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构件接合用矫直装置.pdf

上传人:00062****4422 文档编号:187135 上传时间:2018-02-01 格式:PDF 页数:17 大小: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00128845.8

申请日:

2000.09.21

公开号:

CN1289880A

公开日:

2001.04.04

当前法律状态:

终止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专利权的终止(未缴年费专利权终止)授权公告日:2004.1.21|||授权|||公开|||实质审查的生效申请日:2000.9.21

IPC分类号:

E04G17/00

主分类号:

E04G17/00

申请人:

株式会社松本工务店; 株式会社松村组

发明人:

南达成

地址:

日本大阪府

优先权:

1999.09.24 JP 271060/99

专利代理机构:

上海专利商标事务所

代理人:

方晓虹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一种长构件接合用矫直装置,具有:一对绞接板、上推块及第1、第2楔形块。一对绞接板从两侧紧贴在设于下侧构件上端部的第1安装块上及设于上侧长构件下端部的第2安装块上。第1楔形块插入由一对绞接板和两个安装块围成的间隙中,可滑动地与一个安装块接触。上推块在间隙中与另一安装块相邻配置,支承于至少一个绞接板上,能与另一安装块接触且可上下移动。第2楔形块为了配置在第1楔形块与上推块之间而沿着横切该第1楔形块插入方向的方向可上下移动地贯通设置于一对绞接板上。本发明能简单快速地完成矫直作业。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长构件接合用矫直装置,用于在将上侧长构件垂直地竖立于下侧构件上 端部的矫直作业中对竖立的长构件进行矫直后与下侧构件接合, 其特征在于,具有:一对绞接板、第1楔形块、上推块及微调用第2楔形块, 所述一对绞接板从两侧紧贴在预先设于下侧构件上端部侧面的第1安装块上 及预先设于上侧长构件下端部侧面的与该第1安装块对应部位的第2安装块上而 与它们连接固定, 所述第1楔形块与所述绞接板平行地插入由该一对绞接板和所述第1及第2 安装块围成的间隙中,且与所述第1及第2安装块中的一个滑动接触并被支承, 所述上推块在所述间隙中与所述第1及第2安装块中的另一个安装块相邻配 置,且以能与该另一个安装块接触的状态而可上下移动地支承于至少一个所述绞 接板上, 所述微调用第2楔形块为了配置在插入所述间隙的第1楔形块与配置在所述 间隙中的所述上推块之间,沿着横切该第1楔形块的所述插入方向的方向可上下 移动地贯通设置于所述一对绞接板上。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长构件接合用矫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推块具 有从与所述绞接板相对的一个侧面贯通到另一侧面的上下方向延伸的长孔,并在 该长孔中穿过两端支承于所述一对绞接板上的螺栓,由此可上下移动地支承于该 一对绞接板上。
3: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长构件接合用矫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2 楔形块松嵌于在所述各绞接板上形成的孔中并贯通配置于该一对绞接板上,且在 向该各绞接板的外侧伸出的第2楔形块端部设置防拔构件。
4: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长构件接合用矫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2 楔形块的与所述第1楔形块接触的部分为圆弧形状截面。
5: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长构件接合用矫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2楔形 块的与所述第1楔形块接触的部分为圆弧形状截面。
6: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长构件接合用矫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一对 绞接板通过卡合用轴杆与设在所述第2安装块上端边缘部的临时卡合部临时卡 合,所述卡合用轴杆架设在远离要相互接合的所述上侧及下侧构件的绞接板外缘 部的上端部。
7: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长构件接合用矫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一对绞接 板通过卡合用轴杆与设在所述第2安装块上端边缘部的临时卡合部临时卡合,所 述卡合用轴杆架设在远离要相互接合的所述上侧及下侧构件的绞接板外缘部的 上端部。
8: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长构件接合用矫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一对绞接 板通过卡合用轴杆与设在所述第2安装块上端边缘部的临时卡合部临时卡合,所 述卡合用轴杆架设在远离要相互接合的所述上侧及下侧构件的绞接板外缘部的 上端部。
9: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长构件接合用矫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一对绞接 板通过卡合用轴杆与设在所述第2安装块上端边缘部的临时卡合部临时卡合,所 述卡合用轴杆架设在远离要相互接合的所述上侧及下侧构件的绞接板外缘部的 上端部。

