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人体工学侧宽滚轮鼠标.pdf

上传人:r7 文档编号:19423 上传时间:2018-01-12 格式:PDF 页数:11 大小:962.3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510245510.X

申请日:

2015.05.14

公开号:

CN104808819A

公开日:

2015.07.29

当前法律状态:

实审

有效性:

审中

法律详情:

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G06F 3/0354申请日:20150514|||公开

IPC分类号:

G06F3/0354(2013.01)I

主分类号:

G06F3/0354

申请人:

杨晓明

发明人:

杨晓明

地址:

201108上海市闵行区莘庄工业区申南路689号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上海汉声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31236

代理人:

胡晶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人体工学侧宽滚轮鼠标,包括鼠标本体、指沟以及鼠标滚轮,其中,所述指沟用于作为按键,包括第一指沟、第二指沟、第三指沟、第四指沟,所述第一指沟位于鼠标本体的一侧,所述第二指沟和第三指沟位于鼠标本体前端,所述第四指沟位于相对于所述第一指沟的鼠标本体的另一侧;所述鼠标滚轮设置于所述第四指沟前端。本发明的鼠标符合人体工学,能提高操作精度,降低工作强度,预防鼠标手及腕关节劳损,结构简单可靠,易于实现及量产。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人体工学侧宽滚轮鼠标,其特征在于,包括鼠标本体、指沟以及鼠标滚轮,其中,
所述指沟,用于作为按键,包括第一指沟、第二指沟、第三指沟、第四指沟,所述第一指沟位于鼠标本体的一侧,所述第二指沟和第三指沟位于鼠标本体前端,所述第四指沟位于相对于所述第一指沟的鼠标本体的另一侧;
所述鼠标滚轮设置于所述第四指沟前端。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人体工学侧宽滚轮鼠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指沟后端设置有一沟槽。

3.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人体工学侧宽滚轮鼠标,其特征在于,所述鼠标滚轮包括一中心轴,所述中心轴沿鼠标本体的长度方向设置。

4.
  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人体工学侧宽滚轮鼠标,其特征在于,所述鼠标滚轮的中心轴与水平面夹角∠B范围为+/-45度。

5.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人体工学侧宽滚轮鼠标,其特征在于,所述鼠标滚轮沿鼠标本体长度方向露出所述鼠标本体的宽度W为6~50mm。

6.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人体工学侧宽滚轮鼠标,其特征在于,所述鼠标滚轮露出所述鼠标本体之外的部分的最高处不高于所述鼠标本体的上表面的最高处。

7.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人体工学侧宽滚轮鼠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指沟、第二指沟、第三指沟、第四指沟为曲面结构。

8.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人体工学侧宽滚轮鼠标,其特征在于,所述鼠标进一步包括鼠标微动开关及鼠标微动触点,所述鼠标微动开关设置于所述指沟的壳体内侧,所述鼠标微动触点设置于所述鼠标微动开关靠近于所述指沟壳体内侧的一端;所述指沟由第一弧线部和第二弧线部组成,所述第一弧线部和第二弧线部的连接处与所述鼠标微动触点处于同一水平面,所述第一弧线部上与所述鼠标微动触点所在的垂直面距离最远和最近的两点的连线和所述鼠标微动触点所在的垂直面形成的夹角的角度范围在+/-55度。

9.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人体工学侧宽滚轮鼠标,其特征在于,所述 第一指沟、第二指沟和第三指沟在操作系统中任意自定义为传统意义上的左键、右键及功能键。

