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化养鱼设施及其工艺.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态化养鱼设施及其工艺.pdf(22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CN104206331A43申请公布日20141217CN104206331A21申请号201410460730X22申请日20140911A01K61/00200601A01K63/0420060171申请人蒋有南地址400799重庆市北碚区月华村37号9272发明人蒋有南74专利代理机构北京科亿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11350代理人汤东凤54发明名称生态化养鱼设施及其工艺57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生态化养鱼设施及其工艺,该生态化养鱼设施通过在养殖池内设置水质处理区2,组合生物过滤区3,饲养池4,积粪区5、悬浮物过滤区6以及排污设施等设备来实现包括内循环养殖模式、外循环养殖模。
2、式和天然饵料的培育。本发明采用上述设施及其工艺,提高了生产效率,节约了能耗和水耗,降低了生产成本,具有节能、环保,安全可靠,管理简单的现代化工厂式渔业养殖特点,适用范围广。51INTCL权利要求书4页说明书9页附图8页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权利要求书4页说明书9页附图8页10申请公布号CN104206331ACN104206331A1/4页21一种生态化养鱼设施,包括保温室1和设置在保温室1内的养鱼池,所述保温室1的一侧设有温室进水口16,另一侧设有温室出水口15,所述养鱼池包括水质处理区2、组合生物过滤区3、饲养池4、积粪区5和悬浮物过滤区6,所述水质处理区2的上端。
3、设有积泡区14,该水质处理区2与组合生物过滤区3之间设有隔墙7,所述组合生物过滤区3和积粪区5分别与饲养池4之间设有一个隔离网板墙10,其特征在于所述水质处理区2中设置有微孔增氧装置8,所述微孔增氧装置8固设在隔墙7上,所述微孔增氧装置8包括泵箱箱体81和导气单元82,所述导气单元82固设在泵箱箱体81上,该导气单元82的一端伸出泵箱箱体81的外表面与集泡区14连接,所述导气单元的另一端固设有若干个微孔增氧单元83,该导气单元与若干个所述微孔增氧单元83均连接贯通,在所述微孔增氧单元83内设有微孔片832;所述组合生物过滤区3中设置有浸在水中的生物过滤箱9;所述生物过滤箱9包括上箱盖91和下箱。
4、盖92,在所述上箱盖91和下箱盖92之间还设有若干个支架以及多个纤维生物过滤束95,所述纤维生物过滤束95上还固设有若干纤维99;所述饲养池4内设有若干个隔鱼网417的活动插板41,若干个所述活动插板41把饲养池4隔断分成多个养殖区,该饲养池4的下部与悬浮物过滤区6连接贯通,所述悬浮物过滤区6上方设置有悬浮物过滤床61,所述悬浮物过滤床61上端的一侧连接有回水管道11,另一侧与温室出水口15连通,所述回水管道11经饲养池4的底部与水质处理区2连通,所述悬浮物过滤床61的下端还设有过滤床清洗装置62,在所述悬浮物过滤区6的下端设有开口,所述积粪区5在悬浮物过滤区6的下方,该积粪区5的底部设有排污。
5、泵12,所述排污泵12与鱼粪沼气池13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态化养鱼设施,其特征在于所述泵箱箱体81为空腔体,其横截面为上窄下宽的梯形结构,该泵箱箱体81的上端水平向右伸出一段,该伸出段的端面设有出水口,所述泵箱箱体81的下端面设有进水口;所述导气单元82包括第一导气管821第二导气管822,所述第一导气管821的上端伸出泵箱箱体81伸出段的上端面,该第一导气管821的下端和第二导气管822连接贯通,所述第二导气管822固定在泵箱箱体81的内壁上,该第二导气管822的一侧均匀设有若干个出气口,每个所述出气口上都连接固定有微孔增氧单元83;所述微孔增氧单元83包括支撑架831、两个微孔片。