说明书


长构件接合用矫直装置

    本发明涉及一种长构件用取直装置,用于在结构物的施工现场等,将钢柱等柱形构件及其他长形构件垂直地竖立在下侧构件、譬如预先设置于地基等的下侧构件或已垂直地竖立的下侧柱形构件上进行矫直作业时,对已插入的长构件进行矫直,并在正式接合前作临时固定。

    在结构物的施工现场等,在将钢柱等柱形构件及其他长构件垂直地竖立于下侧柱形构件上进行矫直作业时,例如首先是将该长构件以大致垂直的姿势竖立于对其进行矫直的下侧柱形构件上。然后将下侧柱形构件和上侧长构件临时固定后进行矫直作业。

    过去该矫直作业采用以下方法,即从前述上侧长构件的上端部附近向着下方4个方向伸出钢缆,用拉伸器拉伸各钢缆,由此进行矫直作业,在将上侧长构件正式接合于下侧柱形构件上之前,将上侧长构件保持在垂直状态。

    然而,这种使用钢缆进行矫直的方法需要装卸钢缆和装卸拉伸器,而且还需要钢缆、拉伸器等多种临时设备。

    另外,由于要向4个方向伸出钢缆,故会与同时进行其他矫直作业的钢缆交错,会对整个施工现场带来妨碍,导致作业效率低下。

    另外,用钢缆进行矫直时,由于在长构件正式接合前需要时间,故会产生钢缆的延伸或拉伸器松弛,不能保持长构件的垂直度,有时需要重新矫直。而且在将长构件正式接合后还要用很多人力和时间拆除矫直装置。

    为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在将上侧长构件垂直竖立于下侧构件的上端部上的矫直作业中、将竖立的长构件矫直后与下侧构件接合的长构件接合用矫直装置,该长构件接合用矫直装置能够简单、快速、且不妨碍其他施工作业地进行矫直作业,且结构简单、价格低廉。

    本发明的目的还在于提供一种用于在在将上侧长构件垂直竖立于下侧构件的上端部上的矫直作业中、将竖立的长构件矫直后与下侧构件接合的长构件接合用矫直装置,该长构件接合用矫直装置能够在将下侧构件与上侧长构件正式接合后简单快速地拆除。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长构件接合用矫直装置,用于在将上侧长构件垂直地竖立于下侧构件上端部地矫直作业中对竖立的长构件进行矫直后与下侧构件接合,

    其特点是,具有:一对绞接板、第1楔形块、上推块及微调用第2楔形块,

    前述一对绞接板从两侧紧贴在预先设于下侧构件上端部侧面的第1安装块上及预先设于上侧长构件下端部侧面的与该第1安装块对应部位的第2安装块上而与它们连接固定,

    前述第1楔形块与前述绞接板平行地插入由该一对绞接板和前述第1及第2安装块围成的间隙中,且与前述第1及第2安装块中的一个滑动接触并被支承,

    前述上推块在前述间隙中与前述第1及第2安装块中的另一个安装块相邻配置,且以能与该另一个安装块接触的状态而可上下移动地支承于至少一个前述绞接板上,

    前述微调用第2楔形块为了配置在插入前述间隙的第1楔形块与配置在前述间隙中的前述上推块之间,沿着横切该第1楔形块插入方向的方向可上下移动地贯通设置于前述一对绞接板上。

    本发明的长构件接合用矫直装置可如下使用。

    使用前先将前述上推块可上下移动地支承在绞接板上。并将前述微调用第2楔形块贯通设于于一对绞接板上且使之与上推块相邻。

    另外,预先将前述第1安装块安装于下侧构件的上端部侧面。再将前述第2安装块安装于上侧长构件的下端部侧面。

    第1、第2安装块最好在要安装的上侧及下侧构件的侧周面以大致90°的中心角间隔设置4对,当然也可不受此限。

    而且把要相互接合的下侧构件及上侧长构件中的上侧长构件用吊车等吊起后配置于下侧构件的上方。并且此时将下侧构件的第1安装块和上侧长构件的第2安装块配置在相互对应的位置上。

