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有吡虫啉的杀虫组合物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具有增效性能的杀虫组合物。
化合物(A)的通用名为imidacloprid,化学名称为1-(6-氯-3-吡啶基甲基)-N-硝基亚咪唑烷-2-基胺是一种杀虫剂。该杀虫剂可用于防治落叶果树蚜虫及水稻飞虱等,国内外专利还未提及它与三氟氯氰菊酯和醚菊酯混用,因此它与三氟氯氰菊酯和醚菊酯的混合作用是无法预料的。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的杀虫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包括化合物(A)吡虫啉1-(6-氯-3-吡啶基甲基)-N-硝基亚咪唑烷-2-基胺和化合物(B)。化合物(A)与(B)结构式分别为
化合物(A)吡虫啉为:
化合物(B1)三氟氯氰菊酯为:
化学名称为:3-(2-氯-3,3,3-三氟丙烯基)-2,2-二甲基环丙烷羧酸-α-氰基-3-苯氧苄基酯
化合物(B2)醚菊酯为:
在本发明的杀虫剂组合物中化合物(A)与化合物(B)之间的重量比一般是:
(A)吡虫啉与(B1)三氟氯氰菊酯为1-10∶1-10
优选为1-5∶1-5
(A)吡虫啉与(B2)醚菊酯为1-10∶1-10
优选为1-5∶1-5
本发明所提供的杀虫组合物具备杀虫谱广的特点,能有效防治蚜虫、水稻飞虱、螟虫等。防效显著高于单用化合物(A)或化合物(B)的防效,并且可以减少各生物活性物质的施用剂量。
本发明用于防治蚜虫,水稻飞虱螟虫等。在虫害发生初期作喷雾处理,处理的方法可通过已加入好的组合物或在使用前将不同活性组分混和而加以处理。
可采用的表面活性剂有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和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它包括烷基硫酸盐类、烷基磺酸碱金属盐和胺基、二烷基丁二酸酯磺酸钠盐类、烷基酚聚氧乙烯醚甲醛缩合物丁二酸半酯磺酸盐、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硫酸钠烷基聚氧乙烯醚硫酸盐、烷基萘磺酸盐、脂肪酸或脂肪酸脂硫酸盐、烷基酚聚氧乙烯醚和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等。可以举例的有农乳2000系列、8202、木质素磺酸盐、NNO、扩散剂MF等。
乳油是将各活性组分溶解在溶剂甲苯中,加入适当的助溶剂和乳化剂调配而成。可以视需要加入适当的稳定剂、渗透剂等助剂。乳油中有效组分的含量为1-40%(重量)(较优为5-20%)。
微乳剂是将各活性组分溶解在适量地溶剂甲苯中,同时加入适当的助溶剂和乳化剂及水调配而成。可以视需要加入适当的稳定剂、渗透剂等助剂。微乳剂中有效组分的含量为1-40%(重量)(较优为5-30%)。
本发明提供的杀虫组合物具备杀虫效率高,能有效防治蚜虫、水稻飞虱、螟虫等。防效显著高于单用化合物(A)或单用化合物(B)的防效,并且大幅减少了每种活性物质的施用剂量,同时本发明可以取代高毒、高残留和杀虫农药品种。本发明不仅具有生态学意义,同时也具有重要的环保意义。
以下实施例详细说明了本发明,实施例主要是为了说明本发明而非用来限制本发明。
实施例1为剂型制备例,实施例2-3为生物实例。
实施例1:剂型制备例
(a)乳油
将2%的活性组分(A)与4%的活性组分(B)与10%作为乳化剂的8202,农乳2000系列及溶剂甲苯混匀而成。
(b)微乳剂
将1%的活性组分(A)与4%的活性组分(B)及15%乳化剂(可用的乳化剂有农乳系列等),适量的稳定剂及溶剂甲苯、去离子水混匀而成。
实施例2吡虫啉与三氟氯氰菊酯混用对蚜虫的防治效果
地点:江苏新沂 调查时期:药后3天 时间:2002年药剂用量(克/公顷)虫指(%)防效(%)预期防效(%)吡虫啉15 4.2 73.9吡虫啉5 5.4 52.3吡虫啉1.5 3.4 20.8三氟氯氰菊酯1.5 4.5 25.6三氟氯氰菊酯5 3.7 39.0三氟氯氰菊酯15 5.6 67.5吡+三氟氯氰菊酯15+1.5 4.5 82.5 76.4吡+三氟氯氰菊酯15+5 5.3 85.7 79.6吡+三氟氯氰菊酯15+15 3.2 96.5 86.5吡+三氟氯氰菊酯1.5+15 2.3 84.3 75.4吡+三氟氯氰菊酯1.5+5 4.5 79.5 70.8
结论:吡虫啉与三氟氯氰菊酯混用防效高于其预期理论防效,说明吡虫啉与三氟氯氰菊酯混用有增效作用。
实施例3吡虫啉与醚菊酯用水稻螟虫防治效果
地点:江苏新沂 调查时期:药后3天 时间:2002年药剂用量(克/公顷)虫指(%)防效(%)预期防效(%)吡虫啉15 3.3 71.6吡虫啉5 3.2 45.2吡虫啉1.5 3.9 25.5三氟氯氰菊酯1.5 4.3 24.3三氟氯氰菊酯5 5.4 38.4三氟氯氰菊酯15 3.5 68.7吡+三氟氯氰菊酯15+1.5 6.3 83.1 73.2吡+三氟氯氰菊酯15+5 5.3 86.6 78.5吡+三氟氯氰菊酯15+15 5.2 95.7 87.5吡+三氟氯氰菊酯1.5+15 4.9 85.2 76.3吡+三氟氯氰菊酯1.5+5 5.7 77.5 71.9
结论:吡虫啉与醚菊酯混用防效高于其预期理论防效,说明吡虫啉与醚菊酯混用有增效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