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动态干扰协调的方法.pdf

上传人:a**** 文档编号:19747 上传时间:2018-01-12 格式:PDF 页数:7 大小:399.3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410017291.5

申请日:

2014.01.15

公开号:

CN104780546A

公开日:

2015.07.15

当前法律状态:

实审

有效性:

审中

法律详情:

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H04W 16/14申请日:20140115|||公开

IPC分类号:

H04W16/14(2009.01)I

主分类号:

H04W16/14

申请人:

普天信息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发明人:

李维娜; 马慧生; 冯绍鹏

地址:

100080北京市海淀区海淀北二街6号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德琦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018

代理人:

王一斌; 王琦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一种动态干扰协调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将相邻的小区划分为一组,每个小区划分系统频带的1/2频带作为边缘频带,相邻小区的边缘频带互相正交;根据小区分组确定第一用户为边缘用户,第二用户为首个同组边缘用户;第二用户所属的第二基站通过X2口将上行高干扰敏感度信息HII和下行相对窄带发送功率RNTP发送至第一用户所属第一基站;第一基站通过X2口接收到第二基站发送的HII和RNTP,第一用户在第一基站的边缘频带上传输数据。应用本发明实施例后,既能避免干扰,又保证系统稳定的容量和较高的资源利用率。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动态干扰协调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将相邻的小区划分为一组,每个小区划分系统频带的1/2频带作为边缘频带,相 邻小区的边缘频带互相正交;
根据小区分组确定第一用户为边缘用户,第二用户为首个同组边缘用户;
第二用户所属的第二基站通过X2口将上行高干扰敏感度信息HII和下行相对窄带 发送功率RNTP发送至第一用户所属第一基站;
第一基站通过X2口接收到第二基站发送的HII和RNTP,第一用户在第一基站的 边缘频带上传输数据。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动态干扰协调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小区分组确 定第一用户为边缘用户,第二用户为同组边缘用户包括:
第一用户上报服务小区A参考信号接收功率RSRP与邻小区B RSRP之差小于预 设门限,则第一用户为边缘用户;否则,第一用户为中心用户;
第二用户上报服务小区B RSRP与邻小区A RSRP之差小于预设门限,则第二用 户为边缘用户;否则,第二用户为中心用户。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动态干扰协调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HII和RNTP包 括:在填写HII时将小区B的边缘频带对应的PRB标记为1,其他的PRB标记为0; 在填写RNTP时将小区B的边缘频带对应的PRB标记为1,其他的PRB标记为0。

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动态干扰协调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基站通过 X2口接收的第二基站发送的HII和RNTP,第一用户在第一基站的边缘频带上传输数 据包括:
若HII中小区B的边缘频带对应的PRB标记为1,则第一用户使用第一基站的上 行边缘频带传输数据;若RNTP中小区B的边缘频带对应的PRB标记为1,则第一用 户使用第一基站的下行边缘频带传输数据。

5.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动态干扰协调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进一步包括: 第二基站中无边缘用户;所述HII和RNTP包括填写HII时将小区B的边缘频带对应 的PRB标记为0,其他的PRB标记为0;填写RNTP时将小区B的边缘频带对应的 PRB标记为0,其他的PRB标记为0。

6.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动态干扰协调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进一步包括:
若HII信息中,小区B的边缘频带对应的PRB标记为0,第一用户使用第一基站 的全频带传输上行数据;若RNTP信息中,小区B的边缘频带对应的PRB标记为0, 第一用户使用第一基站的全频带传输下行数据。

7.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动态干扰协调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进一步包括: 第一用户为中心用户,第一用户使用第一基站的全频带传输上/下行数据。

