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防洪的降雨时即刻透水并储藏雨水的道路铺装系统及其施工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用于防洪的降雨时即刻透水并储藏雨水的道路铺装系统及其施工方法.pdf(17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CN104066891A43申请公布日20140924CN104066891A21申请号201280003135222申请日20121130102012012244220121031KRE01C5/00200601E01C11/2420060171申请人柳兴植地址韩国京畿道南杨州市别内面申请人陈诚均爱科塔株式会社72发明人柳兴植陈诚均崔敬荣74专利代理机构北京三聚阳光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250代理人程钢54发明名称用于防洪的降雨时即刻透水并储藏雨水的道路铺装系统及其施工方法57摘要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防洪的降雨时即刻透水及储藏雨水的道路铺装系统,其包括多个下层块体,为了阻止所述。
2、下层块体朝水平方向分离而在侧面形成垂直结合翼,以使相邻的块体朝垂直方向结合,并在其中央区域形成有第一穿孔;多个中间层块体,在所述下层块体的上部沿着水平方向隔开设置,相邻的中间层块体通过中间层块体及连接块体而相互连接,并在其中央区域朝垂直方向形成有第二穿孔;以及多个上部表层块体,其设置在所述中间层块体的上部而形成道路铺装的上侧,所述多个上部表层块体彼此朝水平方向相互连接或与所述中间层块体以及连接块体朝水平方向连接。30优先权数据85PCT国际申请进入国家阶段日2013032886PCT国际申请的申请数据PCT/KR2012/0103162012113087PCT国际申请的公布数据WO2014/0。
3、69708KO2014050851INTCL权利要求书2页说明书5页附图9页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权利要求书2页说明书5页附图9页10申请公布号CN104066891ACN104066891A1/2页21一种用于防洪的降雨时即刻透水及储藏雨水的道路铺装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多个下层块体,为了阻止所述下层块体朝水平方向互相分离而在侧面形成垂直结合翼,以使相邻的块体朝垂直方向结合,并在其中央区域形成有第一穿孔;多个中间层块体,在所述下层块体的上部沿着水平方向隔开设置,相邻的中间层块体通过连接块体而相互连接,并在其中央区域朝垂直方向形成有第二穿孔;以及多个上部表层块体,其设。
4、置在所述中间层块体的上部而形成道路铺装的上侧,所述多个上部表层块体彼此朝水平方向相互连接或与所述中间层块体以及连接块体朝水平方向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防洪的降雨时即刻透水及储藏雨水的道路铺装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垂直结合翼,包括第一翼部,其形成于所述下层块体的一侧面;第二翼部,其形成于所述下层块体的另一侧面,并朝垂直方向插入结合于相邻的下层块体的第一翼部。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防洪的降雨时即刻透水及储藏雨水的道路铺装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层块体,进一步包括,形成于所述第一翼部区域的排水槽部。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防洪的降雨时即刻透水及储藏雨水的道路铺装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
