角度α。条带20的纵向边26、28可以是边对边地对置或者搭接在一起,(最好是连接在一起)。复合压毡成品的宽度B由螺旋圈数决定,其长度大约等于轴向距离D的两倍,因此,通过改变D很容易改变长度。上述的现有技术的螺旋滚动的优点已在瑞典专利SE 468602中说明,这里不再重复。

    采用DYNATEXTM的一种多轴向改型可以获得特别的好处,其中,两个如上所述的螺滚式环形底布带复合在一起,复合的方式是一个环形带的螺旋转向与另一个环形带的螺旋转向互相交叉。通过按照图1螺滚出第一层底布带和螺滚出长度基本相同但螺距角相反的第二层底布带(也就是说,第二层底布带中的条带是斜向右上方的而不是像图1那样斜向左上方),可以制成上述的多轴向复合底布。随后,将这两条环形带彼此插入对方,形成一种复合底布,从上所述可看出,这种复合底布一方面有两个彼此之间以及与机器方向MD之间成一定角度的纵纱22的系统,另一方面有两个彼此之间以及与纵向纱22和机器方向MD成一定角度的横向纱24的系统(也就是一共有4个纱的方向)。因此,这种多轴向复合底布可具有一种对上述两层产生接缝作用的针刺毛层,所得到的产品称为多轴向复合压毡。

    应用多轴向复合压毡具有几个优点,主要是由于纱系的交叉防止它们彼此滑入对方而改善了在压力下的形状稳定性,也就是提高了不可压缩性。再一个优点是延长了压毡的寿命,因为它可在较长的时间内保持较多的开口,因此,其性能随时间的变化较小。

    但是,这种多轴向复合压毡的一个问题是,与复合有关的制造工艺较为复杂并且费工时。

    多轴向复合压毡的另一个问题是,它没有可打开的接缝,因此,不能安装和应用在要求有缝毛毡的机器处。

    与缺少可打开的接缝的问题相关的特殊困难在于制造可打开的接缝的现代技术仅仅可用于“垂直的”纱系,也就是沿MD(机器方向)和CD(垂直于机器方向)的纱系。

    为了解决上述的第一个问题(制造工艺复杂和费工时多),本发明提出一种具有由权利要求1和7分别规定的特征的复合织品和制造复合织品的方法,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还提出一种按照权利要求15用于制造复合织品的坯料。

    术语“织品(Clothing)”意指一种可用于安装到机器上的成品(例如:含有复合底布和针刺到它上面的制毡毛层的压毡),或者是一种成品的组成部分(例如,仅仅是用来制造压毡的复合底布)。术语“织品”还不应认为仅限于压毡的领域。本发明可应用的其他领域有长辊隙压机(LNP)带、传送带、用于成形或烘干的织品等。

    因此,本发明提出一种用于造纸机或纤维素制造机上的复合织品,该织品沿其厚度方向具有第一层和与之复合在一起的第二层,每一层都具有按规定的倾斜方向的纱系,该两纱系相对于织品的机器方向是倾斜的,并且互相倾斜。本发明的织品的新的和富有特性的特征是,第一层和第二层分别构成环形带的外部和内部,环形带被压平时其两条折边垂直于机器方向,然后,将其对折起来,使其折边互相连接起来,上述的环形带具有规定方向的纱系,该纱系相对于机器方向是倾斜的,而且,由于上述环形带的压平和对折而使其第一层和第二层纱系互相斜倾。

    作为本发明的本质和特征的技术效果是,在复合层中倾斜的纱系的交叉和在成品中彼此间倾斜并与机器方向间成一定角度的纱系的交叉是通过压平和对折同一条环形带完全自动地实现的。如果环形带纱系规定的倾斜方向与机器方向MD成一个角度例如+α,那么压平的和对折的环形带(从垂直于其主面看)将有两个彼此间呈2α角并且分别与机器方向MD呈+α和-α角的纱系。

    与开始是独立的带制造复合织品的现有技术相比,上述结构的多轴向复合织品更容易制造,因为其整个织品保持在一起,不存在关于要求两条独立的带之间尺寸相配合的问题。而且,由于只需制造一条环形带,故可减少制造工时。再一个优点是,产品的性能例如复合层中的收缩倾向和纱系的角度都是均匀的。