6、832和压块833,所述支撑架831为前、后两侧开口的中空矩形框,在所述中空矩形框框体前、后两侧的外表面均固设有微孔片832,该中空矩形框框体的外表面还套设有压块833,在所述中空矩形框框体的右端沿横向设有一个通孔,所述压块833在对应位置也设有通孔,压块833上的所述通孔与第二导气管822上的出气口连接贯通。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生态化养鱼设施,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中空矩形框内固设有多个隔板834,每个隔板834上都设有若干个通气孔,多个所述隔板834交叉固定并与所述中空矩形框形成多个矩形栅格空腔室。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生态化养鱼设施,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微孔片832的厚度范围均为001015M。
7、M,其表面均匀排布有若干个微孔8321,每个所述微孔8321的直径范围是00101MM,所述微孔8321排布的密度值范围为25150个/CM2。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态化养鱼设施,其特征在于在组合生物过滤箱9的所权利要求书CN104206331A2/4页3述上箱盖91上对称设有两个穿绳孔98,所述上箱盖91下端面的四个角均设有第一凹槽94,所述下箱盖92上端面的四个角设有第二凹槽94,对应位置的所述第一凹槽94和第二凹槽94在一条垂线上,在所述上箱盖91和下箱盖92之间还设有四根导柱97,每根所述导柱97的上端套接入第一凹槽94内,下端套接入第二凹槽94内;所述上箱盖91的板面上均匀设置有多。
8、个第一通孔93,在所述下箱盖92的板面上也均匀设置有多个第二通孔93,对应位置的所述第一通孔93和第二通孔93在一条垂线上,在所述纤维生物过滤束95的顶端还设有环扣96,每个所述纤维生物过滤束95从上往下穿依次设过上箱盖91和下箱盖92,所述环扣96与对应第一通孔93的上端开口处抵接。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态化养鱼设施,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插板41包括左插板411、右插板412和下连杆413,在所述左插板411的左端上部设有向左水平伸出的第一滑板4113,右插板412的右端上部设有向右水平伸出的第二滑板4113,所述第一滑板4113和第二滑板4113对称设置,所述左插板411和右插板412均为。
9、矩形边框结构,所述下连杆413平行设置在左插板411和右插板412底框的正下方,所述左插板411和右插板412的边框结构中部固设有隔鱼网417,所述左插板411、右插板412和下连杆413之间也设有隔鱼网417;所述左插板411边框的上端右侧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接杆416,第一连接杆416上套设有第一弹簧415,所述右插板411边框的上端左侧设有第一导孔414,第一连接杆416的右端伸入第一导孔414中,所述左插板411边框的下端右侧固设有第二连接杆418,第二连接杆418上套设有第二弹簧415,所述右插板411边框的下端左侧设有第二导孔414,第二连接杆418右端伸入第二导孔414中;所述下连杆。
10、413等分成左、右两段,所述下连杆413左段的右侧固定连接有第三连接杆4110,所述下连杆413右段的左侧设有第三导孔4111,所述第三连接杆4110伸入第三导孔4111中;在所述左插板411左端边框的底部设有第四导孔4114,右插板412右端边框的底部设有第五导孔4114,在所述下连杆413左段的左侧顶部竖直设有第一导管419,第一导管419上套设有第三弹簧4112,所述第三弹簧4112的下端固定在第一导管419上,第一导管49的上端伸入第四导孔4114中;所述下连杆413右段的右侧顶部竖直设有第二导管419,所述第二导管419上设置有第四弹簧4112,第四弹簧4112的下端固定在第二导管4。
11、19上,所述第二导管419的上端伸入第五导孔4114中。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生态化养鱼设施,其特征在于所述下连杆413的左段与第一导管419一体成型,所述下连杆413的右段与第二导管419一体成型。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态化养鱼设施,其特征在于所述悬浮物过滤床61包括过滤床本体和过滤网6110,所述过滤床床体包括第一挡板611、第二挡板612、第三挡板613和第四挡板614,所述第一挡板611、第二挡板612、第三挡板613和第四挡板614合围成一个空腔,所述过滤网6110设在空腔内,在所述第一挡板611和第二挡板612之间设有若干个隔板615,所述若干个隔板615把空腔分隔成若干个腔室;。