    另外,本发明的矫直装置除了第1楔形块外,预先组装时也可与如前述那样吊起的上侧长构件的安装块上临时卡合,以不妨碍上侧长构件向下侧构件上移动。

    然后,将一对绞接板紧贴于各对第1、第2安装块的两侧以将它们夹住,并临时固定于这些安装块上。这时,前述上推块与第2安装块(或第1安装块)相邻配置。不过上推块及(或)第2楔形块也可在将一对绞接板临时固定于第1、第2安装块上后安装于该绞接板上。但是,如前述那样预先设置在绞接板上的方式更便于操作。

    这样将一对绞接板临时固定在第1、第2安装块上后将下侧构件和上侧长构件临时连接,将上侧长构件竖立于下侧构件上。

    接着,用铅锤等垂直测量装置测量上侧长构件偏离垂直方向的倾斜度,如有倾斜,将要接合的上下构件的侧周面上的矫直装置的1或2个以上的第1楔形块以适当顺序打入。由此经过第2楔形块及上推块而将第2安装块上推,从而将设有该第2安装块的上侧长构件下端部的部分上推并矫直。

    这样,通过以适当的顺序将1或2个以上的第1楔形块打入,来调节上侧长构件。必要时还可通过以适当顺序将1或2个以上的第2楔形块打入而对上侧长构件的倾斜向垂直方向作微调。最终将上侧长构件调节成垂直状态。

    然后,将一对绞接板牢牢地固定在紧贴于其上的第1、第2安装块上,以将下侧构件与上侧长构件牢固地临时接合。

    再在通过焊接等方法将上侧及下侧构件正式接合后,或在用焊接等进行的正式接合前,将第2楔形块向拔出方向略微打出,以将第1楔形块松开拔出,最终将绞接板从第1、第2安装块上取下。这样就可将上侧长构件垂直地接合于下侧构件上。

    如上所述,采用本发明的长构件接合用矫直装置,比用钢缆和拉伸器对上侧长构件进行矫直的传统方法简单快速,而且进行矫直作业时不会妨碍其他的施工作业。而且很安全。本发明的长构件接合用矫直装置结构简单,价格低廉。采用本发明的长构件接合用矫直装置,在将下侧构件和上侧长构件正式接合后,能简单快速地拆除该矫直装置。

    前述上推块譬如具有从与前述绞接板相对的一个侧面贯通到另一侧面的上下方向延伸的长孔,并在该长孔中穿过两端支承于前述一对绞接板上的螺栓,由此可上下移动地支承于该一对绞接板上。

    前述第2楔形块譬如可松嵌于在前述各绞接板上形成的孔中并贯通配置于该一对绞接板上。在这种场合,可在向该各绞接板外侧伸出的第2楔形块端部设置防拔构件。

    作为前述第2楔形块的防拔构件,可以是以下任意一种:

    (1)可以与预先设于该第2楔形块两端部的销子嵌合孔配合或脱离的销子,

    (2)可以与预先设于该第2楔形块两端部的螺栓孔螺纹结合的螺栓、或可拆卸地安装的螺栓及螺帽,

    (3)一体形成于该第2楔形块的较粗端部、且弯曲成不能从绞接板的孔中拔出的弯曲部及可与预先设于另一方较细端部的销子孔配合或脱离的销子。

    前述第2楔形块的与前述第1楔形块接触的部分为圆弧形状截面,且可在进行矫直作业时减少该第1楔形块与第2楔形块之间的摩擦力。

    前述一对绞接板可以通过卡合用轴杆与设在前述第2安装块上端边缘部的临时卡合部临时卡合,前述卡合用轴杆架设在远离要相互接合的前述上侧及下侧构件的绞接板外缘部的上端部。