5、中间层块体和所述上部表层块体包括多个弧形结合臂,其相邻的结合臂朝垂直方向结合,以防止所述中间层块体和上部表层块体朝水平方向分离,所述多个弧形结合臂沿着所述中间层块体和所述上部表层块体的圆周方向以放射状排列。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防洪的降雨时即刻透水及储藏雨水的道路铺装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块体为设置在低于所述中间层块体的上部表面的位置的十字形连接块体。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防洪的降雨时即刻透水及储藏雨水的道路铺装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部表层块体包括第一上部表层块体,其设置于所述中间层块体的上部;第二上部表层块体,其设置于所述连接块体的上部,并相互间或与所述第一上部表层块体连接,所。
6、述第一上部表层块体的厚度薄于所述第二上部表层块体的厚度。7一种用于防洪的降雨时即刻透水及储藏雨水的道路铺装系统,其特征在于,其包括多个下层块体,并由所述下层块体朝高度方向多段层叠构成,所述多个下层块体为了阻止所述下层块体朝水平方向分离而在侧面形成垂直结合翼,以使相邻的块体朝垂直方向结合,并在其中央区域形成有第一穿孔。8一种用于防洪的降雨时即刻透水及储藏雨水的道路铺装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用多个下层块体制作下层的下层制作步骤,所述多个下层块体,为了阻止所述下层块体朝水平方向分离,而在侧面形成垂直结合翼,以使相邻的块体朝垂直方向结合,并在其中央区域形成有第一穿孔;在所述下层的上部用多个中间层块。
7、体制作中间层的中间层制作步骤,所述多个中间层块体在所述下层块体的上部沿着水平方向隔开设置,相邻的中间层块体通过连接块体而相权利要求书CN104066891A2/2页3互连接,并在中央区域朝垂直方向形成有第二穿孔;以及在所述中间层的上部用多个上部表层块体制作上部表层的上部表层制作步骤,所述多个上部表层块体,其设置在所述中间层块体的上部而形成道路铺装的上侧,并朝水平方向相互连接或与所述中间层块体及连接块体朝水平方向连接。权利要求书CN104066891A1/5页4用于防洪的降雨时即刻透水并储藏雨水的道路铺装系统及其施工方法技术领域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防洪的降雨时即刻透水并储藏雨水的道路铺装系。
8、统及其施工方法,更详细而言,涉及多层组装上部表层块体、中间层块体及连接块体以及下层块体,其中,所述表层块体能够使雨水以最快速进行渗透,所述中间层块体能够及时大量储藏被渗透的雨水,所述下层块体具有即便在由大量雨水的渗透而变软的地面上也不产生段差的防止不均匀沉降及储藏功能,从而其构造安全且具有较好平坦性的用于防洪的降雨时即刻透水及储藏雨水的道路铺装系统及其施工方法。背景技术000221世纪,全世界发生洪水、地震、海啸等自然灾害,因而被称为灾难时代。0003在自然灾害中,尤其,洪水灾害非常严重,其原因是由于在国土开发中使用不透水性材料的沥青、混凝土来增加铺装面积,而使雨水难以渗透到地下导致的。000。
9、4由于上述理由,即便是降雨量充沛的地区也存在着地下水枯竭、缺水现象。0005但是,目前为止尚未开发出能够确切地解决所述问题的透水性道路铺装工法(方法)或能够有效地储藏雨水的道路铺装系统,因此,洪灾、旱灾、地下水枯竭等自然灾害持续影响着人类生活。0006韩国专利申请号第1020060071289号中揭示了利用道路铺装块体的道路铺装系统,但由于构造脆弱而存在块体间隔开或分离的现象,由此铺装面不能保持平坦,为了解决所述问题,需要持续开发有效的构造。发明内容0007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用于防洪的降雨时即刻透水及储藏雨水的道路铺装系统及其施工方法,所述系统能够有效地阻止相互连接的块体之间的隔离或分离现。
10、象,而使铺装面保持平坦,且降雨时使雨水以最快速度渗透到铺装面下部并被储藏而在表层不发生流水现象,从而能够从根本上防止洪水灾害,同时还能解决地下水枯竭问题。0008为达成所述目的,本发明提供用于防洪的降雨时即刻透水及储藏雨水的道路铺装系统,包括多个下层块体,为了阻止所述下层块体朝水平方向分离而在侧面形成垂直结合翼,以使相邻的块体朝垂直方向结合,并在其中央区域形成有第一穿孔;多个中间层块体,在所述下层块体的上部沿着水平方向隔开设置,相邻的中间层块体通过连接块体而相互连接,并在其中央区域朝垂直方向形成有第二穿孔;以及多个上部表层块体,其设置在所述中间层块体的上部而形成道路铺装的上侧,所述多个上部表层。