12、权利要求书CN104206331A3/4页4所述第一挡板611、第二挡板612和若干个隔板615的板面上都等距设有多个开口向下且左、右贯通的卡槽616,每个所述卡槽616内都设有上固定件618,相邻的两个所述卡槽616之间形成隔块617,每个所述隔块617的下端都设有一个开口向下的“U”形凹槽,每个所述“U”形凹槽内设有下固定件619,所述卡槽616和“U”形凹槽顶部的内侧壁上都设有螺纹孔,每个所述上固定件618和下固定件619对应螺纹孔的位置都设有通孔,每根所述上固定间件618的上端面抵住过滤网6110分别抵接在第一挡板611、第二挡板612和多个隔板615对应位置的卡槽616内,每个所述上。
13、固定件618与第一挡板611、第二挡板612和多个隔板615螺接固定,每个所述上固定件618的直径与对应位置卡槽616的宽度相适配;每个所述下固定件619的上端面抵住过滤网6110分别抵接在第一挡板611、第二挡板612和多个隔板615下端对应位置的“U”形凹槽内,所述过滤网610的垂下端兜住每个所述下固定件619并分别与第一挡板611、第二挡板612和多个隔板615底部对应位置的“U”形凹槽螺接固定,每个所述下固定件619的直径与对应位置隔块617下端“U”形凹槽的槽口宽度相适配;在所述第三挡板613和第四挡板614上还分别设有凹槽,每个所述凹槽在对应位置出水口6112的下方且高于过滤网61。
14、10,该凹槽的开口朝向矩形空腔的中部,所述过滤网6110朝向第三挡板613和第四挡板614的两端都设有压片6115,每个所述压片6111均水平卡接入第三挡板613和第四挡板614上对应位置的凹槽内,所述第三挡板613和第四挡板614的上部都设有将已过滤的水排出的出水口6112。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生态化养鱼设施,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悬浮物过滤床61的下方还设有所述过滤床清洗装置62,过滤床清洗装置62包括两根平行设置在所述过滤床本体下方的连动杆621,两根所述连动杆621的上端面设有多个底板622,每个所述底板622下板面分别与两根连动杆621固定连接,在每个所述底板622的上板面等距垂直设置有。
15、多个排刷623,每个所述排刷623伸入对应位置的卡槽616内,每个所述排刷623上都设有刷毛624;在每个所述连动杆621的下端面还设有轮槽625,所述轮槽中嵌设有多个轮子626,两个连动杆621上对应位置的轮子626之间均穿设有固定轴627,所述固定轴627的两端均伸出对应位置的轮子626,伸出的两端分别与对应位置的池壁固定连接。10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生态化养鱼设施,其特征在于两根所述连动杆621的一侧还连接有传动装置6113,所述传动装置6113与电机6114连接。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态化养鱼设施,其特征在于所述积粪区5为上宽下窄的锥形结构。12根据权利要求1到11任一所述的生态。
16、化养鱼设施的工艺,包括在温室中将饲养池的水循环不断的进行水质处理和循环使用,涉及到建立水循环设施、对水进行控温、增氧、去除沉渣和悬浮物、去除氨氮、去除溶解铁和锰等重金属、去除二氧化碳以及二氧化硫等水质处理,其具体的工艺步骤如下首先将活动插板41放入饲养池4内,把饲养池4分隔成若干个独立的饲养区;再把鱼放入若干个饲养区内进行饲养;接着,饲养池4的水经悬浮物过滤区6流入设置在饲养池4底部的鱼池回水管权利要求书CN104206331A4/4页5道11再次流回水质处理区2,或经温室出水口15流到温室1以外水域,沉淀下来的杂质进入积粪区5,并由排污泵12排入鱼粪沼气池13;最后,经水质处理区2增氧处理后。
17、的水流入饲养池4循环利用。权利要求书CN104206331A1/9页6生态化养鱼设施及其工艺技术领域0001本发明涉及水产养殖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生态化养鱼设施及其工艺。背景技术0002生态养鱼是现代渔业养殖的具体体现之一,但目前的情况是,养鱼场占地面积大,所使用的配套设备体积大,建设生产成本高,不利于维修;而且系统水质处理装置处理效果单一,配套设施不完善,限制了养鱼密度,常有鱼因为水质而病死,其产鱼量具有局限性且产鱼周期较长。发明内容0003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了一种能收集鱼粪、清洁养殖、提高产量、降低生产成本且环保的生态化养鱼设施及其方法。0004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0005一种生态。
