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切开管状骨的内锯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切开管状骨的内锯,该内锯具有一个基体,该基体配有一个可沿径向从基体中移出的锯条。
背景技术
例如,这种管状骨内锯在德国实用新型G9217188.5中公开了。采用这种内锯,就能用锯子和锯组件切断管状骨。在这里,锯子沿径向从基体中移出并在基体转动时切断骨头。尤其是在外科中,例如当骨头或骨折处不能正确愈合或需要对畸形或弯曲的骨头作修正以加长或截短四肢时,必须径向切断骨头。通常,这样的内锯是从端面导入管状骨的,以便从内向外切断骨头。尤其是在牵引骨头的情况下,在切断管状骨后,将骨髓钉、牵引装置等插入轴向孔或轴向入口中。
在这里,常见的已知内锯的缺点是操作不便、难于插入和调节。尤其是,如果采用上述内锯,会不希望地在切断管状骨时损伤骨膜和周围的细胞组织。这么一来,延迟了治愈。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开头所述类型的内锯,它克服了上述缺陷并且能利用它作用于不同的骨头截面,从而均匀切断这些骨头截面。此外,这样的内锯易于操作且制造成本低廉。
该目的通过权利要求1的特征及其从属权利要求的特征实现。
对本发明重要的是,锯条易更换和进给。例如,可给基体的外周面配属一个操纵元件,该操纵元件可借助于人手指来操作或轴向移动。直接连接到操纵元件上的锯条可利用人手指来度量地借助操纵元件径向移出基体端侧,以确保锯条的进给或方向。同时,基体可径向地绕中轴线旋转,以实施锯切过程。不过,重要的是,在基体径向旋转期间,基体乃至锯条还借助于一个驱动装置实施摆动运动。该摆动运动改善了锯切情况并同时造成锯条可被插入,而锯条基本上不会损伤骨膜或骨头本身。仅仅通过摆动运动就能让锯条发挥其锯切和分离地作用,但这只是对坚硬的阻力如管状骨而言。在切断管状骨时,通过锯条的径向进给和同时进行的摆动,使锯条碰到骨膜但不会损伤它。
此外,在本发明中有利的是,锯条的进给能手动地且必要时不锁定或可锁定地按度量来进行,这样,外科医生就能读出他将管状骨切得有多深。进给运动也可借助一个弹簧件来施压进行,该弹簧件靠在操纵元件上或直接靠在锯条上。但本发明并不局限于此。
在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中,事实证明特别有利的是,锯条尤其是操纵元件借助一个致动器且必要时借助一个连接在其上的控制器来操作,其中,在致动器与锯条之间或在致动器与操纵元件之间设有一个力传感器。致动器例如可利用控制器准确地按照骨头的CAD/CT横截面预定值来提供信息,控制器随后根据相对骨头的不同径向角位来控制锯条进给深度或回移运动。
由此也可均匀地锯开横截面不呈圆形的骨头,其做法是,锯条进给是遵循骨头的切片预定值和横截面走向而按照径向位置的不同进行的。在此情况下,得到计算机支持的控制器根据管状骨的切片分布或横截面走向来完成锯条进给深度。这同样落在本发明的范围内。
还特别有利的是,一个驱动装置同时通过一个摆动传动装置将径向摆动运动传给基体且尤其是锯条,同时,可以在可选方向上完全径向转动一圈,以便径向切断骨头。
【附图说明】
下面参照附图并从对优选实施例所做的说明中得到了本发明的其它优点、特征和细节。其中:
图1a示出了用于切开管状骨的内锯的示意局剖图;
图1b示出了图1a的内锯的另一实施例的示意局剖图;
图1c示出了图1a、1b的内锯的又一实施例的示意局剖图;