11、块体朝水平方向相互连接或与所述中间层块体以及连接块体朝水平方向连接。0009所述垂直结合翼,可包括第一翼部,其形成于所述下层块体的一侧面;第二翼部,其形成于所述下层块体的另一侧面,并朝垂直方向插入结合于相邻的下层块体的第一翼部。说明书CN104066891A2/5页50010所述下层块体,可进一步包括,形成于所述第一翼部区域的排水槽部。0011所述中间层块体和连接块体及所述上部表层块体可包括多个弧形结合臂,其相邻的结合臂朝垂直方向结合,以防止所述中间层块体和连接块体及上部表层块体朝水平方向移动及分离,所述多个弧形结合臂可沿着所述中间层块体和连接块体及所述上部表层块体的圆周方向以放射状排列。00。
12、12所述连接块体可为设置在低于所述中间层块体的上部表面的位置的十字形连接块体。0013所述上部表层块体可包括第一上部表层块体,其设置于所述中间层块体的上部;第二上部表层块体,其设置于所述连接块体的上部,并相互间或与所述第一上部表层块体连接,而且,所述第一上部表层块体的厚度可薄于所述第二上部表层块体的厚度。0014为达成所述目的,本发明提供用于防洪的降雨时即刻透水及储藏雨水的道路铺装系统及其施工方法,所述系统包括多个下层块体,并将所述下层块体朝高度方向多段层叠而形成,所述多个下层块体为了阻止所述下层块体朝水平方向分离而在侧面形成垂直结合翼以使相邻的块体朝垂直方向结合,并在中央区域形成第一穿孔。0。
13、015为达成所述目的,本发明提供用于防洪的降雨时即刻透水及储藏雨水的道路铺装施工方法,包括用多个下层块体制作下层的下层制作步骤,所述多个下层块体,为了阻止所述下层块体朝水平方向移动及分离,而在侧面形成垂直结合翼,以使相邻的块体朝垂直方向结合,并在其中央区域形成有第一穿孔;在所述下层的上部用多个中间层块体制作中间层的中间层制作步骤,所述中间层块体,在所述下层块体的上部沿着水平方向隔开设置,相邻的中间层块体通过连接块体而相互连接,并在中央区域朝垂直方向形成有第二穿孔;以及在所述中间层的上部用多个上部表层块体制作上部表层的上部表层制作步骤,所述多个上部表层块体,其设置在所述中间层块体的上部而形成道路。
14、铺装的上侧,并朝水平方向相互连接或与所述中间层块体及连接块体朝水平方向连接。0016根据本发明,具有能够有效地阻止相互连接的块体之间的隔离或分离现象,而使铺装面保持平坦,且降雨时使雨水以最快速度渗透到铺装面下部并被储藏而在表层不发生流水现象,从而能够从根本上防止洪水灾害,同时还能解决地下水枯竭问题。附图说明0017图1是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用于防洪的降雨时即刻透水及储藏雨水的道路铺装系统的侧面构造图。0018图2是图1的立体图。0019图3是图2的分解立体图。0020图4是连接2个下层块体的立体图。0021图5是下层块体的立体图。0022图6是下层块体的侧视图。0023图7是通过十字形连接块。
15、体连接中间层块体的立体图。0024图8是上部表层块体的立体图。0025图9是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降雨时即刻透水及储藏雨水的道路铺装方法的流程图。说明书CN104066891A3/5页60026图10是根据本发明的其他实施例的用于防洪的降雨时即刻透水及储藏雨水的道路铺装系统的侧面构造图。0027符号0028110下层块体,111、112垂直结合翼,113第一穿孔,114排水槽部,120中间层块体,121第二穿孔,122弧形结合臂,130连接块体,140A、140B上部表层块体,142A、142B弧形结合臂。具体实施方式0029以下,参照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0030图1是根据本发明的。
16、一实施例的用于防洪的降雨时即刻透水及储藏雨水的道路铺装系统的侧面构造图,图2是图1的立体图,图3是图2的分解立体图,图4是连接2个下层块体的立体图,图5是下层块体的立体图,图6是下层块体的侧视图,图7是通过十字形连接块体连接中间层块体的立体图,图8是上部表层块体的立体图,图9是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降雨时即刻透水及储藏雨水的道路铺装方法的流程图。0031如图1至3所示,本实施例的降雨时即刻透水及储藏雨水的道路铺装系统,包括,由多个下层块体110构成的下层L、由多个中间层块体120和连接块体130构成的中间层M、以及由多个上部表层块体140A、140B构成的上部表层H。0032首先,在碎石骨料层。