18、化养鱼设施,包括保温室和设置在保温室内的养鱼池,所述保温室的一侧设有温室进水口,另一侧设有温室出水口,所述养鱼池包括水质处理区、组合生物过滤区、饲养池、积粪区和悬浮物过滤区,所述水质处理区的上端设有积泡区,该水质处理区与组合生物过滤区之间设有隔板,所述组合生物过滤区和积粪区分别与饲养池之间设有一个隔离网板墙,所述水质处理区中设置有微孔增氧装置,所述微孔增氧装置固设在隔板上,所述微孔增氧装置包括包括泵箱箱体和导气单元,所述导气单元固设在泵箱箱体上,该导气单元的一端伸出泵箱箱体的外表面,所述导气单元的另一端固设有若干个微孔增氧单元,该导气单元与若干个所述微孔增氧单元均连接贯通,在所述微孔增氧单元内。
19、设有微孔片;0006所述组合生物过滤区中设置有浸在水中的生物过滤箱,所述生物过滤箱包括上箱盖和下箱盖,在所述上箱盖和下箱盖之间还设有若干个支架以及多个纤维生物过滤束,所述纤维生物过滤束上还固设有若干纤维;0007所述饲养池内设有若干个活动插板,若干个所述活动插板把饲养池隔断分成多个养殖区,该饲养池的下部与悬浮物过滤区连接贯通,所述悬浮物过滤区上方设置有悬浮物过滤床,所述悬浮物过滤床上端的一侧连接有回水管道,另一端与温室出水口连通,所述回水管道经饲养池的底部与水质处理区连通,所述悬浮物过滤床的下端还设有过滤床清洗装置,在所述悬浮物过滤区的下端设有开口,所述积粪区在悬浮物过滤区的下方,该积粪区的底。
20、部设有排污泵,所述排污泵与鱼粪沼气池连通。0008采用以上结构,微孔增氧装置可使水中的含氧量保持充足,补氧效率高,气体压力带入冲量势能进行水体净化,节省了相关设备的使用开销,成本低廉且水质不易受影响;组合生物过滤箱里设置的纤维生物过滤束,纤维生物过滤束上设置有纤维,除了沉淀杂志以外,在水中加入氨氮处理菌体等,菌体就可寄宿在纤维上,可以衍生出更多有益菌,可净化水中产生的氨氮,在净化水质的同时可以起到优化水中氨氮菌体循环的功能;活动插板可隔断鱼池并形成多个独立的饲养区,可对鱼类进行品种、大小的分类养殖,活动插板的大小说明书CN104206331A2/9页7也可以根据鱼群的具体情况作出调整,同时与养。
21、殖池底部封壁贴合,可防止鱼群从养鱼池的底部窜出;结合温室内外水体温度变化,可以关闭回水管道形成外循环供水,也可以关闭温室出水口和温室出水口形成内循环供水,保证水体温度不受影响,为了提高悬浮物过滤床的过滤效率,设置有过滤床清洗装置,过滤沉淀的杂质下沉进入积粪区,并由排污泵排入鱼粪沼气池,通过鱼粪沼气池发酵过后的沼液,供给给外池水域以及专用饵料培育池,为浮游植物藻类,浮游动物提供所需营养,再通过光合作用,藻类大量繁殖,正常生长,并使水体产生大量溶氧以及天然饵料,大大降低了饵料成本,安全环保。0009为了保证水中氧气充足,并且降低水体中有害物质及其悬浮物的数量,提高水体的增氧效率,作为优选,所述泵箱。
22、箱体为空腔体,其横截面为上窄下宽的梯形结构,该泵箱箱体的上端水平向右伸出一段,该伸出段的端面设有出水口,所述泵箱箱体的下端面设有进水口;所述导气单元包括第一导气管第二导气管,所述第一导气管的上端伸出泵箱箱体伸出段的上端面,该第一导气管的下端和第二导气管连接贯通,所述第二导气管固定在泵箱箱体的内壁上,该第二导气管的一侧均匀设有若干个出气口,每个所述出气口上都连接固定有微孔增氧单元;0010所述微孔增氧单元包括支撑架、两个微孔片和压块,所述支撑架为前、后两侧开口的中空矩形框,在所述中空矩形框框体前、后两侧的外表面均固设有微孔片,该中空矩形框框体的外表面还套设有压块,在所述中空矩形框框体的右端沿横向。
23、设有一个通孔,所述压块在对应位置也设有通孔,压块上的所述通孔与第二导气管上的出气口连接贯通。0011为了缓冲带氧气体的压力,使进入的带氧气体能在稳定的压力作用下均匀排出,同时对微孔片的中部起到辅助支撑的作用,作为优选,在所述中空矩形框内固设有多个隔板,每个隔板上都设有若干个通气孔,多个所述隔板交叉固定并与所述中空矩形框形成多个矩形栅格空腔室。0012为了提高微气泡扩散氧气的效率,防止微孔片上的微孔不发生堵塞的情况,同时又能分离水中的悬浮物,作为优选,两个所述微孔片的厚度范围均为001015MM,其表面均匀排布有若干个微孔,每个所述微孔的直径范围是00101MM,所述微孔排布的密度值范围为251。
24、50个/CM2。0013为了最大限度的保持鱼池的清洁,并在净化水质的同时可以起到优化水中氨氮菌体循环的功能,使杂质沉淀下来后能有序落入池底,避免浑浊,作为优选,在组合生物过滤箱的所述上箱盖上对称设有两个穿绳孔,所述上箱盖下端面的四个角均设有第一凹槽,所述下箱盖上端面的四个角设有第二凹槽,对应位置的所述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在一条垂线上,在所述上箱盖和下箱盖之间还设有四根导柱,每根所述导柱的上端套接入第一凹槽内,下端套接入第二凹槽内;所述上箱盖的板面上均匀设置有多个第一通孔,在所述下箱盖的板面上也均匀设置有多个第二通孔,对应位置的所述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在一条垂线上,在所述纤维生物过滤束的顶端还设有环。