    从广义来说,本发明的环形带可以用任何方法来制造,只要这种带具有至少一个倾斜的、规定方向的、与其纵向成一定角度的纱系。例如,环形带也可以是一种经编针织物。而且,术语“环形带”还包括沿其横向具有一条或多条可打开的缝的带,尽管这种结构不是太好。

    按照本发明的一个最佳实施例,环形带由一种螺滚式条带制成,这种条带的宽度小于环形带的宽度,它具有沿条带的纵向延伸的规定方向的纱系,该纱系构成环形带的倾斜的、规定方向的纱系。

    按照该实施例,采用螺滚式条带,除了已知的螺滚工艺的优点之外,由于采用对折工艺还带来了新的优点。为了获得与现有技术的多轴向复合织品相同的正、负螺距角(α和-α),实际上需要用两倍于条带的宽度,这又意味着要连接的条带的长度要少一些。现在假定,例如,为了制造图1所示的现有技术的螺滚式底布,轴向距离D为10m,条带相对于机器方向(MD)的螺距角为α,就得到一条总长度约为20m的环形带。如果用这种螺滚式条带制成的环形带制造本发明的织品,那么其轴向距离D必须是增加1倍,即20m,才能制成一条约40m长的环形带。这一增大的轴向距离表明,如果其螺距角仍保持等于α的话,条带的宽度必须大致增加1倍。由于采用较宽的条带来螺滚成环形带,有利于缩短制造工时,这一方面是指制造实际条带所需的工时,另一方面是指螺滚和连接各螺滚条带所需的工时。具有螺滚式条带的结构的再一个优点是,可以更好地检查两个复合层中纱系的角度。

    本发明的由同一个环形带通过压平和对折制成多轴向复合结构的原理也使得有可能制成在连接在一起的折边附近带有可开接缝的织品。但是,即使本发明的带有可开接缝的设计是最佳的,权利要求限定的范围也还考虑了包含没有可开接缝的织品,而人们往往对于永久性地连接在一起的折边的情况不大感兴趣。

    按照一个最佳实施例,环形带的折边可通过两排接缝圈而可打开地连接起来,该两排圈与枢丝一起构成织品的一条可开接缝。要注意,本发明的主要原则-压平和对折一条带有倾斜纱系的环形带-是直接导致完全能在具有倾斜纱系的织品中制成一种可开接缝这一事实的原因。

    带有接缝圈和枢丝的可开接缝过去实际上是已知的,但是,在具有倾斜纱系(即与MD和CD成一角度的纱系)的织物中(尤其是在复合织物中)设置成排的接缝圈却完全是新事物。现代制造织物上的接缝圈的技术全都依赖于织物具有MD方向的纱系,它本身可形成接缝圈,或者可织上沿CD方向插入的接缝螺圈。

    SE 429 982中公开过一种具有MD纱系的压毡的现有技术接缝圈的实施例,该专利涉及一种非复合式压毡,该压毡含有一个具有两层MD纱系的底布,在两层之间的过渡区内形成接缝圈。

    另外,FI77072、EP-B1-0425523和US-A-5015220公开了几种织品,在这些织品中,对具有垂直纱系的环形带进行压平和对折,两条折边借助于由MD纱系形成的接缝圈可打开地连接起来。在所有这些现有技术中,MD纱系的存在是可形成接缝圈的绝对条件。在MD纱系向折边里弯曲的同时做成接缝圈,一般是通过抽掉一些CD纱沿折边打开织物材料,从而在折边附近形成开口线圈。因此,在上述的制造双层织物中的接缝圈的现有技术中,没有一个可用于具有倾斜的(非垂直的)纱系的本发明。虽然将一条环形带压平和对折成一个复合织品并将折边连接在一起这种技术本身是已知的,但是,在所有上述的现有织物中都使用具有垂直纱系的材料,因为这是其制造可开接缝的一个条件。所以,上述的现有技术的解决办法尤其不具有作为本发明的特征即由于压平和对折而使各层纱系自动交叉的技术效果。