17、B的上部形成沙层A而使表面平整,在此状态下,下层L可由多个下层块体110形成。0033如图1至图6所示,下层块体110是为了阻止所述下层块体朝水平方向分离,而在侧面形成垂直结合翼111、112,以使相邻的块体朝垂直方向结合,并在其中央区域形成有第一穿孔113的块体构造体。0034此时,所述垂直结合翼111、112可包括第一翼部111,其形成于所述下层块体110的一侧面;第二翼部112,其形成于所述下层块体110的另一侧面,并朝垂直方向插入结合于相邻的下层块体110的第一翼部111。0035如图4所示,当结合2个下层块体110时,朝垂直方向结合第一翼部111及第二翼部112,从而使相互结合的2个。
18、下层块体110不能朝水平方向隔开或分离,因此,通过强的结合力而稳定道路,即,能够大幅度增强道路的内压缩力和内剪力。0036第一翼部111及第二翼部112并不是完全相同的形状,通过在所述第一翼部及第二翼部之间形成24MM的间隔,从而能够提高排水效果。0037朝下层块体110的水平方向形成的第一穿孔113在下层块体110中央的宽区域形成为较大,从而能够在降雨时即刻大量储藏通过上部表层H和中间层M流入的雨水。0038在下部块体110的第一翼部111区域进一步包括排水槽部114。即便朝侧方向结合下层块体110,大致具有半球形状的排水槽部114,也能保持空间,从而能够有效地透水及储藏雨水。0039如图6。
19、所示,如上构造的下层块体110,其上面110A平坦而前面110B朝前方突出。0040中间层M在下层L的上部朝水平方向形成为与下层L的面积相同,并可由多个中间层块体120和多个连接块体130构成。0041如图1至图3及图7所示,中间层块体120相互间隔开设置而形成中间层M,所述说明书CN104066891A4/5页7隔开设置的中间层块体120,其相邻的块体通过连接块体130相互连接。0042使用于本实施例的连接块体130可适用设置在低于中间层块体120的上部表面的位置的十字形连接块体130。0043中间层块体120的平面外周形状形成为与上部表层块体140A、140B相同。因此,中间层块体120插。
20、入结合于上部表层块体140A、140B,并且可通过组装而相互连接。0044在中间层块体120形成多个弧形结合臂122,其朝垂直方向结合于相邻的上部表层块体140A、140B,以防止中间层块体和上部表层块体朝水平方向分离。沿着中间层块体120的圆周方向以放射状排列的弧形结合臂122大致形成“S”字形钩,并连接于相邻的上部表层块体140A、140B。由于所述构造,中间层块体120和上部表层块体140A、140B不会朝水平方向隔开或分离,因此,通过强的结合力而稳定道路,即,能够大幅度增强道路的内压缩力和内剪力。0045在所述中间层块体120的中央区域朝垂直方向形成有第二穿孔121。由于,第二穿孔12。
21、1朝垂直方向形成为较大,因此,能够有效地排水及储藏雨水。0046最后,上部表层H在中间层M的上部朝水平方向形成为与中间层M的面积相同,而且,可由多个上部表层块体140A、140B构成。0047如图1至图3及图8所示,上部表层块体140A、140B设置于形成中间层M的中间层块体120的上部而形成道路铺装的上侧,而且,相互间或与中间层块体120水平连接。0048中间层块体120通过低于中间层块体的表面的十字形连接块体130而连接,因此,为了在中间层块体120和十字形连接块体130的上部设置上部表层后,使上部表面保持水平,如图8A及8B所示,上部表层块体140A、140B的高度应不同。0049换句而。
22、言,在本实施例中,上部表层块体140A、140B可分为第一上部表层块体140A和第二上部表层块体140B,所述第一上部表层块体设置于中间层块体120的上部,所述第二上部表层块体设置于十字形连接块体130的上部,彼此互相连接或与第一上部表层块体140A连接,此时,第一上部表层块体140A的厚度可薄于第二上部表层块体140B的厚度。由此,当将第一上部表层块体140A及第二上部表层块体140B设置于中间层块体120和十字形连接块体130的上部时,第一上部表层块体140A及第二上部表层块体140B的上面成为水平。0050如上所述,第一上部表层块体140A及第二上部表层块体140B和中间层块体120的平。