说明书

一种人体工学侧宽滚轮鼠标
技术领域
本发明鼠标类结构设计及工作方式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人体工学侧宽滚轮鼠标。
背景技术
目前市面虽然各型鼠标众多,但本质却未有大的变化,一些人体工学鼠标在实际使用中,并未体现良好效果,分析各大商品网站客户评论可以看出,现在的人体工学鼠标普遍存在虽然考虑到人手的自然放置,但却忽略了操作性,体积大笨重,失去了操作的灵活性;而或者,体积小,手部支撑力不足。
再者,虽然目前也有滚轮键侧置的鼠标,但都是简单放置在一侧,而且都是水平放置,这样在大拇指操作时需要前后水平滚动,由于大拇指第一指节需要不停弯曲伸展来操作滚轮前后运动,大拇指的操作并不灵活,且易疲乏。
另外,如图1所示,目前市场上的鼠标操作按键时,都是向下按压操作,手指都是伸展状态,只要手置于鼠标上,就需要伸展手指,这样相关肌肉群无法得到休息,时刻处于紧张状态,易造成肌肉疲劳,鼠标手等健康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人体工学侧宽滚轮鼠标,以解决现有技术中鼠标食指操作频繁,手指群肌肉长期处于紧张,长期易致病等健康问题。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人体工学侧宽滚轮鼠标,包括鼠标本体、指沟以及鼠标滚轮,其中,所述指沟用于作为按键,包括第一指沟、第二指沟、第三指沟、第四指沟,所述第一指沟位于鼠标本体的一侧,所述第二指沟和第三指沟位于鼠标本体前端,所述第四指沟位于相对于所述第一指沟的鼠标本体的另一侧;所述鼠标滚轮设置于所述第四指沟前端。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指沟后端设置有一沟槽。
进一步的,所述鼠标滚轮包括一中心轴,所述中心轴沿鼠标本体的长度方向设置。
进一步的,所述鼠标滚轮的中心轴与水平面夹角∠B为+/-45度。
进一步的,所述鼠标滚轮沿鼠标本体长度方向露出所述鼠标本体的宽度W为6~50mm。
进一步的,所述鼠标滚轮露出所述鼠标本体之外的部分的最高处不高于所述鼠标本体的上表面的最高处。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指沟、第二指沟、第三指沟、第四指沟为曲面结构。
进一步的,所述鼠标进一步包括鼠标微动开关及鼠标微动触点,所述鼠标微动开关设置于所述指沟的壳体内侧,所述鼠标微动触点设置于所述鼠标微动开关靠近于所述指沟壳体内侧的一端;所述指沟由第一弧线部和第二弧线部组成,所述第一弧线部和第二弧线部的连接处与所述鼠标微动触点处于同一水平面,所述第一弧线部上与所述鼠标微动触点所在的垂直面距离最远和最近的两点的连线和所述鼠标微动触点所在的垂直面形成的夹角的角度范围在+/-55度。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指沟、第二指沟和第三指沟在操作系统中任意自定义为传统意义上的左键、右键及功能键。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如下:
本发明的鼠标符合人体工学,能提高操作精度,降低工作强度,预防鼠标手及腕关节劳损,结构简单,可靠,在现有成熟技术基础上易于实现及量产。当然,实施本发明的任一产品并不一定需要同时达到以上所述的所有优点。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鼠标的工作方式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一实施例工作方式侧视图;
图3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俯视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一实施例食指处剖切位置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一实施例食指处剖面图;
图6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食指处剖面图;
图7为本发明∠A定义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一实施例一视角的3D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一实施例另一视角的3D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滚轮处相关定义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第三指沟处的3D剖面图;
图12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第三指沟处的剖面示意图。
【主要符号说明】
1   第一指沟
2   第二指沟
3   第三指沟
4   第四指沟
5   鼠标滚轮
6   沟槽
7   鼠标微动触点
8   鼠标微动开关
9   轴线
110 第一弧线部
111 第二弧线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本发明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和讨论,显然,这里所描述的仅仅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例,并不是全部的实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图1所示为现有鼠标的基本工作方式示意图,鼠标按键为下压式操作,鼠标滚轮位于左右键之间。从图中可见,大拇指处于闲置状态,而由于鼠标滚轮位于左右键之间,由于传统鼠标滚轮由食指或中指来控制,食指和中指两者中势必有一个手指将同时操作按键和滚轮,因此增加了相应手指的工作强度,长期使用,易于疲劳。