25、扣,每个所述纤维生物过滤束从上往下穿依次设过上箱盖和下箱盖,所述环扣与对应第一通孔的上端开口处抵接。0014为了对鱼类进行品种、大小的分类养殖,便于每个饲养区调整大小空间,作为优选,所述活动插板包括左插板、右插板和下连杆,在所述左插板的左端上部设有向左水平伸出的第一滑板,右插板的右端上部设有向右水平伸出的第二滑板,所述第一滑板和第二滑板对称设置,所述左插板和右插板均为矩形边框结构,所述下连杆平行设置在左插板和右说明书CN104206331A3/9页8插板底框的正下方,所述左插板和右插板的边框结构中部固设有隔鱼网,所述左插板、右插板和下连杆之间也设有隔鱼网;0015所述左插板边框的上端右侧固定连。
26、接有第一连接杆,第一连接杆上套设有第一弹簧,所述右插板边框的上端左侧设有第一导孔,第一连接杆的右端伸入第一导孔中,所述左插板边框的下端右侧固设有第二连接杆,第二连接杆上套设有第二弹簧,所述右插板边框的下端左侧设有第二导孔,第二连接杆右端伸入第二导孔中;0016所述下连杆等分成左、右两段,所述下连杆左段的右侧固定连接有第三连接杆,所述下连杆右段的左侧设有第三导孔,所述第三连接杆伸入第三导孔中;0017在所述左插板左端边框的底部设有第四导孔,右插板右端边框的底部设有第五导孔,在所述下连杆左段的左侧顶部竖直设有第一导管,第一导管上套设有第三弹簧,所述第三弹簧的下端固定在第一导管上,第一导管的上端伸入。
27、第四导孔中;所述下连杆右段的右侧顶部竖直设有第二导管,所述第二导管上设置有第四弹簧,第四弹簧的下端固定在第二导管上,所述第二导管的上端伸入第五导孔中。0018为了便于生产以及拆装,作为优选,所述下连杆的左段与第一导管一体成型,所述下连杆的右段与第二导管一体成型。0019为了循环利用水体,避免水质反复混杂,同时更好的支撑和拆装过滤网,增加过滤网的过滤面积,作为优选,所述悬浮物过滤床包括过滤床本体和过滤网,所述过滤床床体包括第一挡板、第二挡板、第三挡板和第四挡板,所述第一挡板、第二挡板、第三挡板和第四挡板合围成一个空腔,所述过滤网设在空腔内,在所述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之间设有若干个隔板,所述若干个隔。
28、板把空腔分隔成若干个腔室;0020所述第一挡板、第二挡板和若干个隔板的板面上都等距设有多个开口向下且左、右贯通的卡槽,每个所述卡槽内都设有上固定件,相邻的两个所述卡槽之间形成隔块,每个所述隔块的下端都设有一个开口向下的“U”形凹槽,每个所述“U”形凹槽内设有下固定件,所述卡槽和“U”形凹槽顶部的内侧壁上都设有螺纹孔,每个所述上固定件和下固定件对应螺纹孔的位置都设有通孔,每根所述上固定间件的上端面抵住过滤网分别抵接在第一挡板、第二挡板和多个隔板对应位置的卡槽内,每个所述上固定件与第一挡板、第二挡板和多个隔板螺接固定,每个所述上固定件的直径与对应位置卡槽的宽度相适配;每个所述下固定件的上端面抵住过。
29、滤网分别抵接在第一挡板、第二挡板和多个隔板下端对应位置的“U”形凹槽内,所述过滤网的垂下端兜住每个所述下固定件并分别与第一挡板、第二挡板和多个隔板底部对应位置的“U”形凹槽螺接固定,每个所述下固定件的直径与对应位置隔块下端“U”形凹槽的槽口宽度相适配;0021在所述第三挡板和第四挡板上还分别设有凹槽,每个所述凹槽在对应位置出水口的下方且高于过滤网,该凹槽的开口朝向矩形空腔的中部,所述过滤网朝向第三挡板和第四挡板的两端都设有压片,每个所述压片均水平卡接入第三挡板和第四挡板上对应位置的凹槽内,所述第三挡板和第四挡板的上部都设有将已过滤的水排出的出水口。0022为了便于清洗过滤网上的悬浮物,提高生产。
30、安全性,作为优选,所述过滤床清洗装置包括两根平行设置在所述过滤床本体下方的连动杆,两根所述连动杆的上端面设有多个底板,每个所述底板下板面分别与两根连动杆固定连接,在每个所述底板的上板面等距垂直设置有多个排刷,每个所述排刷伸入对应位置的卡槽内,每个所述排刷上都设有刷毛;在说明书CN104206331A4/9页9每个所述连动杆的下端面还设有轮槽,所述轮槽中嵌设有多个轮子,两个连动杆上对应位置的轮子之间均穿设有固定轴,所述固定轴的两端均伸出对应位置的轮子,伸出的两端分别与对应位置的池壁固定连接。0023为了节省人力,方便操作,作为优选,两根所述连动杆的一侧还连接有传动装置,所述传动装置与电机连接。0。
