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柴胡、桂枝退热中药制剂.pdf

上传人:62****3 文档编号:206430 上传时间:2018-02-02 格式:PDF 页数:11 大小:409.6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0410010761.1

申请日:

2004.03.26

公开号:

CN1562115A

公开日:

2005.01.12

当前法律状态:

授权

有效性:

有权

法律详情:

授权|||实质审查的生效|||公开

IPC分类号:

A61K35/78; A61P29/00

主分类号:

A61K35/78; A61P29/00

申请人:

吉林敖东延边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发明人:

王永彬; 于江波; 许加胜; 解钧秀; 郭淑芹; 梅常芳; 曲波

地址:

133700吉林省敦化市胜利南大街88号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吉林长春新纪元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代理人:

陈宏伟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小儿柴胡、桂枝退热中药制剂,由柴胡、桂枝、葛根、浮萍、黄芩、白芍、蝉蜕等中草药经现代工艺炮制而成,药物为纯中药制剂,辛温辛凉并用,解表清里同施,宣通内外,表里双解,共奏发汗解表,清里退热之功,功能主治为发汗解表,清里退热;用于儿童的外感发热,头身痛,流涕,口渴,咽红,溲黄,便干等症治疗。

权利要求书

1: 1、一种小儿柴胡、桂枝退热中药制剂,其特征在于是由以下重 量分原料药制成的: 柴胡100~150份、桂枝40~50份、葛根100~150份、浮萍40~50 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药制剂,其特征在于原料药还有: 黄芩55~65份、白芍40~50份、蝉蜕40~50份。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中药制剂,其特征在于各组分的用量 为: 柴胡130g、桂枝45g、葛根130g、浮萍45g、黄芩60g、白芍45g 、蝉蜕45g。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所述的任意项药物的生产工艺,包括以 下步骤:将桂枝、柴胡以水蒸汽蒸馏3~5小时,收集馏出液,备用; 药渣再加3~6倍水煎煮0.5~1小时,滤过,滤液与蒸馏后的水溶液合 并;葛根用30~70%乙醇回流提取1~3次,提取时间分别为2~1小时, 分次滤过,合并滤液,回收乙醇,浓缩至膏状,加乙醇使含醇量达 70~75%,静置,取上清液滤过,滤液回收乙醇,备用;黄芩加3~6 倍水煎煮1~3次,煎煮时间分别为1~0.5小时,分次滤过,滤液在80 -85℃加盐酸调PH
2: 5-
3: 0,保温静置,滤过,沉淀物加3~6倍量水 用氢氧化钠调PH7.0-7.5,加等量乙醇,滤过,滤液用盐酸调PH至 2.0,60℃保温30分钟,静置,滤过,沉淀用水洗至中性,得黄芩粗 提物;白芍、浮萍、蝉蜕加水煎煮1~2次,依次为1~0.5小时,合并 煎液,滤过,滤液与桂枝、柴胡水提液合并,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12~ 1.16膏状,加乙醇使含醇量达60~70%,静置,滤过,滤液回收乙 醇,水液加入葛根提取物及黄芩提取物,即得本发明药物。 5、根据权利要求1-3中所述的任意项药物可以是任何一种药剂 学上所说的剂型。

说明书


小儿柴胡、桂枝退热中药制剂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儿童清热退火的中药制剂,是一种小儿柴胡、桂枝退热中药制剂,属于复合中药生产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用对儿童感冒发烧的药物有很多种,特别是中药制剂如双黄链口服液等,均有一定的疗效。而柴胡或桂枝作为传统的伤寒发汗解表要药在小儿中成药却未见应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小儿柴胡、桂枝退热中药制剂,为多种药物复合组成,具有疗效显著,无毒副作用等特点。

    本发明还提供了该药物的生产工艺。

    本发明是由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制成的:

    柴胡100~150份、桂枝40~50份、葛根100~150份、浮萍40~50份。

    上述组方中还可添加以下原料:黄芩55~65份、白芍40~50份、蝉蜕40~50份。

    本发明的优选配比为:

    柴胡130份、桂枝45份、葛根130份、浮萍45份、黄芩60份、白芍45份、蝉蜕45份。

    具体炮制工艺如下:将桂枝、柴胡以水蒸汽蒸馏3~5小时,收集馏出液,备用;药渣再加3~6倍水煎煮0.5~1小时,滤过,滤液与蒸馏后的水溶液合并;葛根用30~70%乙醇回流提取1~3次,提取时间分别为2~1小时,分次滤过,合并滤液,回收乙醇,浓缩至膏状,加乙醇使含醇量达70~75%,静置,取上清液滤过,滤液回收乙醇,备用;黄芩加3~6倍水煎煮1~3次,煎煮时间分别为1~0.5小时,分次滤过,滤液在80-85℃加10%盐酸调PH1.5-2.0,保温静置,滤过,沉淀物加3~6倍量水用40%氢氧化钠调PH7.0-7.5,加等量乙醇,滤过,滤液用10%盐酸调PH至2.0,60℃保温30分钟,静置24小时,滤过,沉淀用水洗至中性,得黄芩粗提物;白芍、浮萍、蝉蜕加水煎煮1~2次,依次为1~0.5小时,合并煎液,滤过,滤液与桂枝、柴胡水提液合并,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12~1.16膏状,加乙醇使含醇量达60~70%,静置,滤过,滤液回收乙醇,水液加入葛根提取物及黄芩提取物,即得本发明药物。

    【性状】本品为棕黄色至棕红色的液体;气清香、味甜、微苦。

    【功能主治】发汗解表,清里退热。用于外感发热,证见:发热,头身痛,流涕,口渴,咽红,溲黄,便干等。

    本发明方中选柴胡、桂枝为君。柴胡辛、苦、凉,入肝胆经,功能散热解表,疏肝升阳。桂枝:辛甘温,入膀胱、心肺经。二药组合,一温一凉,相制为用,可使在表之邪由汗而解,肌肤之热随汗而退。葛根:味辛甘而性平,“入胃、膀胱经,兼入脾经”。“清风寒,净表邪,解肌热,止烦渴,泻胃火”,本方用之既可助君药发表以退肌热,又可透泄里热而止烦渴;浮萍味辛性凉,主入肺经。功能发汗、祛风、行水、清热、解毒。此处用之,一则助君药发汗祛除表邪,二则引里热下行从小便而解,故本方以此二药为臣。黄芩苦寒,入心、肺、胆大肠经。本方用之作用有二:一是助柴胡散热解表,亦即《本草汇言》“清肌退热、柴胡最佳,然无黄芩不能凉肌达表”之意,二是协臣药清泻里热,以折表寒入里化热之势。白芍苦酸性凉,入肝、脾经,敛津液而益荣。此作用有四:一是与桂枝相伍调和营卫,俟营卫和则表证法;二是味酸性敛,与发汗解表药相伍,可防辛散太过;三是与葛根相配,酸甘化阴以资汗源;四是养血柔肝以防热动肝风。蝉蜕甘、咸、凉,入肺、肝经,功能散风热,宣肺气,定惊厥。此处用之,既能轻轻走表助君药散邪于外,又能祛风定痉以防热盛动风,故黄芩、白芍、蝉蜕共为佐药。膀胱经主一身之表,肺合皮毛,桂枝主入膀胱经,浮萍主入肺经,二药一温一凉,于本方之中兼作使药。

    为观察本发明药物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共选择符合诊断标准的患者426例,进行了临床试验,现报告如下:

    一、病例选择:

    1、医诊断标准

    (1)发热、恶寒、鼻塞、流涕、喷嚏。

    (2)四时均有,多见于冬春,常因气候骤变而发病。

    (3)可兼有咳嗽、呕吐、腹泻等。具备上述(1)项,结合(2)和(3)项,即可确诊。

    2、医辨证标准

    表寒里热证:

    (1)发热恶寒,无汗或身痛;

    (2)咽红,口渴或唇干;

    (3)鼻塞,流涕;

    (4)小便黄或大便干;

    (5)舌淡红或红、苔薄白或薄黄,脉浮或数,指纹红或紫。上述(1)、(2)、(5)项必备,结合(3)、(4)项即可诊断。

    二、试验设计:

    本试验采用前瞻性多中心、随机、双盲对照试验,试验病例≥100例。其中住院病人≥2/3,门诊病人应严格控制试验条件。试验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双盲对照阶段,完成试验组与对照组各120例。第二阶段为开放试验阶段,完成试验组180例。

    (一)供试品:

    1、试验药;小儿柴桂退热口服液(济南高新开发区元龙【97】卫药临字ZL-86号批号:971016);

    2、对照药:邮船牌小儿感冒散(汕头市时代制药厂生产,粤卫药准字【1985】第308-009号批号:970902)

    三、用药方法及疗程:

    1、小儿柴桂退热及模拟口服液服法:<1岁,5ml/次;1~3岁,10ml/岁;4~6岁,,15ml/次;7~14岁,20ml/次,一日4次(视病情即时加服1次),三日为一疗程。

    2、小儿感冒散及模拟口服法:(按照小儿感冒散使用说明)<1岁1瓶/次,1-3岁2瓶/次,>3岁3瓶/次,一日2次(视病情即时加服1次),温开水送下。三日为一疗程。

    受试者使用上述药物观察期间,均不得使用其他任何与治疗本病相关的药物。

    四、观测指标

    (一)安全性观测

    a)一般体格检查;

    b)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治疗前后全部病例均做)

    c)心电图、肝功能、肾功能检查。(治疗前后全部病例的1/3做)

    d)其他副作用。

    (二)疗效性观察

    1)症状与体征:发热、恶寒、鼻塞、流涕、口渴、唇干、小便、咽部查、舌象及全身情况。

    五、疗效判定标准:

    (一)疾病疗效标准

    1、痊愈:服药48小时内,体温恢复正常(腋温降至37℃以下,不再回升),证候消失≥90%,异常理化指标恢复正常。

    2、显效:服药48小时内,体温恢复正常,中医证候总积分改善≥75%,异常理化指标接近正常。

    3、有效:服药48-72小时内,体温恢复正常,中医证候总积分改善≥50%,异常理化指标有所改善。

    4、无效:不符合以上标准者。

    选择符合诊断标准的患者426例,其中随机试验组123例,愈显率78.04%,随机对照组123例,愈显率52.03%,开放组180例,愈显率77.84%,随机治疗对照组间疗效有显著性差异(P<0.05)。临床试验中未发现明显毒副作用,本次试验所收集的病例,以病毒感染为多,占71.54%;而由细菌感染者仅占28.46%。小儿柴桂退热口服液对以上两类感染均有较好的疗效。

    本发明的积极效果在于:药物为纯中药制剂,辛温辛凉并用,解表清里同施,宣通内外,表里双解,共奏发汗解表,清里退热之功。

    具体实施方式:

    下列实施例旨在进一步举例描述本发明,而不是以任何方式限制本发明。在不背离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的前提下,对本发明所作的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容易实现的任何改动或改变都将落入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之内。

    实施例1:

    取柴胡130g、桂枝45g、葛根130g、浮萍45g、黄芩60g、白芍45g、蝉蜕45g七味中药,现将桂枝、柴胡以水蒸汽蒸馏4小时,收集馏出液,备用;药渣再加水煎煮0.5小时,滤过,滤液与蒸馏后地水溶液合并;葛根用50%乙醇回流提取3次,提取时间分别为2、2、1小时,分次滤过,合并滤液,回收乙醇,浓缩至膏状,加乙醇使含醇量达70~75%,静置,取上清液滤过,滤液回收乙醇,备用;黄芩加水煎煮3次,煎煮时间分别为1、0.5、0.5小时,分次滤过,滤液在80-85℃加10%盐酸调PH1.5-2.0,保温1小时,静置24小时,滤过,沉淀物加6倍量水用40%氢氧化钠调PH7.0-7.5,加等量乙醇,滤过,滤液用10%盐酸调PH至2.0,60℃保温30分钟,静置24小时,滤过,沉淀用水洗至中性,得黄芩粗提物;白芍、浮萍、蝉蜕加水煎煮二次,依次为1、0.5小时,合并煎液,滤过,滤液与桂枝、柴胡水提液合并,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12~1.16(50℃测)膏状,加乙醇使含醇量达60~70%,静置48小时,滤过,滤液回收乙醇,水液加入葛根提取物及黄芩提取物,加入蔗糖100g及山梨酸钾1.5g,并调PH5.5-6.0,加入蒸馏液,混匀,滤过,滤液加水至1000ml,摇匀,灌封,即得本发明口服液。

    【性状】本品为棕黄色至棕红色的液体;气清香、味甜、微苦。

    【功能主治】发汗解表,清里退热。用于外感发热,证见:发热,头身痛,流涕,口渴,咽红,溲黄,便干等。

    【用法用量】口服,1岁以内,一次5ml;1~3岁,一次10ml;4~6岁,一次15ml;7~14岁,一次20ml。一日4次,3天为一个疗程。

    【规格】每支10ml

    实施例2:

    取柴胡110g、桂枝50g、葛根135g、浮萍40g,根据实施例1的相应炮制工艺分别进行提取,将各自的提取物混合后称取1kg,另取聚乙二醇4000 15g,加热融化,温度保持在70~80℃,分别加入上述提取物,搅拌均匀后迅速转移至贮液瓶中。密闭并保温在80℃,用定量泵滴丸机由上往下滴制,滴速30丸/分,将形成的滴丸沥尽并擦去冷却液,倒入垫有吸水纸的盘中,待干燥后灌装,包装,即得。

    其它项目应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00版滴丸项目有关要求。

    实施例3:

    取柴胡110g、桂枝40g、葛根135g、浮萍45g、黄芩55g、白芍40g、蝉蜕40g七味中药,按实施例1炮制工艺提取,将各味药物的提取物混合后称取1kg,药用淀粉0.4kg,用80%乙醇湿法制粒,整粒,装1#胶囊,每粒0.25g。

    其它项目应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00版胶囊项目有关要求。

    实施例4:

    取实施例3的各味药物的提取物混合物1kg,药用淀粉0.5kg,糊精1kg,50%乙醇适量制粒,整粒,干燥,压片。每片0.3g。

    或取实施例2的各味药物的提取物混合物1kg,枸橼酸0.1kg,碳酸氢钠0.1kg,硬脂酸镁适量压片,即得。每片0.5g。

    其它项目应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00版片剂项目有关要求。

小儿柴胡、桂枝退热中药制剂.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小儿柴胡、桂枝退热中药制剂.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小儿柴胡、桂枝退热中药制剂.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儿柴胡、桂枝退热中药制剂.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儿柴胡、桂枝退热中药制剂.pdf(11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本发明提供一种小儿柴胡、桂枝退热中药制剂,由柴胡、桂枝、葛根、浮萍、黄芩、白芍、蝉蜕等中草药经现代工艺炮制而成,药物为纯中药制剂,辛温辛凉并用,解表清里同施,宣通内外,表里双解,共奏发汗解表,清里退热之功,功能主治为发汗解表,清里退热;用于儿童的外感发热,头身痛,流涕,口渴,咽红,溲黄,便干等症治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类生活必需 > 医学或兽医学;卫生学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