    前述临时卡合部可以是设在前述第2安装块上端边缘部的凹部。

    在前述矫直装置中,前述第1楔形块以外的构件可以在预先组装好的状态下运输和保管,也可以在分解状态下个别地运输和保管。

    前述下侧构件可以是预先设置于地基等基础中的柱子等长构件、或矫直连接用的构件、或已垂直地设置的柱子等长构件等。

    将前述一对绞接板和前述第1及第2安装块连接固定的方法可以是用螺栓和螺帽将绞接板和安装块连接固定。

    最好除了本发明的长构件接合用矫直装置中所包含的第1楔形块、第2楔形块、上推块、绞接板以外,用于连接固定绞接板和安装块的螺栓、螺帽等用能承受较大负载的高张力钢制造。

    对附图的简单说明

    图1是本发明长构件接合用矫直装置的使用状态立体图。

    图2是图1的长构件接合用矫直装置的主视图。

    图3是图1的长构件接合用矫直装置的侧视图。

    图4是从图1的长构件接合用矫直装置的正面看的剖视图。

    图5是从图1的长构件接合用矫直装置的侧面看的中央部剖视图。

    图6是图1装置中的绞接板的侧视图。

    图7是将图1的长构件接合用矫直装置临时卡合时的侧视图。

    图8是将图1的长构件接合用矫直装置临时卡合时的主视图。

    以下结合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实施形态。

    图1是本发明长构件接合用矫直装置A的使用状态立体图。更具体地说,是用于在已垂直地竖立的下侧柱形构件的上端垂直地连接上侧柱形构件时的立体图。

    图2、图3、图4、图5分别是图1的长构件接合用矫直装置使用状态下的主视图、侧视图、从正面看的剖视图、从侧面看的中央部剖视图。

    长构件接合用矫直装置A包含一对绞接板1a、1b。这些绞接板要从两侧紧贴第1安装块E1和第2安装块E2而与该块E1和E2连接固定,该第1安装块E1已通过焊接等接合方法连接在已垂直竖立的下侧柱形构件DP上端部侧面,该第2安装块E2已通过焊接等接合方法连接在上侧长构件UP下端部侧面。

    装置A具有第1楔形块2、上推块3及第2楔形块4,该第1楔形块插入被一对绞接板1a、1b和第1及第2安装块E1、E2所围成的间隙S(见图5),且可滑动地与第1安装块E1接触并支承于该块E1上,该上推块3与安装块E2相邻配置,该第2楔形块4配置在第1楔形块2与上推块3之间。

    在第2楔形块E2的远离上侧长构件UP的上端边缘部,形成供矫直装置临时卡合的凹部E23。

    绞接板1a如图6所示,是从侧面看为矩形、在纵向的一条长边上形成梯形伸出部的平板。绞接板1a上设有用于与安装块E1、E2连接用的4个螺栓孔11a、12a、13a、14a。

    绞接板1b也是与绞接板1a同样形状的平板,并与绞接板1a一样,设有螺栓孔11b、12b、13b、14b(见图5)。另外,绞接板1a、1b都在与上推块3对应的部分设有贯通孔15a、16a(见图6)、15b、16b(见图4、图5)。而且在与第2楔形块4对应的部分设有矩形贯通孔17a、17b(见图4、图6)。

    在与安装块E2上端边缘部的凹部E23对应的各绞接板1a、1b部分,形成临时卡合用的上下方向延伸的长孔18a、18b(见图4)。

    上推块3形成短楔形。上推块3具有与第2安装块E2的平坦下侧面抵接的平坦上侧面32和在一对绞接板之间从上推块侧面33向该块的侧面34向下倾斜的倾斜下侧面31。

    上推块3还具有从其侧面33向34贯通、相互平行、上下方向延伸的一对长孔35、36。可脱离地贯通在一对绞接板上形成的贯通孔15a、15b及16a、16b的螺栓51、52贯通长孔35、36,由此将上推板3可分解且可上下移动地与一对绞接板1a、1b连接。另外,在螺栓51、52的一端螺合有螺帽61、63,防止螺栓拔出。