图2为本发明一种人体工学侧宽滚轮鼠标工作时的侧视图,图3为俯视图,如图所示,鼠标本体的长度与宽度分别为A和B。图8和图9为本发明所述鼠标两个视角的3D示意图。从上述图示中可以看出,本发明所揭示的一种人体工学侧宽滚轮鼠标,包括鼠标本体、指沟、鼠标滚轮5,指沟包括第一指沟1、第二指沟2、第三指沟3、第四指沟4,从图3中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各指沟的位置,其中第一指沟1位于鼠标本体右侧,第二指沟2和第三指沟3位于鼠标本体前端,第四指沟4位于鼠标本体左侧,鼠标滚轮5位于鼠标一侧设置于第四指沟4前端,第四指沟4后端设置有一沟槽6,可供大拇指大鱼际放置所用。
如图11所示第三指沟及滚轮处示意图,可以清晰看到第三指沟3为弧形曲面设计,指根部接近于鼠标高点。如图10所示可以清晰看出,所述鼠标滚轮5包括一中心轴,所述中心轴沿鼠标本体前后端的方向即长度方向设置,中心轴所在轴线9与水平面夹角角B为+/-45度,鼠标滚轮5沿鼠标本体长度方向露出所述鼠标本体的宽度W为6~50mm,鼠标滚轮5沿所述鼠标滚轮中心轴的垂直方向作上下运动,如图实心箭头所示方向,所述鼠标滚轮5露出所述鼠标本体之外的部分的最高处不高于所述鼠标本体的上表面的最高处。由于鼠标滚轮5操作时大拇指是上下摆动,关节运动自然,动作顺畅,因此更易于操作,同时由于传统鼠标滚轮5由食指或中指来控制,因此增加了此两手指的工作强度,本发明将鼠标滚轮5由大拇指来操控,一定程度上减轻了食指或中指的操作强度,另外,本发明鼠标滚轮5宽度较宽,改善了拇指操作范围及手感,使不同用户都易于操作,而不会由于拇指形状的不同而影响到操作手感。
从图3、4、5和6中可以看到,所述鼠标进一步包括鼠标微动开关8及 鼠标微动触点7,鼠标微动开关8设置于指沟的壳体内侧,鼠标微动触点7设置于鼠标微动开关8靠近于指沟壳体内侧的一端;所述指沟由第一弧线部110和第二弧线部111组成,第一弧线部110和第二弧线部111的连接处与鼠标微动触点处于同一水平面,第一弧线部110上与鼠标微动触点7所在的垂直面距离最远和最近的两点的连线和鼠标微动触点7所在的垂直面形成的夹角的角度范围在+/-55度。具体的,角A定义如图7所示,b1b2为通过鼠标微动触点7表面最高点的垂直面,a1a2为按键面在b1b2一侧最高最低点的连线,角A定义为a1a2与bab2的夹角,在操作时人手正常放置的状态下,角A的角度范围为-55~+55度,。如图5图6剖面所示,食指不需要伸展放置,可以接近垂直放置,也可以将按键做成弯曲放置,可以有效避免食指的劳动强度,即所述第一指沟1、第二指沟2、第三指沟3、第四指沟4为弧形曲面结构,更贴合人手自然的使用状态,操作性更佳,舒适度好,长时间使用不易于产生疲劳感。
上述鼠标的外形以半椭球状为最佳,如图12所示,所述鼠标本体前端中部高于其后端中部,具体的,所述第二指沟2和/或第三指沟3的最高处所在的水平面高于其所对应的鼠标本体后端相对应位置的高度,即假设第二指沟2和/或第三指沟3离鼠标本体低端的高度为H,离鼠标本体中心处所在垂直面的距离为L,通过对称可得,鼠标本体后端同样离鼠标本体低端高度为H的部分,离鼠标本体中心处所在垂直面的距离为L’,由图可知,L>L’。上述鼠标本体前高后低的设计能支撑起手指指根部位,手指为自然弧形下垂放置,由于手指自然下垂,因此相关肌肉群处于放松状态,只在按键操作时才会做功,此方式不同于现有鼠标工作方式,手指时刻处于伸展状态,相关肌肉群得不到放松,易于疲劳,本发明鼠标在不操作时相关肌肉群可以休息,也就起到了减轻工作强度,改善操作方式的益处,传统鼠标按键为下压式操作,而本发明按键为水平或接近水平操作。
根据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所述第一指沟1、第二指沟2和第三指沟3在操作系统中可以任意自定义为传统意义上的左键、右键及功能键,由于习惯上食指控制左键,中指控制右键,通常情况下,左键使用较多,也就人为加 剧了食指的疲劳,而系统中可以自定义后,左键可以由中指或者无名指联合小指一同控制,可以均衡各手指疲劳情况,用户可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处理,也就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劳动强度。
图11是第三指沟处的3D剖面图,通过剖视处可以更好的看出手指位的形状及按键工作方式,同时可以看到滚轮是上下方向运动的,不同于现有鼠标是水平方向滚动。其中,鼠标微动开关8设置于第三指沟3的壳体内侧,人手食指通过按压第三按指沟3触动鼠标微动开关8上的鼠标微动触点7,完成一次按键动作。同样,第一指沟1和第二指沟2的结构与原理和第三指沟3的相同。
本实施例中上述所述鼠标为右手型鼠标,我们可以通过完全镜射,得到同等结构和功能的左手型鼠标,适用于左手型人员使用,而此类产品市场上较少,满足了此类人群的使用需求。
以上公开的本发明优选实施例只是用于帮助阐述本发明。优选实施例并没有详尽叙述所有的细节,也不限制该发明仅为所述的具体实施方式。显然,根据本说明书的内容,可作很多的修改和变化。本说明书选取并具体描述这些实施例,是为了更好地解释本发明的原理和实际应用,从而使所属技术领域技术人员能很好地理解和利用本发明。本发明仅受权利要求书及其全部范围和等效物的限制。

一种人体工学侧宽滚轮鼠标.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一种人体工学侧宽滚轮鼠标.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一种人体工学侧宽滚轮鼠标.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种人体工学侧宽滚轮鼠标.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人体工学侧宽滚轮鼠标.pdf(11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人体工学侧宽滚轮鼠标,包括鼠标本体、指沟以及鼠标滚轮,其中,所述指沟用于作为按键,包括第一指沟、第二指沟、第三指沟、第四指沟,所述第一指沟位于鼠标本体的一侧,所述第二指沟和第三指沟位于鼠标本体前端,所述第四指沟位于相对于所述第一指沟的鼠标本体的另一侧;所述鼠标滚轮设置于所述第四指沟前端。本发明的鼠标符合人体工学,能提高操作精度,降低工作强度,预防鼠标手及腕关节劳损,结构简单可靠,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