    现有技术制造接缝圈的一个缺点是,由于要抽掉CD纱系会导致沿接缝圈排列部位的材料在结构和性能上发生不希望有的变化。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提出一种新技术,这种技术可用于在具有倾斜纱系的织品、特别是具有倾斜而又相互交叉的纱系的复合织品中制造接缝圈。按照本发明的这个实施例,接缝圈用一种独立的长经(下称接缝圈纱)制造,即借助于一种专用的制圈器使独立的长丝在环形带上形成许多小圈,环形带的组织结构既不受破坏也不受影响。而且这种技术不要求环形带材料中有MD纱系。为了制成一排接缝圈,在进行最终对折之前使制圈器和环形带沿规定的接缝线(即垂直于环形带的纵向边)的方向作相对移动。在制圈器和环形带的这种相对移动过程中,在环形带上每个要设置接缝圈的点上沿环形带的厚度方向以两种状态将接缝圈纱抽拉过环形带。进行这种操作时,使一根导纱针通过同一个孔进入和离开环形带(最好是垂直于环形带的表面,也就是垂直于规定的折边穿过环形带)。这样制成的纱圈固定在相对的边上,并且绕在一种制圈件或类似零件上,绕在制圈件上的接缝圈纱由于张紧在制圈件上(最好是在依次形成各纱圈的过程中受到张拉)而得到所需的圈的形状。

    上述的制造接缝圈的技术的优点在于,它可以在所有各种要沿接缝边对折的单层机织品上进行,因为这种技术不要求任何具有垂直于接缝线的MD纱系或者平行于接缝线的CD纱系。

    本发明的制圈技术的其他优点是:

    -可以根据织物的尺寸及其材料的织物将接缝圈做成所需的尺寸;

    -预制的接缝圈螺线不必留在坯件上;

    -环形带不必进行修整,或者说环形带不会受到任何方式的损坏;

    -可以高精度地做出接缝圈;

    -接缝圈可以按与折边成严格的角度定位,并能很好地垂直于织品的主平面;

    -该方法可以高速度地进行;和

    -做成的接缝可以很好地满足诸如压力、脱水性、痕迹浅和可清洁性等方面的要求。

    按照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提出一种可在具有倾斜纱系的织品、特别是在具有倾斜交叉纱系的复合织品中制造接缝圈的技术,在该实施例中,接缝圈用一种预制的螺线制成。

    实际上,US-A-4896702已公开过沿一种压平的对折带的折边织入形成多排接缝圈的预制接缝螺线的方法。但是,其螺线必须沿CD方向嵌入,为此,织品必须首先沿折边抽掉特定的CD衬垫线并任意地拆除织物中的CD纱而使其打开,因此,这种已知技术不能用于具有倾斜纱系的多轴向复合织品,因为在多轴向复合织物的折边附近处没有CD纱可拆除。

    按照上述本发明的又一个实施例,接缝圈是用预制的螺线制成的,这种螺线被垂直于环形带的主平面(最好是大致垂直于规定的折边)拉过或者压过环形带。

    由于预制的螺线是双股的,也就是它具有形成接缝圈的一边(“制圈边”)和固定在环形带上的一边(“安装边”),所以哪一边抽拉过或压过环形带可以选择。

    按照安装这种螺线的第一种方法,螺线的制圈边是从环形带的后面穿到其前面的,并由一根枢丝或类似零件向后穿过各个圈,以防止这些圈回落到环形带的后面。

    按照安装这种螺线的第二种方法,螺线的安装边是从环形带的前面穿过到其后面的,并由一根枢丝或类似零件穿过位于环形带后面的螺线以防止螺线露出前面。

    为了对螺线施加安装它的拉力或压力,采用了一排针或类似零件,沿规定的折边穿透环形带,每一根针与一个螺线圈相接合。

    根据本发明,还提出一种由权利要求14规定的织品,与上述实施例不同,这种织品含有两条或多条依次连接的环形带。基本原理是相同的,但按照这种依次连接的技术,可简化制造较长的织品的工艺。上述的对第一实施例的改进和制造方法也可用于按权利要求14规定的改变的依次连接技术。由依次连接的带制成的环形织品可以在一条或多条连接在一起的折边附近打开,或者,将环形织品做成只带有永久性地连接在一起的折边。

    下面参考附图通过实施例更详细地说明本发明,附图中:

    图1是按现有技术由一种螺滚式条带制造一种环形带的方法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环形带的局部示意图,示出了纱系的方向;

    图3是说明按本发明制造一种织品的原理的示意透视图;

    图4是与图3一样的示意透视图,它示出本发明的织品的一个实施例;

    图5是用上述的一种方法在螺滚式环形带上制造接缝圈的示意图;

    图6是实施图5的方法的制圈器的局部示意透视图;

    图7是说明图6的制圈器的工作模式的示意侧视图;

    图8是一种固定式制圈器的示意侧视图;

    图9是更详细示出图8的制圈器的示意侧视图;

    图10是说明图8和9所示制圈器的工作模式的示意顶视平面图;

    图11是与图10相对应的简化的透视图;

    图12-14是说明织入预制的螺线的方法之各步骤的局部示意透视图。

    下面参考附图说明按照本发明制造一种织物的实施例(这里是指一种用于压毡的复合底布)的方法,但是,下面的说明一般地也适合于造纸机或纤维素制造机用的其他织品。

    在第一步骤,是由按上面结合图1所述的方式进行螺滚的条带制成环形带,因此,螺滚技术将不再重复叙述,因为熟悉本技术的人们已从SE-468602中知晓了。于是,条带20的宽度为W,该宽度W小于成品底布的宽度B,在本实施例中,条带20是分别由纵向纱系22和横向纱系24织成的单层机织物。但是,按照本发明,轴向距离D应当两倍于SE468602中的轴向距离D,从而使得到的环形带40的圆周长度大约两倍于成品的压毡的圆周长度。在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中,环形带不是由条带组成,而是一种具有均匀组织的织物。

    完成螺滚后沿环形带上与折叠边相重合的接缝线L1和L2做出两排接缝圈42,44(见图4)。接缝线L1和L2可以预先标在环形带40上(图5中分别用虚线和实线表示)。这里,应当特别注意,接缝线L1和L2相对于条带20的螺旋圈是倾斜的,也就是说,相对于纵向纱22以及横向纱24是倾斜的。

    接缝圈42、44是用与环形带分开的接缝圈纱46(最好是单位尼龙)制成,制造方法将在下面详述。

    制成接缝圈42、44之后,将环形带压平,使接缝线L1和L2与两条已形成的折叠边48、50相重合。然后将环形带40对折成图4所示的样子,其中,各带有一排接缝圈42、44的折叠边48、50是彼此相对排列的。通过上述的压平和对折就得到一种具有外层O和内层I的复合结构。

    正如从图3和4可清楚看到的(图中外层O的一部分是剖开的),采用这种方法可以实现内层I的条带20相对于外层O的条带的自动交叉。因此,复合底布40在垂直于其主要面上有4个全都相对于机器方向MD倾斜的不重合的纱线方向,即内层I中的纵向纱和横向纱22、24以及外层O中的纵向纱和横向纱22、24。

    为了在按照图3和4对折环形带40之前获得带有接缝圈42、44的环形带40,采用了图5和6所示的第一实施例的制圈器52。制造接缝圈是在环形带40上直接进行的,与此同时,轴10和12仍不停地转动。

    上述制圈器52含有一个上部和一个下部,这两部分被带动着作彼此同步的并且分别在接缝线L1的上方和下方沿箭头54所示的方向作相对于静止的环形带40的周期性移动。

    制圈器52的下部含有一块紧靠在环形带40之下侧面的支板56,一个由传动机构(未示出)带动作周期性运动的旋转送料辊58、和一个可在传动机构例如活塞-气缸机构(未示出)的作用下作垂直于支板56的往复移动的导纱针60。图6还简单地示出贮存接缝圈纱46的供纱卷62,接缝圈线46通过辊子64并穿过导纱针60的上孔66送出(见图7)。

    制圈器52的上部含有一个长形的制圈件68,该制圈件68由安装在上支板74上的活塞-气缸机构70带动沿箭头72所示的纵向方向进行往复运动,在本实施例中,制圈件68的横截面与所需的接缝圈42和44的形状相符合,它沿平行于但稍稍偏离于接缝线L1的直线延伸。因此,可防止制圈件68与在真正的接缝线L1上穿过环形带40而上、下运动的导纱针60相碰撞。上支板74与安装在它上面的制圈件68由传动机构(未示出)带动与制圈器52的下部一起沿箭头54所示方向移动。