    第2楔形块4可上下移动地松嵌于设在一对绞接板上的矩形贯通孔17a、17b中,与第1楔形块2正交且在第1楔形块2和上推块3之间可滑动地与两个块抵接。在第2楔形块4的向各绞接板1a、1b外侧伸出的端部41、42上预先设有销孔。销子43、44可脱离地嵌入这些销孔中,由此防止块4从贯通孔17a、17b中拔出。

    第2楔形块4的与第1楔形块2抵接的下侧面45形成圆弧形截面(见图2、图3、图5等)。

    另外,上推块3的下侧面倾斜角和第2楔形块4的上侧面倾斜角大致相同,它们的斜度比与第2楔形块4的下侧面45抵接的第1楔形块2的上侧面21的倾斜度小。

    将螺栓53穿过各绞接板上端部的临时卡合用长孔18a、18b,并将螺帽63与穿过的螺栓53的前端螺合,由此形成将矫直装置A与第2安装块E2的前述上端边缘部凹部E23临时卡合的临时卡合部。即,螺栓53、尤其是其一部531成为临时卡合部。

    装置A的第1楔形块2以外的构件用可相互装拆的装置连接,或是嵌入可拆除的防脱落销子,故装置A无论是在各部相互连接的状态下,还是在全部构件一一分解的状态下都能保管和运输。而尽量先将各部分相互连接,更便于保管、运输及矫直作业的操作。

    在第1及第2安装块E1、E2上,设有圆孔E11、E12、E21、E22(见图5),它们的直径大于设在一对绞接板1a、1b上的螺栓孔11a~14a、11b~14b。

    在矫直装置A上,第2楔形块4的上侧面(斜面)46与上推块3的斜面31抵接,第1楔形块2的上侧面(斜面)21与第2楔形块4的截面为圆弧状的下侧面45抵接。

    随着第1楔形块2向插入深处移动,第1楔形块2钻到第2楔形块4下面,随之将第2楔形块4向上推。第2楔形块4和上推块3的斜面46、31的倾斜方向与第1楔形块2的移动方向正交,从而第2楔形块4将上推块3向上推的量等于该楔形块4被第1楔形块2上推的量。于是,可上下移动地支承于一对绞接板1a、1b的上推块3被上推。被上推的上推块3推压第2安装块E2以进行矫直。

    以下为1例用长构件接合用矫直装置A将截面为四边形、圆形的上侧柱形构件UP在相同截面形状的下侧柱形构件DP上进行矫直的顺序。

    预先在下侧柱形构件DP的上端部周侧面上以等中心角度的间隔设置4处第1安装块E1,在上侧柱形构件UP的下端部周侧面也与安装块E1对应预先设置第2安装块E2。

    接着用吊车等吊装装置将上侧柱形构件吊起。同时,或在此前后,如前所述,在预先组装的一对绞接板1a、1b、上推块3及第2楔形块4中的该绞接板上形成的临时卡合用长孔18a、18b中,将螺栓53从孔18a一侧穿过18b一侧,并将螺帽63与伸出的螺栓前端螺合。由此将螺栓53作为临时卡合用轴杆。不过,该螺栓53也可预先安装。

    另外,在绞接板1a的螺栓孔13a(见图6)和绞接板1b的螺栓孔13b中从孔13a一侧插入螺栓56,并使螺栓56的前端从螺栓孔13b伸出,将螺帽66与伸出的螺栓56的前端螺合。

    在此状态下,如图7、图8所示,将作为临时卡合用轴杆的螺栓53的处于绞接板1a、1b之间的部分531(见图4)与上侧安装块E2的上端边缘部凹部E23(见图1)卡合,同时将螺栓56的中间部分561与安装块E2的外端面抵接而临时设置。

    这样,在将矫直装置A与安装块E2临时卡合的状态下,再用吊车等吊装装置将上侧柱形构件UP载放于下侧柱形构件DP的上端部。这时,要相互对应的第1、第2安装块E1、E2在一条直线上排列。接着,暂时拆下临时安装的螺栓56,使绞接板1a、1b以螺栓53为中心转动,以与安装块E1、E2重合。