说明书

一种动态干扰协调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通信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动态干扰协调的方法。
背景技术
LTE技术可应用于包括高铁场景在内的各种场景。基于LTE技术作为无线回传技 术的高铁覆盖系统,支持车地高速多媒体传输、车厢内2G/3G和WiFi等多种业务接 入。
鉴于铁路系统所能获得的频谱资源的限制,高铁覆盖宜采用同频组网。在同频组 网场景下,当两个相邻小区存在对开的列车且距离较近时会存在严重的同频干扰,或 者小区内有列车停靠在小区边界,与邻区开过来的列车之间也会有较强的干扰。这时 需要应用干扰协调技术来有效规避干扰,保障列车内用户的通信服务质量。
LTE系统定义了用于基站(eNodeB)间交互的上下行干扰信息,上行高干扰敏感 度信息(HII)和下行相对窄带发送功率(RNTP),在load information消息中传输。 HII指示每个物理资源块(PRB)的干扰敏感度水平,其中高干扰敏感度频带预留给本 小区边缘用户,同时邻小区边缘用户也尽量避开该频带。RNTP指示每个PRB将要使 用的发射功率是否超过该门限,其中将不对功率进行限制的频带预留给边缘用户,而 邻区边缘用户也尽量避开该频带,以此来实现干扰协调,规避干扰。
传统的LTE系统小区中无法判断邻区是否存在干扰源,而只通过判断本小区用户 是否进入边缘,若进入边缘则限制其使用边缘频带。这种方法对于高铁系统是不适用 的,会造成系统资源的极大浪费。因为对于高铁系统,只有当邻区有列车开过来或列 车停留在小区边缘时才存在干扰源,否则干扰源不存在。邻区没有干扰源时本小区边 缘用户还受限在边缘频带,造成了系统资源的浪费。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出一种动态干扰协调的方法,既能避免干扰,又保证系统稳定的 容量和较高的资源利用率。
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动态干扰协调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将相邻的小区划分为一组,每个小区划分系统频带的1/2频带作为边缘频带, 相邻小区的边缘频带互相正交;
根据小区分组确定第一用户为边缘用户,第二用户为首个同组边缘用户;
第二用户所属的第二基站通过X2口将上行高干扰敏感度信息HII和下行相对 窄带发送功率RNTP发送至第一用户所属第一基站;
第一基站通过X2口接收到第二基站发送的HII和RNTP,第一用户在第一基 站的边缘频带上传输数据。
所述根据小区分组确定第一用户为边缘用户,第二用户为同组边缘用户包括:
第一用户上报服务小区A参考信号接收功率RSRP与邻小区B RSRP之差小于 预设门限,则第一用户为边缘用户;否则,第一用户为中心用户;
第二用户上报服务小区B RSRP与邻小区A RSRP之差小于预设门限,则第二 用户为边缘用户;否则,第二用户为中心用户。
所述HII和RNTP包括:在填写HII时将小区B的边缘频带对应的PRB标记 为1,其他的PRB标记为0;在填写RNTP时将小区B的边缘频带对应的PRB标 记为1,其他的PRB标记为0。
所述第一基站通过X2口接收的第二基站发送的HII和RNTP,第一用户在第 一基站的边缘频带上传输数据包括:
若HII中小区B的边缘频带对应的PRB标记为1,则第一用户使用第一基站 的上行边缘频带传输数据;若RNTP中小区B的边缘频带对应的PRB标记为1, 则第一用户使用第一基站的下行边缘频带传输数据。
所述方法进一步包括:第二基站中无边缘用户;所述HII和RNTP包括填写 HII时将小区B的边缘频带对应的PRB标记为0,其他的PRB标记为0;填写RNTP 时将小区B的边缘频带对应的PRB标记为0,其他的PRB标记为0。
所述方法进一步包括:
若HII信息中,小区B的边缘频带对应的PRB标记为0,第一用户使用第一 基站的全频带传输上行数据;若RNTP信息中,小区B的边缘频带对应的PRB标 记为0,第一用户使用第一基站的全频带传输下行数据。
所述方法进一步包括:第一用户为中心用户,第一用户使用第一基站的全频带 传输上/下行数据。
从上述技术方案中可以看出,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将相邻的小区划分为一组,每个 小区划分系统频带的1/2频带作为边缘频带,相邻小区的边缘频带互相正交;根据小 区分组确定第一用户为边缘用户,第二用户为首个同组边缘用户;第二用户所属的第 二基站通过X2口将HII和RNTP发送至第一用户所属第一基站;第一基站通过X2口 接收到第二基站发送的HII和RNTP,第一用户在第一基站的边缘频带上传输数据。 由于相邻小区的边缘频带互相正交,在两个用户分别为同组的边缘用户时,根据HII 和RNTP确定第一用户在第一基站的边缘频带上传输数据。这样既能避免干扰,在没 有同组边缘用户时,又可以保证系统稳定的容量和较高的资源利用率。
附图说明
图1为动态干扰协调的方法流程示意图;
图2为资源分配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表达得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结合附图及 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再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针对高铁这种特殊的应用场景,将两个相邻小区划分为一组, 保证了系统资源较高的利用率,使得相邻小区均存在边缘用户时,系统容量不会下降。
同时利用LTE定义的X2口HII和RNTP,不仅传输预规划的边缘频带信息,而且 隐含地适时传递是否存在干扰源的信息,以此确定边缘用户的频带资源,既有效地避 开了邻区列车之间的干扰,也使得无干扰源时边缘用户可使用整个频带,极大提高了 系统容量和资源利用率。