    从图7可以更清楚地看出制圈器52的作业方式,其中,将环形带40的主平面标为40,该环形带是用四重纱制成的。两个接缝圈42a和42b已经制好在导纱针60的左边,一个新的接缝圈42c正在制造中。为了制好接缝圈42c,制圈器52进行如下作业:

    第一步,借助于导纱针60将纱线46穿过环形带40中的孔向上提起,在这一步骤过程中,制圈件68插入已做成的接缝圈42a,42b中,而制圈器52保持在相对于环形带40静止的位置上。在这一步骤中,新的接缝圈42c还未在制圈件68上定位。由于制圈件68插入前面的圈42b内,所以,在这一步骤中,接缝圈42b便张紧地绕在制圈件68上。

    第二步,导纱针60仍在上部位置上,制圈件68向右移出已制成的圈42b、42a等而到达其缩回的位置。

    第三步,导纱针60向下移动,使纱线46在孔66中滑动,从而由已位于环形带40上侧的一定量的纱线制成新的圈42c。该新圈42c可按某种合适的方式(例如通过导轨或作用在圈外侧的类似机构)移动到在下步制圈件68可以插入圈42c中的位置。下面将参考图8-10所示的实施例来说明上述导引接缝圈的实例。

    第四步,制圈件68向左移动至图7所示的位置,以便一方面插入新的圈42c,另一方面插入一定数目的原先已制好的圈42b、42a等。

    第五步,导纱针60移动到在环形带40下面的下部工作位置。

    第六步,制纱器52沿箭头54所示方向沿接缝线L1转位到下一个位置。

    制圈件68的主要作用在于将足够量的纱线46留在后面,从而使制成的圈42具有合适的尺寸。如果采用具有一定形状的制圈件68,也可以像上述情况那样,用它来制造和调定接缝圈42。可以对制圈件68进行加热来进行调定作业。但是,也可以用一个随后的独立工序来调定接缝圈42,此时,圈42仍留在制圈件68上,或者将一种新的特制的嵌入纱(未示出)插入这些圈内。使它们具有所需的形状。

    与图5-7的使用往复式制圈件不同,也可以采用两个纱系,来制造接缝圈,用一个上纱系代替往复式制圈件68,并在稍后移去。

    制圈纱46可以是具有适宜尺寸(例如0.35-0.50mm)的单丝纱、双丝纱、多丝纱等。作为一个说明性实例,接缝圈42、44的直径可做成1.7mm,并与一根1.5mm的插入纱相结合。如果在成形过程中未进行过热处理,而后可进行热处理。然后,可将插入纱变成更细(例如0.7mm)的纱,因此,通过穿过外层O和内层I的针刺操作可使复合底布40带有毛层(未示出)。在进行针刺操作时,可往接缝圈内插入衬垫粗线(未示出),以形成毛层丝的连结点。然后将插入的纱抽掉,随后打开接缝,每一排接缝圈都带有保护纱(未示出),以利于存贮和/或运输。尤其是,如果选用尼龙丝作为接缝圈纱,那么,在安装到造纸机上之前的所有工步中严格控制圈的形状和尺寸是至关重要的。在造纸机上,压毡装在受压部位,并例如由五重0.20mm的单丝组成的1.2mm的组合纱所封闭。

    下面参看图8-11,图中示出制造接缝圈的另一个实施例,本实施例的制圈器52的结构和功能与上面所述图5-7所示实施例基本相同,并且相同的零件采用相同的标号表示。本实施例与上述实施例的差异首先在于,图8-11所示的制圈器52是固定不动的,而环形带40则沿图8-11中箭头54所示的接缝线L1/L2的方向相对于制圈器52而移动。

    制圈器52安装在固定机架80上,其位置大致处于水平梁82的中央,该水平梁82由支腿84支承,其一端可在86处打开,因此,可让环形带40滑过而放到梁82上。在本实施例中,水平梁82的长度大约为环形带40的宽度的两倍。