31、024为了便于集中沉淀下来的杂质,作为优选,所述积粪区为上宽下窄的锥形结构。0025一种生态化养鱼设施的工艺,包括在温室中将饲养池的水循环不断的进行水质处理和循环使用,涉及到建立水循环设施、对水进行控温、增氧、去除沉渣和悬浮物、去除氨氮、去除溶解铁和锰等重金属、去除二氧化碳以及二氧化硫等水质处理,其具体的工艺步骤如下0026首先将活动插板放入饲养池内,把饲养池分隔成若干个独立的饲养区;0027再把鱼放入若干个饲养区内进行饲养;0028接着,饲养池的水可经悬浮物过滤区流入设置在饲养池底部的鱼池回水管道再次流回水质处理区,也可经温室出水口流到温室以外水域,沉淀下来的杂质进入积粪区,并由排污泵排入鱼。
32、粪沼气池;0029最后,经水质处理区增氧处理后的水流入饲养池循环利用。0030采用以上生态化养鱼工艺,其步骤就包括内循环水养殖模式工艺、外循环水养殖模式工艺以及天然饵料培育工艺,其中两种水循环养殖工艺中养殖饲养池的用水都是根据室外池塘水域自然环境等因素,做出相对应的调整,再利用水质处理后提供的循环水,涉及到对水进行爆气,增氧,提水、温度控制以及PH值调节等,去除水中悬浮物,沉淀物,去除水中有毒物质氨氮,重金属如FE,MN等以及CO2和SO2等水质处理,降低有机物质COD,BOD物质,同时,鱼的排泄物通过沼气池发酵过后的沼液,供给给外水域以及专用饵料培育池,为浮游植物藻类,浮游动物提供所需营养,。
33、外水域以及专用饵料培育池通过光合作用,藻类大量繁殖,并使水体产生大量溶氧以及天然饵料。0031上述水中养鱼池的建造采用保温层墙,位于池塘、其它水域里或者水域边上,且上方搭建有保温棚框架,养鱼池外的水域水位严格控制,水位的高低关系着能耗的成本高与低。0032每个单个饲养区出完一批鱼,马上又开始进一批鱼种到相应单个饲养区内养殖,这样鱼一批一批的循环进出,养殖饲养池中的鱼种根据养殖饲养池的水域面积可以同时放几批,然后每批用活动插板隔离出单个饲养区域,根据鱼正常生长周期,相应调整单个饲养区域面积,也可相邻单个饲养区的鱼种根据时间间隔差调整放入等方式,根据自己需求排列组合喂养,使养殖饲养池达到满负荷高密。
34、度养殖。0033有益效果采用上述设施及其工艺,提高了生产效率,节约了能耗和水耗,降低了生产成本。附图说明0034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0035图2为图1的俯视图。0036图3为图1的右视图。说明书CN104206331A5/9页100037图4为微孔增氧装置的结构示意图。0038图5为微孔增氧单元的结构示意图。0039图6为微孔片的结构示意图。0040图7为组合生物过滤箱的结构示意图。0041图8为上箱盖、过滤束和下箱盖的结构示意图。0042图9为活动插板的结构示意图。0043图10为悬浮物过滤床与过滤床清洗装置的结构示意图。0044图11为图10的A向视图。0045图12为图10的B向视。
35、图。具体实施方式0046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0047如图1所示,本发明包括保温室1和设置在保温室1内的养鱼池,所述保温室1的一侧设有温室进水口16,另一侧设有温室出水口15,所述养鱼池包括水质处理区2、组合生物过滤区3、饲养池4、积粪区5和悬浮物过滤区6,所述水质处理区2的上端设有积泡区14,该水质处理区2与组合生物过滤区3之间设有隔墙7,所述组合生物过滤区3和积粪区5分别与饲养池4之间设有一个隔离网板墙10;0048如图1、图4、图5和图6所示,所述水质处理区2中设置有微孔增氧装置8,所述微孔增氧装置8固设在隔墙7上,所述微孔增氧装置8包括包括泵箱箱体81和导气单元82,所述导。
36、气单元82固设在泵箱箱体81上,所述泵箱箱体81为空腔体,其横截面为上窄下宽的梯形结构,所述空腔体内固设有多个隔板834,每个隔板834上都设有若干个通气孔,多个所述隔板834交叉固定并与所述中空矩形框形成多个矩形栅格空腔室,该泵箱箱体81的上端水平向右伸出一段,该伸出段的端面设有出水口,所述泵箱箱体81的下端面设有进水口;所述导气单元82包括第一导气管821第二导气管822,所述第一导气管821的上端伸出泵箱箱体81伸出段的上端面,该第一导气管821的下端和第二导气管822连接贯通,所述第二导气管822固定在泵箱箱体81的内壁上,该第二导气管822的一侧均匀设有若干个出气口,每个所述出气口上。
37、都连接固定有微孔增氧单元83,该导气单元与若干个所述微孔增氧单元83均连接贯通。0049所述微孔增氧单元83包括支撑架831、两个微孔片832和压块833,所述支撑架831为前、后两侧开口的中空矩形框,在所述中空矩形框框体前、后两侧的外表面均固设有微孔片832,该中空矩形框框体的外表面还套设有压块833,在所述中空矩形框框体的右端沿横向设有一个通孔,所述压块833在对应位置也设有通孔,压块833上的所述通孔与第二导气管822上的出气口连接贯通,两个所述微孔片832的厚度范围均为001015MM,其表面均匀排布有若干个微孔8321,每个所述微孔8321的直径范围是00101MM,所述微孔8321。