    将螺栓54依次贯通板1a的螺栓孔11a、第1安装块E1的圆孔E11及板1b的螺栓孔11b,并将螺帽64在螺栓孔11b一侧螺合,进行临时固定。再将螺栓55穿过上侧的螺栓孔12a、圆孔E12及螺栓孔12b,并用螺帽65进行临时固定。同样,将螺栓56穿过螺栓孔13a、圆孔E21及螺栓孔13b后用螺帽66临时固定,将螺栓57穿过螺栓孔14a、圆孔E22及螺栓孔14b后用螺帽67临时固定。这样将上侧柱形构件UP与下侧柱形构件DP临时连接,然后拆除临时卡合用螺栓53。

    在该操作结束后,通过铅锤等垂直度测量装置测量上侧柱形构件UP偏离垂直方向的倾斜度,检测上侧柱构件UP的倾斜方向和倾斜程度。

    当发现倾斜时,在倾斜的那个长构件接合用矫直装置A上将第1楔形块2推入,由此将第2楔形块4和上推块3向上方推,以将第2安装块E2上推,对上侧柱形构件UP进行矫直。这一操作可通过每次少量地打入楔形块2来进行,而且必要时在设置于柱形构件周围其他部分的装置A上也进行同样操作,最终将上侧柱形构件UP调节成垂直状态。另外,必要时要对倾斜角小于第1楔形块2的第2楔形块4进行微调。

    然后,将螺栓54、55、56、57旋紧,用一对绞接板1a、1b和第1及第2安装块E1、E2之间的磨擦力在下侧构件DP上将上侧柱形构件UP临时固定成垂直状态。

    最后用焊接等方法将下侧柱形构件DP和上侧柱形构件UP正式接合,然后将安装的所有长构件接合用矫直装置A拆除,完成矫直作业。

    第1楔形块2与一对绞接板平行地向着构件DP、UP打入,很难拔出,为此,在矫直作业完毕后,对沿着与第1楔形块2正交的方向插入的第2楔形块4向着松开方向敲打,以使第1楔形块2、第2楔形块4以及上推块3成为相互间松弛的状态,再将第1楔形块2拔出。并且卸下螺栓54、55、56、57,拆除装置A。

    以上说明的长构件接合用矫直装置A是第1楔形块2与安装于下侧构件上的安装块E1接触并支承于该块E1上,上推块3与安装块E2接触,但也可以是第1楔形块2与安装块E2接触,上推块3与块E1接触。另外,上推块3及第2楔形块4的倾斜方向也可相反。

    由于设想以上说明的长构件接合用矫直装置A要承受较大负载及力矩,故在此采用高张力钢制造,但并不受此限制。

    再有,采用以上说明的矫直装置A,各构件的对于压缩拉伸方向的截面积较大,该方向的构件长度较短,故构件变形小,与使用钢缆等的场合相比,变形量小,容易将上侧柱形构件保持在垂直状态。

    本发明是用于在下侧构件的上端部垂直地竖立上侧长构件的矫直作业中对长构件进行矫直后与下侧构件接合的长构件接合用矫直装置,能够简单快速、且不妨碍其他施工作业地进行矫直作业,结构简单,价格低廉。

    本发明是用于在下侧构件的上端部垂直地竖立上侧长构件的矫直作业中对长构件进行矫直后与下侧构件接合的长构件接合用矫直装置,能够在下侧构件与上侧长构件正式接合完毕后,简单快速地拆除。

长构件接合用矫直装置.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长构件接合用矫直装置.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长构件接合用矫直装置.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长构件接合用矫直装置.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长构件接合用矫直装置.pdf(17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一种长构件接合用矫直装置,具有:一对绞接板、上推块及第1、第2楔形块。一对绞接板从两侧紧贴在设于下侧构件上端部的第1安装块上及设于上侧长构件下端部的第2安装块上。第1楔形块插入由一对绞接板和两个安装块围成的间隙中,可滑动地与一个安装块接触。上推块在间隙中与另一安装块相邻配置,支承于至少一个绞接板上,能与另一安装块接触且可上下移动。第2楔形块为了配置在第1楔形块与上推块之间而沿着横切该第1楔形块插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固定建筑物 > 建筑物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