下面以存在两个基站,小区A由第一基站和第一用户构成,小区B由第二基站和 第二基站构成。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详细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
实施例一
小区A和小区B划为同步,第一用户与第二用户在同组,小区A是第一用户的服 务小区,小区B为第一用户邻小区;小区A是第二用户的邻小区,小区B是第二用户 的服务小区。第一用户为边缘用户,第二用户为首个同组边缘用户。
参见附图1是动态干扰协调的方法流程示意图,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101、将相邻的小区划分为一组,每个小区划分系统频带的1/2频带作为边缘频带, 相邻小区的边缘频带互相正交。
对于高铁场景下带状的小区分布,参见附图2,将两个相邻小区划为一组,每个小 区划分系统频带的1/2频带作为边缘频带,两个小区的边缘频带互相正交。这样就可 以避免同组中处于边缘频带的第一用户和第二用户之间的干扰。
102、根据小区分组确定第一用户为边缘用户,第二用户为首个同组边缘用户。
服务小区判断列车是否进入小区边缘,若列车进入小区边缘则为边缘用户,否则 为中心用户。具体判断方法为根据用户上报的服务小区参考信号接收功率(RSRP)和 邻小区的RSRP。判断服务小区与邻小区的RSRP之差是否低于预设门限,若是则用 户为边缘用户,并将对应的邻小区标记为用户的干扰小区;否则为中心用户。
具体地,第一用户上报服务小区A RSRP与邻小区B RSRP之差小于预设门限, 则第一用户为边缘用户;第二用户上报小区B RSRP与小区A RSRP之差小于预设门 限,则第二用户为边缘用户。
由于小区A和小区B的边缘频带互相正交,处于小区A的边缘频带的第一用户与 处于小区B的边缘频带的第二用户则互不干扰,可以正常工作。
103、第二用户所属的第二基站通过X2口将HII和RNTP发送至第一用户所属第 一基站;第一基站通过X2口接收到第二基站发送的HII和RNTP,第一用户在第一基 站的边缘频带上传输数据。
在第一用户进入小区A边缘并确定为边缘用户时,由于第二用户为首个同组边缘 用户,则小区A向小区B触发X2口load information消息,携带上行HII和下行RNTP。 HII的填写方法是将小区B的边缘频带对应的PRB位置标记为1(HII频带),其他PRB 标记为0(非HII频带);RNTP的填写方法是将小区B的边缘频带对应的PRB位置标 记为1(功率不受限频带),其他PRB标记为0(功率受限频带)。
第一基站通过获得的HII和RNTP确定第一用户在第一基站的边缘频带上传输数 据。即在HII中根据小区B的边缘频带对应的PRB标记为1,第一用户使用第一基站 的上行边缘频带传输数据;在RNTP中根据小区B的边缘频带对应的PRB标记为1, 第一用户使用第一基站的下行边缘频带传输数据。
实施例二
第二基站中无边缘用户时,即第二用户为小区B中的中心用户,或第二用户切换 到其他的小区。
第一用户所在服务小区A向第二用户所属小区B触发X2口的load information消 息,携带上行HII和下行RNTP。HII信息的填写方法是将小区B的全部可用频带对应 的PRB位置标记为0(非HII频带);RNTP信息的填写方法是将小区B的全部可用频 带对应的PRB位置标记为0(功率受限频带)。
这样,第一用户就可以使用所属小区A的全部频带传输上/下行数据。保证系统稳 定的容量和较高的资源利用率
实施例三
若第一用户为中心用户,则无需考虑第二用户是否为边缘用户。中心用户离服务 小区较近,而离邻小区较远,这样接收服务小区的信号质量会比较好,受到邻小区的 干扰较小,对邻小区产生的干扰也小,因此可以使用全部频带。
第一用户可使用服务小区A的全部可用频带,且不需要进一步判断邻小区的HII 和RNTP。第一用户为中心用户的确定方法参见102。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用于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 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一种动态干扰协调的方法.pdf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一种动态干扰协调的方法.pdf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一种动态干扰协调的方法.pdf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种动态干扰协调的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动态干扰协调的方法.pdf(7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一种动态干扰协调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将相邻的小区划分为一组,每个小区划分系统频带的1/2频带作为边缘频带,相邻小区的边缘频带互相正交;根据小区分组确定第一用户为边缘用户,第二用户为首个同组边缘用户;第二用户所属的第二基站通过X2口将上行高干扰敏感度信息HII和下行相对窄带发送功率RNTP发送至第一用户所属第一基站;第一基站通过X2口接收到第二基站发送的HII和RNTP,第一用户在第一基站的边缘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电学 > 电通信技术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