38、排布的密度值范围为25150个/CM2。0050如图1、图7和图8所示,所述组合生物过滤区3中设置有浸在水中的生物过滤箱9,所述生物过滤箱9包括上箱盖91和下箱盖92,在所述上箱盖91上对称设有两个穿绳孔98,所述上箱盖91下端面的四个角均设有第一凹槽94,所述下箱盖92上端面的四个角设有第二凹槽94,对应位置的所述第一凹槽94和第二凹槽94在一条垂线上,在所述上箱盖说明书CN104206331A106/9页1191和下箱盖92之间还设有四根导柱97,每根所述导柱97的上端套接入第一凹槽94内,下端套接入第二凹槽94内;所述上箱盖91的板面上均匀设置有多个第一通孔93,在所述下箱盖92的板面上。
39、也均匀设置有多个第二通孔93,对应位置的所述第一通孔93和第二通孔93在一条垂线上。0051在所述上箱盖91和下箱盖92之间还设有多个纤维生物过滤束95,在所述纤维生物过滤束95的顶端还设有环扣96,每个所述纤维生物过滤束95从上往下穿依次设过上箱盖91和下箱盖92,所述环扣96与对应第一通孔93的上端开口处抵接,所述纤维生物过滤束95上还固设有若干纤维99。0052如图1和图9所示,所述饲养池4内设有若干个设有隔鱼网417的活动插板41,若干个所述活动插板41把饲养池4隔断分成多个养殖区,所述活动插板41包括左插板411、右插板412和下连杆413,在所述左插板411的左端上部设有向左水平伸。
40、出的第一滑板4113,右插板412的右端上部设有向右水平伸出的第二滑板4113,所述第一滑板4113和第二滑板4113对称设置,所述左插板411和右插板412均为矩形边框结构,所述下连杆413平行设置在左插板411和右插板412底框的正下方,所述左插板411和右插板412的边框结构中部固设有隔鱼网47,所述左插板411、右插板412和下连杆413之间也设有隔鱼网417;0053所述左插板411边框的上端右侧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接杆416,第一连接杆416上套设有第一弹簧415,所述右插板411边框的上端左侧设有第一导孔414,第一连接杆416的右端伸入第一导孔414中,所述左插板411边框的下端右。
41、侧固设有第二连接杆418,第二连接杆418上套设有第二弹簧415,所述右插板411边框的下端左侧设有第二导孔414,第二连接杆418右端伸入第二导孔414中;0054所述下连杆413等分成左、右两段,所述下连杆413左段的右侧固定连接有第三连接杆4110,所述下连杆413右段的左侧设有第三导孔4111,所述第三连接杆4110伸入第三导孔4111中;0055在所述左插板411左端边框的底部设有第四导孔4114,右插板412右端边框的底部设有第五导孔4114,在所述下连杆413左段的左侧顶部竖直设有第一导管419,第一导管419上套设有第三弹簧4112,所述第三弹簧4112的下端固定在第一导管41。
42、9上,第一导管49的上端伸入第四导孔4114中;所述下连杆413右段的右侧顶部竖直设有第二导管419,所述第二导管419上设置有第四弹簧4112,第四弹簧4112的下端固定在第二导管419上,所述第二导管419的上端伸入第五导孔4114中。0056所述下连杆413的左段与第一导管419一体成型,所述下连杆413的右段与第二导管419一体成型。0057如图1、图10、图11和图12所示,所述饲养池4的下部与悬浮物过滤区6连接贯通,所述悬浮物过滤区6上方设置有悬浮物过滤床61,所述悬浮物过滤床61包括过滤床本体和过滤网6110,所述过滤床床体包括第一挡板611、第二挡板612、第三挡板613和第四。
43、挡板614,所述第一挡板611、第二挡板612、第三挡板613和第四挡板614合围成一个空腔,所述过滤网6110设在空腔内,在所述第一挡板611和第二挡板612之间设有若干个隔板615,所述若干个隔板615把空腔分隔成若干个腔室。0058所述第一挡板611、第二挡板612和若干个隔板615的板面上都等距设有多个开口说明书CN104206331A117/9页12向下且左、右贯通的卡槽616,每个所述卡槽616内都设有上固定件618,相邻的两个所述卡槽616之间形成隔块617,每个所述隔块617的下端都设有一个开口向下的“U”形凹槽,每个所述“U”形凹槽内设有下固定件619,所述卡槽616和“U”。