23、面外周形状相同。因此,第一上部表层块体140A及第二上部表层块体140B是相互间插入结合或是第一上部表层块体140A及第二上部表层块体140B和中间层块体120中相对应的块体互相插入结合,从而能够通过组装而相互连接。通过相互连接第一上部表层块体140A及第二上部表层块体140B,从而在第一上部表层块体140A及第二上部表层块体140B之间形成图3中放大示出的间隙G。0051在第一上部表层块体140A及第二上部表层块体140B的外面沿着圆周方向以放射状排列的多个弧形结合臂142A、142B大致形成“S”字形钩,同时强力结合相邻的块体,从而使所述上部表层块体不会朝水平方向隔开或分离。0052参照图。
24、9简略说明具有所述构成的用于防洪的降雨时即刻透水并储藏雨水的道路铺装系统。0053首先,利用多个下层块体110制作下层L(S11)。此时,如上所述,通过第一翼部说明书CN104066891A5/5页8111及第二翼部112朝侧方向连接下层块体110,从而使下层块体110不会朝侧方向,即水平方向分离或隔开。0054其次,组装中间层块体120和十字形连接块体130使其成正三角形,并设置在下层L的上部,从而制作中间层M(S12)。0055然后,将第一上部表层块体140A及第二上部表层块体140B设置在中间层块体120和十字形连接块体130的上部,然后使第一上部表层块体140A及第二上部表层块体140。
25、B与中间层块体120中相对应的块体连接,从而制造上层H(S13),由此能够完成如图1所示的系统,即,道路铺装构造。0056具有如上所述形态的连接构造时,即便由于车辆的冲击或其他的地面弱化等问题而地面异常时,“S”字形钩部的弧形结合臂142A、142B不会朝水平方向隔开或分离。因此,能够增强内压缩力和内剪力。0057当为如上所述构造的道路铺装系统时,雨水通过形成在上部表层H的第一上部表层块体140A及第二上部表层块体140B之间的间隙G而渗透流下后,储藏于中间层M的第二穿孔121、十字形连接块体130之间的大空间及下层L的第一穿孔113,然后渗入到地面。因此,能够从根本上解决雨水不能渗入而引起的。
26、洪水灾害和地下水的枯竭问题。0058如上所述,根据本发明,能够有效地阻止相互连接的块体110、120、140A、140B之间的隔开或分离现象,以使铺装面保持平坦,而且,降雨时使雨水以最快速度渗透到铺装面下部并被储藏而在道路表层不发生流水现象,从而能够从根本上防止洪水灾害,同时还能解决地下水枯竭问题。而且,形成各层的块体110、120、140A、140B以钩形而相互连接,因此,不仅朝水平及垂直方向的连锁功能较好,而且其构造稳定,耐久性较好。即,即便地面异常,块体110、120、140A、140B也不易隔开及分离,而且,即便重型车辆频繁通过而频繁施加重力和冲击,也由于内压缩力和内剪力强而能够半永久。
27、性地使用。而且,为了增大储藏空间,层叠多层块体,从而即便突然下起暴雨,也能对应暴雨。0059图10是根据本发明的其他实施例的用于防洪的降雨时即刻透水及储藏雨水的道路铺装系统的侧面构造图。0060图中示出了朝高度方向层叠如上所述的下层块体110多层来完成道路铺装系统的构造,当适用所述构造时也能获得本发明的效果。0061如上所述,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所述实施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理解可在不脱离本发明的思想及范围内进行各种修改及变形。因此,所述修改例或变形例也应属于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内。说明书CN104066891A1/9页9图1说明书附图CN104066891A2/9页10图2说明书附图CN104066891A103/9页11图3说明书附图CN104066891A114/9页12图4说明书附图CN104066891A125/9页13图5说明书附图CN104066891A136/9页14图6说明书附图CN104066891A147/9页15图7说明书附图CN104066891A158/9页16图8说明书附图CN104066891A169/9页17图9图10说明书附图CN104066891A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