    从图9可清楚地看出,制圈器52的结构与图6所示的制圈器大致相同。图9还示出一个用于带动导纱针60的活塞-气缸组件88以及用于周期地进给环形带40的送料辊58。

    图8和9所示固定地制圈器52的优点在于,它的上部和下部是机械地相互连接的,因此,不需要像图6所示那样作为两个独立的部分彼此同步地被导引。

    图10和11简单地示出在制圈过程中如何沿侧向导引接缝圈42,使之有可能抓住它们并使其绕在往复移动的制圈件68上。

    在机架80上牢固地安装了一块水平延伸的平板状导板90,该导板90沿其面对制圈件68和圈42的长侧面上带有第一导壁92和第二导壁94,该两导壁通过倾斜部分96而互相连接,如图10所示。正由导纱针60形成的圈42”处于第一导壁92附近并与倾斜部分96相邻接。当该圈42”做好而环形带40正要沿箭头54的方向换位时,圈42”就会在倾斜部分96的作用下导向旁边而离开接缝线L1,到达一个与制圈件68的移动路线重合的侧向偏移位置。由第二导壁94将任意数目的圈(图10中标为42’)保持在上述的侧向偏移位置上。

    当接缝圈42离开制圈器52时,它们又回到与接缝线L1重合的位置,如图10左边所示。

    图10还示出一个支座98,用来防止新制好的圈42”向前行进得太多以致使制圈件68穿不上它。

    下面参看图12-14,图中示出一种制造接缝圈42、44的不同方法。按照这种方法,在靠近每条折边48、50处使用一种螺线100,该螺线是内行人所熟悉的,并且可用例如聚酰胺制成,环形带40例如可以是(但不一定是)一种机织物,螺线100织入其组织中。

    为了织入螺线100,采用了一套针102,每根针102实际上是一种一端带有“钩”104的钩针。每根针还含有一个可转动的锁臂106,其功用将在下面说明。

    首先,将针102压穿过环形带40,例如,从环形带40的后面穿到它的前面。此时,铰接的锁臂106与针102平行,其指向向下,以便可穿过环形带40。针102穿过环形带40,直到其锁臂106的自由端停靠在针出口侧处的环形带40上为止,如图12所示。

    然后,将针102的钩104钩入位于圈所在的一侧或者说上面提到的螺线100的所在侧的螺圈内,随之用一根枢杆或称枢丝108穿过螺线100,防止螺线100离开针钩104。

    随后,针102沿相反方向移动,每个锁臂106也在环形带40的作用下移动到锁定位置,如图13所示,此时,锁臂106与相关的针钩104一起形成一个闭合的针眼,螺线则穿在针眼里。

    此时,可将枢杆或称枢丝108抽去(或者代之以一根更细的枢丝),随之,针102穿过环形带40而被向下拉回到最后的距离,见图14。

    螺线100被织入在环形带40中的正确位置上,并按某种合适的方式(例如,沿垂直于机器的方向(CD)将一根枢丝插入到位于环形带40下侧的螺丝内)固定住。

    如果环形带40用不同于上述方法的某些其他方法制成,接缝圈或者螺线可以在制造这个环圈之前安装到带上。

    如果两排圈是与插入的丝相连接,也可以像人们所知道的那样插入一根或多根衬垫粗线,以便控制接缝区的渗透性,如果要求有毛层时,也可较好地固定毛层。

    最后还要提到,如果织物较厚,也可在折边附近设置两排或多排平行的接缝圈。使用双排接缝圈可防止连接在一起的折边的厚度发生变化。

复合织品极其制造方法和坯件.pdf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复合织品极其制造方法和坯件.pdf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复合织品极其制造方法和坯件.pdf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复合织品极其制造方法和坯件.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复合织品极其制造方法和坯件.pdf(25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一种用于造纸机或纤维素制造机的复合织品以及制造该织品的方法和坯件。织品含有两个复合层(O,I),每一层都具有倾斜的规定方向的纱系,该纱系相对于织品的机器方向是倾斜的,并且互相倾斜。上述两个复合层(O,I)分别构成环形带(40)的外部和内部,将环形带(40)压平而形成两条垂直于机器方向的折边(48,50),然后将环形带对折起来而使其折边(48,50)连接在一起。因此,环形带具有相对于机器方向是倾斜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纺织;造纸 > 造纸;纤维素的生产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