44、形凹槽顶部的内侧壁上都设有螺纹孔,每个所述上固定件618和下固定件619对应螺纹孔的位置都设有通孔,每根所述上固定间件618的上端面抵住过滤网6110分别抵接在第一挡板611、第二挡板612和多个隔板615对应位置的卡槽616内,每个所述上固定件618与第一挡板611、第二挡板612和多个隔板615螺接固定,每个所述上固定件618的直径与对应位置卡槽616的宽度相适配;每个所述下固定件619的上端面抵住过滤网6110分别抵接在第一挡板611、第二挡板612和多个隔板615下端对应位置的“U”形凹槽内,所述过滤网610的垂下端兜住每个所述下固定件619并分别与第一挡板611、第二挡板612和多个。
45、隔板615底部对应位置的“U”形凹槽螺接固定,每个所述下固定件619的直径与对应位置隔块617下端“U”形凹槽的槽口宽度相适配。0059在所述第三挡板613和第四挡板614上还分别设有凹槽,每个所述凹槽在对应位置出水口6112的下方且高于过滤网6110,该凹槽的开口朝向矩形空腔的中部,所述过滤网6110朝向第三挡板613和第四挡板614的两端都设有压片6115,每个所述压片6111均水平卡接入第三挡板613和第四挡板614上对应位置的凹槽内,所述第三挡板613和第四挡板614的上部都设有将已过滤的水排出的出水口6112,所述悬浮物过滤床61的上端设有回水管道11,所述回水管道11经饲养池4的底。
46、部与水质处理区2连通。0060所述悬浮物过滤床61的下端还设有过滤床清洗装置62,所述过滤床清洗装置62包括两根平行设置在所述过滤床本体下方的连动杆621,两根所述连动杆621的上端面设有多个底板622,每个所述底板622下板面分别与两根连动杆621固定连接,在每个所述底板622的上板面等距垂直设置有多个排刷623,每个所述排刷623伸入对应位置的卡槽616内,每个所述排刷623上都设有刷毛624;在每个所述连动杆621的下端面还设有轮槽625,所述轮槽中嵌设有多个轮子626,两个连动杆621上对应位置的轮子626之间均穿设有固定轴627,所述固定轴627的两端均伸出对应位置的轮子626,伸出。
47、的两端分别与对应位置的池壁固定连接。0061两根所述连动杆621的一侧还连接有传动装置6113,所述传动装置6113与电机6114连接。0062在所述悬浮物过滤区6的下端设有开口,所述积粪区5在悬浮物过滤区6的下方,该积粪区5为上宽下窄的锥形结构,其下端设有排污泵12,所述排污泵12与鱼粪沼气池13连通。0063本发明的工艺步骤如下0064如图1到图12所示,首先将活动插板41放入饲养池4内,根据鱼类大小或种类情况把饲养池4分隔成若干个独立的饲养区,以便进行成鱼养殖或鱼苗养殖;0065再把鱼种放入若干个饲养区内进行饲养每个独立饲养区随着鱼生长周期加长,单个个体增大,所需水域面积加大,需要周期性。
48、调整活动插坂41,加大单个饲养区域至到养出商品鱼,当单个饲养区的商品鱼在销售过程中,单个饲养区,鱼的数量在递减,活动插板41则逐渐缩小单个饲养区域面积,加大相邻单个饲养区域中鱼所需求的生长水域面积,于是每个单个饲养区出完一批鱼,马上又开始进一批鱼种到相应单个饲养区内养殖,这样鱼说明书CN104206331A128/9页13一批一批的循环进出;饲养池4中的鱼种根据饲养池4的水域面积也可以同时放几批,然后每批用活动插板41隔离出单个饲养区域,根据鱼正常生长周期,相应调整单个饲养区域面积,也可相邻单个饲养区的鱼种根据时间间隔差调整放入等方式,根据自己需求排列组合喂养,使饲养池4达到满负荷高密度养殖,。
49、饲养区鱼的饵料一部分通过沼液培育的浮游植物和浮游动物供给,大大降低了饲养成本,达到生态循环养殖。0066接着,养殖饲养池4的水带着饵料残渣和鱼的排泄物,经积粪区5和悬浮物过滤区6进行处理,一方面悬浮物则跟着水流由下往上进入到悬浮物过滤区6,所述悬浮物过滤区6设置有若干个悬浮物过滤床61,其上面设置有过滤网6110,过滤网6110下面设置有过滤床清洗装置62,过滤网6110用来阻挡悬浮物流出,使其过滤,过滤床清洗装置62用来刷洗过滤网6110上的悬浮物,保证大流量无堵塞,使清水通过,则清洗下的悬浮物由小聚大,则沉淀进入积粪区5,过滤后的水从回水管道11流出,经设置在饲养池4底部的回水管道11流回水质处理区2,形成内循环养殖模式,或者由温室出水口15,经外水域再次流回水质处理区2,形成外循环养殖模式,所述的内循环养殖模式与外循环养殖模式是根据室外池塘水域自然环境等做出相对应的调整,当室外水域中的温度变暖,适合鱼正常生长条件时,则利用外循环养殖模式,当室外水域中的水温降低,不适合鱼正常生长条件时,则利用养鱼池上搭建保温棚1,采用内循环水养殖模式。0067当外循环水养殖时,则关闭回水管道11,相反使用内循环水养殖时,则关闭温室出水口15和温室进水口16,由于外循环的水需经养鱼池外的水域,水循环在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