图2示出了一个可能的使用位置上的内锯的示意局剖图;
图3示出了图1a中的具有所属驱动装置的内锯的示意局剖图;
图4是图1a的在使用位置上的内锯且尤其是基体的示意侧视图;
图5示出了锯条的一部分且尤其是端部的示意侧视图;
图6是管状骨及插入其中的内锯的另一实施例的示意局剖图。
【具体实施方式】
根据图1a,本发明的内锯R1具有一个基体1,其中,一个横截面最好呈矩形的锯条5沿轴向优选地居于中心位置地在一个导轨2中引导并在基体1的头部区域3中径向地从一个出口4中移出。在头部区域3的靠近把手部6的另一端,在外外周面7上优选形成一个与出口4相对的导入道8,该导入道用于引入锯条5。锯条5可以是固定地或可又松开地与一个操纵元件9连接或着固定连接,其中,通过操纵元件9沿所示双箭头方向X的移动使锯条5径向地从基体1头部区域3中移出。尤其如图5所示地,锯条5的端侧设有多个锯齿10,它们例如呈弧形排列在端侧区域中。锯条5的端面最好成拱形。
通过操纵元件9在所示双箭头方向X上的移动,锯条5的端侧区域沿所示双箭头方向Y径向地从基体1中移进或移出。
此外,如图1a所示,操纵元件9例如借助人手指来操作并沿着标尺11移动,标尺11与锯条5的进给深度相对应。因此,就可从外面准确地调节并读取进给深度。
还有利的是,锯条5例如在一次使用中仅从导入道8中被取出并能很容易地更换。必要时,可通过导入道8将具有固定锯条5的操纵元件9再次导入基体1中以便重新使用。本发明并不局限于此。
但重要的是,把手部6在基体1的一端上径向相对基体1转动地被脱开,这样例如可通过人手指捏住把手部6,从而用手或自动地使基体1绕中轴线M运动。在把手部6的另一端上设有一个接头12,优选是AO接头,以接纳一驱动装置13,如在图3中示意示出的那样。
驱动装置13也可仅仅是一个手柄,可利用它使基体1绕中轴线M转动,其中,把手部6与绕中轴线M的转动运动无关。
在出口4的区域中,出口4和锯条5位于轴线A上,在这种情况下,轴线A与中轴线M成一个角度W,优选为90度。
出口4在基体1中与中轴线M成90度的角度W。有利的是,出口4例如以40-90度的小角度位于基体1中。由此,可以按倾斜的切口面切断骨头,这造成切口面增大。因此,在这里还有利的是,实现了更快速的治愈,尤其在大切口面愈合时获得了更高的坚固性。
在此情况下,可将出口4定位成使轴线A与中轴线M例如成40-140度的角度W。在本发明的范围内,也可例如借助一个在此未示出的装置在手术中改变角度W。
还有利的是,一个冲洗通道23可通入导入道8中,该冲洗通道可用于冲洗和/或抽吸。在这里,也可通过冲洗通道23在锯切点上冷却基体1。
还可想到的是,操纵元件9和标尺11被设置成环绕基体1,这样,可在任何理想位置上抓住操纵元件9,并且可在各理想位置上读取标尺11。在这里,标尺11完全环绕外周面7地设置,必要时,它可以有多个不同的标尺11。于是,操纵元件9被设计成环套等形式,它完全或至少部分地包住基体1的外周面7。
在根据图1b的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中,示出了另一个与上述类型的结构大致对应的内锯R2。
不同之处在于,导轨2构成一个较大的半径,以便将锯条5从出口4转向导入道8。必要时,可在导入道8的区域内在基体1的外周面7上形成一个沟槽,以便在其中导引或容纳锯条5。
通过上述方式,锯条5可通过操纵元件9在所示双箭头方向X上沿标尺11往复移动,以使锯条5且尤其是锯齿10从出口4中移出。
在这里也可想到,使操纵元件9可相对标尺11被锁定地移动。
此外,在本发明的范围内,可将一个构造成压簧和/或拉簧的弹簧件14连接到操纵元件9上,以便利用预压将操纵元件9压到头部区域3上。在这里,也可想到持续改变弹簧并改变弹簧件14的预应力。
在根据图1c的本发明的又一个实施例中,示出了与图1的内锯R1大致对应的内锯R3。不同之处在于,锯条5和/或操纵元件9能通过一个致动器15在所示双箭头方向X上往复移动。致动器15受到一个控制器16的控制。
在致动器15与操纵元件9之间和/或在致动器15与锯条5之间可设置一个力传感器17,以便准确地测量恒力,尤其是进给力。例如如图2所示,当锯齿10完全切开管状骨18时,这是重要的,从而不会损坏位于其上的骨膜19。
还有利的是,通过控制器16,致动器15能相应于管状骨横截面走向地适应于锯条进给运动,尤其如图2所示。相应的横截面可例如借助超声波来测定,不同的锯切深度相应地可通过控制器16被输入以便锯切管状骨18,因而,根据内锯R3位置的不同和内锯R3相对骨头的位置的不同,可相应于待切开的管状骨18的横截面形状来调整不同的深度。这些数据例如也可无线地传递给控制器16和进而给致动器15。
图2的实施例表示在使用位置上的内锯R1,其中,通过使基体1绕中轴线M径向旋转和同时进给锯条5来锯切管状骨18。
对本发明重要的是,尤其是在出口4的区域中,按照骨头的位置和横截面的不同,可调节出锯条5的不同进给深度,因为管状骨18在不同的角度区域中或厚或薄并相对该中轴线有不同的半径。为了补偿这一点,允许进给深度在内锯R1转动时恒定改变。锯条5的进给最好相应于管状骨18的横截面进行自动控制。
但对本发明重要的是,尤其如图3所示,驱动装置13尤其在接头12的区域中可被接到基体1上,其中,设有一个摆动传动装置20,它使基体1处于径向摆振运动中。同时,驱动装置13可相对在此未示出的管状骨18或相对把手部6绕中轴线M通过手动来径向转动,这样,锯条5就通过径向旋转而切割管状骨18。通过摆动运动亦即通过基体1乃至锯条5的径向往复摆动,能最佳地切割管状骨18,不会在锯条5穿过管状骨18时损伤骨膜19。只是锯条5的摆动运动不会对骨膜19造成损伤。同时,绕中轴线M转动的运动可手动地和/或通过驱动装置13自动地与摆动运动关联起来或叠加,从而在整个横截面上切割管状骨18。若锯子碰到骨膜19,则马上调节进给量并使锯条5回移。
图4示出了锯条5如何从基体1起沿所示Y方向移动,其中,基体1进行绕中轴线M的摆动并且以相关联的且或许叠加的运动方式完全围绕中轴线M转动,在这里,医生根据操纵元件9识别出锯条5在所插入管状骨18中处于哪个径向位置。这同样落在本发明的范围内。
此外,对本发明重要的是,尤其如图6所示,基体1被插入管状骨18的一个孔21中。基体1从端侧精确配合地插入管状骨18的孔21中。因为基体1在借助锯条5锯切骨头时绕中轴线M径向转动,所以,可特别有利地在基体1外周面7上设置多个凹槽22,凹槽直径小于其它部分的直径,例如小于基体1的头部区域3的直径。因此,基体1仅仅在几个位置上处于管状骨18中,这样,通过径向转动就能在放热最少的情况下实现管状骨18的锯切,从而有助于细胞组织的保持和生长。这样一来,相当小心地对骨头的血管、骨膜等加以诊治或施压。基体1的转动运动有很小的摩擦并因而容易完成。
附图标记一览表1-基体;2-导轨;3-头部区域;4-出口;5-锯条;6-把手部;7-外周面;8-导入道;9-操纵元件;10-锯齿;11-标尺;12-接头;13-驱动装置;14-弹簧件;15-致动器;16-控制器;17-力传感器;18-管状骨;19-骨膜;20-摆动传动装置;21-孔;22-凹槽;23-冲洗通道;R1-内锯;R2-内锯;R3-内锯;A-轴线;M-中轴线;X-方向;Y-方向;W-角度;